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解讀

以生命影響生命–賺人熱淚的泰國廣告

一般情況下,朋友們平時在facebook見到的我,都總是嘻嘻哈哈,報喜不報憂的。 工作好,個人生活也好,當然,我也會遇上不如意時,但我很幸運,從小到大,每次遇上任何挫折,到最後,都總會有貴人扶持,幫我一把。 「下次遇上同樣需要幫助的,你也扶他/她一把,那就是我最好的回報了。」 有位長輩對我說過的這一番話,我一直都十分在意,而且,多年來,一直也放在心裡。 那一天,看到這輯來自泰國的影片廣告,又令我想起了她這一番話。 「施恩莫望報」是一種美德,也是讓我們這個社會,每一個個人都能發揮一點點正能量的小動力。 有些種子播下了,將來直接獲得收成的,未必是你自己,也未必是你的下一代,但如果每一個人都樂意不求回報地播種,這個社會裡,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大家總能夠有機會享受到這些成果。 在這個幾乎行每一步都要計算ROI的社會,可能你會覺得我太幼稚,但最少,我是衷心地這樣認為的。

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專欄作家

我是香港科技大學MBA2005年畢業的兼讀舊生,畢業那一年,校友會剛好與信報合作,開通了一個名為【經管錦言】的專欄,逢禮拜二刊登,由畢業校友們輪流撰寫。 初期,我們更以【香港下一個十年】為大主題,各人有自己的專業領域,發表文章。後來,我們更結集成書,是為《香港的下一個十年--新世代企管人的思考》。 雖然是義工(我們的稿費都用作慈善用途),但我好歹都算是同學中寫文最勤力的作者之一,由開始到現在,一直也能持之以恆。 原因之一,是能夠在《信報》發表文章,向來我也覺得是一份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榮幸,所以,平均一至兩個月,我最少都會有一篇文章在此欄見報。 80年代尾,我還是中文大學的本科生,我其實已經有多個專欄地盤,發表好些有關音樂的文章。 時移世易,當日大部份都是外判的音樂專欄,現在都交由記者兼寫,我昔日的多個地盤,全部也逐一銷聲匿跡。 幸而,爬格子搵食,其實是搵不到食的,所以,專欄沒有了,其實我也不覺得份外可惜,更何況,這個時代,想寫東西的話,自己開一個部落格,就可以隨心隨意,寫自己喜歡的。 但其實,在報章雜誌發表專欄,心態及滿足感卻又有所不同。 我還深刻記得,當年看見在某旺角唱片店,居然將我為某某CD推介的雜誌專欄,剪貼在貨架上作為推介,那份滿足感,實在是很難形容,你再給我更多稿費,也未必換不到回來。 所以,如果你問我,我還是更喜歡能夠在報章雜誌,有個屬於自己的專欄的。 上星期三晚,我參加了一個由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主辦的研討會,《信報》總編輯陳景祥先生,這位一直也對我們【經管錦言】這專欄給予了許多寶貴意見和支持的老師,這一晚,他以【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專欄作家】為題,與我們一起分享不少有關他個人,以及作為多年報人的寫作心得。 分享內容太豐富,不能盡錄,但有趣的是,陳先生根據目前信報網站的大數據,分析了長期屹立於最高瀏覽榜的專欄作者之好些共同特質,然後歸納出以下三大重點,供大家參考參考。 這最受歡迎的作者群中,除了大家都會猜到一定榜上有名的林行止及練乙錚等大師外,還包括了溫天納、黃于漸、錢志健、顧小培、占飛、王迪詩、邵力競等作者們。 陳先生認為,若要像這些作者一樣,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你便要先問問自己,你的文章… 一)有否任何獨特內幕、幕後、或第一手資訊? 二)能否引發廣泛討論或被引述的理據? 三)是否筆鋒特立獨行、抵死寸嘴、兼可引起讀者共鳴? 讀者先決的話,以上就是成功的因素之一,當然,這又絕非成功方程式,執筆前,先參考一下,也無妨。 但說到底,你一定要很清楚地想一想,除了金錢上的報酬,能夠讓你繼續寫的動力是什麽,畢竟,專欄寫作是一場不會終止的馬拉松,少一點韌力,也不易走下去。

