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大社交網絡事件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2012年接近尾聲,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都分別發表了於該社交網絡內的2012年大事回顧,熱鬧情況,與Google的全年熱門搜尋榜不相伯仲。 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以病毒式傳播爆發的事件,某程度而言,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當下不少社會運動、公眾輿論、文化品味等數之不盡的事情。 以下是我個人選出的2012年社交網絡十大事件,看看有否一件會與你息息相關? (一)江南Style 不想再提還是不得不提,就是這位其貌不揚,舞姿古怪,卻成為了互聯網音樂史上最呼風喚雨的韓國藝人。 正當那些與時代脫節的唱片公司,還不斷在YouTube上狙擊非官方的上載MV和音樂,PSY的這首Gangnam Style卻無數次被複製及惡搞,任改任抄,反而造就了此曲大紅。 其接近7億的YouTube點擊數字,逾493萬的按讚次數,已納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這一曲成名的故事,再次証明了,在網絡世界,任何小人物都有機會竄紅。話說回來,作為上市公司主席的兒子,PSY的富二代背景,其實本來殊不簡單。 (二)微博反腐 告密或舉報者不去官門,直接在社交網絡上,以匿名或甚至是以實名帳戶揭發貪腐官員的惡行,近期這個內地現象,絕對非比尋常。 因為在巡視延安大車禍時被拍下一張笑臉,繼而被人肉搜尋,發現他擁有的11隻瑞士名表的陝西表叔,只是冰山一角。此現象最近令不少內地官員聞微博色變,但在隨時可被政府取締的媒體建制下,微博能否繼續替天行道,還是成疑,畢竟,貪腐官員都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微博反腐,可能前路坎坷。 (三)奧巴馬連任 四年前,乘著社交網絡的崛起,奧巴馬的競選團隊透過這新媒體游擊戰,間接令他擊敗對手,成為史上首位被譽為最懂善用網絡造勢的美國總統,堪稱President 2.0。 涉取了上回教訓,今回共和黨候選人朗尼之團隊明顯有備而來,紛紛與奧巴馬在社交網絡上開戰,好不精彩。 論網絡人氣及戰術,奧巴馬及其團隊始終略勝一籌,技術性擊倒對手的一刻,奧巴馬總統與夫人米歇爾喜極相擁的一張標題”Four More Years”的圖片,旋即在網絡上被瘋傳,僅僅數小時,在推特上已被轉發超過81萬次,30萬人按讚,成為推特史上之最,人氣非僥倖。 (四)學民思潮 「你可以響應他們、否定他們、頌揚他們或抹黑他們,但唯一你不能做的,就是忽視他們。」 套用當年蘋果電腦這經典廣告文案來形容他們,相信是最貼切不過,黃之鋒與他一班90後同學,手無寸鐵,憑藉社交網絡的力量,召集起無數支持或甚至是反對他們的民眾,集會好遊行好,動員能力與聲勢之浩大,都遠勝於不少有財團背景支持的政客們,說明了這個社交網絡的年代,草根再不可以是被忽視的一股力量。 (五)紅牛太空笨豬跳 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s)早已成為紅牛(Red Bull)這能量飲料的代名詞,但說到贊助這類運動,今回絕對稱得上是全球最驚人的創舉,43歲來自奧地利的極限運動員Felix Baumgartner參與紅牛平流層計劃(Red Bull Stratos),搭乘特製的氦氣球升空,然後從39公里的高度進行自由落體飛行。 