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恐懼是種習慣

「恐懼是種習慣,我不害怕任何事情。」 這個說起來很悲劇,但當連恐懼也可以變成一種習慣,便真的沒什麼好再怕了,當然,也有人會因此而被同化或妥協,可是,那個人一定不是昂山素姬。 美國時代雜誌每年都會搞一個風雲人物選舉,昂山素姬雖然成為不了年度風雲人物(100大卻榜上有名),但她卻被該雜誌列為「史上十大政治犯」的首位,這個當然不值得慶賀,因為,為了宣揚以非暴力手法捍衛民主,過去21年來,足足有15年的光陰,她都生活在被緬甸軍政府軟禁的家中。 去年12月號的時代雜誌為昂山素姬做了一個封面故事,如果你對這段歷史不熟悉的話,恕我不作詳述了,請自己到這裡看一看,這篇訪問很有水準,值得一讀。 有關昂山素姬的故事,其實已經拍成電影The Lady,導演是洛比桑,飾演昂山素姬的則為楊紫瓊,相信今年年底應該上畫了。較早前,緬甸政府在仰光機場拒絕讓已抵埗的楊紫瓊入境,間接為這套電影宣傳。 忽然提起昂山素姬,是因為最近見到一項十分有意義的籌款活動,發起的機構,是剛剛成立了五十週年的國際特赦組織。 他們製作了一個以「人」這字體設計成的蠟燭,象徵意義不言而諭,就是要為因對人權作出訴求而被逼害的人們,燃點希望。 這個蠟燭人由香港蜂蜜的梁志剛(MICHAEL LEUNG)先生負責設計,原料採用來自沙田的100%有機天然蜜蠟,並由大埔女工全人工手作。 第一批限量50枚包裝上,正好刻上了上述昂山素姬「恐懼是種習慣」這名句,這一點點燭光,可能很微弱,卻讓還在生活於言論自由的香港的我們,默默地喚起對這些人權被踐踏的微弱聲音的關注。 每個蠟燭人只售港幣120元,所有收益,將撥捐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教育慈善基金,想支持的朋友,可電郵SHOP@AMNESTY.ORG.HK查詢。

恐懼是種習慣 Read More »

Jailbreak Chok獎

朋友問,為何我很少在這欄中介紹本地廣告,是否覺得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 雖然,我有時真心覺得隔離屋的飯確實較為香,但其實我一來不想被涉嫌有個人利益衝突,二來又要擔心得罪人,於是便索性少寫為妙。 但今次我要破一破例了,最近見到這個本地製作,我覺得也搞得有聲有色,更發現在朋友當中被廣傳。先申報個人利益,本人與此作品及其當事人絕對無關,純粹搭訕。 話說雖然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但替國際大品牌做廣告,其實限制是頗多的,基本上,阿公在總公司做好了一籃子的廣告材料,空降來到本地辦公室,那管你是堂堂4A大公司,主要工作其實就只有做翻譯、加個中文字幕,然後再找林海峰或森美配音就了事。總公司的大哥大姐們總覺得:我們這國際品牌所做的任何廣告,都應該是放諸四海人見人愛的,你們不是覺得這樣也有問題嘛? 最近又見到另一例子,就是可口可樂的電視廣告,相信這是外國來料加工吧,其實電視廣告本身的創意乏善可陳,都是俊男美女們到沙灘嬉戲再開幾支可樂飲到興起那類,哈,本地廣告公司寧死不屈的創作人,似乎不甘只加中文配音就了事,居然膽敢屈機地,將這個外國來料的電視廣告,稱為全港首個手機app Chok獎電視廣告。 原來,廣告叫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拿起已下載可口可樂Chok獎 app的iPhone或Android手機,當手機受到廣告內的聲音效果觸發,就會馬上震動,同時間,只要你出力Chok,獎品就會出現在你的手機裡。 可口可樂吩咐我們晚上10點安坐家中等電視廣告出現,然後玩 Chok獎遊戲。你沒事嗎?作為年輕人一份子的我,怎可能會10點在家裡看電視?於是,我便上YouTube找到Chok獎的電視廣告,試試看,原來一樣可以Chok到呢,之後再做另一個實驗,就是自己扮廣告中的汽水噴泉聲效,對準手機Cheeeeeeeeeeeeez一下,哈,居然又可以Chok得到獎。 可能我為人真的太幼稚,成功Jailbreak得到這個Chok獎遊戲,居然比Chok得到獎更有滿足感。只可惜,我Chok來Chok去,除了那些「祝君好運」的手機Wallpaper,依然還是要買18件麥樂雞才換得到的大可樂。 將一支原本平平無奇的外國電視廣告,以一個手機遊戲包裝,成就了一個本地化的品牌宣傳活動,向老總交了差,本地客戶和消費者也高興,皆大歡喜了。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Jailbreak Chok獎 Read More »

