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Dairy

寄出求職電郵前,10件你要注意的事

最近,公司在求職網站登了招聘廣告,像我們這家小公司,一星期內,也收到數十份求職電郵。 敝公司沒有全職HR,我就是HR的把關人。 要一口氣處理接踵而來的求職電郵,篩選的過程,時間就是最大敵人,平均每一封求職電郵,我只會用10-15秒,就要決定應否繼續花多少許時間,再讀下去。 說句實話,近年我收到的履歷表當中,佔大多數,都是採用可以在互聯網順手沾來、倒模式的樣本,看見就想打呵欠。 有關個人技能的一項,十居其九,更是以自己個人主觀評估的能量值來展示,真的是純屬參考。 我們公司招聘的,是創意相關的工作(Art Director和Digital Desinger),因此,不能單憑一張履歷表,就可以作為篩選因素,對我來說,作品才是最重要。 畢竟,從前在大企業打工時,我也收過無數求職的履歷表,所以,我也想藉此機會,順便給應徵者少少建議。 如果你應徵的是一份創意相關的工作,無論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做過什麼大公司,你的作品,才是你真正能説服別人的東西。 所以,你一定要先好好整理你的作品集。 其次,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以下的10項建議。 一)寄出你的求職電郵前,強烈建議先弄個簡單網頁,並先把作品上載,如果你怕公諸於世,可以先設定登入密碼,只限有關人等才可看到。 二)要顧及收件一方的體驗,千萬不要把龐大的檔案放上雲端,然後期望人家會下載下來慢慢欣賞,很抱歉,遇上這類CV,除非我認識你,否則我通常會直接跳過。 三)也不要把檔案龐大的附件經電郵寄給人家,因為,不是每家公司的電郵都可以有無限存儲量,你的電郵,隨時會因此被丟入垃圾郵件之列。 四)如果你來不及做網站,一定要寄附件的話,最好把作品集壓縮成少於5MB的pdf,然後,並且自己試試看,你的檔案能否輕易地在手機上瀏覽。有影片作品的話,可以先把影片上載影片串流網站,然後把連結放在pdf作品集內。 五)你的作品集也一定要精簡,不用由起初神創造天地開始,把最近最好的五、六份佳作放進去就可以,同時,作品也最好分類。 六)同時,可以為每件作品加點描述,讓人家明白你創意背後的動機,也讓人家理解你的思路,甚至是執行上的細節。 七)大部分創作都並非一個人的事,因此,最好為每件作品加上註腳,你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負責了什麼工作。 八)為你的求職電郵,寫一個能一語道出個人故事的標題,也可有助吸引收件人打開郵件。你有妙筆生花的本領當然好,沒有文采天賦也不打緊,但你碼你要清楚自己的個人定位及亮點是什麼。 九)求職電郵內文,也可以寫一個三段起、四段止的個人簡介,先解說你應徵的是什麼職位,簡述你的個人經驗,最後,給對方一個為何要繼續讀下去,或者是花時間打開你的作品集的理由。 十)你的求職電郵,隨時會因任何不知名原因被對方錯過,如果投寄後超過一個月仍音訊全無,不妨再發一個跟進電郵,或表示你的誠意,或當作是多自己給一次機會也無妨。 祝大家成功地找到你的理想工作。

明明是雪中送炭,卻被人覺得是乘虛而入?

