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觀點

每一代香港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獅子山精神。

「我哋呢代,有夢想,無希望。」 劈頭第一句旁白,道出了無數90後的心聲,表面上,好像很灰。 但繼續看下去,其實每個人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最後一句「明知會輸,我哋都一定要贏」,令我聯想起電影打擂台的羅新師傅。 所謂的「獅子山精神」,就是要找自己的路,自己努力去走下去,即使焦頭爛額,也不會怨天尤人。 所謂的「獅子山精神」,其實又沒有標準答案,正如這個廣告所想傳達的訊息,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的詮釋方法,請自行對號入座。 這是本地廣告公司Metta最近又一精彩作品,由他們接手幸福醫藥這個品牌以來,一直都創作出不少極接地氣,與香港人同步呼吸的作品。 平日,經常聽到外間的朋友看到Metta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時,總是羨慕他們經常能夠遇上很多既開明又大budget的客戶,可是,大家卻忽略了,人家今天行到這一步,背後也有太多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事,但重點是,他們選擇了自己覺得應該行的路,沒有多少前車可鑑。 除了要向創作人、導演及參與製作的朋友鼓掌,也不要忘記,背後真金白銀畀錢拍片的廣告客戶。 除了勇氣,這個時代,我們也需要豪氣。 幸福要走多步。 【幸福醫藥2015 電視廣告】 百多年來,獅子山見證著香港人的努力和拼博;「獅子山精神」亦是大家引以為傲的信念。時移勢易, 獅子山依舊巍然聳立。而隨著環境和心態的轉變,香港人亦重新為「獅子山精神」添上各自的闡釋。今日我們勇於表達所想的同時,又應該為未來走出怎樣的一步呢?幸福醫藥 香港製造幸福傷風感冒系列連續16年全港銷量No.1幸福要走多步===============================全新60秒電視廣告http://goo.gl/b6fxLZ#幸福醫藥 #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 #香港製造 #幸福要走多步 #葉準 #明哥 #Gogovan #達哥 #謝曬皮=============================== Posted by 幸福醫藥 Fortune Pharmacal on 2015年3月30日

每一代香港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獅子山精神。 Read More »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A Cappella—–無伴奏清唱,想當年我還在念音樂學院的生涯中,是幾乎每個禮拜都有的指定活動之一。 第一屆的聯校大專音樂節,我和一班音樂系的同學,亦有幸代表了中文大學,以無伴奏清唱,重新演繹了Beatles的In My Life,還贏了那一年的全港冠軍。 無伴奏清唱實在好玩,除了要講求每一位成員的歌唱基本功,音準就是最高的難度,團員中如果沒有人是Abolute Pitch的話,大家會唱得很痛苦。 此外,還要講求合唱團員聲音上的協調性,人人都懂說Team Work重要,但要實行起來,真的要經過很多練習、磨合,真正是「唔可以淨係靠把口」。 昨晚,有幸被客戶邀請去了a cappella-la-la,這個由太古地產主辦的系列音樂會的預演,快樂地重溫了大學時代的我還在唱A Cappella的美好回憶,好像一趟時光旅程。 a cappella-la-la是Project After 6的活動之一,旨在提供於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一帶的上班族,一個能發揮個人於工作以外潛能的「特別行動」。 這次活動在四個月前開始招募,最後精挑細選了超過40名上班族,然後展開一個長達四個月的聲樂及形體演出專業訓練,今個月,終於學有所成,登場演出。 兩個月前,我們Turn Plus團隊亦接了一個Brief,要負責替這個系列的音樂會做宣傳,客戶的要求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在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上班的朋友們,前往參加觀看這演出。 聖誕節前後,我們先在客戶的Facebook Page發了兩條短片,為這活動進行熱身,內容全部在太古地產的實景拍攝,我們找來了【一鋪清唱】 —- a cappella-la-la這活動的四位音樂導師,粉墨登場,扮演辦公室大堂及咖啡店Public的工作人員。 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一些太古地產的同事及租客,作為臨時演員,但我們只告訴他們,我們拍攝的是非常正經的Corperate Video。 但實質上,每一次,一鋪清唱四子都會失驚無神,突然開口就唱,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為了捕捉真實反應,每一段演出都只可以一Take過,加上每次拍攝時間都只有兩小時,有點難度。 短片播出後,在有份參與的朋友圈子間,再加上Facebook粉絲們的推波助瀾,我在1月初與某某在太古坊上班的客戶開會時,他們說已經看過,反應亦相當不俗。 到了1月中,音樂會揭幕在即,我們也展開了第二輪的活動,就是在整個太古坊及太古城中心辦公大樓的範圍內,展示了全體演出者列陣的海報,鋪天蓋地。 同時,在一些高人流的走廊上,擺設了多支咪架,接近50支嘅咪架,每一支都代表著每一位「聲音就是樂器」的演出者。 連同地面上寫上各人名字的星光標誌,希望每一個人都會獲得太古坊及太古城區內的上班族支持,Scan一下上面的QR Code,就可以看到他們演出的相關預告片段。 如果你都是在這一區上班,這個音樂會系列,絕對值得你的支持。 想問大家,你剛好有同事也是其中的演出者嗎?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日期: 1月23-24日 時間:7:30pm-8:30pm 地點:太古坊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 先到先得 節目詳情:http://bit.ly/1xTSOY0