清、新、淡、雅的日本料理【半島酒店今佐Imasa盛夏鮨會席】

人家說,要品嚐真正的日本料理,必先體會其「清、新、淡、雅」。 我這晚第一次光顧半島酒店的今佐Imasa,目標明確,就是為了要體會一下這究極精緻的日本料理。 【盛夏鮨會席】是該店今夏至九月底、逢星期一至四的限定料理,想隨時walk-in進去嚐這套餐,對不起,恕不受理。 店長建議,閣下最少要一天前預訂,原因無他,據說,主廚每晚凌晨才會致電到日本築地魚市場落單訂貨,材料於翌日空運抵港,除了確保最新鮮,更盡量避免浪費食材,是一份美麗的堅持。 由於幫我訂枱的是美食達人不眠王子,甫一入座,已有特別招呼的黑糖薑梅酒,作為餐前醒胃之用。 起菜前,店長特別提醒,希望我和太太兩人這晚能夠有充裕時間,慢慢享受。品嚐日本料理,心情要有空間,不可以急,因為,料理的廚房也沒法子急。 其實,既然要安坐下來吃一頓晚飯,真的要慢慢享受哦,不然的話,吃快餐就可以了,是不?那些下下趕著客人要個半小時內交枱的中環高級餐廳,就絕對沒這luxury。 主菜登場前,先有前菜=溫泉玉子海鮮梅素麵、刺身=薄切油甘魚、煮物=日本溫室蕪菁(大根)薩摩雞、燒物=煙燻銀鱈魚。 四道料理順序奉上,賣相款款精緻,連伴碟也各具特色,「清、新、淡、雅」這四點,味覺上視覺上都做到最好,未吃主菜,已經滿足了六成。 主菜登場,店長叮囑要順序品嚐的,分別是穴子、牡丹蝦、白蝦、生鱈場蟹棒、縞鰺(深海池魚)、拖羅、北海道海膽。 我的味蕾記憶中,除了曾經在北海道小樽吃過某家與海鮮市場連體的小壽司店外,我再從沒吃如此鮮味的刺身,每吃一口,我都感到,海鮮在我的嘴巴裡躍動。 最後,一碗熱騰騰暖胃的大蛤味噌汁、然後再來一球抹茶雪糕配十勝紅豆作甜品,為這盛宴劃上完美句號。 這季節限定的【盛夏鮨會席】料理,不算便宜,每位客人盛惠$828,但以半島今佐這級數來說,單是主菜已差不多是這個價了。難怪食家個個讚抵吃,實在不無道理。 前菜=溫泉玉子海鮮梅素麵,追加粟米天婦羅及黑糖蕃薯 刺身=薄切油甘魚,配秘製柚子汁及輕燒青椒 煮物=日本溫室蕪菁(大根)蒸釀免治薩摩雞 燒物=蘋果木煙燻銀鱈魚 主菜=穴子、牡丹蝦、白蝦、生鱈場蟹棒、縞鰺(深海池魚)、拖羅、北海道海膽 甜品=抹茶雪糕配十勝紅豆 利申:除了因為托不眠王子的鴻福,店長請我們喝了杯餐前酒及點兒清酒外,這餐盛宴全費連加一,一律自付,埋單時我也識趣給了相約於餐飲的小費。這篇網誌,只是我個人對如此出色精緻的日本料理,以及其優秀服務的衷心敬意,我一定會再去光顧。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人生就是無止境的Pitch

