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olumn

無定向喪心病狂「打卡」術

從前,在這個社會,主要是從事某幾類行業的朋友,才需要在上班下班,或者在抵達不同的工作地點時,到時到候「打卡」或「簽到」。 譬如,你在工廠或地盤上班啦、你做屋苑看更啦、又或者,你是紀律部隊中要巡更的阿Sir或Madam。 但今時今日,世界變了,那些手執一部iPhone或Android手機的男男女女,無論去到那裡,除了要放下一兩條腳毛外,潮流更時興自發性地「打卡」或「簽到」。 港產片中,通常以巡警在那個時間在那個站崗街口「簽到」而被歹徒有機可乘,又或者警察追蹤疑匪的八達通使用地點時間來緝兇這類橋段,不久的將來,不,是現在,相信要改為某某在什麼時候在那個地點在街旁或foursquare或facebook「簽到」了。 世事難料,為免你因為用手機「簽到」留下的腳毛有一天成為呈堂證供,我建議你開始用下列由小弟歸納出的「無定向喪心病狂簽到術」三大要訣,混淆所有人的視聽。 (一)無定向時間:半夜食宵夜路過也好、週末刻意搭巴士經過也好,甚至是托世伯伯母晨運時幫手也好,照樣在公司可「打卡」的範圍內,照打可也,時間愈無規律對你愈有利,切忌星期一至星期五朝九晚五,準時上班下班。 (二)無定向地點:不要以為手機的GPS真的那麼神通廣大,有不少時候,你可以「簽到」的範圍,其實遠到你不相信,我就試過在西營盤「簽到」彼岸的海港城。明明在上環大排檔食煲仔飯,卻「簽到」在蘭季坊高級私人俱樂部飲紅酒,絕對無難度。此外,你更可新增無定向的「打卡」地點,譬如像男廁第三格,後樓梯2.5樓等等。 (三)無定向朋友:表面上與你一起「簽到」的朋友,人物關係愈亂愈好,譬如如果你背着新歡和舊愛去聽音樂會,就反而更要在facebook曝光,在紅館「打卡」後,隨便在手機看看附近還有什麼朋友,相熟的也好,不相熟也好,一律照tag可也,於是,你就可以製造與大班朋友一起的現場證據。 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相信仍會是今年的大熱,但facebook或街旁之類的公司,在為你帶來這類免費服務之餘,亦當然希望把你所分享的地點資訊,量化成廣告收入。為了讓大家都有飯開,締造雙贏局面,我誠意向大家推薦上述的三大要訣,留多幾條腳毛tag多幾個朋友,利人更利己。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本略經修改)  

八十一歲的夢騎士

「人為什麼要活着?」 「為了思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 這則廣告一開首便提出了這個哲理性問題,之後的畫面,涉及喪偶、疾病、年老、好友逝去等等,這些人生難以逃避的事情,話題沉重,卻很真實。 鏡頭一轉,五位花甲老人抖擻精神,振作起來,撥開老鐵馬鋪滿的鐵鏽與塵埃,啟動引擎,再次上路飆車去。 然後旁白娓娓道來,告訴我們這個原來曾經在台灣發生的真實故事—-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不老騎士」歐兜邁(Autobike)環台活動。 「五個台灣人,平均年齡八十一歲;一個重聽、一個得了癌症、三個有心髒病、每一個都有退化性關節炎。」 「六個月的準備,環島十三天,一千一百三十九公里,從北到南,從黑夜到白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 這個理由是什麼?賣一下關子,旁白最後,向在熒幕前的觀眾再問:「人,為什麼要活着?」 答案刻意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憑五位老騎士的感人畫面,然後黑底托白字道出—–「夢」。 「不平凡的平凡大眾」是最後打出來的廣告標語,賣廣告的,原來是台灣「大眾銀行」。 大部份銀行的形象廣告,總離不開如何24/7服務上天下海服務你,製作費充裕點的話,便再來點荷里活式特技,但到頭來,卻忘記了,近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欠缺的,就是人情味。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我們香港人是很實際的,廣告講人情味不合乎「港」情,況且大家都太忙….(下刪一百字)。 如果你可以讀到這裡,然後又可以花三分鐘看完下面這支廣告的話,恭喜你,你是少數的香港人(握手)。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每播一秒10萬的超級碗電視廣告

