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職場生涯遇上瓶頸,如何突破?

因為我在廣告行業待了差不多28年,去到這個職場年資,於是,間中難免會收到一些同業朋友或網友的私訊,要求我給點事業上的意見。 但事實上,不要單單說有關事業,每一代人所要面對的人生挑戰,都肯定是大不同,更何況這一代的香港人? 所以,我總覺得,自己從來沒資格以一個所謂「過來人」的姿態,給人家說三道四。 我唯一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發覺,每次聽到朋友口中的所謂「瓶頸」,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和升職加薪有關。 也許你會馬上罵我:「打工不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有什麼?」 我想分享的重點,正好就是「還有什麼」這四個字。 你的年資,隨時會成為你職場上的絆腳石。 很多人都總有一種錯覺,就是認為當我們累積了一定的職場年資,薪酬或職位,也應該順理成章地自動遞升。 但實情是,現代商業社會的運作,在不少公司管理層及財務部大員的眼中,每一名員工都只不過是電子試算表(Excel)內的一個方格。 你在一家商業機構內的薪酬,未必與你的年資或工作表現有直接關連,很多時候,只會與你的工作職位或職能有關,你的名字出現在那個試算表的方格內,就代表你可以獲得某個薪酬範圍內的工資。 這是商業社會的可悲現實,就好比現代人最愛每年更換的智能手機,正如Steve Jobs的名言,大家永遠只會追求Better、Faster和Cheaper,沒有人會願意用同一個價格,購買去年的舊型號。 我們當然不應把人類和智能手機這死物相提並論,因為,一名職場人的年資,其實也包含了他/她個人在社會中浸淫的閱歷、對企業的忠誠所代表著可帶來公司的穩定性等等,年資,其實也應該有價。 只可惜的是,不少上市公司,都很難會以這種人事管理思維經營,在大部分競爭激烈的企業內,想持續加薪的話,我們只可以努力不斷向上爬,尋找晉升機會。 世上沒有無條件的升職加薪,有的只是等價交換。 所以,你先要明白,晉升機會,不會因為你累積了一定年資,加上出色的工作表現,而無條件奉送給你。 這個世界,有所謂的等價交換,即是說,你每晉升一級,就代表你要肩負起相對能夠為企業營運或盈利上更多的責任。 加上在金字塔的架構中,愈上愈高,遲早只會遇上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你的職場生涯,很快便會出現所謂的瓶頸位。 經濟好的時候,不少人可以透過不斷轉工,從而獲得無間斷的升職加薪機會,在自由經濟體系中,這絕對是無可厚非。 但當經濟欠佳,如果你是試算表方格內,同一職位愈接近最高工資的其中一位,你在企業的存在,就愈會接近危機。 即使你不苛求,只是想保持同一薪酬,但在經濟欠佳的大氣候中,保留同一職位及薪酬,就反而會成為難度所在。 因為在市場上,隨時會有其他比你更年輕,可以做到你相同的工作之餘,薪酬卻可能比你低的員工,等待著機會來取代你。 Up-or-out?還是愈做愈有? 任誰都知道,Up-or-out已經成為職場生存的金科玉律,當然,這情況不只是出現在廣告業,事實,有很多競爭劇烈的行業,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在廣告這行業,經歷過差不多28個寒暑,當我步入公司的中高層階段的時候,我就開始體會到,廣告實在是一個既磨人、又燃燒青春的行業。 因為工時長,又要經常熬夜,因此,長期在廣告公司工作,是一種身體和意志的虛耗。 於是,在廣告這個行業,除非你是已經攀上了管理層,否則,你只要去到某個年紀,又或者已經有一定的家庭負擔,你會逐漸發覺,你未必能夠繼續有心有力,和比你年輕的同事一起拼搏下去。 廣告公司內,主要工作崗位的職場壽命,由最短開始數,據我的個人觀察,分別依次是創作部、客戶管理部、策略部和媒介部。 前JWT(現以易名為Wunderman Thompson)創作總監,《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一書的作者Michael Gates Gill,便曾經在書中指出,在廣告公司的創作部,基本上,年長就是一種原罪,當你年過50而被解僱,更等同在行業內被判死刑。 除了升職加薪,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 說了大半天,我們還是纏繞在升職加薪這話題,不如我們轉一個軌道,思考一下,升職加薪以外,其實「還有什麼」? 首先,你要撫心自問,你轉工跳槽的目的是什麼?你口口聲聲說的瓶頸位,是否就只是糾結在升職加薪這目標之上? 你有沒有想過,你會為了能夠學習到一些新的職場技能而轉工? 考慮轉工的時候,你會否希望把讓你上班的時間,過得更有意義、更有人生目標,或甚至是,令你更能夠快快樂樂上班去? 假設你65歲退休,一般人的職場生涯,平均會有大概40年,每個人的事業線的分歧路線,都可以大不同。 可是,當你自覺開始步入職場人生的下半場,差不多將要來到一個瓶頸位,你就要開始考慮一下,升職加薪還是否你無止境的唯一目標。 抉擇,就是要你為了「得到」而「失去」。 Decision這個英文字很有趣,拉丁文的原意中,”cis”這個字源,其實代表”cut”、或者是”kill”的意思。 說穿了,Decision意指人生中所作出的決定,必定沒有兩者兼得這回事。 一邊廂,你為這個原因作出這項選擇,另一邊廂,就代表著你必須要放棄某些事物,這就是等價交換。 工作了這麼多年,我個人曾經作出過的職場人生選擇,不勝枚舉,但每次作出選擇前,我都會很自覺地,知道自己將會失去什麼。 人家給了你一份高薪厚職,亦代表你將要為完成大我,犧牲更多的小我,當中,可能包括我在工作以外的私人時間,我亦要參與管理層的集體政治角力遊戲,減少實質工作的時間,當然,在這方面,有很多人會視之為成長必經階段。 升職加薪可以,但生活質素不一定要同步升級。 想分享一點個人體會,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每次獲得升職加薪,我都會盡量繼續保持差不多的生活模式。 廣告是一門鼓吹消費的行業,因此,不少廣告從業員都份外有生活品味,他們很多都很懂得享受生活,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買得好。 我身邊有不少廣告圈朋友,都會有穿名牌服裝、收藏名牌手錶、開名貴房車等等的「生活態度」,這是普遍廣告人行走江湖所需的行頭,非常合情合理。 當然,我非出家人,並非無欲無求,我也有某些物質上的慾望,我也希望我和我的家人,在生活質素上可以獲得改善。 可是,我仍然會盡量控制自己,甚至乎是抗拒擁有太多奢華的物質享受。 …