a cappella-la-la 無伴奏聲聲聲交響樂 Read More »

U2新專輯iTunes免費下載帶來的啟示

昨天大家都在雀躍地討論Apple的發佈會,熱烈地研究應該入手那一部iPhone6,又或者是明年才登場的AppleWatch。 你就罵我這份人老套吧,坦白説,自老Steve仙遊後,Apple產品雖然仍然維持著一定水準,但產品發佈會已不能同一日而語,從前我當煲劇般收看的MacWorld,到現在我上YouTube找精華片段看的,已經算是賞面。 對於我來說,今次發佈會的兩大亮點,是為U2將整張最新專輯“Songs of Innocence”,放在iTunes任君免費下載兩星期,同時間,Apple亦宣布其Apple Pay以指紋認證的支付平台,即將於10月面世。 新產品年年都有,但一個新的ecosystem的誕生,才是非同小可,而這方面,Apple向來擅長捆綁式營銷,Apple Pay的出現,肯定是可影響到未來網絡生態的大事件。 那麼Apple Pay和U2新專輯又有什麼關係呢? Apple虎視眈眈的,就是當消費者將來在使用iTunes購物時(那怕你幫襯的只是$0.99美金),要乖乖地將個人的信用卡,綁定在iTunes的帳號,這張U2最新專輯,就算是餌引吧(雖然,下載歌曲之時,你並不需要綁定信用卡)。 Apple的目標消費群,是全球擁有信用卡的U2粉絲及其他樂迷。 U2這隊搖滾老將,已經坐擁了不少成熟樂迷,他們大多擁有資深的樂齡,但尚未必是iTunes這類電子媒體的用戶,他們可能擁有較高的消費力,是iTunes最想羅致的一群。 同時間,U2亦希望透過iTunes這坐擁全球5億用戶的平台,跨越地域界限,接觸到更廣泛更年青的樂迷。反正這個年頭,專輯某程度而言已成為音樂營銷的副產品,開放免費下載兩星期,絕對是除笨有精。 更何況,有關下載的數據,譬如下載數字最高最快的地區或城市,大有可能可成為樂隊分析市場潛力的工具,說不定,U2策劃下一次在那一些城市舉行音樂會時,就會以此作為參考。 那天和一位App Developer朋友談及他的生意,他公司的音樂軟件同時推出了iOS及Android版本,一律免費下載,然後才追加in-app purchase,有趣的是,Android版本明明下載數量佔大多數,但說到付費,卻是iOS用戶遙遙領先,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支付平台,Apple Pay的發展潛力,絕對大有可為。 在不久的將來,商家們會愈來愈重視的,就是這透過移動裝置的支付平台,指紋認證,相信比NFC或傳統Bar Code,更有趣更具顛覆性。    

U2新專輯iTunes免費下載帶來的啟示 Read More »

IKEA 2015目錄BookBook,當正自己係MacBook?

