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攻略

沒有面的怎算是面書?

是咁的,我本來打算把這篇文起題為「沒有face的怎算是個book?」(識唱請跟住唱)。 對不起,我認我的確是個爛Gag王,但請不要噓我。 而且,我真的很有自知之明哦,在被人家噓前,我已及時先把標題改了,反正,e-Zone的編輯大哥也一定會改我的。 無論如何,希望我這篇拙文,各位無面人,你會有所得著。 有人把facebook上的profile pic當沙龍,三七面高炒chok過chok峰,也有人情願用facebook by default給你的那個藍色背景白色剪影的無面人肖像。 雖然有說各適其適,但每逢有人想add我,我總是會先敬profile pic後敬人,除非那位擺明是我無奈要接受的姨媽姑姐或親愛的客戶,否則,無面人?九成我會當你透明。 「我不想這麼高調。」朋友告訴我他的”無面”苦衷。 天哦,你以為你自己是大明星或怕被狗仔隊追的靚模嗎?你在facebook的朋友不都真的是你的朋友嗎?給你認識的朋友看看你的臉又何妨?這就好比去到日本的露天溫泉,人家個個赤裸裸走進去,你卻要堅持全套潛水衣加摔角手面具,多麼的不大方哦。 好吧好吧,如果你還是不願意以你目前的真面目示人,讓我教你七個創意方法,起碼不需要繼續用那個鬼鬼祟祟無面人肖像。 (一)小學手冊相:正所謂「童年的你必定天真可愛」,即是看你今日不太充滿神采,你總有一兩張這類的學生相吧,無有怕,只有你的多年好友能”點”到你相。 (二)背光剪影: 有看電影「一代宗師」的就知道,打大光燈背光下的梁朝偉或章子怡,即使只看到剪影也是如此有型,嫌打燈麻煩,找個烈日當空的正午拍張背光相吧,包型。 (三)微妙的倒影:雨後馬路邊的一灘坑渠水好、包公審烏盆內的烏盆也好,找個可反射出閣下倒影的表面,但不要讓人家可完全看清你面哦,若隱若現就最好。 (四)物似主人型:你不是當正自己是你家貓家狗的父母嗎?想落你們真可能有幾分神似哦,就以牠的面代替你的面吧,嫌不夠神似的話,拍照時索性把你常著的衣服給牠穿就好了。 (五)Crop神:照片剪裁是一門藝術,裁profile pic更可能是至高境界,露面露多少純粹視乎你個人的接受程度,秘訣是找個褶角位露少許面龐,畫面大量留白或zoom in爆鏡。 (六)Outfo強:還記得當年蘇永康初出道的唱片封面嗎?他就是用這個方法讓萬千少女為之著迷的,朋友飲大兩杯時,託他揸機幫你拍張照就可以了。 (七)揸機相:幾乎任何一個人拿起部單鏡機瞄著Viewfinder時都是份外型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大條道理遮著半邊面,沒有單鏡機的話,微單或GRD都可以哦(我老友讚神就一定話揸杯星巴克都得)。 快快照辦煮碗,影張profile pic上載facebook,不要繼續做無面人吧。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臉書吸金新功能 推社交圖表搜尋

  今年1月15號,臉書(facebook)宣佈即將推出了一個名為”社交圖表搜尋”(Graph Search)的新功能,暫時仍屬Beta測試階段,尚未正式開放予所有用戶。 雖然筆者已登記試用,更直接向臉書亞太區的高層要求,看看有否機會插隊,但美國公司始終有規有舉,登記後,成功參與試用純屬抽樣進行,我公司的下屬與我差不多時間排隊登記,上星期她已經開始試玩,我還在苦等當中(本文刊出當天,我的Graph Search功能終於開通了)。 在網絡上早已看到外國科技博客們舖天蓋地的評論,我亦在同事的帳戶嘗試了一會兒,感覺這搜尋器功能果然強勁。 臉書內的搜尋功能,向來備受詬病,但試想一下,如果你玩臉書已有數年,你與你身邊親朋好友於臉書曾經分享的一切,如今都可以易如反掌地重新翻出來,這會否成為今後你上臉書的活動之一? 「有朋友去過新西蘭旅行嗎?有那一個熱點和那一家餐廳值得去?」在臉書上發問這類問題,十分平常吧。但現在,你只要用”社交圖表搜尋”,就能夠翻查出閣下的臉書朋友中,有誰去過新西蘭旅行,他們又有去過那幾個景點。 你只要往臉書裡找「我朋友中去過新西蘭的」、或者是更仔細一點「我的男/女性朋友中去過新西蘭的」、「我在信報的男/女同事去過新西蘭而又喜歡運動的照片」,如此類推,就能夠透過朋友中過去在臉書上活動,按照人物、地點、照片和興趣,找到不同組合歸類的「社交」內容。 