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遇上瓶頸,如何突破?

Photo by Macau Photo Agency on Unsplash

因為我在廣告行業待了差不多28年,去到這個職場年資,於是,間中難免會收到一些同業朋友或網友的私訊,要求我給點事業上的意見。

但事實上,不要單單說有關事業,每一代人所要面對的人生挑戰,都肯定是大不同,更何況這一代的香港人?

所以,我總覺得,自己從來沒資格以一個所謂「過來人」的姿態,給人家說三道四。

我唯一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發覺,每次聽到朋友口中的所謂「瓶頸」,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和升職加薪有關。

也許你會馬上罵我:「打工不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有什麼?」

我想分享的重點,正好就是「還有什麼」這四個字。

你的年資,隨時會成為你職場上的絆腳石。

很多人都總有一種錯覺,就是認為當我們累積了一定的職場年資,薪酬或職位,也應該順理成章地自動遞升。

但實情是,現代商業社會的運作,在不少公司管理層及財務部大員的眼中,每一名員工都只不過是電子試算表(Excel)內的一個方格。

你在一家商業機構內的薪酬,未必與你的年資或工作表現有直接關連,很多時候,只會與你的工作職位或職能有關,你的名字出現在那個試算表的方格內,就代表你可以獲得某個薪酬範圍內的工資。

這是商業社會的可悲現實,就好比現代人最愛每年更換的智能手機,正如Steve Jobs的名言,大家永遠只會追求Better、Faster和Cheaper,沒有人會願意用同一個價格,購買去年的舊型號。

我們當然不應把人類和智能手機這死物相提並論,因為,一名職場人的年資,其實也包含了他/她個人在社會中浸淫的閱歷、對企業的忠誠所代表著可帶來公司的穩定性等等,年資,其實也應該有價。

只可惜的是,不少上市公司,都很難會以這種人事管理思維經營,在大部分競爭激烈的企業內,想持續加薪的話,我們只可以努力不斷向上爬,尋找晉升機會。

Photo by bantersnaps on Unsplash

世上沒有無條件的升職加薪,有的只是等價交換。

所以,你先要明白,晉升機會,不會因為你累積了一定年資,加上出色的工作表現,而無條件奉送給你。

這個世界,有所謂的等價交換,即是說,你每晉升一級,就代表你要肩負起相對能夠為企業營運或盈利上更多的責任。

加上在金字塔的架構中,愈上愈高,遲早只會遇上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你的職場生涯,很快便會出現所謂的瓶頸位。

經濟好的時候,不少人可以透過不斷轉工,從而獲得無間斷的升職加薪機會,在自由經濟體系中,這絕對是無可厚非。

但當經濟欠佳,如果你是試算表方格內,同一職位愈接近最高工資的其中一位,你在企業的存在,就愈會接近危機。

即使你不苛求,只是想保持同一薪酬,但在經濟欠佳的大氣候中,保留同一職位及薪酬,就反而會成為難度所在。

因為在市場上,隨時會有其他比你更年輕,可以做到你相同的工作之餘,薪酬卻可能比你低的員工,等待著機會來取代你。

Photo by Jungwoo Hong on Unsplash

Up-or-out?還是愈做愈有?

任誰都知道,Up-or-out已經成為職場生存的金科玉律,當然,這情況不只是出現在廣告業,事實,有很多競爭劇烈的行業,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在廣告這行業,經歷過差不多28個寒暑,當我步入公司的中高層階段的時候,我就開始體會到,廣告實在是一個既磨人、又燃燒青春的行業。

因為工時長,又要經常熬夜,因此,長期在廣告公司工作,是一種身體和意志的虛耗。

於是,在廣告這個行業,除非你是已經攀上了管理層,否則,你只要去到某個年紀,又或者已經有一定的家庭負擔,你會逐漸發覺,你未必能夠繼續有心有力,和比你年輕的同事一起拼搏下去。

廣告公司內,主要工作崗位的職場壽命,由最短開始數,據我的個人觀察,分別依次是創作部、客戶管理部、策略部和媒介部。

前JWT(現以易名為Wunderman Thompson)創作總監,《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一書的作者Michael Gates Gill,便曾經在書中指出,在廣告公司的創作部,基本上,年長就是一種原罪,當你年過50而被解僱,更等同在行業內被判死刑。

除了升職加薪,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

說了大半天,我們還是纏繞在升職加薪這話題,不如我們轉一個軌道,思考一下,升職加薪以外,其實「還有什麼」?