這個歷時4分22秒突破音速的瘋狂笨豬跳,全程透過YouTube串流直擊播放,觀看人流最高一刻接近8百萬,Felix著地那一刻的圖片,在臉書被瘋狂轉發2萬9千次,逾21萬人按讚,留言也有過萬。當日在推特上,有過半話題都是與此活動有關,除了各大媒體官號,不少名人藝人也參與討論,2012年10月14日這一天,Felix Baumgartner肯定是全球社交媒體最紅第一人。 (六)倫敦奧運 今年8月的倫敦奧運會,堪稱為首屆社交網絡奧運會SociOlympics,當觀眾在透過傳統媒體欣賞奧運盛況之時,數以億計的對話也同時在臉書、推特及微博等社交網絡同步密集式爆發,期間也間接釀成了一場官方與非官方奧運贊助廣告商的牙骹戰,即使在場內贏盡眼球。 來到社交網絡上,官方贊助單位沒有絕對優勢,能夠掌握得到全球運動迷頃刻情緒的,即可於數秒間爆發網絡話題,非官方贊助運動品牌Nike正是最佳例子,論社交網絡人氣,非金牌莫屬。 (七)微信崛起:從手機短訊起家,及後加入了多方的社交元素及功能,微信在2012年於中國大陸終於進入了引爆點,氣勢一時無兩,大有超越微博之勢。今年12月14日﹐騰訊主席馬化騰便透露﹐微信登記用戶即將邁向3億。更有趣的是,微信於今年4月從音譯WeiXin易名為WeChat,並推出18個語言版本,大有積極面向世界之意。 雖然,微信可能是首個由中國出發,意圖攻打國際市場的社交網絡,可是,鑒於中國政府對媒體的嚴密監控,始終令部份人士對微信的私隱有所保留,微信是否可信?最近成為海外熱門話題,能否邁向國際,還看今朝。 (八)臉書上市:成立僅僅八年,坐擁全球超過10億用戶的社交網絡龍頭”臉書”,於今年5月於納斯達克上市,絕對是社交媒體界的大事一宗。由開始時每股發行價38美元,直至上市當日一度飆升至45美元,及後出師不利,先遇上納斯達克交易所技術故障,後有被傳於上市前刻意隱瞞該公司營收增長乏力訊息的指控。 今年9月,股價一度插水至17.55美元,及後受第三季財報利好因素影響,一直被市場人士詬病的移動廣告業務,增長超出市場預期,”臉書”股價稍為回勇,升幅達19%至23.23美元。 執筆前的周五交易日,”臉書”收市價為26.81美元。相比起另一互聯網界龍頭谷歌(Google),”臉書”在廣告業務上的可持續競爭力始終仍有一段距離,2013年的兵家必爭之地將繼續是移動廣告業務,”臉書”仍需努力。 (九)圖片分享成主流:2012年是不少新進社交網絡邁進引爆點的一年,以圖片分享作主打的Pinterest,正是其中佼佼者。 它的成功,除了說明多圖少字的分享將成為未來社交網絡的一大趨勢外,讓內容更方便於不同移動設備上瀏覽的用戶體驗,更直接影響了當下不少網站設計的品味,這種方塊式並主要是由上而下拖曳的瀏覽方式,將取代昔日以動畫式主圖吸引眼球的設計,成為2013年的主流。 (十)手機快拍登封面:以智能手機快拍圖片,即時透過Instagram上載作直擊報導,已成為了不少外國主流傳媒分秒必爭的報導手法。 今年10月,超級颶風「桑迪」席捲美國東岸,釀成嚴重破壞,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攝影主編 Kira Pollack,破天荒將其Instagram官方帳號開通予5名業餘手機快拍達人,讓他們將即場拍攝到的颶風「桑迪」圖片,上載上網,其中之一,更成為了時代雜誌的封面圖,新聞攝影的歷史,重新被它改寫。 (原文刊登於2012年12月18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2012年十大社交網絡事件 Read More »

