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Instagram第二春

Instagram於2010年10月成立,一眨眼三年多,在互聯網世界,大概可以類似貓齡狗齡相對人類歲數的倍數運算,屈指一算,目前Instagram正好是廿八歲左右的壯年。 由當初的黃毛小子,Instagram現已成長為剛好嗒得杯落的型男,因此,近期傾慕者突然倍增,當中又以女性為主。 我眼見不少90後妙齡女士,口口聲聲說Facebook已經老餅過氣,決意離棄, 紛紛向Instagram投懷送抱,認為此乃時下潮人象徵。另一邊箱,作為她們旗下的觀音兵,也有不少紛紛跳船,誓要飛甩老土(Facebook),轉投Instagram陣營。 最新現象,分享照片之餘,Instagram已迅速發展成一個虛擬活動社區,每天24小時,都幾乎有不同大小規模的活動在進行。 繼2013聖誕節前,LOG-ON叫大家上Instagram拆禮物之後,容祖兒亦在她的1314演唱會期間,呼籲歌迷齊上Instagram點歌。因此,我極有理由相信,在2014年,一定會有更多吹雞行動,逐一在Instagram發生。 有見及此,我特別提供以下想法,可供各大團體機構作為參考。 1.Instagram叫外賣:街口茶記可以在每朝早先將午飯時間的ABCD餐放上官方Instagram帳號,讓熟客預先點菜,按圖自Tag即可,一來方便大家,連聽電話的時間都慳番,二來廚房可先作約略統計,決定每款餐所需預備份量,夠環保。 2.Instagram報案:警方設立999 Instagram專線,市民如有任何舉報 ,可直接拍照上載兼打卡簽到,除了有圖有真相,位置也可報得一清二楚,提高破案效率。 3.Instagram報新聞:上述999專線方便市民及警方之餘,更可做福傳媒,讓新聞工作者不用竊聽,也可追蹤第一手新聞猛料。事實上,外國各大傳媒如CNN 或Time等,早已聘用專業Instagram攝記,香港各大傳媒亦可以嘗試仿效。 4.Instagram報天氣:每天早晨,尤其在冬天,只告訴你溫度是多少未必有用,每朝早幫你在中環旺角路邊拍張路人甲乙照,看看那誰冷得騰騰震那誰好似太陽咁溫暖,即可減低天氣不似預期之風險。 5.Instagram統計遊行人數:無謂每次口同鼻拗,不如每位參加遊行的朋友都自拍上載,順便打卡簽到,每張照片亦緊記使用大會指定#Hashtag。再玩盡一點可以同步使用Runkeeper或Nike+等一類手機app,然後把遊行路線截圖分享往Instagram,走數正衰人。 除了上述活動,大家可以探討一下例如Instagram選港姐、Instagram公佈六合彩攪珠結果、Instagram選特首、Instagram派利是、Instagram放榜等活動的可行性,搞搞新意思,讓香港成為Instagram活動之都。 以下是我的個人Instagram帳號,請多多指教。 http://instagram.com/rudileung (原文刊登於e-Zone周刊,本網誌可能略經修改)

Instagram第二春 Read More »

