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Gates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有看過那一套八十年代的校園青春片Revenge Of The Nerds嗎? 那個年代,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這些在學校平日沉默寡言,經常被取笑的四眼電子龜,長大後,居然會學識一身好武藝,懂得寫一些本來應該只有外星人才看得明的電腦程式,剛好迎上科網熱潮,沖浪而去,不少成為新一代的商業領袖、富貴神人。 活到像我這等接近半百年歲,聽過不少朋友都説過:「年少多好,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希望年輕時會學曉過一兩件樂器。」 (當然,對於八、九十後而言,此命題可能不成立,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有被父母迫過去學樂器。) 而我呢?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多麼希望,年輕時能學懂過如何編寫一點電腦程式哦。 為什麼呢?現今世代,電腦、手機、互聯網,還有其他數之不盡如八達通或銀行提款機等等背後不可或缺的數位程式,每一日,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除了硬件,不斷推陳出新的軟件,正如我寫這篇文時正使用的Evernote好、朋友們不斷地向我推送索命的Candy Crush也好,都是無數電腦程式員的努力成果。 這個年代,即使你自問有橋,你還是得靠這些懂得編寫電腦開發程式的朋友,去把你的想法,付諸實行出來。 事實上,來到科網世代,單純有所謂的「橋」,是真的不夠用的,看過Social Network這電影嗎?電影中飾演Mark Zuckberg的主角被指責偷橋時,有句說話我印象最深刻。 ”You know, you really don’t need a forensics team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s. If you guys were the inventors of Facebook, you’d have invented Facebook”。 最近我在facebook分享了一支短片,事後有位媽咪級同事問我:你覺得我是否應該也讓我的小孩學習一下寫程式?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learn how to program a computer, because …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Read More »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大家都像早認定我一定會看了Social Network這部戲似的,好吧好吧,我終於看了。 但當我發現,原來很多像我般活躍於社交網絡的朋友們,都有透過不同途徑獲得贈券前往觀看時,我呢,反而是自己賣票入場看的。 其實對於Mark Zuckerberg的故事,像我這類網絡八卦公,當然老早透過不同的”Social Network”途徑,聽過不少了,其實早沒多大興趣。 但由於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這對編/導組合,反而引起我對此片有莫大興趣。 (不知道這對黃金編導拍檔是何許人的話,請點擊他們名字的連結,然後到IMDB起他們的底吧,不想多講了) 作為兩名非Facebook用戶,我覺得Aaron Sorkin和David Fincher說得實在好,大概是兩個月前吧,在TIME的訪問中,他們是如是說: Sorkin: It really didn’t have much at all to do with Facebook itself. I wasn’t on Facebook. I don’t spend a lot of time on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networking wasn’t really part of my life. But the story itself! There are …

看完Social Network,我會建議你追加觀看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Read More »

微博一周年,蓋茨都賞面?

