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A Cappella—–無伴奏清唱,想當年我還在念音樂學院的生涯中,是幾乎每個禮拜都有的指定活動之一。 第一屆的聯校大專音樂節,我和一班音樂系的同學,亦有幸代表了中文大學,以無伴奏清唱,重新演繹了Beatles的In My Life,還贏了那一年的全港冠軍。 無伴奏清唱實在好玩,除了要講求每一位成員的歌唱基本功,音準就是最高的難度,團員中如果沒有人是Abolute Pitch的話,大家會唱得很痛苦。 此外,還要講求合唱團員聲音上的協調性,人人都懂說Team Work重要,但要實行起來,真的要經過很多練習、磨合,真正是「唔可以淨係靠把口」。 昨晚,有幸被客戶邀請去了a cappella-la-la,這個由太古地產主辦的系列音樂會的預演,快樂地重溫了大學時代的我還在唱A Cappella的美好回憶,好像一趟時光旅程。 a cappella-la-la是Project After 6的活動之一,旨在提供於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一帶的上班族,一個能發揮個人於工作以外潛能的「特別行動」。 這次活動在四個月前開始招募,最後精挑細選了超過40名上班族,然後展開一個長達四個月的聲樂及形體演出專業訓練,今個月,終於學有所成,登場演出。 兩個月前,我們Turn Plus團隊亦接了一個Brief,要負責替這個系列的音樂會做宣傳,客戶的要求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在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上班的朋友們,前往參加觀看這演出。 聖誕節前後,我們先在客戶的Facebook Page發了兩條短片,為這活動進行熱身,內容全部在太古地產的實景拍攝,我們找來了【一鋪清唱】 —- a cappella-la-la這活動的四位音樂導師,粉墨登場,扮演辦公室大堂及咖啡店Public的工作人員。 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一些太古地產的同事及租客,作為臨時演員,但我們只告訴他們,我們拍攝的是非常正經的Corperate Video。 但實質上,每一次,一鋪清唱四子都會失驚無神,突然開口就唱,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為了捕捉真實反應,每一段演出都只可以一Take過,加上每次拍攝時間都只有兩小時,有點難度。 短片播出後,在有份參與的朋友圈子間,再加上Facebook粉絲們的推波助瀾,我在1月初與某某在太古坊上班的客戶開會時,他們說已經看過,反應亦相當不俗。 到了1月中,音樂會揭幕在即,我們也展開了第二輪的活動,就是在整個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辦公大樓的範圍內,展示了全體演出者列陣的海報,鋪天蓋地。 同時,在一些高人流的走廊上,擺設了多支咪架,接近50支嘅咪架,每一支都代表著每一位「聲音就是樂器」的演出者。 連同地面上寫上各人名字的星光標誌,希望每一個人都會獲得太古坊及太古城區內的上班族支持,Scan一下上面的QR Code,就可以看到他們演出的相關預告片段。 如果你都是在這一區上班,這個音樂會系列,絕對值得你的支持。 想問大家,你剛好有同事也是其中的演出者嗎?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日期: 1月23-24日 時間:7:30pm-8:30pm 地點:太古坊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 先到先得 節目詳情:http://bit.ly/1xTSOY0

愛你恨你問君知否?悼念鐵娘子平面廣告

年紀稍長如我輩60後或70後,總是有點兒英國情意結。 那天晚上,與我的舊老闆把酒談天,聊起當年最影響到他的廣告創作手法,還是離不開英國。 人人都會說所謂的英式幽默英式Wittiness,但其實,那只能意會,很難硬性地去拆解分析。 大致上,很多典型的英式廣告,都是莊重之餘暗藏冷幽默,字裡行間,必有迴響,可再三咀嚼。 最近,戴卓爾夫人離世,馬上看到來自英國廣告公司BBH的一則平面廣告,為英國報章The Guardian即將推出的Posy Simmonds鐵娘子特輯賣個關子。 Posy Simmonds是何許人?她是英國著名的插畫家,作品長期於The Guardian出現,以諷刺調侃中產人士著稱,曾獲MBE勳銜。 說回這一則廣告,我上網搜尋有關戴卓爾夫人離世的新聞時,發現不少報章,都用了類似One woman, a nation divided這類標題,來總結鐵娘子從政的一生。 這個廣告的主要構圖,便索性以一瓶英式重口味Marmite媽蜜汁作比喻,一語道破大家對戴卓爾夫人的兩極喜惡(Love it or hate it,正好就是Marmite用了幾十年的廣告標語)。 於是,將Margaret比喻為Marmite,有人愛死她更有人恨死她,一絕。 此外,一如Marmite,產品上有細字說明—內含鐵質,正好又回應了鐵娘子這外號,二絕。 Marmite是經典英國國貨,甚具代表性,若是轉了同樣是大家有愛又有恨的榴槤,這個創意已經不通,結果,當Marmite變成Margaret,真的,絕得無可再絕。

