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觀點

Nike “You Can’t Be Stopped”

你,就是永不止息。 一場世紀疫症,把整個地球的運作,近乎癱瘓。 但即使2020沒有奧運,運動員的運動生命,還是要堅持下去。 面對逆境,即使我們都是個普通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更需要擁有如運動員一般的精神和意志。 2021開始了,就在這個時候,我們一起去探索,一個屬於我們「為了什麼」的意義。 以下是本廣告的英文文案,一年既始,我也嘗試練習一下,把廣告的獨白翻譯成中文,請多多指教。 Behind everything we do is a ‘why.’ You can do it to raise your game or to raise the whole game. Sometimes you just gotta prove you can do it again, again and again. Do it to set the bar, set a record. Do it to set an example. […]

Nike “You Can’t Be Stopped” Read More »

笑容,今年變得特別珍貴。

「笑容,今年變得特別珍貴。」 我手寫我心,為客戶Philips度身訂做這個2020 Q4的Campaign時,這,就是我在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說話。 以這個Campaign作為2020年的工作總結,對我來說,顯得別具意義。 這一年來,因為經常到戴著口罩的關係,大家都很難見到對方的樣貌,更不用說笑容。 除此之外,事實上,無論是工作夥伴,或者是家人朋友,一起見面時,總是離不開彼此大吐苦水,大家面上掛著的,又總是是愁眉苦臉為多。 有些時候,在網絡世界開Zoom Meeting時,同樣地,即使是隔著電腦Mon,也會感受到彌漫著一片心情忐忑的氣氛。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甜酸苦辣,只是,今年大家要吐的苦水,真的比以往來得特別多。 但苦水吐盡後,我總是心存希冀,希望大家仍然能夠積極面對。 於是,我還是一如往昔,面上常常掛著我那副招牌四萬笑容,雖然,當我帶著口罩時,大家就很難見到了。 我這份人,不是份外樂觀,其實,我只是心裡有數,世間上,實在有太多的事情,我們是完全控制不了的,於是,我的腦袋回路,就會自動堵塞那部分的擔憂情緒。 正如這個廣告所講,希望大家見面的時候,能夠盡量把自己最無價的笑容送給大家,千萬不要吝嗇你的笑容。 “Every time you smile at someone, it is an action of love, a gift to that person, a beautiful thing.”   德蘭修女這句話,正好說明了,笑容就是關懷。

笑容,今年變得特別珍貴。 Read More »

惡搞經典廣告標語的KFC廣告

二次大戰後,社會百廢待興,各類鼓吹消費主義的商業活動逐漸抬頭,廣告正正就是那個時代衍生的新興行業。50年代的美國,在紐約Madison Avenue地區一帶,匯聚了多家廣告公司,成為業界的搖籃,那個時代的廣告人,都自稱為Mad Men,同名美劇,正正就是講述這時代的廣告人。 初期的廣告製作,大多是標題取勝,文案主導,廣告創作人寫好一句精警廣告標語,再找畫師或美術部負責輔助的插圖或照片。 「It’s finger lickin’ good」是KFC(當年還是用全名Kentucky Fried Chicken) 於1956年開始使用的廣告標語,意思大概就是「好吃到要舐手指」,台灣譯作「吮指回味樂無窮」。這廣告標語,堪稱是全球最經典廣告金句之一,在美國,至今仍家傳戶曉。 最近COVID-19疫症全球肆虐,為鼓勵大家時刻保持個人衛生,食炸雞好吃到一定要舐手指這「指定動作」,KFC含蓄而又嚴厲地,作出了不鼓勵聲明。 KFC製作了一個戶外廣告牌,見一桶炸雞旁只見一句廣告標語,「finger lickin’ 」部分被蓋上「格仔」(馬賽克),原先的「It’s finger lickin’ good」只見到「It’s XXXX good」,可是,由於太經典,大家的腦海裡,這廣告金句依然會自動出現,令大家發出會心微笑。 巧妙的文案,配搭簡單的視覺,這類較傳統的廣告表現手法,經典卻歷久彌新。

