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nstagram說故事

是這樣的,如果你有讀過我那一篇「來生不做蘋果人」,你會知道我對蘋果是如何既愛且恨,適逢上近期因工作需要,其實我已默默轉會Windows Phone。 之不過,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本來我以為自己既然連iTunes內 那幾百GIG歌也可以放得低,應該沒有什麼牽掛了,但想不到,我還是因一隻App而令我與iPhone繼續藕斷絲連。 那就是Instagram。 世間上有很多照片分享平台哦,為什麼一定要是Instagram?這個問題,其實就與塵世間好些感情問題一樣,關係實在太微妙,很難說得出一個具體的理由來。 我只知道,我每次我將敝宅家犬Sophie的照片放上去,總可以輕易地得到世界各地的愛犬人士或拉布拉多粉絲的起碼數十個Likes。 又或者,每次我將我在上環街頭拍到的王家衛式out foc照片分享出去,又可獲到外國朋友的讚許或甚至補一句”I love HK”,實在令小弟感到能為推動香港旅遊盡了一點綿力,其中所獲得的滿足感,遠遠又較諸於在facebook或微博上分享照片時高得多百倍。 Instagram在2010年10月推出,過了兩個月後我才開始正式接觸,那個時候我還在主力玩港產的Steply和Yahoo!的Flickr,起初覺得這不過是另一款照片分享平台吧,應該捱不過一年。 但及後的幾個月,我卻見到她在社交化方面新增的功能愈趨成熟,而且開始可以像Flickr一樣,可替照片加上不同標籤(#Hashtag),讓對同一主題有興趣的拍家,能立即眉來眼去。 加上除了那些寶麗萊式的菲林風格濾鏡,及後再追加的移軸效果,Instagram這東西不單愈來愈好玩,她更重新賦予手機快拍另一重意義。 軟件是死的,人的眼睛才是活的。作為一個提倡手機快拍的照片分享社群,除了平台上的功能事實上,我更欣賞Instagram拍家社群間的人文色彩。 即使是同一個品種的小狗小貓照片,你也可以看到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它們,如何上山下海遊車河等等,生活得是可以如何地不一樣。 街頭快拍更不用說,除了被隨意攝入鏡頭的城市潮人、巴士站旁的一張椅子、地鐵車廂內打瞌睡的老人、馬路旁邊的拾荒者,都成了無數街拍好手的攝影題材。 任你罵我崇外我也要說,在創意題材這方面,我發覺的本地Instagram用家就顯得有點乏善可陳。來來去去,我見得最多的照片,也不外乎是早餐午餐晚餐宵夜,或者是在某大商場購物後的戰利品等。 事實上,Instagram創辦人Kevin Systrom及Mike Krieger這兩位仁兄都不認為他們所創造的是一個照片分享平台,而是一個說故事的工具,一個可讓大家發掘這個世界週遭故事的工具。 執筆之時,Instagram已一歲有多了,Instagram CEO亦再次公開承諾,會「儘快」推出Android平台的版本,我期望會有更多本地街拍高手加入Instagram的行列,同時也希望Instagram會推出Windows Phone的版本。 這裡有玩Instagram的朋友嗎?有機會就多多交流一下吧,我的帳號是@rudileung。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