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3

把Photo都變成Poster—Phoster

喜歡玩手機攝影的我,最近常玩Phoster這個iOS的app。 前天見Phoster的新版本1.5.0剛推出,想想也是時候向大家介紹一下。 有玩Instagram又有讀過相關外國博客報導的朋友,都可能會聽過,很多Instagram大好友都喜歡暱稱其照片為Poster。 這個名詞,對於某些每次發相都像出Poster的品牌或傳媒帳戶來說,尤其貼切。 顧名思義,Phoster就是Photo-Poster的混合體,把一張iPhone拍下來的照片,匯入此App,就有信手可拈來的數十款設計精美的海報Template任你挑。 全部排版都取材自好些經典海報(包括電影海報),選中了喜歡的風格,就可以更改預設的內文,換上屬於自己的個人化標題。 除標題字款和大小外,需要的話,再可略為修飾一下照片的光暗及對比,讓標題更突出。 最後,就可以選擇海報的印刷風格或紙質(當然都是虛擬的),再匯出,海報就製作完成(打印出來也很方便哦)。 初玩時,發覺Phoster有個缺點,就是它只提供直倒(垂直)的海報選擇,幸而,這個剛推出的最新版本,除了追加了多款新的排版風格外,更新增了方型和橫倒格式。 有了方型的海報,以後,直接匯出往Instagram就更方便了。 Phoster在App Store才賣$15港幣,就可以同時擁有iPhone和iPad兩個版本,絕對物超所值。 以下有幾張拙作,全部兩三分鐘內完成,最後那一張,由我的老婆製作,作為我們一家三口參加SPCA的慈善步行,向朋友籌款之用。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老爸的謊言

出來社會工作第十個年頭,我去了美國,回到學校裡念書。 每個週末,我都會打長途電話回家,聽到的,都總是老媽子和老爸說著「沒事沒事,電話費貴,忙就不要打回來」,然後,很快便掛上電話。 每次,都不會講多過一分鐘。 另一邊廂的我,當然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沒事」,每次掛上電話後,心裡面總有點難過。 本來打算在美國留下來念MBA的,一年後,心還是放不下來,我最後選擇回到香港工作,同時在香港繼續學業。 兩年半後,爸爸媽媽都先後離開了。 父母就是這樣,辛辛苦苦把我們撫育成人,眠乾睡濕,每天都在為我們操心,到我們長大後,卻又總不想讓我們掛心。 「老爸的謊言,你聽得出來嗎?」這支公益廣告,在內地播放,創意和導演的團隊,卻是來自香港,片中所能觸動到的情感,卻是可放諸四海,每個為人子女的都應該體會到。 此片拍攝十分細膩,有幾個空鏡,有某一個停頓位,看了幾遍,還是令我看得慼慼然。 你,也有類似的體會嗎?趁父母還在,不要只打電話,去多見他們幾面吧。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可樂大追捕,結局投你所好。

「牛仔舞女大笨賊」?說的不是呂奇導演的大電影,也不是泰倫天奴的Cult片,這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角色單位,居然可以同台演出,就是為了一瓶可口可樂。 這瓶樓高十層樓的可口可樂瓶,出現於沙漠的海市蜃樓中,牛仔、舞女、大笨賊幾路人馬,兵分三路,各出奇謀,就是為了一嚐可樂甘露,到底最後鹿死誰手? 且慢!既然這個是互聯網的互動世代,例牌也要叫大家投票選個結局吧。 嫌投票選出那隊勝出太行貨?到這個網頁,選出你心儀的隊伍,你就可以幫他們出茅招,在路上阻撓另外兩隊的行程。 每次出招都會計時,阻慢了對手的進度,直接影響賽果。其中亮點,就是那些陰險又低能的茅招片段,想看到更多片段?當然你又要在facebook或twitter分享一下吧。 廣告創意其實沒什麼特別,有趣的是,這個宣傳網頁的互動短片,完全交由YouTube執行,觀眾每次互動,都會直接增加這些短片的瀏覽次數,可謂一舉兩得(你也可說是十分屈機)。 更好笑的是,某陰招居然出現了Domino Pizza(是呀,某團隊原來最愛吃Pizza,你幫他們叫外賣,公路上直接速遞,又阻了19秒),網頁更有直接到Domino Pizza的連結,立即奉上折扣優惠。 執筆之時,舞女團隊暫時領先,你又想出陰招整蠱那兩隊?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情人節限定—白い草莓

