Brand Stories

快樂音樂小精靈— 可口可樂Music Family

以快樂作為品牌DNA,可樂認了第一,相信沒有多少個品牌夠膽認第二。 當快樂遇上音樂我這個老朋友,再由可樂推波助瀾,就之唔係無可擋的感覺。 我雖然老早戒飲紅罐可樂,轉飲Coke Zero,但每次經典的紅罐可口可樂推出特別版,我總又會忍不住手,入手半打看門口。 今次可口可樂與正能量滿瀉的法國插畫師Genevieve Gauckler合作,以音樂為主題,再注入可樂的快樂基因,創作了好幾隻音樂小精靈,綽號可口可樂Music Family。 這系列的設計充滿豐富幻想力,角色貫徹Genevieve的反斗風格,每次看見,都很難不想把它們捉回家據為己有。 可能經常聽到我的愛的呼喚吧,上星期,可口可樂的公關居然把這套特別版的可口可樂 x Genevieve Gauckler套裝送了給我。 我初時還以為只是我早已擁有的特別版紅罐可口可樂,但原來還有其他驚喜。 以懷舊黑膠唱片作封面設計的Box Set,內裡有一件由時尚單位CHOCOOLATE設計的 可口可樂 x Genevieve Gauckler TEE。 雙眼瞪得大一大的音樂精靈大大,戴起耳筒,邊聽音樂邊飲可樂,神情鬼馬。 此外,還有一套可換外殼的耳筒,造型十分可愛。 這幾隻音樂精靈造型的確可愛,但換來換去,男人老狗,還是這個可口可樂Logo最classic,最適合我。 這套「有可口可樂就有音樂」的別注版Box Set,只要買滿HK$40可口可樂產品,就可以憑收據前往銅鑼灣禮頓道的CHOCOOLATE專門店,以HK$399換購,由即日起至2012年6月7號止。 但數量有限,只售300套。運氣好的話,手快可能還會有,手慢就肯定沒有。

一個相愛 不相見的故事

從前的老闆總是教我,我們做廣告的,賣的,不是產品,是一個夢。 只不過,不知道從那個時候開始,香港人,連做個美夢,都開始會嫌奢侈。 (樓盤廣告的不算,因為他們賣的,不是夢,是一般普通人負擔不起的海市蜃楼) 今天早上,負責這個廣告的朋友,把這支三分鐘的片子放了上facebook,叫我看看。 看罷,我突然覺得,原來在香港,居然還有廣告客戶會認為,做廣告,還是要給消費者留點空間,遐想一下的。 要知道,在這個凡事講求實際的年頭,賣浪漫,比起那些下下赤裸裸地,要和人家鬥大鬥快鬥強鬥勁的廣告,其實需要更多勇氣。 既然,好歹還算是一個廣告,有產品穿插其中,是理所當然的,但都算適可而止了。 最低限度,你沒有在重要關頭,會見到一個字幕或旁白(還要是黃志淙靚聲演繹的)來告訴你,像什麼千四萬像素呀、雙核心處理器呀、獨有防滑防花機殼等等的賣膏藥內容。 而且,空鏡嘛,還是蠻多的。 如果,你都是看安達充漫畫長大的,這類留白畫面的浪漫,你會份外欣賞。 說回這個廣告,說的,其實是一對處於「冷靜期」的情侶的一個平凡故事,有趣的是,這段「冷靜期」,長達一年。 究竟這段「冷靜期」的數百天當中,會發生什麼事? 這段短片原來只是序幕,還有五集要大家追下去。 哦,幾乎忘記了告訴大家:It’s a Sony。

