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波獻給你—–世界盃官方足球進化史

為了替即將舉行的2010世界盃之專欄造勢,New York Times 與著名攝影Jens Heilmann合作,製作了這張平面稿,順帶亦為美國隊打氣加油。 20個官方足球列陣,氣勢不亞於將歷界足球先生並列的陣勢。 我還是最喜歡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的那款經典造型,不知道你的心水是那一年?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0/06/06/magazine/20100606-world-cup-balls.html

好波獻給你—–世界盃官方足球進化史 Read More »

Tom Hanks和你上歷史課—HBO The Pacific

本來打算待The Pacific出DVD後才一次過看的,但較早前看過以下這個頗具爭議性的訪問,當HBO台一開始播,我就按捺不住,逐集開始追,唔追尤是可,一追十集,上個週末,終大功告成。 是這樣的,今年3月號的TIME Magazine,就當時即將播放的HBO 迷你連續劇 The Pacific,訪問了其執行監製Tom Hanks。 訪問中部份內容,可能由於正中了美國人的死穴—種族歧視,再加上內容中將二次大戰與目前的中東戰事混為一談,訪問內容被人將前文後理刪去,斷章取義後,結果Tom Hanks惹來了鷹派中人的口誅筆伐。 以下是給人斷章取義得最多的一段訪問節錄,欲看全文,請按這裡。 “Back in World War II, we viewed the Japanese as ‘yellow, slant-eyed dogs’ that believed in different gods. They were out to kill us because our way of living was different. We, in turn, wanted to annihilate them because they were different. Does that

Tom Hanks和你上歷史課—HBO The Pacific Read More »

農夫粉絲兵團的人肉廣告牌

我一把年紀,如果我YO前YO後告訴你我是農夫的粉絲,你一定會以為我發老姣扮青春。 但其實,你沒錯,我真的不是農夫的粉絲。 但這一天,我忽然成為了農夫的粉絲兵團的紛絲,因為我看見了他們為偶像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史上最強之紅隧廣告!貴過所有紅隧廣告。貴在歌迷那一份撐農夫的心,千千萬萬也未必買得到。」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這個貼題,然後看見以下畫面,見農夫的超級粉絲兵團,明知偶像的宣傳經費肯定是有限公司(喂,係人都知,今時今日做歌手除非是老豆大把,否則九成都要捱窮),為了替他們6月16日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造勢,居然以血肉之軀,築起史上最強的「人肉」紅隧口廣告牌。 這個廣告牌,你就算找做戶外廣告牌最耍家的JCDecaux,都好肯肯定幫唔到你。 你找平日口口聲聲又話識搞viral 又話大把guerrilla marketing好橋的大廣告公司幫手嗎?臨時演員逐個計、再加茶水交通費、又有現場拍攝另計、找人現場維持秩序又一條數,嘿,還未和你算完那些什麼客戶總監呀創作總監呀美術總監呀等等成棚人的附加顧問費,未噤完計數機,廣告客戶已經縮沙走人。 無辦法,大公司間間都開在甲級寫字樓,燈油火臘開支大得離譜,不是樣樣和你算怎維持生計? 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事情,如果下下太多計算,基本上成事太難,像這班農夫的粉絲兵團,見偶像沒錢買紅隧口廣告牌嗎?我就和你用「人肉」圍牆僭建出來。無巴士廣告嗎?照樣以「人肉」逐班車和你貼。 只要懂執生,成事就在人。 感動了我的是,這班年青人在缺乏資源下,度點點計仔,為偶像出點力,雖稱不上是什麼大創意,卻是大心意。 你可能又會「80後」前「90後」地批評這班追偶像的年青人,把精力浪費在無建設性的地方,但我覺得,人不戇居枉少年,久不久做點這樣戇居的事,最少將來長大後,可能可以留下點兒美好回憶。青春,就是如此。 但我更希望的是,農夫的C君和陸永哦,可否運用一下你們的影響力,動員你們的粉絲團,久不久做多點對社會有貢獻和意義的事情(譬如叫大家叫大家的老豆老媽子叔伯兄弟投票),為他們的同輩,爭多一口氣。 農夫粉絲兵團,我向你們的人肉廣告牌致敬。 不夠喉的話,按這裡看蘋果日報的獨家報導。 後記:我在此特別鳴謝東亞娛樂的YEEMAN,慷慨給我借來這批她用iPhone 拍攝的圖片。 她與我素未謀面大家唔知大家係乜水,但難得我在微博留言一聲,她便轉個頭將照片電郵給我,若換了是問一般大機構借相,九成會答我「等我先向上級請示他的上級和上級順便阿梁生麻煩你交低公司家宅入息証明同埋會考証書等我核實一下」,香港地,近年就是被這類死板迂腐的制度和態度敗壞的。 我等這類打了十幾廿年工,活在制度之下的打公仔,頓然感到這是清泉。 C君和陸永,看,你們多幸福。預祝6月16日的音樂會成功,爆硬。

