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解讀

電子世界Snob霸戰

Snob者,自視甚高之士,認為非我族類者,皆為下等之流。 避無可避,其實我們整個社會都充斥著Snob,但大家都總會抱着「寧給人知,莫給人見」這態度,所以你不會見到三間人與關刀人之間鬥誰的跑鞋跑得較快,又或者是大家樂友與大快活友鬥嘴何家的焗豬扒飯才是真正一哥。 可是,來到電子世界,Snob霸間的牙交戰卻特別多也特別明刀明槍,他們不僅像狂熱教徒,有些更像身份超然的貴族,各駐紮於自己的領域。正所謂一山不能藏二Snob,通常在每個領域中,鬥生鬥死的Snob霸主要只有兩個,兩者等同天煞孤星,相互排斥,而且經常隔空進行數落對方。 是呀是呀,我就是正在說你,e-鬆的讀者中,肯定就有不少會自認為比P師M的讀者更具潮流觸角,讀到的產品報導更是最少快對方一個星期,所以,你是電子消費雜誌Snob。 哎瘋只是一股愚弄無知婦孺的暗黑邪教勢力,只憑花拳繡腿掩人耳目,講平台開放個人設定,有我綠色機械人在,誰與爭Phone?呵呵呵,這也難怪,你們這班人就是偏偏要反潮流,看你牛龜馬大還在玩綠色機械人,說穿了,還不是你們這班四眼電子宅男的自尊心作崇?你們大家都說得太對了,你們都是手機Snob。 “Once you go Mac. You never go back.” 用過Mac機你就自以為上過天堂,很難回到凡間?Mac幾乎改變了你的事業與人生,令你的創意更強更爆燈?嗨朋友,你知道如果不用PC的話,在Office有多不方便嗎?難度你不知道PC才是電腦的共通語言嗎?你知道什麼叫顧全大局嗎?你兩家人不用爭論了,你們都是電腦Snob。 紅藍黃綠當然是宇宙最強「包耍」,而且更是不做壞事的谷歌出品,當然肯定是最快最好;哎唷,看看誰人這麼忘本?想當年你們不是個個也對火狐前呼後擁的麼?沒有火狐單挑哎E,今天怎有你的份兒?好了好了,我知我知,你們兩家人唯一合拍的時候,就是一起取笑哎E,無錯,你們就是「包耍」Snob。 除了上述的乜Snob物Snob外,其實還有foursqure vs.街旁的Check-in Snob、Twitter vs.微博的微網誌Snob、gmail vs. hotmail的電郵Snob,iPad vs. Galaxy Tab的Tablet Snob等等,如此類推,總有一Snob在左近。 但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若要人不Snob,除非己莫Snob,所以奉勸各位,無論你是支持那一方也好,自己喜歡就可以,任你批評人家批評得再有道理,Snob霸們,你比胡蠅更討厭。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本略經修改)

港式茶餐廳「飛機餐」

小時候,記得有位在啟德機場做餐飲的親戚,印象中她應該是在PAN AM打工,久不久,她便會拿一些「飛機餐」來請我們一家七兄第姊妹吃。 想當年,大概因為家境清貧,對於我們來說,飛機餐肯定是極品,味道媲美一年只會去一次的太平館餐廳。 但長大後,終於有機會搭飛機,我才赫然發現,「飛機餐」已經成為了一個壞名詞。 對於「飛機餐」,我已經愈來愈沒要求的了,但可恨的港龍航空,近來卻接二連三地,請我去試吃他們找五星級大廚炮製的「飛機餐」,企圖把我的嘴巴寵壞。 試過他們與米芝蓮級名店合作炮製的中西菜色,今回港龍的最新力作,居然是打港式茶餐廳這張本地牌。 所針對的,當然是那些長期旅居海外的港人,或對港式美食情有獨鍾的外地朋友。 朋友S去年被公司派了去北京長駐,某個週末回港,約了他去Happy Hour,誰知他居然遲大到,問他何解,原來他甫一下機,就是第一時間飛奔去旺角某某茶餐廳打躉,先來碗魚蛋河,再來個蛋撻奶茶,於是我笑他,他搭的一定不是港龍。 港龍都算體貼,平日早有港式美食座陣,但為了一解像朋友S這類港人的「思鄉」之愁,於是便推出了這港龍港式港之味空中餐膳系列。 我對那些焗豬扒飯煲仔飯興趣一般,印象最深,是那碗牛坑腩麵和炸魚皮魚蛋河,坑腩肉酥而不鬆散,魚蛋彈牙有鮮味,麵底河粉做得相當精緻,水準當然不能與池記相提並論,但已絕非「一般」茶餐廳貨色了。 更要命的,是那杯絲襪奶茶伴上迷你菠蘿油,為什麼是迷你?當然就是想你少吃多滋味,因為後面還有雞尾包和蛋撻。 蛋撻的蛋餡,蛋味濃不太甜,味剛好,但撻皮就不夠鬆化了,皮不夠酥就不能稱得上酥皮蛋撻。 酥皮蛋撻這方面,麻煩港龍一定要改善一下,請不要少看這個小小的蛋撻哦,這可是港人聲譽命脈所在呢,下次王光亞主任再來,一定要做好一點,請他再吃。  

鋼鐵老師真有其人?

