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解讀

新加坡Live House – Timbre @The Substation

說起新加坡的夜生活,十居其九,都只會提及遊客必到的Clarke Quay。 朋友R是名業餘Band仔,我問他:「有那些不是齋飲譬如像是Live House一類的好去處?」 想都不用想,這一晚夜,他就帶了我和太太去Timbre @The Substation。 單單是Timbre Group本身,已是一家很有趣的公司。 根據在官方網站的描述,他們是一個以音樂為核心的Lifestyle品牌,業務除了餐飲、現場音樂演、音樂祭活動等等,更重要的是,背後他們有經營音樂學院。 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已經明白,Timbre Group業務的生態系統,就是讓喜歡音樂的朋友去學玩樂器,但又不一定是要去考什麼皇家音樂學院八級演奏級的那類。 練得一身好武藝,就可以到Timbre Group旗下的餐廳和pub作演出練習,實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Timbre Group有好幾個場,這晚我們去的Timbre @The Substation,朋友說十分受年輕人歡迎,見四周都有一行大概八個十個人的二十歳出頭年輕人,聽得投入,所言非虛。 坐在當中,我算是老餅了,但樂隊演出實在太棒,我聽了三個section才捨得埋單叫走。 樂隊組成的,都是廿來歳的本地年輕人,演出的主要都是Top 40的主流樂隊音樂cover,但玩的無論是Usher、Maroon 5、David Guetta、Keane、Gotye、以至是MUSE或Radiohead等,他們都能玩出屬於自己的樂隊聲音來,唱好、彈也好,技術十分專業。 現場特設點唱,觀眾想上台演出也可以(當然你自己要量力而為),我後來又發現,來捧場的,也不乏台上演出的朋友,難怪氣氛特別好。 除了現場演出氣氛一流外,說句實話,食物水準也是不錯的,朋友點了他們的招牌菜,12吋的大型鴨肉pizza。 那晚我明明已吃了豐富的晚飯才去,最後,也忍不住吃了三塊。 一邊吃一邊喝我點了的Guinness黑啤,我一邊暗地裡鼓勵自己:「沒事沒事,明天我會去行山,這些卡路里,我會努力幹掉。」 有關Timbre Group餐廳的資料,可到這裡看看。說不定,下次去新加坡的話,你會在Timbre遇上我。  

樹頂漫步新加坡

到新加坡旅行,一般香港朋友,來來去去都是飲飲食食為主,近年多了個Marina Bay Sands,算是多了些地方去玩吧。 朋友J是個喜歡做運動的人,剛剛從馬來西亞搬了去新加坡發展,我問從前愛行山戶外騎單車的她,在新加坡有什麼好去處? 「多的是哦。」她說。於是,週六晨早,便跟了她出發行山去。 與其說是行山,倒不如說是小遠足吧,目的地,是新加坡的國家公園MacRitchie Reservoir Park。 這裡的地理環境,與香港「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的大不同,始終都是平地為主,路程易如反掌,十分舒服。 全程我們大概走了十公里的路,沿途我們穿過了樹蔭下的叢林、欣賞到如鏡面般的水庫,也走了一小段斜坡,上了可鳥瞰整區的樹頂吊橋漫步。 除了風景優美,環境靜謐(是的,沿路遇上的,都只有幽靜地或在漫步、或在垂釣、或在觀鳥的朋友),沿途見到不少比我兩隻腳掌加起來,面積還要大的樹葉。 還有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雀鳥、四腳蛇、猴子等等,大家都不會打擾對方似的,各自各據一方,安安靜靜地享受著四周的一草一木。 有關MacRitchie Reservoir Treetop Walk的旅遊資訊,可到這裡的官網看看,內容十分詳細。    