「萌」營銷帶動集體回憶

暑假不僅是旅遊旺季,更是各大購物商場各出奇謀搶客的血拼季。 今年,剛過去了的暑假,在香港海港城便進行了一項堪稱「蔚為奇觀」的宣傳活動,一百隻等身大的卡通人物多啦A夢,各自拿著一件神奇法寶,面向五支旗桿,背靠海運大廈,右眺維多利亞港,列陣向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粉絲打招呼。 這個名為「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的展覽活動,除了令該購物商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超過10%的人流,更帶動起社交媒體上的一股「洗版」熱潮,在臉書(facebook)上分享的每一條貼,動輒獲得成千上萬的回應,在新浪微博上關於此活動的搜索,超過35萬次。 「萌」營銷風靡亞洲地區,因此,以可愛的卡通人物展覽作招徠,向來是不少購物商場常用的宣傳技倆,但論場面,相信未試過有能及得上這一次般墟冚。 更有趣的,是當中牽動起各階層普羅市民集體回憶的神經,一時間,大家都像把近期所有的什麼中日矛盾拋諸腦後,這個明明是來自日本的卡通人物,卻成為屬於我們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就像是,多啦A夢不是日本的,是香港的! 若非如此,十號風球高掛的時候,便不會有這麼多的香港朋友,紛紛到海港城的臉書頁前來留言問候,更甚者,也有不少朋友索性親赴現場,看看狂風暴雨下,大家所喜愛的多啦A夢是否安然無恙。 此外,一眾本地或甚至是內地及台灣的著名藝人,恐怕是有今生沒來世,也一一爭相前往展覽場地景點之一的「隨意門」拍照留念,「義務」幫忙造勢。 我身邊不少從事營銷或廣告的行家們,都一一望門輕嘆,深感想搞此等龐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費用肯定不菲,所以,大家只可在旁邊,看著海港城來羨慕一番。 由於我與策劃這活動的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相熟,讓我有幸參與這項展覽活動在數位平台上的創意工作,期間,更讓我得知,箇中的成功,其實絕非金錢可以衡量。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次活動的主角,原本是多啦A夢這日本老字號卡通品牌的營銷活動,海港城只是主辦單位之一。本來,他們大可如過往相類似的展覽活動一樣,租借一個場地,然後收取入場費用,期間更可大賣商品,多賺一筆。 但今回看中了與海港城合作,並進行免費展出,為的,是希望透過海港城這平台,在城中或附近區域(活動期間,除了內地和台灣,也有不少為此專程來港的東南亞粉絲),牽起更大迴響。 策劃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當初與我接洽時,已告訴我打算將這活動的商業成份,盡量減到最低,並希望將這個展覽,定性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因為不管是老中青三代,在香港都有大量的多啦A夢的粉絲,趁這個誕生前100年祭的獨特日子,正好能把所有老朋友都召喚出來,共同懷緬一下。 的而且確,大部份我那個年代的大朋友,試問誰人不想過擁有多啦A夢這機器貓和它的法寶?更何況,該卡通故事中的人物,都一定有我們的個人、或者是週遭與我們一起長大的朋友的影子。 說回海港城,今回他們主力扮演了一個宣傳平台的角色,而並非單純的合作主辦單位。宣傳平台?這不只是媒體的角色嗎?非也,近年,由於社交網絡的興起,不少聰明的品牌經營者,已懂得透過社交網絡的平台,吸納紛絲。 日子有功,經營有道,品牌也可成為媒體,除了替自家的活動和產品宣傳外,更可以成為一個吸引其他合作單位的平台,借力打力,間接為自己宣傳。 所以,就這次展覽活動,當中除了只賣了一個下午便賣光的少量紀念品外(部份紀念品,收益更是作慈善用途),一些慣常看到的商場購物推廣,譬如購物滿多少就可換取展覽門券或特別禮品,你也不會見到。 海港城所經營的多個社交網絡平台,由當初為商戶服務,到現在,因為粉絲累積眾多,已發展成了一個非金錢可衡量的有力推廣平台,自然能夠吸引更多有份量的單位,與之合作進行推廣活動。 由於參與者能借此活動獲得一定的曝光,有助日後的業務發展,所以,為求達至雙贏,今趟願意以「友情價」為此活動樂意提供一臂之力的合作單位,無論是公關團隊、傳媒機構、製作公司或甚至是經理人公司等等,鳴謝名單也長得驚人。 在社交網絡上妥善經營品牌,不純粹集中於宣傳自家產品和服務,多投入社區活動,讓品牌晉身媒體角色,由於需要長遠的目光及企業的全情投入,暫時來說,深明此理的品牌,為數實在少之又少。本地云云品牌,除了香港海港城,我便只能數到海洋公園了。 今次這個「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展覽活動,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案例,海港城提供了有效的宣傳平台,再次燃點起大家對多啦A夢的愛戴,間接也為該商場帶來更高人流,雖然沒有直接與銷售掛鉤,當中卻讓海港城再次成為了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平台(近年,無可避免地,本地大部份購物商場都已經被內地豪客佔領),贏回普羅市民的心之餘,其未來回報更實在是難以估計。 讓我們明白到,品牌不應只著眼於短期商業利益,也要保持與民同樂這微妙關係。品牌更不應單打獨鬥,要與其他單位多加合作,協力多行一步,才可創造多贏局面。 (原文刊登於2012年10月23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萌」營銷帶動集體回憶 Read More »

