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

上網查Mashup、Recut、Spoof這類關鍵字,你不難找來一大堆創意澎湃的二次創作作品。 如果你到YouTube找Recut Trailer這組關鍵字,你更會找來大批精彩的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 不要以為這類作品純屬惡搞,事實上,不少電影節或由專業剪接師發起的大型觀摩活動,都曾經召集大家進行這類二次創作,對原創致敬也好,炫耀剪接師或配樂人的功力也好,這類無傷大雅的惡搞,都是出於宣揚創作自由的精神,絕對能登大雅之堂。 以下是我最欣賞的三支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看看會否嚇你一跳? 愛情大片鐵達尼號Titanic,變成孽緣驚慄情殺片,情人變仇人。 經典驚慄片閃靈Shining,變成陽光朝氣的溫情片,人人常歡笑,不要眼淚掉。 天使愛美麗的Amelie,居然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魔鬼降世,比凶兆更凶險?

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 Read More »

無印良Phone: Sony Xperia S

那管你近年韓風強勢過東瀛風,對於經歷過Walkman洗禮的我的那一代人,對Sony這品牌,總是還有點情意結的。 已經是第三次試玩Xperia手機,但這一次卻份外興奮,事關這是事隔與Ericsson合併多年,第一台再次掛正Sony招牌的手機(印象中最後玩過的那一部,是賣相似足Walkie Talkie的小露寶)。 我覺得SE(Sony Ericsson)變成Sony是件好事,最低限度,從此Sony手機可以更名正言順大賣日系,而日系潮風,始終永遠會有一批捧場客,尤其是造型先決的女性用家們。 再說,雖然明明是大芒機,相比起Arc略厚,但厚度仍只有10.6毫米,重量亦可維持在144 克,女孩子拿上手,感覺也很輕鬆。 此機分別有黑白兩色,但我想也不用想,問Sony借機時,指定要試玩白色。 這個白色塑料機殼,據稱採用了納米防污技術,呈半啞面,設計簡約得近乎有點潔癖,拿上手,感覺實在太「無印」太「深澤直人」了(愛不釋手)。 為這產品拍些blog照時,拍得停不了手,覺得自己實在有點像戀物狂,原因無他,從那個角度看都好,這台Xperia實在好看。 亮點之一,當然是機身底部的那條透明bar,於待機狀態中「喚醒」她時,會見到微微地滲透出來的白光,有心思的設計美感,實在令人感動。 但其實,這不是花瓶的裝飾而已,這條透明bar的內裡乾坤,其實是手機的天線,是有用途的設計,絕對實用。 手頭上這台Xperia S還是運行 Android 2.3.7 ,稍後可升級至 4.0。 介面而言,與我上手試用過的Arc相差無幾,但由於這台機採用的是雙核心處理器(Snapdragon S3),流暢度當然高出幾皮 。 4.3吋的屏幕極之艷麗,機身雖薄,但屏幕做得極貼鏡面,光澤溫暖飽滿,Bravia Engine亦果然名不虛傳,播動感720p 高清片,流暢無窒格。從垂直角度觀看,色澤美艷到不能。 但說到底,現時手機買家最緊張的,除了外型及基本功能,便要數相機質素。 於待機狀態中,只需要1.5秒,便能直接啟動相機拍攝,相信這是目前宇宙最強的了。 對焦速度尚可接受,用屏幕觸控追焦對焦,極之方便,營造前後感景深散景,無難度。 用指尖觸控玩「拉焦」,將焦點拖前拖後,移左移右,十足超級傻瓜機,十分好玩。 指尖落在對準的物件,放手,照片自動拍攝,對焦和拍攝速度極快,有一刻,我幾乎忘記了拿著那一部其實是手機。 Panorama 向來是Sony小DC的強項吧,現在移植了到手機,質素一點也不輸蝕。 但操控很講手勢,由左至右,移動得太慢的話,間中會出現上下的灰bar。 玩票地隨便拍了幾張,縫合得尚好接受,變形不算嚴重,唯有站在船上拍的那一張,因為在航行中,持拍時搖晃不定,水平線變形。 Xperia S擁有1,200 萬像素 Exmor R 背照式相機,不算是同級中規格最高,但始終鬥數字最無謂,有圖有真相。 某個星期日早上,拍攝了以下一些snap shot,當天天色有點灰暗,但圖片拍出來色澤仍相當飽滿。 圖片放了上facebook,朋友紛紛問我用什麼機拍,我笑說那只是部DC仔,那部DC仔叫Xperia S。 (點擊可觀看原圖,全部照片沒有經過任何剪裁及後期加工)

