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關鬼你事,精彩視乎你有咩本事—-Nokia N8電視廣告

“It’s not technology, it’s what you do with it”,先不要說這個產品,但這句廣告標語,的確一矢中的,說出我的心底話。 我也同意,現代人太過份依賴手上的電子產品,滿以為手執一台哎瘋科哎劈便高人一等,聰明過人。 但其實,到頭來,我發覺香港大部份消費者對科技產品的追求,真的大多只在乎擁有,在應用的層面上,其實仍十分原始。 這個廣告,用表面上最low tech的東西做最high tech的事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廣告內容十分有趣,但現代人都是貪新鮮跟羊群,廣告打動了他們,到掏荷包那一步時,就要視乎你的真功夫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3zcJdsG0JU/

科技關鬼你事,精彩視乎你有咩本事—-Nokia N8電視廣告 Read More »

一部將我們從手機桎梏中拯救出來的手機—-Window Phone 7最新電視廣告

等了很久聽了很久也說了很久,Window Phone 7終於來了,雖然有點姍姍來遲。 廣告語是”The phone to save us from our phones”,我姑且譯為「一部將我們從手機桎梏中拯救出來的手機」,這個產品承諾很大,說得有點玄,它的電視廣告,更玄。 廣告中,我們見到多位不同的男女老幼,一律機不離手,雙眼整天也盯著機,廢寢忘餐,為他們的手機著迷,將身邊的事情置之不理。 有點浮誇,但的確寫實。 君不見我們每天在街上都見到不少埋頭埋腦望著手機的行屍走肉? 說時遲,坐在你對面是否已經有一個? 有朝一日,我不知道Window Phone 7會否真的能打救我們,脫離iPhone的桎梏,但我還是對它,又或者是其他非iPhone廠商,有多少期望的。 麻煩大家做好一點,沒有競爭,那來進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5NTQ1MDg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0MDk0ODgw.html 昨天看Bloomberg ,Betty Liu就App Race這主題,提出究竟未來的SmartPhone市場,會否決勝於手機平台所能提供的App之多寡。 http://www.bloomberg.com/video/63655204/ http://appmodo.com/15837/app-store-race-apple-blows-everyone-out-of-the-water/ 找不到最新的數據,但任誰都猜到,Apple App Store暫時依然是一支獨秀,至於Window Phone 7如果要脫穎而出,相信這會是一場硬仗。

一部將我們從手機桎梏中拯救出來的手機—-Window Phone 7最新電視廣告 Read More »

又是時候喝一口冰凍的….

廣告客戶付了真金白銀,買了廣告版位或時段,無論那是平面戶外電視電台的廣告,都會想在有限位置有限空間有限時間內物盡其用,誰願意蝕底? 於是乎,我們經常會在地鐵燈廂內見到好些長篇大論,字多於圖的廣告,內文如排山倒海,要一口氣把所有內容字字咀嚼,最好可以坐下來,喝杯茶再來一個包(為口奔馳,這類爛廣告,我都做過不少)。 可是,連平時出入大廈也不願為人家扶門,就算是零點零一秒也怕浪費的現代人,有這閒情嗎? 戶外廣告,最重要是能否於一兩秒的瞬間,抓住消費者目光,其餘免談。 上面的一套系列戶外廣告,不是什麼驚人的大創意,但視覺上的效果,仍算不俗。 而我想帶出的重點是,廣告客戶可能會覺得:「我買了三張廣告牌,為什麼不把我的產品都放在這三張牌的位置上?」 但其實,牡丹也需綠葉陪襯,這個可口可樂廣告旁邊的擬似廣告,正好將本來表面上平平無奇的產品廣告,襯托出得更加突出,是不?

又是時候喝一口冰凍的…. Read More »

YouTube Crazy Ad可以有幾Crazy?