哈利王子裸照風波,都是LYNX惹的禍。

借助熱門話題,或人或事,找一個與產品或品牌屬性相關的切入點,製作廣告一則,順勢掀起更多茶餘飯後的對話,這類手法,屢見不鮮。 老外稱之為borrow interest,順水推舟你好我更好;另一邊廂,香港人卻謂之「抽水」,略帶眨意。 個案一:歌手周柏豪在家不小心打爛玻璃杯一隻,忽發雅興,先拍靚相一張,然後大筆一揮,寫下一段心情故事,圖文並茂,上載到他的臉書粉絲頁,隨即引來成千上百粉絲前來慰問,好不熱鬧。 品牌宜家傢俬立即與民同樂,將該文轉貼至其官方臉書粉絲頁,慰問周柏豪之餘,更向他推介宜家傢俬玻璃靚杯三百餘款,任君選擇。 最新個䅁:大英帝國哈利王子的裸照風波,近來成為連牛頭角順嫂都會笑埋一份的熱門話題。 男性香體品牌LYNX,向來喜以性暗示作產品招徠。 廣告中,凡使用之型男,一遇上索女,隨時成為如花蜜給蜜蜂盯上,被窮追不捨。當然,故事只為滿足男性幻想,純屬虛構,笑過就算。 向來美女對他如螞蟻見蜜糖一樣的哈利王子,與LYNX加在一起,可以產生什麼聯想?相信已不用我多說。 表面上,廣告是一則對哈利王子的道歉聲明,但潛台詞就是說:哈利王子風流成性,其實也不一定是他的錯。要怪,就即管怪LYNX吧。 除了寫出如此簡潔有力的聰明廣告人外,更值得一讚的,當然是膽敢在皇室頭上釘蝨乸的廣告客戶LYNX。 廣告成功搶灘,刊登了在英國報章The Sun。大家都笑翻了,紛紛在各大社交媒體爭相分享和討論,原本只是小小文字為主的廣告一則,郤因群眾網絡分享,自發成為了其人肉廣告媒體,一石激起千重浪。 我們常說的所謂Viral Marketing,就是如此。 執筆時,尚未聽聞皇室公關發出任何遺憾聲明,更未有人嚷著皇室形象告急。 自我小反思:廣告公司創作部,向來有「未收brief唔開工」的規舉,但創作這則廣告,時機要緊,你還覺得要等人家寫brief嗎? 我將這則廣告,以及「廣告人無brief唔開工」這想法貼了上臉書,一如所料,同業好友們都紛紛說:「此事只能發生在彼邦」。 還是老外朋友G的一句回應” It’s definitely a no briefs situation…”更讓我發出會心微笑,笑完又笑。 月亮不是外國的特別圓,但外國人的幽默思維,或多或少,都值得我們學習一下。

