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觀點

「萌」營銷帶動集體回憶

暑假不僅是旅遊旺季,更是各大購物商場各出奇謀搶客的血拼季。 今年,剛過去了的暑假,在香港海港城便進行了一項堪稱「蔚為奇觀」的宣傳活動,一百隻等身大的卡通人物多啦A夢,各自拿著一件神奇法寶,面向五支旗桿,背靠海運大廈,右眺維多利亞港,列陣向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粉絲打招呼。 這個名為「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的展覽活動,除了令該購物商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超過10%的人流,更帶動起社交媒體上的一股「洗版」熱潮,在臉書(facebook)上分享的每一條貼,動輒獲得成千上萬的回應,在新浪微博上關於此活動的搜索,超過35萬次。 「萌」營銷風靡亞洲地區,因此,以可愛的卡通人物展覽作招徠,向來是不少購物商場常用的宣傳技倆,但論場面,相信未試過有能及得上這一次般墟冚。 更有趣的,是當中牽動起各階層普羅市民集體回憶的神經,一時間,大家都像把近期所有的什麼中日矛盾拋諸腦後,這個明明是來自日本的卡通人物,卻成為屬於我們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就像是,多啦A夢不是日本的,是香港的! 若非如此,十號風球高掛的時候,便不會有這麼多的香港朋友,紛紛到海港城的臉書頁前來留言問候,更甚者,也有不少朋友索性親赴現場,看看狂風暴雨下,大家所喜愛的多啦A夢是否安然無恙。 此外,一眾本地或甚至是內地及台灣的著名藝人,恐怕是有今生沒來世,也一一爭相前往展覽場地景點之一的「隨意門」拍照留念,「義務」幫忙造勢。 我身邊不少從事營銷或廣告的行家們,都一一望門輕嘆,深感想搞此等龐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費用肯定不菲,所以,大家只可在旁邊,看著海港城來羨慕一番。 由於我與策劃這活動的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相熟,讓我有幸參與這項展覽活動在數位平台上的創意工作,期間,更讓我得知,箇中的成功,其實絕非金錢可以衡量。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次活動的主角,原本是多啦A夢這日本老字號卡通品牌的營銷活動,海港城只是主辦單位之一。本來,他們大可如過往相類似的展覽活動一樣,租借一個場地,然後收取入場費用,期間更可大賣商品,多賺一筆。 但今回看中了與海港城合作,並進行免費展出,為的,是希望透過海港城這平台,在城中或附近區域(活動期間,除了內地和台灣,也有不少為此專程來港的東南亞粉絲),牽起更大迴響。 策劃單位All Rights Reserved當初與我接洽時,已告訴我打算將這活動的商業成份,盡量減到最低,並希望將這個展覽,定性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因為不管是老中青三代,在香港都有大量的多啦A夢的粉絲,趁這個誕生前100年祭的獨特日子,正好能把所有老朋友都召喚出來,共同懷緬一下。 的而且確,大部份我那個年代的大朋友,試問誰人不想過擁有多啦A夢這機器貓和它的法寶?更何況,該卡通故事中的人物,都一定有我們的個人、或者是週遭與我們一起長大的朋友的影子。 說回海港城,今回他們主力扮演了一個宣傳平台的角色,而並非單純的合作主辦單位。宣傳平台?這不只是媒體的角色嗎?非也,近年,由於社交網絡的興起,不少聰明的品牌經營者,已懂得透過社交網絡的平台,吸納紛絲。 日子有功,經營有道,品牌也可成為媒體,除了替自家的活動和產品宣傳外,更可以成為一個吸引其他合作單位的平台,借力打力,間接為自己宣傳。 所以,就這次展覽活動,當中除了只賣了一個下午便賣光的少量紀念品外(部份紀念品,收益更是作慈善用途),一些慣常看到的商場購物推廣,譬如購物滿多少就可換取展覽門券或特別禮品,你也不會見到。 海港城所經營的多個社交網絡平台,由當初為商戶服務,到現在,因為粉絲累積眾多,已發展成了一個非金錢可衡量的有力推廣平台,自然能夠吸引更多有份量的單位,與之合作進行推廣活動。 由於參與者能借此活動獲得一定的曝光,有助日後的業務發展,所以,為求達至雙贏,今趟願意以「友情價」為此活動樂意提供一臂之力的合作單位,無論是公關團隊、傳媒機構、製作公司或甚至是經理人公司等等,鳴謝名單也長得驚人。 在社交網絡上妥善經營品牌,不純粹集中於宣傳自家產品和服務,多投入社區活動,讓品牌晉身媒體角色,由於需要長遠的目光及企業的全情投入,暫時來說,深明此理的品牌,為數實在少之又少。本地云云品牌,除了香港海港城,我便只能數到海洋公園了。 今次這個「多啦A夢誕生前100年祭」展覽活動,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案例,海港城提供了有效的宣傳平台,再次燃點起大家對多啦A夢的愛戴,間接也為該商場帶來更高人流,雖然沒有直接與銷售掛鉤,當中卻讓海港城再次成為了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平台(近年,無可避免地,本地大部份購物商場都已經被內地豪客佔領),贏回普羅市民的心之餘,其未來回報更實在是難以估計。 讓我們明白到,品牌不應只著眼於短期商業利益,也要保持與民同樂這微妙關係。品牌更不應單打獨鬥,要與其他單位多加合作,協力多行一步,才可創造多贏局面。 (原文刊登於2012年10月23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萌」營銷帶動集體回憶 Read More »

