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觀點

世紀婚禮廣告巡禮

威廉王子與凱特的一場世紀婚禮,除了成為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外,當然還有各大爭相「抽水」的商業機構,他們紛紛以A貨B貨C貨的威廉凱特人版作招徠,若形神相似得太過份,純屬巧合。 隨便上網搜尋一回,除了以A貨皇室成員暨全體嘉賓參與演出的The T-Mobile Royal Wedding廣告片先在YouTube成功登陸,獲得近二千萬的瀏覽次數外,更有趣的是,你可信手拈來一大堆以皇室大婚為題的紀念產品,產品本身,實在比廣告更廣告,以下是我的精選貨品,有買趁手。 戴妃藍寶石鑽戒,威廉王子成功求婚凱特之定情信物,原價8萬5千英鎊,情比金堅A貨價34英鎊,求婚?無難度。 皮禮士糖彈弓容器,威廉與凱特本身人形特別版,一按公仔頭,糖果即彈出,一開甜蜜自然來。 皇室大婚避孕套豪華版,皇家「袋袋」相傳,歷史源遠流長,帝王享受,平民享有。隆而重之,一盒三個,限於4月29日或該天前使用,逾期無效。 W&C牌皇室大婚指定香水,黑白各一瓶,兩種香味,適合男家女家親友分別享用,臭味相投有保證,冤家都可變襯家味男味女救星。 皇室大婚典禮期間大會指定嘔吐衛生袋,為免因見到萬人迷碧咸而暈浪不適,或為防因繁複典禮儀式而悶至嘔吐者,敬請自備入場,其他牌子之嘔吐衛生袋,恕不受嘔。 皇室早餐公司呈獻—-皇家穀類早餐,一套兩款口味,威廉皇家圈圈餅Wills’ Royal O’s,凱特低熱量減肥栗米片Special Kate’s,全球限賣1000盒,每盒包裝都有獨立編號,保證獨一無二。 情投意合皇室大婚紀念版電話,大紅色彩配上英國米字旗圖案,好意頭!全部預先輸入皇室成員來電顯示,更內設十六和弦英國國歌,高科技!肯定比iPhone 7搶手。 PapaJohns特別炮製的皇室大婚大Pizza,用大量重口味辣肉腸火腿芝士腸仔蘑菇黑橄欖堆砌出威廉凱特的恩愛婚照,用料重手毫不吝嗇,絕對鹹得有道理。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世紀婚禮廣告巡禮 Read More »

洗滌心靈的「森の木琴」

事有湊巧,日本311大地震前一天(即3月10日),這支影片給上傳到YouTube。一場無情的天災,讓這支製作再美妙的廣告片,都難以提起大家的注意。 但傷痛過後,到了差不多3月尾,這支題為「森の木琴」的網絡影片,開始引起不少外國傳媒注意,然後被迅速廣傳,其中包括美國的New York Times和CBS網站。 「森の木琴」這名字,本身已具有典型的日本文藝氣息,影片中,你會先見到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然後你會隱約地聽到流水的淙淙、蟋蟀的瞿瞿、鳥兒的啾啾、然後又有工作人員及斑鹿踏在柔軟草地上的唰唰作響等;呼吸到這些林中天籟的靜謐之音,你又會聽到一首用木琴彈奏的巴哈清唱曲,梆梆梆梆地徐徐響起,此旋律大家都可能早耳熟能詳,是的,那正好是Cantata no.147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但這台木琴亦非同少可,它由多片小木塊砌成,每一片木塊擔綱一個音符,每片平均分佈在一個沿山坡而建的台階,傾斜度大概是20度左右,當一顆乒乓小木球拾級而下,叮咚叮咚落在每一片木塊上,敲打下一顆清脆音符,純粹依靠地深吸力,便讓乒乓小木球奏出這巴哈清唱曲的優美旋律。節奏計算相當精確,跌宕有致,更厲害之處,就連顫音(Trill)也能成功奏出,真的令人嘆為觀止。 一曲既終,這顆音樂乒乓球,最後叮咚叮咚地乖乖坐落在一具外型像扁豆的手機旁邊,產品名為Touch Wood,原來是日本DoCoMo為支持2011年聯合國國際森林年而製作的木製手機,材料是源自為保養森林所砍伐得來間伐材*,一種名為「四万十」的檜木,循環再造並經過特別處理後,每台手機的外殼,更會散發著微微的柏樹香薰,每一台手機紋理,都是獨一無二,限量1萬5千台。 (*什麼是間伐材呢?若森林中樹木過於茂密,便反而會影響樹木生長,令樹根抓得不夠深,因而會形成如水石流這類的天災,進行間伐活動,就是要保護森林,間伐所得的木材,就稱之為間伐材。) 這類經常用來破什麼什麼健力士紀錄的骨牌秀,其實早有被Honda用來製作廣告片的前科,但今回將場景設定在大自然環境中,骨牌秀變成音樂秀,感覺卻又是令人如沐春風,洗滌心靈。真想知道,此手機的鈴聲,會否也是如此動聽?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洗滌心靈的「森の木琴」 Read More »