Nike+ FuelBand 運動,原來也是求分數

自從2006年推出Nike+以來,我一直都是她的擁躉,無他,因為她既巧妙地結合了我最喜愛的兩種活動—-聽歌和跑步,同時又可以把我跑過多少公里、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甚至是我曾經跑過的路線以GPS記錄下來。 因為用上了癮,如果有天沒帶著Nike+的跑鞋或遇上iPod無電而我又去了跑步的話,我會覺得那一程練習是蝕了的。 我一直也在想,除了跑步之外,假使Nike+能夠兼具記錄其他如行山或做瑜伽等其他運動,你說多好? 農曆年期間,發現Nike+真的推出了這樣的一件產品,名為Nike+ FuelBand,她是一隻塑膠腕計,能夠把你任何身體活動所消耗過的卡路里,24/7地記錄下來。 即是說,無論你是跑步、打籃球、踩滑板、行山、上樓梯、跳舞、耍太極、打麻雀(當真?唔知得唔得,作住先)等等,何時何刻,只要你一動起來,Nike+ FuelBand就會開始和你算帳,你的活躍指數,多動多得。 正如此產品的廣告標語所說:Life Is A Sport. Make It Count。 一如Nike+一樣,你可以將這些數字,與手機、其他mobile device或電腦同步,然後紀錄在Nike+的雲端數據庫內。 當然,在這個社交年代,你又會不忘將你的成績廣告天下,我想,當Nike+ FuelBand的數據出現在facebook timeline上時,對於那些sports geek來說,相信是一個「晒命」(炫耀)的好機會哦。 據官網資料說,現在網上訂購的話,首批Nike+ FuelBand將會在今年2月22日收到,但售價一點也不便宜,承惠美元$149,大概折合港幣$1,156。 如果Nike香港要找代言的話,除了唱動起來的郭富城外,我建議不如找幾位特首候選人,比試一下他們各人的身體力行活躍指數,看看誰最賣力親身落區、看看誰最齋吹無行動。 伸延閱讀: Nike+ Fuelband官網 吹神嫂徐濠縈被邀前往美國參加Nike+Fuelband意見領袖派對的網誌 科技雜誌WIRED UK的報導”Nike unveils Fuelband, its 24/7 fitness”  

永不停步跑Offline

今年沒有報名任何馬拉松的比賽了,但跑步練習,還是要繼續的。尤其是,近期秋高氣爽,躲在家裡上網不到外面跑一趟,是暴殄天物哦。 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嚷著要參加渣打馬拉松,但貫徹了香港精神,大家花在討論和研究買那個品牌的跑鞋的時間,又總比真正練習跑步的時間為多。 先申報個人利益(其實也沒什麼好申報),市面上所有運動品牌,沒有一個是我的客戶,我對大部份品牌的跑鞋,亦沒有什麼特別個人喜好。 New Balance、RunBird、Nike、adidas我都各有不止一對。而其實,我的云云跑友中,大部份都很少會告訴你那個品牌的跑鞋才好跑才專業的,大家所集中的注意力,很多時反而都是如何改善跑步姿態。 但話雖如此,我還是對Nike Running的廣告及營銷手法還是有點情有獨鍾,我曾經在此欄向大家推介過Nike+ Running這個Branded Utility的概念,那個Nike+ GPS iPhone app,即使我未必每次都會穿著Nike跑鞋練跑,但卻很少不會啟動我的Nike+ GPS,陪我一邊跑,一邊計算里數,當然,更重要的,還有那堆陪我練跑的歌曲菜單。 跑步季節又來了,Nike+ Running最近又有新廣告出爐,廣告中採用了一位名為Alice的女主角,故事由始至終,她一直都在跑步。 期間在途中遇到趕上來與她寒暄幾句的爸爸媽媽、祖父祖母、男朋友、小狗、好朋友、合唱團詩班團友等等,但她一概也沒有一刻把腳步放緩,和大家搭訕兩句後,便繼續加快步伐往前走。 跑步,彷彿就是Alice的人生,朋友家人為了和她一敘,唯一的方法,就是在Alice跑步的路途上,與她相聚一刻。這一幕,令我馬上聯想起當年電影Forrest Gump中的場面(事有湊巧,電影中Tom Hanks也是穿著Nike跑鞋)。 廣告暗諭:馬拉松只是人生長跑的熱身賽,最後一句廣告標語Never Stop Running,算是鼓勵大家要努力不懈吧。 上Inside Nike Running的YouTube頻道,還可以看到故事中配角的虛構訪問,從他們的角度,談一談對Alice的看法。 其中最不滿又最無奈的,當然就是被冷落了的Alice男朋友和小狗了,內容十分幽默有趣。 創意算不算很精彩呢?不算,但這則廣告,卻很能觸動到愛跑人士的心,看完這輯廣告時,會有種難以言傳的會心微笑與溫馨感動。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除了產品與服務的質素,有些時候,就是如此建立的了。 廣告當然也要賣產品,但故事中那對最適合長跑的LunarGlide+ 3 Shields,一分鐘的廣告片內,最後才出現了秒半一鏡,卻又足以令你印象難忘。要洗消費者的腦,有時不一定要疲勞轟炸尖尖尖點點點的。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預演日試玩—反斗奇兵大本營

