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有看過那一套八十年代的校園青春片Revenge Of The Nerds嗎? 那個年代,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這些在學校平日沉默寡言,經常被取笑的四眼電子龜,長大後,居然會學識一身好武藝,懂得寫一些本來應該只有外星人才看得明的電腦程式,剛好迎上科網熱潮,沖浪而去,不少成為新一代的商業領袖、富貴神人。 活到像我這等接近半百年歲,聽過不少朋友都説過:「年少多好,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希望年輕時會學曉過一兩件樂器。」 (當然,對於八、九十後而言,此命題可能不成立,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有被父母迫過去學樂器。) 而我呢?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多麼希望,年輕時能學懂過如何編寫一點電腦程式哦。 為什麼呢?現今世代,電腦、手機、互聯網,還有其他數之不盡如八達通或銀行提款機等等背後不可或缺的數位程式,每一日,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除了硬件,不斷推陳出新的軟件,正如我寫這篇文時正使用的Evernote好、朋友們不斷地向我推送索命的Candy Crush也好,都是無數電腦程式員的努力成果。 這個年代,即使你自問有橋,你還是得靠這些懂得編寫電腦開發程式的朋友,去把你的想法,付諸實行出來。 事實上,來到科網世代,單純有所謂的「橋」,是真的不夠用的,看過Social Network這電影嗎?電影中飾演Mark Zuckberg的主角被指責偷橋時,有句說話我印象最深刻。 ”You know, you really don’t need a forensics team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s. If you guys were the inventors of Facebook, you’d have invented Facebook”。 最近我在facebook分享了一支短片,事後有位媽咪級同事問我:你覺得我是否應該也讓我的小孩學習一下寫程式?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learn how to program a computer, because […]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Read More »

iOS平台上最優秀的Google Reader訂閱app—-Newsify

在iOS有那一個RSS Reader最好用呢?在Facebook向朋友請教,朋友A推薦我用Newsify。 先前都用些免費軟件閱讀RSS上的訂閱,但主打還是用Flipboard,也有用Pocket負責收藏,最近亦多用了Evernote來作資料整理。 由於工作及教學上所需,我對知識及資訊的吞吐量愈來愈大,我發覺若要滿足到我從訂閱、分類、篩選、閱讀、收藏這五個步驟的要求,除了我要培養出一套個人的整理術外,我更需要物色一些好工具。 用了Newsify此app的免費版一個上午,已立即決定升級使用付費版(媽呀,才HK$8,已可iPhone和iPad版兩用),除了因為界面精美外,實用性更是一流。 Newsify的一大優點,是在於它與Google Reader的整合性極高,無論你是透過Google Reader或者是Newsify新增訂閱,兩者都會同時同步,有條不紊。 此外,Newsify內建的搜尋引擎,效率也相當高,要在訂閱中以關鍵字找新聞,輕而易舉。 更重要的一點,是為Newsify的離線閱讀功能,這一點,類似平台如Flipboard等,暫時是最大盲點。 由於我經常要到廣州出差,所以間中會有大半天處於離線狀態,但只要在早上出門前用Newsify同步更新一次,大部份當天的新聞已可儲存,路上便可以繼續輕鬆地閱讀和整理了。 此外,一如巿面上所有主流的新聞訂閱app,看到有趣的新聞,想在社交網絡分享,Newsify也同樣方便。 你大可先標籤某段新聞為重點、或者是將新聞的連結收藏到Evernote,想把文章分享到社交網絡?一籃子的如Facebook、Twitter、Google+、Tumblr或甚至是Buffer等等的超連結,幾乎也可以一鍵搞定。 執筆之時,Newsify正進行限時免費,還未擁有的iOS用家,快快到這裡「單撈」(下載)下來吧。 當然,即使是付費的話,這也是一個物超所值的App哦,支持一下也應該。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iOS平台上最優秀的Google Reader訂閱app—-Newsify Read More »