農夫粉絲兵團的人肉廣告牌 Read More »

眾志成城,網上排隊賀UNIQLO 26歲生辰?

 不說你一定不知道,今年原來是UNIQLO的26歲大壽(但為什麼沒有在25周年銀禧紀念慶祝呢?),為了隆重其事,UNIQLO居然在其日本的官方網站,舉行了一個虛擬的網上排隊活動。 只要用你的Twitter戶口,你就可以去湊熱鬧排排隊。 以下影片,就是我在活動15分鐘倒數前排隊的現場實況,事發當日,我先用我的Twitter戶口log-in,然後選擇我的Avatar,之後代表我的動畫人物,就會乖乖地自動走去排隊,我是當天第120,495名排隊的參加者。 我不知道我當日有沒有中獎,但此活動,相信只許日本區域內的朋友參加吧,活動時間亦極短,好像只有兩三天。 我覺得這個宣傳網站的Flash動畫做得相當精彩,音樂也配合得天衣無縫,請留意以下短片中,我如何由UNIQLO官網的右下角進入這個宣傳網站的連串動畫,那種眾志成城人山人海的慶典氣氛,真的表現得淋漓盡致哦。

眾志成城,網上排隊賀UNIQLO 26歲生辰? Read More »

大電影,小熒幕。

將最我們最熟悉的一些影像,改了少許,或作一點點加工。 你細看一下,哈,才感到有點突兀,又或者,赫然發現時爆一聲:「我X,搞乜樹?」 以上就是我們廣告人最愛用的創意技倆之一,從前,我有位老闆一見到我又用呢招,就會冷淡地說一聲,「borrow interest嗟,你條橋晌邊?」 我不知道這部Samsung Omnia的小熒幕,可以為我們帶來多完美的電影享受,但動用上荷里活的三大icons,首先不見得borrow了什麼interest,但卻告訴了我們,原來,用這部電話看電影,所有東西都會縮了水。 「唔爭在整多隻美高梅MGM雄獅變小貓丫笨。」站在我肩膊上的口痕友如是說。 不知道,我以前那位老闆看到後還會否肯收貨?

大電影,小熒幕。 Read More »

NIKE寫出個未來

喜歡做運動,但基本上我對大部份體育節目都無興趣,因為如果有時間,我情願花時間做運動而不是看人家做運動。 但世界盃除外,因為我享受看到一國榮辱如何寄託於一隊球隊之上其間的欣喜若狂悲慟沮喪,戲劇性與欣賞一齣電影不徨多讓。 向來欣賞Nike廣告中在體育巨星背後散發出的人文氣息,當中,每屆的世界盃廣告又尤其令人引項以待。 今回找來了曾經執導過電影21 Grams和Babel墨西哥裔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拍攝了這齣長達3分零4秒的史詩式大製作,我真想知道,Nike會否在電視播放這個版本,會的話媒體費便真的和味,但講真,當上網睇片已經成了大家的生活習慣,只在網上直播又何妨? 既然為世界盃的宣傳片,當然不乏Nike的一眾足球明星陣容,當中除了順序出場,一人有一個小故事的Didier Drogba、Fabio Cannavaro、Wayne Rooney、Ronaldinho和Cristiano Ronaldo外,還有Landon Donovan和Cesc Fabregas等的大客串,但更趣的是,除他們之外,更加有Kobe Bryant和Roger Federer,再來一個Homer Simpson的特別客串。 幾個小故事,表面上球員們都是以個人榮譽為大前題,但電光火石間,其實又在在告訴了我們這緊湊賽事期間的每分每秒,是如何地憑單單一顆小石也能激起千尺巨浪,牽引著整個參賽國家的政府官僚人民街坊經濟娛樂等等的每一條神經。 當中我最喜歡的Wayne Rooney和Cristiano Ronaldo的兩段,幽默之餘又能將複雜緊張的萬般滋味驚喜交集,於頃刻間表達得淋漓盡致,看完這條片,感覺上像不止三分鐘,最後臨門一腳,腳已落,波未起,來一句廣告標語Write The Future,就像電影預告片般,使勁地為2010世界盃,揭開戰幔。 http://www.nike.com/nikefootball/ 國內朋友可看Youku版: 先看這支史詩式的大片,然後再看以下與此廣告相關的外傳式短片。

