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物語

EB Duet | 歌不醉人人自醉

我自問只是一名永遠入門音響玩家。 少年時,我喜歡流連旺角的音響店,看人家發燒。 到現在,我還是喜歡到人家的Facebook、網頁或YouTube頻道,看人家怎樣發燒。 EB Duet是我經常在發燒友們的地盤看到的名字,能夠被有要求的發燒友青睞,一定的錄音質素是必然的,但我卻反而好奇,EB Duet的音樂質素又如何。 EB Duet是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二人組合,Eve Wong負責主唱,Billy Ho則身兼結他、編曲及唱片監製。 典型新一代音樂人的成名故事。 2015年,二人在YouTube頻道發表了翻唱著名馬來歌手兼演員P. Ramlee的經典老歌《Getaran Jiwa》,Eve Wong充滿騷味的歌聲、Billy Ho俐落的Fingerstyle Guitar伴奏,南洋風情的暖風陣陣,馬上令人聽出耳油。 未幾,這段音樂演出的影片被Nescafe發掘,找他們拍攝廣告MV,平地一聲雷,EB Duet成為了YouTube音樂界的網紅。 EB Duet這個版本的《Getaran Jiwa》,至今更已經累積了240萬次的播放紀錄。 事實上,馬來西亞有不少音樂人,一直致力把老歌爵士化,將馬來語或華語的老歌,當作Jazz Standard般來重新演繹,EB Duet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有一定「聽齡」的樂迷來說,這類作品由於旋律大都耳熟能詳,加上以品味成熟的風格重新演繹,簡單的樂器編曲,配以一定質素的錄音,難怪大受發燒友歡迎。 EB Duet重新演繹的歌曲,由英語流行金曲、馬來語的經典老歌、以至是華語的懷舊情詩,一律都展現出一種如醇酒般的韻味,動聽、也耐聽。 再加上,EB Duet中Eve Wong渾厚的歌聲,實在有股懾人魅力,她一開聲,讓你實在很難不放緩心情,停下來用心聆聽。 表面上當綠葉的Billy Ho,間中也會露兩手,顯示他的Fingerstyle Guitar功架,玲瓏浮現的魚絲結他聲,同樣地,又是為音響發燒友服務。 成軍8年,EB Duet先後已推出了6張CD專輯,其中3款,更特別推出了黑膠版本,據說,每逢出現在各大音響展,銷路甚佳,每次都必定賣光。 我建議你可以先到EB Duet的YouTube頻道,感受一下二人隨意得來又專注的演出魅力,無論你是否音響發燒友,這些優美的歌聲及旋律,都必定會令你樂醉大半天。

Depeche Mode | Memento Mori 

死亡帶給我們的覺悟 相信在樂隊Depeche Mode的字典裡,絕對無「大吉利是」這四個字。 新專輯取名《Memento Mori》,拉丁語的意譯,大概就是「緊記,人死就是必然」。 休隊6年,重新上路,經歷了成員相繼離隊,老拍檔Andy Fletcher猝逝,如今只剩下Dave Gahan和Martin L. Gore兩個救火的少年,樂隊成軍43年,今天成為了一隊二人組合。 事實上,多年來的Depeche Mode,都在走不同程度的暗黑路線,探索人性的陰暗面、人生所面對的生與死,在不同時代,時刻在提醒著亂世中的我們,要時刻警醒。 今回,經歷疫情的衝擊,樂隊更毫不忌諱地,徹底地探討有關死亡這主題,雖然沉浸在死亡的主題中,但歌曲卻沒有來得太哀傷,反而令我在音符之間感到,二人對生命的希冀。 專輯以黑暗死亡的〈My Cosmos Is Mine〉展開,冰冷的電子低音,像被觸電時發出的撕裂噪音,當主音DG的旋律進入,卻像劃破長空,馬上打開了一個元宇宙。 〈Wagging Tongue〉以懷舊的合成器sequence展開,似是DM向其偶像Kraftwerk致敬的聲音,DG與MG二人的副歌合唱,聖詠般的旋律,令本來機器式的編曲,頃刻充滿血與肉。 〈Ghosts Again〉本身已是令人朗朗上口的旋律,中板synth-pop的樂風,節拍及編曲亦有著Depeche Mode80年代末既年輕又當紮時代的活力,更容易令人一聽上癮,耳朵無限loop。 〈Don’t Say You Love Me〉氣氛卻轉向愛比死更冷的冷酷異景,慢板如進行曲的節拍,歌詞充滿電影感,令我聯想到由鬼魅進行中的婚禮。 〈My Favourite Stranger〉曲式和編曲有點像回到80年代末時期的DM,帶點Punk及工業音樂風格,旋律只有寥寥一段,不斷重複卻令人洗腦。 〈Soul with Me〉是MG獨腳戲,據作者說,歌曲糅合了好幾種音樂風格,由Pet Shop Boys到Beach Boys,和弦上更參考了Kurt Weil的作品,副歌部分更明顯地受到騷靈音樂的薰陶。 〈Caroline’s Monkey〉作品中充滿隱喻,反覆的自問自答,探索的毒品對人的影響;異曲同工的〈Before We Drown〉,歌曲同樣描述酗酒及毒品對精神的摧殘,亦是兩位主音另一次的完美結合。 〈People Are Good〉是DM經典〈People Are People〉的精神延續,受Kraftwerk風格影響的電子樂風,再滲入工業音樂風,如今來得更成熟沉實。 〈Always You〉充滿層次的音樂結構,逐步架建上去,擴展到副歌部分,演變出一個宏大的音樂構圖。 〈Never Let Me Go〉以噪音音效的電結他為主要骨幹,有點Post-punk的意味,非常糜爛。 〈Speak to Me〉來到專輯尾聲,主唱者像在靈魂出竅,在天花板上俯瞰著頹廢的自己,音樂推進高潮,無邊的思緒,隨著電波聲效飄散到空氣裡。

