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Tablet中的Business Chic

每次在朋友面前拿這部PlayBook出來,見我不是用一陽指篤來篤去,而是雙手捧住,然後用兩隻姆指掃左掃右捽上捽落,經常都獲得頗高的收視率。 原因無他,一來由於這是Tablet中的小眾選擇,較少和人「撞衫」。 二來BlackBerry的產品,始終也貫徹商務界潮流達人的水準,這部PlayBook的造型極Chic,正所謂「西裝骨骨,唔打得都睇得」。 只不過,PlayBook目前的定位,不太強調他與BlackBerry手機的整合性,反而在賣點上企圖說服習慣了一網一app的iPad用戶,Multi-tasking及流暢的網上Browsing Experience才是王道,這野心實在不少。 老實說,我覺得更有點難度。 話說回來,如果就上網體驗而言,在大部份flash較heavy的網頁上衝浪,PlayBook也尚算流暢(但間中仍會當機,Browser還有待改善)。 像我們這類網絡廣告公司的,經常要製作一些用flash運行的網頁,如果見客時不想帶電腦,這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在影片網站如IMDB播放高清片,更是PlayBook的強項,1024×600 解像度放在7吋的屏幕上,色彩極之耀目。 除了Evernote外,PlayBook上最實用的App,當然首推預設的Documents To Go了。這本身是一個收費軟件,但相信是看準了商務用家的市場,PlayBook居然來個大方送。 基本上,在PlayBook上透過Documents To Go直接打開Word、PowerPoint、Excel或PDF,過程也十分順暢。 編輯內容方面,除了PDF不可以外,其餘三個格式也沒難度,PowerPoint更是pptx檔也沒問題(但大標題偶有移位),就連修改Excel上數字也十分方便,這方面真的沒什麼可投訴了。 之不過,如果在PlayBook上讀PDF檔,只可用Adobe的PDF Reader,閱讀體驗這方面,暫時就有點怪怪的。 網上很多PlayBook用戶投訴BlackBerry在雲端檔案分享上去向未明,但如果你是DropBox 用家,其實只要下載BlueBox這免費軟件便可。 基本上,在Documents To Go上修改好MS Office的檔案後,便可以同步到DropBox雲端,讓個人或其他朋友分享同一檔案,十分方便。 如果拿著這部出去開會,做提案(可以用HDMI cable接駁大熒幕),Documents To Go加BlueBox這個配搭,加上7吋Tablet這個便攜的尺碼,其實是頗方便的。 我還在積極發掘PlayBook的優點中,但暫時最不滿的,反而不是不夠app,而是居然還未有中文手寫輸入法,一下子間,這方面就馬上被iOS和Android兩個平台比下去了。

Tablet中的Business Chic Read More »

Google+香港首個小圈子分享活動

正當今晚在熱切期待iPhone5的出現時,我與一眾網界友好,在10月4日公眾假期的前一晚夜,居然自發攪了一個Google+分享聚會。 與老友Jansen其實說了要搞這聚會很多遍,但某天在Google+上經我再三哀求,他終於首肯,加上大佬亞當敲鐘去馬,就連Google香港也俾面,借出場地。 場地面積有限,吹雞也在Google+進行,所以這個成為了一趟名符其實的小圈子活動。 席間各人都是在beta階段已開始試用Google+的,所以先分享了大家的體驗,其中有讚有彈,但無可否認,大家都覺得Google+令facebook這個競爭對手疲於奔命地去「改進」他的介面及功能,對於用家來說,是件好事。 各人也分享了不少對Twitter、Facebook和Google+的看法,基本上,Google+的可單方面關注,其關注者與被關注者(按Google+的語言,應該是圈人者與被圈者)之間的不對等地位,令Google+的屬性較貼近Twitter。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話,大可參考一下亞當的這個Presentation。 大家也討論了一下Google+的實名制究竟有多認真或是否可行,除了美國好些知名人士外,暫時已見到台灣方面的部份博客朋友已被認証,但香港方面,以他們一貫對本地用家的冷淡態度,個人不甚樂觀。 最後我們集中討論了Hangout這Google+的殺手功能,視像會議不是什麼新東西,但作為一個暫時仍然是免費的產品,大家都認同這大有取締正規商業產品的可能。 亞當更補充,當配合Google+的API,Hangout在商業應用層面上,實在前途無可限量。 最後,Jansen分享了好些以Hangout視像會議進行的好些活動,譬如有跨地域的興趣社群分享會、興趣小組現場音樂會、即場人物素描義賣活動等。 香港方面,科技潮童何韻詩其實也舉行過一次粉絲Hangout,粉絲當然開心到暈,真希望她也可以搞一趟Hangout音樂會,最好更要是在Google舉行啦。 Google+其實已經對外開放,人人可用,有興趣的話,亦不妨過來圈我,順便交流一下。 但一如玩其他社交網絡一樣,大家一定要以禮相待,+1多人不怪呢。