手機快拍、靚相快執 Snapseed

手機快拍,其中一個好玩的過程,莫過於即時在手機上修圖,然後上載上facebook或Instagram。 嫌Instagram內的濾鏡人有我有,熟口熟面,於是,我開始使用其他不同的照片後期工具。 在iOS平台上,當中用得最多的,首選Camera+,作為取代原廠的攝影app,暫時,我還未找到一個比它好的。 拍攝一定用它,但還是嫌Camera+的照片編輯功能未夠仔細,於是嘗試找其他的替代app,問了十個iPhone Photographers,十個有九個推薦了Snapseed(第十個會推薦iPhoto)。 Snapseed好用之處,十隻手指數不完。 說起手指,我就是尤其喜歡它可以用指尖「捽」下「捽」下的人性化介面,除了基本的光暗、對比、白平衡、飽和度等,更可作局部或整體調較。 其他如移軸、散景、剪裁、水平等等效果,也應有盡有。當然,好些特別的個性濾鏡,也包括其中。 如果你是iPad用家,你更會愛死了Snapseed,因為一個價錢,你可以一App兩用。 因此,即使作為一款造價US$4.99的iOS Paid App,推出一年,Snapseed仍吸引了9百萬名下載用戶。 如此好用軟件,最近被Google+收購,上星期最新版本,介面變動不大,只加入了更多的懷舊相紙及菲林效果的濾鏡和相框,當然,可直接匯出分享照片的平台,多了Google+。 但嚇了一跳的是,原本US$4.99的價格,現在免費,同時Android版也免費下載,雙響炮齊放。 Facebook收購了Instagram,據說Twitter也正與某手機攝影軟件密斟(說時遲那時快,已推出,詳情按此),無獨有偶,Google+最近新增了群組功能之餘,也同時推出了Snapseed的Google+新版,此舉想必與其社交媒體發展有關。 看來2013年社交媒體界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定會繼續是手機快拍及網絡照片分享有關的平台。 以下是小部份我用Snapseed修圖的舊作,全部iPhone拍攝。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到我的Instagram帳戶多多交流哦。 iOS 下載連結 Google Play 下載連結    

手機快拍、靚相快執 Snapseed Read More »