託朋友T的福,今日終於有機會一嚐白草莓(白い草莓)的滋味。 一般草莓表面都是紅色,但此乃特別品種,即使是成熟了,外面還是白色的。 外表白晢的果皮果肉,表面卻隱約可見點點如少女雀斑般的紅果籽,造型實在浪漫可人。 原來,白草莓是近年日本水果界的新貴,全日本便只有十個果園能夠有本事成功栽種,按照日本慣例,當然又是限量發售,貴精不貴多,每顆零售價承惠840日元。 所以,今日在辦公室收到,由於太興奮,打開包裝後,我很快便一口吞了落肚,照片也沒有拍上幾張,實在抱歉。 幸而,味蕾間的感覺,吃後良久,還存留在齒呷之中。 白草莓美妙之處,是品嚐之時,實在讓人有股如沐清風的滋味感,箇中芳郁清淡的鮮甜,滲透著微微的草莓酸,味道慢慢地在嘴巴裡散開,吃後餘韻猶存。 少吃多滋味,一顆心太軟。多吃一顆,我怕我的嘴巴會被寵壞。 此白草莓是今年情人節東海堂的季節限定,嫌送花老套?不如試試這一套。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Make Me Asian手機app涉歧視,Google受壓下架。

從前看明珠台學英文,我最愛看實況喜劇Seinfeld(宋飛正傳),不少美國人下下都要講求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這套劇卻剛好相反,當中笑料,九成就是要玩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 無論你是男人女人肥人矮人靚人醜人有頭髮無頭髮或七十二行,都有機會成為被挖苦的對像,更甚者,劇中人還愛拿不同族裔的Stereotype作笑料,主角Jerry Seinfeld自己作為美藉猶太裔,箇中笑料更是不留情面。 整套劇的角色,基本上無個好人,但由於笑料輕鬆浮誇得來又極之到肉,某程度上,讓平日那些在人前開口埋口禮義廉恥的電視觀眾,心理上得到解放,暗地裡看得開懷。 Seinfeld一共播出了7季,1998年Jerry Seinfeld的收入達2.67億美元,令他成為美國全年最高收入藝人,到目前為止,他仍然是全美最高收入的諧星。 一個民族(或個人)之所以偉大,其一在於能否自嘲,被人取笑兩句又不會輕易被傷害到弱小心靈。 Jerry Seinfeld可以入得到屋,靠在公仔箱「窒」人至富,卻沒有被人和諧,全因他頸上掛著「幽默」這兩個字的免死金牌。 「幽默」是一門藝術,要講究時間人物地點,稍一失去平衡,「幽默」可釀成災難,被指責為「歧視」。 說一大堆關於Seinfeld的話,因為最近在CNN網看到一則小新聞。 話說Google Play Store上有一個app,最近在美國被多名亞裔宗教人士及小數族裔猛烈抨擊,認為是鼓吹「種族歧視」,於是被迫下架,。 這個App名為Make Me Asian,把一張大頭相上載上去,你可以立即進行整容,矇豬眼、黃皮膚、黑髪,按幾個鍵,逐漸變黃又得,立即變黃哂亦得,得咗。 除了Make Me Asian,同系列還有個Make Me Indian,操作手法一樣,現在也同樣下架。 看見這單新聞,我感到有點無奈,因為我還未有機會去試玩一下。 事關小弟雖然祖籍番禺,膚色長相卻有幾分像南亞裔人,自少常被朋友拿來開玩笑,所以,我也想透過此app,看看我的矇豬眼chok樣會是怎麼樣。 有網友說,除了Make Me Asian,坊間還有多款整容app,可以將你變老變萌,那又算不算歧視? 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想,如果該公司同時推出同系的Make Me Caucasian,會不會就能把此事件擺平? 作為亞裔人,大家覺得此app是無傷大雅,抑或是真的鼓吹歧視? 伸延閱讀: Google Removes ‘Make Me Asian’ App After Protests of Racism Asian-Americans speak out against Google app they call offensive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

Make Me Asian手機app涉歧視,Google受壓下架。 Read More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一代宗師」電影配樂

