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al

#UntilWeCanFingerLickAgain 直至明日世界再可舐手指前

拿了新客戶,很多廣告公司總以為,一定要為品牌大搞新意思,才算叫做有個交代。 英國著名獨立創意廣告公司Mother London接手KFC這個客戶後,卻不斷努力替品牌找回他的初衷。 2020年年初,疫情尚未於全球爆發前,Mother London便把KFC於1957年推出的經典品牌標語Finger Lickin’ Good’,原封不動,循環再用,來一次重新演繹。 言簡意賅,簡單到好像什麼都沒有做過,卻馬上成為一時佳話,此為之高手過招。 但話還未說完,疫情瞬間已肆虐全球,在這個分分鐘要提醒大家洗手洗手洗手的時代,Finger Lickin’ Good’此話一出,馬上成為公共衞生的禁忌,KFC唯有暫時叫停。 到了2021年,世界各地的疫情陰霾尚未散去,Finger Lickin’ Good’這句品牌標語的回歸,仍遙遙無期。 於是,較早前,Mother London便在Twitter發貼,以 #UntilWeCanFingerLickAgain 招徠,向公眾發問,究竟在這個時候,KFC應該向那些品牌借來標語暫用? 坊間回應熱烈,各大品牌亦來一起湊湊熱鬧,除了英國的KFC,其他國家的KFC也加入改標語行列。 單憑 #UntilWeCanFingerLickAgain 一個創意 hashtag,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為了一個近期的一個熱門meme,實在不得不佩服創意人的頭腦,以及KFC這客戶的膽量。  不用等愚人節出手,KFC來個品牌標語大兜亂此舉,愚人娛己,在疫情期間,除了令大家不會遺忘了Finger Lickin’ Good’的這個品牌承諾,更以笑聲救地球,繼續令KFC成為消費者閒話家常的話題。 廣告第二波,網絡的meme最近已經演變為戶外Digital Billboard或移動廣告燈箱。 你可以用 #UntilWeCanFingerLickAgain 這個hashtag,追蹤到無數的meme,其中以下幾個我覺得是最令人發出會心微笑的,大家亦可以視之為經典廣告標語重溫。

