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ercise

高效能Gym鞋品牌—LANE-EIGHT

認識LANE-EIGHT這品牌,大概始於兩年前,我無意中在SCMP讀到一篇有關品牌創辦人James和Josh兩兄弟的訪問。 有點意想不到,這個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獲得國際媒體報導的運動鞋品牌,居然是來自香港的本地薑。 但正所謂「天涯何處無波鞋」,全世界在等我入手的運動鞋,無論品牌與款式,都多如天上繁星,多一個,真的都可能嫌多。 更何況,LANE-EIGHT這個新品牌,居然夠膽獨沽一味走天涯,只有Trainer AD 1這款式。 驟眼看,鞋帶的綁法,靈感疑似是來自Nike Presto,鞋底的構造,又疑似Nike Lunar的東施效顰,還有鞋身採用的一體化網織纖維物料,整體加起來,就像是一對無印版的adidas Ultraboot。 人總是先入為主的,因此第一印象,LANE-EIGHT未能勾起起我的興趣,令我認真地對她了解更多。 後來,某天路過LANE-EIGHT的Pop-up Store,拿過實物上手,發覺做工不錯,售貨員又使力解說此乃環保物料又沒有使用任何皮革云云,是名副其實的一雙Vegan鞋。 一如近年不少國際大品牌所走的ESG企業方針,LANE-EIGHT雖然只是一個初生之犢的新品牌,在製作原材料的選擇上,卻同樣講究,一律都是取諸天然的循環再造物料,當中,更把大量人為廢物升級再用。 譬如,LANE-EIGHT的鞋身,採用再生聚酯紗線製作,材料來自廢棄膠瓶;而鞋底部份的物料,則是取材自大量充斥會對海洋有害的藻類,整個生產過程,當然亦講究減碳。 說到這裡,不期然會令我聯想到,在美國名人界中大熱的AllBirds,品牌同樣走DTC(Direct-to-Consumer)和持續發展概念,兩者都是象徵著新世代品牌的特色,除了是時尚,同樣亦是吸引新一代消費者,或甚至是投資者的熱門概念。 但說到我對LANE-EIGHT這個品牌開始產生興趣,其實是由我的健身教練開始。 過去一年,我開始逐漸留意到,我慣常去的那家Gym,身邊都總有幾位Gym友穿著這款運動鞋,此外,更包括了好些健身教練。 也許你會問,做Gym穿哪款運動鞋,是否真的需要這麼講究? 純個人體驗分享,先由我家的鞋櫃說起,我的運動鞋,大概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平日上班襯衫穿的便服鞋,功能性較弱,未必合適穿來認真做運動。 第二類,是我每個星期行山時,穿來踢石踩沙的行山鞋,功能性很強,但做Gym穿的話,可能會有點笨重累贅。 第三類,就是跑鞋,除了跑步時會穿,因為上述兩類運動鞋都不太合適做Gym鞋關係,於是,跑鞋就成為了我平日的Gym鞋。 跑鞋作為Gym鞋,其實我覺得還可以,當然,還要視乎你穿的是那類款式的跑鞋。 由於某些款式的跑鞋以輕巧先行,往前跑絕對可以,但當在Gym要做一些需要左右走動或跳躍的動作,甚至是要做一些負重運動時,間中就可能會感到有點缺乏安全感。 話說某天做Personal Training的時候,我和教練J閒聊,問他有那款Gym鞋推介。 二話不說,他就向我推介了兩個鞋款,其一就是Nike的Metcon,其二就是上述的LANE-EIGHT Trainer AD 1。 前者款式,教練認為鞋身結構會較為硬淨,習慣柔韌度較高的跑鞋的我,未必會習慣,的而且確,我目測另一邊廂正穿著一雙Metcon的一位教練,走起路來,確實有點像Robot Cop。 後者鞋身造型雖然同樣紮實,但鞋身在穩定性與柔韌性之間,卻取得相當好的平衡,除了合適做Gym,做較短途10K左右的跑步訓練都不錯,加上款式較接近休閒鞋,平日上班行街也可以。 教練J於是說。 當我還在考慮,應否入手一雙Trainer AD 1的時候,卻剛好遇上LANE-EIGHT終於推出的第二款運動鞋—HIIT Trainer。 驟眼看,造型和上一代Trainer AD 1好像分別不大,設計風格依然是簡約的休閒鞋,細心看,發覺鞋身鞋舌不再一體化,獨立鞋舌之外,鞋繩亦改為較接近傳統的穿法。 設計稍作調節的鞋身結構,在鞋身與鞋底整體的穩定性上加持,為應付需要快速切換左右動作的體能鍛鍊,亦強化了內外結構的支撐力,種種細節上的改良,都是為了更切合以健身為重點的日常穿著。 Trainer AD 1鞋身相對包腳,鞋身結構較像穿襪,腳掌厚肉的話,著起來亦會較緊,教練J建議,一般人可能要穿大半個碼。 但HIIT Trainer就有點不同,因為穿鞋繩的方式,雖然依然包腳,但腳掌貼腳程度較有調節空間,因此穿起來,沒Trainer AD 1那麼緊,腳趾亦有較多鬆動空間。 因此,有朋友建議,最好選擇平日最合適的貼腳尺碼,由於鞋身柔韌度極高,新鞋穿一次就可以break in,所以尺碼來說,愈貼腳,愈好。 穿上HIIT Trainer後,入到PURE的Gym場,我真的是「自信心返晒嚟」,尤其做負重兼且要走動的鍛煉時,馬步比平時穩,安全感亦大增。 我也嘗試穿HIIT …