Mr Man與Little Miss的谷歌塗鴉

昨天Google的首頁又出現了充滿創意的Doodles(塗鴉),網頁每次刷新,又會出現另一個不同圖像,一時間弄得我六神無主,忙於逐一截圖。 是這樣的,昨天5月9日其實是兒童插畫家兼作家羅傑·哈格裏夫斯(Roger Hargreaves)的76 周年誕辰(1935-1988),為悼念這位曾為我們創作過無數Mr Man與Little Miss卡通人物系列的一代兒童畫家,Google於是一口氣製作了16 款創意Doodles,並且於同一日發放,。 未看名字,下面有那一位你會猜得到是誰?不管你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相信當中最少有一位Mr Man或Little Miss會讓你發出會心微笑。 Little Miss Tiny 迷你小小姐 Little Miss Sunshine 陽光小小姐 Little Miss Shy 怕羞小小姐 Little Miss Naughty 頑皮小小姐 Little Miss Magic 魔術小小姐 Little Miss Curious 好奇小小姐 Little Miss Chatterbox 長氣小小姐 Mr Bump 撞板先生 Mr Dizzy 暈浪先生 Mr Forgetful 善忘先生 Mr Funny 滑稽先生 Mr Happy 快樂先生 Mr Messy

Mr Man與Little Miss的谷歌塗鴉 Read More »

假如我是真的—網上瘋傳的憤怒鳥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最先在朋友的facebook見到這張沒有註明出處的圖片,上National Geographic的官網搜尋一下,完全未見其蹤影,期間亦發現了石先生的相關網誌。 幾乎可以肯定,這張近日在網上被人瘋傳的憤怒鳥真身圖片,大多數是改圖的惡搞而已,與National Geographic的四月號封面無關,所以,在報攤買不到的話,也請不要拿著這張圖去雜誌社投訴買不到。 至於這惡搞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會否是電影宣傳的綽頭?還是民間自發的高登改圖? 如果真的是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這個玩笑其實真的開得不錯,當然,我更希望,National Geographic會陪他們一起癲就更好玩。

假如我是真的—網上瘋傳的憤怒鳥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Read More »

