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o-Pop

只怕不夠時間看林二汶白頭

看着at17兩位青春少艾初出道,那個時候,我已是36歲左右,身邊有位朋友取笑我這位中年大叔,為何這麼喜歡聽這兩位小妹妹的歌。我這位朋友,初時其實以為at17是類似Twins的組合,這個,當然是個美麗的誤會。 這個世界上,可能有兩大類喜歡透過音樂尋回逝去青春的大叔樂迷,第一類是在信和追AKB48最新歌舞演出DVD,尋求視覺官能上的青春;第二類則像我,喜歡聽at17的歌,是為了咀嚼她們歌曲中散發的青春氣息,既勵志,也治癒。 來到這個年頭,兩位前at17成員,一位快到30歲,另一位已30出頭,而我這位樂迷大叔,依然還有留意這兩位「小女生」的歌,我也好像是一個長輩般,終日憂心著她倆的發展,她們的歌,又能否維持當日那一份真摯的赤子之心。 今年較早的時候,知道林二汶正打算踏足中國舞台,參加內地的真人秀音樂節目,近年中港關係緊張,於是,我又在憂心忡忡,心怕她會因此而得失了香港原有的樂迷。 但最後,我這位大叔的憂心,其實都是多餘的。 看「中國好歌曲」這節目,看林二汶踏實的演出,我發覺,這位當年蹦蹦跳的小女生,如今已經是一位收放自如的成熟女子。雖然,在這個真人秀的比賽中,林二汶最終沒有脫穎而出,但卻在台上發亮過,讓更多人認識到她的音樂才華,感動到更多人。 《至死不渝》是昔日at17歌曲《才女》的舊曲新詞版,當年的版本有點電子迷幻,配上了普通話的新歌詞及新編曲後,變成了一首雋永清新的窩心情歌,副歌部分的優美旋律,聽過一遍後就會讓你繾綣在心頭。在「中國好歌曲」這節目上,也出現了一個林二汶和哥哥林一峰合唱的版本。 《只怕不夠時間看你白頭》是在「中國好歌曲」節目的考核賽中,林二汶要在24小時高壓下完成的曲詞包辦作品,當時,考核老師周華健出了「團圓」這個題目,然後要每位參賽成員就這個題目以歌曲回應。 歌曲內容,幾乎是每個要出外闖蕩的子女的心聲,既體會到父母對他/她們的支持與祝福,同時間,亦對自己未能有足夠時間陪伴父母親而感到內疚,一眨眼,驀然回首,父母親的美好年華已悄然逝去,慨嘆要及時把握餘下的日子,好好多見父母一面。 「終於回家,看見你了,卻發現夢想不能換回時間,最好的,錯過了。」的而且確,夢想真的不能換回時間,尤其是和家人共處的時光,來到副歌末段,我聽到已世故了的林二汶,聽到由這位30出頭的女子對我這位大叔的叮嚀,默默地,我又為她奉上一份祝福。 後記:當我知道林二汶會把這兩首歌在musicbee.cc以募資的方式發行,我二話不說就馬上拍下支持了,雖然,由於我不想家中又堆多一張CD,我選擇了購買高清的音樂檔版本,但事後,在臉書上見到相信和林二汶差不多年紀的舊同事,分享了她收到這CD一刻的心情,原來,這位朋友一直都擔心這個企劃能否成功募資,收到簽名CD時,才終於釋懷,看來,經常為這位大街女子憂心的樂迷,不止我這位大叔,還有與她同齡的樂迷。

是有種歌,可以叫你的心安靜。

有些朋友替何韻詩憂心地說:「作為一名藝人,如此地豁了出去,從今以後那一個很大的市場相信都不能再去了,單憑香港這個小島的樂迷,可以養活她嗎?」 「香港地,有手有腳,只要肯做,邊會餓得死人?」 以上這番話,聽過不知多少位長輩講過,其中,包括我那個已經離開了好幾年,生前從事建造業體力勞動工作的老爸。 我覺得,大家其實都想多了,何韻詩這位香港老街坊,只要還有一口氣,願意繼續做她喜歡的音樂,我相信,她應該都不會餓壞的。 上星期,【是有種人】這首歌面世的時候,遇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JUNO現象,無可否認,在社交網絡的洗版效應,明顯是稍為遜色的。 當我發覺全港九的主流媒體流行榜上,連JUNO都沒有一首歌上榜的時候,我再看看另一邊廂的iTunes store暢銷排行榜,起碼【是有種人】都一直徘徊在JUNO現象的幾首歌附近的四五六位左右,足以證明,願意真金白銀支持何韻詩的朋友,還有一定的數目。 給你一個Like或YouTube的Hit太容易,要給你十元(GooMusic直銷)或八塊(iTunes Store),這個表面上其實也很微薄的支持,事實上也來得不容易。 以歌論歌,李拾壹寫的旋律不算份外琅琅上口,林夕的詞亦沒有精心策劃的戲中戲話題,至於何韻詩,歌唱風格亦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但我第一次聽,卻又是被吸引到這個歌曲的漩渦裡面。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一種歌曲,能夠讓你的心安靜下來,四分鐘裡面,完全的投入歌曲的感動畫面裡。 這是一首中慢板的Rock Ballad,有點像Mr. Children音樂會尾段閉幕歌曲的感覺,歌曲開首,像滴滴答答灑下來小雨點的Verse 1和Verse 2,有點孤身上路的感覺,孤單,但不寂寞。 闖入直路邁步大旋律的Chorus後,Verse 1重複,第二次進入Chorus時,感覺不再孤獨,氣氛逐步推進,旋律像一片一片的白雲,與我們一起飄往蔚藍色的天空,享受著自由的空氣。 高潮過後,歌曲歸於平靜,但戰鼓的聲音,還在輕輕地脈動,餘音裊裊,像在對我們叮嚀,要永遠向前,永不停步。 【是有種人】 主唱:何韻詩 作曲:李拾壹 填詞:林夕 編曲:周國賢/盧凱彤 監製:何秉舜@goomusic/hocc@goomusic/馮翰銘 不只花花世界孕育美夢 沒有天梯也有地上人來耕種 不只一種過去現在未來 須要珍重 不需一把尺去辨別有用 還有一種有價但是無求的勇 來吧為小島 發現 動人出眾 是有種人 純粹熱愛耕耘 有種個性 從未曾被發掘 自自在活過 為活著便已 興奮 不必長於這裡就是這樣 何妨天生了卻未在乎由天養 誰人讓煙花燦爛 換來花香 是有種人 純粹熱愛耕耘 有種個性 從未曾被發掘 自自在活過 為活著便已 興奮 是有種人 自創無數可能 哪管這叫 …