【項翁爆Mon, 焉知非福?】社交網絡即時內容,就是要互動兼主動。

Timely Content是社交網絡營銷一組重要的關鍵詞,顧名思義,就是要在當下的熱門話題上,由品牌的角度加一把嘴,及時在社交網絡上發佈相關的內容,在熱門的話題上打蛇隨棍上,務求製造更多話題。 來到香港,不少朋友會戲稱Timely Content為「抽水」內容。 當然,「抽水」也有高膠低膠硬膠軟膠等不同級數,成效完全視創作水平及客戶質素而定,很難一概而論,並非抽得快就一定好世界。 Timely Content由品牌那方面製作,然後在品牌的社交網絡平台上發放,是為主流。 較少有品牌會留意的,反而是社交網絡平台上的對話內容,其實,也是品牌內容的一部分,角色同樣重要。 譬如,品牌粉絲頁上顧客的投訴,品牌如何即時對應,這些對話內容,便隨時會成為說服力可媲美廣告(或過之而無不及)的品牌內容,不容忽視。 此外,在名人社交網絡公開帳號上,假如品牌能夠把握到時機,加入對話,同樣可具備建立口碑及宣傳品牌之功效。 較早前,名旅遊作家兼社交網絡紅人項明生先生,在他的個人Facebook粉絲頁帳號上,分享一段生活小近況。 話說這一天,他一個不留神,把手機跌了在地上,Mon爆了,一時弄得手忙腳亂。 我也不知是事有湊巧.抑或是相關的品牌公關,剛好是項先生的私人朋友,總之據項先生在粉絲頁上所講,這位某手機的品牌,第一時間,於一個小時內,主動聯絡了他,問他有否興趣試機(當然潛台詞就是想把手機送贈給他吧)。 翌日,項先生已經收到一部來自華為Huawei這品牌的最新型號手機Ascend P7,同時,正所謂有圖有真相,項先生也馬上在辦公室試用了此型號手機的強勁前置拍攝鏡頭功能,親身示範,拍了一張Group Selfie,上載到個人粉絲頁上。 項先生除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開心地有新機試用外,同時,也間接地立即成為了這台Ascend P7的產品非官方代言人,他的使用體驗,將成為品牌的口碑。以一部手機的成本,從而有機會獲得一位網絡紅人的口碑,十分化算。 將產品贊助給名人使用,這所謂Product Seeding的宣傳手法,其實一直存在,但近年有影響力的名人,已不止於影視明星、專欄作家、運動明星,或企業高層,近年,網絡紅人也陸續加入這類名人名單之列。 而由於網絡紅人往往與粉絲的互動性較強,如果品牌能夠把握時機,與這些朋友能作出合適的即時互動,相信能夠創造出更有趣兼有效果的Timely Content,而並非單純借題發揮。 相對於平日只懂找博客試用產品出博文的公關,這位代表華為的公關朋友,更懂得把握時機,在項先生粉絲頁打造的這幾個互動內容,隨時比一篇平凡的產品試用評論,在消費者間獲得更大的迴響,實在值得一讚。 互動兼主動的對話內容,也是品牌於社交網絡上的重點內容之一,品牌不容忽視。

【項翁爆Mon, 焉知非福?】社交網絡即時內容,就是要互動兼主動。 Read More »