紐約市變「藍」

「藍精靈」是否「十分勁」?雖然歌仔都有得唱,但這方面我不是專家,請恕我不予置評。可是,這齣來自比利時經典卡通,最近以真人加3D動畫搬上大銀幕,7月29號剛剛在美國上畫,宣傳攻擊就真的「十分勁」。 首先,在開畫前個多月,電影公司便公告天下,將6月25日訂為國際藍精靈日,並號召全世界的藍精靈粉絲,一起來戴上白帽,穿上白褲,並將自己身體面口變為藍色(人體彩繪),齊齊化身藍精靈,並於24小時內,集結於世界各地不同的指定地點。 據說,電影公司打算以此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也許你會問,集體扮藍精靈這樣的世界紀錄也有爭?的而且確,2008年於愛爾蘭創下的1,250人世界紀錄,到了翌年便在威爾斯以2,510人刷新紀錄,今次由電影公司起動的,最後便4,891人創下最新世界紀錄。 到了開畫週的那個星期,藍精靈更發動起紐約市的旅遊發展局,一起來把紐約市變「藍」。由於這套電影的故事背景,正好就在紐約市,拍攝之時,相信已獲得紐約市政府的全力協助。 開畫在即,為了一起造勢,宣傳電影之餘也順道幫紐約旅發局賣廣告,所以,由7月25號開始的那個星期,紐約市政府便索性命名為「藍精靈週」,在紐約多個主要遊客必到此一遊的景點,滲入不少藍精靈卡通內的主題元素,以藍精靈為主題,進行觀光導遊。 譬如,整個Columbus Circle就變成了藍精靈村,到處都會見到那些蘑菇狀的小屋,另外更有一頭高40呎的藍精靈屹立於其中。 此外,在紐約植物公園,又會進行一項尋寶遊戲,讓遊客找出藍精靈卡通內的小蘑菇及草莓等植物。 而最壯觀的,便莫過如那項呼籲大家捐款給UNICEF的活動,發一個短訊就捐$10美元,集齊一定善款後,帝國大廈頂部就會變藍。總而言之,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個紐約市的主要觀光點,都會一律變「藍」。 但我覺得更好玩的,就是於7月29號開畫當日的早上,一眾藍精靈更闖入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為當日股市交易啟市敲鐘。美國道瓊斯指數近期節節下挫,這幾頭可愛的藍精靈的出現,算是稍為舒緩一下緊绷的氣氛吧。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紐約市變「藍」 Read More »

來,讓高達為你給力加水!

