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i

IKEA 2015目錄BookBook,當正自己係MacBook?

某日,有同事怒氣沖沖走過來,告訴我說:「那家廣告公司的新作,很明顯是抄襲我們的。」 我看看那份作品,雖然明顯有參考之嫌,但我卻安慰同事說:「哈哈,被抄襲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一種讃美哦。」 我不知道Apple廣告的創作人員會否也這樣想,但這類cliche中的cliche的典型Apple產品介紹短片,早已演變成坊間不知多少支惡搞短片的reference。 意想不到的是,今次一齊來癲的,居然是IKEA。 每一年,IKEA最新一期的產品目錄,早已代替了黃頁分類,可能是每個屋苑每年最受歡迎的宣傳印刷品。 即使來到數碼年代,搞什麼花臣的電子版本都已經出齊,可謂應有盡有,但唯獨是,實實在在的一冊IKEA目錄,還依然是不少家庭都要有一本守門口的家居寶典。 可能有見及此,今次的IKEA目錄宣傳片,就索性煞有介事地,將這本目錄當作高科技的MacBook般賣,短片中的IKEA設計師,造型動作亦扮足Apple的Joni Ive。 更抵死的,是IKEA索性trademark了BookBook這個名,並且將這期IKEA目錄,以此命名。 查實,呢段短片有少少令我想起國產凌凌漆--「表面上,呢本一半8吋乘7.5吋嘅宜家目錄,係一本普通嘅目錄,但實質上,佢裡面獲得多國專利發明嘅目測人手導航系統,再加上328頁嘅高清圖片,絕對可以稱得上係北歐藝術與科技嘅結晶,唔怪之得人人都想攞一本,如果你果本畀看更偷咗,唔緊要,打個電話畀我哋,好快就有另一本,直接下載到你屋企嘅信箱。」 科技以人為本,真係笑死人唔使本。

IKEA 2015目錄BookBook,當正自己係MacBook? Read More »

音樂給你的勇氣

「今朝早聽到呢首歌,好開心哦。」 以上是經常出現在我家,我和我太太的對白。 對於你來說,在生活裡,音樂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相信,這晚出現在林二汶音樂會的朋友來說,音樂,就可以是給予心靈的一種力量。 一曲既畢,這種力量,會停留在身體內一段時間,讓你更有勇氣,去面對明日的挑戰,去走一條前景未明的陌生路。 一如林二汶這張新專輯的主題一樣,會讓你繼續On The Go。 這一晚夜,我路過這張音樂會的海報,我低頭合十,不是想搞笑,而是,我真的心存感激,多謝上天讓我有機會學音樂。 於是,無論生命上面對不同的挫折,說我阿Q也好,我依然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正因為,音樂這好朋友,經常給予我勇氣。 不要讓音樂停下來,要永遠On The Go。

音樂給你的勇氣 Read More »

方大同的《危險世界》其實有多危險?