Sony RX100M3-小黑鋼完美升級

自問不是什麼攝影控,旅行拍照留念,雖然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但我從來都不會是器材先決,近年,為了減少負擔,所攜帶的器材,由單反到微單,愈來愈清減。 所謂的拍攝樂趣,方便輕巧,也是另一種樂趣,所以,對於我來說,有些時候,其實手機快拍也不錯。 剛過去的六月底七月初,來了一個長週末假期,走了去高雄和墾丁一趟,帶了平日常用的Sony NEX7和一支標準鏡上路,出發前,順便問Sony借了一台剛推出的RX100M3,本來,目的是想多一台後備的小相機,方便譬如在拍攝食物那一類場合使用。 但誰知,到達民宿,隨便拍拍,一開始後,我便機不離手,全程使用。 晚上回到民宿,透過Wi-FI過相到手機,效果喜出望外,上載了好幾張試拍的照片到我個人Facebook,一下子便有超過160個Like,除了因為墾丁風景太動人,由於我也有標明用什麼相機拍攝,所以,看來這台RX100M3的「叫座力」也不容忽視。 到了第二天,我原先的那一台主打機NEX7,已索性收了在行李箱,留在民宿內,我的背包中,只有一台RX100M3。 朋友問,這台新版的RX100,究竟有什麼新功能?說句實話,其實,我真的沒特別考究。 既然用的是point-and-shoot 小相機,我只想把心思放在捕捉美好時刻之上,其餘一切,我都會交託給相機處理,享受風景之餘,不用花太多心神在拍攝設定上,只是專心構圖,感覺原來也很棒。 我只知道,來到了第三代,表面上,RX100M3最大的分別,是新增了一個電子觀景器,以及原來的Hot Shoe位置,變了一個可彈出的閃燈。 而且,背後的反mon,如今可以去到180度,有什麼用?當然就是拍selfie啦。只要把mon反到180度,就會自動進入3秒倒數拍攝模式,真的是科技以人為本。 RX100M3拿上手,小巧,實淨。作為男性,我的手掌其實略小,所以,拿著這台機,手持感還好。 但單手持機拍攝時,總是缺乏了點安全感,使用之時,很怕會「跣」手,去到墾丁沙灘,用得我提心吊膽。 但說到拍攝體驗,第一個小時內,RX100M3已馬上給我一個「驚艷」的感覺,完全把我征服。 無論是快門速度、成像的銳利度,質素都相當平均、優秀,小黑鋼卻有大黑頭的霸氣。 什麼也不用做,全程自動模式選擇,拿上手就拍,在戶外環境拍攝遼闊遠景,這枚等效 24-70mm f/1.8-2.8的蔡司鏡頭,發揮了24mm廣角端的最大優勢。 相機輕巧,舉手就拍,也增加了拍攝角度的可動性,可能性亦隨之而增加。 面對逆光環境,自動進入逆光拍攝模式,畫面色澤的處理能力,暗位的銳利度,同樣令我感到驚訝,效果出眾。 逆光拍攝,居然拍出癮來,追隨著光線的方向,乘著光影旅行,反而找到一些平日未發現的可能。 在低光源的室內環境拍攝,內藏的1吋感光元件,果然名不虛傳,即使是拍攝近物,營造景深效果,自動微距對焦無難度,成功率甚高。 某個下午的雨後,天色依然灰暗,雨後小路上的泥地間,出現了好幾隻小螃蟹,近距離微距追蹤,居然也給我「生擒」了好幾隻。 自動偵測的場景選擇,雖然方便,但間中會失手。 拍攝人像,如果站在遼闊的風景前,人物主角要站得很前,才會自動選擇為人像拍攝模式。 否則,由於廣角關係,經常會自動進入風景模式。有些時候,還是自行選擇為佳。 小相機的最大優點,就是拿起來將鏡頭對著人時,不會那麼嚇人,我試過好幾次近距離與小花貓搭訕,拍攝成功率近乎100%。 此外,更不用說找路人甲幫忙拿機拍攝了,平日拿著大單反去旅行的朋友,這個你懂的。 來到高雄及墾丁,這台RX100M3陪伴著我經歷了5天旅程,短短相聚,還機前,實在有點依依不捨了。 (筆者按:本文評測相機由Sony借用,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Sony RX100M3-小黑鋼完美升級 Read More »