悶到你瞓的產品,笑到你暈的廣告。

一般而言,我們平日見到好些所謂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商業產品的廣告,都是較為有點兒….沉悶的。 有可能,做這類廣告的朋友都認為,反正我是一個大悶蛋,我的客人都大概都是吧。 來到本應是創意澎湃的資訊科技界,都也是悶得嚇人。 通常,你見到的,十居其九,就是以上這款。 好了好了,如果有多一點製作費的,廣告客戶或廣告公司就會走去買張Stock Photo,關鍵字,一定會有Cyber或Hi-tech這兩個字,就像是以上這款。 這類廣告,我們每個星期在e-Zone呀PCM呀都見都不少呢,其中有不少,更加是我們納稅人有份夾錢買的廣告哦。 其實,廣告的功能,不是把垃圾產品搽脂蕩粉,騙人入局(雖然我心知肚明,很多廣告客戶也是這樣想的),反而,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沉悶無比的產品,我們也可以透過廣告中有趣的表達手法,吸引消費者,並產生關注,最後,當然最好就是有生意啦。 以下這個廣告,賣的是一般人,甚至是那些當企業老闆的,大都不甚關注的網絡域名服務,但不說不知,域名服務背後,其實不單止有很多學問,而且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廣告中這位網絡域名服務營銷員,苦口婆心地向他身邊的人解釋域名的重要性,換來的,卻一律是鼻鼾聲,但他卻是如擁有金剛不壞之身,只要一有機會,他還是會繼續喋喋不休地向人家解釋這產品,那管你正在毫不俾面地呼呼大睡。 廣告開宗明義,就是直接告訴你,這是一個悶到你瞓的產品,但其實它又是相當的重要哦。 被他的誠意打動,我也馬上寫了這篇五百多字的網誌。 一分鐘的廣告,我不僅沒有悶到瞓,卻是愈笑愈勁,對於日本人這類浮誇的幽默感,我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你忍到笑的話,我話你本事。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悶到你瞓的產品,笑到你暈的廣告。 Read More »

理想工作?

不經不覺,我入行做廣告,已有廿年。 回想當初入行,我幾乎隔天也在想:什麼時候我才可以離開廣告公司這個鬼地方,好讓我能全情投入我最熱愛的音樂這懷抱哦。 入行做廣告,純屬意外,最接近現實的理由,是我所崇拜的兩位樂壇神人—-黃霑和林振強,都曾經是廣告圈猛人。 但出來工作幾年後,我做了很多香港人也會做的事—-供樓。之後,廣告逐漸成為我的「正職」,我對工作也愈來愈專注,對音樂這理想也愈來愈少回頭去望。 今時今日,如果你問我,廣告是否我的理想工作呢?我可以很堅定地對你說「是」。 喜歡做廣告嗎?很喜歡哦。要投訴的,永遠都只是一些芝麻綠豆的人事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人的地方,你永遠也跑不掉。 有時我想,大家是否將所謂的理想工作過於浪漫化,看過「禮儀師」這電影,除了對其中講述生與死、寬與恕的參透,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那位本來一心想成為音樂演奏家(其實他資質平庸)的主角,最後如何面對現實,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工作的道路。 放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這實在是千真萬確,重點是,拿得起一定可以放得低,之後,你才會有足夠力氣去追求與發掘另一段的理想吧。 我實在很喜歡鈴木一郎這支為NTT演出的廣告(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你當他是日本棒球界的Michael Jordan就好了),廣告的主題,就是以鈴木一郎的小學生作文「我的夢想」為題。 廣告很勵志,很正面,看完後,立即想回到我中學年代的壘球場,揮揮棒,擲擲球。 然後我想,中學時與我一起的隊友現時在做什麼呢?當然一個也沒有繼續從事與壘球有關的工作啦。我們當年一起拿冠軍盃球隊的隊長,去過加拿大打聯賽,我曾經真以為他會成為職業球員哦,但現在,他已經成為五個孩子的爸爸,做點家庭小生意,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那麼,像我們這群做著脫離了兒時夢想的工作的中年人,人生有很大的遺憾嗎?哎喲,對不起,真的不見太有哦,最低限度,起碼我就是這樣想的。 因為,工作就是工作,什麼才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全力以赴,幹到點成績出來,滿足感就會隨之而來了,那就是我喜歡的工作了。 我沒資格叫各位年輕人們放棄理想,但很多時候,有些理想實在可能都是自己虛構出來的,到底要堅持到那個境地,還是要看你的造化了。 還有,真的千萬不要以為像我這些在同一行做了廿年的人,一定是老早決志鐵定這就是我們的理想工作哦,理想,是後來培養出來的。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理想工作? Read More »

