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電子經典10週年 | Random Access Memories

所謂的潮流事物,包括音樂,一般都只是曇花一現。《Random Access Memories》這專輯,剛好推出了十個年頭,歷久常「潮」,在流行樂壇,是一個稀有的異數。

說起來,法國Progressive Dance二人電子組合Daft Punk,本身已是一個音樂界的潮牌。90年代出道、2000年走紅,到推出第四張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除了打上全球多國的流行榜,一個月內創下賣出超過606,000張的紀錄,更於2014年格林美大獎中獲得12項提名並囊括5項大獎,名利雙收。

與此同時,Daft Punk卻決定見好就收,將組合旋風式解散,剎那間,成為音樂界的傳奇。時日如飛,這十年間,這張專輯卻好像沒有離開過樂迷,譬如,每次到生果品牌的陳列室試玩耳機或其他音響產品,Playlist上總是還會見到這張專輯,《Get Lucky》亦好像成為試機金曲。

既然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趁2013年是《Random Access Memories》10週年,唱片公司便推出了特別紀念版,原本專輯的13首歌曲以Dolby Atmos重新混音,另外追加9首從前沒收錄過的Demo和Outtake。

當然,配合現今音樂消費市場需要,這個10週年套裝,重點可能是落在這三張黑膠的版本。

事實上,這可能是Daft Punk這隊電子組合最不電子的專輯,除了把依賴Programming的編曲元素降到最低,並且加入了大量錄音室樂手,邀請到電結他之神Nile Rodgers助陣,注入了70年代的Funk元素,更加令到當中的好幾首歌曲,有著劃時代的時尚感覺。

今天聽這個全新混音的版本,明明本來是10年前的潮流聲音,Jazz-Funk-Disco的混合體,明明是向音樂前輩致敬,我卻感到這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聲音,結他和低音鼓節奏充滿朝氣。

至於紀念套裝追加的9條新音軌,亦凸顯Daft Punk當年嘗試了減低機械化感覺的音樂取向,電子合成器還是以彈奏而非程序化為主。

展開序幕的《Horizon Ouverture》,先來個童聲合唱,然後由弦樂器伸延,甚有電影配樂的磅礡氣勢;入到正題到《Horizon》,亦只有簡約的電鋼琴、電結他和低音結他,卻和大家來了一個迷幻的太空旅程。

《GLBTM》則為原曲《Give Life Back To Music》的簡約版,弦樂作伴奏的主調,突顯了70年代的Disco風格;《Infinity Repeating》顧名思義是大玩同一音樂段落無限Looping,但每次重複都會帶來多一點的趣味;《Prime》可能是當中編曲相對較為電子的作品,也是首略帶70年代樂風的作品;《LYTD》是《Lose Yourself to Dance》電子Vocoder裸唱版,純粹展現出歌曲本身的基本結構。

與其說這9首滄海遺珠是Demo或Outtake,感覺更像是當年製作期間的Behind-the-scene,音樂來得有點碎片化,或者是只展示出編曲骨幹,《The Writing of Fragments of Time》一曲更是開宗明義,現場收錄了樂隊成員Jam歌的過程。

作為當年這張專輯的樂迷,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音樂體驗,作為重溫的Bonus,可以考慮,但作為入手的誘因,則另作別論。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