是有種歌,可以叫你的心安靜。 Read More »

MusChat|黎曉陽(Michael Lai) x Rudi Leung

黎曉陽(Michael Lai) — 香港新生代Folk Rock歌手,無論去到那裡,都總抱住一支木結他,邊彈邊唱已成其標誌,曾於【MOOV與你音樂同路】廣告中與組合“傻喇士多” (Sollasedo)演繹《我的快樂時代》而備受注目,及後以個人歌手身份,於2014年9月發表首支派台單曲《天行者》,初出道適逢雨傘運動,有感而發,寫下了《撑著》一曲,作為時代印記。 M:Michael R:Rudi R:選擇結他這樂器,除了方便隨時在街頭演唱,還有什麼原因? M:從前總覺得,學樂器,一定要年紀小小就開始,直至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些結他教學影片,才發覺「臨老學吹打」並非是想像中那麼困難,加上我一直都希望能夠隨心四處去自彈自唱,於是在三、四年前,我便選擇了結他成為我的拍檔。 R:你心目中的Guitar Hero是誰? M:John Mayer和B.B. King,他們好像能夠用結他唱歌,明明是沒歌詞的旋律,卻可以給我超越語言的感動,那一份真誠的感覺,就像一種獨特的語言。 R:誰是你的音樂啟蒙老師? M:除了YouTube上的結他老師 “Marty Schwartz”,還有現實世界中的老師,樂隊《秋紅》的結他手Andrew。 R:你的現任結他情人是誰? M:2011年情人節,媽媽送了一支結他給我,她名叫Taylor 114E 。 R:為何那麼喜歡在街頭演唱? M:我享受在街頭演唱時與觀眾的近距離交流,不像在舞台上有高低之分,那種感覺很親切。 R:有沒有什麼難忘的街頭經歷? M:基本上,每次演出都是一趟不同的歷程,更可看到人生百態。但要數最值得回味的,還是觀眾們的人情味,譬如,間中會有人會買東西給我吃、買飲品給我喝,我更試過,在唱悲慘情歌時,有人上前給我一個擁抱。 R:香港人對街頭音樂人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M:他們普遍是相當友善的,有些朋友,即使沒有停下來聽,但路過時也總會對你帶着微笑。 R:你心目中的「紅館」在那裡? M:有太多個地方哦,無論是在火車、coffee shop、的士、巴士,或者是機場,只要需要我的音樂,那裡就是我的「紅館」,想唱就唱。 R:你認為最能夠代表這一刻的你的主題曲,是哪一首歌? M:是我的新歌《快樂很慢》,因為這個階段的我,需要急速成長,但成長即使可以很快,快樂卻往往來得很慢。感謝林日曦為我填上這甚有意思的歌詞,相信成長中的聽眾們,會份外有所共鳴。 R:音樂能夠帶給你什麼?如果沒有學過音樂,你現在會做什麼? M:透過音樂去分享一些情感,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得到,大家的關係一下子間就會變得很親切,像在進行深度對談一様,這就是音樂為我帶來的滿足感。如果做不成音樂人,我大概會做社工吧,因為我喜歡人與人之間的親切交流,也喜歡聆聽對方的經歷。 R:相信你的樂迷中,不少都是在社交網絡成長的一群,於你而言,社交網絡在你的音樂路途上扮演著什麼角色? M:她像在是扮演一個月老的角色吧,可以幫我和觀眾穿針引線,讓大家互相認識,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和樂迷面對面交談,或者在演出現場和他們互動,那才是最真實的溝通,就這方面,社交網絡無法代替。 R:在《用音樂換靚湯》一支YouTube片中,你提及過黎媽媽笑說你做音樂不能夠「搵食」,那麼你現在已經可以靠音樂「搵食」了嗎? M:其實,從來任誰都可以靠音樂「搵食」,只是,能否足以溫飽,才是真正的難題。我經常會提醒自己:「溫飽只會令人變得懶惰,只有饑餓才可以令人清醒」。說不定,趁年輕,饑餓就是一種推動力。 R:2015年已經過了第一季,接下來你有什麼「搵食」大計? M:今年年中我會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錄音已進行得如火如茶,《快樂很慢》是我今年的第一首主打歌。現在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根本慢不下來,而我每天會踏滑板代步,本來希望可以悄悄地追回一些時間,但有時,站在滑板上,我反而可以隨着時光溜走的瞬間,讓心情靜下來,慢慢地去享受思考。 (原文刊登於2015年4月號Wagazine月刊,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出入)