以具新聞性或熱門話題作切入點,從而借題發揮,吸引大眾注意,是營銷的常用技倆,外國廣告及公關界,會稱之為NewsJacking或Real-time Advertising。 近年,經社交網絡世界催生,以病毒性傳播手法,把這類手法的宣傳效果,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在香港,我們會稱之為「抽水」,台灣及中國大陸,我見大家會常用「借勢行銷」這說法。 坊間有不少品牌、政府部門或甚至是名人的面書帳號,幾乎就是全天候24小時「抽水」,因為嬉笑怒罵與時並進,除了可借勢獲得免費網絡流量,亦增加了社交媒體帳號的互動性。 但作為一名專業的廣告從業員,我們卻常有一個潛規則,就是水可以盡情抽,當遇上天災人禍、不幸事故,即使是出於善意,我們都會盡量謝絕參與。 如果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人家的痛楚上,即使涉事人物事件是如何大奸大惡,我們更會視之為缺德之舉,必不可抽。 近日,見到有保險公司團隊,以及物業代理公司,趁本地航空業出現大量失業大軍,於是高調地展開針對這行業的招聘攻勢。 我暫且先假設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出於善意,只是想雪中送炭,向航空業失業的朋友們,伸出友誼之手。 可是,我一直在反覆思量,我想像受眾一方見到這些宣傳時,是會感到是一線曙光?抑或是,會感到被人乘虛而入?被人高調地同情的感覺,又是否會叫對方更加難受? 始終,每個行業都有其專業知識和資格,如果有一位與你所從事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見你剛剛失業,就急不及待向你招手的話,你又會怎樣看待這個行業? 請先不要誤會,我對保險及物業代理這兩個行業絕無貶義,事實上,我也有幾位知心好友,多年來都是從事這兩個行業,我相信他們絕對有其獨特的專業知識,對社會也有一定貢獻。 可是,站在個人立場,我對某些似是為造勢博出位去「抽水」,多於有實際幫到別人的宣傳手法,實在不敢苟同。 期間,我也嘗試過向某些航空業的朋友們了解,大家普遍反應都略為負面,不單止不太接受這份「好意」,有部份朋友,更加是對這些向其招徠的行業,馬上生厭。 打個比喻,當發生天災人禍時,保險公司立即登廣告提醒大家要買保險;又或者,你所住的社區發生不幸事故,物業代理第一時間呼籲大家掃平貨,個人認為,這些做生意的手法,都會馬上令人對你的專業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是反感。 同理心這課題,大多沒有直接的即時回報,正如我見到某網友所說,企業的KPI,從來不包括同理心這指標,因此,在商業社會,份外說易行難。 可是,如果你相信,人生路,急功通常未必近利,長線關係永遠比短線利益重要,同理心就是一門大家都值得長期進修的學問。 最後,我相信,香港的航空業實在有很多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他們大多都擁有兩文三語的語言能力、待人接物的誠懇態度、以及對別人擁有同理心的敏銳觸覺,我個人也認識過幾位從事商界不同崗位的朋友,都曾經擁有航空業的服務經驗。 即使目前要面對這個暫時的困境,我衷心祝願大家,憑個人實力和毅力,可以在不同的人生航道上,打開另一片天空。 又或者,在不久的將來,當陰霾散開,有一天,我們可以再次鵬程萬里,長空相見。