「哈利波特」的魔法展覽

男人大丈夫,告訴人家我喜歡看「哈利波特」的話,可能會和我告訴你「Twighlight好像蠻好看哦」不相伯仲,一定會被人家笑我乸型(娘娘腔)。 但做人還是誠實一點好,其實我覺得「哈利波特」是蠻好看的,最後的幾集,我尤其是看得著迷。 所以,較早前去新加坡,我也順道去了看「哈利波特」的展覽,雖然太太也是「哈利波特」粉絲,但先聲明一下,是我自己要求去的,不關我太太的事哦。 展覽場地在Marina Bay的Art Science Museum,搭MRT,然後走路過去,方便得很,沿途大部份地區都在冷氣空間內或有瓦遮頭,很舒服(真希望香港的尖沙咀各大商場及鄰近的科學館、太空館、什麼館和什麼館也有類似安排就好了)。 同期展出的,還有一個Andy Warhol展覽,售票處旁邊你會見到一個可樂臨時店,用SIG$24買半打可樂就可以換取兩個展覽的套票,總值SIG$28,除了要苦惱一下如何安置這半打可樂之外(我最後都送了給售票處的小姐們),其實也算一舉兩得。 要注意,除了入口的小部份展品外,兩個展覽場館內都不可以拍照,新加坡的朋友們也很守規舉,不想丟同胞的臉的話,拜託不要違規了。 「哈利波特」展覽場館內展示了大批拍片時曾使用的原裝道具與服飾,種類林林總總(連床舖都有),擺設也弄得很細緻,讓你有如置身電影的光影世界中。 如果你是「哈利波特」粉絲的話,保證會看得心花露放。 更有趣的是,透過其中戲服,看看幾位小演員由當年的小小個子,到成長為青少年人階段的轉變。 如果你的成長階段,也包括了「哈利波特」在其中,看的時候,相信會有另一番滋味。 當然,場館內不許拍照,但深明亞洲遊客拍到此一遊照已是指定動作,於是又設立了官方拍照處,藍幕背景,拍好後才把圖片key上去。 雖然很大鄉里出城,但反正都來了,我也即本試試,也順便幫襯買了幾張照片。 對於「哈利波特」粉絲來說,場館內出售的紀念品,可能才是亮點。 內裡先以劇中四家院舍分類,即是說,故事中出現過的Gryffindor、Hufflepuff、Ravenclaw和Slytherin等等,每家院舍都有屬於自己的如領呔、領巾和書包等等產品出售。 大家記得劇中出現過的古怪小吃嗎?我就見到其中的青蛙巧克力有售,其他古靈精怪的小吃,還有不少呢。 這個展覽會一直展出至今年9月30號,如果去到新加坡的話,就千萬不要錯過,緊記隨便拜訪一下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了。

舌尖上的「雞飯」

我們香港人開口埋口叫的「海南雞飯」,來到新加坡,人家通常叫「雞飯」就是了,不用加上「海南」二字。 究竟馬來西亞的雞飯才是正宗,還是新加坡雞飯較好味,這已是涉及國家外交層次的爭議性話題,我這名站在中間的小巿民,在牆與雞蛋之間,我還是不靠任何一邊站為妙。 但我夠膽說,在香港,幾乎在所有餐廳賣的雞飯,包括如雷貫耳的文華酒店,又或者其實我也頗欣賞的海南少爺,水準都遠不及我今天來到這一家文東記。 對呀,是較為街坊的文東記,而不是新加坡觀光局推薦的文華酒店(其實上次來的時候已領略過他們的高級雞飯,但我覺得,還稱不上如大家所講的天上有地下無)。 「唉,文東記水準其實已大不如前了。」操得一口英式口音英語,而不是叮叮噹噹Singlish的的士司機大叔,一副雞飯老饕的口吻如是說。 文東記Boon Tong Kee在新加坡一共有七家店,本來打算去入住的酒店Oasia附近的那一家的,但司機大叔堅持說River Valley Road的那一家才是最好味,連他本人也經常到那一家買打包外賣。 「入鄉要隨俗,唔係好孤獨。」不要和地道老饕鬥氣了,就聽他的。 抵達時已經是下午二時多,還是人頭湧湧。看來真的來對了,好吧,就先來一個二人份的雞飯例牌。 我的習慣,是先吃一口米飯。用鷄湯煮成的白飯,燈光下細看,粒粒剔透,吃一小口,一陣陣雞油鮮香裹著的小飯粒,細嚼起來,白飯一小口,已是一流享受。 不沾醬料,先嚐一小口雞肉。芳香的鮮雞味,刺激味蕾深邃之處久違了的美味回憶。 多年已不敢碰的連肥雞皮(脂肪呈啫哩狀),也通通連肉照吃可也,已經不想理會什麼膽固醇不膽固醇了。 自己也會間中下廚,略懂煮雞的難度。太熟,像蔡瀾先生話齋,似在嚼爛布,太生,雞血腥味很嚇人。 文東記的雞,雞肉鮮味之處,簡直是會讓你的舌尖跳舞。口感如綿,一吃難忘。 說到吃雞飯,佐料也是主打之一。兩大護法:黑壓壓、七成接近凝固狀態的醬油,以及用薑蓉、辣椒和雞湯熬製的辣醬,如果畫龍需要點睛的話,這一黑色一橙色的兩小碟大概就是了。 斬件上桌的一碟雞,不要忘記了墊底的黃瓜片,早已沾了鮮雞味,又是人間美味。 不消十五分鐘,我和太太兩口子已KO了整碟雞和兩碗雞油飯,嘴巴被寵壞了,回到香港真的不知怎麼辦。