惡搞經典廣告標語的KFC廣告 Read More »

虎膽龍威2020之電有勁打不死

「既然我們這個產品叫Die Hard,我們今年又要搞Relaunch,不如我們就拍一個廣告叫Die Hard is Back 2020啦,請埋當年DieHard的男主角Bruce Willis,以及其他一干人等的配角出山,咁就為之Very Good啦!」 這種橋段,說出來,真的超級老土,簡直就有點像是80年代王晶電影,噏得出就噏,噏得完就拍(隨便說、隨便拍)。 說真的,我覺得80年代港產片盛世的時候,很多港產片幾個人吹吹下水吹出來的。 話說這隻叫DieHard的電池品牌,其實真有其電,而且已經有50年歷史。 時光飛逝,話說第一集的Die Hard電影(港譯:虎膽龍威/台譯:終極警探),已經是1988年的事,前後拍了五集。 電影中那位永遠逢凶化吉,連場大爆炸都炸不死他的主角Bruce Willis,今年已經65歲,在香港的話,他可以拿兩蚊去搭地鐵。 2020年找Bruce Willis出山,今時今日,還有什麼看頭? 我不知道80後90後的朋友中,會有多少位認識Bruce Willis。 但作為60後的我,想當年,在戲院看這個系列的白痴動作電影,真的看得我如痴如醉。 每次見到匪夷所思的爆炸場面,Bruce Willis飛身衝爆玻璃,都只不過是整損了少少(擦破了少許),然後又站起來再和壞人拼過的時候,我都會在電影院看得大呼過癮。 在美國的朋友說,《Die Hard》可能是除了《Home Alone》外,聖誕節期間,電視重播得最多次的電影,有點像我們過年看《家有囍事》。 所以,翻叮《Die Hard》,極有可能,不存在代溝的問題。 這支廣告片,對於熟悉Die Hard這電影系列的朋友們,有大量會發出會心微笑的笑位。 再者,Die Hard汽車電池這個名又實在改得好,直接、粗獷,非常符合這個產品的屬性。 疫症期間,雖然大家減少外出,但開車還是主流文化,汽車用品,也是必需品。 除了Die Hard,大家覺得,還有那套經典電影的名字合適成為品牌名字?

虎膽龍威2020之電有勁打不死 Read More »

至我們親愛的香港

踏入2020第四季,疫情餘波未了,暗湧繼續一浪接一浪,很多品牌都要勒緊褲頭,減少廣告開支。 即使還會打廣告的,都是以優惠推廣、產品主導的促銷廣告為主。 但另一邊廂,仍然有一些品牌,明白到建立品牌形象,是一項全天候工程,於是,試圖透過品牌形象廣告,繼續與消費者對話。 因為,他們明白到,當競爭對手放軟腳步,反而,這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時候。 純產品或促銷的廣告,效應好像是「餐餐清」。 而品牌形象廣告,卻有點像長遠投資,未必會有即時回報,但長遠而言,只要持續投入,就可以得到如複息「利疊利」的效應。 中國人向來較為含蓄,很多時候,我們更會吝嗇地,用說話直接向身邊人,表達對對方的關愛。 因此,這輯廣告,第一次看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有點肉麻,這個反應,很正常。 但不要緊,這正正就是廣告想表達的意念,大家不需要怕肉麻,不要把目前身邊所有,視為理所當然,想表達你的愛意,就要放膽地說出來。 尤其是,在這一刻,這個城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更主動地,表達對家人、朋友或鄰舍們的關懷。 講多無謂,麻煩給我一個豬柳蛋漢堡餐配健怡可樂,再追加一客炸雞,我愛老麥炸雞。 (麥當勞團隊的朋友,拜託下次把影片放上網時,可以在影片內放上字幕嗎?)