U2 | Songs of Surrender

超近距離,重新認識U2 40首經典歌曲 樂隊成軍47年,U2把40首經典歌曲,編曲上盡量把棱角磨平,轉了些chord、部分歌曲降低了key、甚至是改動了少許歌詞和旋律。 伴隨著主音Bono歌聲的,只是簡單的acoustic guitar、輕巧的drum set、鋼琴或電鋼琴為主,間中加入少許輕量級和音、弦樂及銅管樂。 向來,無論是錄音室或現場演出,U2總是給聽眾一種larger than life的感覺,處處都顯出他們是一隊天團級的搖滾勁旅,而事實上,樂隊編曲的靈魂人物the Edge,亦素以擅長炮製錄音及結他音響技術效果而見稱。 但這一次的音樂回顧,the Edge一手包辦所有重新編曲,卻非常忍得手,近乎去蕪存菁。 類似的演繹手法,不禁令人想起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MTV Unplugged現場錄音系列。 《Songs of Surrender》分別推出了一套4張唱片的豪華版,以及2張唱片的普通版。豪華版的4張唱片,分別以U2四位成員的名字命名,相信是每人各自的選曲。 聽罷卻感到,與其說這次U2的音樂回顧,其實更像是樂隊靈魂結他手the Edge,以及與主音歌手Bono,兩位音樂知己唱雙簧的促膝對談。 至於樂隊另外兩位成員,低音結他手Adam Clayton和鼓手Larry Mullen Jr.,都只作有限度或被動參與(把舊錄音重新混音),話說鼓手Larry因傷患而未能參與。 我一口氣在一天內,分幾次把40首歌聽完,事後,我對每首歌的似曾相識但又有點距離這感覺,初時,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畢竟,U2的歌曲,陪伴著我有數十年,期間Bono歌聲的變化,由早期帶少許Punk Rock的狂野,到中後期,聲嘶力竭地飆高音時的雄渾爆發力,一直都在變化。 現在,當聽到62歲的他,嗓子成熟之中,雖然仍帶點火,但當演繹早期少年輕狂時期的作品時,感覺上,難免覺得有點抽離。 畢竟,向來被人覺得對世事不平則鳴的U2,對世事的看法,一定有所改變,因為世局翻天也老早不知翻了多少次,甚至乎,為此,Bono索性把部分歌詞修改了。 但請不要誤會,40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重新再造,其實都很動聽,Bono亦好像在以最接近聽眾的距離,以親密的歌聲,來與我們進行交流。 聆聽的時候,我聯想起我在愛爾蘭入住過的一家小旅館的情景,晚飯過後,在升著火的火爐客廳裡,有一頭的牧羊犬躺臥在地氈上,屋主微笑地問我:「朋友,要來杯威士忌嗎?」

