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黑沙,180度—Piha Beach

中午吃過飯後再逛一逛,與大笨象說聲再見,離開了奧克蘭國家動物園後,我便和太太開車繼續我們的新西蘭北島遊。 行程繼續沒有精心策劃,與當地人閒聊間,聽聞不遠之處大概一個小時車程的Piha Beach風景優美,於是啟動車內的GPS,便在沿途找一找。 未幾,轉幾個彎路,陣陣沙灘味道撲鼻,迎頭海風撲面而來,Piha Beach黝黑的細沙,經已近在眼前。 發現沙灘附近草地盡是拖男帶女,一家大小開車過來的當地遊人,好些一老一少更在沙灘的橋樑上垂釣,當然還有不少抵不住陽光誘惑的青春少艾,紛紛跳進海裡暢泳。 遊人的喧嘩聲,嬉戲中的笑聲,居然不及此起彼落的波濤拍岸及海鷗呼喚,這一刻,對於我等都市人看來最奢侈的生活,人家只是每個週末的例行事兒。 我一邊與在橋上垂釣的一雙父女搭訕,那一刻,我的心,忽然感到如置身深海內般的恬靜,周圍的喧嘩聲,頃刻盡是幻覺。 暫時嫌背起單鏡機的累贅,拿起隨身的Canon G12 DC,隨便舉機亂拍,景美實在太美,傻瓜機拍出來的效果,居然也有少許意外收獲。 旅行的意義,不是就要不刻意地尋找意外收獲嗎?

碧海、藍天、黑沙,180度—Piha Beach Read More »

鳥兒當自強,憤怒闖出名。

早陣子一個家庭晚飯聚會,我看到一個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的情景—-六十多歲的婆婆嚷著問孫兒借iPad玩Angry Birds,然後玩得不亦樂乎,有借無還。 鳥族的蛋蛋給邪惡的豬偷走了,鳥族勢保家園,紛紛變成神風突擊隊—憤怒鳥,以玉石俱焚的方式,丫叉彈炮彈飛鳥殺入豬欄…. 由一個簡單到不得了的童話式故事開始,有一系列可跨年齡層的可愛角色,遊戲的規則亦簡單得可以,再加上一聽就過耳不忘的主題音樂,令憤怒鳥可能成為孖寶兄弟之後,史上最受歡迎兼可跨越媒體的電動遊戲角色。 目前,Angry Birds坐擁7千5百名下載用戶,當中有下載了付費及含廣告免費版本的,比率大概是1比2.5,每月平均收入約有2百萬美元(截止2011年1月)。 相比於社交遊戲之王Zynga旗下皇牌Cityville的每月1億活躍用戶(截止2011年1月),Angry Birds的4千萬名活躍用戶(截止2011年3月)雖然尚有距離,但此遊戲勝在已成功地營造起去勢如虹的品牌效應,每隻平均售美元$12 – $15的毛公仔,目前已賣出了最少2百萬隻,下一步,Angry Birds更會順勢殺入荷里活,推出電影動畫或甚至是電視片集,其次,還有緊隨而來如漫畫、桌上玩具、飾物、衣服、電話套等等大批周邊產品。 Angry Birds的始創公司Rovio Mobile Ltd,這家來自芬蘭獨立遊戲發展商,最近更獲得一批曾注資Facebook、Groupon和Skype的投資者的青睞,注入了美元4千2百萬,銳意將Rovio打造成一個一如迪士尼般的娛樂媒體王國。 Rovio的成功故事,相信鼓舞了不少這個2.0世代的創業者,最近讀了不少分析Rovio成功訣竅的文章,有時間的話,可連接到下面逐一分享,但大致上,Rovio的成功,有以下幾點我覺得可值得大家借鏡。 世上沒有必勝方程式,唯有不斷嘗試,失敗後再調較,然後再嘗試。Angry Birds是Rovio創作的第52款遊戲,當時公司正處財政窘局,不成功便成仁,Angry Birds推出以來,亦曾作多次的版本修改,並非次次成功。 創業不要被地域限制,要將眼光放諸四海。Angry Birds來自人口只有533萬的芬蘭,卻成功地打入英美這龐大市場,同時,在如瑞典、丹麥、希臘、捷克及俄羅斯等國家,同樣大賣。 簡單就是美,創意愈能去蕪存菁,愈有伸延空間。可能很多人依然不相信,就算是結構最宏偉複雜的偉大建築物或交響樂,往往也是由一個最單純的主題動機(Motif)開始,變化才可永恆,檢視創意時,試想一想,你可不可以在三言兩語間便解釋清楚,以Angry Birds為例,答案是肯定可以的。 不囿於單一平台。Angry Birds雖然在iOS平台上發跡,但甫一成功,便同時登陸Android平台,兩個平台亦迅即平分春色,各佔2千萬用戶,以廣告收入為主的Android平台,每個月平均有1百萬美元進賬,除了iOS及Android,Angry  Birds亦進駐市場佔有率全球依然最高的Symbian,下一步,將積極由手機打入Wii、PS3 、Xbox360等傳統遊戲平台。 忠於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投機,才能把事情做得好。Rovio幾位核心創辦人當初都是把Angry Birds視為興趣習作,不計算太多成敗,先做好,做得開心才算,成也好敗也好,過程已賺,沒有累積了51個遊戲的失敗經驗,Rovio未必能修成正果,煉成Angry Birds。 除了以上5點,大家還能想到什麼值得借鏡的地方?不妨分享一下吧。 伸延閱讀: In depth: How Rovio made Angry Birds a winner (and what’s next) Angry Birds Maker Raises $42 Million Angry Birds spread wings with

