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

Sennheiser入門新旋律

已使用了Sennheiser Momentum 4超過一年,一直都相當滿意。 最近留意到 Sennheiser 推出了另一款ANC藍牙耳機, 本來以為是進階產品,但後來發現,這款Accentum原來是品牌為進攻入門市場的新型號。 開始嫌黑色太單調,一直想多一雙白色的耳機來襯衫,於是,今次這雙Accentum耳機,我的選擇就是白色。 未開箱,產品包裝拿上手,感覺上是瘦身了,但以為Sennheiser會將價就貨你就錯了。 入門價格,中階規格 電池的續航力是第一個亮點,單次充電,由0-100%,大概只需3小時,充滿電後,可以聽足50小時。 Bluetooth 5.2 無線連線,兼容 SBC、AAC、aptX 和 aptX HD 編碼,高解析度的音訊,交由一對37mm全頻驅動器輸出,頻率響應範圍是 10Hz – 22kHz,這個規格,對得住這個價格綽綽有餘了。 欠缺了Momentum 4的高級感,Accentum相對地有一種「膠」感,但換來的,卻是較為輕盈的機身,長時間佩戴,耳朵也未有感到太大的負擔,舒適度不下於或甚至是高於Momentum 4。 作為這品牌的老用戶,不用看說明書都已經懂得這雙耳機的操作,控制按鈕直觀易用,讓你可以輕鬆調整音量、切換歌曲,以及接聽來電,無難度。 音樂感Neutral得來有味道 音色是一貫的Sennheiser調音風格,感覺上就是Neutral,所以,不要期待一戴上就會感受到很大的衝擊力,整體表現,平衡感甚高,但卻不是一鳴驚人。 我試聽用的,是iPhone上的Apple Music串流,King Gnu的新專輯《THE GREATEST UNKNOWN》是我的選擇。 專輯中有幾首歌,先前已經推出單曲,我老早聽得耳熟能詳了,所以,我拿來用作調校音色就最合適不過。 Sennheiser的Smart Control手機App內,有個Sound Check功能,建議各位用家一定要用善用這個功能,先用自己常聽的音樂,調校出自己最喜歡的音色。 我從前很抗拒用Equalizer,但自從開始用ANC藍牙耳機後,我發覺用Equalizer把耳機調校到自己最喜歡的狀態,是有必要的。 個人化音樂口味 但Equalizer的個人化設定,還是要按音樂風格分別調校。 因此,稍後我也試聽了Chris Botti的《Vol.1》,低音大提琴深沉有力而未至於壓倒一切,小號的中音響亮、金屬感得來卻溫暖細膩,爵士鼓的高音鼓花,清脆明亮。 最後當然還要來點古典樂,王羽佳與Dudamel合演的Rachmaninoff第二鋼協,對我來說真的是百聽不厭;Accentum提供了開揚的音場,予你溫暖的空間感和深度感,像是來自音樂廳的沉浸式體驗。 雖然只是入門價格的產品,Sennheiser Accentum顯然未有退而求其次,雖然不會給你帶來一種驚艷的感覺,但卻仍然是一個有質感的聆聽體驗。 舒適感和音樂感,Sennheiser Accentum都同樣做到相當優秀的平衡,作為一雙ANC藍牙耳機,絕對對得起這個價錢了。 更何況,小白真的很靚。

Sennheiser HD 660S2 | 好聽到唔捨得除低

開放式耳機的溫暖之聲 HD 660S2是很適合希望透過枱頭音響或DAP,從而享受到Head-Fi體驗的耳機選擇,尤其是,如果你向來都鍾情Sennheiser的音樂調聲取向。 戴上耳機前,請容許我先要戴頭盔。 我絕非音響控,更沒資格當耳機狂人,我只是一名業餘音樂愛好者。 Sennheiser HD 660這開放式頭戴耳機系列,久仰大名,推出多年,依然有不少耳機用家還對其情有獨鍾,來到第二代的HD 660S2,難怪引來不少老用家來作比較。 辦公室枱頭有套LEAK STEREO 130小音響,接駁上這雙HD 660S2,被我用不同的CD餵飼了兩個月,音樂真的越煲越和暖,好聽極了。 有好幾次,音樂播送途中,要除低耳機接電話,那一刻,我居然捨不得把耳機除下來。 繼續秉承一貫Sennheiser的音樂品味 HD 660S2保持了不浮誇、斯文淡定的美好特質。 我用HD 660S2試聽了好些主流R&B的流行歌曲,我對測試女聲情有獨鍾,其中包括Whitney Houston、Celine Dion、Jeanie Bryson、Mary Black等靚聲天后的作品。 聽Whitney Houston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人聲的部分,甜美溫暖得聽出耳油,臨場氣氛,如此充滿爆炸力的聲音,卻有一種很intimate的感覺。 之後,想試聽一下現場錄音的效果,於是在櫃桶底翻出了《Where the Light Is: John Mayer Live in Los Angeles》,這是一個在數千人場地演出的現場錄音,樂隊人數不多,給人一種與演出者很接近的感覺。 本來打算比較一下男聲和女聲展現的效果,最後,我反而更陶醉於John Mayer 電結他聲音包圍住的沉浸式體驗,聽到〈Gravity〉時,我整個人就像浮在音樂廳的半空。 換上平衡插頭 聆聽Hi-Res音樂 覺得HD 660S2已經暖身了,於是,我便替耳機換上了4.4mm平衡插頭,接駁上Fiio M11 Pro DAP,試聽一連串的24bit的Hi-Res音樂檔。 繼續試聽女聲,宇多田光的〈花束を君に〉是我歌單上的首選,宇多田的歌聲給人帶來一種溫暖人心的幸福感,整首歌曲編曲上的層次感,充分地在HD 660S2發揮出來。 緊接亦試聽了MISIA的〈Higher Love〉,是相對較近期的錄音,MISIA在一字一句間,都充份發揮出懾人的感染力,爵士風的編曲,每件樂器的位置都相當清晰,整套Drum Set的細節位都顯而易「聽」,HD 660S2的解析力相當厲害。 …

