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參加Android Developer Lab,人人獲贈 Nexus One一部,Google實在是太邪惡了!

我公司某資深技術開發員G同事,今天參加了Google在香港舉辦的Android Developer Lab,這個活動報名先到先得,完全免費,於是,我這位同事便懷著一股好學不倦的精神,希望能第一時間掌握一點新技術,上課去也。 但向來資本主義都是邪惡的,今天,G同事的赤子之心不幸被蒙污了,萬惡的Google,居然給全部參加者,一人送上一部Nexus One,不用抽獎,總之人人有份。以下是他興奮得得意忘形的時候,立即上載的圖片,你看,多麼的邪惡。 G同事,請從速把此邪惡之物上繳中央,或由我代你承受這罪孽吧。

參加Android Developer Lab,人人獲贈 Nexus One一部,Google實在是太邪惡了! Read More »

微博=迷博?

@何韵诗HOCC:看来香港演艺圈中的微博菌蔓延速度惊人,眼看著一个又一个幕前幕后的朋友们中毒极深,每分每秒都在拍照传相转发回应关注,茶饭不思面无血色,工作都分心了,香港娱乐圈会不会因此而突然减产或停工,危机危机!!! 早兩天在新浪微博,看來何韻詩小姐這段博文,我回應了她一句「微博怡情,迷博傷身,施主回頭是岸。」,轉眼間,她便馬上回應說,「我已經遠遠被眾人拋離喇。」 我沒有繼續追問何小姐為何玩新浪微博玩得上癮之餘,早已坐擁25,344名粉絲的她,為何要感都有壓力,怕被人家拋離。任誰都知道,何韻詩向來都被視為主流樂壇中的另類人物,特立獨行,小眾有理,試問何懼在粉絲數字上被眾人拋離? 哈哈,當然,我們都知道,何小姐只是借題發揮,說說笑而已。但根據她在演藝圈內的第一手資料,新浪微博的確是已經成功在香港搶灘,而且迅速蔓延。我更夠膽說,按目前的增長速度,新浪微博不難取代Twitter在香港的位置。 說回新浪微博,其實我也是後知後覺的,若不是有朋友在農曆年前告訴快要上去看看,我也不知原來這個國內版本的Twitter已於瞬間竄紅。 新浪微博吸引大家之處,是他們很聰明地將博客分類得井然有序,他們當中,名藝人當然少不了,其他還有不少專業人士如李開復、蔡瀾和金培達(也有按行業分門別類),更有所謂的草根博客,以及各大媒體出版如我每天最愛讀的@新周刊、@第一财经周刊的專屬博客,總之應有盡有。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別於Twitter,在新浪微博,所有名人、企業或媒體出版等戶口,都可以向新浪獲取認証,此舉可望能有效趕走大部份混水摸魚之眾。 加上是國情關係吧,與大部份Twitter港客不同,在新浪微博裡,有不少人都是真的用140字去寫一篇精簡的博文,而並非隨手將一句「等吃邊爐(火窩)中」「今早老闆又發瘋」這一類生活隨想密集發表的,加上熱門話題的流行榜,常找你有興趣讀的主題,其實極之方便。 再者,雖然朋輩中有不少Twitter活躍份子,但始終可能由於是英文介面的關係,始終欠缺了一份親切感吧,現在新浪微博的出現,正好是一個及時雨呢。 最後,更不得不稱讚新浪的周詳部署,除了網絡版本,他們也一拼推出了智能手機版的app,iPhone、Android phone、Symbian及Windows Mobile等,總之又是應有盡有。今年Social Media的一大趨勢正好就是 Social Networking Goes Mobile,同時推出手機版,方便了用戶隨時更新上傳照片,在流量上便絕對可助微博有幾何級數的增長。 想感受下新浪微博的魅力?建議你應在人家用你的名字開了戶口前,儘快開個戶口,然後,先從微博廣場開始 http://t.sina.com.cn/pub/,找些有趣人物來「關注」,再而找些熱門話題來看看吧。 如果你是營銷或公關係的朋友,我也建議你「關注」一下@香港海港城的戶口,他們的營銷大員反應極快,除了短短時間除了已開設了「地盤」之外,更積極與消費者進行對話互動,以及不斷替其推廣活動造勢,目前已成功吸納了15,944名粉絲,氣勢與不少網絡名人不遑多讓。 http://t.sina.com.cn/harbourcity 當然,若果你也有興趣「關注」我的話,也是無任歡迎呢。 以下是我微博地址: http://t.sina.com.cn/rudileung

微博=迷博? Read More »

你的網上玉照,也有經過悉心剪裁嗎?