由第一張專輯 Soulboy 開始留意方大同。 相信是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吧,發覺他的音樂備受歐西流行樂薰陶,歌曲中,音樂素材取自50年代至80、90年代,像台於老店內的 Jukebox,橫跨好幾個十年。 手到拿來,他又隨時會 Stevie Wonder、Marvin Gaye、James Brown、Michael Jackson、Eric Clapton、或甚至是 John Mayer 上身,結他、鍵盤、爵士鼓都玩得一手。 看過方大同的現場演出,總覺得此子雖然身形單薄得像新馬仔,音樂力量卻十分強橫,更似有三頭六臂,什麼都想涉足、什麼音樂崗位都要撈一把。 在華語樂壇而言,雖然我不想拿陶喆來和他比較,但以「歐西流行節奏怨曲」的曲風定位而言,可能目前還是他們兩位做得最出色了。 只是,就音樂種類變化而言,方大同似乎來得更「貪」,更想作更多不同的探索,除了 R&B、Soul、Funk、Blues Rock、Hip-Hop,以至 Michael Jackson 式的電子舞曲,音樂尋根的寬度很大,像似要把從小累積的音樂體驗,以自己的聲音逐一重塑一遍。 出道接近十年,音樂技巧愈見成熟,製作預算方面,亦聽得出似乎愈來愈有本錢了。這張最新專輯「危險世界」,編曲之豐富,班底陣容之強勁,更聽得出,可能是他最具野心的一次。 單單在混音方面,便已經找來了 Phil Tan、Fabian Marasciullo 及 Ken Lewis,這三位曾經先後與 Usher、Rihanna、Janet Jackson、Kayne West、JayZ 等大牌國際級樂手合作過的大師級人馬來負責。此外,還有 Benjamin Wright 這位曾經與 Michael Jackson 及 Justin Timberlake 合作的編曲大師,也為專輯內撰寫了弦樂的部分。 《危險世界》是專輯的主題曲,順理成章亦是第一首主打歌。樂曲的前奏,以「倒帶」混音的弦樂聲效,緊湊地連接兩個小節的十六分之一音符展開序幕,頗有史詩式大作品的氣勢,結他如利劍般甫一展開,單刀直入的電子節拍,方大同亦開口就唱,樂曲 A-B 段交替,C段副歌來個變調,氣勢頗有 Scream 那個時期的 Michael Jackson 的影子,這首歌,相信沒有多少個人敢在 K房點唱。 全曲六分多鐘,後半部卻用了接近三分鐘的時間來作純音樂間奏,層次豐富得令人「耳」不暇給,編曲技巧之賣弄,更有點接近在炫技的感覺,氣勢之磅礡,聽起來,亦像是科幻大電影的配樂。 一般

方大同的《危險世界》其實有多危險? Read More »

XSOL x 坂本龍一|太陽能發動下的電子音樂

坂本龍一今年已經62歲,YMO三子中,在樂隊解散後,除了是最活躍於樂壇的一位,就外表看來,他也應該算是保養得最好的一位了。 看來,一直未有退下過音樂前線,不斷開拓新領域,多年來,亦同時積極參與反核及環保等活動,可能就是他保持活力的秘訣。 差不多十年前,向來甚少找名人代言的New Balance,也專誠到紐約找他拍了一輯廣告,廣告中,已經是五十出頭的坂本龍一,穿起New Balance的型棍造型,絕對不亞於余文樂。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上個月,我和很多坂本的粉絲一樣,在他的Twitter帳號 @ryuichisakamoto 得悉他患上喉癌的消息。 同時,經理人公司亦宣佈,坂本將暫時停止所有工作,包括將不出席由他當藝術總監的北海道札幌國際藝術節。 坂本龍一拍廣告,向來都有一定的叫座力。 自2012年起,開始為太陽能工程企業XSOL當代言人,最近,這一輯相信是在紐約拍攝的廣告,可能是他暫別樂壇前的最後作品了。 廣告中,在鬧市中心的廣場一隅,工作人員先架建起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時間,亦準備好多台古董電子樂器,搭建成一個臨時音樂舞台。 西裝筆挺的坂本龍一到場,頃刻間,一人分身有術,走到不同的電子樂器面前,逐一彈奏。 音樂風格,是典型坂本式的簡約電子,同一樂句,不斷重複,然後在每次重複中,加入不同的音樂元素。 音樂是純電子化的,背後發電,卻是太陽能量。 由電子音樂界的一代宗師,來為太陽能工程代言,忽然間,整件事就變得高科技得來,卻又同時充滿著人性化的感覺了。 主題曲方面,當然又是由坂本包辦,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到XSOL的官網下載。

XSOL x 坂本龍一|太陽能發動下的電子音樂 Read More »

