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 岑寧兒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音樂流浪者之歌

N6Mos2

大概在三、四年前,開始留意這一位來自香港的小女孩,她的歌聲,零零星星地在YouTube上出現:有些是她在音樂會上的和唱演出、有些是她和清唱組合「張山」的現場現出、有些是她的個人小Live Gig、還有電影插曲、廣告歌、個人作品MV等等,當中,有官方的,但有更多是非官方的。

可是,在唱片店裡,還是很難找到她的唱片,向音樂圈的朋友打聽,據說,大部分的時間,YOYO都留在台灣,更大部分的時間,她不是正在演出,就是在前往演出的旅途上。

YOYO的歌聲,有一種很獨特的率性魅力,她不是那種典型的甜美女嗓音,但她一開腔,你卻又很難不放慢腳步,停下來用心細聽。作為一名歌者,她就是會讓你覺得,你就是她面前唯一的一名聽眾,再寂寞的你,也不會感到孤單。把所有伴奏的音軌關掉,即使是清唱,單憑一把聲音,她就已經能夠把你征服。

和身邊的80、90後朋友閒聊,他/她們總可以對其實只推出了兩張EP:【4-6pm】和【2/2】的YOYO的作品,如數家珍。此外,相信你亦不會感到詫異,這些年輕樂迷中,同時也不乏是陳綺貞、張懸、林二汶、盧凱彤等等獨立女聲的歌迷。

我不知道,應不應該將「獨立女聲」歸類為一種音樂類型,作為一名60後MR大叔,我嘗試去了解,我的結論是,大家都愛「獨立女聲」,就是因為她們都象徵著一份堅毅與倔強的態度,同時間,又有一份能撫慰心靈的溫柔,老土點講句,正所謂的剛柔並濟,這方面,我們MR是注定輸蝕的。

我亦大致上可以肯定,在兩、三年前,YOYO在香港及台灣或甚至是大陸,其實已累積了足夠的樂迷支持,推出專輯,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這個年頭,音樂圈的商業模式,推出專輯,老早只成為了音樂人宣傳的一部分,隨時是一項「支出」,多於真正的收入來源,這也難怪,對於推出專輯,YOYO似乎也不太著急。

較早前,我在另一本雜誌的音樂專欄,透過電郵訪問了YOYO,問她的專輯【Here】為何會姍姍來遲,據她所說,箇中原因,就是因為要兼顧香港及台灣兩個工作地點,同時又要平衡音樂會和音和個人演出的工作,要雙軌同步進行,因此而走得慢了,再說,她實在相信,每一首歌的製作,都需要時間和空間的醞釀,不是刻意要讓樂迷久等,而是真的需要點時間。

YOYO 岑寧兒 【Here】
1.明天開始
為整張專輯定調的第一首歌,YOYO以懶洋洋的歌聲,躺在沙發上輕描淡寫地,抱著結他開口就唱,副歌就連略帶沙啞的喉嚨音也收錄進去,第二次進入Verse,其他樂器加入了,YOYO還是一副漫不經心,到了Chorus重複,才開始略為精神抖擻,輕爵士節奏配上Horn Section溫柔的襯托,如午後溫暖的陽光,進入音樂過門,Trombone、鋼線結他、低音結他、Drum Set 逐一站到台前來一趟Solo,Chorus後半部,讓我想起當年黃韻玲的”關不掉的收音機”,當然還少不了Michael Franks的靈感。

2.Glow
輕輕如薄紗的Synth Pad,襯托著魚絲結他展開前奏,Verse 1像透過窗簾滲入的和絢陽光,Chorus後進入Bridge的一段和音合唱,有點非洲民族曲風的詠唱意味。雖然歌聲毫不相似,但此曲中的YOYO,卻讓我聯想起Julia Fordham,有種不吃人間煙火的優秀氣質。

3.哪裡
歌曲由鋼琴以一個Major 7 Broken Chord展開,電子鼓節奏推進,逐步加上其他和弦樂器,Verse 2啟動,整個Rhythm Section響起,馬上叫人投入一股清新的輕爵士氣團,像在乍暖還寒的春日午後,樹影婆娑,在沙灘旁邊的渡假屋,呷一口冰凍的啤酒,Chorus後半段的電結他Solo,配合如醇酒般豐厚的和音,如果要在這張專輯選主題曲,大概就是這一首。