近期在一片塑化劑風雲籠罩下,很多人談起即食麵也會聞風色變,但其實任誰都知道,但凡所有加工包裝食品都一定是多吃無益,若果你不幸吃了黑心品牌的食品,更要添上無網之災。 我不想鼓勵或反對大家多吃或者完全不要吃即食麵,但說到杯麵,相信無人會反對,合味道杯麵這堪稱日本國民杯麵的品牌,實在又是最深入民心。 一眨眼間,原來今年已經是合味道杯麵的40周年,相信大家都可能和我一樣,不知道有多少個深宵中溫書、加班、看世界盃看奧運看NBA的日子,都是與合味道杯麵一起渡過,腦海回憶中有這些畫面的,請舉手! 日本的合味道杯麵電視廣告,向來也深得我心,可能由於針對的消費者主要都是年輕人,作品間中也會加入多少動漫或特撮元素。 由當年的咸蛋超人雖泡了杯麵卻等不到三分鐘而被迫一走了之(地球污染太嚴重,超人每次只可逗留三分鐘,這亦剛好是泡一個杯麵的時間)(按:此文章刊出後,我再查看,發覺原來這個廣告不是合味道的,特此致歉),到較近年重金禮聘大友克洋以「FREEDOM:自由」為題,拍攝的一系列全10支的史詩式電視廣告(主題曲亦找來了宇多田光主唱),以至最近,日本國民杯麵終於出動了國民機械人—-高達。 相信高達是不少男孩的至愛,身邊亦有不少已為人父的大男孩,至今還在沉迷於高達模型,較早前曾經出現在東京台場潮風公園,後來又移師了去靜岡市展覽的一比一高達(身高18米),當然亦成了大男孩們的朝聖活動。 這個最新的合味道杯麵電視廣告,相信亦是受到這一比一高達感染而獲得靈感,以全憑那勇氣全憑那正氣這勵志主題,叫大家先來醫肚皮、加把勁、再努力!而為你吶喊加油的,就是高達RX-78! 廣告由地面上一杯剛剛泡好的合味道杯麵開始(誰說產品不能直接出現在第一鏡?),旭日初升,好似太陽咁溫暖,在地面上蹲着的高達,緩緩地站立起來,小鳥伴在它的身旁展翅拍翼略過(此乃妙筆),然後,見高達右手執着一個舊式熱水煲(上環蓮香樓阿伯用的那款),最後雄糾糾地屹立在大地之上,嗨,原來剛才那杯合味道杯麵,就是高達泡的,實在是太給力了! 事有湊巧,1979年4月7日在日本首播的第一集高達卡通,主題就是「站立在大地上的高達」,創作人將大家當年的集體回憶,巧妙地置入了這支電視廣告中,而並非硬植入高達作代言就了事,看得我等高達迷熱血沸騰,實在要掌聲鼓勵哦! 日本加油! 不,是加水,給力加滾水!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來,讓高達為你給力加水! Read More »

廣東茶居飲晚茶

在廣州和馬來西亞都試過,在香港,好像還是第一次,說的是飲晚茶,在晚上吃點心。 問廣東茶居的老闆娘Mona,為什麼這裡早午下午茶晚市任何時段都可以叫點心,一副大家姐般口吻的她笑說:這裡遊客多,就當方便一下大家吧。 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的廣東茶居,其實我已去過好幾次,湊巧也大多是因為有外國朋友或客戶來港,要找一個既「企理」又地道又可以訂檯的地方飲茶(誰不知蓮香夠地道?),最後總又是來到這裡。 所以,這晚廣東茶居的老闆娘設宴款待一眾美食博客,點了他們最暢銷的點心和菜色來,為免人家難受,我也要交點兒戲,頻頻做個初回品嚐吃得驚喜的反應。 不要罵我虛偽,這是做人的基本禮貌哦。(當然,吃得津津有味卻肯定是真的。) 廣東茶居的招牌蝦餃燒賣水餃雲吞當然都試過,豬肉是手琢而非機碎,吃起來不會粉粉的,咬勁當然大有不同,蝦也堅持不用雪藏的,爽口兼還有蝦汁,一嚼下去,鮮味飛撲出來。 我大愛的點心,就是煎蘿蔔糕,手切蘿蔔絲每條差不多有尾指般粗,落足重料,煎得也不算重手,不油不膩,茶樓少有。 那個冰梅烤小骨,我當然也有試過,排骨也是老闆娘吩咐廚房每天去街市買回來的,新鮮排骨就是不會一嚼下去就骨肉分離,肉質亦一定要嫩口,嚼得纏綿。 可能我喝了兩口香檳關係吧,感覺上這晚的冰梅醃得略酸,口味輕少許,可能會更好,但新鮮的排骨實在太美味,當晚在座的美食達人Food Junkies和我於是要求追加。 避風塘豬手七成是肥豬肉,但炸得十分香口,這個菜,惹味得來很危險,我只敢吃了一小塊,然後只可眼巴巴看著人家清碟(哭)。 我向來嗜魚,這晚我吃得最多的,當然就是那碟順德欖角炒龍躉球。順德有魚米之鄉之稱 ,而順德人炮製的魚饌,一般較少使用香料,而是多用欖角或豆豉這類天然佐料吊味。 老闆娘說欖角用來炒菜,是順德人的至愛,皆因開胃又醒神,我絕對同意,一碟美人照鏡後,麻煩追加一碟。 吃到這裡,我其實已經飽得差不多要鳴金收兵了,其他的如金牌炸子雞、豉油皇炒麵、白灼爽滑鮮腰膶等菜色,吞吐量有限,我只好輕嚐淺嚼。 當晚相信是最名貴的菜色—蟹肉炒桂花翅,我更加只是蜻蜓點水,畢竟,真的不想再吃魚翅了,無福消受。 總括而言,其實我一直對廣東茶居印象頗佳,認為那是不扮嘢兼價錢合理的高級廣東小菜及飲茶好去處。 這晚除了有香檳招呼外,我也不見得老闆娘Mona有為我們特別加料,平時自己來的時候,水準就是這樣。 下次去廣東茶居,除了招牌點心,我更強烈推薦三道菜:一)順德欖角炒龍躉球 二)冰梅烤小骨 三)金牌炸子雞。