「1600熊貓遊香港」教曉我的事

看到這個標題,如果你真的以為這個藝術展覧活動會教曉全港七百多萬人知道要從生活小節做起為保育出一分力的話,你就未免太天真。 記得中學有位老師的教誨:「無論你學習那一個學科都好,我希望你們能夠獲得的,不是書本上知識,而是當中的啟發。」 當然,在現今這個功利的社會,未必會明白啟發的重要性,於是,很多人會質疑,讀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來幹嘛? 今次在PMQ搞這個藝術展覧,事前又要在全港九新界搞快閃,意義何在?是否真的可以達到有效宣揚保育的意識?於是,大家又會質疑,普羅市民中,尤其是那一班為求一睹熊貓而追趕跑跳碰的朋友們,知否自己所為何事? 我的看法是,主辦單位可以做的,就是要提高大家的關注,讓各位自行反思,而不是硬生生去「教育」我們,藝術展覧,往往就是這樣,能夠接受到多少,要看受眾個人的水平。 當然,無可否認,是次活動,也有太多不足之處,不同參與的協力單位,爭艷鬥麗,發佈的訊息太多太亂太頻密,令原作者先生Paulo Grangeon所想宣揚的保育訊息,未必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自從「1600熊貓遊香港」展開以來,連日來除了各大報章外,全港市民更目睹來自四方八面熊貓照片旋風式洗版,有不少朋友開始覺得,實在不勝煩擾啊。 更有市民投訴,「1600熊貓遊香港」這快閃活動,有關當局安排不善,閃得太快太倉促,累得不少市民與熊貓緣慳一面,撲空而回。 於是,有朋友批評,到底這些一窩蜂由你我他至各大明星名人自拍自high的活動,參與其中的朋友,又有多少真正明白「1600熊貓」這活動背後的意義,其實是象徵全世界目前只剩下1600隻左右的熊貓,而且,全球生態正面臨嚴峻威脅,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又豈止於熊貓? 面對這些批評,我聽說有些參與了這次活動的義工朋友,有點耿耿於懷。 各位義工朋友,我想告訴你們,正正因為這些批評,大家不是就因此而提起了對保育的關注嗎?我們應該慶幸,批評者之中,有不少正好就是間接幫助了大家認識這次活動背後的真正意義。 要怪,就只好怪這「1600熊貓遊香港」活動太受歡迎,黃鴨仔好、星星好、網絡公投也好,香港人就是如此喜歡去一窩蜂做同一件事的,有了Facebook,這類事情的效果,往往隨時被放大千百倍。 如果有人別有用心,想從中「抽水」,令事件變質,這也是避無可避的,因為,如果「來自星星的你」還是有市場的話,相信大家還是會繼續洗版的。 各位朋友,如果你極度厭惡這些Facebook洗版活動,我會建議,你要做的,是把你的這些朋友block了,但拜託不要怪罪這1600隻可愛的紙糊熊貓。 據知「1600熊貓遊香港」前後招募了百多名義工,參與兩個星期的快閃活動,日矖雨淋,四出奔馳。 最後一天快閃,一度黃色暴雨,大會曾經考慮取消,但他們依然堅持,冒雨拿着那些紙糊熊貓供大家拍照,就是為了不想前來的市民失望。 活動之後,我亦知道這批義工朋友,已自行組織了更多的民間「1600熊貓遊香港」快閃活動,以紙糊熊貓作為親善大使,探訪更多不同階層的朋友們,用人傳人的方式,以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我相信,經歷過過這次活動,這班義工朋友,將會團結成一股新力量,繼續為我們香港這個城市,締造更多好人好事。 最後,我也要申報一下,我其實也是這次「1600熊貓遊香港」策展活動的義工之一,活動前後,我負責協助主辦單位有關在網絡及社交媒體上的傳訊策略,相比起這一批勞苦功高的義工朋友們,我所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 如果大家都是有心人,還是有興趣想認識更多關於「1600熊貓遊香港」背後所宣揚的保育意識的話,不妨稍移玉步,6月25日至7月17日期間,到PMQ參觀該展覽活動.帶同小朋友去一起學習,更好。 有關活動詳情,請按這裡。  

「1600熊貓遊香港」教曉我的事 Read More »