某日,有同事怒氣沖沖走過來,告訴我說:「那家廣告公司的新作,很明顯是抄襲我們的。」 我看看那份作品,雖然明顯有參考之嫌,但我卻安慰同事說:「哈哈,被抄襲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一種讃美哦。」 我不知道Apple廣告的創作人員會否也這樣想,但這類cliche中的cliche的典型Apple產品介紹短片,早已演變成坊間不知多少支惡搞短片的reference。 意想不到的是,今次一齊來癲的,居然是IKEA。 每一年,IKEA最新一期的產品目錄,早已代替了黃頁分類,可能是每個屋苑每年最受歡迎的宣傳印刷品。 即使來到數碼年代,搞什麼花臣的電子版本都已經出齊,可謂應有盡有,但唯獨是,實實在在的一冊IKEA目錄,還依然是不少家庭都要有一本守門口的家居寶典。 可能有見及此,今次的IKEA目錄宣傳片,就索性煞有介事地,將這本目錄當作高科技的MacBook般賣,短片中的IKEA設計師,造型動作亦扮足Apple的Joni Ive。 更抵死的,是IKEA索性trademark了BookBook這個名,並且將這期IKEA目錄,以此命名。 查實,呢段短片有少少令我想起國產凌凌漆--「表面上,呢本一半8吋乘7.5吋嘅宜家目錄,係一本普通嘅目錄,但實質上,佢裡面獲得多國專利發明嘅目測人手導航系統,再加上328頁嘅高清圖片,絕對可以稱得上係北歐藝術與科技嘅結晶,唔怪之得人人都想攞一本,如果你果本畀看更偷咗,唔緊要,打個電話畀我哋,好快就有另一本,直接下載到你屋企嘅信箱。」 科技以人為本,真係笑死人唔使本。

IKEA 2015目錄BookBook,當正自己係MacBook? Read More »

XSOL x 坂本龍一|太陽能發動下的電子音樂

坂本龍一今年已經62歲,YMO三子中,在樂隊解散後,除了是最活躍於樂壇的一位,就外表看來,他也應該算是保養得最好的一位了。 看來,一直未有退下過音樂前線,不斷開拓新領域,多年來,亦同時積極參與反核及環保等活動,可能就是他保持活力的秘訣。 差不多十年前,向來甚少找名人代言的New Balance,也專誠到紐約找他拍了一輯廣告,廣告中,已經是五十出頭的坂本龍一,穿起New Balance的型棍造型,絕對不亞於余文樂。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上個月,我和很多坂本的粉絲一樣,在他的Twitter帳號 @ryuichisakamoto 得悉他患上喉癌的消息。 同時,經理人公司亦宣佈,坂本將暫時停止所有工作,包括將不出席由他當藝術總監的北海道札幌國際藝術節。 坂本龍一拍廣告,向來都有一定的叫座力。 自2012年起,開始為太陽能工程企業XSOL當代言人,最近,這一輯相信是在紐約拍攝的廣告,可能是他暫別樂壇前的最後作品了。 廣告中,在鬧市中心的廣場一隅,工作人員先架建起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時間,亦準備好多台古董電子樂器,搭建成一個臨時音樂舞台。 西裝筆挺的坂本龍一到場,頃刻間,一人分身有術,走到不同的電子樂器面前,逐一彈奏。 音樂風格,是典型坂本式的簡約電子,同一樂句,不斷重複,然後在每次重複中,加入不同的音樂元素。 音樂是純電子化的,背後發電,卻是太陽能量。 由電子音樂界的一代宗師,來為太陽能工程代言,忽然間,整件事就變得高科技得來,卻又同時充滿著人性化的感覺了。 主題曲方面,當然又是由坂本包辦,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到XSOL的官網下載。

XSOL x 坂本龍一|太陽能發動下的電子音樂 Read More »