手機快拍、靚相快執 Snapseed

手機快拍,其中一個好玩的過程,莫過於即時在手機上修圖,然後上載上facebook或Instagram。 嫌Instagram內的濾鏡人有我有,熟口熟面,於是,我開始使用其他不同的照片後期工具。 在iOS平台上,當中用得最多的,首選Camera+,作為取代原廠的攝影app,暫時,我還未找到一個比它好的。 拍攝一定用它,但還是嫌Camera+的照片編輯功能未夠仔細,於是嘗試找其他的替代app,問了十個iPhone Photographers,十個有九個推薦了Snapseed(第十個會推薦iPhoto)。 Snapseed好用之處,十隻手指數不完。 說起手指,我就是尤其喜歡它可以用指尖「捽」下「捽」下的人性化介面,除了基本的光暗、對比、白平衡、飽和度等,更可作局部或整體調較。 其他如移軸、散景、剪裁、水平等等效果,也應有盡有。當然,好些特別的個性濾鏡,也包括其中。 如果你是iPad用家,你更會愛死了Snapseed,因為一個價錢,你可以一App兩用。 因此,即使作為一款造價US$4.99的iOS Paid App,推出一年,Snapseed仍吸引了9百萬名下載用戶。 如此好用軟件,最近被Google+收購,上星期最新版本,介面變動不大,只加入了更多的懷舊相紙及菲林效果的濾鏡和相框,當然,可直接匯出分享照片的平台,多了Google+。 但嚇了一跳的是,原本US$4.99的價格,現在免費,同時Android版也免費下載,雙響炮齊放。 Facebook收購了Instagram,據說Twitter也正與某手機攝影軟件密斟(說時遲那時快,已推出,詳情按此),無獨有偶,Google+最近新增了群組功能之餘,也同時推出了Snapseed的Google+新版,此舉想必與其社交媒體發展有關。 看來2013年社交媒體界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定會繼續是手機快拍及網絡照片分享有關的平台。 以下是小部份我用Snapseed修圖的舊作,全部iPhone拍攝。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到我的Instagram帳戶多多交流哦。 iOS 下載連結 Google Play 下載連結    

手機快拍、靚相快執 Snapseed Read More »

有共鳴才是好新聞?【主場新聞】

當初【主場新聞】出現,總難免常被大家拿來與Huffington Post比較。 但既然這個年頭,大家(包括新聞從業員)都是蒲facebook蒲高登蒲Twitter蒲YouTube收料的,像【主場新聞】這類以分析社交網絡話題走勢,從而快速地作出相關報導,以及將素人(博客)新聞搜羅轉載的新聞網站,其實也是大勢所趨。 由今屆立法局選舉,以至後來學民思潮發起的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活動,【主場新聞】都擔綱著比傳統新聞傳媒更重要的角色。 前天在Social 2.3 Conference中,聽到【主場新聞】搞手之一的尹思哲的分享,我更覺得,像【主場新聞】這類以大數據(Big Data)為編採方針的新聞網站,即使不成為主流,也將會影響主流媒體的生態系統。 尹思哲再三強調發掘讓讀者有所共鳴的題材的重要性,而【主場新聞】發掘的觀點,某程度而言,反映了不少人所認同的主流意向,而這些觀點,主要來自網絡世界。 發掘大家有所共鳴的題材,其實不是什麼rocket science,每天到討論區或facebook看看,就不難略知一二。 只可惜,這個年頭,大家還是較有興趣發表自己的意見,多於聆聽別人的聲音。 小時候,我們的家長如是;出來社會工作,老闆如是;再看看現今的政治氣候,各國的政府當權者也如是。 當然,也少不了我的老本行,廣告人廣告客戶也如是。 大家總是忘記,但凡任何溝通,relevancy的重要性。 你要告訴我什麼干卿底事,我只在乎有否共鳴,是不?  