廣告營銷界的整蠱專家 | Burger King

自從有了社交網絡協助催生病毒式傳播,掀起大眾對「話題廣告」的注意力,不少營銷人都會花盡腦筋,意圖憑著網絡熱門的話題借勢宣傳,甚至是製作所謂的Hackvertising(惡搞廣告)。 但說到Hackvertising成功案例的鼻祖,當然不得不提美國的Burger King。 相信沒有多少個品牌能夠及得上Burger King,除了夠膽直接調侃,或甚至是揶揄競爭對手,更經常會惡搞自己,無傷大雅地,戲弄自己的顧客。 Burger King給我第一個最深印象的Hackvertising,是十多年前(2007)的《Whopper Freakout》。與其說這是一個廣告,倒不如說這是一個社會實驗。話說某一天,在某家Burger King店舖,店員告訴顧客們,本店的皇牌漢堡Whopper已經全面停售,從此消失在餐牌之上。 這其實是Burger King趁Whopper推出50週年的時候的宣傳把戲,企劃的目的,就是想嘗試「考驗」一下他們的死忠顧客,如果有一天,當Burger King的餐單上不再出現Whopper,他/她們的反應將會是怎麼樣。 實驗拍攝當日,店舖當然都已經安裝好隱藏的鏡頭,捕捉顧客當發覺停售Whopper一刻的Freakout反應。實驗結果相當成功,不少顧客果然發難,這一個PR Stunt,亦令Burger King成功上了電視及報章新聞。 開啟了這道Hackvertising之門,自此以後,Burger King這個品牌似乎變得更放肆,幾乎起碼每年一大搞,每兩個月一小搞。 2015年,Burger King以《世界和平日》作為借口,向麥當勞發出鋪天蓋地的邀請,希望能夠達成一項破天荒的合作計劃:就是把兩家人的皇牌產品,Whopper與BigMac合體,推出McWhopper。 最後,麥當勞叔叔斷言說不,計劃未有促成,麥當勞全球CEO回應,說合作可免,但可以得閒打個電話再傾。 可是,McWhopper事件已經鬧得火熱,報已上、新聞已播,Burger King再次惡搞成功,搶得全球無數人的眼球,這個Hackvertising企劃,亦獲獎無數,成為廣告及營銷界的一時佳話。 眾所周知,以餐廳的數目而言,幾乎在全世界不同的國家,Burger King都一定鬥不過麥當勞,這是個既定事實。 既然如此,Burger King便索性以自己的劣勢作為綽頭,推出了《Whopper Detour》,告訴消費者:「你肯轉軚,一仙你食Whopper」。 2018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只要在全美國14,000家麥當勞餐廳的600英呎範圍以內,打開Burger King手機訂餐app,就可以用一仙美金,買到一個價值5元美金的Whopper。當然,顧客明明到了麥當勞門口,最後,還是要乖乖地親自到Burger King的餐廳,領取用一仙美金買到的Whopper。 同時間,Burger King亦在駕駛導航app植入了廣告,當用戶搜尋附近的麥當勞的同時,就會見到最近的一家Burger King餐廳的座標。 此舉可謂一舉三得。 第一,這項宣傳促成了Burger King手機訂餐app的下載。 第二,為了獲得至著數,顧客需要登記成這手機app的註冊用戶,Burger King成功地獲得了用戶資料。 第三,Burger King透過這個惡搞活動,引發連番話題,同時,「即使店舖比較少,但為了吃到Burger King的美食,你還是值得多走幾步」這潛台詞亦呼之欲出。 今年3月20日舉行的MarketingPulse 2019,便請來了Burger King的環球品牌總監Marcelo Pascoa,作為演講嘉賓之一。 Burger King的精彩案例不勝枚舉,相信不少廣告界中人,以及營銷行家,都會對Marcelo的演講有所期待。 事實上,這位前DDB巴西的創作總監,亦曾經當過可口可樂的環球創作總監,由廣告創意人,進入了大品牌當客戶,他在Hackvertising上究竟有什麼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由HKTDC主辦,堪稱亞洲最大型的營銷盛宴,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用我這個七折優惠的Promo Code: XRL02A3P,到這裡登記。

對不起,惡搞你

上星期我有幸獲香港電台邀請,參與《日常8點半》的直播環節,與三位主持討論網絡惡搞及抽水文化如何影響廣告業。 的而且確,有不少專業廣告人都經常批評惡搞及抽水廣告只反映出低級趣味;但老老實實,學廣告界大師林俊明話齋︰「廣告無真理」,廣告只有觀眾喜歡或不喜歡之分,無論惡搞抑或抽水,都只不過是眾多達到廣告效果(引起觀眾注意,從而採取行動或改變行為及觀點)的手段之一,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說時遲那時快,今年聖誕,為了宣傳智能家居的聲控技術Google Assistant,網絡巨人如Google也製作了一支惡搞荷里活經典聖誕電影《Home Alone》的廣告。現時已經30多歲、當年只有幾歲大的男主角再次粉墨登場,翻炒《Home Alone》的經典橋段多一次,食正聖誕節這個時機。此片不單止在網絡,就連傳統電視媒體也引起了廣泛討論,人人樂此不疲,認為惡搞有理。 事實上,近年不少香港政府部門,由廉政公署、消防局以至天文台,都似乎一改昔日嚴肅古板的形象,對網絡文化盛行的惡搞及抽水廣告更持開放態度。雖然,我覺得部分作品只有一味譁眾取寵之嫌,但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在節目中也有討論到,抽水抽出名堂的清潔龍阿德,我就覺得算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好例子。節目中又訪問了負責創作的團隊,他們亦意識到不能獨沽一味靠抽水出位,抽水之餘也要不忘原創;又或者,即使是抽水,也不要一窩蜂隨大隊去抽。 惡搞也好,抽水也好,都只不過是一種借力打力、緊貼潮流文化的即食手法,正所謂來得快,去得更快,但凡任何即食產品,始終多吃無益。所以作為廣告創作的手段,偶爾為之是可以,但只靠借題發揮這一招的話,實在很難為品牌樹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個性形象;說到底,即使是政府部門,也需要樹立屬於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話說回頭,當這個年頭,廣告公司與客戶的關係都同樣是來得快去得快,當即食手法變成了常態時,這個惡搞及抽水氾濫的廣告現象,亦是不難理解的。