無印良Phone: Sony Xperia S Read More »

超級英雄大群揪

小時候,無論看日本的特撮超人片的「大結局之齊齊打大佬」,或者是美國的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系列,都會感到份外興奮,腎上腺素谷爆燈。 原因無他,情況就等於看NBA的明星隊夢幻組合球賽一樣,粒粒巨星齊齊曬馬,賓虛般的墟冚場面,唔打得,都一定睇得。 醞釀多年的大堆頭超級英雄電影The Avengers,等到頸都長,終於也上畫了,看過Trailer而不熱血沸騰的大男孩,相信精神一定有點問題。 大家都正在等睇這齣好戲的同時,另一邊廂,有有心人居然把當年1978年的The Avengers電視特別版的片頭放上YouTube。 此片感覺極Cult,比較一下三十多年前的The Avengers,新舊對照,除了Thor和Incredible Hulk分別不大外,其餘都相差甚遠。 當中,最好笑的可說是Iron Man,其鋼鐵戰衣,有點像是用燒焊工人面具製成連身裙,造型亦有點像高瘦版的小露寶,簡陋得來超Kai。 但細看清楚,此片相信是把不同片段剪輯而成,得啖笑的膺品,當中更居然出現了鹹蛋超人的片段,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看得太認真(雖然,幻想下都幾過癮)。 作為超級英雄片的另一強國,日本當然也不甘示弱,以下這一套幪面超人群揪勇士戰隊的特輯,出動了兩大陣營的所有超級英雄,雙方一見面就打,實行打到落花流水。 驟眼看來,似乎有點混亂,更有點像古惑仔劈友,但由於場面實在偉大,百幾兩友,一起群揪,保證你會目不暇給。 但看前,最好有心理準備,因為保證眼花。  

超級英雄大群揪 Read More »

林一峰新西蘭「發現新我」之旅

2009年8月6號,由新西蘭航空香港facebook page開張的那一天開始(去timeline看看就知道啦),這個都一直是我最「上心」的客戶之一。 眨眼間已經超過兩年,老老實實,如果繼續搞一些小遊戲靠小恩小惠去呃Like,現有粉絲或新粉絲都未必會理你,而新西蘭航空作為一個香港人眼中仍屬較小眾的航空公司,我覺得,最實際還莫過於先加深大家她的認識。 要去新西蘭旅行再加上要在當地轉機周圍去,首選當然是新西蘭航空,但我想,究竟可以用什麼方法令大家「未出發,先興奮」? 最初的構思,是我們會乘搭新西蘭航空的飛機,在新西蘭四處去,拍攝好些有趣短片,然後在每條短片片尾,都會和facebook page上的粉絲有所互動,譬如儲夠Like才去片或答對相關問題有獎等等。 主要目的,除了讓消費者對新西蘭航空的航線,以及新西蘭的旅遊熱點加深了解,更希望與粉絲有更多對話。 後來我想,不如找一個既喜歡旅行,在facebook或其他social media上也有一定人氣的藝人,作為campaign的亮點吧。 我用一柱香的時間,便立即鎖定了「旅遊系」音樂人林一峰,認為他是不二之選,然後連同整個策劃向客戶cold call獻計。 客戶雖然與我看法一拍即合,但正所謂好事多磨,我們前後籌備了差不多半年,最後於今年才正式成事,真的是少一點毅力也不行哦。 既然名為林一峰新西蘭「發現新我」之旅,林公子當然會做一些平時大家較為少見到的活動。 而活動的主旨,其實也是想向大家傳遞一個訊息:所謂旅行的真諦,就是遠離自己熟悉的國度,從而尋找另一個新的自我。 還有兩個星期,這個活動就要到達尾聲,哈哈,老套一點講句,這一刻,我真的有點依依不捨。 如果你還未參加我們的抽獎活動,現在還有機會哦,快快到這裡參加吧。 以下11段片,已於過去5個星期內逐一播送,你有沒有錯過了那一段林一峰的精彩演出?