Jabra Rox Wireless無線靚聲一身輕

年多前,試用過Plantronics Backbeat Go的那款無線入耳式藍牙耳機,雖然相當輕身亦夠方便,但音質一般,兼且電力的續航力欠佳,我又專揀出門前才發覺忘記充電,用了個多月,最後就放棄了。 最近,從公關公司收到了另一款藍牙耳機,今次是來自丹麥的品牌Jabra,型號名稱Jabra Rox Wireless。 說到底,聽歌始終是一種享受,所以,向來除了因為做運動這原因外,對這類藍牙耳機興趣不大,但誰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連續試用了兩個月,這一次,居然好用到唔捨得除下來。 是的,我對入耳式藍牙耳機的音響質素,向來有偏見,覺得總是音量大夠力水就算,很少講究音質,但這一次,我卻因Jabra Rox Wireless這套單元有所改變。 隨套裝附送了4對不同大小的矽膠耳塞,為了獲得較「充實」的隔音感覺,我選了較大的一對,再配合有3對大小尺碼選擇的耳翼,配戴上後,固定得很好,稍微的壓逼感,包圍感,剛好。 打開Spotify,選了些跑步常聽的快歌試聽,低音力度相當強勁,kick drum夠punchy,絕不含蓄,尚未流於粗枝大葉,細節尚可接受。 再聽了ColdPlay的新作A Sky Full Off Star和Magic,樂器層次逐步推進,分音玲瓏浮凸,人聲自然細膩,中音溫暖,音色之佳,有點喜出望外。 隨機還附送了一組Jabra Sound App密碼,下載iOS或Android的免費版後,輸入密碼就能夠升級,據稱配合Dobly Digital Plus技術,能自動提升音響效果。 我用剛幫襯iTunes買的Michael Jackson新專輯稍作試聽,覺得動態力度的確是明顯提升了,但音色卻有點喧染,重口味,不是我那杯茶,先多謝了。 北歐設計,向來簡約,同時強調功能實用強,這款Jabra Rox Wireless也不例外。 事實上,她除了在CES 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覽中,於耳機產品類別獲得了創新設計與工程獎外,在Red Dot 2014頒獎禮中,亦獲得優秀產品設計大獎,獲得業界的青睞。 Jabra Rox Wireless設計貼心特色之一,是在兩邊耳機各內置了一顆磁石,非使用時,將兩邊耳機互相貼上,單元就會自動啟動省電模式。 平日把耳機掛在頸項,反正很容易會跌下來,有了這個設計,兩邊一貼,馬上變成小頸圈。 有電話打入時,你就會知道多方便,是的,除了聽歌,我更喜歡用此耳機來打con call。 整組耳機單元,主要採用不銹鋼打造,接線方面,則以Kevlar強韌合成塑膠物料製造,因此不容易打結。 此外,物料更具有防塵防水功能,夏天的我,在戶外出沒時經常大汗淋漓,實在最合適不過。 但戴着來跑步的話,我就發覺,以這組單元的重量,舒適性一般。始終,金屬外殼兼內置磁石,「墜」手是必然,戴着來做運動,在下嫌它略重,不太自在。 支援藍牙4.0及NFC技術,連接相當方便,我上班沿途中用手機聽,回到辦公室轉用MacBook,二十秒左右,機過機無問題。 Jabra Rox Wireless一次充滿電後,一般來說,我斷斷續續地使用,大概可以用兩天半左右,電量尚可接受,與官方描述可連續使用5.5小時,備用時間18天,相差不遠。 此單元零售價大概$900(港幣),以音質而言,加上藍牙無線,算是物有所值,藍牙耳機,今後又多了一個選擇。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額外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Jabra Rox Wireless無線靚聲一身輕 Read More »