Google+香港首個小圈子分享活動 Read More »

一公升的光

我經常也會想,我們這些從事所謂創意行業的,除了鼓吹消費外,究竟有否用我們的腦袋,為這個社會或地球貢獻過什麼。 你會告訴我廣告公司也很樂意做公益廣告呢,是的是的,我也衷心希望,假使做一兩則廣告出幾篇公關新聞稿,能夠喚起公眾關注就是最好解決方案的話。 我對名人效應絕無異議,我更是欣賞那些投入公益、身體力行的藝人,但事實上,我覺得大部份主流公益團體,都過度依賴名人救地球,遠高於創意救地球。 創意真的能救地球?最近我就新聞看到一個來自菲律賓的創意個案。 話說在馬尼拉的貧民窟,居民的家,就在那終日密不透光的鐵皮屋內,即使整個社區就在嘈吵的鐵路旁邊,環境如何惡劣,他們大部份時間也情願逗留在室外,因為負擔不起電費,在大白天,家裡也是漆黑一片,伸手見不到五指、意外頻生更不在話下。 一公升的光(A Liter of Light)是一個菲律賓的志願團體,他們參考了巴西於2002年經歷能源危機期間,一些民間自發的環保燈泡土製方法,再經由一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生加以改良,發起了這個讓馬尼拉貧民窟居民重見天日的活動。 這個創意發明很簡單,只要一個我們常見的一公升膠汽水瓶,注入清水和幾茶匙的漂白水,在一小塊鐵皮上開一個洞,把膠汽水瓶固定於中間,然後在鐵皮屋的屋頂上,也開一個尺寸恰好的洞,把這個小裝置陷進去,陽光穿透膠汽水瓶的上半部,另一邊廂,透過光線折射,曝露在家裡天花的瓶樽底部,就自動變成一顆發亮的「太陽能」燈泡。 每一顆「太陽能」燈泡,能發出相等於一顆55-60W燈泡的亮度,並可以持續使用大概10個月。目前,該組織已為大概一萬個家庭免費裝置了這「太陽能」燈泡,他們冀望,在2012年之前,能擴展至讓一百萬戶貧困家庭受惠。 這個活動的成本很低,但推廣至菲律賓全國各地,或甚至是其他有需要的國家,卻需要更多資金、志願工作者,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大量循環再用的一公升膠汽水瓶。現在有了無遠弗屆的社交網絡,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想支持他們的話,便更加方便,你可以到他們的facebook頁面(按這裡),又或者,到Twitter關注@aliteroflight 。 看完這個創意個案,我更相信,原來創意的威力,不僅僅在於創作驕人的宣傳活動,而是以創意解決問題,令有需要的人直接受惠,這遠比任何創意大獎的金牌,更值得令人鼓掌。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一公升的光 Read More »