一億一千一百萬。 就是這個數字,大概可以告訴你美國電視觀眾對Super Bowl 超級碗(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年度冠軍賽)可以有多瘋狂。今年Green Bay Packers對壘Pittsburgh Steelers的那場生死戰,全美國合共有1億1千1百萬觀眾同時收看,再破大會收視紀錄。 就連當日賽後的節目,Fox電視台的青春喜劇“Glee”也受惠,乘勢推出了一集特輯,當天也錄得2千6百80萬的收視。 雖然這都只可能是數字遊戲,但廣告客戶卻因此而趨之若鶩,年年爭相競投一個全國廣告播放的機會。在Super Bowl 的廣告時段賣廣告究竟要多少錢,每年都是業內人士的一個熱門話題。那管你經濟欠佳,今年價格持續上漲,據估計,播放一支30秒廣告,承惠3百萬美元。 不要以為只有大財團才有銀兩在Super Bowl 賣廣告,當年科網熱時,便出現了大量希望一舉成名的Dot Com公司。近期大熱的Groupon,今年也在Super Bowl的廣告時段首次登場,先不理廣告優劣,事後已引來了不少相關的報導,賺了。 又由於每年的Super Bowl廣告早成為不少美國電視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近年多得互聯網,坊間有不少可方便重溫Super Bowl廣告的網站出現,順便更會叫大家來個公投,看看消費者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廣告,花落誰家。 華爾街日報便索性攪了一個Super Bowl 2011 Best and Worst Ads網頁,網羅了今年大家最最喜歡和最討厭的Super Bowl廣告,管你是尊貴的廣告客戶,依然無面俾。   帶幽默感的廣告向來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投票結果暫時領先的,是這一支長達一分鐘的Volkswagen廣告。 故事中有一名全身星戰黑武士打扮的小朋友,他企圖以「念力」控制家中不同的物件,可惜一直都不得要領,但最後,奇蹟出現了,他居然令一台汽車的引擎啟動,哦,原來這是一台配備了可遙控啟動引擎的新型號Volkswagen,背後發功的,當然是小黑武士的父親。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iPad再襲擊 傳統媒體要給力

上星期的3月2號是一眾蘋果迷的大日子,除了教主喬布斯戲劇性登場外,各界期待已久的iPad2,順理成章成為當日焦點。 iPad第一代在9個月內便創下了1500萬台的銷售紀錄,於平板電腦市場坐擁逾90%的佔有率,因此喬教主揚言,2011年將會是屬於iPad2的一年。 與此同時,科技調研公司Gartner Inc.亦於iPad2發表後,亦馬上調低2011及2012年的個人電腦銷量預測,認為隨着iPad2的出現,以及多家競爭對手加入平板電腦的市場,將進一步分薄個人電腦的市場。 平板閱讀默默起革命 於筆者而言,我更為在意的,反而是隨平板電腦的流行,將如何影響整個媒體及廣告業的發展。據Fortune雜誌的報道,目前最少有三分之二的Fortune 100大企業,已紛紛投入製作iPad app,或者是利用iPad作為企業營銷及傳訊等活動的工具。 此外,目前於蘋果App store可供下載的35萬Apps內,便已經有6.5萬個專為iPad而設的AppS,佔總數的18.6%,發展速度迅速。 近期與好些廣告客戶的高層開會,亦發覺當中不乏iPad用家,這些老闆級人馬,昔日任你和他大談網絡世界如何精彩發展神速,他們可能都不太着意,但如今由於手中的這個新玩意,卻開始躍躍欲試。 可以肯定的,就是未來的網站設計,必須要顧及到用戶透過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登入時的體驗,任你在電腦瀏覽器中再聲色藝俱全,你的網站來到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之上,隨時也可能會英雄無用武之地,武功盡廢。 以我們公司為例,近期為客戶設計的網站,也愈來愈重視誇平台的可兼容性,昔日曾一度流行的花巧動畫設計,在兼容至上的大前提下,亦要開始作出取捨。 因為iPad一下子成為「老闆玩具」,對於傳媒出版業而言,尤其是像《信報》這類專門針對高質素、消費能力亦較高讀者群的媒體,如何透過這新渠道緊貼現有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亦要利用這新興媒體,吸納更年輕的讀者群,將會同時成為不久將來的考驗與機遇。 過去一年,外國已有不少媒體出版,紛紛在iPad上進行不同商業模式的試驗,當中最高資態之一,可數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News Corp斥資3000萬美元,並聘請了達100名記者編採的而製作的The Daily;這份iPad限定的數碼化報章,於上月才正式推出,採取收費模式,每個星期酌量收費0.99美元,按年訂閱則為39.99美元。 在這個網絡上充斥無數免費新聞資訊的年代,The Daily這個收費訂閱的如意算盤能否被打響,暫時仍是未知之數,但iOS系統背後的一個殺着,就是iPhone或iPad用戶早已進行信用卡登記,全球高達2億賬戶,隨時可成為你的潛在買家,門檻較諸其他網絡商業交易平台為低,絕對不容忽視。 商業模式改變傳媒 筆者估計,傳統媒體透過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再生,採取完全免費+廣告收入、部分免費+廣告收入,或者是全部收費+廣告收入等商業模式,將會是今年的大勢所趨;其中致勝的條件,除了在內容的獨特性上,要積極地與目前網絡的免費資訊爭一日之長外,在用戶體驗上,能否充分發揮平板電腦的觸控、互動、多媒體等用戶介面體驗,再配合網絡的即時更新同步,以及其社交媒體化的特性(方便讀者能隨時將部分內容於facebook等一類的社交頻道分享)等等,都將成為能否讓傳統媒體成功地移植到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的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媒體出版者亦不能忽略廣告模式上的創意空間,當中能為廣告客戶帶來多少的正面影響這因素。最新一期的AdAge中,便有調研指出,分別在某雜誌的iPad及平面版本上刊登同一個廣告,由於前者的聲畫及互動俱備,前者平均可較後者能提高的廣告記憶度(recall),居然可多達21%,閱讀廣告後會否直接登入品牌網站,前後者的成功率亦可相差一倍。 最後,由於新一代的iPad2配備了前置鏡頭,相信亦將大大方便用家採用QR Code條碼掃瞄,實行平面與數碼媒體相結合;其餘好像「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的執行手法,若果能配合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s)的宣傳推廣,肯定更會是如虎添翼。未來的媒體出版,相信會有另一番新景象。 (原文刊登於2011年2月15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富士發功,朝偉發電。