首先,你要撫心自問,你轉工跳槽的目的是什麼?你口口聲聲說的瓶頸位,是否就只是糾結在升職加薪這目標之上?

你有沒有想過,你會為了能夠學習到一些新的職場技能而轉工?

考慮轉工的時候,你會否希望把讓你上班的時間,過得更有意義、更有人生目標,或甚至是,令你更能夠快快樂樂上班去?

假設你65歲退休,一般人的職場生涯,平均會有大概40年,每個人的事業線的分歧路線,都可以大不同。

可是,當你自覺開始步入職場人生的下半場,差不多將要來到一個瓶頸位,你就要開始考慮一下,升職加薪還是否你無止境的唯一目標。

Photo by TAHA AJMI on Unsplash

抉擇,就是要你為了「得到」而「失去」。

Decision這個英文字很有趣,拉丁文的原意中,”cis”這個字源,其實代表”cut”、或者是”kill”的意思。

說穿了,Decision意指人生中所作出的決定,必定沒有兩者兼得這回事。

一邊廂,你為這個原因作出這項選擇,另一邊廂,就代表著你必須要放棄某些事物,這就是等價交換。

工作了這麼多年,我個人曾經作出過的職場人生選擇,不勝枚舉,但每次作出選擇前,我都會很自覺地,知道自己將會失去什麼。

人家給了你一份高薪厚職,亦代表你將要為完成大我,犧牲更多的小我,當中,可能包括我在工作以外的私人時間,我亦要參與管理層的集體政治角力遊戲,減少實質工作的時間,當然,在這方面,有很多人會視之為成長必經階段。

Photo by Jeremy Beadle on Unsplash

升職加薪可以,但生活質素不一定要同步升級。

想分享一點個人體會,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每次獲得升職加薪,我都會盡量繼續保持差不多的生活模式。

廣告是一門鼓吹消費的行業,因此,不少廣告從業員都份外有生活品味,他們很多都很懂得享受生活,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買得好。

我身邊有不少廣告圈朋友,都會有穿名牌服裝、收藏名牌手錶、開名貴房車等等的「生活態度」,這是普遍廣告人行走江湖所需的行頭,非常合情合理。

當然,我非出家人,並非無欲無求,我也有某些物質上的慾望,我也希望我和我的家人,在生活質素上可以獲得改善。

可是,我仍然會盡量控制自己,甚至乎是抗拒擁有太多奢華的物質享受。

我亦很早已經會要提醒自己,盡量不需要靠擁有某些物質來獎勵自己,又或者,作為證明自己「我已做到」的禮物。

奢華與否,因人而異,但大致上,當我到達工作十年左右,我的衣食住行起居習慣,基本上已經沒有作出過太大的變化,即使我還是經歷每年升職加薪的階段,我還是當天的我。

職場上,「不進」是否必定代表「則退」?

事實上,我的事業也並非一帆風順,我也經歷過因公司的人事變動而被裁員,但被裁那一刻的我,卻沒感到特別徬徨。

因為,我每個月的基本使費,除了供樓,以及繳交兼讀MBA最後一個學期的學費,其實我都不用花費太多,而我那份遣散費和個人儲蓄,即使沒有收入,已經足夠讓我不工作一年。

而且我很幸運,待業的那段日子,時間其實很短,不出兩個星期,我已經不斷接到收入不俗的廣告公司外派工作,不出兩個月,我更已經獲得其他的工作機會。

即使被裁員,處於待業的狀態,那個時候去面試,我卻反而繼續獲得不止一次的升職加薪機會,可是,那一刻,我卻作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

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悠長假期,反而讓我重新思考,我未來的日子,我的職場下半場,應該如何走下去。

我當時的評估,大概是這樣的:假設我還有20年左右的工作生涯,我這個職場的下半場,我會選擇在同一軌道上,繼續往上爬,走只會愈來愈窄的路,抑或是換個賽道,走一條有機會可以行得較長遠的路?