NIKE寫出個未來 Read More »

PAC-MAN食鬼遊戲,Google首頁限定48小時。

雖然我向來不好打機,但80年代做過死靚仔的我,怎可能沒玩過PAC-MAN食鬼遊戲? 紀念PAC-MAN食鬼遊戲30周年,Google於首頁上推出第一個個互動式Doodle,你可以在搜尋之餘,於網上連闖食鬼遊戲的255大關! 怎樣開始玩?你只需要點擊在平日Google Search旁邊增多的那個「Insert Coin」按鈕,就馬上可以啟動遊戲。又或者,你可以等待10秒或按Space Bar,遊戲便會自動開始。 我向來毫無打機天份,但如果你是PAC-MAN好手,請快點去闖關,如此難逢機會,由5月21日晚上11時開始計算,只有48小時。可以完成255關的朋友,請分享一下第256關的亂碼畫面吧。

PAC-MAN食鬼遊戲,Google首頁限定48小時。 Read More »

舊愛高調甩你,你會怎樣回應?

一對舊情人公開分手,一個決絕,一個傷心欲絕。 然後,被拋棄的那位,居然在各大報章包括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還有Financial Times傾家蕩產登全版廣告,扮大方地告訴舊愛,其實我有多麼的愛你,你知道嗎? “We love creativity. We love innovation. We love apps. We love the web. We love Flash. We love our 3 million developers. We love healthy competition. We love touchscreens.” “We love our Open Screen Project partners. We love HTML5. We love authoring code

舊愛高調甩你,你會怎樣回應? Read More »

將聽歌體驗與Google雲端連接

如果你已被iPod薰陶多年,一般你的聽歌習慣都會被iTunes綁架,當Apple推出其他產品如iPhone、iPad、i乜、i物時,這個綑綁式套餐將會把你繼續鎖緊,想轉都幾煩。 但來到手機聽歌的陣營,是不是只有Mac字派才是皇道呢?這個又未必,事實上,以硬件而言,Nokia和Sony Ericsson向來都有不俗的口碑,音響質素不亞於iPhone(但和iPod還有距離)。 對於消費者來說,硬件以外的要求,當然是來自播放軟件的介面是否靚仔、方便、好用。 Android手機平台向來講求與Google網上服務的雲端整合,說到聽音樂,Sony Ericsson推出的首部Android手機X10,亦明顯在這方面放了不少功夫。 X10的音樂播放介面,在內容管理上設計得頗為大路,未有個人化的音響設定亦令我有點兒失望,但看真一點,卻發覺原來歌曲播放的介面內有乾坤,歌曲播放之時,一按「網絡搜尋」此按鈕,可即自動上Google搜尋有關演出者的網上資料。 當然,一按再上YouTube亦不可或缺,搜尋來相關演出者的YouTube片段清單,你便可以在聽歌之餘,看看演出者的短片或MV。 在電腦聽歌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早習慣了邊開著播放器邊上網,今回X10的這個音樂介面,亦充分發揮了Android在整合Google 雲端服務這方面的強項,介面的設計十分Intuitive,要給她一個”LIKE”。 當然,因為這是Android平台關係,無論上Google Search或YouTube,連接的速度也是相當流暢的,下面有片為証。

將聽歌體驗與Google雲端連接 Read More »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