賣歌者言|林一峰與他的《音樂蜂》

從前,作為一名樂迷,支持自己喜愛的歌手或樂隊的話,有兩個主要方法:買唱片和買演出門票。 現在,世界變了,唱片銷量低迷,全球屢創新低,即使你做齊以上的支持活動,也無補於事,因為你只屬於少數。 而且,你可能已略有所聞,因為入不敷支,最後因難以維生而被逼轉行的歌手樂隊,這類故事,幾乎無日無之都在發生,尤其是,在香港,這個生活成本極高,在銅鑼灣吃一碗雲吞麵隨時承惠$45的城市中。 不要以為音樂人是藝術家,就可以不吃人間煙火,音樂無價,但製作一首歌曲,背後付出的人力物力的成本,無論是買樂器、製作器材、租用錄音室、僱用樂手等等,一律真金白銀,所費不菲,音樂成本,絕非無價。 難以再靠售賣唱片賴以為生,唯有另闢蹊徑,於是較有生意頭腦的唱片公司或音樂人,開始為歌手樂隊拓展更多收入途徑,出售周邊商品、拍廣告、代言、出席商業活動、甚至是創建自家品牌,靠知名度開拓音樂以外如時裝食肆潮流精品等等,總之是衣食住行無所不及的商機。 在音樂界,更具生意頭腦的,諸如will.i.am,索性幫品牌當潮流顧問,賺得盆滿缽滿。 音樂人絕非存心不務正業,只是商業模式變了。因為,推出專輯,反而成了宣傳工具,不用賠本,已算幸運。音樂明明是核心,卻被逼變成附屬商品。 但這個世界上,仲有些人偏偏不願妥協,始終認為,音樂有價。 2015年2月,林一峰與友人成立《音樂蜂》(MusicBee.cc),是為音樂版的Kickstarter.com,匯聚全世界可能碩果僅存,仍然願意付費購買音樂的樂迷,讓他們直接集資,支持所喜歡的音樂人推出專輯,一同享受音樂成果。 作為《音樂蜂》計劃的創業作,當然由林一峰起動,於不足兩星期的時間內,第一個企劃已經達標,籌夠了超過20萬的樂迷資助,執筆之時,已經超過28萬,成績令人鼓舞,證明付費音樂未死,願意掏荷包的朋友,仍大有人在。 「現在,聽眾接不接受付費音樂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大家明白做音樂其實是昂貴的這個事實。」 正所謂居安思危,有關於《音樂蜂》這計劃,目前剛開始,好像反應不俗,於是我問林一峰,這一盤音樂生意,到底怎樣才能夠支撐下去? 「有關心《音樂蜂》的媒體朋友,擔心我們只憑每個案子募資成功後15%作營運費很難維持,那倒是真的。」 「只是,這是一個三贏的平台:音樂人有足夠資源開始 project,而且我們不成功不收費;聽眾有權選擇什麼值得面世的自由,並且得到計畫不成功就原銀奉還的保障;一切事成後,音樂蜂也可以靠一點點佣金作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如果經過我們團隊兩年深思熟慮的考量和經營之後,還不能維持的話,輸的不是我們,而是香港的文化。」 「說真的,我跟《音樂蜂》的夥伴們 Frenzi Music與Why Interactive以香港作為《音樂蜂》的基地,開頭二話不說就來《音樂蜂》註冊,初期大部份實際付出金錢支持的用家,超過半數是來自台灣的朋友,但過了一個月後,香港的支持者已迎頭趕上,超過整體數字的一半,證明香港也有不少熱愛音樂,願意為音樂付出的樂迷。」 但說到底,《音樂蜂》最終想達到的理想,又是什麼? 「我們的理想,當然是可以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可以成功踏出音樂的第一步,但現在想想,最理想的理想會是:香港人一起成就自己的音樂,更會以自己的音樂為榮。」 幾乎每個行業的「上一代」,都總愛投訴一代不如一代,於是我問林一峰,作為樂壇的大哥哥,又怎樣看香港新一代的音樂人?與兩岸三地的音樂人相比,我們的優點和缺點又是什麼? 「在我看來,我還是屬於新一代啦,哈哈,但我們得承認,大部分中國人對音樂的認知,只是旋律跟歌詞,對於所謂的’Sound’未有概念。」 「很多其他香港新一代的音樂人,大多傳承著上兩個十年的K歌文化,或是受台灣音樂人影響居多,這點對於香港在兩岸三地的突圍不是一件好事。」 「但我們還是將焦點放在優點上吧。多年經驗所得,粵語歌在很多地方還是很有地位的,而且只有香港人能做到最好,這就是香港音樂人的優勢了。」 「香港是一個很公平的木人巷,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機制幫助你成功,在知識產權法上,香港也是兩岸三地之中最先進的。」 部份讀者都可能留意到,我絕對是音樂串流服務如Spotify及數位音樂服務如iTunes等的擁躉,我見林一峰經常有專輯上榜,我還以為他在這方面的收入,應該相當不俗,但事實上,當我問林一峰數位音樂對音樂人的宣傳有否幫助時,我卻得到一個令人沮喪的答案。 「音樂串流服務對已經有龐大錄音版權的大公司是有幫助的,畢竟會為大公司帶來多一個項目的收益。」 「然而,如果你是小公司或是獨立音樂人,只有兩個選擇:一,將東西不計成本無限上線,為不確定的現場演出機會鋪路;二,轉行對於以娛樂為本位的歌手,串流音樂平台也是有幫助的,因為他們的收入並不是來自音樂,是音樂帶給他們的東西,但對於以音樂為本位的歌手,靠串流音樂平台就很難生存。」 「以我為例,我的《一支煙的時間》,在Spotify被聽一次,在一年後會有0.004港元的收入,如果一首歌的製作成本是四到五萬港元,大概一千萬支煙的時間我就有機會回本了。」 看來,即使我每個月為Spotify的訂閱費付出了$48,間中也有在iTunes Store買歌,自以為感覺良好之餘,事實上,要在這些數位平台上令更多音樂人修成正果,自食其力,似乎仍然言之尚早。 作為一名樂迷,我只想,在本地音樂的這片土壤,音樂人能夠堂堂正正地,靠音樂維生,因為,音樂有價。 (原文刊登於MR雜誌2015年5月號,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