林一峰新西蘭「發現新我」之旅 Read More »

《桃姐》世界中的簡單生活

家僕好、馬姐也好,我在想,像電影《桃姐》中桃姐的這個角色,驀然回首,感覺上,好像已是上一個世紀的人物。 我在油塘屋村及土瓜灣唐樓中長大,家裡當然沒有傭人,但小時候在培正上學,身邊總常見到每天接送放學,或帶午飯給書友仔吃的馬姐。 雖然對少爺仔或小姐呵護備致,但我卻發覺大部份的馬姐都總有三分霸氣七分和藹的,刁蠻的少主總不能完全自把自為,她們明明是個僕人,卻更像是個家人。 馬姐更會和其他家長打成一片,間中互相交流賣餸或湊仔心得。我老媽子當年便與其中一位書友仔的馬姐極之投緣,除了互相照應,間中馬姐更會代替老媽子給我帶點午飯或加料(不肯定她的「事頭」知否)。 當書友仔一家移民,她也告老歸田後,老媽子也間中有去過順德鄉下探望她,聽老媽子說,書友仔的一家人,為她買了地蓋了房,把她安置得很好,回來香港時,書友仔家人間中也會順便去鄉下探望她。 如果你問我,我們這個年代的主僕關係,為什麼會和上一代相差得那麼遠? 其實很簡單,只因為社會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演變成實際或甚至是功利的交易,就像一買一賣,表面上簡單直接了,實質上,反而變得複雜了。 待人接物,已再難來得簡簡單單。猜疑,是保護自己的常識;信任,是種奢侈或甚至被視為愚昧之舉。 「有兩類人,你千萬不要信:賓妹和裝修佬。」剛搬進我所住的大廈,住在我樓上的師奶就這樣對我說。 師奶對我訴苦,告知我她種種的不愉快經歷,我對她雖然深表同情,但對於她所得出的這個結論,從此失去了對所謂的這「兩類人」的信任,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可悲哦。 說了一大堆話,你可能會問:這好像與《桃姐》這部電影風馬牛不相及哦。 每個人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得著,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就如它的英文片名Simple Life一樣,正好道出了上述我所領略到的一點人生小道理。 也許,在導演許鞍華的眼中,最真實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是可以來得如此簡簡單單的。 歲月不留人,是無奈,也是自然規律,《桃姐》這部電影,感覺上,就好像將很多段人生插曲湊合在一起。 每個人看,都可能會見到個人生命中出現過的插曲的影子,但卻都如流水中的落花般,偶遇過後,生活,還是要繼續往前順著流。 看時,我除了想起昔日書友仔的馬姐,當然,也難免憶起當年也是中風入院的老媽子,還有,那段我經常進出醫院又要北上工作的日子。 你,又有否共鳴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詩》  

《桃姐》世界中的簡單生活 Read More »

