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Mac足三十年

雖然,我的Mac齡沒有30年,但很幸運地,我在80年代末,有機會在當時中文大學的Computer Lab內,第一次接觸到Mac電腦。 那個年代的PC,還是行DOS的Green或黑白Mon。Mac機雖然都是黑白,但介面已經是圖像化,當時,我第一次接觸Microsoft的Word及Excel做功課,就是在Mac機。 後來,我就像大部份學音樂的朋友,迷上了Mac機,但那個年代,Mac機的入場費最少兩三萬,音樂軟件,坐底八千,我家境清貧,根本買不起。 剛畢業,購置個人電腦,用的當然是黃金砌機的PC。我還是畢業了好幾年,儲夠了錢,才重新投入Mac機懷抱的。 “1984”這個有關Macintosh誕生的廣告,1984年的時候,於Super Bowl廣告時段只播過一次,卻成為全球熱話,新聞廣泛地報道,是廣告界多年屹立不倒的神話。 無獨有偶,30年後,Macintosh誕生30週年的廣告,由當年“1984”的導演Ridley Scott的兒子Jake Scott操刀。 30年前講George Orwell意識形態,30年後則純粹展示軟硬實力。 的而且確,Apple已經不再單單是昔日的一家電腦公司,而是一家與我們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企業。 廣告拍攝當日,24小時內,於5大洲15個地點同步進行,100部iPhone5S同時開工,擔綱所有拍攝工作,全片1分24秒(食正1月24日生辰)。 (當然,佢係Jake Scott你唔係,其實除了後期製作,拍攝期間亦採用了大量輔助器材及燈光,敬告各位廣告客戶,切勿隨便模仿,有樣學樣,以為慳得就慳,吩咐你的廣告公司只可以用iPhone5S拍片) 雖然各大廣告商正於Super Bowl廣告時段張牙舞爪,劍跋扈張,Apple卻連廣告費也省回,廣告只放在官網及YouTube放送,同場加映製作特輯及網站的Macintosh大回顧,收視依然高企。 我最開心,莫過於在製作特輯中見到兩位音樂界的偶像,Han Zimmer和Moby現身說法。 還有還有,已屆70高齡的TBWA\全球創作總舵主Lee Clow,30年後,像美源護髮采一樣地風采依然,在現場參與拍攝指導,一指定江山。 做了Mac友多年,我深知,坊間有不少Macintosh用家會自以為高人一等,因而看扁其他PC用家。 作為一名Mac機長期用家,我還是覺得大家應該謙厚一點免犯眾憎,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小眾,只是,我還是覺得這個平台實在愈來愈好用愈來愈易用愈來愈便宜,所以,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原因要轉台去了,你呢? “1.24.14”廣告片 “1.24.14”製作特輯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大家都像早認定我一定會看了Social Network這部戲似的,好吧好吧,我終於看了。 但當我發現,原來很多像我般活躍於社交網絡的朋友們,都有透過不同途徑獲得贈券前往觀看時,我呢,反而是自己賣票入場看的。 其實對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像我這類網絡八卦公,當然老早透過不同的”Social Network”途徑,聽過不少了,其實早沒多大興趣。 但由於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這對編/導組合,反而引起我對此片有莫大興趣。 (不知道這對黃金編導拍檔是何許人的話,請點擊他們名字的連結,然後到IMDB起他們的底吧,不想多講了) 作為兩名非Facebook用戶,我覺得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說得實在好,大概是兩個月前吧,在TIME的訪問中,他們是如是說: Sorkin: It really didn’t have much at all to do with Facebook itself. I wasn’t on Facebook. I don’t spend a lot of time on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networking wasn’t really part of my life. But the story itself! There are …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Read More »