新加坡自遊行

已經是第三次到新加坡,但今趟才是第一次以「遊客」身份抵達。 說起來,我也從來沒有在暑假旺季的時候去旅行,但沒辦法,剛好在舊工作與新工作之間,找到個五天的空檔,所以就決定去一趟說了很久要去的新加坡吧。 不喜歡參加旅行團,於是又是上國泰假期找自由行的套餐,和太太兩個人去,五天四夜,機票加酒店和一大堆雜費,平均每個人大概要五千左右,旺季來說,算還可以。 出發前,「貪得意」託在國泰工作的朋友幫我拿了張商務客艙候機廳通行証。 那裡提供了好些基本的早餐食物飲料,環境算是不俗吧,但環顧四周的冰冷感,氣氛果然是很商務的,有一刻,我感到電影Up In The Air裡的George Clooney, 彷彿就坐那裡某個孤獨角落。 中午抵達新加坡機場,心情與以往來的時候相比,不知為何,感覺真的很不一樣,實在輕鬆得多。 新加坡樟宜機場一切都設計得很井井有條,指示牌也十分清楚,有效率得來,又不會給你一種大城市的高效率壓迫感。 找的士也很容易,幾乎不用等。問司機大叔:「去酒店要多久」? 「新加坡地方很小呢,不堵車的話,大概三十分鐘左右吧。」有趣的是,類似的答案,我幾天的行程內,幾乎每天都起碼聽到一遍。 入住的酒店,是剛蓋好才一年左右的Oasia。甫一進入,聽到的大堂背景音樂,居然是Miles Davis的So What,有品味,印象分大増。 相對上回我居然在新加坡Shangri-La的會議廳聽到Kenny G,級數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套票upgrade了我們的房間,所謂的deluxe room在面積上不覺得份外deluxe,環境頗為簡約卻十分舒適。 Check-in時發覺原來套票不含早餐,但深想一層,算罷,既然來到新加坡,當然是吃地道美而廉美食吧,其實也不太介意。 我真心介意的,反而是酒店Wi-Fi居然要另外收費,標準價當然又是百多港元起標,這是什麼年代?當我連在內地的大中小酒店都是免費時,我印象中新加坡這個Wi-Fi之都,就真的令我有點兒失望。 從窗口望出去,見一高級住宅就在對面,有點在香港中環半山的感覺,鳥瞰下去,泳池實在太漂亮,於是決定先醫肚,後遊泳。(待續)