崔展鴻 | 爵士結他本地薑

與一些本地音樂製作人聊起,大家都對崔展鴻這位本地結他手,讚不絕口。 最近,經Apple Music推介,無意中發現了崔展鴻的首張同名個人專輯。 當中音樂元素,有些較接近傳統的Jazz Standard、也有些較新派的Free Jazz、有些Modal Jazz,也有些接近流行音樂的作品。 但與其把作品歸類為爵士樂或是某種新派流行樂,我反而覺得,其實作品更接近可配上畫面的電影配樂,聲音中,有構圖。 整張專輯都是在美國以現場同步收音進行,當中,可聽到樂手們緊密交流的即興形態,臨場空氣感滿載。 音樂所散發出的品味和氛圍,亦讓我聯想起ECM和Windham Hill兩大音樂廠牌的作品交匯,無論是編曲及和弦的運用上,總是帶著一點冷冷的空靈感,充滿格調。 《重塑》是整張專輯中唯一一首樂器上有採用Overdub的錄音,作曲人兼結他演奏者用兩支結他,產生像一面鏡子般的溫柔對話,單簧管遊走其中,像一片落葉般飄搖於空氣中。 《蔓延》單簧管和色士風的二重奏,先展開富饒冥想意味的優美對話,及後鼓手濺起即興的浪花,像在平靜的湖水面泛起了漣漪,低音結他一輪獨腳戲後,鋼琴在旁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和弦襯托,電結他的即興獨奏進來,又引入了另一些想法,把大家帶去令一個境界,鋼琴繼續用調性飄忽的和弦推進,最後,回到單簧管和色士風的二重奏,所有樂手交錯再來一個總結。 《沒懂你的輕描》女聲重疊著單簧管的主旋律,打開了序幕,長笛木結他幽幽地泛起清新的空氣,在調式音階中持續轉換推進,鋼琴獨奏和弦展開,像是帶出了陰晴不定的色彩,但卻又柳暗花明。 《繹民歌一首 (feat. 九九)》色士風吹響了中國小調般的前奏,然後民謠茉莉花的旋律,融化在爵士四重奏的背景、還有其他管樂襯托起的和弦中,像首中西合璧的水墨畫。 《Round Midnight Variation》音樂人先把這首Cool Jazz經典解構,在差不多的和弦進行架構上變奏,4/4變成6/8拍子,單簧管與電結他交談,然後鼓手和低音結他加入了,即興而瑣碎繁複的鼓擊節奏,帶領著各人持續推進,最後女歌手從天而降,劃破了黑夜的長空。 《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曾被Wes Montgomery及被多名歌手演譯過的經典老歌,來到崔展鴻手裡的結他和他的爵士四重奏,有股入夜後恬靜鬆容的美態,有一刻,我像被凝固於冰塊在威士忌杯中融化的頃刻。 《智有所不明 (feat. 郭雅志)》採用了較多不協調和弦架構,較接近Contemperary Jazz的感覺,嗩吶在爵士四重奏中出現,與鼓手自由奔放的即興對答,產生了東西方迥然不同的色彩碰撞的效果。 《纖巧的一刻 (feat. 楊淇)》整張專輯中唯一一首較接近流行曲的作品,但情懷上,我覺得更接近是一首電影的片尾曲,最後一刻,我看到女主角淡然地在驀然回首的神態。