職場生涯遇上瓶頸,如何突破? Read More »

我沒事請放心

最近,有一家曾經是全港最大規模的廣告公司傳出裁員消息,據行家之間的傳聞說,原本是裁了幾乎一半人,於是一下子間,弄得全城廣告行家們風聲鶴唳,正所謂唇寒齒亡,聖誕未到,廣告業的寒冬期,已經來臨。 未幾,經官方證實,裁員人數其實是合共15人,據那家公司的話事人說,其實數字不足公司總人數10%,廣告公司隨近年新媒體的業務發展,除自然流失外,重組人手實屬家常便飯。 月有陰晴圓缺,即使在廣告業相對較為美好的日子,這些表面上甚是風光的國際廣告公司,年近埋數時間,為了交一盤較為漂亮的數給中央,平均3-5年,裁減或重組人手是常態。 因為,說到底,廣告業是人力密集的工種,而廣告公司最大的支出,是為人手,要節省開支,先開刀的,當然就是人,而無可奈何的一個現實,就是你在同一家所累積了的年資,隨時會成為你的負資產。 有讀過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可參考我另一篇網誌)的朋友,相信會明白我在說什麼,資深有時是個貶義詞,當你有天被標籤成老餅,尤其是在創作部,相信你是時候要考慮另謀高就。我在某大廣告公司待到第四個年頭的時候,便曾經被某客戶總監如此揶揄。 廣告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行業,廣告業還是興旺的日子,各大廣告公司都會積極在大專院校的畢業展,向最優秀的畢業生招徠。 但奇怪的是,到了這個年頭,經濟不景,生意愈來愈難做,廣告公司卻反而愈來愈不願意招聘畢業生,究其因由,值得令人思考。 我舉一個實例,我便見識過某間廣告公司的部門主管,公司生意欠佳,於是他一口氣裁了一批中低層員工,然後,反而卻可以升職(至於有沒有加薪就不可而知)。 廣告是一個很消耗青春的行業,因為工時很長,而且,很多時候,你會因一些很無聊或個人的理由,你就要加班,你就要做得通宵達旦,但到頭來,當你將最寶貴的青春都奉獻了給工作,你的老闆卻會因為你已經消耗殆盡了青春和精力,離棄了你,就像舊電池一樣。 當然,相信這不是廣告界的獨有現象,我也不希望把裁員說成是廣告界的常態,我亦曾經分別站過在被裁及裁人的一方,我明白感覺都一點不好受,我也不打算講一些「一扇門關上了就有另一扇門會打開」一類的老生常談,我只想說,趁這個時候,可能就是一個最好的時候,逼你重新思考一下,你的人生中,什麼才是最重要。 還記得有一次,聽到有位好朋友被裁的消息,我向他慰問,問他有什麼打算,他居然告訴我,他不想家人擔心,會先索性用拿到的遣散費,去和妻子及兒子一家人去旅行,話說結婚後工作都一直忙碌,一家人都從來沒有一起去過旅行。 「我沒事請放心」,他這句話,一直都留在我的腦海。 我這位朋友,現在的工作比從前的開心,活得比從前的好。 冬天過後春天就會來,但一定要心存希冀。