高效能Gym鞋品牌—LANE-EIGHT Read More »

抗疫,運動仍需努力。

即使世界運作暫時停止,我們的身體,卻不能靜止,運動,還是要繼續。 世界各地全民抗疫持續,近期因為多了人在家工作,有些國家更是要求嚴守保持社交距離,於是一眾運動品牌,都紛紛發起呼籲,鼓勵大家持續在家勤做運動。 較早前,就在YouTube看到 #PlayForTheWorld 這支短片。 片段中,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運動員,分享了他/她們在抗疫期間,留守家中仍堅持運動的照片和短片。 在云云國際級專業運動員當中,LeBron James、Ramla Ali和Sara Hughe等等之外,還居然包括了,來自香港,出現了半秒的曹星如。 To those playing in living rooms To those playing in kitchens To those playing in bedrooms To those playing in driveways To those playing in basements To those playing in hallways We may not be playing together We may not be playing for our countries …

抗疫,運動仍需努力。 Read More »

跑步,其實很勵志。

廣告可以騙人,但運動卻很誠實,那管你跑的是10K還是半馬,你都起碼要真真正正地流過汗、付出過。 有人說,這個年頭,很多藝人都是因為覺得跑步很潮,於是才來湊熱鬧。 但我反而慶幸,如果跑步能夠成為一件潮流事,我覺得對於這個城市來說,一定是一件好事,多於一件壞事。 因為從來都沒聯想到盧巧音會做運動,如果她只是笑嘻嘻地去跑個10K,我可能還會藐佢,但現在她還宣布要跑全馬,這件事,就突然變得很勵志了。 「喂,盧巧音都跑全馬喎,你仲有藉口話自己唔得?」 如果突然有一天,連JUNO都出來說要跑全馬,我就覺得整件事更勵志,香港更加有正能量了。 「跑步,其實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情。」 我腦海已經馬上有畫面。

