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少味精,聽真有感情—Sony旗艦級鑑聽耳筒MDR-Z1000

某次看小田和正的音樂節目,發覺他在錄音室內,與一眾樂手都是戴著同一款Sony的鑑聽耳筒,後來再留意其他的日本音樂節目,但凡入錄音室,也會見到大家也清一色地用這一款耳筒。 明查暗訪下,我才知道,原來這款鑑聽耳筒型號是為CD900ST,幾乎是日本大部份錄音室的指定鑑聽耳筒。 此品為日本限定發售,想買的話,你只可以買水貨,或者是到日本的Amazon訂貨,折合港幣$1,500左右。 CD900ST少味精,音質老實,所以一直廣為音樂人愛「戴」,我曾經試聽,稍嫌戴得不太舒服,加上這是專為錄音室使用設計,用隨身聽如iPod或iPhone等等來推的話,力水未必夠。 最近,側聞Sony香港代理入手了一款號稱旗艦級的鑑聽耳筒MDR-Z1000,上網查一查價錢,嚇了一跳,比起上述的標準錄音室耳筒CD900ST,天啊,價錢是一倍有多,承惠$ 3,998,值得嗎? 但看得實在心癢,於是問Sony的公關借機一試,這個週末前終於到手,由於是供傳媒試用的sample,日子有功,已經「開聲」,不用warm up,多好。 拿上手,感覺很輕身(270g),佩戴起來亦頗輕鬆,真皮的耳墊非常柔軟,將我一雙大耳朵包得貼貼實實。 隔音效果呢?哦,音樂一開始了,除歌曲以外,萬籟皆寂。 先提供少許官方數據: 型式:封閉式 推動單元:50mm圓頂形 阻抗:24Ω/1kHz 靈敏度:108dB/mW 頻率響應:5-80,000Hz 平時我主要用電腦和iPod聽歌,所以先用電腦來試聽,我在唱片櫃找了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來考一考她,三個樂章近38分鐘,聽完耳朵也不太累,於是直落第二鋼協,聽罷,我的總結如下。 不愧為Sony的旗艦級型號,亦保持了一貫Sony鑑聽耳筒的特質,音色自然而不浮誇,少味精,用電腦推,力水還可以。 我所試聽的貝多芬鋼協版本,是我最欣賞的阿巴度(Abbado)指揮柏林愛樂的現場演出錄音,鋼琴獨奏是波里尼(Pollini),樂團的每件樂器間充滿空間感,用心細聽,樂句與樂句之間,你會感受到樂手細微的呼吸,我聽到的,更是豐富的音樂表情。 第一樂章的華采樂段,鋼琴的音色音量都有著強烈動態對比,高音樂句的每顆音符都優美清亮而不刺耳,低音亦顯紮實。 鋼琴與樂團的前後距離感極之玲瓏,齊奏的樂段音樂的包圍感很強,悅耳的聲音從四方八面透進耳朵,這,就是聽音樂的真正樂趣。 轉過頭來,我換了iPod來試聽好幾首流行曲,全部WAV檔,哈,感覺居然一般,沒有了剛才聽古典樂章時的驚艷。 很可能,這是我長期習慣吃味精的結果吧,聽流行曲時,音色再細膩,低音震動力不夠澎湃,鼓擊不夠punchy,總又是聽得不太盡情。 不服氣,拿耳筒出廳,換上可接駁大插頭的延長線,駁上擴音機,拿了幾張音樂會Blu-ray碟來再煲。 果然,用iPod推這耳筒,不是不能,但發揮真的有所局限,接上擴音機後,用三、四成力水去推,已有明顯不同的效果。 音樂感很強,渲染少,動態表現紮實,由U2演唱會的強勁搖滾,以至是久石讓音樂會的千人大合唱,澎湃力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愧為鑑聽級數。 所以,我的總結是,MDR-Z1000夠輕身,適合長時間佩戴,音質亦充滿音樂感,動態包圍感亦很強,是一對有Hi-Fi味的鑑聽耳筒。 可是,如果你打算以此作隨身聽耳筒,我覺得會有點浪費,當然,你仍要堅持敗家的話,悉隨專便。

少味精,聽真有感情—Sony旗艦級鑑聽耳筒MDR-Z1000 Read More »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三)/馬來西亞邦咯岛之黃昏