進入反斗奇兵大本營的那一刻,感覺上,開心得有點像在做夢。 是的,我是胡迪的粉絲,所以我也改了個名叫路迪。三集Toy Story在我家中長期Loop播,直情有點像兒童疹所的電視機。 反斗奇兵大本營的概念很簡單直接,那裡就是Toy Story故事中主角Andy家中的後園,但凡小朋友都是沒手尾的,所以Andy的玩具,放到隨處都係。 咁沒手尾,大人見到一定會鬧,但入到來這裡,好在無人可以做大人,所以個個淨係顧住玩,無人俾人鬧。 上星期六,我有幸去了反斗奇兵大本營的預演日試玩,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但已經真的是開心到飛起。 點飛起?最開心就是玩了那個玩具兵團跳降傘,我一而再再而三,被吊得高一高,驚暈未定,又立即急速墮下。 最後一跳,被吊在半空中的一刻,空氣像在凝固之際,我拿起相機,按下快門,鳥瞰整個反斗奇兵大本營,開心得不得了。 我聽到後面有位開心少女嚇得花容失色,哭了起來,我這份人十分壞心腸,聽到後我更加幸災樂禍,笑過不停。 當日除了排了很長的隊去和胡迪翠絲合照,便只玩了這個玩具兵團跳降傘,朋友們玩完連聲叫好(及尖叫)的沖天搖控車,我也無奈錯過了。 但當然,其實當日我又少不免興奮地忙於到處拍照留念,一眨眼間,兩個小時已經過了,我唯有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與胡迪說再見。 反斗奇兵大本營正式開幕後,我一定會再來。

Steve Jobs的i-戰衣

除了icon這個字,我似乎已不找到一個更貼切的詞彙,來形容剛剛離我們而去的Steve Jobs。 作為一位icon,他的一舉一動當然備受眾人關注,而但凡人都是先看外表的,所以衣著亦往往成為焦點所在。 眾所周知,近期亦備受談論的,就是Steve Jobs自從於1997年回歸那一家由他一手創立,後來又把他踢了出局的Apple Computer時,他開始逐漸樹立起的一套衣著「風格」。 Steve Jobs生前是惡名昭彰的偏執狂,更是簡約主義的忠實信徒,從他的衣著品味,大家亦可見一斑。 一件黑色長袖高翻領(Turtleneck)毛衣、一條Levi’s經典501牛仔褲、一對灰色的New Balance 991球鞋,就成為了Steve Jobs每次站在演講台上,宣佈那些令全世界為之歡喜若狂的蘋果產品時,最iconic的形象。 大家都幾乎可以肯定,這一式一樣的衣著組合,就如蝙蝠俠放在蝙蝠洞裡的戰衣,Steve Jobs應該擁有無數套。 牛仔褲及球鞋的品牌早已揭盅,都是美國貨(但牛仔褲卻不肯定是否美國製造了,那款球鞋卻肯定是),唯獨是那件黑色長袖高翻領毛衣,一直帶點兒神秘感。 最近的一個解說,是來自已經出版的Steve Jobs個人回憶錄(由Walter Isaacson執筆)。話說80年代,Steve Jobs曾一度拜訪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席間他對Sony企業內的員工制服,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事實上,當時的服裝設計師為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為了加強員工歸屬感,Steve Jobs認為Apple員工也應該有自己一套制服,於是他找來了三宅一生擔綱設計。之不過,此構思後來遭到Apple員工強烈反對(這個當然,那個是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國哦),最後胎死腹中。 雖然如此,Steve Jobs繼續與三宅一生保持密切聯繫,後來更要求大師為他設計屬於其個人風格的「制服」,最後,Steve Jobs選了一件黑色長袖高翻領毛衣作為他的戰衣,三宅一生亦為他一口氣製作了一百件。 三宅一生當年為Steve Jobs量身訂造的一百件毛衣,未必永遠合穿吧,難怪過去多年來,Steve Jobs要找其他代替品。 但到頭來,他還是選了一個美國牌子,這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品牌叫St. Croix,據該公司的發言人稱,Steve Jobs平均每年會向他們公司購買兩打同款同色的黑色長袖高翻領毛衣。 最近,St. Croix這個品牌亦因Steve Jobs的離世而人氣高漲,只短短幾天,這款外表平平無奇,賣175美元的毛衣,已經售罄,銷量升幅為100%。 但奉勸大家,這既然是Steve Jobs的個人標誌,除非閣下為了製造搞笑效果,否則還是不要照樣模仿了。 更何況,這並非一個合適的搞笑時候,小心惹來Steve Jobs粉絲咒罵。(放心,我一定會帶頭) 伸延閱讀: Steve Jobs on Why He Wore Turtlenecks Steve Jobs’s style: New turtleneck details revealed Brand Behind …