香港社交媒體新貴—銀髮族

互聯網的創業者,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可能因為這樣,大家普遍會認為這只是個年輕人的天下,可是,隨着日新月異的電子電腦產品愈來愈親民易用,所謂的主流互聯網用戶,又或者是尖端科技產品的消費者已在默默地起革命,一個在較高年齡層的族群已逐漸集結起來,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主流。 看看目前互聯網界的大戶facebook在擁有最多用戶的美國情況,在其一億五千二百多萬的用戶中,佔最大塊餅的,雖然還是佔30%的18至24歲,其次是22%的25至34歲;但留意45歲以上的群組,加起來其實也有22%以上。 比較一下也坐擁了三百七十多萬人口的香港facebook用戶群,整體而言傾向更較為成熟,最大塊餅的32%則落在25至34歲,35至44歲這年齡層也不弱,佔了14%,45歲以後的群組加起來也有接近11%,兼且升勢不弱。 記得有次在網上看美國科技界著名的D Conference,便曾經聽過Steve Jobs提及,當年首次在iMac電腦上新增了iSight(Web Cam)這配置後,便意想不到地多了一班「銀髮族」的用家。 而且,在Apple Retail Store內所提供的電腦應用課程中,也來了一批為數甚多的退休人士,他們開始學習使用電腦、上互聯網,甚至是撰寫個人網誌,不是為了工作,而是透過現今平易近人的科技產品,方便用來促進與孫兒或子女的溝通。 大家還否記起當年諾基亞電話的名句? 科技以人為本。的而且確,只要是以人為本的科技,就不難無分年齡獲得眾人的愛戴。看看周遭的iPad用戶,由我們的曾特首到星期天與爺爺一起去飲茶的幾歲大小朋友,都能一網打盡。 前兩天,我看到華碩電腦的價廉物美的ASUS Transformer 已經出動,此公司曾一手牽起Netbook熱潮,所以我敢說,2011年的平板電腦市場,肯定會極快普及。 而作為一部集電子書閱讀器及多媒體電腦於一身的平板電腦,更勢將成為不少成年人,尤其是長者們的新玩具。 到時,他們可以在每天一邊嘆早茶時,一邊上網閱覽《信報》,興之所致,再到《信報》論壇一抒己見;發表完一番偉論,再順道將在報章讀到的有趣港聞,於facebook上分享給在加拿大彼邦移民三十多年的老友;靈感到了,不如又到新浪發一篇微博,然後回覆一下粉絲的回應;下午茶轉眼又到,邊呷一口奶茶,邊上TVB的網站追連續劇,又或者讀一下剛下載回來的蔡瀾散文集,樂哉。 這不是我憑空捏造的奇想,最近拜讀國際市場調研公司Synovate的Media Atlas(思緯)香港研究報告,當中就有數據顯示,香港人口中有超過一百四十萬年齡介乎50至64歲的「銀髮族」,而他們正好是目前在網誌和討論區貢獻內容的「新貴」,平日除了經常上網看東西,並與其他發表內容者進行互動,其中達四分一的「銀髮族」網民,更為積極發表內容的原創人,有文字的,更有影象的,單是去年,他們的活躍度便有達42%的增長,在社交媒體的平台上,參與率極高。 有別於上一代的「銀髮族」,他們對於新科技,更是需求若渴,31%認同擁抱最新科技產品的重要性,是眾年齡層中,比率最高。研究更指出,雖然遠不及八十後備受關注,惟不少市場推廣及企業,已開始積極籌備如何打入這「銀髮族」向來未受重視的市場。在互聯網及科技產業的世界,正好因為「銀髮族」被長期忽略,所以我覺得更加是商機無限。 因此,在品牌制定其網絡策略時,譬如在設計有關網頁、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上,也應多加考慮,看看能否化繁為簡,顧及較年長用家的用戶體驗。 就以蘋果這品牌的設計美學為榜樣,你的設計能否在用戶毋須閱讀說明書的情況下,也可憑直覺一用即曉?你的設計,能否提供愉快的用戶體驗,而並非是令人家感到自己是科技盲而氣餒? 能夠掌握到以上種種,不管是針對「銀髮族」還是「黑髮族」的市場,你的產品推廣及品牌建造,當然就更能無往而不利。 (原文刊登於2011年2月15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香港社交媒體新貴—銀髮族 Read More »