【灰熊山谷】WET出美國西部風情

香港迪士尼樂園繼續擴充,近年豈止三年抱兩,連續兩年推出新主題樂園區。繼去年的「反斗奇兵大本營」後,「灰熊山谷」已於7月14號正式登場。 去過美國迪士尼樂園的話,一定感受過以美國西部為主題的樂園區氣氛,在這裡,當然就連米奇和米妮都是牛仔牛女打扮的。 今回這個香港原創的「灰熊山谷」,可說就是一個美國迪士尼西部樂園區的迷你版吧,但依然五臟俱全,同樣是以西部牛仔冒險及淘金小鎮等等作背景,讓你感受一下18至19世紀時期的Wild Wild West美國風情。 上個週末,多得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工作的高層朋友E邀請,我於是作了個順水人情,請了我的馬來西亞朋友,一家三口參加了「灰熊山谷」的試玩日。 對於大朋友來說,「灰熊山谷」的主打,一定就是「灰熊山極速礦車」吧,雖然,相對於一般過山車來說,它的驚嚇程度呢,頂多只屬入門級水平。 但不要緊,由於設計新穎有趣,多軌礦車同時行駛、尖叫聲隨時擦身而過、加上忽然斷索墮後飆車,以及失驚無神水花四淺等等「古惑」招數,全程歡樂氣氛滿瀉,不嚇餐飽,都一定會笑餐勁。 還有,就是那值得一讚再讚的透視錯覺設計,外面看起來好像面積不大,但玩起來,感覺就真的好像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玩完一次,立即想添玩。 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不想大排長龍,又不介意做獨行俠的話,只要肯一個人上車,就變相可享用fast pass,登車隨時只需5-10分鐘。 試玩那一天氣溫高達33度,夏日炎炎,當然最宜濕身! 「灰熊山谷」內,有幾個特別的濕身位,設置在「噴泉山谷」的巨型大水塔附近。 大水塔下有條整蠱大麻繩,伸手一拉,前面的朋友保證馬上濕身,哈哈,就當幫大家解暑吧。 以為避過了大水塔從天而降的水花,避過一身濕? 路過附近的小木橋,失驚無神,又有水花從地下噴射出來。 這一段路,特別受到不怕濕身的小朋友們歡迎。可是我見大部份成年人都怕濕兜路,真的暴殄天物哦。 但話說回頭,如果帶著相機的話,還是要小心至上的 。 怕濕身又想玩水的話,無問題,另外一旁有水炮任你會對面的堡壘互射。 但任你如何凶狠地發炮,由於「力水」有限,只會點到即止,濕極有譜。 可能看過監獄風雲的發哥後,大家都覺得做監躉好有型,好吧,就給你一個機會。 看看,大家做監躉做通緝犯做得多開心。 說到最懂搞氣氛,便不得不讚擔綱「灰熊迎賓禮」演出的幾位樂手、歌手兼舞蹈員了。 三位小姐除了歌精舞勁之外,即場教大家的張牙舞爪跳跳舞,更是引得小朋友大朋友們躍躍欲試。 更厲害的,是演出以雙語同步進行,音樂卻真的絕是無語言界限哦。  影相組合方面,除了「灰熊山谷」的駐場主角灰熊父子,以及米奇和米妮兩公婆外,更受歡迎的,相信便是鬼鬼馬馬的Chip & Dale了。 由於玩得太興高采烈,回家翻看照片時,我才發覺原來當日錯過了這批「灰熊山谷」限定的紀念品,那兩款TEE和拖鞋實在「盞鬼」,現在真的有點後悔了。 後記:有朋友問,為什麼我幾十歲人,還可以這麼樂此不疲,頻頻出入迪士尼樂園? 原因好簡單,除了因為我真的住得超近兼且又童心未泯,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樂園內洋溢的歡樂氣氛。 平日腦袋充斥著再煩惱的工作,只要我見到四周玩得忘形的大小朋友,加上令人聽得心花怒放的迪士尼式音樂時,苦惱便能夠一筆勾銷。 再加上,近年不斷擴建的新主題樂園區,想我得閒過去走一轉?藉口就愈來愈多了(期待「迷離莊園」中哦)。 後後記:當日除了試玩,我也試用了剛入手不久的Sony NEX-7,捨不得買那一支蔡司神鏡,用的暫時是18-55mm 的Kit Lens,出來的效果也很滿意哦。