Steve Jobs的i-戰衣 Read More »

2011不再是2011

1984年,第一台Macintosh電腦橫空降世,推出時,蘋果電腦製作了一支長達一分鐘的電視廣告。當年,只在美國超級碗Superbowl廣告時段中播放過一次,導演是當時已拍了Blade Runner的Ridley Scott。 廣告以George Orwell的名著1984作藍本,暗諭當時壟斷電腦市場的Big Brother「大佬」—- 藍巨人IBM。 在「大佬」管治下鐵幕世界,每個人的外表與衣著都一式一樣,人人都活得像具機械人,一起跟隨大隊前進。 廣告中,見眾人進入大禮堂內排排坐,呆望著大屏幕,聽「大佬」訓話。他說我要聽,聽過就要信。 同時間,一名身穿白色小背心紅短褲的金髮少女,在武警追逐下,闖進了這廣播大堂。 然後,她大喊一聲,竭盡全力把手中的鐵鎚,擲向「大佬」正在向大家洗腦的大屏幕中,然後傳來一聲隆然巨響。 「大佬」的權威被毀,新時代即將誕生,屏幕爆炸的同時,眾人也嚇得目定口呆。 此刻,旁白娓娓道來:「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你將會明白,為何1984不再是”1984”。」 整支廣告中,Macintosh的產品,連半秒也沒有出現過。 ”1984”這則廣告,開創了廣告的先河,除了因為即使只在電視播過一次,卻反而成了可能是廣告史上被人看過次數最多的廣告之一外;更因為廣告中勇於破格,膽敢以如此富象徵意味的含蓄手法,作為一件新產品推出的宣傳。 大家敬佩的,不僅是製作該廣告的創作人,更重要的,是那一家公司老闆的勇氣。 但最後,在現實世界中,「大佬」沒有被打敗,當年,Macintosh賣得不太好,蘋果電腦繼續是個小眾玩意。這一家公司的老闆也輸了,Macintosh推出後一年,他被自己一手創辦的這家公司開除。 廣告也好、電影也好、文字作品也好,「看不懂」是我們做傳播最常聽到的三個字,我們都愈來愈怕得不到大部份人的認同,所以都怕得要思前顧後,得把想像空間降至零。 最好就是,十個人看,十個人都「看得懂」,接收到的訊息也一模一樣,這才算成功。 到底”1984”這廣告算不算成功?我沒有答案,我只想和你說,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平衡宇宙,1984年的世界又有兩個的話,我們應該慶幸,大家都活在Steve Jobs存在過的那個宇宙中。 那一個宇宙,會容許大家有較多的想像空間,大家也不願因循苟且,有更多的勇氣去改變這個世界。 2011年,Steve Jobs離開了,但多得他的出現,令2011不再是”2011”。 多謝。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廣告人喬布斯