北京博客論壇—「除了帽子什麽都可以綠」(二)

我慶幸當晚我臨危上陣,被點選了去作打頭陣的首位講者,因為快快完事後,接下來我便可以好好享受其他嘉賓講者的演說。 我額頭的一把汗尚未抹乾,第二位講者已經登場。孫老師是國內資深IT人,這晚,他為我們分析企業和環保千絲萬縷的關係,亦列舉了當晚活動贊助惠普HP的一些環保項目。孫老師一派學者形象,演說的內容技術性較濃,但仍深入淺出。 孫永杰http://blog.sina.com.cn/sunyongjie 第三位講者是來自台灣的Vista Cheng,我先要為他澄清,Vista本人之名已改了多年,但絕對與Microsoft無關,據說他本人亦沒有打算將名字Upgrade為7。本以為Vista作為數位時代的執行編輯,演說內容會科技前科技後,但誰知在他以「愛上我的綠生活」為題的演說中,居然主要是大談日常家居和社區內的環保例子,內容極之生活化。Vista同時亦和我們分享了台南水災的災情,大家看後心情都有點慼慼然。 Vista http://blog.vista.tw 第四位登場的,是一位外型酷酷的上海姑娘Miss Faye,她以「當時尚遇上環保」為題,分享了時尚中人如何在設計中滲入環保概念,為地球盡了一點點力之餘,環保亦可以成為時尚,有創意,也有生意。 Miss Faye http://missfaye.blogbus.com 第五位便輪到在香港網誌界非常活躍的Jansen,他的演講題目是「環保博客網絡」,所講的主要是除商業機構以外,環保組織其實也可透過網民去策動活動,引爆熱點。他更舉了地球一小時這活動為例,說明了適當地與網民搞通,由他們來推波助瀾,威力可以有多澎湃。 Jansen http://tech.azuremedia.net/ 最後壓軸登場的,便是胖兔子粥粥,他來自蘇州,但現今人在北京,目前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兼漫畫家和設計師。粥粥一開始便以和大會標題唱反調的標語「帽子憑啥不能綠?」引來一陣爆笑,之後他列舉了多個他個人及世界各地的真實個案,以調侃的語調,為這個晚上的活動畫上了一個輕鬆的句號。眾望所歸,粥粥亦成了這晚得票最高的演講嘉賓。 粥粥http://blog.sina.com.cn/ptzzz 總的來說,這次的北京之旅,雖然來去匆匆,但的確印象難忘,我除了有機會感受到國內氣氛熾熱的博客文化外,我更很高興能觀摩得到國內博客的演說手法,確實有太多地方讓我學習。 下次若然再有機會,出發前我要好好地認真練習一下我的刨冬瓜(普通話),刨呀刨呀。