相信這是不少朋友的體驗吧,我就試過有不少我先在網上認識,然後才見到廬山真面目的朋友,其廬山真人與其網上玉照的出入是頗大的,哈哈,相信人家也會這樣說我。 這系列廣告有趣之處,就是信手拈來了以上這些我們日常生活的所謂insight(洞悉),然後成為了一個有趣的切入點,用來提醒大家是時候去健身中心。 下面這則廣告的文案說:”When you leave out of Facebook, put it into Gold’s Gym”(你在Facebook省略了的,可交由GOLD健身中心代勞),如此類推,再而還有Twitter及Messenger異曲同功的版本。 哈哈,不知大家在網上發表的玉照,有否也經過如此精心的「剪裁」呢? “When you leave out of Facebook, put it into Gold’s Gym” “When you leave out of Twitter, put it into Gold’s Gym” “When you leave out of Messenger, put it into Gold’s Gym”

你的網上玉照,也有經過悉心剪裁嗎? Read More »

知之為知之

我經常被邀出席大型講座的主講嘉賓,事前事後每每被朋友以專家身份相稱,雖然我相信大部份都只是客套話,但我心知肚明,直至講座前幾天,我對我當日的主講內容,其實只是略懂而已。 實不相瞞,每次演講前,其實我都是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資料搜集,然後將內容修再修正,滲入了個人的看法當然是有的,但最重要還是,當中的材料,其實都是集思廣益,靠人家多個不同的觀點加上案例,東湊西併而成。 專家我絕對不敢當,但如何將一些自己尚未經歷的事情說得栩栩如生,反而才是我事前的準備功夫的修成正果,多得互聯網的協助,更感謝網絡世界好些高手們的無私分享,讓我這類資訊饑民的視野,如今可以無遠弗屆。 Guy Kawasaki是筆者最欣賞的其中一位高手,他在2000年出版的大作「策略革命家」(Rules For Revolutionaries)一書中就曾經指出,於這個資訊開放的年代,大家都要掌握得到「密吃如小鳥,拉屎如大象」(Eat like a bird, and poop like an elephant)這能力,吸收資訊宜要密且快,融會貫通後,更要有本事「大大舊」地消化出來,納為己用。 我自問肯定是這個資訊開放時代的既得利益者之一,透過電腦也好,智能手機也好,接通互聯網,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如Google Reader或iTunes上的Podcast等,每天早上我就可輕鬆地在網海吞噬無數知識,將有用的內容整理好,日後就可以成為我工作上的應用材料。看,我們這代人,多幸福。 上個月,我便有幸被全港最具規模的國際保險集團邀請,為他們的周年大會作客席演說,我將題目定為「個人品牌學」。我肯定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雖然是短短四十分鐘的分享,事前我卻花了近十倍的時間,來作網絡資料搜集,表面上很花功夫,但我卻對這剛學習即分享的過程,樂在其中。 你有興趣和我再次分享這場講座嗎?今晚7點左右(3月4日),我將會和HKU Space舉辦一場「個人品牌學」的分享講座,有興趣的話,可電郵hkim@hkuspace.hku.hk或致電2867-8326查詢。 雖然,先旨聲明,對於這題目,我只是略懂。

知之為知之 Read More »

iPad偷步在格林美曝光?

今界格林美音樂頒獎典禮的小小大插曲,可說是當美國名主持人兼政治諧星Stephen Colbert出場,宣佈當晚的第一個獎項“Song of the Year”的時候,他在西裝口袋裡居然不是拿出一個信封,而是掏出了一部尚未正式公開發售的iPad,他更透過iPad的介面,將候選名單宣讀出來。 Stephen Colbert更當場拿JayZ來開玩笑,問他有否和他一樣已受到這份大禮。他又問其在場的女兒,老頭子他拿起這部iPad是否有型有款得多。 稍為留意一下,接下來整晚的節目,當宣讀候選名單時,大家有留意的話,都會見到iPad介面的出現。 相信這是一個刻意設計的Product placement,但其出現卻一點也不兀突,相對當晚大買廣告的大會贊助,可能更加搶鏡,除了是Apple的魅力外,這個Product placement的「靚位」也實在度得不俗。

iPad偷步在格林美曝光? Read More »