鳥兒當自強,憤怒闖出名。 Read More »

八十一歲的夢騎士

「人為什麼要活着?」 「為了思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 這則廣告一開首便提出了這個哲理性問題,之後的畫面,涉及喪偶、疾病、年老、好友逝去等等,這些人生難以逃避的事情,話題沉重,卻很真實。 鏡頭一轉,五位花甲老人抖擻精神,振作起來,撥開老鐵馬鋪滿的鐵鏽與塵埃,啟動引擎,再次上路飆車去。 然後旁白娓娓道來,告訴我們這個原來曾經在台灣發生的真實故事—-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不老騎士」歐兜邁(Autobike)環台活動。 「五個台灣人,平均年齡八十一歲;一個重聽、一個得了癌症、三個有心髒病、每一個都有退化性關節炎。」 「六個月的準備,環島十三天,一千一百三十九公里,從北到南,從黑夜到白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 這個理由是什麼?賣一下關子,旁白最後,向在熒幕前的觀眾再問:「人,為什麼要活着?」 答案刻意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憑五位老騎士的感人畫面,然後黑底托白字道出—–「夢」。 「不平凡的平凡大眾」是最後打出來的廣告標語,賣廣告的,原來是台灣「大眾銀行」。 大部份銀行的形象廣告,總離不開如何24/7服務上天下海服務你,製作費充裕點的話,便再來點荷里活式特技,但到頭來,卻忘記了,近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欠缺的,就是人情味。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我們香港人是很實際的,廣告講人情味不合乎「港」情,況且大家都太忙….(下刪一百字)。 如果你可以讀到這裡,然後又可以花三分鐘看完下面這支廣告的話,恭喜你,你是少數的香港人(握手)。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八十一歲的夢騎士 Read More »