麻辣教師咖喱陳

70-80年代的日本偶像劇在香港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電視台甚流行粵語配音的勵志日本偶像劇,只不過,在那個時代,青靚白淨的青春偶像,尚未成行成市。 反而,有一位皮膚黝黑、身形高大、兩道濃眉下卻長有一雙瞇瞇細眼的中村雅俊,卻成為當時不少香港年青人的偶像。 「斜陽裡氣魄更壯」,這首日劇《前程錦繡》的粵語版主題曲每次響起,相信依然令不少60後的香港人回味無窮,此劇的男主角正好就是中村雅俊。 除了《前程錦繡》,中村雅俊曾經主演過的兩齣校園青春劇--《為人師表》及《春風桃李》,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劇中,中村雅俊同樣都飾演天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兼且又甘願為學生無私付出的中學老師。 他那不修邊幅、特立獨行的風格,迥異於當代僵化的日本精英化、同質化的教育制度,亦正因如此,故事中亦營造出不少引人入勝的戲劇效果。 這是70、80年代經濟正值起飛,誓要做到世界第一的日本,社會普遍服從權威,盡量壓抑個人主義。 再加上日本人著重群體一致的民族性,安排這個搗蛋老師的設定,那個時代來說,其實是頗為匪夷所思,但同時間,這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自由的憧憬與渴求。 70-80年的香港填鴨式精英教育 另一邊廂,那個時代的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大學,收生人數,每年兩者各自大概亦只有兩千名左右。 當其時,有意升讀大學的莘莘學子,除了父母會替他們安排出路,赴洋升學,一般的中學生,若然希望在港升學,一般都難免要活在填鴨式制度的高壓學校生活中。 不少的中學校園,亦奉行精英主義,一般名校的老師,更會把教學目標,鎖定在預科生入大學率之上,對一心想在港入讀大學的資優學生,都會加以重點培訓。 那個時候,幾乎每天都伴我啟航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家境相對富裕,老早打算到外國升學的一群,所以,每天上課,大家都好像是相對地輕鬆。 至於我,家境財力有限,我早有自知之明,根本沒可能把我送到海外升學,而我亦肯定不是資優學生,我的成績,經常都市全班十大(包尾)。 可是,我卻是幸運的一群,因為,我的整個中學人生,都好像在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中度過。 有教無類的年輕老師 幸運主要原因,就是期間我獲得不少老師的眷顧,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位老師,就是咖喱陳老師。 我的母校培正,是一家百年歷史的學校,超過一半的老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活像歷史典故中的人物。 據我一些父母同樣是培正校友的同學說,某些資歷較深的老師,隨時教導過他們家兩至三代人。 可是,當我剛剛升讀中三的那一年,培正卻一改作風,請來了一批較年青、剛剛從大學畢業的老師來授課,與昔日的「古墓派」老師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其中,我的班主任陳sir,就是其中的一位新老師。 剛開課時,見他皮膚黝黑、頭髮微長略曲的造型,正好就有點像《為人師表》及《春風桃李》裡面的中村雅俊。 回想從前學校裡,幾乎就只有清一色一批道貌岸然的「老」師,難怪這一年開學時,我發覺大部份女同學都難掩興奮心情,上課時格外專心留神。 江湖傳聞,陳sir剛入職時,曾被學校委派訓導工作,話說某天,他趁午飯前有空堂,於是便提早到學校食物部買午飯,但期間,卻碰巧遇上幾名正在逃課,並聚集在一起大吃咖哩魚蛋的學生 (當時的體育課,間中會有自由活動時間,而這班學生卻跑下跑下跑了去食物部吃咖哩魚蛋)。 東窗事發,陳sir把她們的名字逐一記下,並給她們口頭警誡,事件其實最後不了了之,但學生們之間,卻開始給陳sir冠以一個「咖喱陳」的外號。 上課時,咖喱陳老師談笑風生,教授中國語文的課本以外,還會和我們分享很多做人道理。 再加上,他健碩的運動造型,感覺上,他確實是一名熱愛生命的熱血老師,他所營造出的氛圍,確實有點像日劇中飾演老師的中村雅俊。 週記習作,成為學生訴心聲的樹洞 踏入中學時代,培正中學功課之一,就是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寫週記,並且在星期一交給班主任。 從前的老師,大多是大剔一揮,只要見你有功課交,就會自動放你一馬。 可是,咖喱陳老師卻好像會視週記為與學生在課堂以外的交流機會,除了會大剔一揮給你一個「閱」字之外,還會留下幾行字,分享他的看法,甚至是,給你寫幾句勉勵的說話。 於是,學生週記就成為了學生們的樹洞,成了學生找老師傾心事的地方。 那個時候的我,品性頑劣,打波夾Band大過天,考試測驗成績永遠落後大市,排在隊尾。 總覺得,大部分的老師,都只是會把教學的精力,留給較有「希望」的同學們,課堂以外,更加是各有各忙碌。 所以,我從沒有想過,居然會有老師會關心我這名低端學生,就連課堂以外的生活大小事也會關注。 咖喱陳老師的寥寥數字,每次都會令我這位學生感到無限溫暖,簡直馬上感受到日劇經常出現的「斜陽裡氣魄更壯」,遙望著鹹蛋黃日落的場面,令我的人生,頓然充滿希冀。 是老師,也是人生導師 事實上,咖喱陳老師除了教授中文及中國文學,好動的他,更會在課餘負責不少戶外活動,譬如登山丶露營丶獨木舟、徒潛丶排球等等。 因為老師熱愛行山,近年見老同學們分享舊照片,發覺他的確帶領過不少同學,在各個分段的麥理浩徑,留下過無數的腳毛。 要知道,那個時代的中學制度,還未有強制性要老師兼任課外活動的導師,這亦並非老師賺「外快」的地方,全部都是出於自願,都是出於老師一片關懷學生的心。 江湖傳聞,因我的母校後來轉為了津貼中學,咖喱陳老師因為不滿學校裡的政治角力,於是憤然離校,去到另外一家學校任教。 但奇怪的是,即使只是在培正任教了短短六、七年,咖喱陳老師與培正的緣份,卻好像一直都沒有終止過。 老師的春風化雨,經年累月,一直存留在那些年,曾經被他教導過的同學們的心底裏。 老師榮休,網上召集老師與舊生 當陳sir臨近榮休,準備展開了他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前,他開始透過社交網絡,逐一與不同的舊生聯絡,同時間,他亦扮演了凝聚舊生的角色。 一些同學聚舊的活動,平日可能很難成事,但只要陳sir吹響集結號,即使是再日理萬機的舊生,都會放下忙碌的工作,赴會出席。 此外,在陳sir頻頻穿針引線下,他亦撮合了多名老師與舊生重聚的機會,有些平日很不願出來應酬的老師,都踏出深居,與舊生見面,人生來到這個階段,懷緬過去美好時光,確實是一件令人陶醉的美好事情。 「有空多聚首,無事常相見」亦成為了陳sir的人生座右銘,亦是他退休前為自己許下的諾言。 如今陳sir已經榮休,雖然還會間中客串,回到校園執起教鞭。可是,出席舊生或老師的聚會,他除了經常是被邀請的主角,他更加經常擔起召集人的角色。 陳sir就好像是一個永不言休的運動員,只要一天還可以動,他還是會繼續堅持,在他的人生路途上,永不停步。 每次聚會送別,我總會遙遙望著陳sir在人群中消失前的背影,然後,我會誠心祝願,他會健健康康地,繼續以不同的形式,為不同年代被他教導過的學生,春風化雨。 陳sir,多謝你每個星期讀我的週記。 故事感想:我們都是為成就別人而活,因此我們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老師 …