奔馳飛翼,行將展翅。

不要以為我是汽車發燒友,我還是較喜歡步行、騎單車和坐地鐵的,愈低碳就愈好吧。 但看見這台奔馳(Mercedes-Benz)的復古跑車SLK Gullwing,又真的令我眼前一亮,那對雙翼齊飛的車門,打開起來真的很有氣勢。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是幻想開著一台這樣的跑車,只要一雙飛翼齊開,就能揚空飛翔。 後來我才知道,這對其實只是車門,打開了車門的車,莫說要飛,走起來也很危險的。 言歸正傳,為了迎接SLK Gullwing這款復刻的新車來臨,在德國,奔馳便在路中心架起了這個戶外廣告牌,廣告訊息簡單得來很到位,直接得來又很有氣派。 一般我們想見的戶外廣告牌,可能怕「蝕底」(既然給了錢,當然想物盡其用),會幾乎連廣告客戶一家大小的名字加電話號碼也要放上去,但大家有時似乎忘記了,一般人對戶外廣告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至3秒,此外,製作戶外廣告時,更一定要顧及有否影響市容,否則,會大大影響消費者對廣告訊息的接收度。 這個戶外廣告牌,在以上這兩方面就真的做得不錯,創作者更真正懂得就地取材,把原有廣告牌的玻璃窗打開,加上一句”The new Gullwing is coming”的簡單標語,就直接說明了這款外形獨特(車門打開時像大鵬展翅)新車即將推出。 沒有說得太白,一切卻能意會。

奔馳飛翼,行將展翅。 Read More »

做男人,都要學好梳理自己。

我真的懶理人家說我姿整,雖然未至於上美容中心做Facial,但定期到護膚品櫃台入貨,日常早晚做足基本的護膚三步曲(潔面、爽膚、保濕),我還算是頗能持之以恆的。 有些男士總覺得這是女人才做的事,所以會選擇不做,又或者交由另一半替他選購護膚品,或甚者索性用另一半的就算,哎喲,但我覺得,幾十歲一個大男人,連這些關乎個人基本衛生的工作也要扮瀟灑不去做,你以為你真的是金城武,蓬頭垢面還可「帥」面迎人嗎? 可我還是有一個死穴的,就是我最怕和護膚品櫃台的女士們打交道,我亦很討厭給人建議應該用那種護膚品,用三支護膚東東是我的極限,請不要叫我再加這個和那個。 所以,我自從用了Clinique的3-steps男士護膚品,近廿年來,一直也沒有轉用過其他牌子或其他產品,每次到這些護膚品櫃台買東西,我都早鎖定我所需要的產品,整個過程,不用5分鐘就完成。 今回我算是破例吧,Lab Series的公關公司要找Blogger試用產品,最終找上了我,看來我的一把年紀,今回反成為了我的advantage,因為人家今回主打的產品,是anti-aging的face cream。 我先問公關大姐那產品是否3-steps系列,知道只有3支給我試用,再加上聽聞Lab Series是Estee Lauder旗下的產品,與我用了多年的Clinique是系出同門,我才一口答應。 拿產品試用前,我要先到Lab Series的櫃台進行皮膚測試,都是你老早會想到的程序吧,櫃台的女職員會告訴你「先生,你皮膚缺水喎。」這些你可能已聽過無數次的類似對白,然後再用儀器再加數字証明給你看。 先在我的手臂上試用,使用產品的事前事後,我的皮膚水份指數由43飆升至72,老實說,我對此半信半疑,還是快快把產品拿回家用,自己試試更實際吧。 試用了兩星期,暫時感覺良好,我份外喜歡那支有少許磨砂的Multi-Action Face Wash,比起我一直用的潔面鹼液,用後的感覺較為清爽亦不會太乾燥。 但近兩個星期來香港的天氣像冰火五重天,氣溫居然可以徘徊在24度與9度之間,看來我需要多用兩、三個星期,才可好好分享今回我這產品試用。

做男人,都要學好梳理自己。 Read More »

Sony Cyber-shot 新三劍俠

昨晚剛出席了Sony Cyber-shot安排的博客活動,除了享受了一頓「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的無敵海景晚餐外,更開心的是有機會第一時間把玩了Sony Cyber-shot的三部新機。 這是一貫的Cyber-shot的產品宣傳策略,絕少單打獨鬥,通常一定會左中右夾攻,排一個靚陣,最少有2-3款產品同步推出市場。 今回全線產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一率皆可進行HD全高清攝錄,以及SD及Memory Stick雙卡支援。 既為Blogger活動,大家的目光當然都落在這款專針對Blogger,名為bloggie的攝錄機MHS-PM5,那個可拍攝360度影像的鏡頭,玩味十足,看過以下的短片,立即心動。 國內朋友可看看這支片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OTQ2MDgw.html 聽聞此機只售1800港元左右,加上那些五顏六色及旋轉鏡頭的設計,表面上看來是主攻年輕人市場,但可能我這類熱愛行山的老餅也有機會中毒,360度拍攝的八仙嶺,將會何其壯觀。 另一款是T系的新作TX7,我雖然先後擁有過兩部T系的小相機,但印象一直麻麻,始終我不太喜歡這款機拿上手時輕飄飄的手感。 我較有興趣的是HX5V,手感極佳,亦比近期大熱的S90略輕,當晚嘗試夜攝發覺效果亦不俗,但我經常要提醒自己Sony機出名mon睇靚過真相(我用的那部Alpha DSLR就是最佳例證之一),所以真的要看過「相版」才可確認。 因為我經常行山旅行,所以當中內置的GPS功能當然甚得我的歡心,有了它,以後就不用逐張相geo tag了。 此機表面上和我一樣老老實實,但試過它的垂直橫向皆可的Panorama功能,又覺得它有點鬼馬,看來Sony在玩味功能的設計層面上,依然有實力領先市場。