極新味拉麵 味覺四重天

一直以來,絕少在那些不務正業的日式料理店點拉麵吃。 何謂不務正業呢?就是那些又做居酒屋、又賣壽司、又弄爐端燒、再順便兼做日式放題諸如此類的店。因為他們弄出來的拉麵,味道大多像即食麵。 不要少看那些我父母那輩可能會認為只是味精湯的湯底、被喚作叉燒卻明顯未被叉過來燒的那兩三片豬肉、還有本來是主角卻又往往淪為配角的拉麵,這鐵三角要做起上來,其實是功夫多多的哦,不是專門店,只求其在廚房一隅兼做的話,真的萬萬不能。 近年香港人愈來愈嘴刁了,拉麵專門店開得成行成市,那管你是在大街還是小巷,有點口碑的,排隊的人龍也必然絡繹不絕。 一風堂的中環店啟業後,我立即成了該店常客,但拉麵狂迷老友卻對我說,不到他們位於尖沙咀的總店嚐一嚐不行哦。 即使是連鎖式經營,拉麵專門店就是拉麵專門店,每一家分店的駐場師傅不同,弄出來的拉麵口味都有分別呢。 可是,路過這尖沙咀總店幾次,看見那條瘋狂的人龍,自問沒這個能耐,只可敬而遠之了。 某個黃昏,美食達人不眠王子忽然私訊,問我有否興趣到一風堂尖沙咀總店試食,知道不用排隊,自己掏荷包都會去吧,我當然一口答應去馬。 此店的駐場師傅是型男KUDO SAN,甫一坐下,他先向我們推介三款夏日限定的涼盤小吃。 先端上的,是【卡邦拿風味菠菜沙律】,菠菜圍著中間的一隻半熟溫泉蛋,賣相鬼馬,有點像個小鳥巢。 師傅再三叮囑,要先夾起少許混著脆麵條和芝麻醬的菠菜,淺嚐一下,然後才把中間的溫泉蛋、醬料、叉燒脆片、芝士粉一一撈起來,再品嚐,口味就是截然不同,這亦正好就是卡邦拿式的風味了。 未試過這種做法的日式沙律,爽配脆,口感很有趣。 但所謂的卡邦拿意粉風,除了都用了雞蛋及芝士粉外,在味道而言,我其實不太明白它們的共通點究竟在那裡。但反正新鮮的菠菜這樣子吃起來,感覺實在太棒,芝麻沙律醬混入了蛋黃,濃郁而不膩,兩個人分,份量剛好。 第二款送上的,是為【自家叉燒卡爾帕喬】,又是另一味意式風格的前菜(嗨,我們不是來吃日式拉麵嗎?),平時的卡爾帕喬(Carpaccio),主要都是用牛肉或魚做,用日式叉燒做的,還是第一次吃。 這四片叉燒,其實是一風堂拉麵裡的招牌薄切,採用豬肩的部份,肉身激瘦 ,用來做冷盤,肉味甘香卻又不會太乾身。 用這薄切叉燒起捲放在上面的柚子果凍、我大愛的芫茜和洋蔥絲,夾雜其中輕微帶點辣的調味粉,有嚼勁之餘,口味清新的柚子果凍的少許酸酸甜甜,奇妙地把叉燒甘香美味帶到另一個境界。 最後一款前菜,是用雞美酒杯端上的【脆蝦伴沙律醬】,賣相十分漂亮,有點像一朵綻放中的花兒。 鮮蝦外表很脆,內裡卻是恰到好處,剛剛好熟而不透,保留了如白灼蝦般的爽口感覺,我問KUDO SAN是用什麼方法炸的,他居然板起了臉,一本正經地說:「對不起呢,這是秘密。」 吃得少許辣的話,僅記要把炸蝦沾上少許混有紅椒粒的蛋黃醬料,齒頰間嚼破紅椒粒的那一下微辣衝擊,感覺甚棒,中伏後,馬上來一口冰凍的生啤,夏日開心鬼就是我也。 前菜少吃多滋味,終於來到這一晚的主角,「麵王」【極新味拉麵】終於登場。 相片也沒怎麼認真拍了,拉麵始終要趁熱吃哦,於是,一邊聽KUDO SAN指導的進食鑑賞四步曲,一邊我就已經起動了。 是的,據KUDO SAN說,品嚐這一碗「麵王」,一共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步:先稍嚐一下它以秘製豬骨湯及雞湯熬製的湯底,同時夾一小撮拉麵,單純地先品嚐一下原味的湯底和小麥麵條。 第二步:將伴在麵旁的鰹魚味茶碗蒸蛋弄碎,繼而將昆布、薄脆牛蒡、黑木耳、半熟蛋等等配料混和,傳統和式料理的調味風,一下子便散發出來。 第三步:加入另外附上的骨膠原蛋白,讓它溶化於湯底內,清淡的柚子味,呷一啖湯,吃一口半肥瘦的叉燒,把味覺的享受,帶上另一個層次。 第四步:還在回味骨膠原蛋白香濃而不膩的美味,便要進入最後階段,將柚子胡椒混入湯底,微酸微辣的感覺,剎那間,味蕾正在唱歌。 先前我還在想,誰會願意付上$108港元去吃一碗拉麵呢?經過我這一輪的味覺之旅四步曲,把湯底喝光來個美人照鏡後,我覺得這真的是物有所值。 據知,原來「麵王」大有來頭,是為一風堂創辦人河原成美自家創製,他本人亦於2007年因此而獲得「拉麵大王」這稱號。 今回在香港店「復刻」,全因紀念一風堂在香港啟業一周年,每天只賣100碗,連同上述的三款前菜小吃,一律為一風堂尖沙咀本店限定,7月31號後就會說再見,錯過了的話,就不知什麼時候可以重遇了,你還等? 後記:當晚飯局事出突然,所以沒帶相機,剛好最近買了Hipstamatic那套專拍食物的Foodie SnapPak,於是全程手機拍攝。 即使當日場地燈光略暗,但出來的效果還好,看來,以後出來飯局,我可以繼續偷懶,不帶相機了。