麻辣教師咖喱陳 Read More »

不要浪費每次面試的機會

最近,開始陸續和今屆的畢業生面試,剛好看到這套由 Tribal Worldwide Singapore 的舊同事創作的短片,當中講及應屆畢業生的一些求職挑戰,實在感到有所共鳴。 在面試的席間,聽說,有不少去年畢業的同學,至今仍未找到工作。 今年,兩屆的畢業生都一起在找工作,加上目前的世界疫情及政治動盪,相信大家要面對的挑戰,將會是難上加難。 我的公司,規模很小,只可以維持在「一圍枱」的人數,沒能力給大家太多希望,但我仍會盡最大努力,希望可以給一部分的同學一個面試機會。 而我想告訴各位同學,即使是一次面試,都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千萬不要浪費人家和自己的時間,大家要好好珍惜。 所以,我懇請各位,切勿因被拒絕而被打敗,也不要輕易地放棄,能夠獲得面試機會,已經是賺了一次令自己更好的機會。 我公司有一位同事,第一次來面試,那個時候,我們覺得他不適合,未有把他錄用,但我們卻給了他一些忠實建議。 一年後,他把作品集重新整理,再次來我們公司敲門,他的作品,近乎脫胎換骨,這一次,面試後,他馬上被錄用。 目前,他已經能夠獨當一面,肩負著我們公司一些最重要的項目。 人生的路,很漫長,當中必定有起有跌、有喜有憂。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無論順流逆流,都一定要繼續游、往前游。 回想我開公司的當初,我的太太再三叮囑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一定要給機會剛畢業的年輕人。 因此,我公司的不成文規定,就是每一年,都起碼要請一個畢業生,或者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廣告新鮮人。 公司成立以来,我一直都履行承諾,每年都聘請過最少一名新鮮人,他們當中,有些還在我們公司,有些已經從我們這家小公司畢業,有著其他的發展。 一年一度招聘廣告新鮮人的時間又來了,以下是其中一個職位,但如果你有其他技能或想法,也不妨前來應徵。 https://gss5.hkdai.hk/display-job/1200/Associate-Art-Director.html?searchId=1593149132.29&page=1