與廣告人聊天,總是會聞Pitch色變。 Pitch者,比稿是也,意即廣告客戶廣發英雄帖,邀請各路英雄,進行比武招親,於是乎,每家每戶被邀請的廣告公司,都要施展渾身解數,誓要於一時半刻內,把精彩創意、策略,還有最重要的收費價目表,向廣告客戶一一賣力游說,成功者,就能贏得客戶歸。 當然,但凡去馬出Pitch,每每只有一人歡喜多人愁,因為結果沒分冠亞季,最後贏家只有一個,其餘的,只可下回繼續努力。 但你試想一下,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接一場的Pitch?由考試、升學、求偶、求職,每個人生階段,你都要經歷無數的Pitch。 我經常與同事說,不要隨隨便便去和客戶開會,每次見面,你都要視之為一趟Pitch。 提案(present)與比稿的心態,其實很不一樣,若客戶會面,有些朋友常以為純粹溝通完就算,卻忽略了要把一個重要想法/建議,賣給/游說對方這目的。 到頭來,開會或什麼腦震盪的見面,純屬吹水,於是乎,白白浪費了彼此的時間。 較早前,HKAIM為多家設計學院學生們舉辦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我應邀作為提案技巧(Presentation Skill)一節的講師。 雖然我在提案方面身經百戰,創意被殺當飯吃,但對於這方面題目的授課知識,我卻自問是門外漢,要我講三個小時課,說易行難。 本來不想誤人子弟,打算捥拒就算,但我心想,好歹就把這次的課堂,視為我向學生們Pitch的個人考驗吧,想多了半小時,決定去馬是也。 最後,我也索性把這堂課命名為Deliver Your Perfect Pitch,希望能較有系統地,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Pitch的心得吧。 接近三個小時內,中途無休息時間,我由兩分鐘的Elevator Pitch,講到如何準備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還原基本Pitch,部份同學們也算聽得津津有味,十分專心。 香港教育制度下,向來不重視提案技巧,不用説莘莘學子了,就連出了來社會工作的朋友,都對presentation這回事十分犬儒,認為此乃老外的「吹水」作風,有實力之人,毋須靠此技倆,有麝自然香。 對於「吹水」之說,我向來都覺得,絕對就是loser talk ,廢人講廢話。 要知道,就算你的想法多精彩,若果你不能自我表達,其實也是徒然。Pitch也是一門學問,有識之士,絕對不應抗拒。 大家有所不知,我是家中五個姐姐下面的老幼,自小其實沉默寡言,我表面上毫不害羞的提案演出,背後,其實只是每天厚著面皮累積回來的成果。所以,既然連我都可以,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哦。 雖然你沒有上我的課,我還是破例把當天的講義放了上網,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也可給我一點意見,希望我下次講課,也能夠有所進步。 最後,希望大家謹記:「人生就是無止境的Pitch。」 Deliver Your Perfect Pitch from Rudi Leung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由「足足五千年」走到「足足五萬年」

雖然,我的家裡好歹也有一台PS3(當然是買來看Blu-ray),可我卻絕非一名電動遊戲迷。 但因緣際會,我有幸透過朋友,認識了在電動界享負盛名的James項明生先生,後來,還替他們公司做過一輯網絡廣告。 初相識,那個時候James剛出版了他的「足足五千年」,再版加印的同時,他正籌備推出電子版,和他交談間,我多口問James:「下一站你會去哪裡?」 「趁體力還可以,還是會找些稍稍落後的地方作為目的地吧,愈窮的地方,我反而愈有興趣去,譬如北韓。」James於是說。 大部份香港人旅行都離不開飲食按摩血拼,觀光只是餘興節目,James貴為一家國際大公司的總經理,卻反而逆流而上,專挑較為刻苦的旅程上路。 於是乎,項明生的「足足五千年」,四年間,如今已走到「足足五萬年」,証明James絕對是身體力行,有心有力。 平日拜讀人家有關旅遊的文章,最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的,往往就是那些能夠引古証今,探索歷史文化的旅遊札記。 在享樂至上的香港,這類文章當然是少數,而James的旅遊故事,卻正好是我所講的這一類。 不告訴你James的專業其實是電動遊戲,拜讀他的文章,你會以為他是一位歷史或通識科的老師,而這位老師說故事的技巧,更是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讀到關於某些古文明國度,我更幻想著自己是Indiana Jones,去到那些既神秘又充滿歷史痕跡的地方,潛入一趟又一趟的冒險旅程。 除了以第一身撰寫多個國家的遊記,James更同時會穿梭時空,由史前文明、宗教誕生、中世紀帝國、航海大發現、以至歐洲殖民等人類的文明史,為你一一解讀。 這絕非是一本教你歎世界的旅遊書,如果你是那類喜歡流連博物館及歷史古蹟多於百貨公司的旅遊人士,歡迎你踏上項明生這跨越人類文明史「足足五萬年」的旅程。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蝦餃”整多兩籠PUMA Blaze of Glory LTWT