幸福的阿貞

怎樣才可找到幸福? 很多年前,拜讀過達賴喇嘛撰寫的《幸福的藝術》(The Art of Happiness),雖找不到完美的答案,卻找到不少啟發,一直銘記在心。 較早前,我和另一位博客朋友老占,在一個與網友一起搞的工作生活分享聚會中,也是環繞在這個主題上,獲益良多。 英語中Happy這個字,按字面可解作「快樂」,但在英語世界,還有「幸福」這層次。而「幸福」與「快樂」其實又是息息相關,能夠不斷找到生活中的幸福感,人,自然會快樂。 當然,我不會像唐司長一樣,叫大家去學李嘉誠先生,因為每個人所行的路都不一樣。 以一個成功人士作榜樣,來勸香港的勞苦大眾不要太多怨氣,這更是填鴨式教育下所謂的winning formula的邏輯,是否事業有成賺多點錢就會開心一點少點怨氣? 幸福,從來就不應單純建立在物質世界之上。 其實,只要多加發掘,你就會留意到,幸福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但可是呢,幸福這東西,如果你不去找她,她總又會躲起來,十分佻皮。 蘇樺偉這個名字,即使你不是劉德華的歌迷,相信也可能聽過,但你可知道他母親的名字?這位人稱蘇媽媽的偉大母親,叫阿貞。 她廿六歲那年,把蘇樺偉帶到這個世界來,棉乾絮濕把兒子養育成人,驀然回首,人家眼中她所受的折騰,其實卻充滿幸福感。 當這個年頭的廣告,大都要忙着在數十秒內,說服我們其產品之專利配方如何功效宏大細細粒容易食藥到病除不含副作用麻煩果邊出收銀機俾錢,這則廣告卻旨在與香港人互勉。 當然,廣告最終販賣的,畢竟還是品牌形象,但此舉卻足已令我這等小市民,對幸福醫藥這品牌肅然起敬。 各位特首候選人,我衷心希望你們會看看這廣告。 我相信大部份對目前社會不滿的香港人,他們最渴求的其實都不是那六千元,我們都是像廣告中的阿貞一樣,只希望活得更有尊嚴,更繁榮的社會,不見得會令大家更幸福的,你們聽到嗎?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幸福的阿貞 Read More »

廣告人喬布斯

但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最吃得開的廣告公司創作總監上台領獎,第一個要多謝的,一定不是老闆同事阿媽阿爸老公或老婆,而是親愛的廣告客戶。 廣告客戶,除了他/她正好就是出錢拍廣告的那位,更重要的是,沒有他拍板,任你的創意比天高,也沒有機會面世。 正所謂「生娘不及養娘大」,無錯,創意可能是你懷胎十月生出來的,但廣告客戶就是你這個創意寶貝的養娘,呱呱落地後,沒有他/她的奶水,你的創意根本沒可能長大成人,更勿論街知巷聞蜚聲國際了。 當然,你可以和我理論,廣告界的客戶,大部份都只是打工仔或上市公司老闆,他們只是用阿公的錢,所以稱不上是養娘。 但朋友,你也要為他們設想一下,試想像你就是負責拍板的那位的話,勝負榮辱都是你的,尤其是,廣告創意這回事實在太主觀,買大不一定贏大,這個風險,誰拍板誰負。 既說廣告客戶其實大部份都是打工仔,真正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其實少之又少,但一般情況下,這類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通常各走極端,只會極好或極差。 眾所周知,剛卸任蘋果公司CEO的喬布斯,就是一個出了名hands-on的神級波士,加上他對廣告、對品牌的熱忱,難怪江湖傳聞,即使是日里萬機,蘋果公司大部份的廣告,還是要經他作最後拍板的。 但幸而,喬布斯始終並非一個只懂做生意的老闆,他對美學及品牌營銷有其獨特品味和見解,經他拍板的廣告,大部份都叫好又叫座。廣告史上最經典之一的兩則電視廣告:1984年的”1984”和1997年的”Think Different”,除了在兩個不同的重要階段,為蘋果公司樹立了獨特的品牌性格,並成功製造話題外,更重要的是,這兩則廣告都好像與喬布斯形影不離,彷彿成為了他兩個重要人生階段的印記。 蘋果公司的廣告合作伙伴,是美國西岸著名的Chiat\Day(後來被TBWA\收購),廣告界中人,當然會對其創作人的名字如數家珍,但有趣的是,和不少業外人談起蘋果的廣告,就有點像談起其他蘋果產品一樣,大家都總好像覺得,這些都是由喬布斯他老人家的手筆。 當然,我們也心知肚明,一個人的腦袋不可能想得出這麼多的東西,可是,大家都樂於一起繼續美化或甚至是神化這個誤會。 可能大家都明白「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這個那個精彩的蘋果廣告之所以如此成功,第一個要多謝的當然就是喬布斯,做得一般的那幾個廣告,我肯定是其他二打六趁他休假時拍板的。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廣告人喬布斯 Read More »