坂本龍一的音樂人生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降臨,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一口永不乾涸的井。」Paul Bowles 黑白的宣傳影片中,徐徐響起了《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此電影主題曲的前奏,相信這是2020年演出的錄音,這個版本,彈奏速度,比過往所有的版本慢。 影片中的坂本龍一,在黑白畫面中,滿頭的白髮,顯得份外蒼白,他一臉凝重地,獨自在錄音室內的一台三角琴前,正為演出作準備。 2022年10月25日,坂本透過他的官方社交網絡帳號,宣布他將會在2022年12月11日,將以預錄演出然後網絡串流的方式,直播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公開表演的《Ryuichi Sakamoto: Playing the Piano 2022》。 事實上,2020年,坂本曾經以類似的演出形式,試圖以他的鋼琴聲音,於瘟疫正在蔓延時,為疫情中備受煎熬的大眾紓困。 「我已經沒有力氣再作現場演奏,這亦可能是最後一次你會見到我如此的演出。」為這一次演出,坂本作此解說。 久違了兩年,聽到坂本再次在網上發表演出的消息,作為樂迷,本來應該感到欣喜,可是,當知道他的病情繼續惡化,卻難免心有戚戚焉。 整個錄影演出,選址於享負盛名的NHK的509 Studio,屆時,60分鐘的演奏,將會以網上串流的形式直播進行,唯這次演出,可一不可再。 音樂人生,人生終曲 回帶2017年,坂本龍一曾發表過一齣名為《Ryuichi Sakamoto: CODA》的紀錄片。 CODA在音樂辭典中,可解釋為一首音樂作品的尾聲段落,大致上,可簡譯為「終曲」,這紀錄片以CODA命名,其含義,可謂不言而喻。 影片中,見確診癌症後的坂本龍一,身子虛弱,可是,即使正面對死神的呼喚,但他所給我的感覺,心情卻是出奇地平和安靜。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否在下一刻就離開,所以,趁還可以繼續寫出作品,就要盡量繼續寫下去。」 正正因為這原故,休息了只一年左右的時間,坂本已經重啓他的創作引擎,除了為電影《The Revenant》譜曲配樂,亦開始為籌備個人新作品,尋找不同的聲音靈感。 片段中,見坂本四出搜集不同的聲音,每當發掘到自己滿意的音響時,見他雀躍地微笑起來的神情,依然像個春風少年。 頃刻間,你會明白,對於坂本來說,音樂就是生命之泉。 因為YMO,80年代變得不一樣 與不少我那個年代的樂迷一樣,最初接觸到坂本龍一這名字,就是由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這樂隊開始。 80年代的日本,經濟急速起飛,同時,亦成為了高科技及時尚事物的象徵。 YMO的音樂,除了旋律富有東方色彩,同時,更是成功地以一隊搖滾樂隊的模式,融合了當時還是大部份人還是遙不可及的電子合成樂器。 我還記得,當年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我,第一次在同學家中,聽到YMO的專輯《Solid State Survivor》中的名曲〈Rydeen〉時,耳朵所感受到的猛烈衝擊和震撼。 歌曲主要都是純音樂,當中的電子樂器聲,有些時候,會有點像電子遊戲機中的背景音樂和聲效,但同時間,又充滿著搖滾樂隊般的衝勁與騷動。 我除了感到新潮、新穎、新奇之外,YMO的電子音樂,更令我對科技能改變音樂世界的未來,感到好奇及憧憬。 當天,我馬上從背囊中拿出一盒卡式帶,把整張專輯弄了一個拷貝,從此,YMO三位成員的名字,我也牢牢地記住。 YMO三子中,總覺得彈Bass的細野晴臣,以及負責主音和打鼓的高橋幸宏,二人的形象總有點像漫畫中的搞笑配角。 相反,負責彈琴的坂本龍一,卻有種冷酷及抽離的優雅氣質,相貌亦是三人中最俊俏,絕對是型男一名。 少年的我,人較膚淺,那個時候,我對坂本的偶像派外型,較為欣賞,也較有深刻印象。 後來,除了YMO的專輯,我亦開始在其他日本同期的流行樂作品中,留意是否也有坂本龍一的蹤影。 事緣是,那個時候,因為經常流連位於尖沙咀、專賣日本書籍和可訂購唱片的智源書局,我幸運地,認識了當時在那裡工作的朋友V。 一個偶然的場合,我告訴朋友V我很喜歡YMO,更特別欣賞坂本龍一,於是,她就介紹了我聽大貫妙子和山下達郎的作品。 朋友V是名副其實的日本通,根據她的解說,坂本初出道時,其實就是由這兩位音樂人提攜,然後再經由他們,認識了YMO的兩位成員。 除了同步現身YMO之餘,亦有作獨立發展的坂本,音樂上的多樣性,更是令我繼YMO之後,發現另一片好像了無邊際的新大陸。 多功能音樂教授 相信因為擁有深厚的學院派作曲底子關係,坂本的音樂版圖,總可以橫跨多個藝術領域。 除了是80年代的電子音樂先鋒,他亦擅長寫出可打上ORICON流行榜的歌曲,此外,他的作品中,還包括了大量含後現代古典樂元素、爵士樂、拉丁、民族音樂,甚至是偏鋒的前衛實驗音樂。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全球樂壇,擁有像坂本龍一般條件,有資格同時被稱爲作曲家、編曲家、演奏家、電子音響專家的全能音樂人,寥寥可數。 「你有打算在大學當教授嗎?」 讀過YMO主腦高橋幸宏的一篇訪問,話說樂隊成立前,高橋初遇當時還在大學念碩士研究生的坂本龍一。 …