你的名字我的港式可樂

大概了解到社交網絡的「些牙」(share)文化之澎湃,於是乎,三年前左右,澳州可口可樂就想出了一條絕世好橋,就是把全澳州最常見的150個名字,印在可樂罐/瓶上,然後照常營業,公開發售。(我有另一篇網誌介紹) 路過7仔的汽水櫃,看見老友的名字印在可樂汽水罐/瓶上,大家當然會「貪得意」買一罐/瓶來分享給他/她,收到「禮」的那一方,當然又會自動自覺地用手機拍張selfie,然後放上社交網絡,如是者,Like尚往來,循環不息。 大家到外國旅行,不是也常見到那些像鎖匙扣呀馬克杯呀諸而此類的紀念品,都會印上好些最常見的名字嗎?這一條本來已老掉牙的橋,給可口可樂移花接木後,瞬間卻在社交網絡爆紅,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是可口可樂,那個經典的紅罐上,居然有我/你/他的名字哦。 話說,這個Share A Coke活動已經於70多個國家推出,最近,終於來到香港。 我一直在想,如果這個活動,傳到中文語系的國家,將會是怎麼樣?我就最想買一罐「嘉誠」,又或者是「六叔」,希望能夠借運,再想,其實「燦神」都不錯哦。 但想深一層,中國語文博大精深,名字組合如天上流星,莫講話150個名字,就算給你出夠1,500個名,其實也很難滿足到大部分人。 於是乎,來到香港,可口可樂就索性將大概200個常見的港式暱稱,譬如「女皇」、「Gag 王」、「Buddy」、「粉絲」、「達人」、「靚媽」,又或者一個廣告牌跌落嚟最少砸死十個八個的阿「Ming」、阿「Yan」、「Peter」、「Mary」等等這一類常見名字,一一印上經典的可口可樂罐/瓶上。 最近,我就頻頻在Facebook上,見到怕且都係自己買但係又扮有人送的「男神」晒命搏Like,我見猶憐。 我也不甘示弱,手上都有一罐「路迪涼」,限量限到全港只得一罐。「路迪涼」是誰?在下Rudi Leung行走江湖的中文暱稱是也。 後記:本網誌刊登後,有不少網友/朋友/老友/甚至是名人紛紛向我查詢,如何才可獲得個人冠名的可口可樂,其實,可口可樂尚未推出客製化可口可樂服務,這些在坊間出現的冠名可樂,全部由可口可樂特別訂製,是By Invitation Only,其餘恕不受理。

你的名字我的港式可樂 Read More »

Dead Poets Society中的人生歌賦

Robin Williams離世的消息傳出的那個早上,Facebook上的朋友們,都紛紛不約而同地分享了這一張充滿象徵意味的照片。 這是電影Dead Poets Society裡面的一幕,在班房內,好幾位學生正在無聲控訴,仿效著他們那位由老師Robin Williams飾演的老師,齊齊站到桌子上,為的,就是要找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 Robin Williams的經典遺作無數,但對於我等八十年代正值青春期的一代來說,要數最具影響力的一齣電影,必然是Dead Poets Society無疑。 事有湊巧,今年的較早前,Apple推出的一系列iPad Air影片廣告中,主打的那一支主題廣告,就是用了Dead Poets Society電影中Robin Williams的一段經典獨白,來為系列廣告畫龍點睛。 廣告片中,充分利用了廣告的浪漫化本質,賣的明明科技產品,卻用上詩人對文學的比喻,含蓄地告訴我們,iPad只是一件死物,但你的無邊想像、你的敢於冒險、你的澎湃創意、你的夢想世界,才是把你帶到意想不到的領域的橋樑。 要到你去接上下一句了,屬於你的人生歌賦,題材又會是什麼?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Dead Poets Society中的人生歌賦 Read More »