父親的禮物

我的父親,是在50年代,從鄉下番禺逃難到香港的,是那個年代的典型香港新移民。 他沒有受過任何教育,只可勉強寫到自己的名字,他的大半生,都是靠體力勞動的工作維生。 所以,我很難想像,當時的他,是何來這樣的勇氣,一個人擔起照顧我們七兄弟姊妹、再追加我的姨姨、外公和外婆這家庭重擔。 每次想到這裡,如今年紀已逾半百,膝下無兒的我,總是自愧不如。 父親在生時,我沒有和他談過多少句話,聽他說得最多的話,可能就是責罵我時的粗話。 他對子女的關懷,含蓄得近乎隱形,還是到我長大成人,開始出來工作,人開始較成熟一點的時候,我才逐漸體會得到,父親對家庭無私付出的偉大。 家境關係,父親沒有買過什麼玩具給我,生日亦從來沒有禮物。 父親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是我剛剛出來社會工作,一年未夠的時候。 某一天,我捱完一整晚通宵,然後在日落前「提早」下班(廣告公司的朋友,你最後一次日落前下班是什麼時候?),回家時,遇上剛好下班的父親。 因為每天大清早就開工,父親習慣了黃昏就吃晚飯,出來社會工作後,平日很少回家吃晚飯的我,這一晚,罕有地和他一起共膳。 父親在建築地盤從事機械的工作,因此,手上經常到沾著一陣濃濃的機油味。晚飯席間,他把手上還沾著機油手錶除了下來,遞了給我。 「這隻手錶,剛剛某某送我的,時快時慢,我不要了,你拿去。」父親如是說。 這隻手錶,明明還是「新束束」的,但我的父親,卻隨便找個借口,送了給我。 在洗手間裡,我除下了當時帶著的廉價塑膠Casio手錶,拿著這隻沾著機油的手錶,一邊用舊牙刷和肥皂清洗著,一邊暗地裡在哭。 昨天是父親節,想起了父親的這份禮物,於是,我又把這隻手錶拿出來,戴上手,懷緬一下。 我保存了這隻手錶20多年,錶面上難免帶點風霜,所以我近年已比較少戴,但每隔幾年,我會拿去它去維修一次。 這手錶報時,依然準繩。 這可能是我父親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但其實,他送給我的禮物,早在我出生前,我已經默默地收到。

