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的大世界
社交媒體格局的新變數 香港的社交媒體版圖多年未見大變。 廣告公司與客戶談策略,總離不開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近年雖有 Threads 加入戰團,但主流依然是 Meta 和 Google 兩大陣營,換湯未換藥。 2025 年 6 月,小紅書在香港設立首個境外辦公室,專責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市場。 這顆投入本地社交池塘的細石,能否在沉悶的一池死水中激起新一輪漣漪? 營運小紅書,先學懂「種草」 在探討它帶來的機遇前,先解釋一個關鍵詞——「種草」。 在中國大陸的網絡語境中,種草就是讓別人對某樣東西動心,從而產生購買慾望。 例如,一名顧客品嚐到一杯帶桂花香的咖啡,拍照寫下一句感受並分享在社交網絡,你看了覺得嚮往,心裡便埋下躍躍欲試的種子。 「種草正循環」的四部曲 在小紅書,種草並非一次性的推廣行為,而是一個能不斷累積影響力的循環,稱為「種草正循環」。它的核心是讓品牌與用戶建立持續互動,並透過反覆運作推動口碑擴散: 企業透過不斷重複這一循環,從一個激發點走向下一個激發點,形成高強度的互動與信任累積,令品牌與用戶共同成長。 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能否將用戶的情感回響轉化為可延展的品牌故事與社群動力。 小紅書的用戶與市場優勢 小紅書自 2013 年創立,定位為生活方式社區,結合社交、內容與電商。 截至 2023 年底,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 2.6 億,85% 來自內地,港澳及東南亞用戶持續增長。 目前,馬來西亞是中國大陸以外的最大小紅書市場——截至 2023 年約有超過 250 萬用戶,約佔當地華裔人口的 36.7%。 用戶以 18 至 35 歲女性為主(約七成),具一定的消費力與教育水平。與傳統社交平台不同,小紅書六成以上流量來自站內搜尋,其中九成帶有購買意圖——品牌面對的,不是閒逛的路人,而是心中有購物計劃的顧客。 從「正漏斗」到「反漏斗」的觸及策略 了解了用戶特徵,便能更好理解小紅書在行銷上的獨特打法——「人群反漏斗」。 傳統的「正漏斗」是先大範圍曝光,逐步篩選到有興趣、最後購買的人;反漏斗則反其道而行,先找到最有影響力的核心人群,種草後讓他們的口碑自然擴散至高潛人群,最後再觸及更廣泛的大眾。這種方法能以較低成本獲得更高質量的轉化與信任。 對香港市場而言,這策略尤其適合鎖定新香港人群體——目前大概已超過 130 萬,其中不少是收入高、消費力強的年輕專才,她們習慣用小紅書尋找餐廳、購物和旅遊靈感。 入場門檻與內容挑戰 目前,小紅書廣告成本低於 Facebook 和 Instagram,加上「長尾效應」,一篇好內容可持續帶來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