愛是恆久忍耐

「愛是恆久忍耐。」 我在教會學校念書,自少就聽過這句話。 年少無知,當然不明所以,只記著「愛是恆久」前四個字,對著人家唱「愛是永恆當所愛是你」,十個女仔,九個啱聽。 及後,人漸大了又成熟了,才開始明白,這句話的精髓所在,其實是「恆久忍耐」後四個字。 兩個人走在一起,墮入愛河很簡單 ,能否每天繼續沐浴於在愛河,才是難度所在。 畢竟,完美的浪漫童話,不可能每天在發生。 生命總有起起落落,當中,雙方時刻都要在跌跌碰碰中學習如何體諒、妥協、遷就,並持之以恆。 要學懂真正地愛,先要學好如何忍耐。 我是沒有知道多少背景的情況下,腦袋就像白紙一張地,第一次從同事J的電腦上,看到這廣告片的rough cut的。 五分鐘的director’s cut曲終人散,我除了感到一陣酸意湧上鼻子,留在我腦海裡,一整天也縈繞著上述這番感受。 廣告播出後,有朋友問我,賣的不是珠寶手飾嗎?為什麼不干脆直接說個俊男美女的浪漫愛情故事? 事實上,雖然都是要說愛情,廣告客戶與廣告公司的共識,卻是要說一個關於因愛而執著、不輕言放棄的故事。 「要愛,就要愛下去」,說的就是這個為愛堅持的主題。 故事中的鋼琴家,女友因車禍失聰,作為音樂家的另一半,不能再聽到摯愛的樂章,當然備受打擊。 極度沮喪之下,女方決絕地與對方分手。可是,鋼琴家始終不離不棄,除了學懂手語,為表達自己的心聲,更努力為女友譜出一首愛歌。 到底已經失聰的女主角,會否因為這首樂曲,再次怦然心動?

愛是恆久忍耐 Read More »

Dumb Ways To Die 笨笨地去死 方法隨得你

就算你是教會中人,都可能很討厭有人向你說教,更何況是硬銷的國民教育?贊成的請舉手。 澳洲墨爾本的地鐵公司Melbourne Metro ,就十分知情識趣,為了教導國民鐵路安全,小心意外生,於是以講反話的超負面手法,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想笨笨地去死的方法,其實多如恒河細沙,何苦要在地鐵中意外地死得不明不白呢? 廣告中(其實是長達三分零三秒的MV),你會見到多頭造型可愛的卡通角色,因為一些笨到不能可以更笨的方法,相繼身首異處,逐一死去。 但千笨萬笨,還不及在地鐵中意外地死去更笨。 歌曲風格輕快清新,歌詞幽默抵死,主唱單位Tangerine Kitty在iTunes上發行此曲24小時,立即登上Top 10,這是「奉政府諭」的國民教育訊息,本來無多少人會願意聽,但現在卻成為了流行歌謠,你更可直接稱之為成功的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 我不知道那班明光社或其他反安樂死大聯盟的衛道之士等一干人等,會否提出抗議或投訴,但這個廣告,對於80或90後,相信會尤其湊效,大家又覺得如何? Set fire to your hair Poke a stick at a grizzly bear Eat medicines that’s out of date Use your private parts as piranha bait Dumb ways to die, so many dumb ways to die Get your toast out with a fork Do your own

Dumb Ways To Die 笨笨地去死 方法隨得你 Read More »