GXR A12 之50mm定焦攝力

GXR的確是小眾玩意,用的朋友不多,難怪我每次拿這部機出來,明明是低調的「黑魂」造型,卻總可以引來不少艷羨目光。 實話實說,我沒有擁有過一台GXR,但卻三番四次被毒癮甚深的朋友引誘入局。 某天,在facebook上見到朋友A用GXR拍的相,我終於按捺不住,翌日厚著面皮,打電話給Ricoh的marketing大員要求借機一試。 看過不少評測大讚,我也想體驗一下GR LENS神鏡下的魅力,於是,我指定要試用那支A12 50mm Marco鏡。 初拿上手,被他在對焦時發出的機械聲嚇了一條,對焦速度,要稍為適應一下。 把玩期間,GXR的金屬機身,給予我實實在在的手感,鏡頭與機身的平衡感,不俗。 先向GXR系統不太熟悉的朋友解釋一下,與一般的可換鏡頭相機不同,Ricoh的GXR概念,是將鏡頭及感光原件,做成需要一起替換的模組,機身只負責基本操作。 A12的意思,是代表此機擁有一片大概是千二萬像素的APS–C感光元件,將一片媲美一般入門單反的大幅CMOS,收納在一個大概接近Canon G12尺碼的機身內,難怪,這塊小黑魂,攝力會如此強悍。 以下照片,我全部用RAW拍攝,然後直接從LightRoom export,除了作過適量剪裁,沒有經過任何調色處理,是原汁原味的GXR。 這支50MM鏡最強之處,是它具驚人的近攝力之餘,又不用擔心廣角變形。 拍攝人像(對不起,圖中也有我的愛犬Sophie),移動前景後景對焦,都能夠輕易拍攝出優美的朦朧散景。 進行近距離拍攝,先試拍Table Top物件,啟動微距,除了焦點的細膩位,周邊營造出的散景效果也相當自然。 如果我是Food Blogger,一定會愛死它。 週末去了稔樹灣附近的小農莊買菜,再測試一下GXR的近攝力。 我找了些放在檯頭的菜來拍,自然光下,本來怕會太暗淡,小番茄的色澤,依然甜美。 走近田地間的小物件,再拍。 那個下午天陰陰雨濛濛,本來擔心拍出來會灰灰暗暗,但得出來的效果,卻又超乎我想像中地飽滿細膩。 我沒有靚模,所以只好再叫小狗Sophie擺post。 小狗的毛色和肉眼看見的很接近,她今年就要八歲了,兩鬢開始帶點兒斑白。 週末在愉景灣的跳虱市場,湊巧遇上街頭音樂會。 下午接近黃昏,當日天色很灰暗,嘗試point & shoot,拍跳躍中的敲擊樂手,不容易拍到對焦清晰的照片,這張還好。 晚上九時多,做完gym,歸家去,路過中環,下著悶人的毛毛雨。 凝聚著濕氣的夜中環,我嘗試追逐微弱的燈光,手持拍攝下,間中難免鬆郁濛,但難得GXR的夜攝力,原來也很給力。 後記: 借機兩個多禮拜,天氣都一直欠佳,沒機會拍點陽光燦爛的日子,有點兒可惜。 但一如在網上看到人家的評測照片例子,Ricoh 鏡頭下的色澤,的確有一種獨特的味道。 紅色不會太紅,黃色不會太暖,色彩成像也十分踏實,與我們肉眼看到的,相當接近。但喜歡它或不喜歡它,大多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是一部老老實實,逼你專心拍攝的相機,操作上,可能不如其實接近級數的4/3或EVIL機般輕易上手,而且,你更要多一點點的耐性。 把它當作傻瓜機用,你未必能夠不費神地拍到理想中的照片,但若果你肯花點耐性,盡量多嘗試不同的手動設定,掌握了少許訣竅後,便不難得心應手了。

GXR A12 之50mm定焦攝力 Read More »