Toyota Baseball Party 熱血棒球

當明明是廣告卻拍得不太像廣告,於是,就能夠有效地吸引你乖乖地坐在下來,看足兩分半鐘。 只有在網絡時代的短片廣告,播足兩分半鐘還不會太奢侈,要是放在大氣電波的電視台播送,譬如像我們年年加廣告費的TVB,廣告客戶又那來錢給廣告公司的創作費和製作費? 日本Toyota近年的作品,都是朝這個方向走,由FUN TO DRIVE, AGAIN這一系列的廣告開始,都聰明地充份發揮了網絡廣告短片的優勢。 “Sportscars For All”,概念其實一句講完,有點像任天堂Wii當年「全民皆可成為機民」的產品概念,這一次,是每一個人的心底裏,都有一團熱血棒球之火。 不用我多說,作為國民運動,在日本,棒球就是運動的代名詞。 這個廣告在九州市的小倉街道拍攝,雖然浮誇,因為素人演員的精湛演出,卻令故事充滿真實感。 全城效應全城投入世界盃這一類的電視廣告,由Nike到CCTVB都拍過,但這個Toyota的熱血棒球,又真的令人看得熱血沸騰,看完很想打棒球哦。 更重要一點是,看完這個廣告,我真的乖乖地去了以下G’s的產品網站哦。 http://dkwt.toyota.jp/gs/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A Cappella—–無伴奏清唱,想當年我還在念音樂學院的生涯中,是幾乎每個禮拜都有的指定活動之一。 第一屆的聯校大專音樂節,我和一班音樂系的同學,亦有幸代表了中文大學,以無伴奏清唱,重新演繹了Beatles的In My Life,還贏了那一年的全港冠軍。 無伴奏清唱實在好玩,除了要講求每一位成員的歌唱基本功,音準就是最高的難度,團員中如果沒有人是Abolute Pitch的話,大家會唱得很痛苦。 此外,還要講求合唱團員聲音上的協調性,人人都懂說Team Work重要,但要實行起來,真的要經過很多練習、磨合,真正是「唔可以淨係靠把口」。 昨晚,有幸被客戶邀請去了a cappella-la-la,這個由太古地產主辦的系列音樂會的預演,快樂地重溫了大學時代的我還在唱A Cappella的美好回憶,好像一趟時光旅程。 a cappella-la-la是Project After 6的活動之一,旨在提供於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一帶的上班族,一個能發揮個人於工作以外潛能的「特別行動」。 這次活動在四個月前開始招募,最後精挑細選了超過40名上班族,然後展開一個長達四個月的聲樂及形體演出專業訓練,今個月,終於學有所成,登場演出。 兩個月前,我們Turn Plus團隊亦接了一個Brief,要負責替這個系列的音樂會做宣傳,客戶的要求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在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上班的朋友們,前往參加觀看這演出。 聖誕節前後,我們先在客戶的Facebook Page發了兩條短片,為這活動進行熱身,內容全部在太古地產的實景拍攝,我們找來了【一鋪清唱】 —- a cappella-la-la這活動的四位音樂導師,粉墨登場,扮演辦公室大堂及咖啡店Public的工作人員。 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一些太古地產的同事及租客,作為臨時演員,但我們只告訴他們,我們拍攝的是非常正經的Corperate Video。 但實質上,每一次,一鋪清唱四子都會失驚無神,突然開口就唱,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為了捕捉真實反應,每一段演出都只可以一Take過,加上每次拍攝時間都只有兩小時,有點難度。 短片播出後,在有份參與的朋友圈子間,再加上Facebook粉絲們的推波助瀾,我在1月初與某某在太古坊上班的客戶開會時,他們說已經看過,反應亦相當不俗。 到了1月中,音樂會揭幕在即,我們也展開了第二輪的活動,就是在整個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辦公大樓的範圍內,展示了全體演出者列陣的海報,鋪天蓋地。 同時,在一些高人流的走廊上,擺設了多支咪架,接近50支嘅咪架,每一支都代表著每一位「聲音就是樂器」的演出者。 連同地面上寫上各人名字的星光標誌,希望每一個人都會獲得太古坊及太古城區內的上班族支持,Scan一下上面的QR Code,就可以看到他們演出的相關預告片段。 如果你都是在這一區上班,這個音樂會系列,絕對值得你的支持。 想問大家,你剛好有同事也是其中的演出者嗎?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日期: 1月23-24日 時間:7:30pm-8:30pm 地點:太古坊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 先到先得 節目詳情:http://bit.ly/1xTSOY0