但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最吃得開的廣告公司創作總監上台領獎,第一個要多謝的,一定不是老闆同事阿媽阿爸老公或老婆,而是親愛的廣告客戶。 廣告客戶,除了他/她正好就是出錢拍廣告的那位,更重要的是,沒有他拍板,任你的創意比天高,也沒有機會面世。 正所謂「生娘不及養娘大」,無錯,創意可能是你懷胎十月生出來的,但廣告客戶就是你這個創意寶貝的養娘,呱呱落地後,沒有他/她的奶水,你的創意根本沒可能長大成人,更勿論街知巷聞蜚聲國際了。 當然,你可以和我理論,廣告界的客戶,大部份都只是打工仔或上市公司老闆,他們只是用阿公的錢,所以稱不上是養娘。 但朋友,你也要為他們設想一下,試想像你就是負責拍板的那位的話,勝負榮辱都是你的,尤其是,廣告創意這回事實在太主觀,買大不一定贏大,這個風險,誰拍板誰負。 既說廣告客戶其實大部份都是打工仔,真正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其實少之又少,但一般情況下,這類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通常各走極端,只會極好或極差。 眾所周知,剛卸任蘋果公司CEO的喬布斯,就是一個出了名hands-on的神級波士,加上他對廣告、對品牌的熱忱,難怪江湖傳聞,即使是日里萬機,蘋果公司大部份的廣告,還是要經他作最後拍板的。 但幸而,喬布斯始終並非一個只懂做生意的老闆,他對美學及品牌營銷有其獨特品味和見解,經他拍板的廣告,大部份都叫好又叫座。廣告史上最經典之一的兩則電視廣告:1984年的”1984”和1997年的”Think Different”,除了在兩個不同的重要階段,為蘋果公司樹立了獨特的品牌性格,並成功製造話題外,更重要的是,這兩則廣告都好像與喬布斯形影不離,彷彿成為了他兩個重要人生階段的印記。 蘋果公司的廣告合作伙伴,是美國西岸著名的Chiat\Day(後來被TBWA\收購),廣告界中人,當然會對其創作人的名字如數家珍,但有趣的是,和不少業外人談起蘋果的廣告,就有點像談起其他蘋果產品一樣,大家都總好像覺得,這些都是由喬布斯他老人家的手筆。 當然,我們也心知肚明,一個人的腦袋不可能想得出這麼多的東西,可是,大家都樂於一起繼續美化或甚至是神化這個誤會。 可能大家都明白「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這個那個精彩的蘋果廣告之所以如此成功,第一個要多謝的當然就是喬布斯,做得一般的那幾個廣告,我肯定是其他二打六趁他休假時拍板的。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Nike+跑步運動社交化