世界越快,越要慢活 | 中華電信4G形象廣告

平時我們見到賣4G流動通訊的廣告,一般都會來個客戶指定的”Cyber Tone”,賣高科技產品,當然要玩”Cyber”,這是常識吧。 可是,這一輯由金城武演出的中華電信4G廣告,賣的雖然是高科技手機寬頻服務,卻背道而馳,大玩懷舊風。 背景疑似是1950年代的日本,實質取景於充滿日本文學氣息、位於宜蘭的【合盛太平Cafe story】,上網找資料看看,發覺原來是台灣本地遊的景點,相信這廣告播出後,已成為到此一遊的熱點。 音樂上,採用了活躍於50、60年代的爵士歌手Johnny Hartman演繹的”Long Ago (And Far Away)”,原曲收錄於歌手於1959年出版的專輯【And I Thought About You】,與廣告中刻意重塑的時代背景吻合,證明製作相當嚴謹。 文質彬彬的金城武,在廣告中優雅地梳理髮鬢、品茗、擦亮皮鞋、用鋼筆/毛筆寫字、細聽微風中吹動的風鈴,享受留聲機播放中的音樂….,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字—「慢」。 然後,文案娓娓道來: 速度是謎 讓人迷醉 純粹的速度 帶著身體 往前衝刺 嚮往 卻開始回頭 最後,金城武挑起一把雨傘,冒著雨點出門去,旁白說: 身體,往前衝刺; 嚮往,開始回頭; 世界越快,心、則慢。 每一個鏡頭,似乎是刻意地以柔制剛,以慢活,突顯科技給予我們極速的資訊之餘,應該留下更多的空間,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二三事。 欣賞這則拍攝得如此優雅的廣告,已是一種享受,金城武俊朗瀟灑的造型,對於不少女士來說,相信,更是像眼睛吃冰淇淋。 三分鐘的廣告片,在香港的黃金時段播放,媒體費隨時要花三、四百萬,即使台灣電視台的媒體費可能沒這麼誇張,相信播放三分鐘的廣告片,也算得上是一種奢侈。 但奢侈過後,吸引往網絡媒體的眼球,掀起網絡間的討論,讚美好批評也好,相信已值回票價。 執筆之時,上載在中華電信4G LTE官方YouTube頻道的這支三分鐘廣告片,瀏覽量已接近150萬。

世界越快,越要慢活 | 中華電信4G形象廣告 Read More »

自己的故事自己寫

打了廿多年工,今年,在多方好友的長期威逼利誘下,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出走。 多謝各位朋友、客戶與行家們的支持與祝福,一下子間,我真希望我有三頭六臂,可以和所有有興趣與我合作的朋友們,一起做點事。 暫時還未方便公佈我的具體計劃,但實在要多謝各位的關心。在現任的公司,我還要上班上至八月中,之不過,不要以為我即將離任就無所事事,向我的同事打聽一下,你就會知道,其實我每天還在忙碌著不知多少大小事情,日子過得很充實。大部分的邀請,我暫時都要一一婉拒,實在抱歉,請各位見諒。 但再忙也好,那天仍抽空參加了Facebook香港辦公室的開幕派對,與我一班年輕的同事們,體驗一下矽谷的霸氣,順便,也趁機與各方行家,聯繫聯繫。 聽見大家都羨慕這個媲美豪宅示範單位的辦公室,但我覺得,羨慕之餘,大家不要忘記,其實Facebook開始時,一如大部份成功或失敗過的新公司,都一定走過一段艱難的路,那一段路,經歷之時,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你明天會否收皮,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很多情況下,都要靠自己的直覺與運氣,正因為,前車未必可鑑。 打了廿多年工,我做過的公司,David Ogilvy、Leo Burnett、Bill Bernbach(DDB),Bates、TBWA等,大部分都是一些廣告界殿堂人物的名字,我相信,每一位前輩,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奮鬥故事。那天在Facebook的簽名牆上,我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自己好好寫出來。 P.S.出走的消息公佈以來,多謝很多與我素未謀面的朋友,向我發出Facebook朋友邀請並送上慰問,實在感激萬分,但其實我的個人帳號真的只想用作私人用途,可以的話,希望大家不會介意到這裡,給我的個人粉絲頁一個「讚」,大家也可保持聯絡。

自己的故事自己寫 Read More »