Côte & Ciel強殖裝甲背包系Nile Rucksack

相信沒有多少個品牌的背包,造型能夠及得上Côte & Ciel的背包來得更iconic。 Côte & Ciel的背包,部分專為15”Macbook而設,體型較一般背包略大,驟眼看起來較為笨重,加上獨特的物料,孭起來,有些時候,真有點像穿起一件裝甲外套。 尤其是,當孭在身材媲美哈比人的我身上時,更加是相映成趣。間中在街上遇上朋友,總是說老遠就認得我,很多時候,就是多得我的背包。 較早前,我有幸在100毛周刊的特刊100模上鏡,攝影師哥哥仔叫我要來個上班途中與他偶遇的造型,於是,我就索性孭著這個牌子的新款背包Nile Rucksack,在中環扮正在上班。 雖然我經常自嘲我像忍者龜,可是,那張相出了街,事後,我卻被不少朋友問起,紛紛想打聽我當日孭著的,是什麼牌子的背包。 但不說不知,這個忍者龜殼,其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笨重。 再者,Côte & Ciel背包符合人體工學的結構,即使是放入電腦,孭起來行動,其實也相當輕鬆。 我第一個擁有的Côte & Ciel背包,是灰色帆布的Isar Rucksack,除了物料有一種「禪」味之外,我就尤其欣賞它的內籠間隔,實用非常。 較早前,Côte&Ciel推出了一個新一季的Nile Rucksack,骨架構造,接近先前的Isar Rucksack,但卻是一個進階版。 一用就知龍與鳳,內籠間隔,比起先前的Isar系,更加實用。 而且,由於物料選材關係,今次不用帆布,改用具防水功能的合成物料,孭起來,感覺雖然略為大了,但卻反而輕了少許。 Nile Rucksack本身創作靈感,正好就是來自尼羅河旁,所以,其中一款的外殼,設計圖紋有點像岩石紋理,加上背包部分的軍綠色,outdoor味較濃。 灰色那款,與我先前擁有的那款,顏色配搭相當接近,雖然質料質感分別相當大,思前想後,我還是想來點新鮮感,最後決定揀了風格較硬朗的Obsidian「黑曜石」這款式。 啞黑色的合成面料,印象中,除了是真皮,在背包界中較為罕見。 它的質感,令我聯想起Dark Knight蝙蝠俠的盔甲,背著去上班,平日全套老西加波鞋的我,配搭casual得來夠踏實,與我的黑面神造型,匹配得恰到好處。 主要間隔與先前的設計差不多,收納空間可達29公升,雖然我用的是13”MacBook,但此規格,即使是15”MacBook,也應付得綽綽有餘。 除了置於上方的拉鏈暗格,今回加了兩個設計貼心的小口袋,方便放進如筆或鎖匙一類的小物件。 外面一層的間隔,適合用來放A4或以上尺寸的文件或文件夾,內籠之間,亦多了一組拉鏈暗格口袋。 主要兩個間隔的內籠,拉鏈都置於頂部,打開袋拿東西,比從前的設計更方便。 頂部還設有一個暗格,內裡暗藏一個防水尼龍罩,一拉即用,十分方便,一如專業outdoor背包。 但我試過好幾次沒帶雨傘,冒著雨行街,發覺本身背包外殼塗層的防水功能都不俗,所以,我覺得,如果到時行走於城市,應該問題不大。 由拉鏈、車縫到物料,整個背包的做工都相當細緻,加上功能性的設計細節,這個進階版的Rucksack,實在讓我愈來愈喜歡Côte & Ciel這品牌了。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Côte & Ciel強殖裝甲背包系Nile Rucksack Read More »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眨眼間,已經是四個月前的事了,我有幸上了商業電台叉姐何秀萍【有誰共鳴】這節目,分享了有關我的音樂人生的成長故事。 我這個人沒什麼急才,所以,一如既往,錄音當日,我都有準備好貓紙。 雖然沒有照著稿讀,但我也有先寫下大綱,反正寫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節目錄音當日,我一共分享了10首歌,後來,因為時間關係,其中有一首歌的錄音沒有播出。 從前,總以為做電台節目很容易,只要口才好懂選曲就可以,今次這個經驗,卻令我發覺,要控制時間控制得恰到好處,講話又要字正腔圓,原来是這麼困難。 事後我想,實在佩服那一些,每天早上,在我們魂魄未齊的時候,就要開咪做直播的電台節目主持人。 我已經把當日的錄音,分成兩段,放了上網,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你也會有所共鳴。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音樂人生。 我自小在屋邨長大,因為反正都覺得家庭未必能夠負擔得起,雖然對音樂很有興趣,但其實最初,是從來沒想過會認真地學音樂的。 記得小學六年級,某日的午飯時間,我聽到音樂室的班房,響起了聲音很響亮的大型交響樂樂章。我走了入班房,遇上了當時的小學音樂老師潘Sir,就開始和他聊起來。他問我:「你想學樂器嗎?考上這家中學,參加銀樂隊就可以學了,不用交學費唔,還可以借樂器的。」就是這樣,我在原校升上了中學,然後亦開始參加了銀樂隊,跟這位老師學音樂。我很崇拜這位老師,受他影響,和他一樣,我第一件拿起的樂器,就是小號。 後來,中學畢業,我先後考入了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主修音樂。 1.Beatles “Penny Lane” (1967) Beatles就好比是我們那代人聽流行音樂的啟蒙 我曾經透過不同的途徑,儲齊了Beatles的13張黑膠大碟(大部份都是二手) 1967年的Beatles開始在音樂上愈來愈成熟,監製George Martin的古典音樂背景亦幫上了不少 音樂中段找來了David Mason演奏了一段巴洛克風格的Piccolo Trumpet間奏 這是一首關於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二人年輕時在利物浦經常出入在某一個街坊角落的歌曲 Penny Lane是Paul McCartney當年經常搭巴士去找John Lennon落車的一條街,真正街坊街里 2.Ryuichi Sakamoto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 (Piano version) 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主題曲 坂本龍一是當時我十分欣賞的一隊電子音樂組合YMO的成員 這首歌曲的結構相當簡單,除了前奏,只有兩個主要段落 每次聽,都好像第一次聽,而每一次聽,都好像會帶給我一些不同時空的回憶,感覺,好神奇 我永遠難忘當時有位朋友找到了這首音樂的鋼琴譜給我,之後我每次見到任何一部琴,我就幾乎只會彈這一首音樂 3.夏韶聲 “My friend” (1988) 80年代的經典廣告主題曲 廣告裡面,有位年輕人,無論風吹雨打,都會晨早起身跑步 「永遠向前,永不停步」這句廣告標語,說的既是鐘錶產品,亦是勵志人生 感覺十分勵志,那時我開始想,如果可以又做音樂、又做廣告就好 後來,我很幸運,居然第一份的廣告工作,所跟的老闆,就是創作這個廣告的創作人 4.倫永亮 “當天那真我” (1993)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Read More »