至我們親愛的香港 Read More »

港式廣告文案的常食字-智

記得當年,我還是一名廣告公司的文案小兵,那個時候,我經常要為客戶的新產品或者服務命名。 我已忘記了是什麼因由所興起的潮流,有一陣子,舉凡任何銀行、保險、投資有關的客戶,都紛紛要求我們在命名,或者是在撰寫廣告標語的時候,都一定要「食」一個「智」字。 (「食」字者:廣東話常用的文字表達手法,以諧音或同音大玩弦外之音,用一兩個字來借力打力) 「智」的廣東話諧音或同音字,較常用的,包括有: 至、質、志、置、致、誌、緻、摯、痣等等。 當中,「至」這個字,是被最廣泛被用來玩「食」字的,實不相瞞,我個人也不知道「食」過多少次。 「智」理想、「智」優越、「智」識揀、「智」識歎、「智」精彩、「智」可信、「智」可取、「智」優惠、「智」威Phone、「智」有「盈」(嘩,連食兩個字)。 及後,當智能手機興起,「食」正個「智」字,基本上,已成為了不少廣告文案「食極唔厭」的常食字。 「智乜乜」這個詞語流行了十多年,期間也有被打入冷宮的時候,但每隔兩、三年,我又會留意到,坊間再次興起大量食個「智」字的潮流。 但事實上,我對「智乜乜」這類「食」字遊戲,老早感到有點眼睛/耳朵疲勞,甚至是,我覺得,愈用得多這個「智」字,反而愈有點反「智」的效果。 可是,似乎無論客戶或廣告公司,仍然矢「智」不渝,樂此不疲,可見,這個「智」字,的確有其特別的魅力。 我曾經做過一間公司,老闆一律嚴禁任何玩「食」字的廣告文案,他認為,這是撰文者躲懶的表現,「食」字,不算是創意。 雖然,我這位舊老闆對「食」字的看法,我個人並不敢完全苟同,始終,某程度上,「食」字能夠展現出當地語言,以及時下流行文化的特色,雅俗共賞,引起受眾注意之餘,亦可令人發出會心微笑,因此,也有其可取之處。 只是,當同一個字被「食」無限次,翻來覆去,就難免會令人漸生厭倦,潮流,隨時也變成九流。 「智」來「智」去後,我希望香港的廣告文案人,會找到下一個更值得一「食」再「食」的字,「食」出個未來,你就真的「智」有計了。

港式廣告文案的常食字-智 Read More »

蘋果辣招護私隱,手機廣告將見瓶頸?

執筆之時,蘋果手機及平板電腦系統剛剛更新至iOS14,雖然各位讀者,未必會像筆者般,身先士卒,即時更新,但相信兩三個星期後,在本文面世的當日,將會有更多朋友陸續加入iOS14行列。 今次系統更新,對筆者從事的廣告界,其實影響深遠,原因是,蘋果公司的這項更新,可以稱得上是針對手機廣告的辣招。 不說可能不知道,每部iOS手機內,都有一個名為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的識別碼,讓各大廣告商及媒體平台,可以透過IDFA,進行用戶追蹤及推送廣告,令廣告投放,更精準、更有效。 過往,用戶若要堵截被廣告追蹤,要進行一連串繁複的設定,或者是裝置廣告攔截軟件。 今後,每台行走iOS14的蘋果手機,當廣告商或媒體代理進行追蹤前的每一個動作,系統都會主動通知手機用戶,是否核准,話事權就在用戶手中。 當手機出現訊息提示,告訴你有某某廣告系統問:能否索取你手機上的個人行為資料,並將會向你進行追蹤,除非是廣告業內人士,相信大部份用戶的反射動作,都會是「不願意」。 可是,此舉無異於向所有依賴手機廣告維生的企業開刀,因為,進入手機時代後,超過70%的數碼廣告,都是在手機進行,而數碼廣告的強項,就是精準及個性化的廣告投放。 雖然,IDFA並不會把你的個人資料,直接送給廣告商及媒體平台,但卻可以透過大量不同用戶行為分析,跨APP或甚至是跨平台,創造一個Audience Network,讓廣告投放系統,能夠更精準地尋找和接觸同一類的目標顧客群。 廣告愈精準有效,廣告費固然愈值錢,因此,除了我們常用社交網絡,大部分透過Audience Network推送針對性廣告的手機軟體開發公司,舉凡任何的手機APP:媒體網絡、手機遊戲、免費工具軟件等等,都會構成相當大的影響,IDFA這識別碼,幾乎就是他們做廣告的靈魂。 說到針對用戶進行個性化廣告投放,Facebook肯定就是當中的佼佼者,因此,於今年7月的時候,Mark Zuckerberg已開始向蘋果進行遊說及交涉。 但是即使沒有了IDFA,Facebook由於用戶數量龐大,他們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收集用戶的行為資訊,加上用戶使用習慣的惰性,相信對其影響有限。 相反,一些用戶數量較少,要靠跨平台建立的Audience Network來進行用戶識別,從而投放追蹤廣告的的中小型手機軟體開發公司,在廣告收益上,打擊就會相當大。 此外,坊間上,還有亦有無數依靠這個生態系統,提供媒體服務的廣告技術公司,他們亦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廣告投放的效果大減,間接下,生意亦會備受牽連。 蘋果公司這個大動作,基本上是一個與手機廣告割席的姿態,反正他們的生意是售賣硬件,廣告公司的死活與他無關。 而另一邊廂,幾乎是因廣告而生的Google Android系統,將會與iOS形成一個有趣的分眾局面,較注重個人私隱的用戶,有機會因此而紛紛投向蘋果陣營。 原文刊登於2020年10月3日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文略有更新刪改,我是本文作者。