杜蕾斯SOS Condoms套套快遞服務

在某個講座場合中,我有幸遇上@快書包的徐智明—這位在內地首創書籍快遞服務的創業家。 @快書包的服務很簡單,到他們的網站或微博(現在微信也可以)訂貨,只要你身處各大指定中國城市的市中心範圍,星期一至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無論你在家裡、餐廳、辦公室、或甚至是公園(可能公廁都可以),@快書包 都會在一個小時內將貨品送到,使命必達。 @快書包由最初的暢銷書和雜誌,到後來連零食、洋酒與雜貨也賣。情人節?當然有賣花啦,當我說笑問徐智明有沒有賣過廁紙或者避孕套,嘩哈哈,他居然說有,但廁紙毛利太低,所以只有試過賣避孕套,只可惜生意欠佳,最後失敗收場。 這個當然,情到濃時,乾柴烈火,要對方苦等一個小時?感覺可是一萬年般漫長哦。 我不肯定Durex杜蕾斯在打算提供這個避孕套快遞服務前,有沒有認真考慮過什麼叫如箭在弦,這個服務最後又會否同樣失敗收場,話說回頭,看完這個有關SOS Condoms服務的廣告後,我又真的是在神推鬼擁下,下載了這個app,然後又上了他們的網站一看。 使用這個服務,只需三個步驟,一)告訴SOS Condoms你的位置;二)選購所需套套型號;三)選擇快遞員。 快遞員都有得揀?正是。 整件事最頂癮的,就是這部份,Durex杜蕾斯想得十分週到,為免尷尬,快遞員會分別橋裝成Pizza速遞員、問路的遊客,以及交通警員,然後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將套套交到你手上。 暫時這個服務尚未在亞洲提供,但你可以上他們的網站投票,要求盡快將你的城市納入服務範圍。執筆之時,最多人投票要求的,一如所料,正正就是浪漫之都巴黎。 SOS Condoms服務尚未來到你的城市前,我奉勸各位有需要人士,還是要預先入貨或隨身攜帶,人有三急之時,還是要自己幫自己。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杜蕾斯SOS Condoms套套快遞服務 Read More »