在朋友的facebook看到,初時還以為自己看錯, 根據台灣聯合報報導,這位來自明道中學的校長汪大久,於學校的畢業典禮中,以一身Iron Man的造型出現。 學生當然報以瘋狂的尖叫聲,以及熱烈的喝采聲回應,場面哄動,一時無兩,相信在一般學校,絕對罕見。 「鋼鐵老師」上台致詞,勉勵學生要有如鋼鐵人般的堅毅精神,迎接挑戰(但有看這電影的朋友都知道,Iron Man本人是又爛滾又自大的二世祖,後來勉強說改邪歸正,但為人正義感其實一般)。 據知,整個畢業典禮,從設計到執行,都是由學生們一手包辦,今年的主題是「明道星光奧斯卡」,比喻每位畢業生,將來都有機會在人生路途上當上最佳男、女主角。 汪校長的Iron Man盔甲,雖然用紙板製造,但卻能發光發亮,驟眼看,頗有台型。 但最重要的,就是這位校長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相信他在學校裡,一定比Iron Man真身更受歡迎。

可口可樂罐型玻璃杯,全城瘋購?

那天和一大班朋友吃飯,話題就是談起在麥當勞換購圖中一套六隻的這批可樂杯。 我說公關公司送了我一套,朋友J幾乎想揮拳打我,罵我為何在他面前說這風涼話。 原來,朋友J說女朋友終日向他嚷著要儲齊一套,所以,近來為搏紅顏一笑,便要頻頻吃麥當勞加大碼餐。 但很不幸,因為有一天工作太忙,朋友J換漏了一隻,儲不齊了。 難怪有人說,每位想儲可樂杯的女朋友背後,都有一位心甘命抵去為她哽麥當勞加大碼餐的男朋友。 說回這批可口可樂罐形玻璃杯,造型的確吸引,難怪可樂迷都為之瘋狂,但有點無奈,近來香港的排隊黨實在太猖狂,就連這本來一百幾十元的小快樂,也被他們剝削了。 我一邊在安慰朋友J,一邊告訴他:「有沒有全套我無所謂,我只想要炭灰色的那個,其他的,拿去吧。」 朋友J再次揮拳,說:「我就是欠炭灰色這個,這回我要搶了!」 唉,色字頭上一把杯。

可口可樂 x James Jarvis 125週年別注品

可口可樂慶祝125週年大壽,近排動作多多。 秘方125週年不變,要令老牌子有新意思,所以,可口可樂近期頻頻與不同潮流單位推出合作企劃。 早一陣子最有趣的搞作之一,就是找來了電音組合Daft Punk推出別注版,可惜此金銀樽裝DaftCoke,只在法國限定地點出售(其中包括COLETTE SHOP),與香港無緣。 最近香港區可口可樂也不甘後人,找來了CLOT設計師Kevin Poon及廣告公司Communion W聯手,為Classic Coke的經典紅罐添上新裝,並聯手英國插畫達人James Jarvis,操刀設計了六款卡通插圖,各具主題,齊齊宣揚快樂訊息。 James Jarvis曾替品牌SILAS設計鬼馬吉祥物Evil Martin,今回這系列別注版可口可樂汽水罐上的卡通人物,相信正是此造型的變種。 James Jarvis設計的這個卡通造型實在潮得可愛,只用來製作汽水罐包裝,紛絲當然會嫌不夠,因此可口可樂便打造了多件潮物,分別與G-Shock、Subcrew、Head Porter再進行交叉感染,推出限定產品。 雖然只要買滿港幣$40的可口可樂產品,你就可以加錢換購,定價亦算公道(下圖G-Shock才$990),但可惜近期排隊黨猖獗,要換到這些潮物,就真的要下點兒苦工了(其實大部份產品已被掃得一乾二淨,如今只可幫襯炒家了)。 產品換領日期由即日至6月5日止,詳情請看這裡。 鬥不過排隊黨的話,像我這類小市民,其實儲齊這套別注汽水罐也不難,最重要還是要開開心心呢。  