Sennheiser HD 660S2 | 好聽到唔捨得除低 Read More »

Sennheiser Momentum 4 深度體驗評測

戴上耳機乘風去,大約就在冬季 因為怕熱又怕焗,我的耳罩式耳機戶外使用習慣,大多數情況,都是大約在冬季,或者,當我在外遊乘搭飛機時。 其他一般情況下,我都只會把我的耳罩式耳機,留在室內使用。 近年冬天的日子,彷彿愈縮愈短,踏入12月,香港的天氣才「終於」進入微涼。 於是,我又可以把耳機放在背囊裡,陪我在上班下班的途中,享受美妙音樂的寧靜一刻。 ANC耳罩式耳機的幾大主流品牌 接觸Sennheiser的Momentum 4前,我的個人選擇,相信和大部分主流用家一樣,使用過的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都不外乎Sony和Bose兩大品牌的不同機種。 當然,還有逢場作興的Beats,至於AirPods Max,一來是第一代,二來我嫌貴,因此我一直腳步。 Sony經歷過5代的更新,其降噪黑科技,做得一代比一代好;至於Bose,佩戴起來總是勝在更輕盈更舒適,因此,兩個品牌都有捧場客。 Sennheiser的傳統監聽耳機,一直都有擁躉,我永遠難忘學生時代第一次接觸HD414和HD25這兩款耳機的體驗,中肯、忠實、音樂感,彷彿就是這品牌的同義詞。 來到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時代,Sennheiser一直都是處於較為被動的位置,在競爭日益劇烈的市場,無論定價或者是產品定位,都一直是走在各主流品牌之間的中庸位置,不見突出。 Sennheiser來到第四代的Momentum 4,配合近年多條產品線的聲勢,產生了協同效應之餘,無論硬件和軟件,亦來了一趟規格上的大躍進,令人眼前一亮。 有關選擇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需要都各有不同,而我個人要求的三大要點,依次如下。 1. 佩戴感; 2. 音樂感;3. 體驗感 Momentum 4初體驗 使用了Sennheiser Momentum 4 超過兩個月了,以下是我就上述要點,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的主觀用戶體驗。 每個人的頭型、耳朵的大小都不同,耳機佩戴舒適與否,影響因素太多,因此,能否取得最大公因數的產品,才有機會在市場脫穎而出。 比較過好幾款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有些是自己擁有,有些只是在陳列室試戴,暫時,我覺得Sennheiser Momentum 4是除了Bose 700以外,佩戴感最舒適的耳機。 當然,但凡耳機試用,都一定要有經過長時間的佩戴,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是否真的合乎你對舒適度的要求。 我經常要在辦公室開視像會議,開會隨時超過一個小時。 平日想專心工作時,我也經常會戴上耳機聽歌,一聽,又是起碼一小時。 Sennheiser Momentum 4來到我的辦公桌前,我的桌上耳機夥伴,是Sony的WH-1000XM5,可作較直接的參考和比較。 初拿上手比較,老實說,WH-1000XM5給我的手感,實在比Momentum 4高級一滴,這可能與前者的啞色物料有關,加上前者耳罩設計較為修身,整體感覺亦較輕盈。 兩者的Form Factor都有相似之處,就是都採用了只可讓耳罩部分旋轉的頭箍設計,整套耳機不能夠摺疊,因此,大家都要使用一個體積較大的收納包。 把兩個收納包並排,比較之下,發覺WH-1000XM5又比Momentum 4略為修身。 幸好我平日使用的背囊,有一個絨面內膽的收納位置,否則,要把整個耳機收納包放進背囊,其實兩個品牌的收納包,其實我都覺得有點累贅。 向來,Sennheiser所有產品的設計語言,其實都相當接近,有點典型歐洲工業設計風的簡約、低調和保守。 我手頭上的Momentum 4,是啞黑色版本,頭樑面上的深灰色布紋物料,印上一個銀色的金屬Logo,散發著該品牌一貫的優雅風範。 1. 佩戴感 初次戴上Momentum 4的感覺,發覺頭部與耳朵的負擔感,比我的平日用的WH-1000XM5低得多,啟動主動降噪後,長時間配戴,給耳朵的壓力感亦較輕。 Momentum 4的設計,讓兩邊耳罩夾住耳朵和頭殼頂的感覺,適量地夾穩耳朵之餘,又不會夾得太緊,對於我來說,相比起WH-1000XM5,佩戴感實在舒適得多。 如果你像我一樣,因工作或消閒,會在辦公室長時間佩戴耳罩,你會明白,我們所需要的佩戴舒適感,是如何地重要。 …