渣馬跑友跑鞋普查2017

先利申,我的公司並沒有任何運動品牌的客戶,做這個調查,純粹個人興趣。 但我本身是一個Sneakers Geek,對波鞋很有興趣,我喜歡adidas Original和Puma的經典波鞋,也喜歡穿Nike的跑鞋行街街,之不過,平時認真跑步的話,我主要還是穿Asics或者是Mizuno。 今年是的渣打香港馬拉松2017,大會贊助是Nike,算是第一次有一個較為像樣的運動大品牌贊助,賽前亦投入了很多的資源宣傳,於是我便很好奇地想,這會否影響到參與跑手的品牌選擇? 如果你問我,全馬或半馬的跑手們,應該不會因為廣告或品牌公關活動而影響到他/她們的選擇,最少,Nike未必能夠輕易過到跑步教練那一個關。 可是,作為一個大眾品牌,貫徹品牌的經典格言”If you have a body you’re an athlete”,我覺得Nike瞄準的,主要是新跑手或者所謂的休閒跑手,這類休閒運動員,市場潛力,以數量計,一定比認真的跑手為之高。 但一如由70年代尾80年代初開始的Nike Women一樣,針對了一個較為大眾的藍海,長線看,才是商機所在,當然,這方面,要看得很長線,因為要培養社群、孕育普及文化,要投入很多資源,外面亦未必見到。玩短線的話,品牌通常只會找幾個大明星助威,催谷一下曝光率就搞定。 因為好奇,我在渣打香港馬拉松2017賽後,在我的私人臉書帳號及個人臉書頁發了一個問卷,想理解一下跑手的跑鞋選擇,真的要感謝幫手廣傳的朋友,短短兩天,我搜集了超過500個樣本。   樣本中,主要是全馬及半馬的跑手,男女性比例是6成半對3成半,接近8成朋友有在賽前或賽後分享照片到社交網絡,專心跑步,沒有聽歌的朋友超過6成。 說到大家可能最有興趣的結果,還是要說到跑鞋。 一如所料,Asics一直領先,佔了接近3成、Mizuno則有超過2成半、大會贊助Nike排第三,佔超過1成半、緊貼在後面的是adidas,也有超過1成、New Balance有接近半成,其餘零星出現了的小眾選擇,還有跑步運動店力推的Brooks、Saucony和Hoka One。 細心一點看,全馬絕對就是Asics和Mizuno的天下、半馬是Asics遙遙領先,Mizuno及Nike緊貼在後面、10K領先的是Nike,其次是差不多平手的adidas和Mizuno。 雖然我這個樣本只有500多人,未必夠代表性,但某程度,卻證實了我先前的假設,就是認真的跑手依然會選擇Asics和Mizuno,而10K的輕跑手中,Nike卻佔了一定優勢。 而我對調查的結論是,作為第一年的大會贊助,Nike當然沒那麼快會影響到跑友的品牌選擇,說到底,跑鞋的質素能否給予跑友信心,還是最重要的關鍵。 事後有網友說,除了跑鞋,跑步運動服的市場也很龐大,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我為什麼沒有問這方面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跑步運動服由於涉及的品牌,種類隨時會比運動鞋為多和複雜(一個人上下身內外可以同時穿幾個品牌),為了簡化問卷,所以我今次沒有作這方面的深入調查,可能下一年我會考慮一下。

Runtastic | 運動健身Apps 超級市場

帶著智能手機去做運動,老早已經成了不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由最初的跑步app,譬如較流行的Nike+、RunKeeper及Runtastic等等,以至近年流行與Wearable整合的Apps,譬如Fitbit、UP by Jawbone,或甚至是Pebble等,有關於運動健身的Apps,選擇多不勝數。 近年另一趨勢,就是由從前的瑞士軍刀全方位式,到近年進一步的分眾化,運動健身Apps開始會為針對某一類型的運動需要,新增更仔細的功能,甚至是追加輔助運動鍛煉的內容,像個隨身的虛擬教練。 2009年成立的Runtastic,來自奧地利,算是早期Android平台尚缺運動Apps的時候,較早支援這平台的軟件開發者。 雖然,去年(2015年)被德國運動品牌adidas收購,但目前見這家以跑步App起家的軟件公司,暫時仍未見得怎麼樣地「adidas化」,起碼我見他們在YouTube上的內容,某些健身教練還是可以穿著其他品牌運動鞋的。 有別於大部分的免費運動Apps,Runtastic走的是較高階的In-app購買路線,當然,部分的Apps你還可以享用其免費基本功能,但如果想更上一層樓的話,便必須要付費進階成貴賓用戶,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哦?更何況,Runtastic一般的Apps才賣US$4.99(即HK$38),我覺得物有所值。 目前,Runtastic旗下分別有19款運動健身Apps,有點像運動健身Apps超級市場,當中分為三大類:Tracking Apps、Fitness Apps,以及Health Apps,平台方面,除了主流的iOS和Android,就連Windows Phone及少部分的Blackberrry也照顧到。 第一類Tracking Apps:都說Runtastic走的路向並非瑞士軍刀式,所以,在追蹤運動進度這方面,也是做得相當仔細的,即使是跑步及步行、普通單車和爬山單車,都有不同的專屬App。 第二類Fitness Apps:其分類的仔細,實在嚇了我一跳,就連Push Up、Sit Up和Squat,也會配合智能手機的體感控制,從而有不同的專屬App,當然,你也可以買一個套餐,一口氣進行不同的練習。 而其中,較有看頭,功能及內容亦較為全面的,我覺得是那個名為Results的App,內裡包含一個為期12星期的虛擬健身課程,除了提供了多段拍攝水準不俗的影片外(全部下載的話,合共996.9MB),你更可以根據指引,按步就班去練習,同時透過此App有系統地和你跟進健身進度。 第三類Health Apps:個人覺得歸類較為鬆散,除了較為大路的睡眠、心跳及營養指南外,就連腹肌、小腿、及臀部運動的鍛煉也歸類於此。 總括而言,如果你已經玩厭了你的普通跑步App,開始打算作進階的運動鍛煉,兼且你自問Discipline夠又不想找Personal Trainer的話,不妨看看Runtastic的Apps,這個運動健身超級市場,相信總有一款App會適合你。