聽起來,有少許像互聯網界令人聞風喪膽的人肉搜尋,但事實上,不少人每天在臉書上載照片、打卡、更新個人動態,當然還包括你曾經讚(Like)過的粉絲頁,以及你的個人資料標籤(在那兒上班上學與那誰有親戚關係),某程度而言,臉書早已嚴如我們的社交生活簡史,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黏貼度高,但部份用家使用臉書,可能是較為被動的。除了偶爾更新個人狀態,平日可能都是以看看朋友近況更新(News Feed)上的內容。 新增了這”社交圖表搜尋”功能後,就有可能會增加這類用戶的活躍度,同時亦鼓勵了用戶在臉書上的逗留時間。說穿了,用戶愈活躍,臉書能透過其中打廣告的機會便愈多。 2012年臉書及谷歌(Google)的廣告營收分別為50億和500億,今回”社交圖表搜尋”夥拍的搜尋廣告平台,亦只不過是微軟的Bing(內地譯作”必應”),在搜尋廣告的領域上,臉書暫時相信仍難以與谷歌匹敵。 可是,”社交圖表搜尋”推出後,由於搜尋內容有可能涉及朋友圈子中的旅遊、飲食、購物、找工作(你可能都試過在朋友間打聽某某心儀機構有否空缺,是不?),或甚至是交友等有商機可尋的活動,於是便大有機會瓜分這類垂直網站,或甚至是谷歌的部份廣告收入。 要留意的是,有別於一般入門網站或搜尋引擎,用家在使用臉書時,是處於一個個人帳戶登入狀態進行的,由於擁有了更詳盡及個人化的用戶數據,廣告客戶進行針對性的精準廣告投放,較為有利。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分析用戶行為和喜好,是為兵家必爭之地。 相信在短期內,臉書不會過於急切地將”社交圖表搜尋”這功能商品化,但類似谷歌在搜尋引擎或其他服務如電郵(Gmail)或地圖(Google Map)出現的關鍵字廣告,大有可能成為臉書的新廣告收入來源之一。 “社交圖表搜尋”的廣告模式還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在臉書進行社交營銷的廣告客戶而言,今後用戶的每一個”讚”或”分享”,均將別具意義。 就等同在進行關鍵字廣告前,品牌要先做好網頁SEO(搜尋引擎優化),確保自家網站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較高位置一樣,臉書SEO也同樣重要,而成功與否,將取決於粉絲們的一舉一動。 在這裡,我建議各經營臉書粉絲頁的廣告客戶們,可先作好以下四項基本準備。 (一)整理品牌資訊:粉絲頁內如類別標籤、有關概述、聯絡方法等等資料,一定要填妥及保持更新。 (二)了解粉絲喜好:除了你的粉絲頁,你的粉絲還喜歡那些粉絲頁?他們的喜好為何?了解後,考慮能否在粉絲頁創建的內容上,更加配合他們的口味。 (三)爭取紛絲互動:增加紛絲數目之餘,也要製作更多可促進粉絲互動的內容,每個”讚”、”分享”或”留言”,都相信會直接影響搜尋結果。 (四)鼓勵打卡活動: 零售或餐飲有關的粉絲頁,應定期進行打卡的推廣活動,獎勵活躍打卡的粉絲,品牌上載的照片,也謹記標籤地標位置。 雖然臉書營銷變數繁多,但以上皆其實皆為基本功夫,為迎接”社交圖表搜尋”這項新功能,亦是時候趁機修理一下了。 (原文刊登於2013年2月29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2012年十大社交網絡事件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2012年接近尾聲,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都分別發表了於該社交網絡內的2012年大事回顧,熱鬧情況,與Google的全年熱門搜尋榜不相伯仲。 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以病毒式傳播爆發的事件,某程度而言,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當下不少社會運動、公眾輿論、文化品味等數之不盡的事情。 以下是我個人選出的2012年社交網絡十大事件,看看有否一件會與你息息相關? (一)江南Style 不想再提還是不得不提,就是這位其貌不揚,舞姿古怪,卻成為了互聯網音樂史上最呼風喚雨的韓國藝人。 正當那些與時代脫節的唱片公司,還不斷在YouTube上狙擊非官方的上載MV和音樂,PSY的這首Gangnam Style卻無數次被複製及惡搞,任改任抄,反而造就了此曲大紅。 