思考廣告而不干擾別人生活

昨天晚上去了PALACE ifc看X-Men,看電影遲入場的人最討厭,不想被人討厭,所以,一如既往,我也提早入場。 提早入場好處多多,其中一個,是可以欣賞廣告。 是的,我很享受在戲院看廣告的感覺,當然,廣告中,首選電影預告片。 任誰都知道,電影預告片的剪接師,可能是云云剪接師中,人工最高的。因此,更水皮的一齣電影,電影預告片通常都不會差得到那裡去,所以,看電影預告片,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一種享受。 更何況,大部分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會願意花錢入戲院看戲,同時,當然又會十分關注還有什麼電影即將上畫,開場前,也期待電影預告片,這是常識吧。 至於正規的廣告片,太可惜,大部分都乏善足陳。 戲院廣告常客的FANCL,可能我不是目標觀眾吧,而且這是有別於電視螢幕,在戲院環境內,基本上是迫我們看的,平日每次我聽到女明星代言人叫得聲嘶力竭的旁白:「美白!減斑!燒脂!」,疲勞式地轟炸我耳朵,都已經覺得超煩,現在放了上大螢幕,聲音、畫面都放大了幾百倍,可以想像,作為非目標消費者的我,看的時候我會覺得多麼的不耐煩吧,如果我有一個遙控器,我一定會Skip,可惜不能。 幸好,昨天也有例外,看到富士和Canon兩大相機品牌的廣告,畫面唯美漂亮,背景旋律悠揚,在大螢幕加杜比立體聲前,聲畫都是一種享受,作為觀眾,只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想看多一次,唯有等下次。 看的是3D版本電影,居然還有同場加映的3D廣告。那個是早已經在YouTube看過好幾次的OMEGA,數之不盡的齒輪在世間萬物中滾動,川流不息,看得我目不暇給,Harry Gregson-Williams的電影主題曲”Smiling”,聽一百次都不會厭,廣告完結的那一刻,同樣意猶未盡,好看。 此外,記憶猶新,還有那些年的農曆年,在戲院內看到萬寶路賀年廣告,那一份聲畫俱備的震撼感,看一次,印象深刻過你看十次。戲院廣告,的確功效宏大。 執筆之時,湊巧看到黃小燕小姐(民間博物館計劃成員)在主場新聞中,以港鐵乘客身份,向港鐵投訴三星廣告的霸道。期間,昨天我又在【萬寧貓力抗厚多士】的YouTube頻道中,也看到不少網民投訴這廣告在YouTube播得太頻密。 事後我想起,老闆在我初入行時候的教誨:「說穿了,廣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干擾,所以,做廣告,雖然要廣而告之,但還是要設法把干擾減到最低」。 不要以為將你的廣告放到最大講得最大聲最多人看到聽到就好,我們常說要將Content融入Context,因此,廣告商及廣告人,大家都要學懂體貼人家感受。 還記得台灣奧美的一則企業形象廣告,文案大概是這樣寫的:「思考廣告而不干擾別人生活」。 做廣告的同業們,即使財大,也切勿氣粗,廣告,有時真的很擾民。