廣東茶居飲晚茶 Read More »

賣咖啡者言—–Onward 一路向前

在HKU SPACE上過我課的同學們,除了會見到我喜歡邊講書邊手中有杯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外,更會經常聽到我引用星巴克的案例,由品牌策略、廣告營銷、公關、以至近年大熱的社交媒體等等個案作參考。 欣賞星巴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喜歡這個品牌的人文氣息外,更重要的是,我一直也有留意,近年這品牌所經歷的興衰及考驗。 曾經如日中天的星巴克,數年前跌入谷底,股價插水超過一半。為了讓公司止血,無奈地壯士斷臂,曾一口氣將7000家的分店關門大吉,裁員更不在話下。 此外,星巴克更要取消他們一直引以自豪,就連兼職員工也可獲得的醫療保險(要知道,在美國這個國家,打份工其中理由之一就是要有醫療保險)。 「一路向前」(Onward)是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的自傳式著作,內容講述了他在2007至2010年期間,正值星巴克差不多要像鐵達尼號般船毀人亡之際, 退居幕後8年後的他,如何重返CEO崗位,企圖才力輓狂瀾的故事。 相比起霍華德•舒爾茨的舊作「將心註入」(Pour Your Heart Into It),如果前者是有關這位咖啡熱愛者的80年代浪漫傳記,這新作就可說是10年代金融海嘯期間的驚險歷程,難怪本書副題為 “How Starbucks Fought for Its Life without Losing Its Soul”(星巴克如何拼命活下來卻沒有出賣它的靈魂)。 故事中雖然激情還在,但浪漫不再,因為當中霍華德•舒爾茨所面臨的每個決定,都幾乎會影響星巴克這公司的生死存亡。故事中,作者亦大方地道出,期間他所曾作過的錯誤決定,不是一味把自己描述成將星巴克從谷底拯救回來的英雄悍將。 可能霍華德•舒爾茨確實是個好老闆,書中除了講述他個人的腦袋交戰外,他用了頗多篇幅提及了他如何調兵遣將,其中又列舉了多個和他出生入死的重要人物(Starbucks文化中,他們一概被稱為Partner),只可惜,這幅人物關係圖,除非你是其中當事人,否則,有時略嫌沉悶。 幸而,當中有不少涉及作者真實體會的幕後故事,譬如星巴克內部備忘錄外泄時的公關危機、店舖食材供應鏈的處理失當、速溶咖啡VIA之誕生,以至霍華德•舒爾茨如何在金融危機期間面對華爾街投資者等等,除了可當作故事閱讀,其實更是難得的工商管理案例,值得細味。 本書以霍華德•舒爾茨的中國之旅作結束,對於這個可能是星巴克第二本土市場來說,來得雖然有點刻意,但這也意味著,星巴克如何看重中國市場在將來的發展。 不喜歡硬皮版,所以本來打算等英文版的平裝版paperback推出時才讀的,但那天在北京機場看見,忍不住買了來讀,中譯本比我想像中好,但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會建議你讀英文版的。

賣咖啡者言—–Onward 一路向前 Read More »