你的名字我的港式可樂

大概了解到社交網絡的「些牙」(share)文化之澎湃,於是乎,三年前左右,澳州可口可樂就想出了一條絕世好橋,就是把全澳州最常見的150個名字,印在可樂罐/瓶上,然後照常營業,公開發售。(我有另一篇網誌介紹) 路過7仔的汽水櫃,看見老友的名字印在可樂汽水罐/瓶上,大家當然會「貪得意」買一罐/瓶來分享給他/她,收到「禮」的那一方,當然又會自動自覺地用手機拍張selfie,然後放上社交網絡,如是者,Like尚往來,循環不息。 大家到外國旅行,不是也常見到那些像鎖匙扣呀馬克杯呀諸而此類的紀念品,都會印上好些最常見的名字嗎?這一條本來已老掉牙的橋,給可口可樂移花接木後,瞬間卻在社交網絡爆紅,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是可口可樂,那個經典的紅罐上,居然有我/你/他的名字哦。 話說,這個Share A Coke活動已經於70多個國家推出,最近,終於來到香港。 我一直在想,如果這個活動,傳到中文語系的國家,將會是怎麼樣?我就最想買一罐「嘉誠」,又或者是「六叔」,希望能夠借運,再想,其實「燦神」都不錯哦。 但想深一層,中國語文博大精深,名字組合如天上流星,莫講話150個名字,就算給你出夠1,500個名,其實也很難滿足到大部分人。 於是乎,來到香港,可口可樂就索性將大概200個常見的港式暱稱,譬如「女皇」、「Gag 王」、「Buddy」、「粉絲」、「達人」、「靚媽」,又或者一個廣告牌跌落嚟最少砸死十個八個的阿「Ming」、阿「Yan」、「Peter」、「Mary」等等這一類常見名字,一一印上經典的可口可樂罐/瓶上。 最近,我就頻頻在Facebook上,見到怕且都係自己買但係又扮有人送的「男神」晒命搏Like,我見猶憐。 我也不甘示弱,手上都有一罐「路迪涼」,限量限到全港只得一罐。「路迪涼」是誰?在下Rudi Leung行走江湖的中文暱稱是也。 後記:本網誌刊登後,有不少網友/朋友/老友/甚至是名人紛紛向我查詢,如何才可獲得個人冠名的可口可樂,其實,可口可樂尚未推出客製化可口可樂服務,這些在坊間出現的冠名可樂,全部由可口可樂特別訂製,是By Invitation Only,其餘恕不受理。

你的名字我的港式可樂 Read More »

Dead Poets Society中的人生歌賦

Robin Williams離世的消息傳出的那個早上,Facebook上的朋友們,都紛紛不約而同地分享了這一張充滿象徵意味的照片。 這是電影Dead Poets Society裡面的一幕,在班房內,好幾位學生正在無聲控訴,仿效著他們那位由老師Robin Williams飾演的老師,齊齊站到桌子上,為的,就是要找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 Robin Williams的經典遺作無數,但對於我等八十年代正值青春期的一代來說,要數最具影響力的一齣電影,必然是Dead Poets Society無疑。 事有湊巧,今年的較早前,Apple推出的一系列iPad Air影片廣告中,主打的那一支主題廣告,就是用了Dead Poets Society電影中Robin Williams的一段經典獨白,來為系列廣告畫龍點睛。 廣告片中,充分利用了廣告的浪漫化本質,賣的明明科技產品,卻用上詩人對文學的比喻,含蓄地告訴我們,iPad只是一件死物,但你的無邊想像、你的敢於冒險、你的澎湃創意、你的夢想世界,才是把你帶到意想不到的領域的橋樑。 要到你去接上下一句了,屬於你的人生歌賦,題材又會是什麼?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Dead Poets Society中的人生歌賦 Read More »