Sennheiser Momentum 4 深度體驗評測 Read More »

音樂感先決的藍牙耳機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 評測 對於很多專業音樂愛好者來說,Sennheiser總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 走入屬於大眾消費品的無綫藍牙市場,她可能不及的Sony WF-1000X系,或者是AppleAirPods Pro來得大路,但依然,因為是Sennheiser這名字,她始終有一定擁躉。 我有入手上一代的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MTW2),個人認為他的抗噪效果一般,整體音量及低音的伸延性,亦欠缺了點力水。 手機App方面,我亦嫌MTW2太過簡約,功能及智能,還是Sony完勝。 雖然有點缺憾,但Sennheiser始終是Sennheiser,MTW2的音樂感佳、音色中性、斯文淡定,聽古典聽爵士音樂尤其勝任,令人聽得舒服。 用她來講電話開Zoom Call,語音效果接近Apple AirPods Pro,侷促感不算嚴重,而且比同期的Sony WF-1000XM3,或甚至是新一代的M4好,於是,又可以追加半粒星。 因此,當新一代的Momentum True Wireless 3(MTW3)推出時,我對她實在有點期待。 兩代Momentum True Wireless差別 先看看官方數字規格,同樣採用7mm 動圈單元、頻率響應一樣是5 Hz to 21 kHz、音壓等級俱為 107 dB (1 kHz/1 mW),就規格而言,兩代完全一樣。 規格上較明顯的改進,包括電池續航力由4小時升級至7小時,同時亦支援無線充電。 此外,藍牙解碼支援上,新增了aptX Adaptive解碼(暫時只支援Android設備);至於抗噪單元,亦升級為Hybrid Adaptive ANC。 我不是硬件專家,更不是數字控,所以總不能單憑Spec和數字就可以下判斷,所以,我還是透過親身體驗,試聽了一個月,才整理好以下評論。 MTW3外觀改造 MTW3的充電盒,繼續沿用具Sennheiser品牌特色的織布紋理設計,較其他品牌的同級產品,手感好得多,感覺上亦較高級。 比起MTW2,MTW3的尺碼大概瘦身五分一,一拿上手,即覺得手感更輕便。 但有個奇怪位,就是充電接駁口,由上一代的後面,移到這一代的前面,當你在充電期間打開充電盒,的確有點不方便。 單元外觀方面,上一代MTW2的單元,置頂有一塊銀底黑Logo的金屬面。 MTW3的金屬頂蓋部分,則設計得像一頂帽,Logo鑄刻在上面,頓然顯得更含蓄。 MTW3佩戴體驗 上一代MTW2拿上手時,較容易便會從指尖溜走,今回MTW3在整個單元物料上,亦有所改進。 細看一下,發覺分別最大之處,MTW3單元上層與腹部之間,新增了一個矽膠圈部份。 …

音樂感先決的藍牙耳機 Read More »