三間 is all in

不得不承認,我對adidas這三間東西總有點情意結,最弔詭的是,當穿上那些西瓜頭復刻波鞋時,我便會立刻如時光倒流,回到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慘綠少年時代。 那個時候,你呀我呀阿肥龍阿高佬阿靚仔中等等,全部a都還是頭痛濃密兼且在球場上自問叱吒一時。 所謂的advertising或marketing,其實都不外乎賣一個夢給消費者,樓盤廣告如是,運動品牌也如是。 但我還是較心甘情願被運動品牌催眠,因為最低限度,給他們弄得心情亢奮徹夜難眠後,我總又能夠抖擻精神穿起跑鞋走一回十公里路,大汗淋漓後,疲憊的身驅內卻有星矢的小宇宙燃起,再悶人的工作我都可視為挑戰,見一關,闖一關。 新一輯的三間廣告,就是可以給我這種充滿「能量力」的感覺。 ____is all in是三間最新的全球廣告口號,空格上可填上什麼?適隨尊便,除了原作者adidas,也可以是其他旗下的代言人,除了見慣見熟的新西蘭欖球團隊All Black、碧咸、美斯及NBA新星路斯外,更有趣的是,今次一起加盟三間團隊的,還有來自街頭文化、流行音樂和時尚潮流等不同界別的icon出現,人山人海,每個人只閃過兩三秒。 “is all in”所宣揚的,是如運動員般對自己所愛事物全傾全力的一種生活態度,所以,除了音樂小天后Katy Perry,當你看到陳奕迅也成了此系列廣告亞洲版的港隊代表,一切其實也變得順理成章,一切皆有可能。 怎樣才可以衝出香港?除了你要在自己份內領域做到有國際水準外,你看看陳奕迅在廣告製作特輯的訪問中,操得一口流利的英國口音英語,你就會明白,這位每次站在舞台上時也全傾全力,唱得盡跳得盡的音樂人,談起自己的工作,更是「吹」得興起,充滿激情,吹神這個綽號,的確所言非虛。 eason is all in十分貼切,donald is all in又如何?(哎喲,不要打頭不要打頭…..)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三間 is all in Read More »

男兒當換樽

生平最憎見到果啲明明走到飲水機面前,但一見到水機無水就掉頭走人的男人老狗。 係呀係呀,話緊你呀,唔駛四圍望喇,你知唔知你牛龜馬大,但係又幾鬼樣衰先? 看,另外這一位宅心仁厚之男,呵,你也可稱之為宅男,雖然外表弱不禁風,卻有情有義,見各位女同事飽受無水飲的口乾煎熬,便靜悄悄地施展神功,為大家的工作間,重新注入甘露。 正所謂公司無水匹夫有責,男兒,當然要肩負起換樽之任務,各位男士,大家都應該奉換水男為榜樣哦。 換水男,加油哦,保護地球的責任,靠晒你。 各位男士,你願意成為下一個換水男嗎?

男兒當換樽 Read More »

一塊玻璃的故事

說起企業影片(Corporate video),自覺創意無限的創作人,可能會先給你打兩個呵欠,因為這類影片九成硬銷企業形象,其執行手法,亦不外乎父慈子孝世界變得很美等這類例牌動作。 最近在YouTube看到了這支來自康寧(Corning),名為”A Day Made of Glass”的企業影片,長達5分30秒,執行手法可能比港式樓盤廣告更科幻,題材亦同樣離不開企業為人類帶來美好優質生活這例湯例水的企業遠景。 但有趣的是,我居然有耐性地一口氣地將它看罷,中間絕無快鏡飛帶。我一邊看一邊在讚嘆之餘,看看在YouTube上的數字,更赫然發現,此片放了上網才個多月,瀏覽人次已過千萬。 說起康寧,印象中少不免是廚房中那套隨時用足十年,跌過落地無數次卻依然無穿無爛的碗碗碟碟,試問大家怎會聯想到,現時我們幾乎人人一部,在街上頭耷耷手指篤篤的那部iPhone4或iPad,又或者是其他大品牌如Samsung、LG、Dell、Motorola或Acer等等的智能手機,機面上的那塊強化玻璃,原來就是康寧出品? 目前,康寧為起碼超過20個品牌280款電子產品,提供片中展示的這名為Gorilla Glass之玻璃物料,除了最廣泛應用的智能手機外,還包括LCD/LED電視、廚房電器用品及其他戶外玻璃展示屏幕。 事實上,這款不易磨損兼堅硬無比的玻璃化工物料,康寧早於60年代已經發明,直至數年前,才卻給喬布斯(Steve Jobs)在一個無意中的場合發現,驚為天人後馬上火速鑽研,最後此物料終成為了不少蘋果產品的重要材料之一,至於蘋果公司,目前亦當然成為Gorilla Glass的最大買家。 說到這裡,相信你已不用我多說,這講述康寧玻璃物料可如何應用於人類日常生活中的企業影片,為何會如此引人入勝,為何會引來過千萬的瀏覽人次,正因為,原來有些時候,一些毫不嘩眾取寵,以平實手法告訴你一家企業的成功故事之短片,由於原來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有所共鳴,迴響固然亦更大。 康寧這家企業,真的有點像一架隱形戰機,低調內斂卻實力強橫。難怪就連向來以報導最新科技情報著稱的WIRED雜誌,也大讚此片,稱之為Design Fiction,真的是科幻得來有道理,天馬行空之餘,卻是一切皆有可能。 (原文刊登於本人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一塊玻璃的故事 Read More »