一Click改變命運?

政府做過不少反盜版宣傳,相信我們都見過不少。 但一般而言,做廣告的那一方都會太急於進行國民教育,將侵犯版權人士描繪成十惡不赦,教育意味過濃,反而弄巧成拙,換來的反應通常只有「唓」一聲。 是咁的,既然用得盜版,這些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點反叛。哦,你兇我嗎?我就更偏要盜給你看! Microsoft微軟是我們公司的客戶,較早前,他們正好委託我們公司為其製作一個反盜版廣告,針對的是中小企老闆,就客戶要求,廣告需要帶出一個訊息,就是「使用盜版軟件可能導致入獄」。 我們再三思量,覺得如果這樣地直接地說的話,可能又會吃力不討好,於是,我們找了另一個角度來看同一件事,只想帶出一個簡單訊息,就是「用盜版軟件其實好鬼煩」。 不是嗎?那些什麼電腦病毒已是家常便飯,更煩的,就是你不知在那裡抄回來的軟件密碼(序號),你滿以為做了過海神仙,誰不知你的密碼,隨時又會神推鬼㧬,在重要關頭變成死碼,死完一個又一個。 還有還有,間中你又可能會為了套取密碼,讓電腦在不知不覺間,被黑客植入木馬病毒。 由於客戶希望可突出「用盜版軟件可導致入獄」這訊息,好吧,既然監始終是要坐的,我們便索性將整個故事在發生在監獄內,故事的主人翁,一名因盜版罪入獄的中小企老闆(特別鳴謝新城DJ阿Bob演出)一開始已經在監獄內,但他仍然深深不忿,認為用盜版軟件只是小事一樁,於是,他千方百計要去逃獄。 只可惜,他逃獄的方法,其實都是與盜版有關,於是他便頻頻出事,逃來逃去,都繼續被困在這個無間囚牢,非常惹笑,你大概可視這為美劇Prison Break加電影Inception的惡搞版吧。 我們將這部名為「逃夢空間」的迷你電影放了上YouTube,在逃獄過程不同的人生交叉點上,你要在為主角作出選擇,然後又會衍生多個不同結局的分歧路線,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和趣味性。 在YouTube上做互動短片,是近年的一大趨勢,香港也曾經有像「宅男最後的120小時」這成功的草根作品,「逃夢空間」這互動網上劇場,手法絕非首創,但平台是死的,執行手法也是死的,最重要,還是如何能夠以最接近消費者的語言進行溝通,而不是把自己想對消費者所說的話,硬生生逼他們聽。 很多廣告客戶口口聲聲都會說要如何教育消費者,多謝微軟這明白事理的客戶,明明是叫我們做教育電視的,哈,最後居然又讓我們拍了這套反斗網上劇場,希望我不是只在「逃夢空間」。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伸延閱讀:以身試法的互動體驗:反盜版網上劇場《逃夢空間》

一Click改變命運? Read More »

