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intosh

Mac足三十年

雖然,我的Mac齡沒有30年,但很幸運地,我在80年代末,有機會在當時中文大學的Computer Lab內,第一次接觸到Mac電腦。 那個年代的PC,還是行DOS的Green或黑白Mon。Mac機雖然都是黑白,但介面已經是圖像化,當時,我第一次接觸Microsoft的Word及Excel做功課,就是在Mac機。 後來,我就像大部份學音樂的朋友,迷上了Mac機,但那個年代,Mac機的入場費最少兩三萬,音樂軟件,坐底八千,我家境清貧,根本買不起。 剛畢業,購置個人電腦,用的當然是黃金砌機的PC。我還是畢業了好幾年,儲夠了錢,才重新投入Mac機懷抱的。 “1984”這個有關Macintosh誕生的廣告,1984年的時候,於Super Bowl廣告時段只播過一次,卻成為全球熱話,新聞廣泛地報道,是廣告界多年屹立不倒的神話。 無獨有偶,30年後,Macintosh誕生30週年的廣告,由當年“1984”的導演Ridley Scott的兒子Jake Scott操刀。 30年前講George Orwell意識形態,30年後則純粹展示軟硬實力。 的而且確,Apple已經不再單單是昔日的一家電腦公司,而是一家與我們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企業。 廣告拍攝當日,24小時內,於5大洲15個地點同步進行,100部iPhone5S同時開工,擔綱所有拍攝工作,全片1分24秒(食正1月24日生辰)。 (當然,佢係Jake Scott你唔係,其實除了後期製作,拍攝期間亦採用了大量輔助器材及燈光,敬告各位廣告客戶,切勿隨便模仿,有樣學樣,以為慳得就慳,吩咐你的廣告公司只可以用iPhone5S拍片) 雖然各大廣告商正於Super Bowl廣告時段張牙舞爪,劍跋扈張,Apple卻連廣告費也省回,廣告只放在官網及YouTube放送,同場加映製作特輯及網站的Macintosh大回顧,收視依然高企。 我最開心,莫過於在製作特輯中見到兩位音樂界的偶像,Han Zimmer和Moby現身說法。 還有還有,已屆70高齡的TBWA\全球創作總舵主Lee Clow,30年後,像美源護髮采一樣地風采依然,在現場參與拍攝指導,一指定江山。 做了Mac友多年,我深知,坊間有不少Macintosh用家會自以為高人一等,因而看扁其他PC用家。 作為一名Mac機長期用家,我還是覺得大家應該謙厚一點免犯眾憎,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小眾,只是,我還是覺得這個平台實在愈來愈好用愈來愈易用愈來愈便宜,所以,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原因要轉台去了,你呢? “1.24.14”廣告片 “1.24.14”製作特輯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2011不再是2011

1984年,第一台Macintosh電腦橫空降世,推出時,蘋果電腦製作了一支長達一分鐘的電視廣告。當年,只在美國超級碗Superbowl廣告時段中播放過一次,導演是當時已拍了Blade Runner的Ridley Scott。 廣告以George Orwell的名著1984作藍本,暗諭當時壟斷電腦市場的Big Brother「大佬」—- 藍巨人IBM。 在「大佬」管治下鐵幕世界,每個人的外表與衣著都一式一樣,人人都活得像具機械人,一起跟隨大隊前進。 廣告中,見眾人進入大禮堂內排排坐,呆望著大屏幕,聽「大佬」訓話。他說我要聽,聽過就要信。 同時間,一名身穿白色小背心紅短褲的金髮少女,在武警追逐下,闖進了這廣播大堂。 然後,她大喊一聲,竭盡全力把手中的鐵鎚,擲向「大佬」正在向大家洗腦的大屏幕中,然後傳來一聲隆然巨響。 「大佬」的權威被毀,新時代即將誕生,屏幕爆炸的同時,眾人也嚇得目定口呆。 此刻,旁白娓娓道來:「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你將會明白,為何1984不再是”1984”。」 整支廣告中,Macintosh的產品,連半秒也沒有出現過。 ”1984”這則廣告,開創了廣告的先河,除了因為即使只在電視播過一次,卻反而成了可能是廣告史上被人看過次數最多的廣告之一外;更因為廣告中勇於破格,膽敢以如此富象徵意味的含蓄手法,作為一件新產品推出的宣傳。 大家敬佩的,不僅是製作該廣告的創作人,更重要的,是那一家公司老闆的勇氣。 但最後,在現實世界中,「大佬」沒有被打敗,當年,Macintosh賣得不太好,蘋果電腦繼續是個小眾玩意。這一家公司的老闆也輸了,Macintosh推出後一年,他被自己一手創辦的這家公司開除。 廣告也好、電影也好、文字作品也好,「看不懂」是我們做傳播最常聽到的三個字,我們都愈來愈怕得不到大部份人的認同,所以都怕得要思前顧後,得把想像空間降至零。 最好就是,十個人看,十個人都「看得懂」,接收到的訊息也一模一樣,這才算成功。 到底”1984”這廣告算不算成功?我沒有答案,我只想和你說,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平衡宇宙,1984年的世界又有兩個的話,我們應該慶幸,大家都活在Steve Jobs存在過的那個宇宙中。 那一個宇宙,會容許大家有較多的想像空間,大家也不願因循苟且,有更多的勇氣去改變這個世界。 2011年,Steve Jobs離開了,但多得他的出現,令2011不再是”2011”。 多謝。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1984年發生了什麼事?

村上春樹以1984年為《1Q84》這套長篇小說書的入口,到底公元1984年發生過什麼大事呢? 《1984》是George Orwell於1949年出版,講述未來(1984年)某個極權政府統治下的國度的小說,故事中出現的Big Brother角色,正好與《1Q84》內的Little People互相呼應。 蘋果電腦在這年推出了第一台以Macintosh命名的個人電腦,產品發佈會上,Steve Jobs亦播出了這支只在電視出現過一次,以George Orwell《1984》此書故事為籃本的電視廣告。 1983開幕的東京迪士尼樂園,踏入1984年,剛好迎接了第1,000萬名遊客。 澳洲政府贈送了6頭Koala Bear給日本東京的多摩動物園(Tama Zoo),同年,日本開始掀起了一股樹熊熱潮。 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了國慶35周年的大規模閱兵儀式,大國崛起,聲勢浩瀚。 這一年,日本榮登為全球男女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 中英聯合聲明於北京正式簽訂。 你還知道更多的1984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