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少年歌神Lorde

Lorde Portrait

圖片來自這裡

正當我們為去年年終各大香港樂壇頒獎典禮誰應得獎誰不配上台領獎新一代如何青黃不接而爭論得面紅耳熱喋喋不休之際,樂壇遊戲規則,早已在世界各地默默改寫。

除了層出不窮的社交網絡,Spotify、Pandora、iTunes、SoundCloud等新興音樂平台,已陸陸續續滲透於新一代樂迷圈子裡,衍生出一種新的生態模式。

同時,亦因為拜社交網絡所賜,音樂口碑,再不會單純被大眾傳媒壟斷,隻手遮天,反而,來自樂迷之間的耳目相傳,也可以造就新星。

這一代的樂壇新星,不用依賴公仔箱或電台成名,而是,倘若可在社交網絡贏到草根網民,或甚至是自由樂評人及博客等歡心,集腋成裘,就有機會爆紅,創造神話。

才剛剛踏入2014,國際樂壇還在進行去年全年總結期間,不少人已紛紛將Lorde形容為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時代周刊更把她選為最具影響力之青少年。

個人專輯Pure Heroine 於2013年9月推出,剛好趕上提名截止時間,旋即獲得四項格林美提名。未贏獎,先贏氣勢。

相信不少樂迷也像我一樣,當初接觸到Lorde的音樂,不管是社交平台好、抑或是Spotify那類音樂放送平台也好,大多也是透過互聯網,聽到她的大熱成名作”Royals”。

我在Spotify有一兩個經常追蹤的Playlist,其中包括了Spotify的Top 100 Indie和Top 100 Alternative,此外還有NME及Guardian的音樂推介。

大概從去年八、九月期間開始吧,Lorde這名字及 ”Royals”這首歌,就開始不斷推送到我的Playlist上,想避也避不到,當然,此曲也實在百聽不厭,多聽幾次,其實我也不會太介意。執筆之時,這首單曲已經在Spotify上被點播過九千一百二十多萬次。

一如我平日聽Spotify的習慣,大部分時間我會較為隨意,間中更會十分隨機,所以,聆聽之時,一般我也不會太在意這位那位新名字是誰,到多聽了幾次後,我才會去看看歌手的簡介,或認真地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聽了差不多上十次八次,我還完全沒有在意過Lorde究竟是何方神聖,於是,當我知道這位新人推出此單曲之時,原来只有16歲,初時,真的嚇了一跳。

認聲不認人,Lorde的確早熟,年紀輕輕,嗓音已有股成熟女人的騷靈韻味,中低音域尤其委婉動人,情感飽滿,呢喃吐字間,更有一份滄桑的頹廢美。

有樂評人把她與Florence Welch及Lana Del Ray比較,也有人將她的氣質,媲美當年的Kate Bush。但我認為,Lorde就是Lorde,雖然年紀輕輕,她已有屬於自己的聲音和獨特風格。

Lorde只是藝名,原名Ella Yelich-O’Connor,來自新西蘭奧克蘭,是一名音樂小天才,13歲已經在音樂達人秀中被唱片公司發掘,旋即簽約成為旗下唱作歌手。

名符其實是網絡一代的歌手,Lorde於2012年11月發行的首張EP The Love Club(當中包括大熱的”Royals”),也是先於音樂社交網絡SoundCloud上發表,繼而才發行數碼音樂版, 最後才是CD。

Lorde的人氣爆發點,也是有賴社交網絡推波助瀾,她除了在各大社交網絡幾乎無處不在之外,她個人也終日沉迷於像Reddit這一類的較為Hardcore的社交網絡。

“Royals”以單曲發行後,雖然未至於平地一聲雷,卻於2013年4月左右,開始陸續於各大網絡社區如BuzzFeed等備受談論,iTunes上的銷量,亦於一個月間,由數百躍升至十多萬,作為沒有鋪天蓋地宣傳的新人,成績斐然。

到了2013年9月大碟發行時,Lorde已經成功進佔了大部分英美網絡獨立音樂流行榜的首位,同時成功衝出新西蘭(她在倫敦的首次演出,門票四分鐘內就已經賣光)。

此外,一如不少在網絡上以病毒式爆紅的歌曲,”Royals”同樣被無數人翻唱過,除了電視的歌唱達人秀外,還有無數致敬式的重新演繹,當然,此曲還少不免地,被拿了作電視廣告主題曲。

說回音樂,Lorde的所有作品,一律與80後年輕監製Joel Little合寫,樂器編排相當簡約,多以敲擊節奏、少量電子合成聲音,以及人聲為骨幹,有點當年Massive Attack的影子。

大致上,編曲往往離不開一個帶點部落風的進擊鼓節奏(Tribal Drum),間中節奏也含電子程序,再來多少電子合成低音托底,電氣化的Synth Pad營造的層次感Ambient氣氛,音樂部分的骨幹條理分明,除主音外,同樣帶點部落風的多聲部吟唱,旋律雖然並非琅琅上口,卻有本事能迅即抓住你的聽覺神經,全因Lorde的歌聲實在富有張力。

雖然Lorde的嗓音和音樂風格都相當成熟,絕非如一般年青偶像派歌手的糖衣包裝,可是,在她的歌詞內,你還可以一窺這位十六歲少女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麼模樣。

”Royals”正好就是年輕人對物慾主義的嘲諷,金錢絕非萬能,她也懶理人家的標準為何,總之就是要活出自己的一套,難怪獲得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共鳴。

“Tennie Court”劈頭第一句就說”Don’t you think that it’s boring how people talk. Making smart with their words again, well I’m bored”,Lorde對現代人的膚淺與虛偽,以及她不肖一顧的態度,同樣來得直接、率真。

“Buzzcut Season”娓娓道來一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故事,旋律帶點沉鬱抑壓,重複的鋼琴單音節奏,配合電氣化的聲音,是一首低調的電子舞曲,Lorde的歌聲也充滿魅力,低沉迂迴間,亦展現出她於高音域上的魅力。

“Team”同樣道出了少年的反叛及心底話,副歌部分,配合電子拍掌聲的鼓擊節奏和合唱,像是一首致青春的進行曲,”We live in cities you’ll never see onscreen. Not very pretty, but we sure know how to run things. Livin’ in ruins of a palace within my dreams”,少年滋味,是苦,更也是甜美。

接近五分鐘的“A World Alone”,可能是整張專輯篇幅最長,同時最具野心的作品,簡單的結他和弦,漸進後又淡出的舞曲節拍,一動一靜,扣人心弦。內容同樣對現代人提出她的控訴,當中,成年人外,也包括了與她同輩的少年人,與第一軌的“Tennis Court”恰好首尾呼應,”Maybe the Internet raised us, or maybe people are jerks”更一語道破,新一代年輕人對網絡留言的不負責任。

整張專輯風格極之統一,作為一名新人,未有刻意逢迎主流聽眾的音樂口味,實在難得,能夠以另類曲風攀上各大流行榜,更加是高難度動作。

不管格林美獎的四項提名會否成為囊中物,已可以肯定,Lorde已經成為一顆耀目國際樂壇的新星。(編按:Lorde於2014格林美獎中,囊括全年歌曲及最佳流行獨唱大獎)

原文刊登於MR雜誌2014年1月號,本網誌版本略經修改。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