來生不做蘋果人

上星期,我在e-Zone出了這篇文,很多朋友只讀標題,所以在Facebook、MSN一見我就開始罵,說我為人如此虛偽相煎何太急云云。 哈哈,罵還罵,但勞煩大家將全文讀完才罵吧。蘋果人,我才不怕你們罵的。 「最憎蘋果人。」那管你e-Zone老編出了個Apple to Apple還是Apple to Orange的規格比較表,清楚列明iPhone規格中,幾乎每一項也遠不及其他品牌手機,兼且每次推出新型號時,通常又問題多多,最近的天線門事件東窗事發,依然死不認錯,送塊藥水膠布給你止痛就當了事,仿如浩蕩皇恩,小學生也知道這是「屈機」事件。轉過頭來,你們這些蘋果人已討論著何時會有行貨出售,還要心大心細不知應買黑色還是白色好。 「唉,可悲!」 那個iPad嗎?更無聊,連Flash也播放不到,說什麼這是隨身多媒體閱讀及網絡瀏覽器?你還要句句將軍人家Adobe,什麼?人家的做的軟件沒有娘親生出來的嗎?還有眾多學了這麼多年Flash要靠寫Flash幹活的朋友們,你怎麼可一句「不支援」就勒令人家要職業再培訓?但大家還未罵完,iPad代理商登個全版廣告說這星期五早上十時有售,連賣什麼也不用說,你們這一眾蘋果人又自動乖乖地去排隊,甘心被人當免費宣傳佈景板。所謂的蘋果「潮人」或者「人潮」不單是個現象,簡直是個異象。 「唉,笨獃!」 你永遠只會聽到有人自稱什麼蘋果人Mac人,但你聽過有人會這麼囂張,叫自己做Dell人或者三星人嗎?我還未罵完,蘋果人你實在太傲慢,你看,人家HP明明真金白銀贊助了電影Sex & The City 2內的角色Carrie,她居然明顯在整齣電影或甚至在廣告中,左閃右避生怕被人看到她在用HP,不要說電影了,她從前在電視版中,不是幾乎集集也與大大隻Logo的蘋果電腦出雙入對嗎?莫非做蘋果人才馨香一點?Carrie你怎可讓人家HP這個真命天子沒名沒份? 「唉,卑劣!」 有人說蘋果是個宗教,我覺得這根本是個邪教。試問有多少個品牌的產品,能令消費者如此喪失理智不能自已?一旦晉身為蘋果人,不少人更仿如得道成仙,繼而加入宣道行列,見人Sell人見鬼Sell鬼,全力硬銷勸人轉會,非我族類者,一律看低幾線再加冷語冷言。有人奉上銀兩買你的產品後再為你免費傳教,狂熱宗教份子更會替你四出揶揄對手以至對手的用家或全家。 「唉,過份!」 我覺得最最最離奇的,還是有些蘋果人可以當玩Barbie般把玩蘋果產品,周不時會幫她換件新衫呀、加點飾物呀,找一間屋呀諸如此類。更甚者,他們會視其蘋果產品為出雙入對的好朋友,間中自言自語,與她促膝談心,不管是男女老幼,戀「蘋」程度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蘋果人會對此病態引以為傲。 「唉,心寒!」 「唉唷,你是不是有病,自己罵自己?」 站在我背後的另一個我,看著我正在用我心愛的MacBook Pro寫這篇文,同時又撫摸著左邊的iPhone右邊的iPad時如是說。

嘩嘩嘩,Win7終於嚟喇!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係Mac友。八十年代的時候,當年中大的Computer Lab內的Mac機一般都無人吼,於是我便開始用起Mac來。 一體化連MON的Mac機,算是當年的經典造型,家陣仲有公司抄緊。 但出來社會工作以來,我一直都係Mac同PC兩邊走。原因無他,用PC多半是為工作方便居多,我不會為堅持用Mac而堅持,就算我再愛Mac,我都不會和大 家鬥氣,更不會和公司唔太懂得搞Mac的IT大佬過唔去。唔好玩啦,即使到了今時今日,就算同樣是用MS Office,不同平台,Mac和PC兩邊走仍總有點問題。 我唯一會堅持(又或者其實是習慣了),就是當玩音樂或做相片影片editing時,我還是會用Mac的,最近我就買了部MacBook Pro,開心到我丫。 如果你要我打個譬喻,我會形容PC好比家人,我要Learn to live with it,用Mac呢,就好比好朋友或情人,用得可以比較舒服隨意。 Windows用了這麼多代,so far最好用又最穩定的算是Windows XP,到了Vista,唉,真係惡夢開始,用咁耐衰咁耐,問題多都算,但下下勞煩公司的IT大佬就唔係幾好意思,有好些問題,連佢地班大哥都話無符,你話我呢類電腦白痴點好? 好彩好彩,口碑一致叫好的Win7終於來了,我等了這麼久,連RTM也沒有裝,就係想等正版推出的今日。早陣子參加了Win7的Blogger gathering,報了名搞Win7的迎新Party,後來便收到了他們送來的禮盒一大個,內裡有Win7 Utimate的Steve Ballmer親筆簽名版。 雖然我近來因為公私兩忙,未有時間剷走Vista迎接Win7,但先後問過幾位已升呢Win7的同事借機一玩,發覺連頗老爺的舊Laptop也行得相當暢順,看來今回Microsoft真的洗心革面,不再好像和電腦生產商夾埋一樣,整個大食的軟件來逼大家買新機。 為迎接Win7,我找了位特別嘉賓來幫我慶祝,唔好笑我無聊,但我真係覺得我兒時偶像七星俠實在和Win7襯絕(連主題曲都夾埋),簡約得來又Powerful,好過果件大牛龜Vista多多聲,唔信睇睇,去片啦唔該。