其接近7億的YouTube點擊數字,逾493萬的按讚次數,已納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這一曲成名的故事,再次証明了,在網絡世界,任何小人物都有機會竄紅。話說回來,作為上市公司主席的兒子,PSY的富二代背景,其實本來殊不簡單。 (二)微博反腐 告密或舉報者不去官門,直接在社交網絡上,以匿名或甚至是以實名帳戶揭發貪腐官員的惡行,近期這個內地現象,絕對非比尋常。 因為在巡視延安大車禍時被拍下一張笑臉,繼而被人肉搜尋,發現他擁有的11隻瑞士名表的陝西表叔,只是冰山一角。此現象最近令不少內地官員聞微博色變,但在隨時可被政府取締的媒體建制下,微博能否繼續替天行道,還是成疑,畢竟,貪腐官員都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微博反腐,可能前路坎坷。 (三)奧巴馬連任 四年前,乘著社交網絡的崛起,奧巴馬的競選團隊透過這新媒體游擊戰,間接令他擊敗對手,成為史上首位被譽為最懂善用網絡造勢的美國總統,堪稱President 2.0。 涉取了上回教訓,今回共和黨候選人朗尼之團隊明顯有備而來,紛紛與奧巴馬在社交網絡上開戰,好不精彩。 論網絡人氣及戰術,奧巴馬及其團隊始終略勝一籌,技術性擊倒對手的一刻,奧巴馬總統與夫人米歇爾喜極相擁的一張標題”Four More Years”的圖片,旋即在網絡上被瘋傳,僅僅數小時,在推特上已被轉發超過81萬次,30萬人按讚,成為推特史上之最,人氣非僥倖。 (四)學民思潮 「你可以響應他們、否定他們、頌揚他們或抹黑他們,但唯一你不能做的,就是忽視他們。」 套用當年蘋果電腦這經典廣告文案來形容他們,相信是最貼切不過,黃之鋒與他一班90後同學,手無寸鐵,憑藉社交網絡的力量,召集起無數支持或甚至是反對他們的民眾,集會好遊行好,動員能力與聲勢之浩大,都遠勝於不少有財團背景支持的政客們,說明了這個社交網絡的年代,草根再不可以是被忽視的一股力量。 (五)紅牛太空笨豬跳 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s)早已成為紅牛(Red Bull)這能量飲料的代名詞,但說到贊助這類運動,今回絕對稱得上是全球最驚人的創舉,43歲來自奧地利的極限運動員Felix Baumgartner參與紅牛平流層計劃(Red Bull Stratos),搭乘特製的氦氣球升空,然後從39公里的高度進行自由落體飛行。 這個歷時4分22秒突破音速的瘋狂笨豬跳,全程透過YouTube串流直擊播放,觀看人流最高一刻接近8百萬,Felix著地那一刻的圖片,在臉書被瘋狂轉發2萬9千次,逾21萬人按讚,留言也有過萬。當日在推特上,有過半話題都是與此活動有關,除了各大媒體官號,不少名人藝人也參與討論,2012年10月14日這一天,Felix Baumgartner肯定是全球社交媒體最紅第一人。 (六)倫敦奧運 今年8月的倫敦奧運會,堪稱為首屆社交網絡奧運會SociOlympics,當觀眾在透過傳統媒體欣賞奧運盛況之時,數以億計的對話也同時在臉書、推特及微博等社交網絡同步密集式爆發,期間也間接釀成了一場官方與非官方奧運贊助廣告商的牙骹戰,即使在場內贏盡眼球。 來到社交網絡上,官方贊助單位沒有絕對優勢,能夠掌握得到全球運動迷頃刻情緒的,即可於數秒間爆發網絡話題,非官方贊助運動品牌Nike正是最佳例子,論社交網絡人氣,非金牌莫屬。 (七)微信崛起:從手機短訊起家,及後加入了多方的社交元素及功能,微信在2012年於中國大陸終於進入了引爆點,氣勢一時無兩,大有超越微博之勢。今年12月14日﹐騰訊主席馬化騰便透露﹐微信登記用戶即將邁向3億。更有趣的是,微信於今年4月從音譯WeiXin易名為WeChat,並推出18個語言版本,大有積極面向世界之意。 雖然,微信可能是首個由中國出發,意圖攻打國際市場的社交網絡,可是,鑒於中國政府對媒體的嚴密監控,始終令部份人士對微信的私隱有所保留,微信是否可信?最近成為海外熱門話題,能否邁向國際,還看今朝。 (八)臉書上市:成立僅僅八年,坐擁全球超過10億用戶的社交網絡龍頭”臉書”,於今年5月於納斯達克上市,絕對是社交媒體界的大事一宗。由開始時每股發行價38美元,直至上市當日一度飆升至45美元,及後出師不利,先遇上納斯達克交易所技術故障,後有被傳於上市前刻意隱瞞該公司營收增長乏力訊息的指控。 今年9月,股價一度插水至17.55美元,及後受第三季財報利好因素影響,一直被市場人士詬病的移動廣告業務,增長超出市場預期,”臉書”股價稍為回勇,升幅達19%至23.23美元。 