神奇後座小司機

我平日不太喜歡見到的情景,就是當父母帶着孩子出外,自己各忙各的時候,就索性給小孩子一部iPhone或iPad作玩伴,任他們埋頭埋腦地玩得天昏地暗,讓小朋友學習獨立自行打發時間之餘,又不會騷擾到父母繼續忙著飲茶、打電話、或者睇八卦雜誌。 我家裡沒有小孩,所以我覺得我沒資格批評,我更明白,如果你正在開車,坐在後面座椅的小朋友如果又吵吵鬧鬧的話,配合香港每六步塞一步的路面交通情況,真的是佛都有火。 但請勿煩躁,如果你正好是經常要開車接載小朋友的父母一族,今次我有貼心好介紹。 「神奇後座小司機 Backseat Driver」!!!!(請以多啦A夢的聲線朗讀出來) 這是一個iPhone app,由Toyota旗下的一個附屬新品牌ToyToyota研發,是針對為人父母的車主而設。 程式啟動後,小朋友就可以透過GPS,在iPhone上尾隨着卡通世界裡的爸爸車Papa Car(畢竟,日本還是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開著自己的小座駕進行模擬駕駛。 當小司機路經不同的地標,譬如在真實世界中的餐廳或建築物等等時,就可以拿到積分,積分儲得愈多,小司機就可以為其小座駕增添更多補品,換條車軚、加對定風翼,或者塗上迷彩戰衣顏色之類都可以。 最後,由於Twitter在日本大行其道,小司機的每一次模擬駕駛旅程,當然又可以在Twitter同步,與其他網友分享(但如果換了在香港的話,分享鍵就應該加入facebook及微博了)。 其活動模式,有點像我先前介紹過的Nike+ GPS,同樣是注入了活動、得分、路線展示、社群分享等的遊戲化Gamification元素。 一如大部份的日系設計吧,這個iPhone app的卡通介面亦弄得十分可愛,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會愛不釋手。 很難想像一般的大品牌汽車公司,會推出如此貼心又人性化的增值產品,更重要的是,小朋友,即使你的父母並非Toyota車主,只要他們有一台iPhone,你就可以下載這個app,成為後座小司機,與爸爸或者媽媽,一起開着各自的汽車,坐定定、乖乖地上路去。 到App Store搜尋Backseat Driver,或直接按這裡就可下載。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神奇後座小司機 Read More »

Like尚往來社交術

同事阿女滿月,我Like。 朋友J話粒暗瘡好番,我又Like。 上司M的西貢BBQ相,我必Like。 小學同學L分享的貓仔食飯相,我當然要Like。 BB有便便?你沒事嗎?這一個當然人人要Like,我更直情要召集全港九所有朋友,一齊Like。 如是者,保守估計,我每天最少會在facebook及Instagram上,平均早午晚各Like七次,三七廿一乘個三十一,每一個月,我最少會Like六百五十一次。 如果做童子軍只需要日行一善,屈指一算,我一個月已幾乎行了一名童子軍兩年所行的善。 Like都算行善?這個當然,試想像一下,你寫兩個字也好、畫兩隻龜也好、你把剛拍好的照片上載也好、分享一條YouTube片也好,凡此種種動作,朋友,不要這麼虛偽了,你不是為了但求人家一Like又是為了什麼? 你的「作品」不被Like一下,又怎知人家看過你欣賞你甚至是認同你?人生存在這個社會,被人接受被人肯定是多重要的哦,簡簡單單的一個Like,便有機會令人家的人生頓然充滿希望覺得世間有愛,你說,這不是行善又是什麼? 「我只Like朋友的東西,但我一定不會Like任何廣告。」 朋友朋友,你這個想法亦大有問題,你可知道做這些廣告背後的同志們(譬如小弟及同文讚臣),其實生活是多麼地含辛如苦的嗎? 他們和你一樣,都是勞動階層,也要為口奔馳,每天更要備受無情的客戶逼迫,追問為何他們的粉絲頁為何麼這麼少Like, 這些廣告從業員中,有些更是上有高堂下有子女,試問,你忍心不高抬貴手,幫他們Like一下嗎? 更何況,按一下Like掣,一定比起你用八達通嘟一嘟所消耗的卡路里更低哦。 香港經常被詬病營商氣氛欠佳,就是因為和大家連Like一下也這麼吝嗇有關了,人家台灣和內地那一邊,氣氛就顯得很不一樣呢。 你看看何韻詩的Facebook粉絲頁吧,踴躍地Like的,大部份都是台灣的朋友,就算我Like完後給阿菇寫了「給力」兩個字,他們也會Like上Like呢。 何韻詩在微博上的百萬粉絲團更不用多說了,轉發及回應也是超「給力」的哦,香港朋友,你們是太忙還是Like得太矜持? 正所謂Like多人不怪,Like是一種友善的表達方式,一種對朋友及社區表達關懷的態度,更是一種可發放正能量的低碳活動。 只要你願意先多多付出Like,回報也會隨之而來。朋友會因為你的Like,主動過來回Like。如是者,人人Like尚往來,Like Like相報,世界才會更美好。 所以,奉勸大家,不要Like得太遲,要Like的話,就趁現在,活在Like下。 連標題在內,加上最後這段這兩個在內,這篇文合共有三十七個Like,好事成雙三八好意頭,麻煩大家看完這一篇,再多給我一個Like。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