Capital Cities |兩男子唱作組合

Capital Cities主腦:Ryan Merchant和Sebu Simonian 圖片來自這裡。 兩生花孖公仔的女子合唱組合,一般壽命有限,因為可可愛愛跳跳蹦蹦的日子,光陰似箭,眨下眼就厭。 反而,兩男子的合唱組合,雖然也間中合久必分,但一般壽命較長,人大了便成熟了,再重組也不覺太尷尬。 兩男子合唱組合中,旺角代表有坐上了紅Van的Shine、台灣代表有動力火車、中國大陸代表有羽泉、J-POP方面又有Chemistry,此外,西方代表有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WHAM!,但我較喜愛的,是當年那一高一矮,其中一位成員相貌似足李龍基的Daryl Hall & John Oates。 可能為了迎合市場需要,又或者是要分散投資,合唱組合近年流行大堆頭,人多好辦事,兩男子兩女子一類的合唱組合,目前買少見少。 我沒有小米盒,卻有個Apple TV,某一天,我無意中在iTunes Music Festival高清音樂會台(免費的,你還要找非法下載嗎?),看了一隊新晉兩男子組合的演出。 一高一矮,高的那位雖然沒戴眼鏡,但相信仍可以擔當少林足球內的汽車維修員那角色,身材較小的那位,你會較為面善,對啊,他那把似曾相識的大鬍子,你可能會在香港寶生園養蜂場出品的蜜糖包裝紙上見過。 所以,單憑外表,他倆應該未必有資格登上任何如MR等之型男雜誌的封面。 這一隊兩男子合唱組合,名為Capital Cities,就連名字也不太刁鑽,很平庸。 Capital Cities首張專輯”In A Tidal Wave Of Mystery” 。圖片來自這裡。 兩位核心成員,Ryan Merchant和Sebu Simonian,二人均來自加州洛杉磯,2011年透過分類廣告式社交網站Craigslist結緣,大家事前都是靠做廣告音樂維生,雙方遇上後一拍即合,立即組隊,製作了”Safe and Sound”一曲,並馬上出版EP,在iTunes上出售。 一如大部份新一代的音樂人,Capital Cities都是先在網絡上紅起來。”Safe and Sound”火速在互聯網上備受廣傳,除了成為了US Alternative Songs chart的冠軍歌外,亦因為被德國Vodafone一支電視廣告採用,令Capital Cities馬上成為了一個在歐洲年輕樂迷間廣傳的新名字。此外, 亦因為歌曲中洋溢正能量氣氛,此曲亦被用作為美國Diabetes Hands Foundation的宣傳片主題曲。 “Safe and Sound”是一首徹頭徹尾的流行曲,曲首的電子drum roll fill-in,重複的跳八度上落低音電子旋律、還有analogue的synth pad,前奏已馬上將此曲定性,風格令我想起如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電子舞曲樂風。 但歌曲間奏,卻出現十分霸氣的小號獨奏,聲音令我聯想起八十年代流行爵士樂界的Herb Alpert,一開聲就語出驚人。 電子舞曲背景音樂,配兩把「佬」氣十足的歌聲,再加一把用了很多effect的霸氣小號,這個組合,實在醒神兼新奇。 再加上,”Safe and Sound”的中板節奏亦很適合緩跑的韻律,每次在跑步時聽到Spotify傳來了這首歌,旋律實在太catchy,每次都令我感到雀躍非常,腎上腺素急升,前進,前進,再前進。原來,音樂真的比能量飲品有效。

Capital Cities |兩男子唱作組合 Read More »