蘋果辣招護私隱,手機廣告將見瓶頸? Read More »

《Pinkoi・香港嘢》好多好嘢!

Made in Hong Kong這個標誌,會否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在這個時候,推出《Pinkoi・香港嘢》主題月這個企劃,可說是別具時代意義。 首先,Pinkoi與兩個歷史悠久的香港老品牌 --《紅 A》及《雞仔嘜》合作,以《香港嘢》作主題,邀請了設計單位studiowmw,推出聯承產品系列。 誰說紅A就一定要是紅色?《Pinkoi x 紅 A》 合共推出三款產品,包括藍色及灰色各一的可放微波爐膠杯,以及一款卡其色的儲物盒,是好「膠」,但實在型。 《Pinkoi x 雞仔嘜》則推出一款純白短袖襯衣,將雞仔嘜皇牌 Golden Shell 內衣,糅合充滿時代感的graphic設計,令我聯想起電影《難兄難弟》或《功夫》內的街坊小人物,充滿親切感。 此外,Pinkoi團隊亦相當有心,為大家搜羅了超過250個《香港嘢》自家品牌。 其中包括地道美食、草根插畫、衣著穿搭、創意科技及生活選物等,讓我們可以為香港創作人,以及多個獨立單位,一同集集氣。 當香港年輕人都嚮往台灣的文創產品的時候,我卻又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本地薑,其實也有這麼多具本地文化特色的原創佳作。 正所謂「唔幫襯都埋嚟睇吓」,你可以到這個網址選購:《Pinkoi・香港嘢》主題月 你亦可以在13/8 – 26/9期間,前往南豐紗廠307號舖的Pinkoi SPACE參觀,Pinkoi會員,可即場獲得《阿婆打小人業餘套裝》。 《Pinkoi・香港嘢》主題月 活動日期:13/8 – 26/9  期間限定:13/8 – 31/8 超過 100 個本地品牌免運中

《Pinkoi・香港嘢》好多好嘢! Read More »