雖然繼續留在廣告業,但換個賽道以後,我由一個部門主管,重新歸零,在一家媒體公司的銷售團隊中,扮演一個輔助業務的小角色。

在職場換了位置,同時接受減薪四成,我這個決定,當初,被不少朋友大潑冷水。

可是,我反而樂得豁然輕鬆,因為,那段日子,我可以更專注地學習職場上的新知識。

自此以後,我的體會是,每次轉工,我再不會只著眼於升職加薪這兩個因素上。

每次我考慮應否轉工時,我會著重於這份新工作: 一)能否擴闊我個人專業知識的領域;二)能否有機會學習新事物;三)有否一個良好的團隊工作氣氛。

反之,當我考慮應否離開一個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同樣會衡量以上三個因素。

不堅持永遠升職加薪,我卻得到了什麼?

這正正就是本文開首時說,「打工不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有什麼?」,當中的「還有什麼」。

目前,我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創意工作室,而我,亦愈來愈懂得享受自己的工作,因為我很清楚知道,我在工作上所追求的,除了金錢回報,還有的是什麼。

這一刻,我的工作目標,還是希望能夠透過工作,繼續獲得專業知識上的個人成長,我還很享受學習新知識,然後把學曉的新知識,應用在工作之上,又或者,把我的知識,分享給年輕的同事。

平日,我還是經常身穿UNIQLO或者是MUJI的Polo Shirt,腳踏季尾有折扣時才購買的非限量版波鞋,告訴你,我家中唯一一對過千元的波鞋,其實都是人家送的。

見客的時候,我間中會穿上我在Outlet買的Ralph Lauren Polo,腳踏我穿了十年還可以繼續穿的Cole Hann皮鞋,雖然不是最便宜的貨色,但一定稱不上奢華。

而在工作上,我覺得我目前正處於既忙碌而又心境輕鬆的狀態,因為,我再不用擔憂遇上什麼職場上的瓶頸位。

大吉利是講一句,即使明天突然公司要結業,我相信,我還是可以生活得「還可以」的。

結語:先好好生活,才可以讓工作融入生活。

我們的工作,已經佔了我們的人生很大部分的時間,所以,我認識不少朋友,總會覺得,下班後腦袋就會自動關機,不要讓自己的私人時間「蝕底」給工作,工作時工作,生活時生活。

或多或少,這都是我們把工作視為「一買一賣」這交易有關,做多了,會輸蝕給老闆或身邊同事,做少了,反而未必有人會發覺,不全力以赴,就可以避免失望。

但如果我告訴你,當你的人生目標,是要能夠發掘到工作上的意義和樂趣,而並非單純的金錢回報,反過來,你的生活,就會過得更有意義。

這樣說出來,可能你會覺得有點笨,也有點太理想主義,或甚至是不切實際。

可是,我覺得,我們做廣告這一行,就是先要領略到生活的意義,才可以創作出打動別人的故事,而生活與工作,又是如此地息息相關。

因此,我幾乎沒有認識過一個只熱愛工作而不享受生活,又或者是只享受生活而不熱愛工作,同時又在職場上做得有聲有色的朋友。

請你相信我,並且容許我重複多一次,你的職場目標,是要發掘工作上的意義和樂趣,而並非金錢與職位,你的職場生涯,才可以減少遇上瓶頸的機會,而且可以走得更遠。

能夠讀到文章的這裡,非常感謝你的耐性,在此,我希望我的個人分享,即使未必能夠給你一個答案,但起碼,也可以為你帶來一點思考方向的啟發。

我們的人生,每天都在倒數,希望你能夠及早找到你的工作意義。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3 thoughts on “職場生涯遇上瓶頸,如何突破?”

  1. Great article. Very thoughtful. I’m also at the 2nd half of my career. In fact, it’s around the 75th minute of a draw game. Having spent the last 25 years in the graphic design and now digital product design business, having a growth mindset is definitely a must to keep it going. Part of the challenge is how you can keeping yourself fresh, full of curiosity, and in the words of the late Steve Jobs, staying foolish, staying hungry. The day you feel like there’s nothing new to learn is when the retirement god is at the door.
    Btw, fully enjoying your blog, especially your music posts. Music and design are so intrinsically linked an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insights on both.
    Lastly (I know a super long comment), I believe we have a mutual friend in Clement Yip, with whom I went to school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CA.

    Cheers, Patrick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