YOYO 岑寧兒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音樂流浪者之歌

大概在三、四年前,開始留意這一位來自香港的小女孩,她的歌聲,零零星星地在YouTube上出現:有些是她在音樂會上的和唱演出、有些是她和清唱組合「張山」的現場現出、有些是她的個人小Live Gig、還有電影插曲、廣告歌、個人作品MV等等,當中,有官方的,但有更多是非官方的。 可是,在唱片店裡,還是很難找到她的唱片,向音樂圈的朋友打聽,據說,大部分的時間,YOYO都留在台灣,更大部分的時間,她不是正在演出,就是在前往演出的旅途上。 YOYO的歌聲,有一種很獨特的率性魅力,她不是那種典型的甜美女嗓音,但她一開腔,你卻又很難不放慢腳步,停下來用心細聽。作為一名歌者,她就是會讓你覺得,你就是她面前唯一的一名聽眾,再寂寞的你,也不會感到孤單。把所有伴奏的音軌關掉,即使是清唱,單憑一把聲音,她就已經能夠把你征服。 和身邊的80、90後朋友閒聊,他/她們總可以對其實只推出了兩張EP:【4-6pm】和【2/2】的YOYO的作品,如數家珍。此外,相信你亦不會感到詫異,這些年輕樂迷中,同時也不乏是陳綺貞、張懸、林二汶、盧凱彤等等獨立女聲的歌迷。 我不知道,應不應該將「獨立女聲」歸類為一種音樂類型,作為一名60後MR大叔,我嘗試去了解,我的結論是,大家都愛「獨立女聲」,就是因為她們都象徵著一份堅毅與倔強的態度,同時間,又有一份能撫慰心靈的溫柔,老土點講句,正所謂的剛柔並濟,這方面,我們MR是注定輸蝕的。 我亦大致上可以肯定,在兩、三年前,YOYO在香港及台灣或甚至是大陸,其實已累積了足夠的樂迷支持,推出專輯,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這個年頭,音樂圈的商業模式,推出專輯,老早只成為了音樂人宣傳的一部分,隨時是一項「支出」,多於真正的收入來源,這也難怪,對於推出專輯,YOYO似乎也不太著急。 較早前,我在另一本雜誌的音樂專欄,透過電郵訪問了YOYO,問她的專輯【Here】為何會姍姍來遲,據她所說,箇中原因,就是因為要兼顧香港及台灣兩個工作地點,同時又要平衡音樂會和音和個人演出的工作,要雙軌同步進行,因此而走得慢了,再說,她實在相信,每一首歌的製作,都需要時間和空間的醞釀,不是刻意要讓樂迷久等,而是真的需要點時間。 YOYO 岑寧兒 【Here】 1.明天開始 為整張專輯定調的第一首歌,YOYO以懶洋洋的歌聲,躺在沙發上輕描淡寫地,抱著結他開口就唱,副歌就連略帶沙啞的喉嚨音也收錄進去,第二次進入Verse,其他樂器加入了,YOYO還是一副漫不經心,到了Chorus重複,才開始略為精神抖擻,輕爵士節奏配上Horn Section溫柔的襯托,如午後溫暖的陽光,進入音樂過門,Trombone、鋼線結他、低音結他、Drum Set 逐一站到台前來一趟Solo,Chorus後半部,讓我想起當年黃韻玲的”關不掉的收音機”,當然還少不了Michael Franks的靈感。 2.Glow 輕輕如薄紗的Synth Pad,襯托著魚絲結他展開前奏,Verse 1像透過窗簾滲入的和絢陽光,Chorus後進入Bridge的一段和音合唱,有點非洲民族曲風的詠唱意味。雖然歌聲毫不相似,但此曲中的YOYO,卻讓我聯想起Julia Fordham,有種不吃人間煙火的優秀氣質。 3.哪裡 歌曲由鋼琴以一個Major 7 Broken Chord展開,電子鼓節奏推進,逐步加上其他和弦樂器,Verse 2啟動,整個Rhythm Section響起,馬上叫人投入一股清新的輕爵士氣團,像在乍暖還寒的春日午後,樹影婆娑,在沙灘旁邊的渡假屋,呷一口冰凍的啤酒,Chorus後半段的電結他Solo,配合如醇酒般豐厚的和音,如果要在這張專輯選主題曲,大概就是這一首。 4.Interlude (東京) 深秋的蟬鳴,與路過的烏鴉在搭訕,大提琴在寂寞的街角喃喃自語。 5.Twistable Turnable Man with 張傑邦 與「張山」(Hill Cheung)合唱團成員張傑邦的合唱曲,改編自Andrew Bird的作品,原曲是向Shel Silverstein那深入民心的兒童畫作致敬之作,他的作品,寓意深長,既有溫柔控訴,也有一針見血的反思,其實也啟發了不少成年人。這個新版與原曲的編曲比較,改動其實不大,反而在演繹上,一男一女的對白,令此曲多了另一個層次的弦外之音。 6.空隙 with 盧凱彤 我第一次是在YouTube上看/聽到此曲的,音樂所描述的畫面,是一個下午5點,在錄音室內的空間。盧凱彤一支結他和岑寧兒一把聲音,像兩個好朋友遇上,呷一口熱茶,就開始互吐心聲,唱到力竭筋疲,Chorus最後尾句的聲嘶力竭,那句「不斷壓抑」的假音,也實在壓抑得令人心碎。這實在是太有故事感的一首歌,我覺得,此曲中的YOYO,深得李宗盛老師的真傳,相信在專輯內收錄的,應該是同一個「一take過」的Studio Live版本。 7.You and I 這是專輯中較接近主流流行的作品,但作品無論旋律和編曲,還是較傾向於歐西流行的Pop Ballad,弦樂和鋼琴的配器都相當優美,YOYO的歌聲,亦忽然變得帶點女人味來,Chorus在真音與假音的處理上,收放自如像呼吸般自然,又是另一首會讓你靜下來細聽的歌曲。 8.Interlude (台北) 印象裡,台北就是這樣,經常下著煩人的毛毛細雨,低音大提琴在被彈撥著,指尖發出一點牢騷。 9.Mask …