執筆前的周五交易日,”臉書”收市價為26.81美元。相比起另一互聯網界龍頭谷歌(Google),”臉書”在廣告業務上的可持續競爭力始終仍有一段距離,2013年的兵家必爭之地將繼續是移動廣告業務,”臉書”仍需努力。 (九)圖片分享成主流:2012年是不少新進社交網絡邁進引爆點的一年,以圖片分享作主打的Pinterest,正是其中佼佼者。 它的成功,除了說明多圖少字的分享將成為未來社交網絡的一大趨勢外,讓內容更方便於不同移動設備上瀏覽的用戶體驗,更直接影響了當下不少網站設計的品味,這種方塊式並主要是由上而下拖曳的瀏覽方式,將取代昔日以動畫式主圖吸引眼球的設計,成為2013年的主流。 (十)手機快拍登封面:以智能手機快拍圖片,即時透過Instagram上載作直擊報導,已成為了不少外國主流傳媒分秒必爭的報導手法。 今年10月,超級颶風「桑迪」席捲美國東岸,釀成嚴重破壞,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攝影主編 Kira Pollack,破天荒將其Instagram官方帳號開通予5名業餘手機快拍達人,讓他們將即場拍攝到的颶風「桑迪」圖片,上載上網,其中之一,更成為了時代雜誌的封面圖,新聞攝影的歷史,重新被它改寫。 (原文刊登於2012年12月18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萌」營銷帶動集體回憶

暑假不僅是旅遊旺季,更是各大購物商場各出奇謀搶客的血拼季。 今年,剛過去了的暑假,在香港海港城便進行了一項堪稱「蔚為奇觀」的宣傳活動,一百隻等身大的卡通人物多啦A夢,各自拿著一件神奇法寶,面向五支旗桿,背靠海運大廈,右眺維多利亞港,列陣向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粉絲打招呼。 這個名為「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的展覽活動,除了令該購物商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超過10%的人流,更帶動起社交媒體上的一股「洗版」熱潮,在臉書(facebook)上分享的每一條貼,動輒獲得成千上萬的回應,在新浪微博上關於此活動的搜索,超過35萬次。 「萌」營銷風靡亞洲地區,因此,以可愛的卡通人物展覽作招徠,向來是不少購物商場常用的宣傳技倆,但論場面,相信未試過有能及得上這一次般墟冚。 更有趣的,是當中牽動起各階層普羅市民集體回憶的神經,一時間,大家都像把近期所有的什麼中日矛盾拋諸腦後,這個明明是來自日本的卡通人物,卻成為屬於我們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就像是,多啦A夢不是日本的,是香港的! 若非如此,十號風球高掛的時候,便不會有這麼多的香港朋友,紛紛到海港城的臉書頁前來留言問候,更甚者,也有不少朋友索性親赴現場,看看狂風暴雨下,大家所喜愛的多啦A夢是否安然無恙。 此外,一眾本地或甚至是內地及台灣的著名藝人,恐怕是有今生沒來世,也一一爭相前往展覽場地景點之一的「隨意門」拍照留念,「義務」幫忙造勢。 我身邊不少從事營銷或廣告的行家們,都一一望門輕嘆,深感想搞此等龐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費用肯定不菲,所以,大家只可在旁邊,看著海港城來羨慕一番。 由於我與策劃這活動的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相熟,讓我有幸參與這項展覽活動在數位平台上的創意工作,期間,更讓我得知,箇中的成功,其實絕非金錢可以衡量。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次活動的主角,原本是多啦A夢這日本老字號卡通品牌的營銷活動,海港城只是主辦單位之一。本來,他們大可如過往相類似的展覽活動一樣,租借一個場地,然後收取入場費用,期間更可大賣商品,多賺一筆。 但今回看中了與海港城合作,並進行免費展出,為的,是希望透過海港城這平台,在城中或附近區域(活動期間,除了內地和台灣,也有不少為此專程來港的東南亞粉絲),牽起更大迴響。 