KOLOR—賭博默示錄

不要說香港的流行曲不再諷刺時弊,只懂風花雪月。 KOLOR和填詞人梁柏堅這個組合,堅持每個月14號都有一首新歌,這一首,香港人,你們沒可能沒共鳴吧!!   曲: Sammy So 詞:梁栢堅 編: KOLOR 監: KOLOR/Candy Lo/Ben Lam 誰知道   耀眼金色路途 鞋踏破  才知道  是個圈套 輸家已欽點   但誰料到 黑手滿佈   對賭都有異數 刺激裡亂步    貪與罰一世效勞 問  誰能預告  蓋掩的點數 小與大  就似擲毫 鉛球亂舞   轉盤裡吞吐 如果錯判  代價極高 一朝富有最終當奴 誰一子錯  亦算自討 輸光注碼    淚眼宣佈 神機失算 怎麼好 在咖啡室禱告 迷失心竅  再賭一舖 不需報   終需報 誰知道   耀眼金色路途 鞋踏破  才知道   晚節不保 輸家已欽點    但誰料到 黑手滿佈   對賭都有異數 刺激裡亂步 

KOLOR—賭博默示錄 Read More »

人生,本來就是50/50。

較早前,我有一班在facebook重逢的「那些年」朋友,發起了大規模的「那些年」照片分享再另加拖男帶女重聚活動。 由於事出突然,我為人亦經常偏向作最壞打算,於是多口問了其中一位「那些年」朋友,我說:「是不是那誰患了絕症?」 幸而,我這位朋友大人有大量,沒怪我幾十歲人都唔識世界,說了一句大吉利是就算。 但事後我想,我這想法其實並無不妥,很多人,就是到了出了事才懂珍惜,才想去盡快趕尾班車。 最近看了這齣戲,我不知道香港有沒有上畫,但看見出了BluRay,第一時間便租了回來看。 不要以為這是Seth Rogen的電影,你便以為這是純搞笑的,事實上,這是一個靈感來自他一位朋友真實故事。 他的一位好朋友,平日生活檢點健康,還未到三十,也未成家立室,某一天,卻突然發覺自己患上癌症,醫生診斷後說,先試試看做化療,沒反應的話便要做手術,康復機會,50/50。 作為好朋友,怎樣在身邊陪他度過難關,當事人又如何處另一半或甚至是父母的情緒問題,就是電影中的主要情節。 這個故事,沒有太沉重的內容,也沒有荷里活式刻意賣弄溫情,卻暗暗地道出了一個任何人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就是生離死別。 死亡的威脅隨時會來,要來的時候,也未必會給你任何預兆,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學習接受和面對。 說起來可能好像很沉重,但這個故事,說起來卻顯得頗為輕鬆,更有點Seth Rogen式的黑色幽默。 人生,本來就是如此無常,所以,不要想得太遠憂慮太多,先要把今天這一刻,好好的活著就是了。 哦,差點漏了提一下男主角Joseph Gordon-Levitt ,戲中他和Seth Rogen這對難兄難弟,初看我以為感情是很膚淺的,但看下去才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友誼,很多時就是這樣,多講無謂,心照不宣。

人生,本來就是50/50。 Read More »