不知為何,除了當年,很多很多年前的《數碼通》廣告外,印象中,梁朝偉每次拍廣告,他的造型,尤其是他的髮型(即使那個明明是賣洗頭水的廣告),都總是有點兀突的。 梁朝偉的演技有多好,大家已不用質疑吧,但拍廣告和拍電影始終是兩回事,你要在30秒(日韓電視廣告大多只有10至15秒)內講完一個故事,又要再加上朗誦起碼兩次產品名稱,最後補多兩句「賣飛弗」之類的贊美詞,就算你是大銀幕上的最佳男主角,當起廣告片主角的時候,卻隨時變了另一個人。 (同一道理,很多電影導演以為拍30秒的廣告片易過借火,反之,也有廣告導演以為個人爐火純青的拍攝技巧已可昇華作拍攝長片,可是,原來兩者的說故事技巧迥異,不足為外人道。) 日本可能是全球廣告市場中,最愛用名人代言的國家之一吧,每年更會頒授所謂的「全年藝人廣告代言排行榜」,2010年的廣告天王,便居然不是木村拓哉,而是日本哥爾夫球界的年輕帥哥石川遼,他全年合共接拍過17支電視廣告,憑的不是比木村更好的演技或更迷人的眼神,而是一副親切得可隨時「入屋」的四萬笑容。而重點是,不管是石川也好木村也好,即使人氣再盛,一般而言,他們的廣告演出,都不會過於喧賓奪主。 說回我們的影帝梁朝偉,最近,他也遠赴東洋,為以生產辦公室專業影印機馳名的日本企業Fuji Xerox (富士施樂),拍攝了一輯新廣告,據知,這電視廣告是為宣傳該品牌新推出的家用打印機而製作,主題是環保打印技術,將會在多個國家播放。 論造型,梁朝偉依然是廣告中一貫的靚仔斯文,但不知道是否外國的月亮特別圓,朝偉哥今回算是帥得自然,髮型亦不算兀突。廣告中,我們見梁朝偉在Nat King Cole的名曲L-O-V-E襯托下,手抱着一部打印機,瀟灑地於街中漫遊,沿路上,他施展出其一貫的迷人眼神,「電」完街口的三姑,再「電」在餐廳本來愁眉苦臉的小妹妹,大小通「電」。 忽然間,全世界都因為梁朝偉的「電」眼(不,是Fuji Xerox 的環保打印機才對,有沒有人留意?有沒有人留意?),而變得美好起來,四周都是綠油油。綠色打印,由梁朝偉發電。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不求有誰共鳴,但求有格有型。