音樂,向來都在電影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除了會找來梅林茂這等與他氣質匹配的作曲家做配樂,一直以來,王家衛更擅用罐頭音樂入戲,當中不乏神來之筆。 甫一開場展開的雨中格鬥,電影「一代宗師」內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故事接近尾聲,葉問(梁朝偉)宮二(章子怡)二人在大南茶室最後一次見面時的一幕對白。 弱不經風的宮二,講話時,彷彿只吐出一縷輕絲,是對葉問的深情告白,但宮所懷緬的一切,如今只活在記憶裡。 「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裡了。」 有些旋律與和弦,總是份外能勾起我們的思念情感,這一幕戲,王家衛沒有用原創,卻採用了大師Ennio Morricone的經典作品,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內的插曲Deborah’s Theme。 「在最好的時間遇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現在沒有時間了。」 「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該多無趣啊。」 「我心裡有過你,不怕說出來。喜歡人不犯法,但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讓我們的恩怨就像一盤棋那樣留在那裡。」 一幕既畢,餘音裊裊,我一路步出戲院,腦海裡還是上面的這幾句話,深刻如烙印。音樂配畫面,就是有這股攝人魅力。 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對白美指演技再精湛,催化劑,還需靠這音樂。 離場時,也發覺身邊有朋友在議論紛紛,說這個王家衛究竟在拍功夫片還是文藝片,為什麼梁朝偉張震章子怡等人的地獄式武術訓練都不怎麼看得出來,到頭來,又不外乎又是王導典型的「沒有張揚的愛情故事」云云。 我想,正如戲中所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大家還在滔滔不絕談論中,無論覺得那是動人好、矯揉造作也好,最少也証明,電影中的不少情節,還是值得你去再三咀嚼回味。 在重溫以下這段音樂的同時,細閱上述的那段對白,看看是否真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後記:老友在facebook上留言,問我此曲為何與Ennio Morricone另一大作Cinema Paradiso極其相似,但他卻又說不出似在那裡。 我嘗試以我粗略的方法回應:「這兩首作品都用了一些能刺激淚腺牽起思念漣漪的和弦進行,結構相近,至於賺人熱淚的大旋律,則以Cinema Paradiso略勝一籌。」 聽聽以下這一段優美樂章,看看又會否感到蕩氣迴腸,百般滋味在心頭?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自編自導小迷途 – 清新雋永的平治汽車電視廣告

小時候,你有試過離家出走嗎? 我試過哦,被老媽子駡,我一個人氣沖沖,從油糖村19座,走了過對面高超道的新村。 整個過程,只維持了十分鐘。 相比起以下廣告中的這位小朋友,我的確是個無膽匪類了。 天未亮,他已出發。 收拾細軟,單人匹馬,手執地圖電筒三文治,準備充足。 走過陰暗的天橋與街巻,搭過長途巴士,目標明確,昂然踏著前路去。 最後,目的地已達,原來是警局。小朋友報案,聲稱迷路。 警察叔叔往下瞄一下,一副「嗨,怎麼又是你」的表情。 到底這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此片全靠畫面配樂說故事,對白聊聊兩三句,看罷必有會心微笑。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微電影」不是「長廣告」