唯有Sony才可以超越Sony

Sony WF-1000XM4 試用評測 怕自己先入為主,WF-1000XM4到手後,我一直遲遲未動手撰寫評測,反覆使用了連續四個星期後,我覺得是時候了。 是這樣的,我的確對Sony產品的音響產品有偏好,上回神作WF-1000XM3,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我認為音響質素最平均、軟件用戶體驗最好、戴得最舒服、最合我口味的ANC藍牙耳機。 若果不是因為我的重度使用,令充電壽終正寢,我想,我那台WF-1000XM3還是我會日常隨身使用的藍牙耳機。 WF-1000XM3退役後,我一直在等新一代的出現,最近,等到幾乎花兒也謝了的時候,我終於等到。 這一代的WF-1000XM4,相比起上一代,有沒有大躍進的差別? 只是試了兩、三天,我已幾乎可以蓋棺定論 — 唯有Sony才可以超越Sony。 造型格調更高、體型更小巧 單從外表看,Sony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在設計上,要把這一代的ANC藍牙耳機,來一個大變身。 首先,充電盒明顯地細了半個碼,耳機單元的乒乓波身形,目測好像比上一代豐滿,但實質上,卻原來是縮水了差不多10%。 WF-1000XM4分別有一黑一白的顏色選擇,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手頭上的黑色。 用料上,啞色的磨砂面,無論是充電盒,或者是耳機單元,物料的質感都不會令你覺得太膠或兒戲,同時,也給你一種細緻的高級感覺。 耳機單元兩邊,你會發現各自有一個小小的銅色金屬圈,看起來,令整個單元增添了點份量,以為是一個提高格調的設計點綴,但其實,這是負責主動降噪功能的收音咪。 新一代耳棉,被動降噪效率更高 此外,令我第一時間留意到的,還有型號EP-N1000的新一代耳棉,隨機盒附送了三對尺碼,以供選擇。 這款Sony自家新設計的耳棉,採用了介乎Comply與彈性軟膠之間的物料,以聚氨酯記憶泡沫及軟膠合成,具有膨脹及記憶性。 佩戴起來,實在比上一代隨機附送的耳棉,舒服得多,雖然我是Spinfit耳膠的擁躉,但我試用了一星期後,已經決定沒有更換的必要。話說,有坊間評測發現,Spinfit耳膠用在這款耳機上,可能會影響到主動降噪的效果。 除了佩戴舒服,由於其物理上的密封性,亦讓耳機在即使未有啟動主動降噪的情況下,單憑耳棉的物理被動降噪,依然能夠提供質素相當理想的隔音效果。 在這方面,Sony做得相當認真,亦非常仔細。官方最新版本的手機應用軟件Headphones Connect,追加了一項功能,就是可讓你測試比較,跟機附送的S、M、L三對耳棉,那一個尺碼最能緊貼你的耳道,防止漏聲,令隔音效果更佳。 事實上,在相對靜態的環境下,即使未啟動主動降噪,WF-1000XM4的已經有非常出色的隔音效果。 譬如這一刻,我在家裡的書房邊聽歌邊撰寫這篇評測時,雨點打在窗外樹葉上的滴滴答答,已經9成被這對耳棉隔開,基本上,我覺得其實沒有啟動主動降噪的必要。 Headphones Connect手機應用軟件,提升使用體驗 說到這裡,不得先談一談WF-1000XM4的手機應用軟件介面設計。 在這方面,相信是因為進入藍牙耳機市場的日子夠長,走過一定的冤枉路,在手機應用軟件的支援上,我相信Sony是目前藍牙耳機市場中,在應用軟件這方面下了最多功夫的品牌。 撰文此刻,Sony剛剛於2021年9月尾更新了8.2版本的Headphones Connect手機應用軟件,同時支援其他Sony旗下的藍牙耳機及耳筒。 Sony的藍牙耳機手機軟件,大大提高了整個使用體驗,除了個人化設定比起一般同級的耳機多樣化,介面亦十分簡潔,易於瀏覽不同功能設定。 我特別欣賞那個圖像化的主動降噪個人化設定的介面設計,當啟動了Adaptive Sound Control後,軟件更會記錄你經常出現的位置,然後學習你處於該位置時的移動或靜止狀態,從而把耳機的主動降噪程度,自動轉換至較適合的設定。 當你身處交通工具上,處於靜止狀態,又或者,當你在路上行走,主動降噪都會自動進行貼心的優化,舉個例,當軟件偵測到你正在跑步,為安全起見,環境聲便會設定為最大化。 此外,當你啟動環境聲效的時候,你便可以隨個人需要,分20個Level,選擇可透過耳機進入耳朵的環境聲效。 其中,你更可以選擇Focus on voice的環境聲效,這個設定的好處,就是耳機一邊在進行主動降噪的同時,當你身邊有人在和你說話,或者附近有聲音廣播的時候,耳機都會聰明地測試到人聲的頻譜,讓即使正在聽歌的你,都能夠聽到和你說話的人聲。 此外,軟件亦有一個Speak-to-chat設定,當你在戴著耳機的時候,只要你開口說話,音樂就會立即自動停播。 軟件也提供了一個360 Reality Audio 的設定,幫你分析你的耳朵,然後提供環迴立體聲播放,但要留意,這功能暫時只限指定音樂串流平台,其中包括TIDAL,較主流的Spotify及Apple Music都未有支援。 預設不同音效場面的EQ,向來都不是我杯茶,但無可否認,Sony在這方面也做得相當出色,令我另眼相看,覺得一試無妨。 每組預設EQ,音效設定都恰好自然,有音樂品味,不會令你感到有太「為Bass而Bass、為爆而爆」的感覺,效果不會太浮誇喧染,音樂感亦是不俗。 雖然,話說回頭,在大部分情況下,我還是會把EQ關掉。 低清音檔升呢高清 Sony還有個獨門黑科技DSEE Extreme,是上個版本DSEE HX的升級版,她能夠把取樣質素較低的音樂檔案(譬如MP3或AAC)訊號重新組合,從而做到升級的效果。 但在一般出外使用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我通常會把想聽的歌單,用最高清的音檔事先下載到手機,所以,這個功能對我來說,老老實實,用途不大。 …