將私人體能教練帶回家裡 Nike+ Kinect Training

iOS 之成功,在於除了硬件之外,在於它所創造了的一個ecosystem,它不僅最大化了使用同系統用家的方便性,更為未來產品伸延開路。 綑綁式生態系統,難免會把部份用家拒諸門外,但既然世上沒有可討好所有人的完美解決方案,倒不如先為最忠心的用家好好服務。 Nike+誕生之初,雖然好使好用,但不少人仍不看好,因為說到跑鞋,高階跑者大多會對Nike嗤之以鼻。 要用你的app再買你的鞋另外追加電子追蹤器小副件,又玩綑綁式?此舉令更多人都敬以遠之。 之不過,發展下來,Nike+卻逐漸發展成一個ecosystem,iPod及iPhone以外,也增加了其他通路,SportBand、SportWatch以至最近的Fuel Band。 Nike+也超越了跑鞋的範疇,籃球、訓練鞋,都可以植入Nike+追蹤器。 Mobile App也製作了一個GPS版,同時兼容iOS及Android,即是說,不管你是否穿Nike運動鞋,也可以玩Nike+,玩戶外定位。 一下子間,Nike+就像打通了任篤二脈,將你所有運動記錄的數字資訊,萬劍歸宗,連結到Nike+系統,為你的所以體育活動儲分。 平日在facebook,發覺用Nike+後秀分數的朋友,似乎又愈來愈多了,Nike+雖然仍屬小眾,但開始見到點前景了。 「運動運動,唯有運動強固體魄,增進健康,請看許多運動者,誰不是,精神旺,氣軒昂!」(摘錄自培正詩集:識唱一齊跟住唱) 向來鼓吹全民皆運動的Nike,今回更銳意要打入家庭市場,入屋去也。 Nike+最近聯手Xbox 360 Kinect,推出了一款運動遊戲。透過體感遊戲做運動並非新鮮事,但當Nike+遇上Xbox 360 Kinect,爆炸力就非同小可。 是這樣的,這套遊戲軟件,就像一個私人健身教練,除了會幫你設計體能鍛鍊課程,更會透過Kinect掃瞄器,評估你的動作做得是否正確。 譬如,如果你起動的姿勢欠佳,指定的動作環節是不會啟動的,這個虛擬教練,真的是十分嚴格的哦。 當然,每次做完運動,你所有的努力、流過的汗水,都會在Nike+有個記錄。 你的成績嘛,也可以向朋友炫耀或挑戰其他人,又或者,作為自己的個人進度評估記錄。 將體感遊戲融入運動,本來就是最順理成章的,現在這套遊戲,更索性將私人體能教練這概念,打通Nike+的任督二脈,為這個品牌獨家的ecosystem,又邁進了一大步。 就連我這早已退隱遊戲機壇的老鬼,也居然因為這套遊戲,開始對Xbox有點心動了。

將私人體能教練帶回家裡 Nike+ Kinect Training Read More »

宜家派對宜家Bear

英國宜家IKEA最近推出了一個電視廣告(稱之為MV可能更貼切),童心未泯的你,保證會看得心花露放。 廣告中,先出現了一位小朋友在家裡的廚房,為準備派對忙過不停,她還有一位好拍檔,一頭可愛但體形魁梧的啤啤熊。 接著,其他的小朋友陸續登門拜訪,每一位也帶來另一名造型趣怪的大朋友,他們包括了磁力鐵甲人、恐龍哥斯拉、紅盔甲武士、紅毛猩猩王、大塊頭寶寶。 他們眾志成城,一人盡一分力,為這派對作好準備(我愛死了那個用懾石神功幫忙拿餐具的磁力鐵甲人)。 既然是宜家廣告,固然少不了大量示範產品功能性一面的鏡頭。 相信是透過後期剪接技巧及Motion Control拍攝,整個廣告就好像一鏡過拍完,全長2分48秒一氣呵成,,每一格菲林都有宜家產品,但卻絕無悶場,更不硬銷。 但與其說這是產品示範,不如說這是展現這些產品功能性一面之餘,更是說明它們如何地幫得到手(小朋友都幫到),其人性化設計的一面,一如廣告中這些好玩的大朋友。 此廣告的標題為”Playin’ With My Friends”,顧名思義,就是要說,不管你是什麼類型什麼年紀的人,大朋友好小朋友也好,只要一起來開心聚一聚,就會有很多樂趣,就一起來hang out吧! 結局嘛,就暫且賣個關子,等你們自己看吧,已為人父母的,保證更會有會心微笑。   廣告背後,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making of。 內容講述這位廣告明星啤啤熊Darren,原本是一位在宜家工作的清潔工,除了工作,他的生活本來枯燥平淡,但某一天,卻居然給上司看中了,叫他在這輯新廣告中客串。 拍攝期間,他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亦重新發現了自己。但燈火闌珊後,Darren還是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歸於平淡但快樂的生活。 用這個手法來做making of,極之罕見,亦可見廣告策劃期間的籌備心思,來自英國的Mother London,果然還是全球最頂尖的廣告創意團隊。

宜家派對宜家Bear Read More »