用Pinterest培養品味

品味這東西,是需要培養的。 如果你平日看的,大都是排版與字款也雜亂無章,切雞當設計的八卦雜誌,看得多看久了,你個人的氣質,也會是不相伯仲,就算你爹娘當年送了你入名校讀書,對不起,也幫不到你。 怎樣可培養品味呢?當然要多看些有養份的東西,目前網絡資訊發達到這個程度,如果你還用買不起外國高品位雜誌為藉口,即使政府每個月都派六千蚊,可能都幫不到你了。 不要等政府不要等阿公不要等爹娘,最近大紅熱爆,瀏覽量已追過Google+的社交網絡Pinterest,可能可以幫你轉運。 顧名思義,Pinterest就是Pin+Interest這兩個字的混合體。那Pinterest是什麼?一言以敝之,就是一個社交化的大型雲端圖片集郵簿。開了個Pinterest帳戶,你就可以用她的虛擬大頭針(Pin),把在網絡見到的靚相靚圖靚設計靚短片,按一個掣”Pin”下來。 當然,你又可以為你的集郵簿分門別類,貓仔一個Folder、狗仔又一個Folder、女仔都一個Folder(在Pinterest的世界,這稱之為Board)。 好好整理後,日後要翻看或想方便人家偷窺你的珍藏,就不用吊機車狗仔隊等等勞師動眾,多方便多好。 就是了,其實,Pinterest的最大樂趣,不是為自己重新培養集郵這嗜好,而是去偷窺人家的集郵簿。 請不要心邪,我們香港娛樂圈中的集郵愛好者,暫時還沒有進駐Pinterest,但根據2月22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短短半年內,Pinterest已累積了每個月平均有接近一千二百萬名用家,每人每月也會花接近100分鐘,而其中,又佔了68%都是女性,為什麼? 很簡單,不少女性(尤其是準新娘)都總愛把在購物網站看到的心儀靚衫靚鞋靚手袋靚手飾靚家居擺設,一一Pin在Pinterest的集郵簿內,以作備忘,留待日後需要時候之用。 此舉其實極之符合女性平日會用post-it,又或者是其他方法珍藏雜誌靚圖的選購行為,加上Pinterest介面簡單易用,難怪一推出便馬上成為女性恩物。 但不要以為Pinterest是女性的專利,男士平日多看,其實也開卷有益。 只要你多看一下那些有較高審美標準的Pinterest用戶的集郵簿,多培養一下個人對時尚衣著、家居擺設、高級設計等等的品味,當你下一次要選購禮物給太太或女友,又或者是為家居添置任何用品時,你的命中率便可以更高。 還嫌麻煩的話,索性慫恿另一半開始玩Pinterest,相信她也必定會開自動波,在她的Pinterest帳戶頁面內,為你留下大量線索。按圖索驥後,你也要自動波識做。 目前,Pinterest已經造就了不少以網絡目錄招徠顧客的中小企,成功增加網站流量,因為在Pinterest上設產品目錄,除了方便分享及圖片都整理得井井有條外,有說Pinterest的設計,已成為不少新進網站的審美指標。此外,只要在圖片的標籤前附上一個$標誌,便可以把附圖自動標價,並連結往相關的網絡商店。 但對不起,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特意來到我的pinterest.com/rudileung頁面,可能你會大失所望,我的集郵嗜好,還是以舊波鞋居多,對培養閣下的品味這方面,幫助就可能不大了。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

用Pinterest培養品味 Read More »

一個相愛 不相見的故事

從前的老闆總是教我,我們做廣告的,賣的,不是產品,是一個夢。 只不過,不知道從那個時候開始,香港人,連做個美夢,都開始會嫌奢侈。 (樓盤廣告的不算,因為他們賣的,不是夢,是一般普通人負擔不起的海市蜃楼) 今天早上,負責這個廣告的朋友,把這支三分鐘的片子放了上facebook,叫我看看。 看罷,我突然覺得,原來在香港,居然還有廣告客戶會認為,做廣告,還是要給消費者留點空間,遐想一下的。 要知道,在這個凡事講求實際的年頭,賣浪漫,比起那些下下赤裸裸地,要和人家鬥大鬥快鬥強鬥勁的廣告,其實需要更多勇氣。 既然,好歹還算是一個廣告,有產品穿插其中,是理所當然的,但都算適可而止了。 最低限度,你沒有在重要關頭,會見到一個字幕或旁白(還要是黃志淙靚聲演繹的)來告訴你,像什麼千四萬像素呀、雙核心處理器呀、獨有防滑防花機殼等等的賣膏藥內容。 而且,空鏡嘛,還是蠻多的。 如果,你都是看安達充漫畫長大的,這類留白畫面的浪漫,你會份外欣賞。 說回這個廣告,說的,其實是一對處於「冷靜期」的情侶的一個平凡故事,有趣的是,這段「冷靜期」,長達一年。 究竟這段「冷靜期」的數百天當中,會發生什麼事? 這段短片原來只是序幕,還有五集要大家追下去。 哦,幾乎忘記了告訴大家:It’s a Sony。

一個相愛 不相見的故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