謝謝那個每天在學校門前等我下課的媽媽

童年回憶中,要數最深刻的,莫過於由我念幼稚園至小學期間,媽媽帶我往返學校的日子。 每個早上,天未亮,媽媽已經要從油塘灣屋邨的家,帶我乘14號巴士出「市區」,抵達佐敦碼頭後,我們還要轉乘3號巴士,才可以去到我去上課的地方,位於何文田區的培正幼稚園。 那個時候,我當然還沒有戴手錶,我亦從來沒算過,這段車程,到底有多遙遠。 但印象之中,在交通順暢的日子裡,車程好像最少也要一個半小時。 感覺上,這段路途,總是既漫長,又令人疲累。 要知道,那是六十年代,每輛巴士裡還有一名工作人員售票的遠古時代,巴士幾乎是我們這些住在屋邨的香港人的唯一交通工具。 巴士的內籠有點狹窄,空調當然欠奉,乘客們摩肩接踵的時候,「人氣」就充滿整個車廂,空氣有點混濁,就更不在話下。 行車時,車身永遠是搖晃不定,站上半個小時,已是對雙腿平衡力的一種考驗。 我媽媽的身材略胖,街坊叫她做肥師奶,與「肥姐」沈殿霞不相伯仲。 每逢到夏天,她總會大汗淋漓,和她擠在巴士車廂內,總見到她一手握住扶手柱,另一隻手拿著手帕抹汗。 我永遠記得那個時空的氣味,同時,我也暗地裡知道,當時,媽媽有多麼的不好受。 我們雖然是在油塘灣屋邨的總站上車,大部分情況下,通常都會佔到位坐。 可是,我幾乎每天也在半睡半醒之間,被媽媽從夢中叫醒,要我站立起來,把位置讓給中途上車,沒有位坐的公公婆婆。 我每天下課後,同樣路途的折騰,又要重來一次,回到家裡,往往會累得像打完了一場仗。 剛好追得上兒童節目的黃金時段,我就盯著電視,而媽媽,就要馬上開始,打點家中的雜務。 當時少不更事,剛剛轉校的日子,我總會抱怨,為何媽媽要把我送到這一家離家這麼遠的幼稚園? 起初,我在離開我們家19座旁邊20座的屋邨幼稚園,已經上了兩個星期課,路程只需5分鐘,不是很好嗎? 後來,某一天,我卻糊里糊塗地,連新校服也沒做好,就被媽媽帶來到來市區,然後在這家環境陌生的幼稚園,當上插班生。 媽媽又沒受過任何教育,目不識丁,和學校的老師溝通,好像也有點困難,所有學校相關的文件,都需要帶回家找姊姊們代為處理。 那個時候,我當然不明白,媽媽,你到底在堅持什麼? 我只是感到有點內疚似的,就是媽媽每次從油塘灣出到來市區,基本上,因為路途太遙遠,大部分情況下,她都不會回家,只是呆呆的在學校門口,或者到附近流連,等候我下課。 想像一下,那個時代沒有手機,而我的媽媽又目不識丁,就連拿起一本書來讀一讀,打發一下時間這能力也沒有,她,幾乎就只可以在呆等。 當時我的年紀雖然很小,但我好歹還有少許惻隱之心,下課後,間中見到呆坐在學校門前,正在打瞌睡中的媽媽,我就會感到更加慚愧。 「媽媽,為什麼你要這麼辛苦,把我送到老遠的這一家學校來?」 這一番說話,我從來沒有說出口,但一直都埋藏在心裡。 幼稚園很快過去,到升上小學後,我們讀的是全日制小學,我不知道媽媽會否先回家,然後再出來接我下課。 我只知道,媽媽有時也會未必會回家,所以,要在學校呆坐等我的時間更長,我開始愈懂事,就愈感到內疚。 這段日子,大概捱到小學四年級左右,我們的家已經從油塘的屋邨,搬到土瓜灣的唐樓。 而我家中的三姊,亦幸好考入了培正中學,每天帶我上課的責任,就由姐姐接棒,我想,當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媽媽作為家裡的全職主婦,而我是家中排行第七的老么,因此,她對我,難免份外呵護備至。 長大後,我才發現,七兄弟姊妹裡面,我其實是家裡唯一一個媽媽最操心,最希望我能夠入讀一家較好學校的孩子。 雖然,我入讀的不是什麼名校,但好歹也算是在區內,師資有名優良的好學校。 我相信,世間上每一名子女,都會對媽媽的養育之恩,心懷感激。 而我,一直以来既帶著歉意,又帶著感恩的心情的,就是媽媽每天長途跋涉,帶往返學校的這一段往事。 我的媽媽一定不是一名虎媽,她只是把我放到一個她認為更美好的成長環境。 媽媽把自己人生中的寶貴光陰,換來了我一個更美好的成長環境,在學校,我遇上了我的好老師、一生最老友的好同學,更幸運的,我獲得了一個免費學音樂的機會。 長大後,逐漸回想起來,我懂得更加珍惜。 媽媽還在生的時候,因不同的原因,我已經對她說過無數次的多謝,感謝她為我付出的一切,事無大小之分,那管只是早餐她給我買的一個雞尾包,我也誠心感謝她。 但偏偏,有關帶我上課的這段的往事,不知為何,我卻一直都放在心裡,始終沒有好好地,開口和媽媽說過一聲多謝。 媽媽,我從沒聽過你抱怨一句,我亦沒聽過你怨天尤人,你只是默默地、安靜地,逢星期一至五的清晨,把我從油塘灣的家,帶到老遠的學校去,這段路途上,你所背負的辛酸,我會永遠銘記於心。 媽媽,多謝你每天帶我上課。 媽媽,更多謝你每天在學校門前等我下課。 《媽媽教曉我的事》 我的媽媽雖然目不識丁,她沒能力教我讀書寫字,但當我剛剛開始上學的日子,她卻把大部時間都花了在我身上。 陪伴,就是媽媽給了我最珍貴的禮物,事實上,為人父母的你,當你愈願意把時間投入在孩子身上,陪伴著他/她,這段親子的關係,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養分基礎。 陪伴,其實也適合應用在你和你的另一半的關係上,因為,要孕育一段恆久的情誼或關係,往往都需要用時間去灌溉。 人的能力有限,有很多時候,我們能夠做到的,可能只是極微小。 你很努力想去協助對方、支持對方,你花了很大的力氣,但到頭來,卻可能徒勞無功。 但若然能夠花多點時間,常伴左右,即使只是默默地支持,陪伴,卻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懷,讓彼此的關係,更拉近。 陪伴,亦可能適用於處理上司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當上司的,不要時時刻刻表現出一副「我的時間很寶貴」般的嘴臉,把人家拒諸門外。 我常比喻,當一家公司的老闆,很多時候,其實就像是一個要幫同事診症的心理醫生,你要門常開,愈多同事前來求診,愈是代表你得到同事們的信任。 而你的職責,就是要盡量把時間騰出來給同事,正正因為你位高權重,你的時間很寶貴,所以,你更加應該用來投資在同事身上,或者是,讓你的同事知道,當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一定會樂意陪伴。 時間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你又會願意把你的時間,用來陪伴誰?