世界是個遊樂場,一起來玩吧。

鼓吹人人皆可以是運動員,向來就是Nike的座右銘。 比任何一個運動品牌更早女士們招手,成功地創造了Nike Women系列後,近年又以Nike+作餌,把我等愛湊熱鬧,見人家跑我又要跑的跑步人,逐一引了出洞。 你會不難發現,近期用Nike+跑完步,然後立即在facebook公告天下的朋友,數目與日俱增。 說不定,這社交活動有一天會比吃飯前發照片更流行哦。 推出了FuelBand後,Nike+那塊藏在鞋底的電子測量器,除了跑鞋,幾乎任何Nike運動鞋都可植入。 從前,用Nike+的app跑步時,已經覺得整個體驗有點像打機(打電動),現在,Nike+這遊戲更是名符其實的「升呢」(Up Level),將任何的運動,也囊括在內。 即是說,以後,無論你是跑步、打籃球、打乒乓球、耍太極、跳舞、打麻雀(呢個我加嘅),總之是任何一項追趕跑跳碰的運動,只要你戴上FuelBand,Nike+都會幫你計分。 看完以下兩則廣告,我覺得Nike今回的野心真的很大,人人皆是運動員,當中包括了整日躲在家中玩Diablo,或者顧著在手機上打AngryBirds的一眾朋友們。 Nike用心良苦,似是想利誘他們,玩Nike+,感覺就像在打機,但除了好玩,更是有益身心哦。 靚仔,你仲掛住打機?Game on, world!! 變型金剛,電動手掣變Nike籃球鞋。 世界是個遊戲大舞台,競賽人生就像打電動,一起來玩吧。 近年Nike減少在電視播廣告,專搞這類Roadshow。很喜歡片中將Nike+晶片放入籃球鞋的那幾鏡,感覺有點像電影中毒販把毒品派給青少年的橋段一樣,哈哈,但精力過盛的年輕人中了運動毒,卻是好事哦。 較早前,Nike+還找了好些著名運動員來,示範Nike+如何與你一起做體能練習。