就好像在地鐵包車廂包隧道的心態一樣,來到網上世界,依然覺得「愛威才會贏」兼有點銀彈的廣告客戶,便份外喜歡買所謂Crazy Ad的廣告版位。 一般的Crazy Ad,通常不外乎在平日我們看慣的網站版面上,讓廣告以「爆炸性」的動態呈現出來。至於廣告可以有多Crazy?網站當然不會同你講心,愈多銀兩就可以愈Crazy。 平日在雅虎香港首頁,相信你也見過不少得個煩字卻無甚創意的Crazy Ad(但其實我都做過不少),以下有三個例子,三個都是出現在YouTube版面,但其實這並非真實的Crazy Ad,只是YouTube讓廣告客戶們,特別做了一個表面上是YouTube的版面,但其實只是一個用Flash寫出來的網頁,那個URL,也只不過是混淆視聽的手法而已。 我們先看看以上這個,因為有人顧著玩任天堂的「震震震」電動,於是連整個YouTube版面也震得塌了下來,哦,原來這是來自Wario Land Shake It這遊戲的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riolandshakeit2008 較早前,史泰龍在宣傳新電影The Expendables,亦在YouTube接受了一個偽訪問,席間在右邊手的其他演員,突然向他猛烈開火,當然,又是炸爆了整個畫面,然後史泰龍扮惡凶大家,說一定要買票入場看。 http://www.youtube.com/user/expendables 大家可能看厭了炸爆YouTube,於是較早前又有人想出另一個點子,Tipp-Ex是一個改錯帶品牌,廣告中的獵人先和大家說,不如不要”Shoots” The Bear了,然後用改錯帶把”Shoots”字刪去,再叫大家在Hunter _____ The Bear的空白位置,填上其他動詞,於是,這網頁便會根據你輸入的動詞,播出不同結局的短片。 不想說太多,你們自己實驗一下吧。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user=tippexperience&annotation_id=annotation_820885&feature=iv

YouTube Crazy Ad可以有幾Crazy? Read More »

中島哲也的風格化暴力美學—電影《告白》

昨晚看了電影《告白》的優先場,其視覺及對白上的震撼,一直在我腦海縈迴着,今天早上,仍揮之不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zNDU0NjY0.html 「松隆子《告白》代表日本」。 上網用《松隆子》、《告白》這一組關鍵字搜尋,看見如上標題,才赫然發現,此電影將代表日本,參選角逐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獎項殊榮。 另一個發現,是執導電影《告白》的導演,原來是在廣告界享負盛名的中島哲也,他的廣告作品中,我最欣賞的就是2001為Sapporo黑Beer拍攝的系列廣告,多得100分快餐店照版煮碗,我最近也「湊巧」有專文報導。 此外,他的兩套作品下妻物語和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更不用說了,都是被電影、廣告及文化界力捧的cult片之一。 一般電視廣告都只有15秒或30秒,所以,就算一個只有半秒的場景,好些出色的廣告導演無論在調較色澤、角度、運鏡或主副體構圖的取材上,都會吹毛求疵或接近歇斯底里地,將每一格菲林如一張圖片般去力求完美。 就電影美感而言,除了在女主角倒敘與女兒的溫馨時光時,整齣電影中的角色大多面無血色,並且彌漫一片如藍墨水散開的冷淡色澤,但其實,這又正好是不少廣告導演們的至愛。 電影中亦運用了大量高速菲林拍攝的慢鏡及倒鏡的電影語言,Framing很優美,當中亦充滿了暗示性的象徵意味(但可能要有待重看DVD時才慢慢解讀了)。 大致上,看這套電影,就像一口氣看了很多支15秒或30秒的電視廣告,全片充滿了風格化的視覺效果,以及層次豐富的美學構圖。 電影中重複出現了來自Radiohead大碟Rainbows 的歌曲Last Flowers,它的音樂和視覺的效果,又令我聯想起廣告導演Jonathan Glazer替Radiohead拍攝的一支音樂錄像。 故事方面,本來有更多可以說的,但我還是決定三缄其口,說穿了,就不好玩。 我建議,最好還是像我一樣,入場前盡量如白紙一張,此片的敘事手法,保證會令你有很多驚喜。

中島哲也的風格化暴力美學—電影《告白》 Read More »

微博一周年,蓋茨都賞面?