有共鳴才是好新聞?【主場新聞】 Read More »

舌尖上的粵語

【半斤八兩】 曲/詞: 許冠傑 我地呢班打工仔 通街走糴直頭係壞腸胃 搵個些少到月底點夠洗(奀過鬼) 確係認真濕滯 最弊波士郁D發威(癲過雞) 一味係處係唔係亂黎吠 嗡親加薪塊面拿起惡睇(扭下計) 你就認真開胃 (半斤八兩)做到隻積咁既樣 (半斤八兩)濕水炮仗點會響 (半斤八兩)夠薑鎗走去搶 *出左半斤力 想話羅番足八兩 家陣惡搵食 邊有半斤八兩咁理想(吹漲) 我地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 個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俾你睇) 咪話冇乜所謂 (半斤八兩)就算有福都冇你享 (半斤八兩)慘過滾水淥豬腸 (半斤八兩)雞碎咁多都要啄 七十年代初,聽許冠傑的歌,讀他的詞,我都要是在偷偷摸摸下進行的。 因為,當時無論在教會、在學校,都有長輩認為許冠傑以廣東俗語入曲的歌詞,低俗、粗鄙。 還有,廣東話並非可接受的書寫語言,不用學,也不應常用,因為此乃沒文化的象徵。 情況就和現今說什麼「講普通話,做個文明人」,不相伯仲。 歧視廣東話,其實老早存在。 最近看到這支由廣州羊城網製作的【舌尖上的粵語】,抒了我一口悶氣,此視頻向我們詳細解釋廣府話的來由,為此向來被視為少數派的語言平反。 更難得的是,其內容相當輕鬆幽默,啜核抵死。一如廣東話的特質,精簡到位。 其實,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魅力之處,都值得大家一起揣摩揣摩哦。

舌尖上的粵語 Read More »

愛是恆久忍耐

「愛是恆久忍耐。」 我在教會學校念書,自少就聽過這句話。 年少無知,當然不明所以,只記著「愛是恆久」前四個字,對著人家唱「愛是永恆當所愛是你」,十個女仔,九個啱聽。 及後,人漸大了又成熟了,才開始明白,這句話的精髓所在,其實是「恆久忍耐」後四個字。 兩個人走在一起,墮入愛河很簡單 ,能否每天繼續沐浴於在愛河,才是難度所在。 畢竟,完美的浪漫童話,不可能每天在發生。 生命總有起起落落,當中,雙方時刻都要在跌跌碰碰中學習如何體諒、妥協、遷就,並持之以恆。 要學懂真正地愛,先要學好如何忍耐。 我是沒有知道多少背景的情況下,腦袋就像白紙一張地,第一次從同事J的電腦上,看到這廣告片的rough cut的。 五分鐘的director’s cut曲終人散,我除了感到一陣酸意湧上鼻子,留在我腦海裡,一整天也縈繞著上述這番感受。 廣告播出後,有朋友問我,賣的不是珠寶手飾嗎?為什麼不干脆直接說個俊男美女的浪漫愛情故事? 事實上,雖然都是要說愛情,廣告客戶與廣告公司的共識,卻是要說一個關於因愛而執著、不輕言放棄的故事。 「要愛,就要愛下去」,說的就是這個為愛堅持的主題。 故事中的鋼琴家,女友因車禍失聰,作為音樂家的另一半,不能再聽到摯愛的樂章,當然備受打擊。 極度沮喪之下,女方決絕地與對方分手。可是,鋼琴家始終不離不棄,除了學懂手語,為表達自己的心聲,更努力為女友譜出一首愛歌。 到底已經失聰的女主角,會否因為這首樂曲,再次怦然心動?

愛是恆久忍耐 Read More »

舌尖上的手機

好的好的,我承認,其實我和一眾港男港女潮童潮叔的都沒什麼區別,吃飯前,我總喜愛先拿手機出來,拍張照。 我的心態是,萬一有天我食物中毒,我還可以死有對證,免於死得不明不白。 拍攝食物照片,你當然可以又單鏡相機又打燈,但我不是什麼Food Blogger或美食達人,不想阻礙人家起筷,所以,還是手機快靚正就算。 除了Instagram,因為也喜歡玩Food Spotting,所以往往會把食物照片裁成正方型,方便上載。 拍攝美食,因為貪方便,我幾乎獨沽一味,只用iPhone app Hipstamtic內的Foodie SnapPak。 此特別為Hipstamtic製作的Filter(你也可以說它是虛擬鏡頭及菲林),掛上了David Loftus的大名(名廚Jamie Oliver的指定攝影師),當然就是為拍攝美食而特製。 透過此卷菲林拍攝出來的美色照片,都有一種濃味化不開的垂涎感覺,照片周邊的矇矓景深,也虛擬地製造了少許大光圈的微距散景效果,美味構圖,易過借火。 這套Foodie SnapPak軟件玩了差不多一年,每次拍攝,它還是可以給我驚喜,這正好就是Hipstamtic隨機效果的特色吧。 以下是我拍攝過的部份美食照片,希望各位Food Blogger大哥大姐及美食達人們不要見笑,多多指教哦。