坂本龍一的音樂人生 Read More »

坂本龍一的最後樂章 《12》

2023年1月17日,剛剛踏入71歲的當天,坂本龍一的最新專輯《12》,在音樂串流平台首先發行,一如既往,我手寫我心,用音樂說話。 恰如其名,專輯《12》內,有12首純音樂作品。但與其說這是一張新作品專輯,不如說這是敘述了作曲家養病期間,12天心情的速寫日記。 除了20220302 Sarabande,是唯一一首有標明是緩慢三拍子舞曲風格的作品,專輯中其餘每一首歌曲的名字,都只是一個標示了日期的編號。 每一首歌曲,每一個日子,都記錄了他當天的心路歷程,是音樂家以聲音進行素描的音樂敘事手法。 專輯由20210310展開,一首以Synth Pad營造略帶不安的空靈氣氛,思潮蕩漾,紀錄了坂本再次確診罹患癌症的一天。 大致上,整張專輯的作品,前半部都是以電子合成器+鋼琴+環境聲效編曲為主的風格貫穿,旋律和編曲都極其簡約,甚至是,有點像家庭錄音室音樂Demo的感覺。 20220123中,除了環境聲,亦出現了相信是坂本本人的呼吸和氣喘聲,甚至是琴凳移動中的雜音,與簡約鋼琴旋律,在空蕩蕩的回音中,互相呼應。 呼吸聲雖則微弱,但卻跌宕有致地,襯托起彷如在零下氣溫冷凍房中敲響的鋼琴旋律,在充滿空靈感的氣氛中,令人詫異地,卻增添了一陣微微的暖意。 專輯後半部,鋼琴的角色略顯重要,但主要還是電子合成器的效果聲托底,配合鋼琴點綴的環境音樂,當中,也有採用了一些的不協調和弦,帶點不安的張力。 音樂中,既沒有明顯的主題旋律及變奏,部分更是無調性音樂,樂曲的進行,像是在意識流中飄流。 20220302 Sarabande和20220302,以及20220404,在簡約的鋼琴旋律中,我們彷彿聽到坂本在向他的音樂英雄們,Bach、Chopin、Debussy等等,逐一以音樂進行默禱。 琴鍵被按下時的聲音,除了因為演奏者腳踏sustain pedal外,有時亦配合了音響效果,產生了深邃的迴響、雜音和共鳴聲,像在腦袋中迴旋,餘音裊裊。 20220307的音樂格調,亦令我聯想起Harold Budd的作品,鋼琴的聲音,像乘著光影的空氣,把你帶往沉思的境界。 來到最後的20220304,即使正步入生命的倒數階段,坂本卻選擇了以最優雅的姿態,靜靜地進行冥想。 甚至是,我覺得作曲家本人有嘗試克制著個人的情感,以一股極其平靜的心情,點起一炷香,靜聽風鈴的聲響,與聽眾交流,讓思緒中的雜念,慢慢地沉澱。

Brian Eno | FOREVERANDEVERNOMORE | 沉浸式電子樂音

雖然有很多個人看法,Brian Eno卻從來不喜歡說教,一如過往他不少的作品,你把這2022年新作《FOREVERANDEVERNOMORE》一口氣聽完,就會像被作者帶領你遊歷過一趟沉思之旅。 專輯標題已說明所以,Brian Eno試圖透過他的音樂,靜觀無常之境,透視世界正急速變化,同時,又有大部份的事物將會消失於無形的深切感受。 有關這專輯,Apple Music的主持人Zane Lowe和Brian Eno有個很精彩的對話,當中Brian Eno談及音響如何由單聲道、兩聲道到目前的360多聲道的發展,作為創作人,試過不少音響裝置藝術的實驗,他更樂意擁抱Dolby Atmos這音響技術,去為聽眾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Apple產品用家除了可以感受到獨特的Spatial Audio聽覺體驗,這專輯甫一開聲,最令我感到、有新鮮感的,是Brian Eno罕有地開金口的歌聲,此外,還有他和女兒Darla Eno及姪女Cecily Eno參與的聲演。 在一片片靜如止水的音效和音樂背景包圍住的中央,出現了一層層飄逸的歌聲。 事實上,Brian Eno極少在自己的作品中獻唱,對上一次,已是2005的《Another Day on Earth》。 與其說他們是在歌唱,不如說他們是在吟誦,又或者,是成為了電子合成樂器的一部分,可能會來得更為貼切。 《We Let It In》像來自外太空的呼喚,人聲佈置在360度的不同位置,深不見底的低頻電子聲效,與其他漂遊自四方八面的電子樂音,相映成趣。 《Sherry》是一首採用了較多不協調和弦的歌曲,Fender Rhodes琴鍵和弦,零星點綴的Guitar Licks,被如空氣般的層層音效包圍。 《These Small Noises》無論旋律、編曲和文字,都帶點宗教意味,像在向上天默禱。 《Making Gardens Out of Silence》是整張專輯中篇幅最長的作品,長達8: 21,原先是為某藝術策展活動製作。聲音像把聽眾帶進無重狀態,耳朵浸淫在一陣陣電子聲效中,隨海浪起伏漂浮。 74歲的Brian Eno,依然在嘗試一些新的錄音技術,依然有貨交,厲害。