每個人都有一個「跑」故事

先旨聲明,明天的渣馬,我不會跑。 原因大概就是像是情人節那一天我偏偏不喜歡送花一樣(其實是怕貴),或者,我只是想找個借口而已唔,又或者,參與人浪式的比賽,總有些人喜歡,又有些人會不喜歡就是了。 但跑與不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原因吧。 不如就Let The Run Tell You Why,自己去過跑一趟步,多少就有點兒體會。而對於喜歡跑步的朋友來說,或多或少,跑步就像是聽歌一樣,可以很個人,也可以很合群,每個人的原因都很不一樣。重點是,你能不能夠持之以恆。 這裡有一些跑者,各自分享了屬於他們的故事,作為跑者的你,又有什麼故事呢? 有些時候,其實我也搞不清我是為了跑步而聽歌,還是為聽歌而跑步的。 今年的渣打馬拉松,無論你是跑還是不跑,所為的又是什麼原因,我也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剛好在Spotify上精心挑選好的跑步歌曲Playlist,看看這裡有沒有你的心水歌? 直至到你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人生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馬拉松,所以,不要停下來。 這個Let The Run Tell You Why的Spotify Playlist,我會定期為大家更新,敬請繼續關注。

PUMA FAAS夜行跑系

過去十年,波鞋界最偉大發明,唔係另一款超級氣墊鞋底,而係呢一款PUMA聰明環保鞋盒兼鞋袋包裝設計。 除了減省製作鞋盒的浪費外,更可一物二用,這款鞋袋,方便收納,省位置,也可用作環保袋。 還有,針對我這類經常帶著跑鞋上班去的跑友,實用以外,更加讓大家乖乖地,免費幫PUMA賣廣告,一石二鳥。 有關跑步,我其實要說的是跑鞋。 仗著飛人保特(Usain Bolt)的名聲,近年,PUMA也開始積極進軍跑鞋市場。 PUMA的FAAS跑鞋系列,我第一款擁有的,是品牌送贈的BOLT特別版400系,鮮黃色的,搶眼到暈,我經常全身黑裝上班,黃黑黃黃黑,就係咁簡單。 整個FAAS跑鞋系列,都是屬於較輕身的跑鞋,數字愈細,鞋身則愈輕。 其中,也順應了近年夜跑這風潮,整個系列,除了黑色,清一色都是鮮艷奪目的夜光選擇。夜跑,其實也是潮流所趨。 我那對黃色400系穿了大半年,差不多是時候退役,PUMA剛好送上了藍色另一款600系,相對起前者,雖然略重一點點,但穿起來,感覺上兩者的重量分別其實不大。 600系結構及鞋底質料的承托力,較400系為佳,更適合中距離練跑穿著。 Runners’ World稱之為 old-school跑鞋,但不要被它較400系笨重的外表騙了你,其實穿上腳幾次,待鞋身break in後,感覺上,其實也頗輕盈。 當然又是主打搶眼色彩,手頭上這款彩藍色,看來也是為酷愛夜跑的朋友而設。 秋風起,又是時候夜行出動,但要緊記道路安全,跑鞋顏色,還是Sharp一點的好。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有好幾個品牌,都先後推出過可配戴在身上,又或者是裝置在運動鞋上的小儀器。 讓你在做運動之餘,替你做數據統計,與一個網上或手機app帳戶同步,你的運動成績就可一目了然兼儲存在案。 用來在社交網絡威威好,為自己訂下目標而努力也好,某程度而言,這類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東東都給了你多一點動力,或者是,多了一個原因去好好努力做運動。 