做個文明男

我永遠對那些不畏「投訴霸權」的廣告客戶心懷敬意,譬如當年的Sunday和CTI,他們好比荊軻刺秦王,明知山有虎,偏勢要去入刀山,對於我輩廣告人而言,他們永遠浩氣長存,明月照心中。 什麼是「投訴霸權」呢?就是那些動不動就認為這個廣告那個電視節目會教壞細路歧視良家婦女敗壞道德風氣影響社會和諧的朋友,雖然他們有點像認為所有人都是三歲細路哥毫無判斷能力,但由於永遠站了在道德高地,認為世界只應呈現黑與白,所以投訴有理。 但話說回頭,愛搗蛋雖然就是廣告人的天性,但有時搗蛋得來又未免太天真,太不懂人情世故自以為是。 有些時候,有些朋友會分不清Provocative與Offensive之間那條微妙的線,以為出位有理,不慎得罪了某些脆弱心靈,還覺得理直氣壯干卿底事。 最近,只要你上Google搜尋”offensive ad”這組關鍵字,就會找到一個近期備受唾罵(已經超過備受爭議了)的廣告之新聞報導或網誌評論,品牌是Nivea,產品是其男士美容用品系列。 廣告的標語是”Re-Civilize Yourself”,如果套用「表姐你好嘢」的口吻說,就可能會是「同志,文明一點好嗎?」,如果這是特區政府用來勸喻示威者或長毛議員的宣傳廣告,我反而覺得情有可原,但若果是來自一個美容品牌用來「訓示」消費者的話,Re-Civilize這個字就未免用得太過重手。 這則廣告是這樣的,圖中見到一名身光頸靚的黑人男子,正以擲鐵餅的資勢,準備把手中一個黑人爆炸頭兼滿面鬍鬚造型的面具扔丟。 廣告概念很清楚,就是要叫大家捨棄昨日這個不太「文明」的造型,用Nivea男士的美容產品,好好整理自己。 廣告中雖然沒有刻意說明這種黑人爆炸頭造型有失體面,但正所謂崩口人忌崩口碗,你覺得幽默我覺得是影射,更重要的是,只要一句「種族歧視」,就可以立即無限上綱。 令人更尷尬的是,Nivea的品牌代言,正好就是黑人女歌手Rihanna。 據報導,Nivea已立即抽掉廣告,並發表遺憾聲明公開致歉,更承認這系列廣告實屬不當並含抵譭成份。 事實上,廣告亦另有一個白人的版本,廣告主角打算扔丟的面具,換上了一個史前野人的面孔。只是,大家的唾罵矛頭,都主要是針對那個被批評含「種族歧視」成份的黑人版。 當然,世間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問題是,牛頭角順嫂你未必需要理會,但你也要先問一問自己,這個廣告究竟做來給誰看?溝通的手法又是否恰當?你不是班主任或訓導主任,消費者也不是你的學生,無人會喜歡被廣告教育的。嗨,廣告人,文明一點好不?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獨裁者剋星—Twitter「憤怒鳥」

我平日儘量也不想過度神化所謂社交媒體的力量,但無可否認,近年多次由民眾策動的社會運動,也是先於社交媒體上引爆輿論,繼而集結人民力量向政府施壓而取得成功,當話語權掌握在人民那一方,一下子間,社交媒體彷彿成為不少當權者的剋星。 由於實時實地發佈訊息,加上人傳人速度極具爆炸力的特性,一條僅短短140字以內的Twitter內容, 卻可一石激起千層浪,成了不少大小事件中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Twitter發佈的訊息雖然短小,卻可眾志成城引發海量對話,密集訊息此起彼落時,又有如小鳥的吱吱啁啾,於是,Twitter這平台也索性採用了一頭藍色小鳥的插畫,作為其品牌標籤。 大家對小鳥的印象,一般都是嬌小可愛,沒甚殺傷力,但也有例外。大家記得緊張大師希治閣的經典驚嚇電影《鳥》(The Birds)嗎?即使大家沒看過,也略有所聞吧,其中一幕「鳥災」,大群雀鳥瘋狂襲擊人類,即使想起也會毛骨悚然。 最近,France24新聞台為了宣傳其官方Twitter帳戶,製作了一系列的廣告,當中亦巧妙地借用了希治閣《鳥》的驚嚇形象,讓Twitter的藍色小鳥,化身成大群專門狙擊極權暴君的「憤怒鳥」,將Twitter這「鳥災」,比喻為獨裁者的夢魘。 幾個故事中的被「憤怒鳥」襲擊的對象,包括了突尼斯爆發「阿拉伯的春天」中,被逼下台的本阿里;埃及經歷長達18天反政府示威浪潮下,最終辭去總統職務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群眾號召發動「憤怒之日」,打倒其獨裁政權的卡達菲。在這些事件中,Twitter都擔負綱起重要角色,因而這系列的廣告,也以此「鳥災」為題,寓意敬告當權者們,不要少看人民力量。 最近有消息指,新浪微博快將推出英文版,然後會進軍外國市場,有朋友問,這會否構成對Twitter的威脅?我說當然不會,因為如果要按中國遊戲規則辦事,被河蟹或自我河蟹當然在所難免,微博英文版,還只是在商言商的產物,說到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就算了。Twitter一定會於其他言論較自由的地區,繼續開枝散葉,但是這一把雙刃刀,大家一定要小心掌握,用得其所哦。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北村景子的最新SONY α NEX-C3廣告