最近,「微電影」成為了不少廣告客戶的Gangnam Style,幾個大廣告客戶相約在COVA喝下午茶,「微電影」很可能會成為他們互相「曬碼頭」的話題。情況就有點像闊佬闊太們,炫耀一下各自的豪宅名錶鑽戒一樣,拍過「微電影」,方為人上人。 究竟怎麼樣才為之「微電影」呢?顧名思義,「微電影」的特色,就是在於她的「微」,一般電影的長度,最少個多小時吧,「微電影」則豐儉由人,由兩三分鐘到半小時不等。 由於「微電影」的盛行,或多或少又與互聯網有關,上網看影片的習慣,一般亦以煲一集電視劇的長短最適合,如果你真的要為「微電影」加上一個時限,我會說是半小時。 本來,「微電影」是好些獨立電影發燒友,在網上發表的蚊型電影製作,究竟是那個時候開始被廣告界騎劫,將「微電影」變成了「長廣告」的代名詞,我真的不知道,我只可以肯定,大部份廣告客戶對「微電影」趨之若鶩,九成原因,是多得年年廣告費拍得住豪宅炒風熾熱的電視台。 在大台如TVB播一條30秒的電視廣告片,動輒港幣數十萬(由於香港一台獨大,據聞今年廣告費會增加最少20%)。 把廣告放上YouTube呢?零收費,長度呢,也幾乎沒限制(基本設定的上載影片長度限制是15分鐘,但你可以加時)。 對於荷包緊絀,加上平日口水多過茶,30秒廣告絕對不能滿足得到他們的廣告客戶來說,「微電影」的出現,忽然成為了他們的救星。 近期廣告「微電影」蔚然成風,令不少港人懷緬起回歸前廣告界的盛世年代,那個時候,發哥梅姐劉華黎明學友朝偉城城,粒粒電影界的天皇巨星,都一一拍過長達兩三分鐘的電視廣告片。 論製作規模,一定比目前本地新浪潮電影如彭浩翔杜文澤葉念琛等之作品龐大得多,更厲害的是,那個未有YouTube的年代,廣告客戶可以在媒體費上一擲千金,讓我等升斗市民,都幾乎一定在電視或戲院欣賞過這些大製作。 那個年代,我們還未有「微電影」這概念,只會覺得,這些有能力動員千軍萬馬,拍攝媲美大電影製作的廣告片的品牌,如此夠豪氣,一定是大品牌,”You sell. I buy”。 相對起來,現在部份開口埋口自稱是「微電影」,實情是拍得較有水準的電視廣告雜誌,還要叫你自己上YouTube收看的「長廣告」,便顯得小氣得多了。 但我還是希望,「微電影」不會步葡撻或Draw Something後塵,被廣大市民們「興完即棄」。 如果有一天,你見到金寶綠水或時昌迷你倉都嚷著要開拍「微電影」,我想,這可能就距離「微電影」的末日不遠了。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絕世筍工?

最近在公司和同事們做三轆零evaluation,事前,我要先調節好心理質素,準備好如何聽聽人家苦水。 這個其實也很正常哦,作為打工仔,或多或少都對他們的工作帶點不滿呢,吐點苦水在所難免,樣樣說好的,我反而會擔心。 問世間,是否真有完美的理想工作? 物色理想工作,大部份求職廣場都會話幫到你,即使你係奄尖大少,百彈齋主。 真係咁筍?以下廣告中的這位大叔,明明有份「不俗」的好工,但他還是整天在發牢騷,並密謀跳槽。 先聽聽他如何大吐苦水。 好的,廣告第二集,大叔終於在everijob.com找到份他心目中的理想寫字樓工,可是呢,沒多久,他又開始不滿了。 呢個故事教訓我哋,正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多時候,打工都係你睇我好,我睇你仲好。 最重要都係要快快上求職網站,搵份筍工(咦,家陣唔係興上LinkedIn咩?)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跟壽司之神學職場道理

「我有點擔心,我們整組同事會變成一個小工廠,工作變得流水作業。」 曾經有一次,當我要求同事要把工作的流程弄得更有系統,並且強調某些基本工序真的要先做得滾瓜爛熟,猶如運作得順暢的工廠生產線後,才可考慮如何進階。事後,某同事向我提出了這憂慮。 無人喜歡做機械人,或者是工廠裡的小螺絲哦,同事的憂慮,我其實絕對可以理解。 但我還是覺得,從前音樂老師教我的學習方法是對的:就是先不要怕將一些即使是最沉悶的細節反覆練習,甚至到達機械化的地步。 正所謂熟能生巧,先要將最基本的動作熟練得像本能反應,將來,你才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發揮得更好。 較早前,看了Jiro Dreams of Sushi這套紀錄片,片中講述這位全世界年紀最長(現年86歲)的米芝蓮三星大廚小野二郎,如何窮一生鍥而不捨地,追求創作出至臻完美的壽司盛宴。 二郎大師的人生座右銘,就正好是:「將同一件重複雕琢,做到最好、更好」。 就是這樣簡單,偏執地將同一件事情反覆鑽研,你覺得已完美了嗎?他卻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法做得更好哦。 所以,追隨這位壽司之神,無論是他的學徒,或者是他的兩個親生兒子,永遠都會有學而後知不足的感覺,因為師傅的功夫永遠持續在進步,他們好像學一輩子也不能超越。 即使這看似宿命,但他們卻仍樂於接受。 表面上,這部紀錄片好像是與大家探討日本壽司、甚至是日本美食文化的深層意義(有幾幕握手壽司的場面,的確拍攝得優美如詩,像交響樂哦),但背後,或多或少,卻可能會讓大家領悟出點兒職場上謀生的道理。 如果你尚未欣賞此片,作為2013年的好開始,我衷心向你推薦,祝大家今年,事事精益求精,更進一步。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