彼思動畫25年

如果說電影是一個夢工場,動畫電影就好比夢工場中的主題公園。 動畫電影帶我們進入的光影世界,夢幻中卻充滿現實世界中的人性,五光十色,令人看得目不暇給,看來看去,你總好像未看過,再看一遍,你又會找到新趣味,一如小朋友再去十次也不會悶的迪士尼樂園,對於我來說,喜歡的動畫電影,百看不厭。 去的那天是星期六,排隊不用半小時,沒投訴了。 除了Studio Ghibli,我最喜愛的動畫工作室就是PIXAR,所以,今回假如不是為了看PIXAR「彼思動畫 25年」展覽,相信我也未必會山長水遠,從愉景灣搭船轉地鐵再轉火車到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 由中環搭地鐵到大圍再轉的士(後來才發覺可以搭至車公廟站),抵達時已經差不多兩三點,但人龍依然頗長,幸好大家也十分守秩序,不用半小時已能魚貫進場。 入場前,大家會先遇上怪獸公司的這兩位朋友和你打招呼,不知道這是否真實的體積? 幾年前到過Studio Ghibli的宮崎駿三鷹美術館(森之博物館),雖然整個場館也不許拍照,所有回憶都存在腦海中,反而令我印象更深刻。 今回的「彼思動畫 25年」,展覽場館內同樣不許拍照,雖然部份人仍一於少理,但整體而言尚算合作了,說真的,其實不許拍照,大家反而能欣賞得更專心,我的心暗地裡叫好。 這張來自UP的故事版原稿,油彩繪畫,筆觸份外有風味,在展覽館外的走廊展出。 為什麼值得我們這麼專心欣賞?因為場館內展出的400多件展品,全部都是PIXAR過去25年來作品背後的心血結晶,由不同的造型草圖、模型、分鏡的故事版等原稿珍藏,也一一網羅其中。 展覽分為兩個場館,除了大批展品外,不可錯過的,當然是那個《反斗奇兵》幻影箱,多個角色的立體塑像,以動畫的原理,以逐格動作的資態,安裝在一個大型轉盤上,然後,當轉盤以每秒一圈的速度轉動,加上光學的閃爍效果,便產生了動畫的錯覺,幻影箱內的立體塑像成為栩栩如生地活動的人物。 我在宮崎駿三鷹美術館內也看過類似裝置,這個規模較小,但也同樣出色,另人看得目定口呆。 不要忘記這幾幅要從場館高處眺望才看到的圖畫哦,有反斗奇兵3內的奸角抱抱熊。 另外,場館內亦有一個名為「藝術風景」的短片播送,內容是將多套PIXAR經典作品的故事版,以動態的形式配合音樂及音響效果展現出來,全長大概十多分鐘吧,會不停重複播放,所以亦不用爭先恐後,最後就是等一節差不多完的時候,才進場找個有利置,當上一節完畢,就不難找到座位了。 這個展覽由即日起至 7月 11日,入場費成人才20元,學生及周三更有半價優惠,不管你是否PIXAR動畫迷,作為週末外遊活動,讚! 伸延閱讀: the world of pixar 場館資訊 場館外有大量三眼仔外星人兵團,不少朋友也忙於拍照留念,大家記得它們是來自那個星球呢? 離開場館前,緊記要在出口與胡迪及巴斯光年合照留念。 彼思動畫迷不會錯過的,當然還有大量的紀念精品,最抵買的,可能是那本只售$24港元的紀念場刊。  

MetroPop五周年

上個週末,我去了我平時極少踏足的石硤尾,在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出席MetroPop 五周年的慶祝活動。 那天人山人海,原來事有湊巧,當日JCCAC亦正舉行手作市集及開放日,見擠擁的場面如此壯觀,我赫然發覺,除了羨慕人家炒地產致富的百萬年薪80後一族外,香港原來還有這麼多的熱血青年,仍鍾情於這些難以謀生的藝術小創作,香港有希望。 我平日大多走路上班,較少搭地鐵,一直與MetroPop這本逢星期四派發的免費雜誌絕緣,後來,經網友文地貓引薦,我竟有幸成為了MetroPop的專欄作者之一。 從前,我一直以為MetroPop只不過是另一本消閒雜誌,初期的書本設計排版也太有人家台灣ppaper的影子。 正式接觸過後,我才發覺,MetroPop的專題故事中,原來大多與本地文化藝術創作現象事件人物等等有關,所以,當日選擇在JCCAC這充滿香港本土文化色彩的地方舉行五周年慶典,原來不無因由。 在香港辦雜誌, 沒八卦沒狗仔隊報導的話,生存不易,但MetroPop既然可以做到第五個年頭,相信一定仍有足夠的廣泛讀者及廣告客戶支持,證明小眾也有生存空間。 在這裡,我想預先慶祝MetroPop的十周年,因為,我希望五年之後,我的專欄還在,我還可以每星期一次,為大家介紹外國及本地的精彩廣告創意。 在