(原文刊於2010年10月5日【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我是本文作者) 不經不覺,新浪微博已經踏入一周年,這個被譽為Twitter「升呢」版的國產微博或微網誌 (Micro-blog)平台,推出以來,除了要面對國內其他入門網站同業對手急起直追的瘋狂競爭外,更同時要在配合國情的「和諧」政策之同時,又要步步為營地走在社交媒體自由開放的鋼線上,左右夾攻下,於短短一年內,新浪微博首先交出的第一張成績表,是為坐擁4,400萬個帳戶的海量用戶群,在華文微博中稱冠。 在平均每天產生300萬條新貼的增長速度下,目前新浪微博已累積了超過9,000萬條微博,至於我,作為獲得了新浪微博V級認證的3萬4千多個帳戶之一,除了保持著每天也最少發一條原創微博的紀錄外,我也透過我「關注」了的好些企業、傳媒及名人帳戶,每天第一時間獲取了不少由實用以至無聊(但有趣)的資訊,當中有硬有軟,琳瑯滿目,適隨專便。 可能我們香港這邊的用戶,還是以那些「星級童鞋」及其追隨者為主(童鞋即同學的普通話諧音,國內朋友向對方親切的暱稱),但過去大半年來,我每天也在觀察,發覺這微網誌熱潮,表面上是小眾得來,其實卻很大眾,而且其生態亦不斷在蛻變。譬如,我早上最喜愛收聽的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這個以嬉笑怒罵形式評論時下熱門新聞的節目,除了討論各大報章頭條新聞外,主持人近期亦會在有意無意間,透過在新浪微博讀到的熱門話題,進行深化討論(當然還是以調侃手法為主)。 最近被「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主持人們談個不亦樂乎,談了幾乎整個早上的話題,我可以舉一個例。上個月29號巴菲特與蓋茨與一眾中國富豪所舉行的閉門夜宴,雖然謝絕採訪,但賓客席中榜上有名,分別任SOHO中國董事長及CEO的 @潘石屹 和 @張欣,卻透過他倆手上的iPhone,即時即場連環發貼,當然立即掀起了不絕於耳的話題,我之所以在二人的名字前加上@這符號,正因為這就好是二人的新浪微博帳戶,事實上,這對中國新一代的富豪夫婦,同樣為新浪微博的「星級童鞋」,他們二人分別坐擁逾201萬及76萬名紛絲,人氣不亞於不少港台娛樂圈中名人。 這跨出版媒體找報導題材的現象,並非新事物,但自從網絡上開始流行「用戶原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以來,這媒體生態便掀起了更微妙的變化,微博的出現,加上智能手機盛行的催化下(智能手機大大方便了微博的圖片和文字上載),令此現象終抵達了「引爆點」(Tipping Point),兼且一發不可收拾。年初接收彭博(Bloomberg)訪問時,CNN總裁克雷恩(Jon Klein)便一方面公開地說Twitter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另一便廂,CNN亦同時善用Twitter作為其宣傳平台,旗下星級主持如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等,亦深諳透過 Twitter廣增人氣之道。據知,最近就連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編輯室,也開始透過數據分析,以Twitter內被廣推的新聞報導及熱門關鍵詞,作為該報內容話題選擇時的參考。 可是,由於要符合中國國情,在「和諧」的氣氛籠罩下,新浪微博,或者是其他國內的微博平台,未必可以像開放性較強的Twitter般,孕育出同一樣的傳媒互動生態。但當撇開政治敏感話題,由於其資訊更新的速度、海量的用戶數量、用戶群的多樣性、以及於中國市場的龍頭地位,卻令新浪微博於傳媒中,依然佔著一個不一樣的特殊位置,並且備受各界關注,成為了不少人搜尋第一手資訊的平台。 站在商業的立場,在任誰都盯著中國這龐大市場的今天,有本事吸引了如@潘石屹 等具這般份量的人氣用戶,新浪微博固然是魅力非比尋常。在香港,不少要兼顧或想打進中國市場的娛樂圈中人,早已紛紛插旗,並以此陣地作為發放新聞的非官方頻道,著名經理人@霍汶希Mani,便經常透過微博發放她的獨家消息及圖片,成為了狗仔隊們天天守候的帳戶;近期主攻大中華市場的@何韻詩HOCC,剛剛推出了她首張國語大碟,但早於過去多個月來,她已一直在微博上發佈了她整張大碟的製作過程,醞釀粉絲們的期待。 不用多說,想吸納更多國內消費者的香港商業機構如 @香港海港城、本地品牌如@莎莎網、以及旅遊業相關的官方機構與組織如@香港旅遊發展局 及 @香港海洋公園,亦早已不甘後人,紛紛進駐新浪微博,不說不知,我們的香港政府,也設有一個 @香港政府新聞網,紛絲有6萬4千多人,人氣不俗呢。 就連剛剛到了中國展開其慈善之旅的蓋茨,亦在出發前開了一個新浪微博帳戶@Gates,新浪亦當然識趣,馬上給他發了個V級用戶認證,讓大家放心「關注」。蓋茨一直於旅途上發放消息,第一身報導了他這趟慈善之旅,他所發的微博,當然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他的微博亦實在值得一看,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到@Gates「關注」他吧。 執筆之時,蓋茨的新浪微博有超過13萬追隨他的粉絲,但反過來,他暫時連一個人也未有「關注」。『蓋茨先生,你可以「關注」我一下嗎?我是你的追隨者 @路迪涼 哦,我很喜歡用微軟的產品呢。為什麼你不在這裡弄一個翻譯機械人呢?相信我們公司可以幫你哦。』我嘗試了以此方法,希望獲得蓋茨「關注」,但暫時未見@Gates有任何回應。