剛推出的Sony NEX-C3新廣告,都係沿用NEX-3同一主題(Focus Your Love)、同一女主角(北村景子)、同一歌曲主唱(JUJU),但日本相機廣告好看在於product as hero得來都會教你看得舒服,有很多產品示範的位卻來得很自然。 當每個牌子的單鏡入門機廣告都以女性為主打,角色描寫都一模一樣地是有型有個性的獨行女生,北村景子這系列的廣告反而展現出另一種味道,是一種獨立得來卻溫柔的女性美,是alone而不是lonely。 NEX-C3號稱是全球最輕便的可換鏡頭相機,但我其實不介意稍重少許(少許好了),Sony麻煩快點出NEX-C5。

伊麗莎白泰勒經典廣告

一代美艷巨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香消玉殞,終年79歲,Advertising Age特別為她做了一個特輯,搜羅了一批她當年的經典代言廣告。 由香水、香皂、洗頭水、巧克力、化妝品、手飾、餅干,由40至90年代,橫跨半個世紀。 廣告客戶找名人代言,除了因為其名氣外,更重要的是品牌性格能否透過代言人發揚光大,一句「我的選擇」就當交了功課,當然不像伊麗莎白泰勒作風,像下面這支1991年的廣告中,伊麗莎白泰勒把她的鑽石耳環放下,並拋下一句”These have always brought me luck”,就既貫徹了她一貫「大女孩愛大鑽戒」(Big girls need big diamonds)的豪語作風,亦語帶相關地,帶出瓶蓋狀似鑽石耳環的White Diamond香水,品牌性格突出。 伊麗莎白泰勒生前對鑽石情有獨鍾,1991年這以她而命名的白鑽石系列香水,亦最貼切不過。由她說出的”These have always brought me luck”這經典廣告語,沿用至今。 美國人向來崇尚金髮美女,由她開始卻打破了「金髮才是美」的縮命,Lustre-Creme Shampoo找她來代言,讓這棕髮潮流更上一層。 50年代,力士(Lux)香皂陸續找來了多位荷里活女星代言,力士巨星這方程式,沿用至今,大家印象中,還有那位力士巨星最佳女主角呢? 被譽為化妝師的化妝品的蜜絲佛陀(MAX Factor),由向來擅演性格變化多端的她來演繹,說明產品的「戲劇性」效果。那個年代,代言廣告不能隨便說一句我的選擇就可以,一定要找到產品與代言人的共通點,借力才可打力。 伸延閱讀: Remembering Elizabeth Taylor in Advertising  

移軸城市推廣「迷你價」火車票

不要以為我從事網絡廣告工作,就一定會看扁其他傳統媒體,其實,我對做得出色的平面廣告,依然情有獨鍾。 那管你什麼iPad、Kindle或Galaxy Tablet如何盛行,製作又做得如何互動精緻,印刷始終是一種藝術,一書在手再加上印刷得美侖美奐的圖文,恕我老套,暫時我還是覺得這是較佳的閱讀體驗。 話題岔開了,快來為大家介紹這套瑞典鐵路局的平面廣告。 廣告訊息十分直接了當,就是要推廣由瑞典直達各大歐洲城市的超平價火車票優惠,創意就是說,這優惠是名符其實的「迷你價」,城與城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所以就連這些目的地城市,也變得「迷你」起來。 構圖用上了近年連普通小DC或iPhone app也可以玩的移軸濾鏡效果,將每個歐洲城市變成迷你模型般,製作十分簡潔清新,也沒有賣弄什麼小聰明,只用了流行的軸濾效果來幽了一默,各大歐洲城市忽然變成小人國,那個迷你價錢牌亦十分可愛,低成本製作卻一矢中的,我就是喜歡。 Gothenburg at a mini price from 95SEK SJ InterCity The train with the small prices Advertising Agency: King, Stockholm, Sweden Creative Director: Frank Hollingworth Copywriter: Pontus Ekström Art Director: Alexander Elers Photographer: Alexander Crispin