Like尚往來社交術 Read More »

請把電腦關掉,出門暢談理想去。

對呀,就是想這一刻對著電腦的你,暫時不要再躲在電腦後面。 雖然,我也知道談理想是很奢侈的,所以,我想約大家一起來奢侈一下。 就一個下午而已,你不是連一個星期六下午的奢侈也負擔不起嘛? 我有位在網上結緣的老友,人稱老占,是一個廣告界的個體戶老江湖,我們說要與網友搞一個迷你分享會,但一直也找不到場地,一眨眼已兩年,最近,我們才終於找到了落腳地,於是便決定落實。 2011年8月27號下午3點至6點,請關掉你的電腦,也暫且請停止頭耷耷手指指著你的iPhone。 我知這樣對你來說可能很奢侈的,但大家既然在網上交了個朋友,見到面我希望大家能真的面對面,暫時離開網絡世界,一起促膝暢談。 這一個不是什麼學術或商業講座,而只不過是有兩位做了廣告廿年的中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何我們在這一行做了這麼多年,依然還這麼熱愛自己的工作。 有關活動報名詳情,請到老占網誌查詢。

請把電腦關掉,出門暢談理想去。 Read More »

獨裁者剋星—Twitter「憤怒鳥」

我平日儘量也不想過度神化所謂社交媒體的力量,但無可否認,近年多次由民眾策動的社會運動,也是先於社交媒體上引爆輿論,繼而集結人民力量向政府施壓而取得成功,當話語權掌握在人民那一方,一下子間,社交媒體彷彿成為不少當權者的剋星。 由於實時實地發佈訊息,加上人傳人速度極具爆炸力的特性,一條僅短短140字以內的Twitter內容, 卻可一石激起千層浪,成了不少大小事件中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Twitter發佈的訊息雖然短小,卻可眾志成城引發海量對話,密集訊息此起彼落時,又有如小鳥的吱吱啁啾,於是,Twitter這平台也索性採用了一頭藍色小鳥的插畫,作為其品牌標籤。 大家對小鳥的印象,一般都是嬌小可愛,沒甚殺傷力,但也有例外。大家記得緊張大師希治閣的經典驚嚇電影《鳥》(The Birds)嗎?即使大家沒看過,也略有所聞吧,其中一幕「鳥災」,大群雀鳥瘋狂襲擊人類,即使想起也會毛骨悚然。 最近,France24新聞台為了宣傳其官方Twitter帳戶,製作了一系列的廣告,當中亦巧妙地借用了希治閣《鳥》的驚嚇形象,讓Twitter的藍色小鳥,化身成大群專門狙擊極權暴君的「憤怒鳥」,將Twitter這「鳥災」,比喻為獨裁者的夢魘。 幾個故事中的被「憤怒鳥」襲擊的對象,包括了突尼斯爆發「阿拉伯的春天」中,被逼下台的本阿里;埃及經歷長達18天反政府示威浪潮下,最終辭去總統職務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群眾號召發動「憤怒之日」,打倒其獨裁政權的卡達菲。在這些事件中,Twitter都擔負綱起重要角色,因而這系列的廣告,也以此「鳥災」為題,寓意敬告當權者們,不要少看人民力量。 最近有消息指,新浪微博快將推出英文版,然後會進軍外國市場,有朋友問,這會否構成對Twitter的威脅?我說當然不會,因為如果要按中國遊戲規則辦事,被河蟹或自我河蟹當然在所難免,微博英文版,還只是在商言商的產物,說到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就算了。Twitter一定會於其他言論較自由的地區,繼續開枝散葉,但是這一把雙刃刀,大家一定要小心掌握,用得其所哦。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獨裁者剋星—Twitter「憤怒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