小號界新紮師妹Lucienne演繹傳統協奏曲

Lucienne Renaudin Vary: Trumpet Concerto – Lucerne Symphony Orchestra, Michael Sanderling 在古典音樂界,音樂神童有不少,但以小號手而言,兼且還要是一名個子小小的小女孩,Lucienne Renaudin Vary可能是第一人。 最初我是在YouTube看到還是11、12歲的她,已經把手中的Cornet吹得似模似樣,站在台上腳踏涼鞋的她,演奏時左搖右擺,投入忘我,從她的小號聲音中,我感受到無拘無束的自由氣息。 才13歲,技術已見成熟,贏過無數音樂獎項,其中,包括以法國小號之神Maurice André之名設立的青年音樂家大獎。 作為樂壇明日之星,17歲簽約Warner Classics,首三張專輯,主要以夾雜百老匯經典歌、流行古典旋律,以及拉丁音樂等,都是一些較為易入屋的作品,甫一推出,廣受好評。 今年23歲,Lucienne剛剛推出第四張個人專輯,曲目卻來一個華麗轉身,還原基本步,打正小號協奏曲旗號,收錄了一些較傳統的標準小號曲目,也有一些近代作品。 Hummel和Haydn兩套古典時期的協奏曲已不用多加介紹,Lucienne以柔和甜美的音色,配以輕鬆自若的造句手法,讓這兩首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歌曲,重新賦予新鮮感。 愈是考驗技術的樂句,Lucienne愈是以更步履輕盈的手法,輕描淡寫地如大筆一揮;在處理慢板的第二樂章,如歌唱般的優美造句,更突顯她在技術上的老練。 巴洛克時期的Neruda協奏曲,Lucienne把所有高音域部分的旋律,都處理得如信手沾來,行雲流水中在音階上一上一落,技巧實而不華,絲毫不讓人感到任何壓力。 俄羅斯作曲家Arutunian的協奏曲,算是小號曲目中的經典炫技作品,受俄式樂風影響,大部分小號手都會以較霸氣的姿態演譯。 但Lucienne卻一反主流,她以一貫的作風,用較為細膩的音色和造句手法,賦予此曲另一種姿態,主題旋律注入柔中帶剛的力量,如風中勁草,處理慢板樂段時一如電影配樂,有畫面,充滿戲劇性效果。 Big Band音樂中的喇叭之王Harry James,曾經寫下一首只有一個樂章的協奏曲,Lucienne這個版本卻重新編曲,成為銅管小組伴奏小號獨奏。 事實上,除了古典音樂的範疇,Lucienne一直都試圖讓大家認同她在爵士音樂上的成就,雖然,相信因長年受古典音樂訓練的薰陶,她的爵士樂風還是過於有板有眼。 但無可否認,她在Harry James此曲中展現出精準老練的技巧,無論是吐納和指法上的操控速度,音域上的柔韌性,華彩樂段中不費吹灰之力的飆高音,都一一教人技驚四座。 一曲既畢,我已在期待Lucienne的下一張專輯。