這是我昨天在信報發表的文章,在這裡轉載,希望更多朋友能夠讀到。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信報經管錦言 2010年5月11日 都說過除了廣告客戶或廣告人外,一般消費者其實對廣告興趣有限,皆因十居其九的廣告都很擾人,大家工作太忙,娛樂太多,時間太少,讀者/觀眾買一份報紙雜誌,打開一個電視電台頻道,要的是資訊及娛樂,其他與其不相干的事情,敬請非誠勿擾。 精美廣告包鹹魚 幸好,大部分讀者/觀眾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媒體出版人只收你十元八塊當然難以達致收支平衡,更何況大部分大氣電波內的媒體都屬免費資訊及娛樂,所以你間多個版位再包個頭版,節目每十五分鐘加個「請聽聽廣告客戶的說話」時段,合眼緣者便多瞄一下,看得不耐煩的話我又可選擇轉身而去,反正看不看適隨專便,於是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後來,部分聰明的廣告客戶發現,他們拍攝得美侖美奐的產品照片,翌日竟變成了上環街坊包鹹魚的廢紙,在電視台買下多個三十秒黃金時段的百萬電視廣告大製作,卻又成為了觀眾們集體如廁的「黃金時段」,有見及此,於是廣告商便與廣告公司及媒體出版人另策奇謀。 最後有人聰明地想到,不如讓廣告客戶的產品,神不知鬼不覺地「植入」媒體內容之內,讓消費者在毫無防範之下,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廣告的訊息。 故除了依一般途徑購買媒體的傳統廣告外,後來便有了以創意媒體購買的所謂「植入式廣告」(Product Placement)的誕生。 秘訣:用而示之不用 一如傳統廣告,「植入式廣告」當然不是靈湯妙藥,因為消費者也不笨,尤其一經發現感情被騙,對廣告所產生的反感,更可能會被無限放大。一般而言,凡是一些較出色的「植入式廣告」,一般都有如《孫子兵法》所講:「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你要成功地融入媒體內容,不能過於鬼祟,讓人察覺之餘,又要容易讓讀者/觀眾接受。我覺得,要做得好,這比做傳統廣告,難度更高。 事實上,「植入式廣告」必須兼顧創作或編輯上的考慮,不然便會像硬生生「植入」在頭蓋上的假髮根。可是,觀乎大部分「植入式廣告」的本地案例,都是突兀者眾,微妙者少。 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則媒體出版者為力求向廣告客戶獻媚,卻忘記了讀者/觀眾也是他們的米飯班主;二則廣告客戶太小器,付了錢便要下下算盡分毫,為求在人家的內容中爭取最高曝光率,搶鏡搶出火。 大家可能都略有所聞,美國有一極高收視的年度電視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s),既為真人秀,內裏當然有極盡 「植入式廣告」的能事。 根據營銷心理學專家Martin Lindstrom在他的Buyology一書中指出,透過一項消費者調查研究,他發現在此節目內投放的「植入式廣告」中,最廣為消費者認知的,居然並非在節目內曾經有被高聲疾呼,將品牌喊響多遍的福特汽車(Ford)和電訊商AT&T,反而是在節目中能夠將品牌識別的元素,不動聲色地出現於每個角落的可口可樂(Coca Cola)。由此可見,前言所述的《孫子兵法》策略,實在不無道理。 最近,香港商業電台將非廣告時段以外節目內容,與廣告贊助商民建聯共同製作一個深宵節目,試圖將該政黨內的明日之星,包裝成節目主持,潛台詞當然就是為了替民建聯搞品牌推廣及建立形象,撇開政治因素,這正好是「植入式廣告」的一個上佳例子。 民建聯弄巧成拙 可是,正正就是因為其政治因素,即使手法如何高明,旋即惹來了不同政見人士的口誅筆伐。 本來在商言商也無可厚非的商台,赫然成了眾矢之的。本來冀望以軟性手法打品牌游擊戰,建立更親民和年輕化形象的民建聯,聰明反被聰明誤,成了被狙擊的對象。 事實上,大家早應心裡有數,近年不少港人議政非黑即白,立場鮮明,你以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藏於灰色地帶?你卻偏偏更容易被人發現,兼且一經被揭穿,所掀起的負面風波必然更大,商台給民建聯量身訂造的這條絕世好橋,亦由愛你變成害你。 我覺得「植入式廣告」可能比李小龍耍得妙絕的那套雙截棍更難駕馭,輕者貽笑大方,重者出師未捷,自己卻先弄得頭破血流。在下不才,未有如甄子丹般的一身好本領,所以暫時還是少碰為妙,師傅承讓。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