WIRED連線20周年

斷斷續續,WIRED雜誌成為我的精神食糧,說多說少已有十多年。 在香港,未有HMV代理前,這絕對是一本小眾讀物,要找得到不容易,每期價格也動輒要$80至$90,所以我也不是每一期都捨得買。 可是呢,由於印刷及排版設計實在太精美(那可能是第一本用到如此多專色印刷的雜誌),即使勒緊褲頭,有時我還是會忍痛入手。 作為「電車」界的一份子,我覺得WIRED根本就是專為我們而設。 每一期,WIRED除了會介紹新產品潮流、其實卻是主打講科技生活及文化,另再加插大量矽谷花邊新聞,以及好些由學術或科網界專家撰寫的專欄,內容由社會學到心理學,只要與科技生活有關的,都可以變成話題。 當我們香港的電腦雜誌做了這麼多年還是以數碼產品消費指南掛帥,WIRED卻很早已經和我們剖析什麼叫Cyber Punk、Open Source、Crowdsourcing、Data Visualization等等數之不盡的科技概念。 我平日教書、見客或甚至演講時所拋有關科技知識的書包,九成都是從WIRED偷師過來。 2001年,WIRED由Chris Anderson主理,在他領軍下,雜誌的風格變得更大眾化,Geek味略減,愈來愈中產,更以科技版Rolling Stones自居。 2009年,WIRED推出了WIRED UK版,採取更加知性的角度,以IDEA、TECHNOLOGY、DESIGN、BUSINESS四方面作題材,和我們討論科技生活。 從此,我投向英國版懷抱,每個月到HMV進貢,義無反顧。 我為什麼要買iPad?不是因為我是蘋果迷,有大半原因,是由於WIRED推出了iPad版。 今年是WIRED創刊的20周年,WIRED找了幫他們做iPad出版技術顧問的adobe,把20年前創刊號的WIRED,重新在WIRED美版的iPad app上上架。 更精彩的是,每一頁的排版既原封不動,但同時你又可以按一個Annotations的按鈕,讀到好些附加有趣資訊。 其中的細緻感動位,包括了當年今日的好些廣告。 看到當年的Mac PowerBook170跨頁廣告,那一刻,我開心得想淌下淚來。(不說不知,想當年,這台電腦賣$4,599美元,淨重6.8磅。) 拿上這一期20年前的科技雜誌上手,有趣的是,除了那些尺寸比現在的大了最少兩個碼的電子產品外,其他的內容,感覺上一點也不覺得落伍。 如果你擁有iPad的話,不妨下載下來看一看,回味一下20年前的科技潮流二三事。 更重要的是,這一期—–免費。

私密咖啡店

話說很多年前,在旅行作家兼攝影師張耀先生的【咖啡地圖】一書的序中,讀到以下這一番話。 「咖啡館需要空間,香港沒有空間,咖啡館需要時間,香港沒有時間。」 從此,這四句說話,就像魔咒般封印了在我的腦袋裡,幾乎反過來都懂得念。 的而且確,在香港這個既沒有空間又沒有時間的城市,再加上地產霸權當道的城市,不要說咖啡店,就算是經營一家普普通通小店,也很艱難。 「有什麼好的咖啡店值得介紹?」 知我喜歡泡咖啡店,經常有朋友這樣問。 老老實實,除非你是過境旅客,一般情況下,其實我都很不太願意「洩露」那幾家我愛去的咖啡店的地點。 雖然,我很希望這類小店生意夠好,能夠維持下去;但另方面,我又怕若果他們客似雲來,我除了會很難找位外,我更怕業主會乘機加租,累得小本生意難以繼續經營。 於是乎,通常我會索性轉移視線:「聽說那裡有家Starbucks環境也挺好哦。」 但說起Starbucks,相信不少人都會Coffee Snob上身,然後嗤之以鼻。 不得不承認,去到外地,我可能都會是這樣的一個Coffee Snob,但人在香港,我又不得不感謝Starbucks在帶動這股咖啡文化/潮流上所作出的貢獻。 近年,香港出現了不少規模較小的咖啡連鎖店,甚至是小本經營的樓上咖啡店,某程度上,我覺得都是拜Starbucks所賜。 所以,我還是很喜歡光顧Starbucks的。 「那最近你最喜歡去那一家Starbucks呢?」 就是照片中這一家了,這裡真的旺中帶靜,落地玻璃,樓底極高,以香港這彈丸之地而言,嘩,奢侈到有點像在看樓盤廣告中的示範單位。 這一家新店,位於中環核心地帶,找到的話,就是你的福份(shhhhh…..但不要讓太多人知道哦)。 在那裡遇上我的話,點個頭就算了,但拜託不要和我打招呼或寒暄三兩句,更不要吵吵鬧鬧,人家還正在埋首書中的黃金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