唯有Sony才可以超越Sony Read More »

Devialet Gemini首款ANC藍牙耳機

音響逼力超越物理限制 已經愈來愈少機會,可以安在家中梳化上,靜靜地享受音響的樂趣,自此,耳機成為了我聽音樂的主要工具。 玩耳機的好處,除了聆聽環境方便,更加是豐儉由人,自從帶主動降噪(ANC)功能的藍牙耳機技術愈來愈普及,選擇更是層出不窮。 好些電子消費品品牌,傳統音響大廠,山寨品牌,前後左右,都陸續推出不同款式的ANC藍牙耳機。 有些講求造工、有些講究軟件技術、有些講拼性價比,有些則以造型與個性掛帥。 2020年年尾終於加入戰場的Devialet,貫徹其品牌風格,追求的,就是造型設計與音響個性。 法式爆機音響品牌 收到來自品牌代理的產品試用,我連續使用了Devialet Gemini差不多三個星期,是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試用體驗。 對Devialet這法國音響品牌的認識,我想,絕大部分朋友,都一定是因為那款造型前衛、貌似外太空不明飛行物體的無線喇叭Phantom。 但有關這品牌,有個有趣背景,大家可能未必知道。 Devialet這品牌,背後的金主,其實包括了Hip-Hop音樂教父Jay Z,以及奢華品牌集團LVMH的CEO Bernard Arnault,難怪一直都是走較小眾的高端路線。 再加上其定位與價格(在香港,陳列室只設在如IFC或Pacific Place等一類的高級商場),Devialet這品牌,始終未有成為大眾口味那杯茶,這也是理所當然。 直至2020年Devialet Gemini的出現,終於有機會淡化這遙不可及的品牌形象。 說到底,藍牙耳機是較為大眾化的消費品,近年不少高級音響品牌,都採取類似策略,試圖以此類型的產品,作為品牌的入門產品。  韌體更新改善連接問題 事實上,Devialet Gemini早於2020年第四季推出時,遇上過多少挫折。 那個時候,我網上看到評測負評纍纍,主要的批評,多來自耳機的連接及電池盒充電的問題,以致產品剛推出時,惹來不少用家投訴,也令不少準買家卻步。 亡羊補牢,據聞Devialet Gemini曾一度在官網下架,暫時停賣。 直至2021年4月,推出韌體和軟件更新後,改善了本來備受詬病的連接問題,於是,最近,又見到該產品力推廣告,再戰江湖。 標誌性造型與音響風格 Devialet這音響品牌,除了產品獨特的造型設計,更有著自家品牌的標誌性音色與品味 — 低頻擁有雄渾的霸氣,音場的包圍感充滿逼力,播放節拍強勁的Rock、Hip-Hop或EDM,效果尤其明顯。 如今市面上的ANC藍牙耳機,種類多得如天上繁星,因此,Devialet Gemini的推出,一如品牌的無線喇叭系統Phantom,除了造型設計,同樣地,亦主打自家研發的獨家音響技術,調較出具獨特風格的音色。 第一次把Devialet Gemini拿上手,馬上感到其與眾不同的高級造型,磨砂啞黑色的耳機保護兼充電盒,防滑防指模的手感,馬上予人一種高級的感覺。 盒蓋亦採用了市場上罕見的滑動開啟設計,蓋底的凸點防滑及弧形設計,單手用拇指「咔嚓」一下,就輕易彈開殼蓋,設計相當用心,這下開啟動作,亦可能會令你的手指上癮。 但礙於設計關係,體積有一定的「份量」,相比起其他主流品牌的同類型產品充電盒,略大了一點。 幸好,每隻耳機單元只重8g,佩戴起來,相當輕盈,同時,採用IPX4防塵防水濺物料,一般做運動排汗的話,可以應付得到。 打開盒蓋,取出兩隻耳機單元,發覺造型相當獨特,有點像兩粒膠囊,與Devialet Phantom喇叭系統同出一轍,幾乎一看就知道,這是來自同一家人。 在外國評測網站,甚至見到有評論員形容這耳機造型,有點像把一雙Devialet Phantom喇叭縮小了,讓你直接放進耳朵。 這個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因為系出名門,兩者在音質上的要求,都同樣擁有多個音響科技專利,是的,Devialet Gemini主打的,還是獨家專利的音響技術。 啟動降噪進入一人之境 先說說Devialet Gemini的主動降噪功能,我試過好幾款ANC耳機,這可能是除了Sony以外,在個人化設定上,做得算是較為細緻的系統。 主動降噪分為LOW、HIGH和PLANE三個級數,最高降噪效果的PLANE,相信暫時大部人都沒機會試了,因為這是為減低飛機機艙內的低頻噪音而開發的設定。 切換進入不同降噪力度的模式時,音響會有半秒左右的延遲,而音響亦會隨聆聽環境或不同歌曲,從而作出優化效果。 我在平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啟動LOW模式,我覺得已足夠阻隔大部份空氣中流動的環境雜音,給耳朵的壓力亦不算大,未有帶來任何不舒適的感覺。 當啟動HIGH後,又會進入另一個接近匪夷所思的一人之境,而且,這個降噪效果,更會隨聆聽時間,無間斷地優化。 專利數字演算降噪技術 事實上,Devialet Gemini自家開發了一個名為IDC (Internal …