臉書吸金新功能 推社交圖表搜尋

  今年1月15號,臉書(facebook)宣佈即將推出了一個名為”社交圖表搜尋”(Graph Search)的新功能,暫時仍屬Beta測試階段,尚未正式開放予所有用戶。 雖然筆者已登記試用,更直接向臉書亞太區的高層要求,看看有否機會插隊,但美國公司始終有規有舉,登記後,成功參與試用純屬抽樣進行,我公司的下屬與我差不多時間排隊登記,上星期她已經開始試玩,我還在苦等當中(本文刊出當天,我的Graph Search功能終於開通了)。 在網絡上早已看到外國科技博客們舖天蓋地的評論,我亦在同事的帳戶嘗試了一會兒,感覺這搜尋器功能果然強勁。 臉書內的搜尋功能,向來備受詬病,但試想一下,如果你玩臉書已有數年,你與你身邊親朋好友於臉書曾經分享的一切,如今都可以易如反掌地重新翻出來,這會否成為今後你上臉書的活動之一? 「有朋友去過新西蘭旅行嗎?有那一個熱點和那一家餐廳值得去?」在臉書上發問這類問題,十分平常吧。但現在,你只要用”社交圖表搜尋”,就能夠翻查出閣下的臉書朋友中,有誰去過新西蘭旅行,他們又有去過那幾個景點。 你只要往臉書裡找「我朋友中去過新西蘭的」、或者是更仔細一點「我的男/女性朋友中去過新西蘭的」、「我在信報的男/女同事去過新西蘭而又喜歡運動的照片」,如此類推,就能夠透過朋友中過去在臉書上活動,按照人物、地點、照片和興趣,找到不同組合歸類的「社交」內容。 聽起來,有少許像互聯網界令人聞風喪膽的人肉搜尋,但事實上,不少人每天在臉書上載照片、打卡、更新個人動態,當然還包括你曾經讚(Like)過的粉絲頁,以及你的個人資料標籤(在那兒上班上學與那誰有親戚關係),某程度而言,臉書早已嚴如我們的社交生活簡史,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黏貼度高,但部份用家使用臉書,可能是較為被動的。除了偶爾更新個人狀態,平日可能都是以看看朋友近況更新(News Feed)上的內容。 新增了這”社交圖表搜尋”功能後,就有可能會增加這類用戶的活躍度,同時亦鼓勵了用戶在臉書上的逗留時間。說穿了,用戶愈活躍,臉書能透過其中打廣告的機會便愈多。 2012年臉書及谷歌(Google)的廣告營收分別為50億和500億,今回”社交圖表搜尋”夥拍的搜尋廣告平台,亦只不過是微軟的Bing(內地譯作”必應”),在搜尋廣告的領域上,臉書暫時相信仍難以與谷歌匹敵。 可是,”社交圖表搜尋”推出後,由於搜尋內容有可能涉及朋友圈子中的旅遊、飲食、購物、找工作(你可能都試過在朋友間打聽某某心儀機構有否空缺,是不?),或甚至是交友等有商機可尋的活動,於是便大有機會瓜分這類垂直網站,或甚至是谷歌的部份廣告收入。 要留意的是,有別於一般入門網站或搜尋引擎,用家在使用臉書時,是處於一個個人帳戶登入狀態進行的,由於擁有了更詳盡及個人化的用戶數據,廣告客戶進行針對性的精準廣告投放,較為有利。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分析用戶行為和喜好,是為兵家必爭之地。 相信在短期內,臉書不會過於急切地將”社交圖表搜尋”這功能商品化,但類似谷歌在搜尋引擎或其他服務如電郵(Gmail)或地圖(Google Map)出現的關鍵字廣告,大有可能成為臉書的新廣告收入來源之一。 “社交圖表搜尋”的廣告模式還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在臉書進行社交營銷的廣告客戶而言,今後用戶的每一個”讚”或”分享”,均將別具意義。 就等同在進行關鍵字廣告前,品牌要先做好網頁SEO(搜尋引擎優化),確保自家網站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較高位置一樣,臉書SEO也同樣重要,而成功與否,將取決於粉絲們的一舉一動。 在這裡,我建議各經營臉書粉絲頁的廣告客戶們,可先作好以下四項基本準備。 (一)整理品牌資訊:粉絲頁內如類別標籤、有關概述、聯絡方法等等資料,一定要填妥及保持更新。 (二)了解粉絲喜好:除了你的粉絲頁,你的粉絲還喜歡那些粉絲頁?他們的喜好為何?了解後,考慮能否在粉絲頁創建的內容上,更加配合他們的口味。 (三)爭取紛絲互動:增加紛絲數目之餘,也要製作更多可促進粉絲互動的內容,每個”讚”、”分享”或”留言”,都相信會直接影響搜尋結果。 (四)鼓勵打卡活動: 零售或餐飲有關的粉絲頁,應定期進行打卡的推廣活動,獎勵活躍打卡的粉絲,品牌上載的照片,也謹記標籤地標位置。 雖然臉書營銷變數繁多,但以上皆其實皆為基本功夫,為迎接”社交圖表搜尋”這項新功能,亦是時候趁機修理一下了。 (原文刊登於2013年2月29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臉書吸金新功能 推社交圖表搜尋 Read More »

把Photo都變成Poster—Phoster

喜歡玩手機攝影的我,最近常玩Phoster這個iOS的app。 前天見Phoster的新版本1.5.0剛推出,想想也是時候向大家介紹一下。 有玩Instagram又有讀過相關外國博客報導的朋友,都可能會聽過,很多Instagram大好友都喜歡暱稱其照片為Poster。 這個名詞,對於某些每次發相都像出Poster的品牌或傳媒帳戶來說,尤其貼切。 顧名思義,Phoster就是Photo-Poster的混合體,把一張iPhone拍下來的照片,匯入此App,就有信手可拈來的數十款設計精美的海報Template任你挑。 全部排版都取材自好些經典海報(包括電影海報),選中了喜歡的風格,就可以更改預設的內文,換上屬於自己的個人化標題。 除標題字款和大小外,需要的話,再可略為修飾一下照片的光暗及對比,讓標題更突出。 最後,就可以選擇海報的印刷風格或紙質(當然都是虛擬的),再匯出,海報就製作完成(打印出來也很方便哦)。 初玩時,發覺Phoster有個缺點,就是它只提供直倒(垂直)的海報選擇,幸而,這個剛推出的最新版本,除了追加了多款新的排版風格外,更新增了方型和橫倒格式。 有了方型的海報,以後,直接匯出往Instagram就更方便了。 Phoster在App Store才賣$15港幣,就可以同時擁有iPhone和iPad兩個版本,絕對物超所值。 以下有幾張拙作,全部兩三分鐘內完成,最後那一張,由我的老婆製作,作為我們一家三口參加SPCA的慈善步行,向朋友籌款之用。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把Photo都變成Poster—Phoster Read More »