很多朋友都同我講:「PUMA那些新款潮鞋,靚還靚,之不過好”蝦”人著囉。」 說話如常好”行”的我,好”行”也要這樣扮幽默地回應:「睇吓”蝦”邊一個人啦,蝦仔Rudi都應該OK嘅。」 何解?正因為我的衣著向來都十年如一日,牛記笠記全身UNIQLO(以前是佐丹奴),非黑即灰或藍,不太潮。 所以,平日一雙比黃膠鴨更鮮黃色的PUMA fass400跑鞋,穿上我腳,立即也被迫變得低調起來,一啲都唔”蝦”人著。 話說,那一晚被朋友邀請去了PUMA與Hypebeast搞的”點心”派對,看見兩款放了在蝦餃燒賣蒸籠裡面的的”點心”潮鞋,如是者,我覺得我終於遇上兩對絕對唔講得笑,真正”蝦”人著的波鞋。 以蝦餃和燒賣仔兩款香港地道美食作靈感,是為網上潮誌Hypebeast與PUMA合力設計”點心”系列。 鮮黃色的那一款,當然就是”燒賣”Blaze of Glory OG,順便整多一籠,就係顏式似足”蝦餃”皮的Blaze of Glory LTWT。 幾大就幾大,燒賣就燒賣,於是你估我唔到地,我問我那位在PUMA做的朋友:「可唔可以幫我整番對”蝦餃”?」 想像一下,一對蝦餃皮色絹布面的波鞋,暗藏蝦肉橙色花紋托底,你都咪話唔”蝦”人著。 Blaze of Glory原型是PUMA的跑鞋系列,有綁帶及Disc(無繩設計)兩大類,鞋型結構我覺得有點像Nike的Presto,同樣是”輕跑鞋”一族(即是叫你不要穿來認真跑馬拉松,明未?),但PUMA這款比Nike的鞋身結構較實淨,不宜踩踭。 穿了上腳,我還是一貫的非黑即灰裝束,於是乎,更”蝦”人著的波鞋,到了我腳上,依然也變得頗低調,”蝦”我唔到。 這雙”蝦餃”飆馬,鞋身極輕,上班穿,步履輕盈。 下班去gym跑treadmill的話,剛剛好,之不過呢,跑石屎路上五公里以上的話,我還是會有點保留的。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有好幾個品牌,都先後推出過可配戴在身上,又或者是裝置在運動鞋上的小儀器。 讓你在做運動之餘,替你做數據統計,與一個網上或手機app帳戶同步,你的運動成績就可一目了然兼儲存在案。 用來在社交網絡威威好,為自己訂下目標而努力也好,某程度而言,這類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東東都給了你多一點動力,或者是,多了一個原因去好好努力做運動。 由於科技與運動也要講求時尚,所以,較流行的Wearable fitness gadgets,都是以腕帶為主流,較多人認識的,包括有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我正在試用中的Jawbone UP。 有女士嫌Fuelband太男性化,又有人嫌Fitbit Flex造型太硬膠, Jawbone UP算是較為中庸,八款顏色,選擇較多,加上造型較潮,自然較受歡迎。 由於我是Nike+用家,所以一直在等Nike Fuelband的行貨出現,可惜一等再等,見Jawbone UP的第二代出現,決定不等,轉會。 Nike Fuelband與Jawbone UP最大不同,是前者主要記載運動數據,後者則更全面,除了運動之外,也可記錄你的睡眠質素。 此外,你更可以為你的用餐打卡,計算所吸收的卡路里,有出,自然也要有入。 啟動Jawbone UP的過程十分簡單,只要先下載它的iOS或Android app,然後把它像耳筒插般的插頭,接上你的智能手機,一兩分鐘內就可搞定。 它的充電過程,要靠另一條耳筒插對USB的接駁線,無論是充電或數據同步過程,這兩方面,都令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地低科技。 配戴上手,Jawbone UP的塑質防水合成物料亦算蠻舒服的,戴在左手,跟身一陣子,已經不太覺得它的存在。 (雖然防水,但奉勸不要戴著它來洗澡和游泳哦。) 反而,試過戴在右手,用滑鼠的時候就感到有點不自在。此外,穿恤衫的日子,也是有點不方便的,其餘的時間,很好。 雖然只是試玩了兩個禮拜,但可能是心理作用,試過好幾次,行山跑步時忘記了戴著Jawbone UP,事後我會覺得白費了我的汗水。 發覺某天因為工作太忙,整天也困了在電腦面前,自己的活動量減低了,也會感到有點坐立不安,要出去做點運動。 壓力,除了是自己給自己的,現在也多了Jawbone UP。 從前用的是Nike+ iOS app,但Jawbone和Nike無計傾(沒聯繫),所以被迫轉會用RunKeeper,一段日子無見,發覺介面原來已進步不少,絕對不亞於Nike+。   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Jawbone UP的睡眠監察。初時戴著它睡覺,感覺有點奇怪,也給老婆投訴過,但習慣了後,已很自在。 基本上,Jawbone UP會將你的整個睡眠過程進行分析,譬如,你躺在床上有多少個小時、用了多少分鐘才入眠、輕睡/熟睡的時間分別有多少、期間醒過多少次每次有多久,分析十分仔細。 可是,Jawbone UP還是有點兒笨的,臨睡前,你一定要先按一下,告訴它轉換入睡狀態,當你醒過來時,你又要告訴它你現在回到日常狀態。 至於那個進食前打卡的功能,一則我覺得準確度有限,二來有點嫌麻煩兼無謂,我暫時還未有認真地去玩過。 當中,你除了可以拍張照,然後用文字在UP的mobile app上搜尋相關食物資料的卡路里外,如果你進食的食物有卡路里標籤,其實你也可以用它的bar code reader,獲得有關資訊,然後進行統計。 雖然未必每款食品都有相關資訊,但我試過scan我每天吃的桂格燕麥片,居然給我找到,維他豆漿,都無難度。下次去麥當勞,可能會再試。 我的Jawbone UP初體驗試用報告,暫時寫到這裡,希望試多幾個星期後,再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Read More »