衝出亞洲的馬來唱作女歌手|Zee Avi & Yuna

單憑一把Ukulele自彈自唱,Zee Avi已可征服世界各地無數樂迷,圖片來自這裡。 這個年頭的樂壇,是最壞的時代,也可以是最好的時代。 多得互聯網的發達,曾經一度風行的MySpace,除了造就了不少獨立音樂人備受賞識,也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趁機衝出本土,邁進國際市場,繼而闖出名堂。 雖然MySpace已經式微,唯獨是大眾音樂電台如YouTube、Spotify或Last.fm,以至是iTunes及Amazon等一類的音樂售賣平台,繼續擔綱著世界音樂平台這角色。 很難想像,如果在十年前,可以將Zee Avi及Yuna這一類來自馬來西亞的本土歌手,放進英美音樂市場,並打進主流及獨立音樂流行榜,純粹以實力證明,音樂真的是無疆界。 沒聽過這兩位女歌手的名字?我建議你讀完我這一篇,馬上到YouTube找他們的MV或現場演出來聽聽,又或者,到HMV好、iTunes store也好,買她們的唱片來細心欣賞。 第一次聽到Zee Avi的聲音,是我旅遊馬来西亞的旅途上,已忘記了是在吉隆坡哪一家的小咖啡店,本來氣氛已經是懶洋洋的炎熱下午,揚聲器傳來了電台DJ的廣播,一把甜美中帶點沙啞層次的磁性嗓音,在輕鬆簡單的結他及爵士鼓伴奏下,我第一次聽到了”Bitter Heart”這首據稱已打入英美流行榜的歌曲,問問店員甲唱歌的是誰,她馬上自豪地說:「Zee Avi from Malaysia!」 就像她的歌聲般地隨意及任性而發,Zee Avi入行經歷也是如此地無心插柳。完全未有受過任何正統音樂訓練,結他唱歌都是自學,在大學主修設計的她,2007年,因為一名好友錯過了她的一趟業餘小演出,被好友再三要求下,於是她便將她的第一首自彈自唱的作品”Poppy”上載了往YouTube,由於備受網友好評,她開始陸續把自己對著WebCam錄製,抱住木結他或Ukulele自彈自唱的歌唱表演,放上YouTube。 至於令Zee Avi一夜成名的,是她在22歲生日前放上網的”No Christmas For Me”,一覺醒來,除了收到各方網友的激讚留言及超過3,000封電郵外,她這段製作粗糙的黑白短片,更迅速成為了YouTube精選推介短片,當然,任誰也猜到,馬上已有唱片公司向她打主意。 最後,Brushfire Records成功地將Zee Avi羅致旗下,該唱片公司其中的一位老闆Jack Johnson,同樣是走輕搖滾民謠曲風路線,難怪亦與Zee Avi一拍即合。隨後,Zee Avi亦曾經擔任Jack Johnson演唱會的特別嘉賓,很快便獲得美國當地樂迷注目。 聽Zee Avi的歌聲,實在有點像在炎炎夏日呷一口錫蘭冰茶的感覺,她的嗓音,甘甜中略帶苦澀,聽後猶有餘韻。咬字吐音帶有古典爵士老歌的韻味,旋律音階往上游走時,又像一陣輕煙,絲毫不費吹灰之力。 有樂評稱讚Zee Avi的嗓音,可媲美一代爵士歌后Billie Holiday(我覺得是演繹發音形神上的似,而並非聲音上的似),年紀輕輕的她,卻裹著一股「老靈魂」(Old Soul)在內心深處,聽到她的歌聲,時間就像被靜止下來。 分別在2009及2001年推出過兩張專輯,最高紀錄,曾經打入過Billboard Heatseekers榜的冠軍、Billboard Alternative Albums的第20位、Billboard Rock Albums的第32位。先不要說她是一名新人,作為一位來自亞洲國家的歌手,更加是難能可貴。 更有趣的是,Zee Avi早期的自拍音樂短片中,居然包括了她抱著Ukulele自彈自唱,以普通話演繹了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就會以「月亮融化了我的心」來形容她的演繹,不相信?大家不妨上YouTube聽聽。 堅守宗教傳統戴著Hijab包頭巾,已成為Yuna的造型特色。圖片來自這裡。 相對於走純樸民謠風的Zee Avi的鄰家少女,另一位衝出亞洲的馬來西亞歌手Yuna,所走的路線,卻是充滿大都會感覺的民族風情。 流著馬來人的血統,更是一名虔誠的回教徒, 身為女兒身,她亦堅守宗教傳統,出外必然會戴上Hijab包頭巾。即使身為流行樂壇寵兒,更已晉身美國市場,她依然毫不忌諱她的回教背景,衣著方面,還是是保持著具民族特色的低調簡樸(雖然,Yuna本人正主理了一個專為回教女性設計的時尚服裝品牌)。 自小酷愛音樂,14歲開始創作音樂,尤其喜歡抱著結他自彈自唱,在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卻全情投入她的音樂人生。 2011年,在馬來西亞樂壇闖出道五年,闖出多少名堂後,隨即被來自紐約的獨立音樂Label FADER發掘,邀請她赴美推出了首張個人EP “Decorate”。 2012年,於美國市場出道不久,立即備受Pharrell Williams賞識,為她監製”Live Your

衝出亞洲的馬來唱作女歌手|Zee Avi & Yuna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