“Why I’m Quitting Tobacco”

\ 「我決定戒煙。」 這句說話,假使出自你和我一個普通人口中,實行起來再難,說起來也很易。 但如果這是出自廣告公司的話,就非同少可。 當然,這其實是電視劇的虛構情節。 第四季的Mad Men,說到主角Don Draper本身打工的廣告公司,被英國集團收購後又被賣豬仔,於是幾位昔日拍擋索性自立門戶,公司名為Sterling Cooper Draper Pryce。 公司啟業,第一時間找回合作多年的老客戶Lucky Strike,那個年代煙草商還可以賣廣告,煙草客戶的budget非同少可,成了不少大型廣告公司主要財源。 但所謂成也煙草,敗也煙草,某一天,Lucky Strike的母公司決定,將旗下所有品牌合併交由同一家廣告公司主理(故事中說的是BBDO)。 失了這個煙草大客戶,公司馬上陷入財困,Don Draper和他的同僚都一時不知所措,商議如何能找到另一個像Lucky Strike般的大煙草客戶。 但可是,當時大勢已去,所有大品牌都正進行合併重組,為節省資源,就連旗下採用的廣告公司,也開始進行consolidation,紛紛歸納於同一家旗下。 因此,像Sterling Cooper Draper Pryce這類獨立公司,通常在這些時候,都會輸給所謂的大集團,這個故事背景在60年代,但如此情況,到了今天還是屢見不鮮。 在頭頭碰釘的一刻,Don Draper徹夜難眠,於是寫了這個登了在New York Times的全版廣告,宣告天下:「今天起,敝公司從此不要接煙草客戶」。 “I realized, here was my chance for me to be someone who can sleep at night, because what I’m selling doesn’t kill my customers”. 煙草對人有害,大家都知道,但還要為這些產品賣命地做廣告,荼毒下一代(對不起,各位煙民,所有煙草廣告和贊助都一定是為下一代而做,與你無關),你能夠心安理得嗎? 已幾乎忘記了,當年我也曾經做過煙草廣告,上面這番話我也問過自己很多次。 「沒辦法啦,我們都要開飯」,有人這樣安慰過我。 那個時候剛入行,什麼事情都很被動,但我是一個從小就很有惻隱之心的人,現在回想,從前在做煙草廣告的日子,原來是我最不快樂的日子。 …

“Why I’m Quitting Tobacco” Read More »

又是時候喝一口冰凍的….

廣告客戶付了真金白銀,買了廣告版位或時段,無論那是平面戶外電視電台的廣告,都會想在有限位置有限空間有限時間內物盡其用,誰願意蝕底? 於是乎,我們經常會在地鐵燈廂內見到好些長篇大論,字多於圖的廣告,內文如排山倒海,要一口氣把所有內容字字咀嚼,最好可以坐下來,喝杯茶再來一個包(為口奔馳,這類爛廣告,我都做過不少)。 可是,連平時出入大廈也不願為人家扶門,就算是零點零一秒也怕浪費的現代人,有這閒情嗎? 戶外廣告,最重要是能否於一兩秒的瞬間,抓住消費者目光,其餘免談。 上面的一套系列戶外廣告,不是什麼驚人的大創意,但視覺上的效果,仍算不俗。 而我想帶出的重點是,廣告客戶可能會覺得:「我買了三張廣告牌,為什麼不把我的產品都放在這三張牌的位置上?」 但其實,牡丹也需綠葉陪襯,這個可口可樂廣告旁邊的擬似廣告,正好將本來表面上平平無奇的產品廣告,襯托出得更加突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