鐵三角鬥智博弈—–竊聽風雲2

說得口水乾了但還是要說,《竊聽風雲2》與上一套同名電影之劇情,並無關係。 這一集之於竊聽,只是其中的情節,故事主線,是一個有關貪婪、復仇與承諾的故事,而背景,就是香港的金融市場。 如果你有一定年紀,以股票買賣為題材的故事,大家不其然會想起當年無線的《大時代》,加上本片主角之一的劉青雲,以及其他的老戲骨曾江及江毅等,真的很難沒有這個聯想。 事實上,除了曾江及江毅,幾位TVB的甘草演員如駱應鈞及郭峰等的出場,一時間就像時光倒流,提醒我們,TVB其實也有好演員。 正如我的老友老占講:「江毅講冚家鈴是帶RRRRRR….鈐口音,絕呀!」我看當晚在戲院內的觀眾,江毅一開口爆粗,如雷貫耳,尖酸刻薄,全場也笑了。 但時代變了,《大時代》不可能再以昔日的《大時代》方式說故事,《竊聽2》配合了現今觀眾習慣了的節奏,不必要的對白減到最少,連環動作、飛車、鬥智等場面,兵賊民這鐵三角的錯綜複雜,緊張得如坐過山車,讓我坐立不安。 兩個小時的戲,眨眼便過,電影曲終人散,看到最後一幕,實在有點捨不得離場。 當然,方展博式的股票買賣博弈,亦讓我輩電影觀眾看得份外投入,看時我在想,如果有股神師傅羅樂林出現,就更完美了。 故事緊湊之餘,亦不失有情有義的細膩描寫,司馬祥(胡楓)、司馬太太(焦姣)和司馬念祖(吳彥祖)這一家三口的深厚感情,看得令人心酸。 何智強(古天樂)這位公事公辦的丈夫,面對被自己親自報案入獄的妻子何婉清(葉璇),對白不多,夫婦間的無奈與恩仇,卻演繹得細緻入微。 較弱一環,反而是羅敏生(劉青雲)與郭麗萍(黃奕)這患難與共的夫妻檔,女角演出略嫌生硬,兩夫妻共處一室時,就連劉青雲也居然演得有點尷尷尬尬。 反而,劉青雲與胡楓在大排檔促膝暢談的一幕,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再說一次,我更希望和劉青雲做對手戲的那位是羅樂林)。 也留意到電影中有植入廣告,HTC手機幾乎由頭帶到尾,但最盞鬼還是曾江說的那一句:「點解你地個個都用同一款手機?」這幕對白絕對是劇情需要,卻又幽默得令人發出會心微笑。 港產片近期狀態大勇,靠的不需要是3D,《竊聽風雲2》以一個地道的題材、紮實的多線發展故事、人性的細膩描寫,拍出充滿港產片味道的特色。 整套電影在香港取景(中環街頭爆炸的那幕實在精彩),除了令本地觀眾看得更投入,因為這份本地情懷,我覺得會讓外國觀眾更為欣賞,亦間接為香港旅發局宣傳了。

鐵三角鬥智博弈—–竊聽風雲2 Read More »