YOYO 岑寧兒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音樂流浪者之歌 Read More »

MusChat|V記(李端嫻) x Rudi Leung

因為已經老早超過了20年,所以,近年我已經不會再告訴人家,我到底認識了V記有多久。 平日,我和她,各有各忙,甚少見面。 但老友就是這樣,每次見面,大家還是談得滔滔不絕,不愁沒話題。 我們只會愁,見面的時間不夠,又或者,當聊得興之所至,令人煩厭的餐廳侍應,又會不通氣地過來提提你,吃完飯的話,兩位麻煩可否埋單交枱。 很多年前,我還是一名活躍於各大音樂專欄的樂評人的日子,V記還未正式入行做音樂,又或者,她才剛剛開始在錄音室做小工。 現在,她已經是一位知名音樂監製兼演唱會樂手,我才猛然醒起,原來,我一直都沒機會以樂評人的身份,和她好好聊過一次。 在Wagazine開了這個MusChat音樂專欄以來,一直是一個愉快的經驗,因為,我除了可以重操故業,寫寫和音樂有關的事宜,更開心的,是我可以和一些熱愛音樂的朋友聊天,分享他/她們的故事。 既然大家都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所以,我希望我的這個專欄,能夠以純音樂的角度出發,只談音樂,其餘免談。 V記是在MusChat專欄第二位接受我訪問的香港音樂人,希望大家會喜歡。 李端嫻(行內人稱V記)--可能是全港首位女混音師,前人山人海成員,音樂監製、編曲高手,當年以古典樂風將「友情歲月」重新解構,並由黃耀明演繹,被喻為「踩場」之作。近年轉戰廣告及電影配樂,作品包括《富士相機|浪攝流》、《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及近期新作《極光之愛》等。 V:V記 R:Rudi R:發覺你近年主力參與電影和廣告配樂的製作,有沒有什麼特別原因? V:大概是不安於室吧。一直以來,我花了太多時間躲在錄音室了,於是開始想接觸一些音樂圈以外的人和事,尤其是我對視覺配合音樂的創作愈來愈有興趣。既然機會來了,就好好把握吧。 R:就你的經驗而言,流行、廣告、電影三類音樂製作,最大的共通點和分別在那裡? V:任何音樂製作,共通點都是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不會視【廣告配樂】為音樂,它其實是一些功能性的音符,而每一顆音符,都是要一針見血,不得浪費;【電影音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靠音符帶動畫面中看不到的言外之音;【流行歌曲】重點就是要感動人,要率性自然。 R:手風琴好像已經成為了你的標誌性樂器,你覺得這樂器最迷倒你的地方在哪裡? V:一個字,「靚」。 R:你平時錄音最常用的手風琴,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 V:在錄音室内,我的最愛是一台捷克牌子Delicia白銀色的風琴,喜歡她就是因為她琴靚聲甜,至於出show,我主要用一部Roland的MIDI手風琴FR-3。 R:有沒有一位手風琴大師是你的啟蒙老師? V:想當年Björk來港演出時,她的手風琴師Coba的演出,實在令我印象難忘,此外,當然還有一代宗師Astor Piazzola啦。 當年主修古典音樂,所學到的音樂知識,現在會否應用得到? V:對於我來說,音樂是一門手藝,因此一定要透過專業訓練去浸淫。古典音樂訓練最大得著之一,主要在配器編曲方面,譬如我懂得編管弦樂,就是拜當年學習「樂曲分析」所賜。此外,一些和弦理論基礎,如要避免parallel 5th、inversion和弦結構,在編曲時我都會份外注意。 R:你覺得這個年頭,音樂在香港人的生活中,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V:最明顯的變化,就是CD的死亡,聽音樂的途徑和選擇都愈來愈多。 R:你經常遊走於香港與台灣音樂圈之間,你覺得兩地的製作人,區別在哪裡? V:香港人比較講求效率,工作以搞定為先。台灣朋友則較注重溝通過程,工作需要更人性化。 R:對音樂充滿夢想的年輕人,想入行的話,你會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V: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精力只放在音樂之上,生命中還有太多值得我們欣賞的事,張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反而會對音樂創作有用,這方面,近年的我體會至深。最後,「守時、守信」,就是我個人音樂人生的座右銘,也是不少成功的前輩們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原文刊登於2015年2月號Wagazine月刊,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出入)