Devialet Gemini首款ANC藍牙耳機 Read More »

Sony WF-1000XM3 真無線超降噪藍牙耳機

兩年前,Sony推出的第一代藍牙Earbuds WF-1000X,藍牙連線極不穩定,續航力也弱,於是乎,傷了很多Sony粉絲的心。 但另一邊廂,Sony在藍牙降噪頭戴式Headphone方面,推出到第三代的WH-1000XM3,卻贏了漂亮一仗,成為同類型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與先吃了這潮流頭啖湯的Bose分庭抗禮。 每次搭飛機,我見到已入會Sony這款WH-1000XM3的朋友,似乎愈來愈多,梗有一位喺左近。 再回頭看藍牙Earbuds市場,兩年間,市場變化頗大,雖然,根據我個人在香港路面情況目測所見,Apple的Airpods依然是一枝獨秀,果粉比目皆是。 至於其餘一眾傳統音響及耳機品牌,包括B&O、Cambridge Audio、Sennheiser、Bose和Beats等等,已陸續加入藍牙Earbuds戰場,而且大多以高階音質作招徠。 主攻運動路線的Jabra和Jaybird,藍牙Earbuds以防汗、防跌(鯊魚鰭耳翼)等設計取勝,針對做gym或戶外運動,雖然音質平平,加上CP值高,當然又有一批忠實的捧場客。 至於Sony,在藍牙Earbuds市場中,卻未有受惠於WH-1000XM3的成功,一直都沒見一款接力產品出現,大家等了又再等,終於等到兩年後的今天。 可能基於科技上尚未成熟,Sony索性繞過了M2,一口氣由第一代跳到第三代,WF-1000XM3看來是Sony決意洗心革面之作。 推出不久,科技網站普遍給予正評,很多產品評測,矛頭都直指Apple Airpods。 Sony的產品策略,相信是想挾藍牙降噪HeadphoneWH-1000XM3成功的威勢,強調藍牙Earbuds WF-1000XM3內藏與前者有類似規格,體積卻更小更省電的QN1e整合降噪解碼晶片,令降噪及省電的效能,大幅提高。 先看看以下一些Sony官方提供的主要規格 新一代降噪藍牙晶片 配備新一代藍牙5.0晶片,音樂同步傳送至左與右兩聲道,音色大幅改善。 雙噪音感應器技術,雙重麥克風,可從四周捕捉更多環境雜音,降噪能力大增。 高清降噪處理器QN1e,高效消音,消耗功率亦更低,省電之餘,更支援24bit 192kHz的Hi-Res音頻檔。 配備6毫米圓頂型(CCAW 音圈)驅動單元,內建放大器及DAC 支援SBC及AAC 藍牙編碼。 舒適貼耳,全新設計 三點固定結構的降噪耳塞,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舒適貼耳。 提供4對混合矽膠,以及3對三重舒適耳膠的耳塞選擇。 續航延長,高達6小時 持續啟動主動降噪,連續聆聽時間高達6小時。 便攜式充電盒更可額外充電3次,聆聽時間可長達32小時。 USB-C導線可作快速充電,連接10分鐘即可延長90分鐘連續播放。  貼心設計 充電盒配備內部磁力設計,將耳機放進,啪嗒一聲即可妥善放好。 同時,充電盒亦可與NFC手機配對連線。 全新設計外型,改進盡在細節裡。 充電盒明顯比上一代造功較為精緻,印上Sony logo的玫瑰金色揭蓋,立即予人一種高級的感覺。 充電盒整體外殼則為防滑磨砂啞黑,手感甚佳(但極易黐指模),拿上手,已有一份高級的感覺。 耳機左右兩邊的Sony logo旁邊,各有一個小孔,是用作四周捕捉環境雜音的麥克風,令降噪功能更有效,當你需要聽取四周環境聲音時,效果更清晰。 右邊耳機單元,有紅點記認,是微不足道但卻細心的設計,只是被很多廠家卻忽略了。 細看之下,發覺耳機下側多了一個軟膠突位,戴上後才發現,佩戴時有助穩定單元在耳朵的位置,減低脫落的機會(這亦正正是上一代WF-1000X的問題之一)。 初時佩戴隨原機的矽膠耳塞,還略嫌有點鬆,換上另一對尺碼較合適我個人的三重舒適耳膠,感覺就舒服得多,佩戴亦更穩妥。 藍牙5.0,連接效率更高 打開Sony的專屬Headphones Connect app,不消數秒,已經成功辨認到耳機並且連接,功能設定大致上和其他Sony藍牙耳機接近。 但這一代的Sony 藍牙Earbuds,依然不支援同時連接超過一部主機,想連接另一部手機,又或者是電腦或iPad,就要事先登出已連接的主機,待另一部主機辨認一次後,下一次再連接時,才可直接登入。 但「轉機」的過程亦算簡單,啟動連接「目地的」(另一部主機) 的藍牙,左右食指同時按在耳機兩旁的輕觸面,不消兩三秒,就可連接成功。 無按鍵,輕觸式操控。 這耳機設計上的最大分別,是去除了上個版本的按鍵,轉為兩邊的輕觸式操控介面,有點像WH-1000XM3的迷你版。 左右兩邊可分別自行設定為音樂播放(跳播、暫停)、啟動降噪或語音助手(Google Assitant或Siri)三種不同指令,長按即可啟動耳機的環境收音,方便在聆聽期間與其他人交談。 …