做個文明男

我永遠對那些不畏「投訴霸權」的廣告客戶心懷敬意,譬如當年的Sunday和CTI,他們好比荊軻刺秦王,明知山有虎,偏勢要去入刀山,對於我輩廣告人而言,他們永遠浩氣長存,明月照心中。 什麼是「投訴霸權」呢?就是那些動不動就認為這個廣告那個電視節目會教壞細路歧視良家婦女敗壞道德風氣影響社會和諧的朋友,雖然他們有點像認為所有人都是三歲細路哥毫無判斷能力,但由於永遠站了在道德高地,認為世界只應呈現黑與白,所以投訴有理。 但話說回頭,愛搗蛋雖然就是廣告人的天性,但有時搗蛋得來又未免太天真,太不懂人情世故自以為是。 有些時候,有些朋友會分不清Provocative與Offensive之間那條微妙的線,以為出位有理,不慎得罪了某些脆弱心靈,還覺得理直氣壯干卿底事。 最近,只要你上Google搜尋”offensive ad”這組關鍵字,就會找到一個近期備受唾罵(已經超過備受爭議了)的廣告之新聞報導或網誌評論,品牌是Nivea,產品是其男士美容用品系列。 廣告的標語是”Re-Civilize Yourself”,如果套用「表姐你好嘢」的口吻說,就可能會是「同志,文明一點好嗎?」,如果這是特區政府用來勸喻示威者或長毛議員的宣傳廣告,我反而覺得情有可原,但若果是來自一個美容品牌用來「訓示」消費者的話,Re-Civilize這個字就未免用得太過重手。 這則廣告是這樣的,圖中見到一名身光頸靚的黑人男子,正以擲鐵餅的資勢,準備把手中一個黑人爆炸頭兼滿面鬍鬚造型的面具扔丟。 廣告概念很清楚,就是要叫大家捨棄昨日這個不太「文明」的造型,用Nivea男士的美容產品,好好整理自己。 廣告中雖然沒有刻意說明這種黑人爆炸頭造型有失體面,但正所謂崩口人忌崩口碗,你覺得幽默我覺得是影射,更重要的是,只要一句「種族歧視」,就可以立即無限上綱。 令人更尷尬的是,Nivea的品牌代言,正好就是黑人女歌手Rihanna。 據報導,Nivea已立即抽掉廣告,並發表遺憾聲明公開致歉,更承認這系列廣告實屬不當並含抵譭成份。 事實上,廣告亦另有一個白人的版本,廣告主角打算扔丟的面具,換上了一個史前野人的面孔。只是,大家的唾罵矛頭,都主要是針對那個被批評含「種族歧視」成份的黑人版。 當然,世間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問題是,牛頭角順嫂你未必需要理會,但你也要先問一問自己,這個廣告究竟做來給誰看?溝通的手法又是否恰當?你不是班主任或訓導主任,消費者也不是你的學生,無人會喜歡被廣告教育的。嗨,廣告人,文明一點好不?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做個文明男 Read More »

慢慢地感受浪漫—-鼓浪嶼(一)

較早前到北京工作,和一名新相識的內地朋友談起,我問他覺得中國那個地方最浪漫,他想也不用想,便說是鼓浪嶼。 「好吧,就和太太去了一趟鼓浪嶼吧。」 上網訂了三日兩夜的港龍假期廈門套票,然後再上Ctrip訂了一晚在鼓浪嶼的民宿,兩個星期後,立即成行。 早聽聞週末的鼓浪嶼人山人海,於是我在星期三抵達,第一晚先選擇住在鼓浪嶼,朋友推薦下,入住了畫廊旅館的世外桃園店這民宿。 一如其名世外桃園,此民宿地點極之難找,但四周環境還挺幽靜的,氣氛不錯。 但奉勸你不要帶太多行李,鼓浪嶼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你的雙腿,從碼頭到這民宿旅館,網站說路程18分鐘,但夏日炎炎,加上要走一條頗長的石梯級,最後我花了差不多40分鐘,才在友善的路人甲乙丙丁引路找到。 在外國住過類似這個價錢的民宿旅館,相比起來,這裡的房間衛生及整潔度方面,就有點強差人意了(我最後就了拍照也沒興趣)。 旅館雖然有點兒掃興,但反正來了,就盡情花多點時間,到外面走一走吧。 在路口樓梯間見一群小孩在乘涼,他們膝蓋上沒有iPad,但大家一起排排坐,彈著無影琴,現在的港孩,沒這種單純的福份。 此情此景,又令我想起當年在油塘屋村長大的童年往事。 抵埗那一天下午剛好下過一陣嘩啦嘩啦的驟雨,雨後到處也見到還拿著雨傘的途人,正因為驟雨過後,陽光更顯得猛烈。 雨傘其實一物二用,既擋雨,亦擋太陽伯伯的熱辣辣。 雖然所到之處既熱且濕,但感覺上,卻沒香港夏天的那份悶氣。 路過某個小士多(香港還有士多這回事嗎?),門口見一小花貓,我行近睡眼惺忪的小貓身旁拍照,它居然連瞄我一眼的勁也想省下來。 可能被廈門懶洋洋的雨後空氣感染,小花貓也滿一副老子我不在乎的樣子:「先生你影完請快走,免得擾貓清夢。 」 繼續漫步於小巷間,四處的浪漫氣氛漸濃。雨後的街角,空氣中的水份被陽光透過,我俯下身,從低望上去,見璀璨的陽光,感覺很美妙。 果然,鼓浪嶼的浪漫,是要慢慢走,慢慢感受,才會領會得到。 鼓浪嶼上有很多售賣明信片的小店和咖啡館,每一間也有自己的小印章,買一本小冊子,你就可以當作是自己的旅遊護照,逐家逐戶去蓋章。 飄流慢遞是其中一家我流連得較多時間的小店,在這裡,你可以選擇將明信片或飄流瓶先寄存,然後在指定的時間才寄出。 「你,有在十年後才告訴他/她的心事嗎? 」 黃昏將近,碼頭那邊有很多正準備離開的遊人,但也有不少如我和太太般的情侶,坐在碼頭一帶看海看日落。 那日天氣好得無話可說,到了黃金時份,從鼓浪嶼遠眺廈門市,我享受了一整個如假包換的Magic Hour。 望著金黃的夕陽餘暉,此情此景,我真的感動了,暗地裡覺得,老天爺待我真不俗。