MusChat|李拾壹 x Rudi Leung

80年代水尾,我第一份拿到稿費的文章,就是馮禮慈老師主理的TOP音樂雜誌(Size和號外一樣的超霸氣音樂雜誌) ,馮老師找我負責了的一個樂手訪問,當時的被訪者,是已故著名爵士樂手James Moody。 之後,我以一個音樂學院學生的身份,走訪過不少音樂人和樂手,由流行到古典、由古典到爵士,由Tori Amos、Wynton Marsalis、Lorin Maazel、Janos Starker、Dip In The Pool、Tuck & Patti、西村由紀江、倫永亮、區丁玉等等,要數起來的話,有排數。 總覺得和音樂人及樂手的對談,是一個十分愉快的經驗,2015年,我又重拾這習作。 WagazineHK是一本新雜誌,針對的相信都是90後的年輕人,我這位大叔有幸在這裡有個新專欄,專門做音樂人專訪,是的,大致上我都應該不會訪問薛凱琪或者是周柏豪。 第一個被我接受訪問的,是李拾壹,他可能是目前香港最火爆的新進音樂人,我個人更覺得,他是香港樂壇的新希望。 李拾壹--90後新晉本土Alternative Rock音樂人,曾參與《春嬌與志明》、《低俗喜劇》及《飛虎出征》等電影主題曲及插曲演出,成名作有為林宥嘉譜寫的《自然醒》,最近剛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大膽小鬼》。 L:李拾壹 R:Rudi R:你幾歲拿起第一件樂器? L:如果不包括小學人人都有一支的無敵牧童笛,就要數小學五年級爸爸買給我的木結他了。老爸當年自己沒機會學樂器,於是就希望讓我來繼承衣缽,木結他可以拿到那裡都自彈自唱啊,既方便又環保。 R:你一共懂得玩多少種樂器? L:主打都是結他、bass、鼓和琴,牧童笛算唔算?其實都是為了方便編曲吧。 R:你與結他形影不離,你的最愛又是誰? L:我對Gibson情有獨鍾,目前手頭上的J45木結他和Firebird電結他就是我的最愛,我喜歡它們什麼?三個字:厚、肥、有character。 R:你的Guitar Hero是誰? L:一定是MUSE樂隊的Matthew Bellamy。基本上,他就是我的結他老師,我從他身上學曉的,就是如何運用結他及電子音效,去創作不同的聲響,更厲害的,是有些時候,結他到了他手上,可以隨時變成一件敲擊樂器。 R:你有否以某隊樂隊的音樂為榜樣? L:MUSE(技術)、Radiohead(精神)、Arctic Monkeys(能量),都是對我目前所做的音樂,影響最深遠的榜樣。 R:你口口聲聲說你是英倫樂迷,但我覺得你的音樂裡有一陣日系indie搖滾味,你又有沒有哪一隊心水日本樂隊? L:東京事變當然是宇宙最強啦。另外我也頗欣賞來自仙台的兄弟樂隊Monkey Majik,既有日本主流流行味,又有少許歐美indie風格,音樂平衡得很有趣。 R:作曲編曲填詞唱歌彈結他,如果有一日上天只留給你其中一種能力,你會選那一項? L:可不可以是作曲加編曲呢?對我來說,寫歌不是單純的旋律,而是一個接一個的段落,而這些方塊,是旋律配合編曲而成的。 R:第一張專輯《大膽小鬼》,你期待能夠帶給大家一個怎麼樣的訊息?你會不會有一些特別的主題想講? L:我會視這張EP為我的個人名片,而這張名片正代表新生代的香港聲音,香港音樂,會不會有另一個可能性。 R:你音樂中有股很獨特的energy,那是否一種情緒上的宣泄? L:作為一名師承自MUSE的音樂人,我大概會歸類自己為「躁鬱搖滾」系,音樂中難免會有點對生活不滿的宣洩,或者是觀察到的東西的展示,但我卻總會把情緒宣洩於編曲上,而不一定在歌詞或旋律上。