哈比人指定航空公司:新西蘭航空

任誰都知道,除了Air New Zealand(新西蘭航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可以有資格借Lord Of The Rings(魔戒三部曲)電影系列,或者是即將上影的前傳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過橋宣傳。 想當年,看過Lord Of The Rings電影第一集,已經被當中的壯麗景緻深深吸引,及後再看making of,更覺得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在新西蘭此地靈人傑之地,留下腳毛三兩。 此電影除了令導演Peter Jackson成為新西蘭之光,更間接促進了當地旅遊,不少Lord Of The Rings粉絲都前來朝聖,想重溫劇中人走過的路。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上影在即(香港將會是12月13日),Air New Zealand先拔頭籌來為電影造勢。 Air New Zealand素來有The Official Airline To The Middle-earth(魔戒三部曲的虛構國度)之稱,有否想過,如果劇中人一起上飛機前往電影中的The Middle-earth,場面將會是如何? 起飛前播送鬼馬搞笑的機艙安全短片,早已經成為乘搭Air New Zealand的體驗之一,今回,乘著這齣魔戒前傳電影的上映,這航空公司又製作了另一支同樣新穎有趣的機艙安全短片。 片中粉墨登場的,除了先前也出現過的Air New Zealand機艙服務員及機長,以及一大批疑似Lord Of The Rings劇中人物,來自不同種族的角色,更令人感到意外,就是有Peter Jackson的特別鬼馬客串。 另一開心大發現,就是片中在呼籲乘客要在起飛前關掉所謂電子用品時,居然見片中來自The Middle-earth的人物,都是使用蘋果產品的(下次三叔要好好考慮一下贊助了)。 一般航空公司的廣告片都是一式一樣,一定要有個恭恭敬敬的靚女空姐,慇勤地款待乘客,如果把幾家航空公司的廣告footage炒埋一碟,相信除了廣告人及客戶外,一般消費者是看不出差異的。 能夠懂得與消費者同樂,份外顯出Air New Zealand這品牌獨有的隨和性格。我更敢說,這一支機艙安全短片,肯定比大部份大製作的航空公司廣告多人喜歡看。 我個人在facebook上分享,已經直接及間接貢獻了不少views。看,此片只上載了兩天,便有過百萬瀏覽,二萬多個likes,廣告客戶們,為什麼你們還在花錢拍給自己看的電視廣告?  

哈比人指定航空公司:新西蘭航空 Read More »

Inevitable,CHANEL N°5是注定會被惡搞的。

萬人迷畢彼特,最近演出了CHANEL N°5的最新電視廣告,由頭到尾,只見他站在一個近乎沒佈景的背景前,以他充滿成熟男人味的磁性聲線,讀出他對香水的「愛的宣言」。 整個廣告,都是他一個人的獨腳戲,黑白分明,完全係No Gimmick。 獨白最尾,畢彼特說:「Inevitable」,居然,一語成讖。 Inevitable的是,因為太易翻拍,於是乎,很多朋友都惡搞了這廣告。 第一個我覺得最好笑的,就是在名嘴Conan O’Brien節目中出現的這個「核突佬」版本,身體部份完全重拍,絕非求其扮一次就算。 畢彼特被惡搞變成赤裸裸的自摸「核突佬」,最後仲要用原子筆撩鼻屎,認真該煨。 第二個惡搞得頗有心思,對白也十分抵死的,就有鬼佬歡樂今宵Saturday Night Live SNL的這個版本,留意要看到尾,賣的居然係….。 本地方面,除了重新配音的那個火腩飯版本,我老友司徒夾帶的這個「一條粉腸」版,亦成為了我最喜愛的第三個惡搞版本。 一貫師傅風格,諷刺時弊,內容抵死,重點係,擺明車馬,揶揄我等低下階層的廣告從業員,唉,罵得鞭鞭有力,有血有淚。 言猶在耳,香港扮嘢(模仿)界鼻祖—-盧海鵬,近日就以70歲高齡,高難度挑戰48歲畢彼特,鬥磁性鬥Chok,為的是宣傳即將演出的蝦仔爹哋音樂舞台劇II。 鵬哥論盡香港特首國民教育音樂情人鄭子誠到世界末日,今次真係「盧海鵬試咪,笑到你瞓低」。