Sony Cyber-shot 新三劍俠 Read More »

死神貓貓

相信大家都有可能聽過這頭被稱為Grim Reaper Cat(死神貓貓) 的小貓Oscar,被飼養在美國 Rhode Island某善終中心內的他,據稱具有預知死亡的能力,每逢有人即將去世,他就會在附近守候。 目前為止,已被他「送走」的,最少有50名該療養院的病人。 Dr. David Dosa對Oscar預知死亡的第六感深信不疑,他更於2007年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這學術性醫學刊物中為此撰文。 以下是Dr. Dosa 三年多前接受CBS的訪問。 www.youtube.com/watch?v=9PxI3efVVeI&feature=fvw 以下是Fox News 的報導。 最近,Oscar又引起媒體的關注,因為Dr. Dosa將這隻死神貓貓的奇妙事跡撰寫成“Making Rounds with Oscar: The Extraordinary Gift of an Ordinary Cat”一書,備受好評。 我很有興趣一讀,但Amazon暫時只有Hard Cover,我還是較喜歡Paperback,所以我會等一等。 但我希望我等到讀到此書之前,最好還是不要見到Oscar。

死神貓貓 Read More »

我打三份工

有朋友經常罵我為何不把我在e-Zone及信報所寫的文放上來,為免繼續被咀咒,我今後會陸續將我的一些舊文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分享,獻醜獻醜。 我打三份工。 第一份是我的正職,我是某大網絡廣告公司的傳訊策劃總監,我靠這份糧供樓仔養狗仔。 第二份是我的兼職,我為某大學好幾個本地及海外兼讀學位課程當講師,專教授品牌營銷。 第三份工,我要每朝早七點前起床,邊吃早餐邊上網,東找找西找找,整理好些資料及抓到靈感後,便開始在文字處理器上寫字,每天大概花半小時。文章寫好,九成不是用來投稿,而是投進網海。這份工不像上述那兩份般要交稅,這份工,有人叫BLOGGER我更喜歡叫博客,我雖然不一定每天也有新文上架,但我幾乎每天也像早禱般持之以恆,上上網抓靈感,和打另一份兼職分別不大。 我也不知道如何替自己的網誌歸類,大概我可稱之為一個廣告人眼中的世界吧,因為幹我們這行的人,除了愛看不同的廣告及營銷案例,平日也寓資訊於娛樂,因為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廣告人平時表面上不務正業的八八卦卦生活隨想,其實他朝都有機會成為工作上相關的靈感所在,信不信由你。 「你大概很無聊吧?」我有位在讀MBA時認識的同學,相信她是那類從小無論在學業、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也在她如意算盤內安排妥當的尖子吧,對於她來說,見我居然有如此多的「雅興」花在寫網誌上,不知道是否替我不值,所以這樣問我。 我的BLOG齡不算長也不算短,我的第一篇網誌在Yahoo!BLOG發表,當日是2005年11月1日,一寫四年。在邁向2010年前的最後兩個星期,我做了一個相信我這位同學會覺得更無聊的決定:為了讓網誌經營得更完善,我買了個域名,開了個網頁寄存的戶口,我做博客的這份工,從此不僅沒糧出,更要每個月交租。 「為什麼要花時間打這份沒糧出的工呢?」我間中會被人這樣問,但我的太太很好,她從來沒有這樣過問我,她只會間中問我這篇和那篇有她或我家小狗的網誌,有沒有為我的網誌增添了瀏覽量。她不懂得讀中文,所以又間中會找同事把我的新網誌讀給她聽,覺得有意思的,她又會轉介給她懂得中文的朋友看。我的這個域名,也是她到GoDaddy.com買給我的。 最近看了Julie & Julia這電影,戲中講及一個苦悶的上班族,如何透過網誌展開了人生和事業的另一頁,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勵志故事。我慶幸自己不是一個苦悶的上班族,但的而且確,因為成立了個人網誌,我的生活逐漸起了點點微妙的變化。 譬如,我會間中因這個博客身份而見報或上電視接受訪問、久不久在街上會有陌生朋友過來與我的小狗或我打招呼,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網誌,我認識了好些我從沒有想過會認識、生活背景與我迥異的新朋友,包括本欄的三位作者和e-Zone老編。 如果你未成為博客,我會鼓勵你一起來打這份工,但不要想太多計算太多,寫自己熱愛的事物,記載自己想記憶的,你已可以很快樂,這份回報,金錢換不到。

我打三份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