策劃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當初與我接洽時,已告訴我打算將這活動的商業成份,盡量減到最低,並希望將這個展覽,定性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因為不管是老中青三代,在香港都有大量的多啦A夢的粉絲,趁這個誕生前100年祭的獨特日子,正好能把所有老朋友都召喚出來,共同懷緬一下。 的而且確,大部份我那個年代的大朋友,試問誰人不想過擁有多啦A夢這機器貓和它的法寶?更何況,該卡通故事中的人物,都一定有我們的個人、或者是週遭與我們一起長大的朋友的影子。 說回海港城,今回他們主力扮演了一個宣傳平台的角色,而並非單純的合作主辦單位。宣傳平台?這不只是媒體的角色嗎?非也,近年,由於社交網絡的興起,不少聰明的品牌經營者,已懂得透過社交網絡的平台,吸納紛絲。 日子有功,經營有道,品牌也可成為媒體,除了替自家的活動和產品宣傳外,更可以成為一個吸引其他合作單位的平台,借力打力,間接為自己宣傳。 所以,就這次展覽活動,當中除了只賣了一個下午便賣光的少量紀念品外(部份紀念品,收益更是作慈善用途),一些慣常看到的商場購物推廣,譬如購物滿多少就可換取展覽門券或特別禮品,你也不會見到。 海港城所經營的多個社交網絡平台,由當初為商戶服務,到現在,因為粉絲累積眾多,已發展成了一個非金錢可衡量的有力推廣平台,自然能夠吸引更多有份量的單位,與之合作進行推廣活動。 由於參與者能借此活動獲得一定的曝光,有助日後的業務發展,所以,為求達至雙贏,今趟願意以「友情價」為此活動樂意提供一臂之力的合作單位,無論是公關團隊、傳媒機構、製作公司或甚至是經理人公司等等,鳴謝名單也長得驚人。 在社交網絡上妥善經營品牌,不純粹集中於宣傳自家產品和服務,多投入社區活動,讓品牌晉身媒體角色,由於需要長遠的目光及企業的全情投入,暫時來說,深明此理的品牌,為數實在少之又少。本地云云品牌,除了香港海港城,我便只能數到海洋公園了。 今次這個「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展覽活動,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案例,海港城提供了有效的宣傳平台,再次燃點起大家對多啦A夢的愛戴,間接也為該商場帶來更高人流,雖然沒有直接與銷售掛鉤,當中卻讓海港城再次成為了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平台(近年,無可避免地,本地大部份購物商場都已經被內地豪客佔領),贏回普羅市民的心之餘,其未來回報更實在是難以估計。 讓我們明白到,品牌不應只著眼於短期商業利益,也要保持與民同樂這微妙關係。品牌更不應單打獨鬥,要與其他單位多加合作,協力多行一步,才可創造多贏局面。 (原文刊登於2012年10月23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有共鳴才是好新聞?【主場新聞】

當初【主場新聞】出現,總難免常被大家拿來與Huffington Post比較。 但既然這個年頭,大家(包括新聞從業員)都是蒲facebook蒲高登蒲Twitter蒲YouTube收料的,像【主場新聞】這類以分析社交網絡話題走勢,從而快速地作出相關報導,以及將素人(博客)新聞搜羅轉載的新聞網站,其實也是大勢所趨。 由今屆立法局選舉,以至後來學民思潮發起的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活動,【主場新聞】都擔綱著比傳統新聞傳媒更重要的角色。 前天在Social 2.3 Conference中,聽到【主場新聞】搞手之一的尹思哲的分享,我更覺得,像【主場新聞】這類以大數據(Big Data)為編採方針的新聞網站,即使不成為主流,也將會影響主流媒體的生態系統。 尹思哲再三強調發掘讓讀者有所共鳴的題材的重要性,而【主場新聞】發掘的觀點,某程度而言,反映了不少人所認同的主流意向,而這些觀點,主要來自網絡世界。 發掘大家有所共鳴的題材,其實不是什麼rocket science,每天到討論區或facebook看看,就不難略知一二。 只可惜,這個年頭,大家還是較有興趣發表自己的意見,多於聆聽別人的聲音。 小時候,我們的家長如是;出來社會工作,老闆如是;再看看現今的政治氣候,各國的政府當權者也如是。 當然,也少不了我的老本行,廣告人廣告客戶也如是。 大家總是忘記,但凡任何溝通,relevancy的重要性。 你要告訴我什麼干卿底事,我只在乎有否共鳴,是不?  