有些可樂,不是買來喝,而是買來儲的。

大愛可口可樂的經典瓶裝,更令人愛不釋手的是,此品牌不定期地與不同單位潮牌的Cross Over限量紀念版。 說起來有點無稽,但有些可樂,真的不是買來喝,而是買來儲的。 時裝迷可能又要破財,繼Karl Lagerfeld和Jean-Paul Gaultier後,適逢今年是Diet Coke 30周年,於是可口可樂找來了時裝大師Marc Jacobs,分別以我愛80/90/00年代( I Heart 80s’/90’s/00’s)為題,設計了一套三款的限量紀念瓶。 現正在歐洲各地發售,率先首發的,更是萬人潮拜的巴黎時尚店colette,以及英倫經典店M&S。 知我是可口可樂粉絲,公關公司將這從英國運抵香港的限量紀念瓶,送了一套給我,真的要衷心說聲多謝。 細心欣賞,每一款式,都以對比鮮明的剪影graphic設計,當中,分別標誌了Marc Jacobs的不同經典風格。 女權崛起的80年代,穿起男性化燕尾服的女士,黑白紅對比鮮明,令人聯想起百老匯式載歌載舞的美好時光。 90年代的浮誇色彩與超高跟鞋,大紅更大紫,重複的燕子幾何對稱圖案,是為大師經典筆跡。 大師一度愛用的Polka Dots,點綴了這個略帶點兒俏皮的00年代,據說,當中的模特兒剪影,靈感來自Marc Jacobs的2013年春/夏時裝秀。 除了瓶裝,在網上還看見同一設計的三款罐裝,但橫看豎看,還是不及這經典瓶裝。 你,又是屬於那一個年代?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This Is Water 這就是水