2022年盛夏的時代曲 | 林家謙 MEMENTO

為這個時代創作時代曲的歌者 無論是那個時代的樂迷,都總需要,有屬於自己那個時代的時代曲。 至於這個時代身處香港的我們,適逢全球疫症蔓延、世界政治局勢動盪、身邊親朋戚友紛紛送別,可幸地,我們還遇上了林家謙的歌。 至少我這個留下來的人,是由衷地這樣認為的。 事實上,由初出道至今,林的作品,無論旋律或歌詞,都總是可以給我一種釋懷的感覺。 他的作品,像薰衣草香薰,饒富治愈功能。 林家謙的歌聲,夭心夭肺之處,卻往往毋須聲嘶力竭;深情再追加激情之間,卻依然毫不費勁。 但林家謙的歌聲,卻往往能在不經意間,直達我的淚腺神經,騷動我聽覺中最深最隱藏的敏感之處。 之不過,話說回來,作為一名音樂人,林家謙未有肩負起改革樂壇的使命。 他的音樂風格,其實比主流更主流,純為大眾服務。 而作為一名創作歌手,林家謙又似乎又有太多話要說,他既要創作別人的歌,也要為用自己的歌曲自己的歌聲,為自己說故事。 事有湊巧,他的歌,卻又好像是,為着他/她也是你和我量身定制,述說着我們每個人的大城小事。 2022仲夏夜詩篇《MEMENTO》 林家謙發表歌曲的頻率頗密,趁演唱會在即,最近,又推出了他的最新EP《MEMENTO》,部分歌曲,譬如〈邊一個發明了ENCORE〉,就是為演唱會度身訂造的新作。 典型的林氏幽默,由開首如校歌的鋼琴伴奏,以至副歌節奏輕鬆的旋律,達至尾段的銀樂隊進入鏡頭,就像在演唱會的告別式中出現,音樂實在已有畫面。 〈夏之風物詩〉無論是編曲或節奏,都令我聯想起Coldplay擅長的快歌,旋律的音域很廣,林家謙游走於真音假音之間的嗓音,飄忽得來卻很自然,歌曲熱鬧得來,卻又令我感到內心寧靜。 〈doodoodoo〉來一點的台式結他小清新,找來了台灣民謠輕搖滾創作人盧廣仲,擔綱作曲編曲,旋律就像夏日透心涼的凍飲,節奏如輕輕撫你的臉的微風,夏日涼浸浸,聽得令人舒服。 向來林家謙的大熱曲式,主要都是他手到拿來的Piano Ballad,是的,你總會感到,他的氛圍,好像有點似曾相識,你甚至會聯想到,同一旋律,若果由陳奕迅演譯,又會是怎麼樣? 〈某種老朋友〉正正就是這樣的一首歌,但不要誤會,林家謙的歌唱風格,有着他的獨特個性,即使是如何纏綿迂迴的旋律,觸及最動人之處,他總還是唱得像一個冷眼的旁觀者。 〈記得〉一如歌曲名字,是一首會勾起聽眾無限思憶的作品,又是另一首令人聽得舒服的Piano Ballad,在音階不斷往上爬的旋律中,林家謙總是可以用他好像無需費勁的唱腔,觸動着你的心靈深處。 表面上好像毫不計算,但林家謙的作品,往往就是能如此地準繩感動到普羅聽眾如我,到底創作人在創作期間有沒有計算或者是如何計算,我也懶得深究了。 總而言之,這又是林家謙另外一張既耐聽又值得慢慢細味,一開始你就不會想停下來的專輯。 聽完一遍,心裡就會在想:「要ENCORE嗎?」 原文刊登於2022年8月Hi-Fi Review雜誌,因原文篇幅所限,本文經重新編輯及更改。