世界越快,越要慢活 | 中華電信4G形象廣告

平時我們見到賣4G流動通訊的廣告,一般都會來個客戶指定的”Cyber Tone”,賣高科技產品,當然要玩”Cyber”,這是常識吧。 可是,這一輯由金城武演出的中華電信4G廣告,賣的雖然是高科技手機寬頻服務,卻背道而馳,大玩懷舊風。 背景疑似是1950年代的日本,實質取景於充滿日本文學氣息、位於宜蘭的【合盛太平Cafe story】,上網找資料看看,發覺原來是台灣本地遊的景點,相信這廣告播出後,已成為到此一遊的熱點。 音樂上,採用了活躍於50、60年代的爵士歌手Johnny Hartman演繹的”Long Ago (And Far Away)”,原曲收錄於歌手於1959年出版的專輯【And I Thought About You】,與廣告中刻意重塑的時代背景吻合,證明製作相當嚴謹。 文質彬彬的金城武,在廣告中優雅地梳理髮鬢、品茗、擦亮皮鞋、用鋼筆/毛筆寫字、細聽微風中吹動的風鈴,享受留聲機播放中的音樂….,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字—「慢」。 然後,文案娓娓道來: 速度是謎 讓人迷醉 純粹的速度 帶著身體 往前衝刺 嚮往 卻開始回頭 最後,金城武挑起一把雨傘,冒著雨點出門去,旁白說: 身體,往前衝刺; 嚮往,開始回頭; 世界越快,心、則慢。 每一個鏡頭,似乎是刻意地以柔制剛,以慢活,突顯科技給予我們極速的資訊之餘,應該留下更多的空間,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二三事。 欣賞這則拍攝得如此優雅的廣告,已是一種享受,金城武俊朗瀟灑的造型,對於不少女士來說,相信,更是像眼睛吃冰淇淋。 三分鐘的廣告片,在香港的黃金時段播放,媒體費隨時要花三、四百萬,即使台灣電視台的媒體費可能沒這麼誇張,相信播放三分鐘的廣告片,也算得上是一種奢侈。 但奢侈過後,吸引往網絡媒體的眼球,掀起網絡間的討論,讚美好批評也好,相信已值回票價。 執筆之時,上載在中華電信4G LTE官方YouTube頻道的這支三分鐘廣告片,瀏覽量已接近150萬。

世界越快,越要慢活 | 中華電信4G形象廣告 Read More »

「1600熊貓遊香港」教曉我的事

看到這個標題,如果你真的以為這個藝術展覧活動會教曉全港七百多萬人知道要從生活小節做起為保育出一分力的話,你就未免太天真。 記得中學有位老師的教誨:「無論你學習那一個學科都好,我希望你們能夠獲得的,不是書本上知識,而是當中的啟發。」 當然,在現今這個功利的社會,未必會明白啟發的重要性,於是,很多人會質疑,讀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來幹嘛? 今次在PMQ搞這個藝術展覧,事前又要在全港九新界搞快閃,意義何在?是否真的可以達到有效宣揚保育的意識?於是,大家又會質疑,普羅市民中,尤其是那一班為求一睹熊貓而追趕跑跳碰的朋友們,知否自己所為何事? 我的看法是,主辦單位可以做的,就是要提高大家的關注,讓各位自行反思,而不是硬生生去「教育」我們,藝術展覧,往往就是這樣,能夠接受到多少,要看受眾個人的水平。 當然,無可否認,是次活動,也有太多不足之處,不同參與的協力單位,爭艷鬥麗,發佈的訊息太多太亂太頻密,令原作者先生Paulo Grangeon所想宣揚的保育訊息,未必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自從「1600熊貓遊香港」展開以來,連日來除了各大報章外,全港市民更目睹來自四方八面熊貓照片旋風式洗版,有不少朋友開始覺得,實在不勝煩擾啊。 更有市民投訴,「1600熊貓遊香港」這快閃活動,有關當局安排不善,閃得太快太倉促,累得不少市民與熊貓緣慳一面,撲空而回。 於是,有朋友批評,到底這些一窩蜂由你我他至各大明星名人自拍自high的活動,參與其中的朋友,又有多少真正明白「1600熊貓」這活動背後的意義,其實是象徵全世界目前只剩下1600隻左右的熊貓,而且,全球生態正面臨嚴峻威脅,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又豈止於熊貓? 面對這些批評,我聽說有些參與了這次活動的義工朋友,有點耿耿於懷。 各位義工朋友,我想告訴你們,正正因為這些批評,大家不是就因此而提起了對保育的關注嗎?我們應該慶幸,批評者之中,有不少正好就是間接幫助了大家認識這次活動背後的真正意義。 要怪,就只好怪這「1600熊貓遊香港」活動太受歡迎,黃鴨仔好、星星好、網絡公投也好,香港人就是如此喜歡去一窩蜂做同一件事的,有了Facebook,這類事情的效果,往往隨時被放大千百倍。 如果有人別有用心,想從中「抽水」,令事件變質,這也是避無可避的,因為,如果「來自星星的你」還是有市場的話,相信大家還是會繼續洗版的。 各位朋友,如果你極度厭惡這些Facebook洗版活動,我會建議,你要做的,是把你的這些朋友block了,但拜託不要怪罪這1600隻可愛的紙糊熊貓。 據知「1600熊貓遊香港」前後招募了百多名義工,參與兩個星期的快閃活動,日矖雨淋,四出奔馳。 最後一天快閃,一度黃色暴雨,大會曾經考慮取消,但他們依然堅持,冒雨拿着那些紙糊熊貓供大家拍照,就是為了不想前來的市民失望。 活動之後,我亦知道這批義工朋友,已自行組織了更多的民間「1600熊貓遊香港」快閃活動,以紙糊熊貓作為親善大使,探訪更多不同階層的朋友們,用人傳人的方式,以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我相信,經歷過過這次活動,這班義工朋友,將會團結成一股新力量,繼續為我們香港這個城市,締造更多好人好事。 最後,我也要申報一下,我其實也是這次「1600熊貓遊香港」策展活動的義工之一,活動前後,我負責協助主辦單位有關在網絡及社交媒體上的傳訊策略,相比起這一批勞苦功高的義工朋友們,我所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 如果大家都是有心人,還是有興趣想認識更多關於「1600熊貓遊香港」背後所宣揚的保育意識的話,不妨稍移玉步,6月25日至7月17日期間,到PMQ參觀該展覽活動.帶同小朋友去一起學習,更好。 有關活動詳情,請按這裡。  