4.Interlude (東京)
深秋的蟬鳴,與路過的烏鴉在搭訕,大提琴在寂寞的街角喃喃自語。

5.Twistable Turnable Man with 張傑邦
與「張山」(Hill Cheung)合唱團成員張傑邦的合唱曲,改編自Andrew Bird的作品,原曲是向Shel Silverstein那深入民心的兒童畫作致敬之作,他的作品,寓意深長,既有溫柔控訴,也有一針見血的反思,其實也啟發了不少成年人。這個新版與原曲的編曲比較,改動其實不大,反而在演繹上,一男一女的對白,令此曲多了另一個層次的弦外之音。

6.空隙 with 盧凱彤
我第一次是在YouTube上看/聽到此曲的,音樂所描述的畫面,是一個下午5點,在錄音室內的空間。盧凱彤一支結他和岑寧兒一把聲音,像兩個好朋友遇上,呷一口熱茶,就開始互吐心聲,唱到力竭筋疲,Chorus最後尾句的聲嘶力竭,那句「不斷壓抑」的假音,也實在壓抑得令人心碎。這實在是太有故事感的一首歌,我覺得,此曲中的YOYO,深得李宗盛老師的真傳,相信在專輯內收錄的,應該是同一個「一take過」的Studio Live版本。

7.You and I
這是專輯中較接近主流流行的作品,但作品無論旋律和編曲,還是較傾向於歐西流行的Pop Ballad,弦樂和鋼琴的配器都相當優美,YOYO的歌聲,亦忽然變得帶點女人味來,Chorus在真音與假音的處理上,收放自如像呼吸般自然,又是另一首會讓你靜下來細聽的歌曲。

8.Interlude (台北)
印象裡,台北就是這樣,經常下著煩人的毛毛細雨,低音大提琴在被彈撥著,指尖發出一點牢騷。

9.Mask
似乎這張專輯用了很多Major 7 Chord,這首歌也不例外,這是一首很簡短的歌曲,全曲只有兩段,每個樂句之間,像有很遼闊的呼吸空間,副歌亦特別精簡。一曲既畢,猶有餘韻,編曲上,除了鋼琴的主調,後半段也加入了弦樂,同時,也運用了一些ambient聲效。

10.光之翼
香港音樂人翁瑋盈編曲、梁翹柏作曲,一首充滿幽怨的西班牙流浪歌手韻味的歌曲,小提琴的獨奏,更是哀怨得令人心碎。相反YOYO的演繹卻一點也不煽情,還是她一貫的冷若冰霜的氣質。

11.含羞草
又一首令我覺得很Julia Fordham的歌曲,實在太喜歡Bridge一段的和音,這股合唱氣團,大概可成為了YOYO的標誌性聲音了,配合左穿右插的敲擊樂,歌曲的結構藏有不少暗湧,很值得細心咀嚼,中間音樂過門部份出現了的小號獨奏,豁然開懷,令歌曲提升往另一個更高層次。

12.水彩
同樣是較為講究意境的一首歌,很有氣質,要特別留意Chorus部份的和音,還有背後隱隱作響的敲擊樂,混合著弦樂與結他聲音,音樂色彩,充滿層次,驟明驟暗,對比鮮明。

13.Interlude (印度)
路過聽到的街頭宗教音樂進行曲,表面喧鬧,卻心境卻是出奇地平靜。

14.不枉我們張山十年
除了「水彩」之外,專輯中的第二首廣東歌,說的,是一班好友的青蔥歲月的集體回憶,可以稱得上是YOYO與這班由多年好友組成的合唱團「張山」的主題曲吧,除了他們融和如一體的美妙歌聲,留意一下他們在樂句與樂句間的呼吸位,你就會知道,他們這班老友,究竟有多合拍。尾句刻意有點俏皮,尾音無限延長,就是要開一個原來大家都忘記了要「透氣」的玩笑,將這句「蝦碌」也收錄在內,少年時代唱過合唱團的聽眾如我,可能會有更深刻的會心微笑與共鳴。

(原文刊登於MR雜誌2015年3月號,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