慢慢地感受浪漫—-鼓浪嶼(一) Read More »

沙灘當畫板,全球最大型「逐格動畫」。

你有看過「超級無敵掌門狗」(Wallace and Gromit)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這系列動畫的粉絲的話,都可能會聽過「阿德曼」(Aardman Animations)這家英國動畫公司了,事實上,他們可能是全世界做這類 「逐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做得最出色兼又最有熱誠的製作公司。 基本上,顧名思義,「逐格動畫」就是要以每格菲林為一個鏡頭的圖片為單位,將物件逐少逐少地移動,然後將每格圖片串連,「逐格」製作成一般一秒合共25至30格的影片(有時不止這個數目)。可以想像得到,若果要把動作做得流暢之餘又栩栩如生,絕對是超高難度,少一點超乎常人的耐性也不可(有朋友也說,這個過程極之自閉)。 事實上,活躍於製作動畫長片前,「阿德曼」動畫一直也活躍於英國廣告界,而且出名慢功出細貨。較早前,他們便為Nokia製作了一支號稱史上最微細的「逐格動畫」,該片以一台具有1,200萬像素蔡司鏡頭的Nokia N8手機作「攝影機」,配合一套顯微鏡進行拍攝,令不少動畫愛好者都嘖嘖稱奇。 最近「阿德曼」動畫再下一城,又要挑戰健力士紀錄。 較早前,在南威爾士(South Wales)的海灘一隅,以 11,000平方英尺的沙灘作畫板,用大型吊機車當作相機腳架,並一口氣使用了三部Nokia N8手機,於36米居高臨下進行拍攝,製作了這個號稱全球最巨型的「逐格動畫」。 這部「逐格動畫」名為Gulp,內容描述一名漁夫的捕魚小故事,一貫「阿德曼」短片的作風,簡單得來,卻像老夫子的四格漫畫一樣——–耐人尋味。 雖然片長僅有78秒。拍攝時間卻長達7天,除了「阿德曼」動畫的工作人員外,也動用了30位藝術學院的學生,在沙灘上進行「逐格動畫」的沙繪,試想像,他們每天要與潮汐漲退角力,對於這些製作人員來說,既考體力,更考心力。 在YouTube看完這精彩短片,還在後頭的好戲,就是它的製作特輯。有些時候,一個有趣的製作故事,可能比一般所謂大製作的廣告片更有看頭。 原來,賣手機的廣告不一定要告訴你產品功能如何優秀,直接以產品做示範說故事,反而令消費者對品牌增添了多一分好感。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沙灘當畫板,全球最大型「逐格動畫」。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