小塵埃的大世界 Lil Ashes|Be Little

  小,就是美。 雷軍(正是,就是那位人稱中國喬布斯並挑戰劉德華參加冰桶挑戰的雷軍),他曾經創立過的其中幾款軟件產品,一款叫金山詞霸、另外兩款叫金山毒霸和金山影霸。 可是,現在他一手創辦,紅透半邊天的那一家公司,叫小米。 從當初開口埋口的霸霸聲,到現在卻來得謙遜,當一顆米還不夠小,更要指明是小的米。 不要以為我把話題扯遠了,正正就是因為這來自「強」國的「小」米告訴我們,這個年頭,小,才是美。 不是嗎?「小塵埃」這名字,驟耳聽起來,就總比起那些類似BIG什麼的組合,來得更令人想和他們親近就是了。 多得認真推廣好聲音的iTunes Store(是啊,這平台近年真的在認真地推廣獨立音樂),讓我無意中發現了我初時只知道稱為Lil’ Ashes的”Don’t Think Too Much”,這首歌,在iTunes store上給推介了,是Single Of The Week,重點是,那個禮拜,這首歌免費下載。 就是這樣,我試聽了「小塵埃」的這首歌。見照片明明是亞洲人,唱的卻是字正腔圓的英語,加上iTunes Store上的標籤也是英語,下意識裡,我就以為他倆應該是來自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實不相瞞,我老早已是過了每個星期追一期潮流雜誌的那個年紀了,所以不要怪我有點後知後覺,小塵埃這名字,當其時,我還沒聽過,更莫論Lil’ Ashes。 第一印象,Lil’ Ashes(那時我還未知道什麼是「小塵埃」)讓我想起想當年的Tuck & Patti這對一把靚聲一支結他的情侶歌唱拍檔,雖然,後者相比起來,爵士及騷靈的味道較濃。 但同樣地,Lil’ Ashes的結他手,彈奏的手法都是Fingerstyle Guitar,即是說,結他手主要是以指彈的方式演奏,以手指撥、勾、掃、彈、拍、打,以至是敲打泛音等花式,在鋼線木結他上,演奏出豐富而宏亮的結他和弦。現場聽過有些像Tuck Andress這樣的高手,一人一結他,卻彈出了低音、節奏、和主旋律三個聲部同時進行的音樂,令我嘆為觀止。 表面上,Lil’ Ashes彈奏的雖然是像小清新一類民謠風作品,未算有太多Fingerstyle Guitar技巧的賣弄,但仍聽得出結他手的底子不弱,先不要說Tuck Andress,風格可能較接近Jack Johnson。 女主音呢?她的嗓音,比起在照片裡面看到那位小巧的她,起碼成熟了十年以上,很soulful,也帶有點滄桑的smoky韻味,有點接近(但又未至於)Aretha Franklin或Amy Winehouse那個方向,略略Jazzy懶洋洋的咬字發音,又有點傾向Corinne Bailey Rae,走這類聲音路線的亞洲女歌手,難求。 時隔不知多久,我終於在中環重開的HMV Ideal,看到Lil’ Ashes的新專輯【Be Little】 上架,看見「小塵埃」這三個字,我才遲鈍地將這兩個名字連在一起 —「喔,原来就是她們」,一對才廿歲出頭的本地年輕創作組合,彈結他的那位男生叫Jonathan,女主音則為Pollie,唱的主要都是以英語為主的歌曲。 反正都是走都市小清新的文青民謠音樂風吧,「小塵埃」這名字,很難不讓我想起陳綺貞2002年的專輯【結他手】中的那一首<小塵埃>,但很可能,這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1.Be Little 這就是專輯的點題歌曲吧,小小的塵埃,以音樂來與我們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小塵埃」叫大家不要人云亦云,用你自己耳朵、眼睛、心窩去感受。一支結他、一把歌聲,靜靜地起革命,歌曲初段婉約,後半部卻加上多個聲部的和音,結他亦激情起來,好像要把無數小小的塵埃,如蒲公英般,努力散佈在世界上每個角落。 2. Stricken Chord 又是以清新的結他彈輕掃和弦先搖曳地響起,甜美的synth bell叮叮作響,重複verse 1時至加入了大提琴在悠悠和唱,進入雙簧管的過門獨奏,陸續加入了輕輕的敲擊,小提琴的撥弦,音樂沒有太大的高潮起復,卻像把我們帶進了甜美的夢鄉。 …

小塵埃的大世界 Lil Ashes|Be Little Read More »