抗疫,運動仍需努力。

即使世界運作暫時停止,我們的身體,卻不能靜止,運動,還是要繼續。 世界各地全民抗疫持續,近期因為多了人在家工作,有些國家更是要求嚴守保持社交距離,於是一眾運動品牌,都紛紛發起呼籲,鼓勵大家持續在家勤做運動。 較早前,就在YouTube看到 #PlayForTheWorld 這支短片。 片段中,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運動員,分享了他/她們在抗疫期間,留守家中仍堅持運動的照片和短片。 在云云國際級專業運動員當中,LeBron James、Ramla Ali和Sara Hughe等等之外,還居然包括了,來自香港,出現了半秒的曹星如。 To those playing in living rooms To those playing in kitchens To those playing in bedrooms To those playing in driveways To those playing in basements To those playing in hallways We may not be playing together We may not be playing for our countries …

抗疫,運動仍需努力。 Read More »

不要讓你的耳朵懶惰

你知不知道,耳朵也會變得懶惰? 我身邊有很多喜歡聽歌的朋友,都會抱住種「有聲就可以」的心態去的聽歌,所以,有時聽到我向他們發表的「偉論」,總是不以為然。 因為,我總是認為,聽歌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欣賞過程,而過程中,有很多值得你仔細咀嚼的細節,要用一定水平的音響器材及軟件播放,才可以聽得出來。 更何況,若果你任由耳朵變得懶惰,你的耳朵對於分辨很好與好、好與普通的聽力,會自然地消失。 我不是音響發燒友,但因為從小就開始學音樂,經常進出大會堂音樂廳。 什麼是好聲音?我的耳朵大概有個概念,所以,對於播放音樂的軟硬件,我一直都有最基本的要求。 像Spotify或Apple Music這類串流音樂平台,帶來了無限方便,亦令我夢想擁有一個大型音樂圖書館的這願望成真,其實,我是很喜歡的。 但問題是,當我靜下來,想以欣賞和享受音樂的心情來聽歌時,串流音樂平台在音響質素上,與我理想中的聲音,始終有一段距離。 平日,在家或者在我的辦公室聽歌,我用的都是KEF LS50W喇叭,不是什麼名貴音響器材。 雖然我老早已經主打電腦聽歌,但在家的時候,我還是會盡量用無損音樂檔播放。 因為,播放Spotify或Apple Music,很容易就感到聲音的混濁感,樂器亦始終欠缺質感與層次。 平日出外,即使智能手機老早都可以聽歌,但好幾年前,我還是一直會帶著我的iPod Classic。 我的iPod 裡面,收藏了好些我直接從CD rip出來的ALAC無損音樂檔,讓我在上班的途中,或者在辦公室裡享受音樂。 但大概是四年前左右,有位好朋友見我如此Old School,於是便送了照片中的這台Sony ZX100 Walkman給我,讓我可以享受到Hi-Res音樂檔的樂趣,相比起ALAC的CD質素,更上一層樓。 於是,今時今日,我還是會經常帶著這台Sony Walkman出外,掛在耳朵的,是這對有線的舊款耳機UE900。 有朋友看到,問:「這是什麼年代啊?你不嫌麻煩嗎?」 我告訴他/她,聽歌的過程,「麻煩」往往就是一種樂趣哦。