由於科技與運動也要講求時尚,所以,較流行的Wearable fitness gadgets,都是以腕帶為主流,較多人認識的,包括有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我正在試用中的Jawbone UP。 有女士嫌Fuelband太男性化,又有人嫌Fitbit Flex造型太硬膠, Jawbone UP算是較為中庸,八款顏色,選擇較多,加上造型較潮,自然較受歡迎。 由於我是Nike+用家,所以一直在等Nike Fuelband的行貨出現,可惜一等再等,見Jawbone UP的第二代出現,決定不等,轉會。 Nike Fuelband與Jawbone UP最大不同,是前者主要記載運動數據,後者則更全面,除了運動之外,也可記錄你的睡眠質素。 此外,你更可以為你的用餐打卡,計算所吸收的卡路里,有出,自然也要有入。 啟動Jawbone UP的過程十分簡單,只要先下載它的iOS或Android app,然後把它像耳筒插般的插頭,接上你的智能手機,一兩分鐘內就可搞定。 它的充電過程,要靠另一條耳筒插對USB的接駁線,無論是充電或數據同步過程,這兩方面,都令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地低科技。 配戴上手,Jawbone UP的塑質防水合成物料亦算蠻舒服的,戴在左手,跟身一陣子,已經不太覺得它的存在。 (雖然防水,但奉勸不要戴著它來洗澡和游泳哦。) 反而,試過戴在右手,用滑鼠的時候就感到有點不自在。此外,穿恤衫的日子,也是有點不方便的,其餘的時間,很好。 雖然只是試玩了兩個禮拜,但可能是心理作用,試過好幾次,行山跑步時忘記了戴著Jawbone UP,事後我會覺得白費了我的汗水。 發覺某天因為工作太忙,整天也困了在電腦面前,自己的活動量減低了,也會感到有點坐立不安,要出去做點運動。 壓力,除了是自己給自己的,現在也多了Jawbone UP。 從前用的是Nike+ iOS app,但Jawbone和Nike無計傾(沒聯繫),所以被迫轉會用RunKeeper,一段日子無見,發覺介面原來已進步不少,絕對不亞於Nike+。   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Jawbone UP的睡眠監察。初時戴著它睡覺,感覺有點奇怪,也給老婆投訴過,但習慣了後,已很自在。 基本上,Jawbone UP會將你的整個睡眠過程進行分析,譬如,你躺在床上有多少個小時、用了多少分鐘才入眠、輕睡/熟睡的時間分別有多少、期間醒過多少次每次有多久,分析十分仔細。 可是,Jawbone UP還是有點兒笨的,臨睡前,你一定要先按一下,告訴它轉換入睡狀態,當你醒過來時,你又要告訴它你現在回到日常狀態。 至於那個進食前打卡的功能,一則我覺得準確度有限,二來有點嫌麻煩兼無謂,我暫時還未有認真地去玩過。 當中,你除了可以拍張照,然後用文字在UP的mobile app上搜尋相關食物資料的卡路里外,如果你進食的食物有卡路里標籤,其實你也可以用它的bar code reader,獲得有關資訊,然後進行統計。 雖然未必每款食品都有相關資訊,但我試過scan我每天吃的桂格燕麥片,居然給我找到,維他豆漿,都無難度。下次去麥當勞,可能會再試。 我的Jawbone UP初體驗試用報告,暫時寫到這裡,希望試多幾個星期後,再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Read More »