舌尖上的手機

好的好的,我承認,其實我和一眾港男港女潮童潮叔的都沒什麼區別,吃飯前,我總喜愛先拿手機出來,拍張照。 我的心態是,萬一有天我食物中毒,我還可以死有對證,免於死得不明不白。 拍攝食物照片,你當然可以又單鏡相機又打燈,但我不是什麼Food Blogger或美食達人,不想阻礙人家起筷,所以,還是手機快靚正就算。 除了Instagram,因為也喜歡玩Food Spotting,所以往往會把食物照片裁成正方型,方便上載。 拍攝美食,因為貪方便,我幾乎獨沽一味,只用iPhone app Hipstamtic內的Foodie SnapPak。 此特別為Hipstamtic製作的Filter(你也可以說它是虛擬鏡頭及菲林),掛上了David Loftus的大名(名廚Jamie Oliver的指定攝影師),當然就是為拍攝美食而特製。 透過此卷菲林拍攝出來的美色照片,都有一種濃味化不開的垂涎感覺,照片周邊的矇矓景深,也虛擬地製造了少許大光圈的微距散景效果,美味構圖,易過借火。 這套Foodie SnapPak軟件玩了差不多一年,每次拍攝,它還是可以給我驚喜,這正好就是Hipstamtic隨機效果的特色吧。 以下是我拍攝過的部份美食照片,希望各位Food Blogger大哥大姐及美食達人們不要見笑,多多指教哦。

潮流興Unfriend

  「我尋晚KO了起碼廿個。」 「我仲犀利,最近歲晚大清貨,送客上路過百位,其中包括我老闆。」 「邊個夠我狠?我大義滅親,送走唔少屋企人。」 以上疑似電影「人肉叉燒包」或「沉默的羔羊」之對白,全部真人發聲,是我最近不止一次,在搭車搭船搭地鐵甚至是行山時聽到的。 他/她們難掩興奮地所講話題,不是打War Game或Diablo,而是在互相較量,大家最近在facebook上,unfriend了多少個friend。 本來,在facebook上九成都只是泛泛之交,所謂的朋友,就連「得閒約出來飲茶」這類敷衍說話都不用說的,試問相煎何太急? 但偏偏就是,某一天,大家發現部份facebook朋友,突然變得面目可憎,去到一個地步,要非與他們絕交不可。 以下是常見導致「被絕交」的七宗罪,看看你自己有沒有份? (一) 愛玩Game,常中Spam: 這類朋友,有點像電影中的喪屍,他/她們時時刻刻也在facebook上浮游,終日卻默默無言,只沉迷於大量如開酒店耕田泊車之類的遊戲。喪屍特色之一,就是會不停把喪箘散播,廣發邀請;特色之二,就是他/她們其實是行路不戴眼的,所以會經常中那類如Dislike Button的典型facebook陷阱,中了毒,下一步就是累街坊。 (二)人地開趴地,你入場放屁:當人家在facebook興高采烈地談論某餐廳東西多好吃某電影多好看時,你這不速之客卻走進來拋下一句「我試過食到曱甴」或「看到一半我就瞓了」之類的晦氣話,英文諺語有句The skunk at the picnic,指的就是這類人,你想繼續留他/她在朋友圈嗎? (三)Tag人成癮,Tag到剋人憎:把人家整容前或極樣衰的咸豐年舊照放上facebook,還要怕我的現任另一半看不到,tag完再tag? 又或者,你像某政黨的朋友們一樣,成功爭取了什麼雞毛蒜皮事,公告天下時,又怕你這新post朋友會看不到,如是又逐個tag,一個post,tag足成村人。 (四)有病不尋醫,話畀facebook知:有病,其實第一件事是應該要休息,或者第一時間去看醫生的,但有些朋友,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卻偏偏要先在facebook公佈,除了搏同情或為請病假提供在場證供外,我真的找不到一個更好理由。朋友,我不是不想知你有病,但有病的話,拜託你還是先去看醫生,而不是呻到花兒也謝了。 (五)衰鬼波士,facebook當正CCTV:老闆主動在facebook add了你,你以為會更容易升職加薪?其實你老早心知肚明所為何事,於是你努力扮勤力,日日晨早九點前在公司扮打卡,又頻頻扮OT完再加句我要做好呢份工(查實明明去了蒲),好了,工轉了,戲演完,老闆拜拜。 (六)弊傢伙,facebook有隻偷窺魔:有些朋友明明add了你,卻立即人間蒸發,平時不會like你的post,更完全不會留言,看看他/她的wall,簡直就像是寸草不生的荒廢國度。