一名特技人的前半生

Apple “Shot on iPhone” 9分鐘直度微電影 一 名 特 技 人 的 前 半 生 Apple是厲害的,先有個動人故事,再用上這個鑽石級數陣容的製作團隊,傾盡人力物力拍攝,成就了這部可以拍片的iPhone 11 Pro獨擔大旗,成為焦點角色。 神乎奇技的,其實不是iPhone 11 Pro,而是整個製作團隊。 導演是何許人?Damien Chazelle這個名字你應該不會陌生,即使你沒看過Whiplash,起碼都看過La La Land。 看完主片,你很難忍得住不追看那個Behind-the-scene,我看完不禁問,「真係點到你唔服」? 廣東人有一句話說:「妹仔大過主人婆」,用來形容這個在一部iPhone 11 Pro背後的大製作,實在貼切。 除了講iPhone 11 Pro的拍攝能力,這支廣告片更想告訴大家,直度影片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一支9分17秒的廣告片,就來了一個完美示範,試想像一下,如果一套荷里活級數的電影,用直度拍攝和播放,這個「世界」,將會是什麼模樣? 當然,直度影片還是只合適在手機上看,在戲院或大電視屏幕播,都只是開玩笑。 但重點是,喜歡看和拍直度影片的,還有TikTok這一代。 哦,對不起,TikTok可能會被美國總統趕盡殺絕了,但幸好,Instagram於日前已經推出Reels。 與其說這是一支廣告片,不如說它其實是一支特技廣告片,技術和技巧都實在厲害,一不留神,很容易會令人誤會,一部iPhone真的可以拍攝出這個級數的影片。 所以,拜託各位廣告客戶或廣告公司,不要看完這支廣告片就問製作公司為什麼iPhone都拍得這麼好,為什麼你還要收我那麼貴的攝影器材租機錢。 廣告拍得這麼好,還是很值得觀看的。 再說,由最初的照片,到後來的影片,然後到現在的直度影片,Shot on iPhone這個創意平台,我覺得只有Apple才會認真地做得這麼持之以恆。 市場上的同類品牌,似乎只有Apple明白,品牌建立,是需要時間累積。 Shot on iPhone,信不信由你,但示範給你看了好幾年,很難不入腦。 Shot on iPhone by Academy Award® Winner Damien Chazelle –

一名特技人的前半生 Read More »

You Can’t Stop Us | Nike 運動精神,無人可擋。

2020第三季Nike影片廣告 最近,每逢Work From Home,黃昏時分,我都會帶同兩隻小狗,跑上我家後面的山頭。 因為香港政府剛頒布的口罩令的關係,最近戶外運動也不能豁免,為人為己,大家都要遵守戶外戴口罩這規條。 我所住社區的居民,雖然身處山高皇帝遠的離島,但我從沿路,去到山頂,所遇上的朋友們,無論在有在方圓一公里內四面無人的情況下,還是規矩地戴著口罩做運動。 守規以外,重點是,抗疫期間,運動不會停。 今早看到Nike這個新廣告,也是想帶出運動永不止息這精神,字裡行間,亦暗地裡表達了Nike這品牌對近期世界疫情,以及種族平權等問題的關注。 運動除了讓我肉體上得到的鍛鍊,更重要的,就是透過運動,我們學習到生命的起與跌、樂與怒、喜與痛、悅與悲,無論面對任何難關,一息尚存,我們都不會因此而停下來。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運動員,每一個人,加在一起,就可以成為一個團隊,一起領略運動精神的真諦。 90秒的影片廣告,先後出現了超過50名Nike贊助的運動員,當中包括LeBron James、Naomi Osaka、Serena Williams、Eliud Kipchoge、Caster Semenya、Cristiano Ronaldo、Giannis Antetokounmpo、Kylian Mbappé和Colin Kaepernick。 故事採用了split screen的分鏡手法,左右兩組畫面同步,來自不同領域的運動員,各自在自己的運動場上努力,運動精神,同出一轍。 娓娓道來一段旁白的,是美國國家足球隊隊長Megan Rapinoe,她是在NFL的黑人運動員以外,首位在球賽開始前唱國歌的期間,自發背向國旗下跪作無聲抗議的白人運動員,同時,她亦是一名活躍的女權份子。 文案實在寫得太動人,於是,我特意把這段旁白抄了下來,作為寫作學習。 特別留意,每一句文案,都有一個”We”,說明了,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隊,運動精神,始終不是單單一個人的事。 一起堅持,一起逆轉,才讓我們變得更強。 至於標題中的那一個”YOU”代表了什麼? 是目前的逆境?還是指某些人?相信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詮釋。 You Can’t Stop Us We’re never alone, and that is our strength. Because when we’re doubted, we’ll play as one. When we’re held back, we’ll go

You Can’t Stop Us | Nike 運動精神,無人可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