舌尖上的手機 Read More »

雲端上的Moleskine筆記簿

朋友們總以為,既然我是做新媒體工作的,又熱愛Gadget,平日出入開會做筆記,當然都一定會是只使用電腦、Smartphone或Tablet的Paperless一族。 但事實上,我平日和同事好、與客戶也好,開會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避免做低頭族。 首先,和人家說話,你的眼睛卻總是盯著自己的電腦屏幕或手機,而並非和人家有點眼神交流,換了你是對方,你會對自己印象如何? 其次,當你在聆聽人家講話的時候,拿起支筆來,一字一句地記錄在筆記本上,此舉總會給人家覺得,你是在更用心聆聽他所講的每一句話的。這只是基本的社交禮儀,我的小學老師也教過我,畢身受用。 所以,平日上班好,旅行也好,我的背包總會帶著一本筆記簿。 未擁有Smartphone的年代,已開始用Moleskine筆記簿,有時用來將點子記下,有時用來作開會記錄。 我不算是名Moleskine重度使用者,亦稱不上什麼鐵粉達人,但總算是名忠實用家吧。 自從擁有一台iPad後,也開始使用Evernote這個雲端儲存的虛擬記事簿,主要用來寫稿,也偶爾會用來把開會時寫了在白板上的討論內容,拍張照片,放上Evernote上作為備案之用。 因為同時有使用紙張筆記簿,其實也間中會將頁面上的筆錄內容,拍張照,放上Evernote的雲端,方便日後在Smartphone、Tablet及電腦等不同平台翻查。 最近,見Moleskine與Evernote合作推出的這本Smart Notebook,我覺得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產物,只是每頁紙張的單行虛線,以及附送的小貼紙標籤,可大大提高透過Evernote攝影頁面時,能更準確地將掃瞄內容的分類。 掃瞄到的頁面,日後透過你Evernote個人帳戶的雲端搜尋,可以方便地找到已備檔的內容,當中,更可包含你手寫字內含的關鍵字。 文字掃瞄辨識,說起來有點高科技,但其實卻是十分人性化的好功能。 每本Evernote Smart Notebook 才港幣$160左右,但卻已經附送Evernote的三個月Premium Service(每個月大概要港幣$40),七除八扣,這本筆記簿才要你幾十塊錢而已。 如果你本身已是Evernote普通免費帳戶用家,的確十分划算,如果你是Evernote與Moleskine雙用的話,你,還在考慮什麼?

雲端上的Moleskine筆記簿 Read More »

Dumb Ways To Die 笨笨地去死 方法隨得你

就算你是教會中人,都可能很討厭有人向你說教,更何況是硬銷的國民教育?贊成的請舉手。 澳洲墨爾本的地鐵公司Melbourne Metro ,就十分知情識趣,為了教導國民鐵路安全,小心意外生,於是以講反話的超負面手法,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想笨笨地去死的方法,其實多如恒河細沙,何苦要在地鐵中意外地死得不明不白呢? 廣告中(其實是長達三分零三秒的MV),你會見到多頭造型可愛的卡通角色,因為一些笨到不能可以更笨的方法,相繼身首異處,逐一死去。 但千笨萬笨,還不及在地鐵中意外地死去更笨。 歌曲風格輕快清新,歌詞幽默抵死,主唱單位Tangerine Kitty在iTunes上發行此曲24小時,立即登上Top 10,這是「奉政府諭」的國民教育訊息,本來無多少人會願意聽,但現在卻成為了流行歌謠,你更可直接稱之為成功的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 我不知道那班明光社或其他反安樂死大聯盟的衛道之士等一干人等,會否提出抗議或投訴,但這個廣告,對於80或90後,相信會尤其湊效,大家又覺得如何? Set fire to your hair Poke a stick at a grizzly bear Eat medicines that’s out of date Use your private parts as piranha bait Dumb ways to die, so many dumb ways to die Get your toast out with a fork Do your own