但某天,一班舊朋友相聚,言語間,卻發現他居然對大家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實在令人心寒哦。 (七)負能量洗版,密罵當三番:那些怒罵港女狂插毒男的負面新聞,他/她一定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然後加連珠炮發惡毒說話煽風點火 ,務求將該post不斷重複置頂,令罵戰升溫。在他們的世界裡,人生是苦短的、前路是茫茫的、老闆是無良的、工作永遠是忙到要死的(但還是有時間上facebook哦),哎喲,寫出來我連自己都開始受不了,再見了,分手吧。 我非聖人也,以上「被絕交」七宗罪,我絕對也有可能犯過,但希望我的老友叔伯兄弟姊妹們高抬貴手,unfriend前,拜託通知一聲,好讓我死得瞑目。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憤怒星戰鳥

發展到今時今日,Angry Birds憤怒鳥已經超越了一個普通的遊戲,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品牌。 任何其他品牌與憤怒鳥埋身,都幾乎一定能擦出火花,最重要係,你有無本事同佢癲埋一份? 曾經與美國NASA合作,上太空已經不是第一次,但今次憤怒鳥卻打算衝出月球,以光速飛行,到很遙遠的很遙遠的銀河系的另一個國度,參與星球大戰。 也許,你會認為憤怒鳥與星戰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上,自星戰推出動畫系列之後,很明顯,Lucas Films 這單位一直想將品牌年輕化(入戲院看星戰第一集的60/70後,請舉手),與憤怒鳥合作,正好有助將這計劃又邁進一大步。 11月8日將會是「憤怒星戰鳥」推出日期,屆時,相信絕對能同時吸引到憤怒鳥和星戰的兩批粉絲大打出手,不打機不罷休。 不可不知,今回憤怒鳥更是照顧到所有平台玩家,由iOS、 Android、Windows Phone、Kindle、Mac、PC,以至執筆時還未正式推出的Windows 8,真的不得鳥! 先來暖暖身,不妨到這個網頁(請留意,這個其實是用tumblr起的Blog),選擇投入憤怒鳥還是惡魔豬的正反各一方。 我見暫時黑暗勢力稍弱,於是我也決定棄明投暗,你,又會如何選擇?

微信微營銷時代

內地上不到facebook及Twitter,人人網、開心網等等受歡迎程度也今非昔比,所以近期談及社交網絡,仍離不開一支獨秀的微博。 最近,新浪微博換了新版面,也新增了好些功能,試用過後,發覺其意圖要成為facebook與Twitter混合體這動機,愈來愈明顯。 但微博的困局,亦一如facebook與Twitter,用戶人數縱使再增長,盈收方面,始終仍未找到一個用戶和廣告客戶皆大歡喜的商業模式。 微博營銷雖然火紅,但能否持續下去,還是一個大問號。 微博營銷一波未平,最近內地又有新話題登場,是為微信營銷。 微信是什麼?它是一個透過智能手機提供即時短訊服務的應用程序,香港人較熟悉的Whatsapp或Line,就有類似功能。 可是,微信除了文字短訊分享的功能外,野心其實更大。語音短訊,一種類似對講機的功能,就是令微信火速竄紅的原因之一。 當然,語音短訊並非微信首創,但微信厲害之處,除了有騰訊QQ撐腰的海量用戶群外,更有技術上支援的強大後盾。 難怪微信推出才短短一年多,僅僅433天,用戶便突破一億,據說,在香港下載數字也達到一百萬。 微信最近剛剛推出了4.3版本,又熊吞了好些新功能。基本上,你可以說得出的智能手機社交網絡應用程序,只要是外國大熱的,類似人家已有的好些功能,它都老實不客氣,照拷貝可也。 由一對一及群組的文字及語音短訊、透過手機數據傳送的語音及視像通訊、多媒體內容分享、狀態更新、群組內以至陌生人社交圈等等,看來,微信的野心,明顯就是要為SoLoMo(Social-Local-Mobile)營銷舖路。 品牌透過設立官方微信帳戶,邀請消費者加入,就能夠對粉絲進行點對點溝通,到達率可達百分百,作為客戶服務的平台,相當方便。 可是,始終微信的社交化屬性,與微博或甚至是facebook及Twitter大不同。 