iPad2開售24小時,賣出超過30萬部。

iPad2在美國開售僅24小時,已經售出了超過30萬部,當中佔了70%是iPad的首次買家,相對於iPhone4初開售時23%為iPhone首次買家這數字,今回這第二代產品,在吸納新客戶方面,速度更快。 連同預先網上訂購的數目,據預計,一個月內售出1百萬部應該毫無難度(據Fortune雜誌報導,此數字可能已於開售後第一個週末達到),首三季售出1千5百萬部更是大有可能。 除了自家專門店Apple Store外,今回Apple更聯同兩大網絡供應商AT&T及Verizon幫手推貨,此外,新加入的還有Walmart,可見Apple今回銳意打入大眾化的市場。 事實上,以最低入場費的訂價而言,iPad 的確較同類型競爭對手如Samsung、R.I.M.或HP更佔優勢,雖然在可見的未來,機價更便宜的山寨平版電腦會繼續湧現,競爭對手在繼續壓價及改善產品,但以目前的Apps供應數目而言,iOS以外的其他競爭對手,暫時仍是望塵莫及,這個年頭,銷售電子產品,已經不能僅僅硬銷硬件。 此外,不得不留意的是,Apple電腦自80年代已是不少美國大學或甚至是高中的寵兒,先從教育滲透,鞏固用戶使用習慣,向來是Apple擅長的營銷技倆,iPad第一浪,除了一眾追科技一族外,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吸納了大批商業,或甚至是政府機構的老闆級人馬用戶;iPad第二浪,除了在大機構中更廣泛使用外,相信在大學內的滲透率亦會加快提高。 金融時報的商學院教育版,最近便有多篇文章探討,以iPad為主的平版電腦,將如何取代傳統筆電,逐漸成為MBA學生上課必備的工具,更有文章提及,除了電子版的個案文稿和筆記可節省大量紙張外,以可閱讀6個月或更長時間為期的電子教科書,環保之餘,更可減省學生的課本支出,以及減輕背著重甸甸的課本的肩膀負擔。 今回任你再恨他大言不慚也可,我仍不得不相信喬老闆在發佈iPad2時的預言,在平版電腦這市場上,2011年依然會是iPad領先的一年。當然,作為消費者,我還是希望有更多其他選擇的。 伸延閱讀: Retailers run out of iPad 2 within hours iPad 2 sellout: The analysts weigh in Piper Jaffray: iPad 2 totally sold out, 70% to new buyers Tablet devices: iPad takes over as the lecture hall aid of choiceTablet devices: iPad takes over as the lecture

iPad2開售24小時,賣出超過30萬部。 Read More »

男兒當微笑—井上雄彦為日本災民打氣。

面對天災人禍,我等凡人深感無助之餘,還可以做什麼?呼天搶地?讓愁雲再添慘霧? 311日本東北大地震後,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彦除了立即在他的Twitter帳戶@inouetake 向粉絲報平安外,更馬上以他一貫著名的水墨手繪,大筆一揮,繪畫了數十張以《Smile》(微笑)為主題的插圖(目前已更新至79張)。 每張人物寫真,都呈現出一個來自不同階層、個個充滿著朝氣的日本人面貌,漫畫大師利用他的專長以激勵人心,為日本災民打氣。 井上雄彦是不少年青人以至是70後們的偶像,相信這批漫畫必定能在不少日本人的心目中,注入點點生氣。 更希望的是,日本國民能夠儘快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雨過後,天,一定會晴。  

男兒當微笑—井上雄彦為日本災民打氣。 Read More »

Ikea 2.0—Mykea

有想過有一個新創的品牌,其實是建立在人家的品牌上,同時又仍可不失創意 ? 事實上真的有這樣的一個品牌,單看Mykea這名字,你已大概看出端倪,這是建立於Ikea之上的一個周邊品牌。 是這樣的,話說Mykea的創辦人某次在替辦公室搜購傢俬的時候,發覺大部份Ikea的傢俬都是由單調的夾板組成,顏色非黑即白,又或者只有顏色一深一淺的木紋。 靈機一觸,他索性自行設計了大量圖案各具特色的貼紙,用來粉飾這些缺乏個性的傢俱之用,量度尺寸期間,他發現原來大部份Ikea的傢俬,即使是款式略有不同,其組件尺寸都極之標準化。 既然如此,何不大量生產一些按Ikea傢俬組件尺寸而製作的貼紙,讓即使是買了一式一樣的Ikea傢俬回家的朋友,可以有機會在DIY上更上一層,自行選擇圖案? MyIkea這網上商店就此應運而生,消費者者可按已購買了Ikea傢俱型號,選購相關的貼紙,除了可讓傢俱更個性化外,更可為舊傢俬翻新。 更有趣的是,為了讓設計圖案更多樣化,Mykea亦採用了Crowd Sourcing的概念,讓不同的設計自由人提供作品,分賬形式以售出多寡而定。 作為一個生產Ikea周邊產品的品牌,MyKea的創意,又令我聯想起這個年頭大量為蘋果產品製作的如iPhone 套等產品,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打力之作。