林家Diva初長成

大概是十多年前吧,幾乎已忘記了是那些年,聽at17那兩位小妹妹的歌時,我是真心覺得,香港樂壇,其實沒人家說得那麼地青黃不接哦,有歌藝有音樂才華又夠青春無敵,大家還想要什麼? 只可惜,香港樂壇,總是要與娛樂圈掛勾,而偏偏,at17就是做不成紙上明星那一類材料,直至三年前,at17拆夥,娛樂版才終於找到點兒什麼不和的文章可做。 拆夥後,林二汶留守香港,盧凱彤出走到台灣,各自繼續用音樂告訴樂迷:「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一向嗓子得天獨「厚」的林二汶,單挑第一張專輯WANNA BE,夥拍一班合作多年的樂手,稱兄道弟不特止,更要直接以老公相稱,Eman & the HusBand,以樂隊姿態,繼續發聲。 由at17的「變變變」少女,林二汶搖身一變,成為了「逃離鋼筋森林」的大都會新女性,唱的不是卡啦OK的cantopop,而是當年林憶蓮都曾經走過的路線的2013年回歸版—-代表香港時代女性的成熟聲音。 第一張專輯WANNA BE,歌路上,主要是AOR(Adult Oriented Rock),有點Jazzy,亦帶點Funky,都是聽Simply Red和Swing Out Sister那類都市味濃的歐美好聲音長大的話,你會懂的。 暫且與HusBand分手,第二張專輯On The Go由粵語轉向普通話主打,合作的班底,除了依然有敲擊樂好手荒井當監製,還有周耀輝包辦大部分的歌詞外,音樂人才更來自五湖四海。 其中最突出的,是剛於今年第25屆台灣金曲獎中,摘下最佳新人獎的中國唱作人兼結他好手李榮浩,除了與荒井雙龍出海,擔綱編曲,他更參與了專輯內大部分的結他及鍵琴演奏。 整體的音樂風格,則繼續沿著上回歌路,都市感覺韻味依然濃郁,亦滲入了一兩首較為大路的情歌。 1.最後 打頭陣的第一首歌,卻刻意名為最後。直接了當的一句結他Riff劈頭,鋼琴略帶含蓄地伴著,奇特的synth lead寥寥一句來和應,再來一把低音大提琴低吟地搭訕,歌曲初展開,樂器配搭簡而有力,直至第一次進入副歌,full band才正式登場。 旋律略帶點淡淡哀愁的苦澀味,一直抑壓著的感情到最後開到荼靡,愛到再聲嘶力竭也無效,唯有放手。 2.夕陽生活 Funky的低音電結他Riff先聲奪人,切分音節奏的和音進入,鼓擊響起、齊齊進入Verse 1,二汶端出一套Funk天后氣派,冷艷得有點意想不到。 走過Verse 2,進入了Chorus,主音電結他與低音電結兩位師兄弟一同歸位,同一個結他Riff齊奏,其實有點像是Verse 1的變奏。 樂段重複,高低音兩支結他Unison,chok下chok下的horn session加入(這個班底頻頻出現於香港演唱會,亦曾於「我是歌手2」中亮相),令節奏感倍加醒神,樂曲的整體氣氛亦生色不少。除了整體音樂及演繹風格,另一驚喜位,作曲人原來是倫永亮。 3.Do You Love Me 專輯的第一首主打歌,由老拍檔盧凱彤寫歌,有點像是上回”WANNA BE”的延續,同樣是帶點Jazzy的R&B路線。 結他riff穿插於溫暖的電鋼琴中,再來幾句長笛的即興旋律對話,份外喜歡bass line的groovy,與鼓擊節奏chok得天衣無縫。 一開聲,林二汶的聲線忽然變得嬌嗲扭擰起來,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唱腔居然變得有點盧凱彤的影子。 歌詞方面,夾雜了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是否是為了打開大中華市場而鋪路? 4.危險動作 林二汶親自撰寫旋律,伴著非常直接了當的結他Strumming Pattern,歌曲副歌漸入佳境,演變成英倫輕搖滾的節奏。 中段的電結他solo,將樂曲推進高潮,像過山車般攀上高處然後急速墮下,然後又再上軌,重複副歌醞釀另一輪高潮的氣氛,最後第二副歌的大合唱,很有演唱會尾聲的感覺。 5.出嫁詞 專輯進入下半部,音樂氣氛開始平靜下來。 很有舞台感覺的一首歌曲,我幻想著一個燈光調暗了小舞台,林二汶一人站在鋼琴師旁,被spot light直射著,鋼琴伴奏徐徐響起,和我們講一個待嫁女兒的心情故事。 第二次進入副歌部分,同一旋律,演繹卻變得戲劇化起來,舞台燈光亮起,林二汶表現出她唱功如何在音域伸展上的遊刃有餘,聲嘶卻未見力竭,最後,歌曲回歸平靜,舞台燈光熄滅。 6. 最幸運的人 …

林家Diva初長成 Read More »

音樂給你的勇氣

「今朝早聽到呢首歌,好開心哦。」 以上是經常出現在我家,我和我太太的對白。 對於你來說,在生活裡,音樂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相信,這晚出現在林二汶音樂會的朋友來說,音樂,就可以是給予心靈的一種力量。 一曲既畢,這種力量,會停留在身體內一段時間,讓你更有勇氣,去面對明日的挑戰,去走一條前景未明的陌生路。 一如林二汶這張新專輯的主題一樣,會讓你繼續On The Go。 這一晚夜,我路過這張音樂會的海報,我低頭合十,不是想搞笑,而是,我真的心存感激,多謝上天讓我有機會學音樂。 於是,無論生命上面對不同的挫折,說我阿Q也好,我依然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正因為,音樂這好朋友,經常給予我勇氣。 不要讓音樂停下來,要永遠On The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