「1600熊貓遊香港」教曉我的事 Read More »

懾人懾到殺死你的「浪攝流」

電子數碼產品的廣告,不外乎三大類。 第一類,鬥spec。 大大個產品特寫然後將product catalogue內的重點傾巢而出,盡數。 第二類,鬥名星。 找個當紅炸子雞代言,廣告內生硬但歡樂地望鏡頭拿著產品扮愛用。 第三類,鬥型格。 靚景靚人靚art direction,有型得來還要在media budget上夠霸氣。 FUJIFILM的「浪攝流」廣告系列,我真不知道應如何歸類,總之以上三類都好像不是,硬要歸邊的話,我覺得,是要和大家「鬥想法」。 想法,是一件捉摸不到的事情,可以是一種印象、可以是一種思考行為、也可以是一件心靈上的虛無產物,間中,也像夢境。 看過這麼多輯「浪攝流」的電視廣告,就是愛死她抽象的廣告印象。 任你鬥spec、鬥名星、鬥型格,怎樣鬥也好,也不會及得上這個「鬥想法」的層次,說到底,想法,永遠是最主觀的,你只可以選擇喜歡或不喜歡。 反正也是市場上的小眾品牌,我覺得,FUJIFILM的客戶膽敢另闢蹊徑,起碼,在層次上,已贏了對手一著。 FUJIFILM的市佔率很小嗎?沒問題,少人用,反而一下子間,變得更型了。因為,你已經屬於Think Different一族。凡夫俗子鬥得你死我活的俗世事,就由得他們去鬥吧。 今天下午搭的士途中,看到了「浪攝流」最新一輯的電視廣告「美與逝」,聲音,其實不太聽到,但單看畫面和字幕,已經感受到那一份淒美的震撼。 30秒的廣告,感覺,居然像條長片。那些下下長達數分鐘的所謂微電影,亦即是我常稱之為的長廣告,相比之下,頓然變得面色蒼白,空洞乏味。 最尾一幕,女主角的靈魂,被攝走了,作為觀眾的我,魂魄,也隨這廣告而被攝去了。 「 生命是一場徒勞的雪,就只有虛幻的美。」 「 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妳,被我攝下了。」 這一刻,我,也被KO了。 後記:廣告中出現的日本藝技、古舊的火車車廂、漫天白雪渺渺等情景,還有當中的悲中有美美中有悲、對明知生命到頭來都是徒勞卻依然全情投入這徒勞等情懷,相信靈感都是自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吧。

懾人懾到殺死你的「浪攝流」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