Sony WF-1000XM3 真無線超降噪藍牙耳機 Read More »

午間音樂小聚 @KEF Music Gallery Central

中學時代,因為家裡沒能力負擔,亦沒有空間和資格玩什麼Hi-Fi,於是,我就像《無間道》裡面的陳永仁一樣,經常在旺角深水埗一帶的音響店打躉(那個時候還未流行影音這回事)。 那是80-9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還沒那麼緊張,音響店內的叔叔,即使明知我是來「混吉」的塞豆窿,依然不介意播我帶來的唱片或者錄音帶。 記得,有位叔叔說:「反正我都係喺度企啫,有人陪我吹下水,幾好。又話唔定,你大個咗,會有錢嚟幫襯我呢?呵呵呵。」 此外,中學時代,我亦是學校音樂室的地霸,與音樂老師混熟後,經常會趁午飯時間,到音樂室炸機。 後來,我當了學校銀樂隊的隊長,有音樂室的鎖匙,假期的時候,音樂室便成為了我的私人音響室。 播放音樂的器材不一定要很昂貴貴,可是,有一個可以讓你肆無忌憚炸機的空間卻很重要,但我相信,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這是一個奢望。 現在我年紀大了,家裡有了可以播歌的私人空間,之不過,我還是念念不忘在人家的「場」炸機的日子。 可惜,時代不同了,因為土地供應的問題,這個年代的音響店叔叔,未必可以像我那個年代的叔叔一樣,有這樣的閒情,招呼入來「齋聽」半小時的街客。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購買音響器材,絕對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就可以下的決定,消費者除了會經過三番四次的考量比較,看完又看,心思思,再看完又看,之後又會問朋友、問Google、問YouTube。 如果有家室的,最後決定行動之前,你又要諮詢家人的意見,入紙申請,尤其是,如果你這套音響,是打算放在客廳內的,那就肯定不是你一個人可以話事的決定了。 幸運地,我因為廣告行家的介紹(朋友H是負責這個品牌的廣告公司老闆),認識了KEF這個我從小就恨到發燒的品牌的朋友。 於是,我現在不用再在旺角深水埗一帶的音響店打躉,我會直接到位於中環的KEF Music Gallery炸機。 我實在太懷念當年我會趁午飯時間,拿著飯盒,躲在學校音樂室炸機的時光,雖然只是短短的半個多小時,但聽完自己喜歡的音樂後去上課,下午飯氣攻心的問題就自然地解決了。 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個機會問KEF借場,和一些朋友一起,回味一下我當年的午間短聚音樂時光。昨天,多謝KEF的朋友們的慷慨支持,我終於能夠重溫我這一份美好回憶。 與其說KEF Music Gallery是一個Showroom,不如說這是一個為樂迷而設理想示範單位。 當中,有可以讓我們發下夢的超級豪宅,也有中型的家庭空間,亦有較私密的個人音樂角落,總之,各適其適,豐儉由人。 當日我們在KEF Music Gallery炸機的音響室,是那個名為《Collector Lounge》的音響房。 多謝朋友E特意把珍藏的Bohemian Rhapsody電影Soundtrack黑膠盤帶來,在配合KEF的經典喇叭MUON先讓我們重溫了三首Queen的經典歌曲,我亦順便拋拋書包,為每首歌曲的背景,逐一介紹。 之後,便來到戲肉,播放了Bohemian Rhapsody電影內的Live Aid一幕,視覺上,當然不可以和戲院相提並論,但以音響效果而論,我覺得,絕對是超越了我當日在中環娛樂行英皇戲院觀看時的震撼。 事後有朋友更和我說,當中的現場感,好像連扮演Freddie Mercury的Rami Malek所散發出的熱汗也能夠感受到,簡直是讓人有毛管戙的感覺。 而事實上,那套雙Subwoofer的7.2.4環迴立體聲組合,加上音響房的隔音系統,效果當然是一般戲院亦難以比擬的。 再次感謝KEF的Hebe、鍾哥、Candy、和Julien的幫助,讓我過了一個小時的音樂主持癮,短短的聚會,卻是令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利申聲明:是項活動純粹自發,本人沒有收取主辦單位的報酬,我只是純粹借場一用,至於食物亦是與會朋友們自費,由KEF的朋友代勞訂購》 KEF Music Gallery地址:中環都爹利街1號12樓