世界是個遊樂場,一起來玩吧。

鼓吹人人皆可以是運動員,向來就是Nike的座右銘。 比任何一個運動品牌更早女士們招手,成功地創造了Nike Women系列後,近年又以Nike+作餌,把我等愛湊熱鬧,見人家跑我又要跑的跑步人,逐一引了出洞。 你會不難發現,近期用Nike+跑完步,然後立即在facebook公告天下的朋友,數目與日俱增。 說不定,這社交活動有一天會比吃飯前發照片更流行哦。 推出了FuelBand後,Nike+那塊藏在鞋底的電子測量器,除了跑鞋,幾乎任何Nike運動鞋都可植入。 從前,用Nike+的app跑步時,已經覺得整個體驗有點像打機(打電動),現在,Nike+這遊戲更是名符其實的「升呢」(Up Level),將任何的運動,也囊括在內。 即是說,以後,無論你是跑步、打籃球、打乒乓球、耍太極、跳舞、打麻雀(呢個我加嘅),總之是任何一項追趕跑跳碰的運動,只要你戴上FuelBand,Nike+都會幫你計分。 看完以下兩則廣告,我覺得Nike今回的野心真的很大,人人皆是運動員,當中包括了整日躲在家中玩Diablo,或者顧著在手機上打AngryBirds的一眾朋友們。 Nike用心良苦,似是想利誘他們,玩Nike+,感覺就像在打機,但除了好玩,更是有益身心哦。 靚仔,你仲掛住打機?Game on, world!! 變型金剛,電動手掣變Nike籃球鞋。 世界是個遊戲大舞台,競賽人生就像打電動,一起來玩吧。 近年Nike減少在電視播廣告,專搞這類Roadshow。很喜歡片中將Nike+晶片放入籃球鞋的那幾鏡,感覺有點像電影中毒販把毒品派給青少年的橋段一樣,哈哈,但精力過盛的年輕人中了運動毒,卻是好事哦。 較早前,Nike+還找了好些著名運動員來,示範Nike+如何與你一起做體能練習。

Nike+ FuelBand 運動,原來也是求分數

自從2006年推出Nike+以來,我一直都是她的擁躉,無他,因為她既巧妙地結合了我最喜愛的兩種活動—-聽歌和跑步,同時又可以把我跑過多少公里、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甚至是我曾經跑過的路線以GPS記錄下來。 因為用上了癮,如果有天沒帶著Nike+的跑鞋或遇上iPod無電而我又去了跑步的話,我會覺得那一程練習是蝕了的。 我一直也在想,除了跑步之外,假使Nike+能夠兼具記錄其他如行山或做瑜伽等其他運動,你說多好? 農曆年期間,發現Nike+真的推出了這樣的一件產品,名為Nike+ FuelBand,她是一隻塑膠腕計,能夠把你任何身體活動所消耗過的卡路里,24/7地記錄下來。 即是說,無論你是跑步、打籃球、踩滑板、行山、上樓梯、跳舞、耍太極、打麻雀(當真?唔知得唔得,作住先)等等,何時何刻,只要你一動起來,Nike+ FuelBand就會開始和你算帳,你的活躍指數,多動多得。 正如此產品的廣告標語所說:Life Is A Sport. Make It Count。 一如Nike+一樣,你可以將這些數字,與手機、其他mobile device或電腦同步,然後紀錄在Nike+的雲端數據庫內。 當然,在這個社交年代,你又會不忘將你的成績廣告天下,我想,當Nike+ FuelBand的數據出現在facebook timeline上時,對於那些sports geek來說,相信是一個「晒命」(炫耀)的好機會哦。 據官網資料說,現在網上訂購的話,首批Nike+ FuelBand將會在今年2月22日收到,但售價一點也不便宜,承惠美元$149,大概折合港幣$1,156。 如果Nike香港要找代言的話,除了唱動起來的郭富城外,我建議不如找幾位特首候選人,比試一下他們各人的身體力行活躍指數,看看誰最賣力親身落區、看看誰最齋吹無行動。 伸延閱讀: Nike+ Fuelband官網 吹神嫂徐濠縈被邀前往美國參加Nike+Fuelband意見領袖派對的網誌 科技雜誌WIRED UK的報導”Nike unveils Fuelband, its 24/7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