思考廣告而不干擾別人生活 Read More »

懾人懾到殺死你的「浪攝流」

電子數碼產品的廣告,不外乎三大類。 第一類,鬥spec。 大大個產品特寫然後將product catalogue內的重點傾巢而出,盡數。 第二類,鬥名星。 找個當紅炸子雞代言,廣告內生硬但歡樂地望鏡頭拿著產品扮愛用。 第三類,鬥型格。 靚景靚人靚art direction,有型得來還要在media budget上夠霸氣。 FUJIFILM的「浪攝流」廣告系列,我真不知道應如何歸類,總之以上三類都好像不是,硬要歸邊的話,我覺得,是要和大家「鬥想法」。 想法,是一件捉摸不到的事情,可以是一種印象、可以是一種思考行為、也可以是一件心靈上的虛無產物,間中,也像夢境。 看過這麼多輯「浪攝流」的電視廣告,就是愛死她抽象的廣告印象。 任你鬥spec、鬥名星、鬥型格,怎樣鬥也好,也不會及得上這個「鬥想法」的層次,說到底,想法,永遠是最主觀的,你只可以選擇喜歡或不喜歡。 反正也是市場上的小眾品牌,我覺得,FUJIFILM的客戶膽敢另闢蹊徑,起碼,在層次上,已贏了對手一著。 FUJIFILM的市佔率很小嗎?沒問題,少人用,反而一下子間,變得更型了。因為,你已經屬於Think Different一族。凡夫俗子鬥得你死我活的俗世事,就由得他們去鬥吧。 今天下午搭的士途中,看到了「浪攝流」最新一輯的電視廣告「美與逝」,聲音,其實不太聽到,但單看畫面和字幕,已經感受到那一份淒美的震撼。 30秒的廣告,感覺,居然像條長片。那些下下長達數分鐘的所謂微電影,亦即是我常稱之為的長廣告,相比之下,頓然變得面色蒼白,空洞乏味。 最尾一幕,女主角的靈魂,被攝走了,作為觀眾的我,魂魄,也隨這廣告而被攝去了。 「 生命是一場徒勞的雪,就只有虛幻的美。」 「 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妳,被我攝下了。」 這一刻,我,也被KO了。 後記:廣告中出現的日本藝技、古舊的火車車廂、漫天白雪渺渺等情景,還有當中的悲中有美美中有悲、對明知生命到頭來都是徒勞卻依然全情投入這徒勞等情懷,相信靈感都是自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吧。

懾人懾到殺死你的「浪攝流」 Read More »

迷你黑武士Darth Vader

看「星球大戰」(Star Wars)長大的朋友,相信有不少都是大反派「黑武士」(Darth Vader)的粉絲,印象中,小時候,我都試過拿個膠袋笠住個頭,扮黑武士講話時重重的「唞氣」聲。 相信廣告人中都不乏「黑武士」粉絲吧,他的形象多次被廣告人借用過橋。 最經典一次,可能要三年前美國Superbowl期間的這一支Volkswagen電視廣告,內裡出現了一個自以為可以用念力控制爸爸那台新車的小小「黑武士」。 最近,小小「黑武士」再次出動,但今次卻是超級迷你版,廣告商是近年賣「星球大戰」玩具發過豬頭炳的Lego。 同樣玩「黑武士」的黑色幽默,那個熟悉的「黑武士」旋律一起,同樣「力」拔山兮,一出手,馬上一兩撥千斤,技術性擊倒任何大男人。

迷你黑武士Darth Vader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