Inevitable,CHANEL N°5是注定會被惡搞的。 Read More »

須藤元氣「慢Chok流」敦促中日韓友好關係

在南韓肥仔PSY的Gangnam Style騎馬舞大熱之前,日本方面的須藤元氣(Genki Sudo)自創的「慢Chok流」(呢個名我幫佢作),其實也在YouTube傳得火熱。 雖然,我覺得前者無論創意功架都遠不及後者,但近年日本國運始終不敵韓國,論人氣,兩者差之千里。 須藤元氣是何許人?跟據維基解碼,他本人是一名出色的格闘家,更有「變幻自在的陷阱師」之稱,退役格闘體壇,他出過書、當過演員、拍過廣告,更練得一手好書法,但後來發覺,他真正的熱血團火—-是為音樂和舞蹈! 2009年,須藤與6名成員組成了音樂舞蹈組合World Order,每次出場,全體成員都是整套標準上班族的筆挺西裝。 World Order演出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超越人體極限的機械人式超慢動作集體前進,期間也會擺出極具個人風格霸氣的陣勢,當中千手觀音陣,更是令人過目不忘(在YouTube上你會找到不少模仿者)。 “We are all one”正是他們的格言,World Order企圖以音樂和舞蹈,宣揚世界大同這信念,所以,一定要衝出世界。 去年,出席Microsoft於LA舉行的WPC 2011(Worldwide Partner Conference),作為開幕禮表演嘉賓,為紀念日本海難事故死難者之餘,也不忘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宣揚”We are all one”這信念。 較早前,World Order也有上過SMAP x SMAP節目,與SMAP五子一起表演「慢Chok流」,十二個人的千手觀音陣,型爆全場。 你可以清楚看到,SMAP跳了大概一半,已經開始出現疲態,唯有World Order七人組持續堅挺,可見「慢Chok流」其實頗考體力。 World Order的最新力作,是與ASIANA航空公司合作,製作了PERMANENT REVOLUTION這一支再次企圖宣揚大同信念,敦促中日韓三國求同存異的音樂短片(雖然片中幾乎所有場景都是在南韓發生)。 由東京出發,搭機鐵,到機場Check-in,全體Chok男,一起齊步操入頭等艙,然後抵達首爾,集體又由地鐵、街市,一直Chok到入市中心。 片中除了出現疑似中日韓三地政客的高峰會外,更有多個World Order七子穿梭於首爾市內景點的有趣場面,簡直像在看旅遊觀光節目。 過去有好幾支音樂短片,World Order已暗藏有「向世界出發」這意圖,今次與航空公司合作製作PV(Promotion Video),真的可說是最佳拍擋了,不知道,有那個國家的觀光局也會考慮一下與他們合作? (我真的很想看他們去北韓)

須藤元氣「慢Chok流」敦促中日韓友好關係 Read More »

在Google上的小尼莫夢境歷險

在網絡世界搞互動,其實不一定動不動就要出動Crazy Ad 或什麼Rich Media Flash Banner的,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手法說故事,無需使用太複雜的技術執行,也可以令用戶自願click完又click。 說的是今天在Google首頁出現的Doodle,美輪美奐,略帶古典味的插畫設計,就像向你訴說一個奇幻的童話故事。 熟睡中的小男孩,突然甦醒,床舖滾動起來,把小男孩掉了進地上的洞穴。 右下角有一個小箭頭,吸引你click下去,看看掉了進洞穴的小男孩,究竟有何遭遇。 每click一次,這個奇幻故事,就會展開下一章的新段落,吸引你繼續click下去。漫畫其實製作得十分簡單,但卻是十分生動有趣。 原來,這是Google為紀念20世紀美國漫畫家 Winsor McCay的經典兒童圖書作品:小尼莫夢境歷險(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的107年周年而製作。 大家快快趁今天這個Doodle還在,過去Google的首頁看一下吧,錯過了的話,唯有看下面有心人video capture的動畫吧。

在Google上的小尼莫夢境歷險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