忘記和記 奧美有你

「從前的世界(廣告圈),是不是真的比現在好很多?」 不經不覺,我終於去到那個會被人問這類問題的年紀了。 當面對目前的不如意,人往往總會回頭看,並且會將回憶完美化,這是人之常情。 但我還是會迴避自己有這類的想法,當下的生活,是苦是甜,我們只要努力尋找快樂的源頭,快樂就自自然然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是1992年加入那個時候還在太古城柏嘉商業大廈的奧美中國香港支部的,這是我的第一份廣告公司的工作。 想當年,我寫了兩封求職信到奧美,這是我唯一求職的4As廣告公司,除此之外,因為自知毫無經驗,我也寫了接近一百封的求職信,到那些會在報紙登請人廣告的獨立廣告公司。 後來,我一共獲得了三次的面試機會,其中兩次,都是奧美。 因為連實習的工作經驗都沒有,我讀的專科又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音樂,最後,那些獨立廣告公司都沒請我,而且,在云云近百封的求職信中,我只獲得過一次面試機會。 但冥冥中注定,我當時寫給奧美的兩封求職信,都被兩位不會單憑履歷表而決定要否給新人面試機會的管理層打開了,最後,我又幸運地被取錄了。 期間,我又經歷過筆試,第二和第三次面試的機會,恕不盡錄。 如果你問我,當年所謂的廣告黃金年代,最令我懷緬的是什麼? 那就是一些像我這樣誤打誤撞,履歷表一點都不光鮮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加入到像奧美這類稱得上是執業界牛耳的大公司。 「做了廣告這一行業27年,那現在的你,做得比從前快樂嗎?」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因為人長大了,現在的我,確實比從前更懂得尋找快樂,不快樂的回憶,我亦會努力淡忘。 我曾經兩次進入奧美這個大家庭,一次在太古城柏嘉、一次在中環中心,兩次的感受都非常不一樣,但無論是苦是甜,都是成就了今天的我的經歷,所以都同樣珍貴。 奧美香港辦公室快要離開中環中心,搬到新的家園,感謝這晚把我召喚回來娘家,一起參與這個告別式的舊同事。 離開了這麼久,還會被人記起,其實就已經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奧美實在是一家有趣的廣告公司,曾經入過這扇門的,離開後,就好像都變成了這家公司的畢業生。 祝願奧美搬到新的辦公室後,在新環境中,又會開創另一番新景象。

香港廣告界第一代廣告狂人(Madman) — 黃霑

三生有幸,我與霑叔(黃霑),竟有過不止一面之緣。 參加過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的工作坊,好像還有其他類似場合,此外,後來因工作關係,在廣告公司李奧貝納認識了他的公子,有幸上過他的家,拜候過這位縱橫音樂界、中文詞壇,以及廣告界的巨人。 當然,我肯定他真的「識我係老鼠」,但每次遇上霑叔,我都會積極發問,每一次,聽到前輩的一席話,我總覺得醍醐灌頂,瞬間茅塞頓開。 在某個CASH工作坊上(同場還有林夕),我問霑叔,對於創作了大量作品,卻仍然苦無機會入行的新人,你有什麼建議? 猶記得,當其時,霑叔的回應大概是這樣的。 「喂,細佬,你首先要問下自己,首歌寫咗出嚟,自己係咪已經有一種快感先?創作上嘅滿足感,唔應該在乎有冇公開發表過,而係整個創作過程中,你嘅創作靈感有冇一個宣洩嘅出口,宣洩咗出來,就已經夠爽啦,何必介意有冇公開發表過?如果你因為無人賞識冇機會發表就氣餒,放棄創作,你都好打有限啦。」 最難忘一次,有機會到他府上拜訪,聽他向我道盡中港矛盾九七回歸大限等等大時代話題,席間,近距離聽他豪邁奔放地爆粗,氣勢一定厲害過「浪呀奔浪呀流」,可是,他老人家粗口得來,卻相當和藹可親,簡直「好似太陽咁溫暖」。 臨別前,他在書房給我簽名贈書,邊簽名邊千叮萬囑敦促我,叫我平日要多看外國時事財經雜誌,最好每個星期讀齊時代週刊經濟學人等等,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在八卦周刊上,其間,霑叔又再XXY#@!#贈多我兩咀。 那天收拾書櫃,找到這本有霑叔本人親筆簽名的舊書,回想起這段軼事,時為1996年。 較早前,看到港台的兩個節目,重溫有關霑叔的往事,憶起這位故人,想到作為他後輩的廣告人和半個音樂人的我,好像窮一生都沒可能達到他千分一的作品生產量,更莫論他的思維境界了。 我在想,霑叔他在世的時候,是否究竟每天都有不止廿四小時? 每一個星期,又是否不止有七天? 【黃霑・好香港】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 【黃霑・好中國】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 【黃霑經典廣告 | 家計會 | 兩個夠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