老爸的謊言

出來社會工作第十個年頭,我去了美國,回到學校裡念書。 每個週末,我都會打長途電話回家,聽到的,都總是老媽子和老爸說著「沒事沒事,電話費貴,忙就不要打回來」,然後,很快便掛上電話。 每次,都不會講多過一分鐘。 另一邊廂的我,當然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沒事」,每次掛上電話後,心裡面總有點難過。 本來打算在美國留下來念MBA的,一年後,心還是放不下來,我最後選擇回到香港工作,同時在香港繼續學業。 兩年半後,爸爸媽媽都先後離開了。 父母就是這樣,辛辛苦苦把我們撫育成人,眠乾睡濕,每天都在為我們操心,到我們長大後,卻又總不想讓我們掛心。 「老爸的謊言,你聽得出來嗎?」這支公益廣告,在內地播放,創意和導演的團隊,卻是來自香港,片中所能觸動到的情感,卻是可放諸四海,每個為人子女的都應該體會到。 此片拍攝十分細膩,有幾個空鏡,有某一個停頓位,看了幾遍,還是令我看得慼慼然。 你,也有類似的體會嗎?趁父母還在,不要只打電話,去多見他們幾面吧。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老爸的謊言 Read More »

可樂大追捕,結局投你所好。

「牛仔舞女大笨賊」?說的不是呂奇導演的大電影,也不是泰倫天奴的Cult片,這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角色單位,居然可以同台演出,就是為了一瓶可口可樂。 這瓶樓高十層樓的可口可樂瓶,出現於沙漠的海市蜃樓中,牛仔、舞女、大笨賊幾路人馬,兵分三路,各出奇謀,就是為了一嚐可樂甘露,到底最後鹿死誰手? 且慢!既然這個是互聯網的互動世代,例牌也要叫大家投票選個結局吧。 嫌投票選出那隊勝出太行貨?到這個網頁,選出你心儀的隊伍,你就可以幫他們出茅招,在路上阻撓另外兩隊的行程。 每次出招都會計時,阻慢了對手的進度,直接影響賽果。其中亮點,就是那些陰險又低能的茅招片段,想看到更多片段?當然你又要在facebook或twitter分享一下吧。 廣告創意其實沒什麼特別,有趣的是,這個宣傳網頁的互動短片,完全交由YouTube執行,觀眾每次互動,都會直接增加這些短片的瀏覽次數,可謂一舉兩得(你也可說是十分屈機)。 更好笑的是,某陰招居然出現了Domino Pizza(是呀,某團隊原來最愛吃Pizza,你幫他們叫外賣,公路上直接速遞,又阻了19秒),網頁更有直接到Domino Pizza的連結,立即奉上折扣優惠。 執筆之時,舞女團隊暫時領先,你又想出陰招整蠱那兩隊?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可樂大追捕,結局投你所好。 Read More »

情人節限定—白い草莓

託朋友T的福,今日終於有機會一嚐白草莓(白い草莓)的滋味。 一般草莓表面都是紅色,但此乃特別品種,即使是成熟了,外面還是白色的。 外表白晢的果皮果肉,表面卻隱約可見點點如少女雀斑般的紅果籽,造型實在浪漫可人。 原來,白草莓是近年日本水果界的新貴,全日本便只有十個果園能夠有本事成功栽種,按照日本慣例,當然又是限量發售,貴精不貴多,每顆零售價承惠840日元。 所以,今日在辦公室收到,由於太興奮,打開包裝後,我很快便一口吞了落肚,照片也沒有拍上幾張,實在抱歉。 幸而,味蕾間的感覺,吃後良久,還存留在齒呷之中。 白草莓美妙之處,是品嚐之時,實在讓人有股如沐清風的滋味感,箇中芳郁清淡的鮮甜,滲透著微微的草莓酸,味道慢慢地在嘴巴裡散開,吃後餘韻猶存。 少吃多滋味,一顆心太軟。多吃一顆,我怕我的嘴巴會被寵壞。 此白草莓是今年情人節東海堂的季節限定,嫌送花老套?不如試試這一套。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情人節限定—白い草莓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