上星期到了馬來西亞一遊,當然隨身也是帶著我正在試機的Samsung NX100。 發覺了此機即使對弱光也非常敏感後,旅途中我也儘量把握機會,但凡有優美光影的情景,也不會放棄捕捉的機會。 以下照片,地點均為馬來西亞的渡假勝地Pulau Pangkor(邦咯岛),全部在手持無腳架的情況下拍攝,亦沒有經過後期加工。 f/3.5 1/40秒 ISO 100 等了很久,大概於午後3時半左右才check-in,準備好人字拖出門,卻無意見到露台門罅偷偷透進房間的光影。 f/5 1/160秒 ISO 100 吃罷晚飯,回到酒店大概是六點半左右便看到此情此景,立即拿出相機按下快門。 f/4.5 1/125秒 ISO 100 穿過泳池,看見面前孤單的涼亭,背著光,樹影的輪廓反而充滿味道。 f/5 1/200秒 ISO 100 漫步到沙灘,已見地面一片金黃,黃昏來得很快,把握機會,再按下快門。 f/5.6 1/200秒 ISO 100 回頭再看,天色已沉,樹影已被夜色吞噬,海面的鱗光,卻份外醉人。 f/4 1/8秒 ISO 800 夜幕已垂,但透過微弱的黃昏餘輝,天空呈一片海藍,遠處看到一絲紅霞。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三)/馬來西亞邦咯岛之黃昏 Read More »

咸蛋超人麥斯Ultraman Max忘记怎樣出招?

除了久不久還會留意一下其電影版,多年來已沒怎麼看咸蛋超人了,更不知道那隻咸蛋是那隻咸蛋。 可是呢,我還是對咸蛋超人有點情意結的,所以會間中到網上看看人家分享出來的咸蛋超人短片,尤其是變身啦,出招啦那些,早兩天就看到一條超好笑的。 試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當超人出絕招前的一刻,卻忘記了發射死光前的例牌花招是怎麼耍時,結果將會是怎麼樣? 根據維基咸蛋解密的資料顯示,這頭名為Mike的獨眼外星生物,能夠發出令任何生物失去記憶的電波,其中,連咸蛋超人麥斯Ultraman Max(2005)也不例外。 在這一集內,超人麥斯被此可惡的怪獸弄至暫時失憶,連怎樣出招都忘記了。 但更「賤」的是,這頭獨眼怪獸居然因為超人的超囧,竟然也嚇得呆了,眼瞪瞪,口擘擘,留口水。 最後,超人麥斯連他的獨門暗器Kill鏢都跌了,真的超超超囧。

咸蛋超人麥斯Ultraman Max忘记怎樣出招? Read More »

28年後又一條好TRON

80年代初,如果當是你已經懂事又有接觸過電腦的話,你還記得當是用的什麼電腦嗎? 印象中,我的有錢仔同學家中已有正版的Atari或Apple,我第一次接觸的,應該是黃金電腦場砌機的老翻Apple II,還要是人家不要掉給我的舊機。是呀,連磁碟機都未有,用的是卡式機,當時的個人電腦,速度行8 Bit。 1982年的TRON(電子世界爭霸戰),都可說是那個年代電腦特技片的經典了,試想像,當時的電腦,還是Green Mon的年代,莫要講互聯網了,但這齣電影,已經和你講電腦駭客,講電腦世界內的虛擬世界。 只不過,我對此片的記憶近乎零,只記得劇中人的電子造型,當然,還有那台「高科技」電單車。 現在回看可能得淡笑,但想當年,我頗肯定,無論是大友克洋或鳥山明,在創作其動畫中的電單車時,都一定有受此影響。 玩電影復刻,已成為了荷里活電影工業近十多年來的必殺技,所以,28年後的今天,TRON又得以重見天日,據悉,迪士尼為投資此片,耗資3億美元。 以現今的科技及財力,拍攝當年此科幻片的續集,技巧上,要贏,一定毫無難度(看,這電單車,未埋位已贏爆),但能否成為經典,卻是未知之素。 電影未上畫,但在戲院看了預告片,型爆的發光貼身衫造型,加飛碟格鬥及賽車場面,已令人看得興奮。 預告片接近尾聲,字幕打出Music By Daft Punk,更是令人興奮得尖叫起來。 不知道,Daft Punk兩名成員會否在電影中客串,在以下這音樂預告片中,就出現了兩鏡,襯絕。 忽然想起,曾經見過以下兩件TRON x adidas的珍品,當時沒有買,但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後悔了,尤其是那件三間外套。

28年後又一條好TRON Read More »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二)/灣仔夜攝