主流的社交網絡如微博等,是非對等的單帳號多向關係,而微信與用戶間,則為對等的雙向關係,微信對話的廣播性,只限於已加入該帳戶的用戶,而用戶與品牌間若有對話的話,都是止於點對點的私底下情況中進行,口碑傳播有所局限。 品牌進行微信營銷,首先,要替官方微信帳戶進行粉絲大規模徵集,粉絲未有儲夠一定人數,事倍功半。 (近期見內地不少品牌如星巴克或Nike等,都陸續在宣傳海報上印上官方微信帳戶的QR Code,邀請微信用戶,加入品牌帳戶於好友清單內,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再者,由於粉絲接收資訊的到達率是百分百,微信營銷所發訊息,不適宜太頻繁,如果都是非客製化純宣傳的垃圾資訊,即使是隔天一條,都容易對用戶製造成干擾,不勝煩擾的話,隨時會與品牌帳戶絕交。 所以,既然用戶都是選擇性地接受品牌透過微信所發出的訊息,品牌必先從用戶的角度設想,寧缺勿濫。時間性、相關性,都要比起在做微博營銷時所發的內容,更為精準。 基於以上幾點,加上智能手機的屬性,筆者認為,微信的最大潛力,在於客製化及或定點地域化的客戶服務,而並非以廣播式宣傳的營銷手法。 除了定時或定地點向粉絲提供優惠及實用資訊外,品牌更可以透過微信,作為手機會員卡及優惠券的發放平台,免卻了自行製作及管理品牌手機應用程序的煩惱。 雖然下載數字已達一百萬,微信在香港使用的滲透率仍有待考驗。但作為一個透過移動平台進行營銷的試點,我仍然是會鼓勵各品牌話事人儘管一試的,起碼可以考驗一下,貴公司品牌在手機平台能否與消費者互動的實力。 說到底,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需要時間累積,所以,愈早開始和消費者打關係愈好。 (原文刊登於2012年9月11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哈利王子裸照風波,都是LYNX惹的禍。

借助熱門話題,或人或事,找一個與產品或品牌屬性相關的切入點,製作廣告一則,順勢掀起更多茶餘飯後的對話,這類手法,屢見不鮮。 老外稱之為borrow interest,順水推舟你好我更好;另一邊廂,香港人卻謂之「抽水」,略帶眨意。 個案一:歌手周柏豪在家不小心打爛玻璃杯一隻,忽發雅興,先拍靚相一張,然後大筆一揮,寫下一段心情故事,圖文並茂,上載到他的臉書粉絲頁,隨即引來成千上百粉絲前來慰問,好不熱鬧。 品牌宜家傢俬立即與民同樂,將該文轉貼至其官方臉書粉絲頁,慰問周柏豪之餘,更向他推介宜家傢俬玻璃靚杯三百餘款,任君選擇。 最新個䅁:大英帝國哈利王子的裸照風波,近來成為連牛頭角順嫂都會笑埋一份的熱門話題。 男性香體品牌LYNX,向來喜以性暗示作產品招徠。 廣告中,凡使用之型男,一遇上索女,隨時成為如花蜜給蜜蜂盯上,被窮追不捨。當然,故事只為滿足男性幻想,純屬虛構,笑過就算。 向來美女對他如螞蟻見蜜糖一樣的哈利王子,與LYNX加在一起,可以產生什麼聯想?相信已不用我多說。 表面上,廣告是一則對哈利王子的道歉聲明,但潛台詞就是說:哈利王子風流成性,其實也不一定是他的錯。要怪,就即管怪LYNX吧。 除了寫出如此簡潔有力的聰明廣告人外,更值得一讚的,當然是膽敢在皇室頭上釘蝨乸的廣告客戶LYNX。 廣告成功搶灘,刊登了在英國報章The Sun。大家都笑翻了,紛紛在各大社交媒體爭相分享和討論,原本只是小小文字為主的廣告一則,郤因群眾網絡分享,自發成為了其人肉廣告媒體,一石激起千重浪。 我們常說的所謂Viral Marketing,就是如此。 執筆時,尚未聽聞皇室公關發出任何遺憾聲明,更未有人嚷著皇室形象告急。 自我小反思:廣告公司創作部,向來有「未收brief唔開工」的規舉,但創作這則廣告,時機要緊,你還覺得要等人家寫brief嗎? 我將這則廣告,以及「廣告人無brief唔開工」這想法貼了上臉書,一如所料,同業好友們都紛紛說:「此事只能發生在彼邦」。 還是老外朋友G的一句回應” It’s definitely a no briefs situation…”更讓我發出會心微笑,笑完又笑。 月亮不是外國的特別圓,但外國人的幽默思維,或多或少,都值得我們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