Ikea 2.0—Mykea Read More »

每播一秒10萬的超級碗電視廣告

一億一千一百萬。 就是這個數字,大概可以告訴你美國電視觀眾對Super Bowl 超級碗(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年度冠軍賽)可以有多瘋狂。今年Green Bay Packers對壘Pittsburgh Steelers的那場生死戰,全美國合共有1億1千1百萬觀眾同時收看,再破大會收視紀錄。 就連當日賽後的節目,Fox電視台的青春喜劇“Glee”也受惠,乘勢推出了一集特輯,當天也錄得2千6百80萬的收視。 雖然這都只可能是數字遊戲,但廣告客戶卻因此而趨之若鶩,年年爭相競投一個全國廣告播放的機會。在Super Bowl 的廣告時段賣廣告究竟要多少錢,每年都是業內人士的一個熱門話題。那管你經濟欠佳,今年價格持續上漲,據估計,播放一支30秒廣告,承惠3百萬美元。 不要以為只有大財團才有銀兩在Super Bowl 賣廣告,當年科網熱時,便出現了大量希望一舉成名的Dot Com公司。近期大熱的Groupon,今年也在Super Bowl的廣告時段首次登場,先不理廣告優劣,事後已引來了不少相關的報導,賺了。 又由於每年的Super Bowl廣告早成為不少美國電視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近年多得互聯網,坊間有不少可方便重溫Super Bowl廣告的網站出現,順便更會叫大家來個公投,看看消費者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廣告,花落誰家。 華爾街日報便索性攪了一個Super Bowl 2011 Best and Worst Ads網頁,網羅了今年大家最最喜歡和最討厭的Super Bowl廣告,管你是尊貴的廣告客戶,依然無面俾。   帶幽默感的廣告向來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投票結果暫時領先的,是這一支長達一分鐘的Volkswagen廣告。 故事中有一名全身星戰黑武士打扮的小朋友,他企圖以「念力」控制家中不同的物件,可惜一直都不得要領,但最後,奇蹟出現了,他居然令一台汽車的引擎啟動,哦,原來這是一台配備了可遙控啟動引擎的新型號Volkswagen,背後發功的,當然是小黑武士的父親。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每播一秒10萬的超級碗電視廣告 Read More »