入Steve Jobs個腦睇睇

我等了很久,才終於見到Inside Steve’s Brain此書的Paperback 現身,當然即買,一看又停不了手。 本書作者Leander Kahney,曾經是美國雜誌老編及記者,又是著名Blogger,Wired Magazine網上版內的Cult of Mac Blog,就係佢老哥搞出來,是不少Mac友愛追的Blog,佢寫過幾本和Apple有關的書,稱得上是位Apple專家。 今次,他企圖鑽入Steve Jobs的大腦,睇睇這位商業奇才,腦袋曾經想過甚麼。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Steve Jobs周遭人士與Leander Kahney的第一手對話,其中包括他的Marketing總舵主John Sculley、產品包裝師Johnathan Ive、Mac字派傳道人Guy Kawasaki等等,加上節錄了不少Steve Jobs及其他相關人等的名句,以正面負面反晒面的角度,分析這位商業奇才兼魔鬼老闆的一切一切。 既八卦,亦充滿知識性和爭議性,即使你不是Mac友,你都不難看得津津樂道,如果你係Mac友,讀到廢寢忘餐又幾出奇? 當中用了八個章節,與我們分享Steve Jobs做人的道理,每個章節完畢,都有一頁過的Bullet Points總結,像上完一課,老師和你來個Summary:呢個故事就係教我地呢吓。 假使「玩謝麥高維治Being John Malkovich」 要開拍同系列第二集的話,大可以此書作為參考,開番套「玩謝喬伯斯Being Steve Jobs」。

狂派PC大戰博派Mac?

同人誌式自家製作也有如此水準,真係不得不寫個服字。 不過博派Mac似乎人多蝦人少喎,雖然我都覺得PC抵死(裝埋Vista應該死得仲快),因為我日日被迫用,日日媽媽叉。

生番食雪糕的Apple Store

如果你有好產品和好服務,「展示」就是最好的賣廣告方法。 Apple向來深明此理,所以近年索性開旗檻店賣貨兼做宣傳,再順便做埋客戶售後服務,一舉三得。 紐約市的Apple Store據說已成地標,未有機會去那邊朝聖,剛到過這個座落於三藩市中心兩層高的Apple Store,已足以令我望梅止渴。 店內有幾十部Apple產品任試任玩,已經是Apple用家嗎?上一層樓,又有廿多名Mac Genie,隨時即場提供技術支援,又或者和你上一堂私人補習班學用Mac。想學些較高技巧的秘技攻略嗎?二樓的某個角落,就有小小的演講室,每個小時有一堂不同題目的講座,圖片所見,剛巧正在教點用Final Cut。 唔怕你唔買,只怕你買完少用,這就是Apple做這麼大台戲的主要目的。 我們成日開口埋口講Brand Experience,拜會過Apple Store,你就會覺得,咁至係波。

iPod Silhouette Ad

這個採用勁sharp color background托起黑色剪影的iPod silhouette廣告系列,由2001年開始,當iPod面世時已開始沿用,直到現在,風雨不改。 由於太深入民心,你「求其」上Google search “iPod silhouette”,除了原作,你會找到大量民間模仿的作品,更有網民索性稱之為Photoshop iPod Effect。 雖然這個黑色剪影加勁sharp color background的execution並非iPod專利,但係就因為人家太懂得堅持,用極唔厭,所以今時今日,已經據為己有,試問還有那個品牌夠膽拿來用? 有呀,就係有人夠膽。最近就在網站廣告,見到這個同樣是賣音樂有關產品的廣告。 我在幻想,不知那隊creative team在向客戶獻計的時候,是否有帶同iPod這系列的廣告做reference呢? 「好嘢嚟o架,你睇人地幾成功…..」

MacBookAir 麥書氣

Macbook Air,好鬼薄,薄過Pizza。 好靚仔,好有「氣」質。 Multi-touch Pad好鬼正,痴鬼線,正到丫。 但一睇價錢同config,好失望。 一定唔會買。 留番D錢,等大個仔果陣買部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