微博一周年,蓋茨都賞面? Read More »

各位主辦單位,多謝你不再致送紀念品來多謝我。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會被邀出席不同的講座作演說,又或者是擔任些業界獎項的評審。 可能這些活動都是義務性質,所以,主辦單位都一定會有一個致送嘉賓紀念品的環節,算是表達點點謝意吧。 但其實,我是真的很討厭接收這些紀念品的,愈大件,我愈憎。 恕我可能有點偏見,因為,我覺得十居其九的所謂致謝紀念品,都是讓主辦單位可以不用腦便對嘉賓好歹有個交代(通常都是公司小秘代勞),兼且來張握手照或大合照時的道具而已,是一項怎樣看也不甚有誠意兼極不環保的舉動,既然如此,哎喲,來聲多謝,心照就算。 可能我不是開診所更不是區議員,所以真的不需要這類感謝狀或紀念品,用來粉飾我的辦公室吧。更何況,我從來亦真的無收過一件稍為可以「見得下人」的紀念品,想要放也不放不下。 我曾公開向某主辦單位要求,以後可以省回送我的紀念品,又或者,拿那一百幾十送給樂施會或公益金,或更好的是,幫我請那位在街口執紙皮箱的婆婆飲茶,連行政手續也省回。 後來,那個主辦單位雖然從善如流,但後來還是要把捐款收條表了在相框,我想,到頭來,大家都還是要有件道具來拍照。 今早我正在清除辦公室內的這類紀念品垃圾,我開始暗地裡決定,要將其中幾個主辦單位列入黑名單,以後逢請必不到。 其餘的主辦單位大哥大姐,我先要搶閘說聲多謝,多謝你不再致送紀念品來多謝我。 真心代表地球多謝你。

各位主辦單位,多謝你不再致送紀念品來多謝我。 Read More »

Love Beer? 熱血最強愛「隊」啤?請舉手!