iPad再襲擊 傳統媒體要給力

上星期的3月2號是一眾蘋果迷的大日子,除了教主喬布斯戲劇性登場外,各界期待已久的iPad2,順理成章成為當日焦點。 iPad第一代在9個月內便創下了1500萬台的銷售紀錄,於平板電腦市場坐擁逾90%的佔有率,因此喬教主揚言,2011年將會是屬於iPad2的一年。 與此同時,科技調研公司Gartner Inc.亦於iPad2發表後,亦馬上調低2011及2012年的個人電腦銷量預測,認為隨着iPad2的出現,以及多家競爭對手加入平板電腦的市場,將進一步分薄個人電腦的市場。 平板閱讀默默起革命 於筆者而言,我更為在意的,反而是隨平板電腦的流行,將如何影響整個媒體及廣告業的發展。據Fortune雜誌的報道,目前最少有三分之二的Fortune 100大企業,已紛紛投入製作iPad app,或者是利用iPad作為企業營銷及傳訊等活動的工具。 此外,目前於蘋果App store可供下載的35萬Apps內,便已經有6.5萬個專為iPad而設的AppS,佔總數的18.6%,發展速度迅速。 近期與好些廣告客戶的高層開會,亦發覺當中不乏iPad用家,這些老闆級人馬,昔日任你和他大談網絡世界如何精彩發展神速,他們可能都不太着意,但如今由於手中的這個新玩意,卻開始躍躍欲試。 可以肯定的,就是未來的網站設計,必須要顧及到用戶透過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登入時的體驗,任你在電腦瀏覽器中再聲色藝俱全,你的網站來到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之上,隨時也可能會英雄無用武之地,武功盡廢。 以我們公司為例,近期為客戶設計的網站,也愈來愈重視誇平台的可兼容性,昔日曾一度流行的花巧動畫設計,在兼容至上的大前提下,亦要開始作出取捨。 因為iPad一下子成為「老闆玩具」,對於傳媒出版業而言,尤其是像《信報》這類專門針對高質素、消費能力亦較高讀者群的媒體,如何透過這新渠道緊貼現有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亦要利用這新興媒體,吸納更年輕的讀者群,將會同時成為不久將來的考驗與機遇。 過去一年,外國已有不少媒體出版,紛紛在iPad上進行不同商業模式的試驗,當中最高資態之一,可數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News Corp斥資3000萬美元,並聘請了達100名記者編採的而製作的The Daily;這份iPad限定的數碼化報章,於上月才正式推出,採取收費模式,每個星期酌量收費0.99美元,按年訂閱則為39.99美元。 在這個網絡上充斥無數免費新聞資訊的年代,The Daily這個收費訂閱的如意算盤能否被打響,暫時仍是未知之數,但iOS系統背後的一個殺着,就是iPhone或iPad用戶早已進行信用卡登記,全球高達2億賬戶,隨時可成為你的潛在買家,門檻較諸其他網絡商業交易平台為低,絕對不容忽視。 商業模式改變傳媒 筆者估計,傳統媒體透過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再生,採取完全免費+廣告收入、部分免費+廣告收入,或者是全部收費+廣告收入等商業模式,將會是今年的大勢所趨;其中致勝的條件,除了在內容的獨特性上,要積極地與目前網絡的免費資訊爭一日之長外,在用戶體驗上,能否充分發揮平板電腦的觸控、互動、多媒體等用戶介面體驗,再配合網絡的即時更新同步,以及其社交媒體化的特性(方便讀者能隨時將部分內容於facebook等一類的社交頻道分享)等等,都將成為能否讓傳統媒體成功地移植到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的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媒體出版者亦不能忽略廣告模式上的創意空間,當中能為廣告客戶帶來多少的正面影響這因素。最新一期的AdAge中,便有調研指出,分別在某雜誌的iPad及平面版本上刊登同一個廣告,由於前者的聲畫及互動俱備,前者平均可較後者能提高的廣告記憶度(recall),居然可多達21%,閱讀廣告後會否直接登入品牌網站,前後者的成功率亦可相差一倍。 最後,由於新一代的iPad2配備了前置鏡頭,相信亦將大大方便用家採用QR Code條碼掃瞄,實行平面與數碼媒體相結合;其餘好像「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的執行手法,若果能配合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s)的宣傳推廣,肯定更會是如虎添翼。未來的媒體出版,相信會有另一番新景象。 (原文刊登於2011年2月15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iPad再襲擊 傳統媒體要給力 Read More »

音樂蝌蚪演繹高中正義神曲—-JUST CHUCKLE

大概兩年前吧,從朋友的那邊聽說過有這來自日本的小玩意,是為來自專門從事超級無聊大發明的明和電機之又一傑作—-音樂蝌蚪(otamatone)。 此電子樂器極之趣怪,靠一個slide bar調節音準高低,當你擠弄此音樂蝌蚪的咀巴,讓它一開一合的同時,便能發出歌聲。 在YouTube看過有不少朋友嘗試以此樂器奏樂,哈哈,大部份都是得啖笑(攪笑而已)居多。 以下為社長親自示範: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最近聽到居然有位仁兄膽敢向高難度挑戰,演奏高中正義的神曲—-JUST CHUCKLE。 雖然彈得有點得過且過,走音走到隔離村,但此MV製作誠意十足,足夠讓我等高中正義粉絲笑壞肚皮了。  

音樂蝌蚪演繹高中正義神曲—-JUST CHUCKLE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