試用了這部Samsung NX100差不多兩個星期了,還在適應如何使用她的手動功能。 老實說,雖然i-Function鍵操作介面尚算容易,但此機的感光和對焦特性,卻並非如我想像般容易適應,如果用自動測光的話,在室內拍攝,白平衡更時有失準。 我的太太嘗試把NX100當作傻瓜機用,結果弄得十分無癮,但經過我再三嘗試,已開始可以和這部NX100做朋友了,雖然目前還在摸索階段中,但已開始拿獵到少許成就感。 用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發覺這部NX100的感光元件很強,在陰暗的環境中,即使光線再微弱,只要有少許光,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在無閃燈無腳架的情況下,都能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效果。 第一個星期拿到這部機時,我便剛好於週末晚與友人相約在灣仔的The Pawn聚舊,去過的話,都會知道此店的燈光是如何「有情調」,就是連餐牌也幾乎看不到的那種程度。 不說太多,就由照片說話。 f/3.5 1/13秒 ISO 800 先在街上隨便拍,幽暗的街角,電車剛好略過,防震還可以,我見到灣仔入夜後的浪漫氣氛。 f/3.5 1/15秒 ISO 800 店外的光源略為充足少許,舉頭又拍,發黃街燈的折射光影,收了在鏡頭中。 f/3.5 1/8秒 ISO 800 坐下來,見牆上相架構圖不俗,看見頭上淡黃光源,仰頭就拍,光影打在牆上,很懷舊。 f/3.5 1/8秒 ISO 800 偷拍面前的朋友,光源靠桌上的小黃燈 ,對焦有點矇矓,反而感覺愈夜愈美麗。 f/3.5 1/8秒 ISO 800 再向暗中行,見漆黑中外面的街燈透入店來,光線還太弱,管它的,舉手就拍。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二)/灣仔夜攝 Read More »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大家都像早認定我一定會看了Social Network這部戲似的,好吧好吧,我終於看了。 但當我發現,原來很多像我般活躍於社交網絡的朋友們,都有透過不同途徑獲得贈券前往觀看時,我呢,反而是自己賣票入場看的。 其實對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像我這類網絡八卦公,當然老早透過不同的”Social Network”途徑,聽過不少了,其實早沒多大興趣。 但由於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這對編/導組合,反而引起我對此片有莫大興趣。 (不知道這對黃金編導拍檔是何許人的話,請點擊他們名字的連結,然後到IMDB起他們的底吧,不想多講了) 作為兩名非Facebook用戶,我覺得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說得實在好,大概是兩個月前吧,在TIME的訪問中,他們是如是說: Sorkin: It really didn’t have much at all to do with Facebook itself. I wasn’t on Facebook. I don’t spend a lot of time on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networking wasn’t really part of my life. But the story itself! There are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Read More »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一)

較早前到北京出差,只帶了我剛買入手不久的Canon G12同行。 說真的,平日出門若果又要帶電腦又要帶相機的話,如非必要,老早決定不會帶單鏡機上路了。 不是不享受單鏡機可帶來的攝影樂趣,但讓肩膀太受罪的話,身體至上,還是可免則免。 北京之旅,有同行團友A,向我眩耀他手中的Samsung NX10,拿了上手把玩一下,意外地感到頗為輕便,手感亦不俗。 試拍了幾張照片,對焦速度尚可接受,拍微距景深效果不俗,作為第一台採用APS-C的微型單鏡機機種,果然名不虛傳,一下子間,我便被毒了。 剛從北京回來,不知道是事有湊巧,還是冥冥中的安排,居然收到Samsung公關的電郵,問我有沒有興趣試機,那一部?「Samsung NX100」。 哈哈,我剛剛才被人用NX10毒了,真的有這麼巧嗎?又是被植入了潛意識?又是Inception? 同一日下午黃昏時份,這台NX100便已出現在我公司的辦公桌上,Samsung的公關果真辦事神速。 微單這市場,目前已成為了Micro 4/3與APS-C兩大陣營對打的天下。 印象中,Samsung 的NX10應該是首部APS-C畫幅的微單,但後來Sony的NEX推出,似乎一下子在APS-C的微單市場搶盡風頭,這回的Samsung NX100,雖然是有點來得姍姍來遲,但觀乎其「落足料」的規格及頗進取的造價,看來此機是要來收復失地之作。 初拿上手,感覺上居然比我的Canon G12略為輕便,官方數字是282 克(淨機身/不含電池),弧形流線的機身設計,有別於一般四四方方的小相機。 3 吋AMOLED熒幕可說是此機的一大強項,即使在戶外的強光下,畫面仍可保持亮麗,可視角亦相當廣。 隨機附上一支20-50mm焦kit鏡(換算倍率後是30-75mm),略嫌廣角有點不足,但作為一支天涯鏡,影景影人,夠用。 更重要的是,此鏡獨有Samsung自家開發的i-Function鍵,一個按鍵(可用左手姆指啟動),配合機身上的兩個轉盤(可用右手姆指和食指同時按動),便能切換光圈、ISO、白平衡及曝光補償等頁面進行調較,相信此舉是讓習慣傳統單鏡機的用家,更容易過渡。 一般微單常被單反老手投訴的,就是其手動切換的方便性,這i-Function鍵的設計,看來將會是Samsung系微單相機的殺手鐧。 (待續)