Bohemian Rhapsody 音樂及電影欣賞會 @KEF Music Gallery

去年,知道電影Bohemian Rhapsody上畫在即,本來打算在上畫前,先和大家暖暖身,搞一場Queen音樂欣賞會。 最後,當然又是因為公私兩忙,暫時擱置,但我依然好認真又專業地,寫了以下這一篇Queen的作品回顧。 後來電影上畫,入場看完Bohemian Rhapsody後,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搖滾節奏及人生甜酸苦辣令我看得熱血沸騰,看後仍念念不忘。 雖然,電影中有不少情節,是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而把時間軸移形換影。亦有人認為,電影刻意把Freddie Mercury的放浪生活減至最低,令一般普羅大眾較易接受。 但綜觀而言,作為Queen樂迷,同時作為一名電影發燒友,仍然是覺得這套電影的可觀性甚高。 片中有一場戲,神還原了堪稱搖滾音樂史上的經典時刻,那就是1985年,Queen在Live Aid中的22分鐘演出。 看過相關的making of,覺得這個名場面除了拍得神似,細節上亦極其講究,此外,更加添了少許想像力,用現代拍攝技巧,重現了這個現實中不可能重現的壯觀場面。 所以,我打算會搞一場午間音樂分享會,在試音室內,用藍光影碟播放上述這精彩片段,此外,亦會同場分享幾首Queen的名作。 相信大家都會忙上班,這分享敘會時間,將會由中午一點開始,兩點結束。 多得KEF的朋友H幫忙,願意借出中環 KEF Music Gallery的Collector Loungue試音室,讓我搞一場午間音樂分享會。 到時,大家可以體會一下KEF的旗艦頂級喇叭MUON的澎湃音樂感,此外,電影更會以7.2.4環迴立體聲播放,重現這場電影中的Live Aid音樂會名場面,必定猶如親歷其境。 由於場地有限,音樂欣賞會當日,我們最多只可招呼約20位朋友。 同時,為了方便大家,屆時我們會提供輕食(三文治)及飲品,每人酌量收費HK$40(接近成本價),進場前才需付費。 因需要準備食物,請收到成功登記通知的朋友,屆時務必出席。 報名請到這裡: Loading…

念念不忘五首歌@KEF Music Gallery

因為與KEF公司的Marketing大姐H稔熟,我便曾經與一眾廣告圈好友,在KEF昔日位於銅鑼灣的Showroom搞過一次Wine-Fi小聚,那裡裝潢「四正」,格局優雅,於是念念不忘,想是別有迴響。 後來,KEF搬了去中環,Showroom命名為Music Gallery,裝潢更加「骨子」,除了旁邊仿小客廳的音樂小天地,監聽室主人房更像一個音樂圖書館,藏書甚豐。 一直想再約會三五知己,上去呷一杯紅酒、分享一些自己帶上去的好音樂,可惜各有各忙碌,一直未能成事。 於是,KEF的大姐H來個提議,邀請我上去拍片分享自己的至愛音樂Playlist。 https://www.facebook.com/KEF.HK/videos/1043584272458371/?__xts__[0]=68.ARBl8qLRyG-Hvf7_dpYehzlO_NrI6deOhdpif7rvJyptcvxFVPLOoWv-2aR-Vq5ANUs1ShsHpOq6N9XYR6dnh77OXDzaqMKFlkyhJzoXBFZgk03bGNcvU95X7IkjoKNe4DpoLjd8CoH2&__tn__=H-R 命題是,假使你要再荒島上獨自過夜,你會帶那五首歌上去陪你?你又會隨身帶些甚麼東西? 實不相瞞,我的音樂品味甚濫,要我只可以揀五首歌,我一定有選擇困難。 於是,左揀右揀,我還是舉棋不定,最後,當Dealine將至,我唯有被逼就範,嚴選了五首。 這不一定代表是我的五首最愛,也不一定是代表我的音樂品味,但可以肯定的是,五首歌在我的生命歷程上,都是意義重大,都是有著充滿畫面的回憶。 如果要大家揀?你又會揀那五首? 除了這段訪問的錄影,我也順便把原本我選了的十首歌的Playlist,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