中學年代,因為參加學校銀樂隊,而銀樂隊又是每年畢業典禮例牌必備的佈景版,所以,即使畢業還是很遙遠,可幾乎每年的畢業典禮,我都成為了座上客。 但很遺憾,有關主禮嘉賓對莘莘學子們的勉勵式致辭,我往往是零印象,除了講者朗讀貓字時毫無感情外,內容,更是空洞派獎門人。 到了我入了大學,參家過的畢業典禮,又是不遑多讓,留意身邊的同學們,除了被迫安排坐了在頭排的優異生外,打著呵欠等收工的,佔了大多數。 多得YouTube,很多外國學校畢業典禮的精彩致辭,近年都成為了網絡瘋傳的內容,Steve Jobs 的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用多說,就連一些稍不知名的畢業典禮致辭,也隨時遠遠超越司徒夾帶或Cooking Hay Hay一干網絡紅人的短片。 原因無他,因為這些畢業致辭,發人深省之餘,又的確令不少對前路感到茫然的學生,又或者出來社會大學工作後,同樣對生活感到失去方向的朋友們,找到少許明燈,更甚者,是為少許心靈慰藉。 月亮真的是外國的比較圓,人家的致辭者,可能認為這番對學生所說的話,將會影響深遠,更大有可能,成為一代經典。於是,當中不少都會在文稿中下盡苦功,多番雕琢,達至千錘百鍊,金句中有金句,Soundbite中有Soundbite。 說起Soundbite,最近就看到This Is Water這一支在網絡瘋傳的短片,採用了的,就是文學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向Kenyon College 2005年畢業生致詞的講話錄音。 David Foster Wallace擅長撰寫散文新詩,文筆陰暗偏執,常帶有黑色幽默,他大半生都受憂鬱症纏擾,2008年在家中自縊身亡。 “This Is Water”這篇演講文稿,曾經被編輯成作者詩集的一部份,當中,其內容對人生的苦悶無奈的精闢洞察,言語間卻其實又帶著正面的自省意味,因此,一直頗受大學生及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朋友歡迎。 當中,有很多金句都值得再三咀嚼,初讀時,我更有種被五雷轟頂的感覺。 “If you worship money and things — if they are where you tap real meaning in life — then you will never have enough. Never feel you have …

This Is Water 這就是水 Read More »

林二汶【對媽有話兒】

笑中有淚這形容,聽起來好像有點行貨。 但這一晚夜,在壽臣劇院的某個陰暗角落,的而且確,我笑得實在很大聲,暗地裡,我又真的流下過幾滴眼淚。 有關於和媽媽相處的那事兒,這晚夜,林二汶和我們分享的,不單止是屬於她個人的,故事中的人物,是她,也是你和我。 二汶一人分飾多角,由媽媽疼愛的孩子、有著眾人影子的老媽子、以至是,那位離鄉背井,放下自己的孩子,來幫忙撫養人家孩子的異幫女子。 人家說,在媽媽的心目中,我們永遠都是沒長大過的孩子。 十月懷胎,眠乾睡濕的日子還不夠,為我們操心,是她的終生職業。 所以,難怪又有人說,唯有當母親離開後,我等男生,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媽媽離開了,已經是第八個年頭,我敢不肯定,我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 但我只知道,老媽子從前所教過我的,由洗澡、擦牙、綁鞋帶、拿筷子,生活上最基本的二三事,當然,還有搭巴士要讓座給老人家和大肚婆朝早見人要講早晨這事兒。 我的一舉一動,待人接物,其實,都甚有母親的影子。 感謝這晚二汶何秉一把靚聲一台鋼琴的精彩演出,勾起了我對媽媽往事的種種思憶,讓我笑得實在太開心,淚水也流得很痛快。 願,大家母親節快樂。 P.S.林二汶在她的粉絲頁說,江湖規矩,看首場的,不能爆響口說rundown,所以,我這篇網誌,只能分享我看後感受的小小心事了。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