「從東涌到柴灣站地鐵路程中,忘我地讀着剛出爐的e-Zone,驀然地,發覺旁邊有一個在偷看我書的八公。」 「身心皆疲累,但仍要堅持做Gym去。」 「零時十分,瑟縮街角牆外暗燈,在等那個遲大到的衰神。」 「老婆走佬,在吉野家孤身走我路,一人一鍋打邊爐。」 先多得MSN,然後又有了Facebook、Twitter與Foursquare,最近再新增來自內地成員新浪微博和街旁,不知由那個時候開始,我們都喜歡忽爾化身成王家衛的電影、林夕黃偉文的歌詞,或者是村上春樹小說中等等的角色,透過寥寥數十字,將我們某時某刻於某地的心情故事,公告天下,不求有誰共鳴,但求有格有型。 我們會因私隱被剝奪被販賣而怒火中燒,但另一方面,社交網絡卻給了我一個平台,可以將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一些所見、一些所聞,幻化成游走於半潛意識的狀態文字或甚至是圖片,無意中將我們所謂的私隱,以另一個形式赤裸裸地、無條件地發放出去。 「我就是不想讓人家知道我這麼多事情,更何況,誰會有興趣知道我在做什麼?」 聽過很多這樣說的朋友,即使明明在Facebook add了我們一班朋友,卻永遠不會更新他們的狀態,就連profile picture也沒有一張。但有一天,當她/他成為人母/父,卻會開始「喪」發自己小朋友的照片甚至是影片,你自己怕被人「點相」,卻反過來好像以為每一張小朋友的臉都是一樣,私隱不私隱,可暫時拋諸腦後。因為,對於每個父母來說,子女總是他們最會毫不害羞地去炫耀的心血結晶。 到頭來,我們發現,原來人類始終是群體動物,在心底裡,我們都渴望被注意或被認同。在埋藏於某個潛意識的角落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想擁有過15 Minutes of Fame,而這個小小的慾望,因為社交網絡,任你是名人還是草根,現在都有機會實現。 「寫完e-Zone稿,心情大大好,拿拿臨約班friend一齊去醫肚。」 我一口氣用手機在Facebook、Twitter與新浪微博發了同一條貼,公告天下如是說。 (原文刊於e-Zone,本人為該文作者)

H&M 鬧市施魔法

我認我認,你平日見我十年如一日地牛記笠記,對時裝知識近乎穿久保零。 但我知我知,H&M是近年的街霸潮牌,除了打破了平貨沒好東西這道理之外,更極之懂得搞cross-over那事兒,每一次都會拍中一個「大碼頭」,不是名人名設計師就是矜貴名品牌,那管你出動菲傭印傭先頭部隊再搭家爺仔乸排隊掃貨,當中最後又有多少位消費者能成功搶灘,總之每次出手幾乎都例不虛發,像葉問師傅般中中中,大排人龍後成功見報,省回不少廣告費。 只要名氣夠大,那管那是否人家的貨尾設計,香港消費者都可能會呼之若狂,然後自動排隊獻上銀兩,可是在歐洲呢,由於競爭較劇烈,H&M可能還要再加多兩錢肉緊,搞搞新意思作為招徠。 較早前,便在網上看到這個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H&M新落成的旗艦店,剛剛舉行了一場別開新面的戶外宣傳活動。 H&M今次不和大家玩排隊,卻在入夜後與大家在戶外玩魔術,在這H&M旗艦店大樓外,這座充滿歷史特色的六層高建築物門前,他們以立體的投影手法,將整個外牆幻化成如大衛高柏飛變法般的舞台,一刻將整座建築物變成一個禮物盒,來一條巨型絲帶將它打開,一眨眼間,又把每個窗戶粉飾為小女孩的玩具屋,比愛麗斯夢遊仙境更夢幻,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 整個活動演歷時三分半鐘,與其說這是廣告,不如說她是集音樂、音響設計、美術與科技大成的表演藝術,就有點像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般的演出,不同的是,這次H&M的表演,純粹以立體投影進行。 你可能會問我,如此大陣象,大灑銀兩後只有三分半鐘演出,值得嗎?人家當然沒這麼笨,多得YouTube,這個年頭,但凡任何精彩短片都隨時不止有九條命,現場直播後,大家不單可以上YouTube隨時重溫外,觀眾更可以是無遠弗屆,任你排隊排完頂多見報一兩個星期,這個H&M魔法演出,相信大家起碼會在網上分享及討論一段日子 ,H&M今回有賺。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MetroPop新專欄

多得網友文地貓的介紹,由上個星期開始,我會於地鐵派發的刊物MetroPop中,有一個小小的專欄。 (文地貓是我在網上真正「以文會友」所認識的朋友,我覺得,我和她呢,都真的是古代人矣。) 經MetroPop的老總批准,我以後可以將已刊出的稿件,放上來和大家分享,點擊上圖,可看到較大的原稿。 雖然未有客戶肯做,我又經常被人「柴台」(喝倒采),但我還是覺得QR Code是有可為的。 所以,由第一期開始,我在每篇稿上都會附上一個QR Code,希望能方便到大家,以後在地鐵一邊閱讀,一邊就可以立即用QR Code,登入相關網站或收看視頻。 希望大家會喜歡,多多給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