【五一黃金周|龍友大戰強國人動畫】幕後主腦DDED專訪

「這個年頭,香港廣告創意一代不如一代」,很多行家都這樣說。 如果純粹以本地廣告獎的標準而言,我絕對同意。但如果你問我,新一代廣告創意人,是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這點我可以卻可以絕對否定。 的而且確,要讓創意「見光」,這個年頭,無論營商環境及客戶氣氛,都讓難度增加了不少,不要誰怪誰,大家都有責任。 這一邊箱,廣告創意人要為口奔馳,繼續唯命是從,製作著自己未必認同的創意。同時,廣告公司又有「獎」數要追,於是在主動或半推半就或被迫去做「飛機稿」(為了入廣告獎而製作的廣告,一般製作費由廣告公司主力或全數承擔)。 另一邊箱,搵食之餘,也有部分廣告創作人會自尋出路,進行課餘式習作,因為不用擔心打奬不打獎,也不用顧慮廣告不廣告,只要為創意找到出口,就好。當然,由於這是自發創作,動力皆源自個人心中一團火,難度,其實反而更高。 較早前,見有位名為DDED網友製作了一支網絡短片「爛尾的紅VAN動畫」,諷刺那套坊間評論好壞參半的港產片「那夜凌晨 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短片用上Lo-Fi如8-bit的電動動畫風格,抵死啜核,言簡意賅,不消兩日,便在網絡瘋傳,更被推上蘋果動新聞。 最近,當強國人揚言五一留金,港人誓言奉陪街拍,雙方弩張劍拔之際,DDED再下一城,為民出手,製作了另一支風格相類似的「【五一黃金周】龍友大戰強國人動畫」。 劇情嬉笑怒駡,「屎」橫遍野,雙方大戰未開始,已預視了箇中的荒謬,有識之士,無論那一方都好,未包容,先和解。 經我明查暗訪,發覺DDED幕後主腦原來是新一代的廣告人,而且與我有過一面之緣,於是,趁「五一黃金周」在即,我馬上和他做了一個網絡專訪,讓大家認識一下這位廣告界隱士和他的創作動機。 路迪涼:「點解改個名做DDED?」 DDED:「DDED = “ Diu design 衣啲 ? ” 是自譏,一些創作人不屑本地硬膠文化,認為那是低俗無聊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而我的實驗是嘗試去把自己的設計技巧結合那些所謂的硬膠文化,看看能產生什麼化學作用,而形式暫時是以動畫為主,而我稱它為MK動畫。」 路迪涼:「你嘅正職係?」 DDED:「數碼廣告人。」 路迪涼:「做咗幾多年嘢?」 DDED:「好多年啦… (唔講得唔得?haha…)」 有關【五一黃金周】龍友大戰強國人動畫 路迪涼:「由構思到製作,你用了多少時間完成? 」 DDED:「2日…」 路迪涼:「是否都是工餘時間?」 DDED:「是,就是剛過去的星期六日。」 路迪涼:「你的創作動機是什麼?想出名?想發洩?想練習?想實驗?想大家反思?」 DDED:「一邊是自High,一邊是剛才所說的實驗。而為何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覺得本身件事已經好好笑… 有大陸網民聲稱5.1會帶小朋友到香港大便,然後香港又有網民發起黃金週攝影比賽,成件事就像一場屎戰即將要爆發,我覺得很適合做成一個戰鬥遊戲,而遊戲當然可以打大佬和選擇不同的角色才好玩吧!」 路迪涼:「你所使用的軟件工具是? 」 DDED:「AI + Flash + Premiere。」 路迪涼:「你覺得這動畫有那些成功因素?」 DDED:「時機吧,當大家熱烈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剛好有段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動畫,而且能把荒誕的事情變成幽默,負面的情緒也能轉化做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吧。」 路迪涼:「如果不是動畫而時間許可,你會推出遊戲版嗎?」 DDED:「不會了,遊戲和動畫是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個動畫好笑是因為你可以很快就看到開始和結局,但如果把它製作成遊戲版,就沒辦法表達這種效果了。」 路迪涼:「你怎樣看網絡惡搞內容製作?你喜歡原創還是二次創作?」 DDED:「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發表你的作品, 而惡搞這種形式是較容易引起共鳴,所以很多人都選擇而這種形式創作,而且門檻不高,只要有創意再加一點技術已可以發表而更有機會成名,對創作而已這是最好的時代,百花齊放,每個人都可以是創作人。對於我個人來說原創還是二次創作只是不同的表達方式,最重要是你想表達什麼。」 路迪涼:「你覺得工餘創作是否重要?對你日常的全職工作有否幫助?」 DDED:「對我來說是很重要但也不容易,我們這個行業工餘時間已經不多,如果連休息時間也要做創作,可能不是人人做到。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創作的平衡,當平日的工作不能滿足你的創作意欲時,工餘創作就是你發洩的地方,把平日不能用的好點子在工餘創作時瘋狂地釋放出來,而日常的全職工作卻人格分裂般的變回另一個自己,這就是我常用的自我平衡手法。如果一旦失衡,就很容易對創作失去方向和熱誠。」 路迪涼:「你認為創作人參與社會議題相關的創作是否重要?」 DDED:「每個人都應該留意社會時事,創作人也應該把自己的專長用在適當的地方,創作的力量可以是很大的。」 路迪涼:「最後,請你用文字演繹一下『包容』這兩個字。」 DDED:「我相信所有看完我那個MK動畫創作的朋友已是對我給予的最大『包容』,謝謝。」