十年磨一劍 | 山下達郎神作《Softly》

讓自己沉澱了足足11年,踏入2022年年中,現年69歲的山下達郎,這位樂壇匠人,終於推出了新專輯《Softly》,同時宣布,即將展開全國巡迴演出。 雖然每次推出專輯期間,往往都是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但可是,作為樂迷的我,總覺得,這位半退隱的樂壇巨匠,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Softly》專輯中好些歌曲,都是在這11年來曾經發行的單曲作品,當中包括多首電視及電影主題曲。 此外,就是電視廣告主題曲,的而且確,這些年來,山下依然是廣告音樂的寵兒。 而事實上,亦相信沒有多少位音樂人的歌曲,可以像山下達郎般能夠跨越時間。 他的歌曲,在一向我行我素的風格中,卻同時能夠呼吸到時代的氣息。 因此,山下達郎橫跨了半個世紀的大部分作品,無論在哪個時候拿出來聽,時間都總好像是封存在某個時空,聲音依然是歷久彌新。 我很久已經沒有購買新專輯的黑膠唱片,可是,當我知道《Softly》專輯的推出,我卻二話不說地,馬上大破慳囊,第一時間訂貨。 拿起有份量的黑膠唱片,份外有質感,音樂甫一響起,山下達郎美妙的歌聲,又一次帶我乘搭時光機,回到愉悅美好的時光,整張專輯都沒有冷場。 15首歌,每首歌都具備主打歌的條件。 01〈Phoenix〉是差不多18年前的舊作,是為NHK節目《17 Actions for the Future》的主題曲,以最招牌的山下曲風,如聖詠合唱團的A Cappella編曲作為專輯序曲,有點像告訴大家:「我回來了」。  02〈LOVE’S ON FIRE〉是一首節奏Funky的Synth-pop作品,風格有點像當年山下曾經為偶像男團Kinki Kids創作的跳舞歌曲,旋律鋪排緊湊,由Verse帶動到Chorus,音樂一開始,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馬上會令你投入聞歌起舞的狀態。 03〈Theme of Mirai〉是細田守監製的動畫電影「未来之Mirai」主題曲,歌曲予人的幸福無限好的感覺,一如這齣動畫內溫馨洋溢的畫面,Chorus一步到位地,令人感受到如沐春風,我亦聯想到,山下曾經為愛妻竹內瑪利亞所寫過多首溫馨甜蜜的歌曲。 04〈RECIPE〉是木村拓哉主演的「Grand Maison 東京」日劇主題曲,主要運用電子程序的低音和鼓擊節奏,配合簡約的Guitar Riff及優美的和音,是90年代初期山下愛作的編曲模式,歌曲的Hook,主要落在Verse之上,一聽入腦,整首歌曲節奏輕鬆跳躍,副歌部分的假音,真的是山下只此一家(唱K會死人,切勿模仿),旋律亦是甜美悅耳。 05.〈CHEER UP! THE SUMMER〉是日劇「営業部長 吉良奈津子」主題曲,歌曲名字已經告訴了你,這是一首充滿陽光氣息的作品,進擊的鼓擊,加上山下在Chorus不斷伸延的高音域唱功,帶動了整首歌躍動的氣氛,像要把大家帶到炎夏的沙灘去。 06. 〈人力飛行機〉是一首略帶70年代韻味的鄉謠搖滾,卻是向年輕一代致意的作品,作者鼓勵大家不僅要堅持夢想,更要學習在失敗時如何欣然應對,Slide Guitar彈奏的Licks,與山下一唱一和,有點像老友記派對,像三五知己分享醇厚的美酒。 07. 〈うたのきしゃ〉是上述動畫電影「未来之Mirai」的片尾曲,是典型山下式的City Pop曲風,Horn Section為Funky的1/16節奏,注入一股音樂能量,配合振奮人心的和音,Chorus部分把大家直送往陽光普照的晴空下,聽後令人心情大好。 08. 〈SHINING FROM THE INSIDE〉是JAL夏威夷線的廣告主題曲,由歌曲開始前半拍的吸氣聲,已經知道是山下式的Doo-Wop黑人和唱曲風,70年代的懷舊美式風格,他一人包辦的A Cappella和音,高中低音都是他,低音人聲的部份,尤其令人聽出耳油。 09. 〈LEHUA, MY LOVE〉是JAL夏威夷線的另一首廣告主題曲,又是一首令人夏日透心涼的航空公司廣告歌,輕輕鬆鬆的R&B中板節奏,配合一左一右的結他Riff和Licks,一曲既畢,令你覺得時間過得實在太快。總是感到,除了寶礦力廣告之外,相信就只有山下氏有類似的魅力,可以由他的歌曲,代言任何陽光海灘的廣告。  10. 〈OPPRESSION BLUES〉是一首編曲簡約的中慢板藍調輕搖滾,無花巧的結他節奏與鋼琴襯底,藍調結他的Guitar Licks,對應着山下主唱的旋律,像兩位老友記,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有趣的音樂對話,鼓手間中亦會插嘴兩句,很有男人味的一首歌曲。 11. 〈Composition〉是日劇「第二樂章」的主題曲,在簡約的電子節奏和電鋼琴編曲襯托下,是一首情深款款的告白,山下在Verse和Chorus施出其看家本領的假音,細膩依然,令人很難相信,他其實已是一名接近70歲的長者。此曲旋律,亦令我聯想起山下曾為日劇《沒有玫瑰的花店》創作的大熱主題曲〈ずっと一緒さ〉。相信是為了配合劇情,歌曲中段音樂間奏,借來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大旋律,實在是神來之筆。  …

十年磨一劍 | 山下達郎神作《Softly》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