APS-C微單新世紀—Samsung NX100試用報告(一) Read More »

MetroPop新專欄

多得網友文地貓的介紹,由上個星期開始,我會於地鐵派發的刊物MetroPop中,有一個小小的專欄。 (文地貓是我在網上真正「以文會友」所認識的朋友,我覺得,我和她呢,都真的是古代人矣。) 經MetroPop的老總批准,我以後可以將已刊出的稿件,放上來和大家分享,點擊上圖,可看到較大的原稿。 雖然未有客戶肯做,我又經常被人「柴台」(喝倒采),但我還是覺得QR Code是有可為的。 所以,由第一期開始,我在每篇稿上都會附上一個QR Code,希望能方便到大家,以後在地鐵一邊閱讀,一邊就可以立即用QR Code,登入相關網站或收看視頻。 希望大家會喜歡,多多給我意見。

MetroPop新專欄 Read More »

「憤怒鳥」上以色列電視台與「邪惡豬」大打出手?

過去幾個月來,我眼見身邊不少朋友,都因為沉迷Angry Birds,大人大姐,終日玩得茶飯不思。 更有平日本來不打電動的,說連Level 4都過不到,於是愈玩愈Angry,難怪Angry Birds長期成為iPhone及Android下載榜的冠軍,就連New York Times等大報也有推介(按此看相關報導這裡)。 Angry Birds好玩之處,在於一個敵我分明的單純世界,Angry Birds的雀仔蛋被Evil Pigs偷了,為保家園,Angry Birds以日軍敢死隊般的「鳥」肉炸彈,空襲Evil Pigs陣地。 全球超過60個國家下載,坐擁最少6百50萬下載次數,Angry Birds除了變成了一個現象,更迅速成為一種文化。 除了生產玩具之外,目前,據聞Angry Birds的遊戲出版商Rovio,現在正與荷里活的製作人洽談電影大計,是的,Angry Birds正準備晉身大銀幕。(按此看相關報導這裡) Angry Birds最近殺入了以色列搞笑電視節目’Eretz Nehederet’ ( A Wonderful Country),話說節目主持人企圖平息干戈,希望能勸服Angry Birds與Evil Pigs停戰。但當然,最後都是初而口角,繼而動武收場。 Angry Birds講粗口(說穢話)的那一刻,我真的爆笑了出來。

「憤怒鳥」上以色列電視台與「邪惡豬」大打出手? Read More »

iPod Nano搖身變iWatch

數個月前,當最新一款的iPod Nano推出時,我們已可從網上不時見到,一些將這正正方方的iPod變成腕錶的周邊產品出現。 但當中,絕大部份都還是像玩具般兒戲的居多,其中,也有不少相信是蘋果紛絲自家實驗製作。 (上述原圖,取自這裡) (上述原圖,取自這裡) 直到最近,看到MINIMAL這來自美國芝加哥的設計公司出手,我才真的感到眼前一亮。 MINIMAL是一家專為不同大品牌代工產品設計的公司,其中包括Nike、Logitech和Herman Miller等,其最新力作,便是近月剛剛開賣的Microsoft Xbox 360 Kinect。 替人家作嫁衣裳了多年,MINIMAL終於技癢,忍不住手推出了兩款自家品牌設計,都是為新款iPod Nano打造的周邊產品,讓這小小四方形的音樂隨身聽,搖身變成設計精緻的腕錶。 我們先聽聽MINIMAL的話事人Scott Wilson,為大家講解一下他這次的設計靈感是如何得來。 (上面兩圖為TikTok,iPod Nano和錶帶,一拍即合,相當方便。) (上面兩圖為LunaTik,外加了一個固定iPod的綱框,有點Porche Design的味道。) 一如其公司名稱,兩款產品的設計風格都極為簡約,極具Herman Miller那類設計產品般的風範,銀鋼面純黑膠帶,簡潔而有力,我覺得極之適合男士配帶。 上圖兩款設計,分別為TikTok(美元$34.95)及LunaTik(美元$69.95),將於2010年底前及2011年年初公開發售,期待中。

iPod Nano搖身變iWatch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