(原文刊於2010年10月5日【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我是本文作者) 不經不覺,新浪微博已經踏入一周年,這個被譽為Twitter「升呢」版的國產微博或微網誌 (Micro-blog)平台,推出以來,除了要面對國內其他入門網站同業對手急起直追的瘋狂競爭外,更同時要在配合國情的「和諧」政策之同時,又要步步為營地走在社交媒體自由開放的鋼線上,左右夾攻下,於短短一年內,新浪微博首先交出的第一張成績表,是為坐擁4,400萬個帳戶的海量用戶群,在華文微博中稱冠。 在平均每天產生300萬條新貼的增長速度下,目前新浪微博已累積了超過9,000萬條微博,至於我,作為獲得了新浪微博V級認證的3萬4千多個帳戶之一,除了保持著每天也最少發一條原創微博的紀錄外,我也透過我「關注」了的好些企業、傳媒及名人帳戶,每天第一時間獲取了不少由實用以至無聊(但有趣)的資訊,當中有硬有軟,琳瑯滿目,適隨專便。 可能我們香港這邊的用戶,還是以那些「星級童鞋」及其追隨者為主(童鞋即同學的普通話諧音,國內朋友向對方親切的暱稱),但過去大半年來,我每天也在觀察,發覺這微網誌熱潮,表面上是小眾得來,其實卻很大眾,而且其生態亦不斷在蛻變。譬如,我早上最喜愛收聽的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這個以嬉笑怒罵形式評論時下熱門新聞的節目,除了討論各大報章頭條新聞外,主持人近期亦會在有意無意間,透過在新浪微博讀到的熱門話題,進行深化討論(當然還是以調侃手法為主)。 最近被「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主持人們談個不亦樂乎,談了幾乎整個早上的話題,我可以舉一個例。上個月29號巴菲特與蓋茨與一眾中國富豪所舉行的閉門夜宴,雖然謝絕採訪,但賓客席中榜上有名,分別任SOHO中國董事長及CEO的 @潘石屹 和 @張欣,卻透過他倆手上的iPhone,即時即場連環發貼,當然立即掀起了不絕於耳的話題,我之所以在二人的名字前加上@這符號,正因為這就好是二人的新浪微博帳戶,事實上,這對中國新一代的富豪夫婦,同樣為新浪微博的「星級童鞋」,他們二人分別坐擁逾201萬及76萬名紛絲,人氣不亞於不少港台娛樂圈中名人。 這跨出版媒體找報導題材的現象,並非新事物,但自從網絡上開始流行「用戶原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以來,這媒體生態便掀起了更微妙的變化,微博的出現,加上智能手機盛行的催化下(智能手機大大方便了微博的圖片和文字上載),令此現象終抵達了「引爆點」(Tipping Point),兼且一發不可收拾。年初接收彭博(Bloomberg)訪問時,CNN總裁克雷恩(Jon Klein)便一方面公開地說Twitter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另一便廂,CNN亦同時善用Twitter作為其宣傳平台,旗下星級主持如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等,亦深諳透過 Twitter廣增人氣之道。據知,最近就連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編輯室,也開始透過數據分析,以Twitter內被廣推的新聞報導及熱門關鍵詞,作為該報內容話題選擇時的參考。 可是,由於要符合中國國情,在「和諧」的氣氛籠罩下,新浪微博,或者是其他國內的微博平台,未必可以像開放性較強的Twitter般,孕育出同一樣的傳媒互動生態。但當撇開政治敏感話題,由於其資訊更新的速度、海量的用戶數量、用戶群的多樣性、以及於中國市場的龍頭地位,卻令新浪微博於傳媒中,依然佔著一個不一樣的特殊位置,並且備受各界關注,成為了不少人搜尋第一手資訊的平台。 站在商業的立場,在任誰都盯著中國這龐大市場的今天,有本事吸引了如@潘石屹 等具這般份量的人氣用戶,新浪微博固然是魅力非比尋常。在香港,不少要兼顧或想打進中國市場的娛樂圈中人,早已紛紛插旗,並以此陣地作為發放新聞的非官方頻道,著名經理人@霍汶希Mani,便經常透過微博發放她的獨家消息及圖片,成為了狗仔隊們天天守候的帳戶;近期主攻大中華市場的@何韻詩HOCC,剛剛推出了她首張國語大碟,但早於過去多個月來,她已一直在微博上發佈了她整張大碟的製作過程,醞釀粉絲們的期待。 不用多說,想吸納更多國內消費者的香港商業機構如 @香港海港城、本地品牌如@莎莎網、以及旅遊業相關的官方機構與組織如@香港旅遊發展局 及 @香港海洋公園,亦早已不甘後人,紛紛進駐新浪微博,不說不知,我們的香港政府,也設有一個 @香港政府新聞網,紛絲有6萬4千多人,人氣不俗呢。 就連剛剛到了中國展開其慈善之旅的蓋茨,亦在出發前開了一個新浪微博帳戶@Gates,新浪亦當然識趣,馬上給他發了個V級用戶認證,讓大家放心「關注」。蓋茨一直於旅途上發放消息,第一身報導了他這趟慈善之旅,他所發的微博,當然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他的微博亦實在值得一看,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到@Gates「關注」他吧。 執筆之時,蓋茨的新浪微博有超過13萬追隨他的粉絲,但反過來,他暫時連一個人也未有「關注」。『蓋茨先生,你可以「關注」我一下嗎?我是你的追隨者 @路迪涼 哦,我很喜歡用微軟的產品呢。為什麼你不在這裡弄一個翻譯機械人呢?相信我們公司可以幫你哦。』我嘗試了以此方法,希望獲得蓋茨「關注」,但暫時未見@Gates有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