為大家推薦這系列的Sapporo黑星生啤電視廣告,不是新東東了,但見某香港100分快餐店最近的「火鍋篇」新電視廣告參考了人家這舊作,加上此廣告的導演之新電影即將上映,於是我忽發雅興,上YouTube找回這系列用高速菲林拍攝的廣告。 現在重看,感覺真的有點像少林足球,山崎努和豊川悦司這兩位著名的日劇甘草演員,其「熱血」演技又真的一絕。 「飲啤酒嗟,駛唔駛咁誇張?」(喝啤酒而已,這麼誇張干嘛?) 就是因為這麼誇張,這系列「熱血最強愛隊啤」的廣告,我很多年前看過後,至今仍過目未忘呢。 看完第一條廣告,又真的很想馬上去邊吃日式燒烤,邊來一杯冰凍入喉的Sapporo黑星生啤,大大啖大大啖喝個痛快哦。 此廣告的導演是誰?執導松隆子主演的話題新作「告白」之中島哲也。

Love Beer? 熱血最強愛「隊」啤?請舉手! Read More »

QR菇是怎樣煉成的

QR CODE不是什麼新事物,但一直還沒有在香港流行起來,依我愚見,可能由於從前(一)手機數據服務尚未普遍; (二)很少手機有內置或可供下載的QR Code Reader;(三)iPhone/Android/Symbian/WM等平台的智能手機尚未普及至此斯田地;(四)不想說也要說,未有人排隊買iPhone,一買九成又會申請埋個無限Data Plan; (五)新假期未開始大推嘟嘟碼。 但無所謂,我覺得QR CODE依然是有潛力的,只是要視乎你怎樣用,這方面,我很樂觀。 假期前,我和我們公司的創作總監Eric談得興起,便嘗試做了這個初號碼,過程中,其實有很多令人值得興奮的開心大發現。 這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假期習作,但我們希望由它開始,讓我們有一天可以幫客戶們做更多這一類的QR CODE,讓更多普羅大眾接受,而不是只是在廣告頒獎禮出現但卻從沒有在街上見過的那些。 拜託大家,如果你的手機未有QR Code Reader,可以下載一個,iPhone、Android、Symbian或WM等都應該有些免費軟件,用你的手機,對著這個QR Code一「嘟」,它就可能可以帶到你去聽一首我近期最喜歡的歌(當然,你的手機帳號最好已有無限數據傳輸服務,又或者你可以用Wi-Fi上網)。 昨晚在微博發了這個QR菇,多謝@莫乃光先生給了我以下的寶貴意見,我們會好好繼續研究。 @莫乃光:我的分析是,QRCode的時機已過。它只能在「台、機合一」的市場有機會流行,如日韓。QRCode不久將來會被NFC取代。

QR菇是怎樣煉成的 Read More »

Holy KAWS!! 5米巨KAWS現身Harbour City!!

踏進海港城的正門入口,經常會有些讓大家看得「嘩嘩聲」的燈飾或展覽,可是這一次,相信我還是第一次「O」了咀而說不出任何半句話來。 「各位觀眾,屹立在我面前的這具KAWS Figure,高5米,真正宇宙最強。」 什麼?就算面前放了一具高5呎的Figure,有朋友可能已經會尖叫,或甚至暈倒,5米高?今次真的是Holy KWAS!! 昨天有幸被邀出席了〈KAWS:PASSING THROUGH.跨派對〉,除了聽到KAWS創作人Brian Donnelly和一眾天比高及設計學院的同學仔分享創作心得外,更有機會偷步參觀了在海港城美術館的〈KAWS: PASSING THROUGH Exhibition〉。 各位請恕我大鄉里出城,我還是第一次見都這批KAWS Figures的真身,其數量之多,更令我真的不知「嘩」了多少聲。 不想再錯過第一手的消息?不要等我告訴你了,勸你最好還是自己去密切注視海港城的Facebook粉絲頁。 〈KAWS: PASSING THROUGH 〉展覽今日起至10月24號,快點去「潮聖」,Let’s KAWS! 【特別通告】今晚(10月4日),7時至9時,KAWS將會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行簽書會,不想排長龍的話,5點鐘就要去掃貨啦。

Holy KAWS!! 5米巨KAWS現身Harbour City!!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