七個哄寶寶入睡的好方法

近十年八載,不少品牌都會製作「資訊由某某某品牌提供」一類的軟廣告,試圖讓觀眾的防禦心降低,潛言默化地,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及好感。 只可惜,大部份內容的可觀看性或資訊的趣味性,一般頗低,與其說軟廣告,實則是悶廣告。 Philips Avent是該公司旗下一個育嬰產品系列的副品牌,除了已為人父母者,相信其知名度一般。 有見及此,該品牌在社交平台發表了這段「七個哄寶寶入睡的好方法」短片,全部秘技,真人示範。 每一位寶寶入睡的一刻,無花無假,可愛得要命,即使我未為人父,也看得心頭像塗上一層蜜糖,甜絲絲。 雖然未有直接硬銷產品,卻立即引來四方網友正評,為人父母或或將為之者紛紛被吸引前往至Philips Avent的Facebook Page,給一個「讚」,甘心情願,願者上釣。 這可能是我看過同類軟廣告中,製作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雖然並非新作,各位從事母嬰產品營銷的朋友們,值得參考。

一人有一個麒麟夢想

雖然,我真係堅擺到明唔識日文的。 但大概也估到,這個來自日本麒麟啤的「一人有一個夢想宣傳活動」,大致上,斷估就是回應少林足球中周星馳的那一句:「一個人如果無夢想,咁同條鹹魚有咩分別?」 是的,無論你是高矮肥瘦樣好樣醜,只要你有一個夢想,再加百分百的熱血,麒麟啤就有機會幫你實現,下面就有幾個笑爆咀的例子。 而其中,令我最深印象的,是這位看來人品老老實實的日本上班族石田先生。 他的夢想,居然就是想出現在八十年代的港產諧趣功夫片內,說到這裡,可能我未開估你就會先噓我,是的,這位兄台的終極夢想,就是要與成龍大哥同台演出。 我懇請大家先拋開近年對成龍大哥的不滿,姑念當年他的而且確為過港人揚威海外的事實,繼續看下去。 話說這位日本上班族的偶像,就是成龍大哥,受其啟發,石田先生除了自問也食過兩晚夜粥外,他更朝思夢想地,可以出現於一齣功夫片內,大展拳腳,吊下威也咁話。 劇情需要,成龍大哥當然就是他的師傅,而他的死對頭大壞蛋,就順便找他那位同樣是港產功夫片迷的同事客串吧,一於被他借故打到飛街,哈哈,齋講,已經十分爽。 看完這廣告短片,再看幕後製作特輯,發覺原來拍攝當日,當成龍大哥以極其大哥的霸氣抵達片場時,這幾位來自日本的小粉絲,還未開拍,就已經激動得痛哭流涕。 唉,釣魚台島單野,早知就搵大哥去傾啦。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Hyundai自殺廣告