有時我已搞不清楚,我究竟是為聽歌而跑步,還是為跑步而聽歌。 大概是四年前,我開始迷上Nike+這玩意,因為自己是用家,我除了對這產品情有獨鍾,我更欣賞此產品背後的營銷策略,所以,在我於HKU Space教授的一個品牌管理碩士課程中,過去幾年,我一直都以這案例,與同學討論Branded Utility這題目。 什麼是Branded Utility呢?就是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一些產品以外的功能性服務,這可能是與產品售後應用的有關服務、配套或副產品,藉以提高你的整個用戶體驗,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並非一次過的產品交易。 Nike+就是一個很成功的Branded Utility案例。你買了一對跑鞋回家,開始練習跑步,你只要有一部iPod Nano,再加上一塊藏於鞋墊下的小小電子配件,你就可以一邊聽歌,一邊在沿途有聲音告訴你目前已跑了多少公里、燃燒了多少卡路里,以及平均速度如何等等有用資訊,回到家後,你可以將每次的跑步紀錄,上載到你的Nike+帳戶,進行圖表數據的分析和記錄。 可能因為我是一個Graph Geek,看見自己的努力成果變成圖表,我的腎上腺素激增。 最初Nike+只與iPod Nano溝通,但後來也發展到iPod Touch和iPhone之上。最新的Nike+真身,已簡化成為一個Nike+ GPS App,以GPS來記錄你的跑步數據,即是說,那管你穿的是不是Nike跑鞋,你也可以享用到Nike+全套跑步服務的Utility。 當然,到了這個什麼事情也要上facebook分享的年代,Nike+又可以讓你將你的紀錄公告天下,甚至是分享你的跑步路徑,或找朋友來為你打氣等等。一時間,跑步不再是一項獨行活動。 近年,製作iPhone或Android App,已成為不少廣告客戶的熱門宣傳手法之一,只不過,他們大部份都愛以硬銷的手法,把廣告硬植入這些App內,但Nike+的最大優點,就是以提高大家的跑步樂趣至上,先和你做個朋友,生意日後再談。是的,在這個App內,真的沒有任何產品推銷訊息,廣告更不在話下。 為了慶祝Nike+踏入第五個年頭,Nike+ GPS這本來賣$1.99美元的iPhone App,目前免費下載,我不知道這推廣會限定多久,但我覺得,這可能是比花錢賣廣告更有效的營銷手法,身邊不少非Nike跑鞋的用家,都對此App讚不絕口,間接地,Nike+將跑步文化,含蓄地騎劫了,這才是高招。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奇異(KIWI)國度的雞尾酒

我平日頂多只是名social drinker,愛酒但不嗜酒,常喝的都是一紅一白一黑,即紅酒白酒黑啤,對於雞尾酒嘛,總覺得糖水混酒這玩意太乸型,小生怕怕。 但誰知,某天酒痴同事L試過VNC這加冰即飲的雞尾酒,竟然也讚不絕口,並且向我大力推薦,某天和老婆行超市,湊巧遇上試飲,我亦居然一試鍾情,馬上買了一瓶回家。 倒入有冰塊的酒杯中,這混合了伏特加酒和兩種果味的雞尾酒,即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讓平日不嗜甜酒的我,也中了這新西蘭鮮果的魔咒,一時間為之心醉神迷。 我先後已試過幾款口味的VNC,暫時最喜歡的還是Feijoa & Apple。我不肯定Feijoa的中文名稱是什麼(有人稱之為鳳梨番石榴),但早幾個月前去新西蘭旅行,我已馬上愛上這口味清新,外表像番石榴般的土產。事實上,新西蘭人也早將此原產於巴西的水果據為己有,視為本土特產。 VNC雞尾酒全部都是以不同種類的鮮甜水果配搭伏特加酒,再加上不同的配方如薄荷葉或青檸等適量的配製而成,味道充滿層次感。 產品的包裝上更再三強調,VNC一律只採用百分百新鮮果汁原,混和了伏特加酒和水,絕無其他添加成分。糖水?又是百分百零添加。 事實上,VNC還是一家十分年青的公司,於2006年組成。老闆之一的Shane McKillen本身從事伏特加酒業多年 ,平日最愛招呼朋友來到他的家中搞派對,可是,作為主人家,他每次都要忙於躲在廚房中為賓客準備雞尾酒,因而每次都未能盡興,見市場中尚未有一個較像樣的雞尾酒品牌,於是便索性來個自家創作,成立了這加冰即飲雞尾酒的品牌。 細讀產品上的文案,你即可體會到這品牌充滿新西蘭人的樂天幽默性情:「VNC一律在新西蘭製造,原因是什麼?勉強糊扯的話,可能是由於擁有VNC這公司的那些仁兄實在太喜歡新西蘭這國土,所以鐵定賴着不走。新西蘭實在太好,因為當這個世界其他地方要擔心人口過剩或能源危機等問題時,我們頂多只會怕給人家笑我們英文的奇異口音。」 愛生活、愛自然更愛美酒,這就是大部份新西蘭人的天性,如此種種的特質,讓人家品嚐起VNC這雞尾酒時,亦能間接地感受得到,我只淺酌兩三口,人也「奇異」地變得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