假如我是真的—網上瘋傳的憤怒鳥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最先在朋友的facebook見到這張沒有註明出處的圖片,上National Geographic的官網搜尋一下,完全未見其蹤影,期間亦發現了石先生的相關網誌。 幾乎可以肯定,這張近日在網上被人瘋傳的憤怒鳥真身圖片,大多數是改圖的惡搞而已,與National Geographic的四月號封面無關,所以,在報攤買不到的話,也請不要拿著這張圖去雜誌社投訴買不到。 至於這惡搞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會否是電影宣傳的綽頭?還是民間自發的高登改圖? 如果真的是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這個玩笑其實真的開得不錯,當然,我更希望,National Geographic會陪他們一起癲就更好玩。

夢遊天姥吟留”i”

午夜夢迴,遇上喬教主,見他手執蘋果,向我啟示。 「蘋果來,為要拯救宅人,叫一切信它的,不至電車,反成潮人。 」 教主背後的光環太刺眼,我頭也不敢抬起,只敢閉目合十,然後拱手接旨。 「香江一眾善信不怕風吹雨打日本奶粉加價,年中進貢無間,本尊每逢現身,必上蘋果頭條,每次蘋果上架,必現通宵人潮,更有善信為助我教造福內地同胞,一嚐蘋果甘露,於是大舉向北送蘋,實是感人。」 我雖然沾沾自喜,但仍得一邊強忍得戚之情,一邊歌頌教主功德無量。 「我更見香江曾官雖位在九重,未能盡見天下事,卻依然受蒼生打動,紓尊降貴,願為蘋果當奴,實愚子可教也,本尊實感老懷安慰」教主瞇起雙眼,露出和藹神情。 哎,聽到此處,我心即有陣陣絞痛,正所謂蘋果樹大有低B,並非人人手執蘋果就能收成正果,此君豈可與我等蘋果人民相題並論? 「One More Thing…….有見及此,現本尊賜建蘋果聖壇,讓一眾香江善信從此無需遠赴花旗,也可一親蘋果香澤,趁今年耶誕節慶,人人於平安夜朝聖,豈不美哉?聖壇座高兩層,玻璃幕牆拾級而上,壯麗非常。」教主說得興起,噬了一口蘋果。 我的心突然由谷底反彈,開心到比大快活Logo上的那個公仔跳得更高,我驚喜之餘,即忙著問:「臣敢問教主,蘋果聖壇,將坐落何方?」 「汝自稱蘋果信徒三十載,怎可猜不到半點端倪?試問,本座一手打造的蘋果江山,有何共通之處?」說時,教主再噬了一口蘋果。 iMac、iPod、iPhone、iPad、iPhoto、iMovie、iSight、i乜i物,ic ic…我念念有詞,一下子間靈光乍現,茅塞頓開,即問:「蘋果聖壇,會否就是與”i”字有關之地?」 「是也是也,該地名既有”i”字之首,上頂更有一瞻天樓觀,甚具”i”字形神,眺望維港,大俠蝙蝠,亦曾蒞臨展翅。」 說時遲那時快,我本來想追問教主iPhone5是否真的會在暑假前出貨,iPad2什麼時候會在香港上架,但教主卻已人如飛箭,衝上雲霄,在耀目的強光中閃電消失,留在我視網膜上的,卻還隱約留有他那筆直身影的烙印,形態正好像個”i”字,彷彿在向我再三提示。 一字記之若”i”。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本略經修改)

不用手拿不好吃的Paisano’s巨無霸Pizza

「香港吃到的Pizza,九成垃圾。」 我那位意大裔,說起話來極為神似Everybody loves Raymond內的Robert,來自紐約的美國朋友K,帶點氣憤地說。 「Pizza Express的勉強還可以,但是吃Pizza嘛,用刀刀叉叉怎麼過癮?我還是懷念那些大大塊,餅身鬆厚,芝士香脆,堆滿配料,然後用手拿著吃的New York style Pizza。 」朋友K愈說愈激動。 但後來,朋友K終於找到他懷念多年的家鄉薄餅,那就是坐落在中環SOHO區,Paisano’s的Giant Pizza。 24吋的巨型Pizza,配料落得大方不小家,切一塊給我,已夠飽當一餐飯,想起當年我還在美國讀書的日子,就是經常吃這類街坊式Pizza店的平靚正巨型Pizza醫肚。 最爽的就是,因為還是熱騰騰的,這片Pizza只可以用指尖勉強拿著來吃,真滋味。 令我這位其實也是我鄰居的朋友K更開心的是,最近,Paisano’s居然開到來愉景灣。 昨天本來打算是來個下午茶餐,巧遇Paisano’s後,按捺不住,點了一片Pepperoni Pizza,再來一杯Asahi生啤,坐在懶洋洋的廣場內,就來個提早的晚餐吧。 才下午五點,已覺夕陽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