這支英國廣告,開首出現了一個企圖在車廂內放毒氣自殺的情節。 最後,男主角自殺不遂,未有死去,因為Hyundai這新款環保SUV汽車的純水排氣系統,汽車排氣毒素,近乎零。 廣告推出後,惹來幾乎全民怒罵,Hyundai亦立即把這廣告刪去和公開道歉,但有網民保留了副本,放了上網。 印象中,美劇Mad Men上季最後一集,也出現了類似情節,故事中暗寸60年代的Jaguar,外表靚絕卻機件壞透,令劇中人連本來打算在車內放毒氣自殺,也因為汽車死火而失敗,最後唯有被迫使用原始的方法自尋短見,上吊輕生。 說回這個廣告,本來算是頗有創意的,也與一般看到的汽車廣告截然不同,可是,自殺這個話題實在太惹火,出現在劇集中還可以,用來做廣告的橋段,就必定會備受千夫所指了。 我把這個廣告放了在我的facebook頁,有網友留言,覺得這是扼殺創意哦,難得有如此破格的汽車廣告,實在可惜呢。 但我想,有時廣告創意人就是可能太高傲,他們未必明白,廣告始終不是純創意藝術,其實也是商品,最終,廣告的角色,是要用來討好消費者的,無論你的創意有多聰明多幽默。 更重要的是,廣告中出現的,是一款家庭車。你們覺得,看完這精彩廣告,各位會想立即入手買車嗎? 事後,網絡上有很多報導,Hyundai美國方面,也向他們的英國支部予以譴責,而Hyundai英國也與始作俑者,他們合作的那一家廣告公司割蓆,並聲明該廣告其實未經他們許可,便擅自放了上YouTube的。 唉,說到底,又是廣告創作人打獎惹的禍。 執筆之時,在YouTube上的多個版本已先後被刪,下面兩篇網文有一個可看到的版本,未看的話,好快點去看看,因為我相信有關方面會出手再刪。 伸延閱讀: Hyundai apologises for suicide ad  Desperate Hyundai Is Trying To Make Its Suicide Video Disappear — And Failing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日本水手服少女,大展龜波氣功。

  網絡圖片,原圖來自這裡。 問世間,我們這些60後70後的大男孩,那誰沒經歷過「七龍珠」的洗禮? 就連我們喜劇電影界的一代宗師星爺,也曾經在他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以一招龜波氣功,直接了當地,向偉大的鳥山鳴先生致敬。 時移世易,今天3月30號,Dragon Ball Z電影版趁復活節假期在日本上畫,但氣勢相信已大不如前,香港粉絲更可能不聞不問,乏人問津。 今回那個終極大壞蛋破壞神,相信最後又一定會在悟空變身超越超級撒亞人的時候,一招被人K.O.,結局嘛,應該都還是那三幅披。 那為什麼我還選擇在今天講「七龍珠」呢?因為我發覺,日本人果然真的長情,原來除了我輩老餅,年輕一代中,居然還有不少人會向「七龍珠」情懷致敬。 不知是否事有湊巧,Dragon Ball Z電影版上畫前,最近,日本坊間便有不少由中學生自發拍攝的照片,於社交網絡瘋傳。 網絡圖片,原圖來自這裡。 相信你可能都聽過同樣來自日本的漂浮少女,今回,這些日本年輕人也是玩類似漂浮的照片,但卻是模仿被「龜波氣功」擊中一刻的浮誇反應。 這些不少由水手服少女拍攝的「龜波氣功」圖,很快便產生了meme的繁殖效果,模仿者甚眾,見圖片中,大多為中學生,證明了在年輕一代中,「七龍珠」文化仍然不死。 不知道這「龜波氣功」現象會否吹來香港?我們的80後90後,又會否對「七龍珠」有所興趣?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