Dumb Ways To Die 笨笨地去死 方法隨得你 Read More »

潮流興Unfriend

  「我尋晚KO了起碼廿個。」 「我仲犀利,最近歲晚大清貨,送客上路過百位,其中包括我老闆。」 「邊個夠我狠?我大義滅親,送走唔少屋企人。」 以上疑似電影「人肉叉燒包」或「沉默的羔羊」之對白,全部真人發聲,是我最近不止一次,在搭車搭船搭地鐵甚至是行山時聽到的。 他/她們難掩興奮地所講話題,不是打War Game或Diablo,而是在互相較量,大家最近在facebook上,unfriend了多少個friend。 本來,在facebook上九成都只是泛泛之交,所謂的朋友,就連「得閒約出來飲茶」這類敷衍說話都不用說的,試問相煎何太急? 但偏偏就是,某一天,大家發現部份facebook朋友,突然變得面目可憎,去到一個地步,要非與他們絕交不可。 以下是常見導致「被絕交」的七宗罪,看看你自己有沒有份? (一) 愛玩Game,常中Spam: 這類朋友,有點像電影中的喪屍,他/她們時時刻刻也在facebook上浮游,終日卻默默無言,只沉迷於大量如開酒店耕田泊車之類的遊戲。喪屍特色之一,就是會不停把喪箘散播,廣發邀請;特色之二,就是他/她們其實是行路不戴眼的,所以會經常中那類如Dislike Button的典型facebook陷阱,中了毒,下一步就是累街坊。 (二)人地開趴地,你入場放屁:當人家在facebook興高采烈地談論某餐廳東西多好吃某電影多好看時,你這不速之客卻走進來拋下一句「我試過食到曱甴」或「看到一半我就瞓了」之類的晦氣話,英文諺語有句The skunk at the picnic,指的就是這類人,你想繼續留他/她在朋友圈嗎? (三)Tag人成癮,Tag到剋人憎:把人家整容前或極樣衰的咸豐年舊照放上facebook,還要怕我的現任另一半看不到,tag完再tag? 又或者,你像某政黨的朋友們一樣,成功爭取了什麼雞毛蒜皮事,公告天下時,又怕你這新post朋友會看不到,如是又逐個tag,一個post,tag足成村人。 (四)有病不尋醫,話畀facebook知:有病,其實第一件事是應該要休息,或者第一時間去看醫生的,但有些朋友,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卻偏偏要先在facebook公佈,除了搏同情或為請病假提供在場證供外,我真的找不到一個更好理由。朋友,我不是不想知你有病,但有病的話,拜託你還是先去看醫生,而不是呻到花兒也謝了。 (五)衰鬼波士,facebook當正CCTV:老闆主動在facebook add了你,你以為會更容易升職加薪?其實你老早心知肚明所為何事,於是你努力扮勤力,日日晨早九點前在公司扮打卡,又頻頻扮OT完再加句我要做好呢份工(查實明明去了蒲),好了,工轉了,戲演完,老闆拜拜。 (六)弊傢伙,facebook有隻偷窺魔:有些朋友明明add了你,卻立即人間蒸發,平時不會like你的post,更完全不會留言,看看他/她的wall,簡直就像是寸草不生的荒廢國度。但某天,一班舊朋友相聚,言語間,卻發現他居然對大家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實在令人心寒哦。 (七)負能量洗版,密罵當三番:那些怒罵港女狂插毒男的負面新聞,他/她一定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然後加連珠炮發惡毒說話煽風點火 ,務求將該post不斷重複置頂,令罵戰升溫。在他們的世界裡,人生是苦短的、前路是茫茫的、老闆是無良的、工作永遠是忙到要死的(但還是有時間上facebook哦),哎喲,寫出來我連自己都開始受不了,再見了,分手吧。 我非聖人也,以上「被絕交」七宗罪,我絕對也有可能犯過,但希望我的老友叔伯兄弟姊妹們高抬貴手,unfriend前,拜託通知一聲,好讓我死得瞑目。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潮流興Unfriend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