Jason Freeny的玩具庖丁解牛學

Jason Freeny是一位美國設計師,大學修讀工業設計,畢業後曾放浪周遊,期間自稱壁畫家和舞台設計,後來去了MTV電視台當Freelance道具設計和插畫師,及後又因為兒子的出生,為求生活較穩定,於是去了一家玩具公司做設計。 雖然這份工他也做得不長,但期間他卻發掘到自己的新興趣,就是創作了大量用電腦繪圖的偽科學玩具解剖圖,後來,覺得單單靠畫不過癮,索性開始動手將玩具解剖,然後自製內裡乾坤。 目前,在日間,Jason在紐約曼克頓當一名介面設計,繼續為口奔馳,到了晚上,當兩個小孩都入睡了,Jason便會開始進行他的玩具解剖創作。 我見過有些中文網站說Jason除了是一名藝術家、插畫師,更是一名整形師,我相信這純粹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只因為Jason在他的履歷表上自稱為Artist/Illustrator/Plastic Surgeon,實質上,見過Jason如何替塑膠玩具動手術,你會明白,Plastic Surgeon其實是調侃的自稱而已,看來又是Google Translate惹的禍。 Jason示範如何解剖米奇老鼠,然後以立體雕塑其偽科學假想內臟的過程,拍案叫絕。 元老級玩具角色,孖寶兄弟的人體解剖,骨格果然精奇,看看他的手臂,多粗壯。 卡通動畫Finding Nemo內的可愛小丑魚,連魚骨也在笑。 解剖Toy Story的三眼仔外星人,不知道它原來也有牙齒的。 My Little Pony也照宰可也?哎喲,我老婆看見肯定會哭。 經典玩偶角色,當然不會少了Hello Kitty,但這頭小貓還是胎兒,所以沒骨,但卻已長出頭上的蝴蝶結,原來愛美,真的是先天的。 Jason Freeny的精彩作品實在太多,請恕我不能盡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到他的個人網站瀏覽一下,你更可順便購買他書籍、賀卡和玩具等等產品,幫補一下這位業餘藝術家。 你更可以到他的Facebook粉絲頁,看看他最新的作品製作情況,順便和他打打氣。 從事這尚未能成為生計的副業,Jason Freeny除了要很多的堅持,相信更要大家多多的支持。

Jason Freeny的玩具庖丁解牛學 Read More »

體感Gmail玩大了,有人要來玩認真。

4月1日愚人節早上,Google給大家開了一個玩笑,說會推出一個名為Gmail Motion的新產品,還未聽過這故事的話,可以看看這一篇或以下短片。   4月1日愚人節下午,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 (ICT)馬上作出回應,力証Google所言非虛,只要配上Microsoft Kinect 的體感感應鏡頭,就一切皆有可能。 以下這個,不是愚人節笑話,絕對不是說笑。  

體感Gmail玩大了,有人要來玩認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