北京博客論壇—「除了帽子什麽都可以綠」(一)

我最後一次因工作跑大陸,數數手指原來已經是二千年的事了,那個時候我還在Bates 達彼思上班(我至今為止還是覺得這是云云國際4As中改得最好的中文名),又做煙又做酒但同時又做保健品等等的大小客戶,雖然做得有點人格分裂兼死去活來,但現在回頭看,又覺得這總比做香港這個彈丸市場見識更加良多。 十年人事幾番新,沒想過多年後再來中國做Presentation,今次居然我會是以博客身份進行演講。雖然出發前一星期,我一有機會就打開電視看鳳凰視,讓耳朵熟習一下久違了的「刨冬瓜」(普通話),但一踏足北京,和司機大佬打個招呼我便立即現形,弊傢伙,我的舌頭打了結,耳朵也頓成弱聽。 學陳奕迅話齋「人總需要勇敢生存」,無辦法,我點都要硬著頭皮上,因為當天稍後的黃昏,講座便要馬上開始。 抵達下榻的木棉花酒店,亦是當晚的講座場地,稍作安頓,我便立即到會場和負責接待的公關公司打招呼,誰知笑面迎人的的公關經理原來笑裡藏刀,「今天晚上就拜由您來打頭陣哦,拜託拜託」,他一邊搭著我那正已緊張得冒汗的肩膀說,我也唯有以我結結巴巴的普通話,唯唯諾諾地回應。 時間話咁快就到,我終於硬著頭皮展開了這晚論壇的序幕。幸好因為場地面積有限,大會只接受了頭60名登記的博客參加,我才不至於在更多的國內同胞面前出醜。 先說回這晚的活動,主辦的機構,是多年來都積極支持環保的電腦及電子產品生產商惠普,但他們並非那類叫你買多D他們便捐多D錢出來植樹的企業,而是身體力行,講果套做果套,落實在生產及回收的過程中,全力支持環保。 這晚大會以「除了帽子什麽都可以綠」為主題,請來了中港台三地共六位的博客來自由發揮各抒己見,每人限時15分鐘,演講後亦特設博客觀眾發問,最後便由現場觀眾選出最受歡迎的講者。 當晚正式開場前,先由新浪網的編輯Julien和大家來一回熱身活動,每位在場的博客除了要自我介紹外,更要記得先前兩位博客的名字及其網誌主題,看來有部份博客之間早久仰對方大名,這個熱身環節居然成了互相相認「原來係你」的活動。 我的演講主題是「一個廣告人的劣根性和綠根性」,主要分享了我從事廣告行十多年來的一些個人體會,從前我在廣告公司,每天都製造著大量用完即棄的Layout、Storyboard和Artwork,我更痛恨自從有了PowerPoint做Document,大家更喜歡將一版一張Slide的PowerPoint,大大紙印出來,一式數份給尊貴的客戶惠存。 一覺醒來,發覺原來廣告除了製造大量不必要的消費,即是間接製造浪費外,我們每天在辦公室,也無可避免地製造著大量垃圾。對此我感到有點無奈,我先去了做客戶,後又跑了去做網絡廣告,第一家打工的公司是Yahoo!,那是一家鼓勵無紙張辦公室環境的公司,人人一台筆電,幾乎人在機在。 自此,往後我一直都是做網絡廣告,表面上,我確實是少見了往日那些堆積如山的浪費,但可是,眼不見沒浪費不代表沒有,即使做網絡廣告,也可能會做成其他譬如過度耗電、製造電子廢物等等的浪費。 於是我發現,不管是做傳統廣告也好,網絡廣告也好,在職場之內,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守好自己的崗位,壓抑劣根性,發掘綠根性,浪費,唔該可免則免。 你可能認為我這番話說起來會有點夫子自道,但講真的,我說起來真的非常由衷,信不信,就由你吧。「除了帽子什麽都可以綠」要實行起來,其實不一定要大鑼大鼓,有時,即使是一個再渺小的選擇,其實影響也可以很大。 明天星期一開工,又是另一個開始。

iPod Silhouette Ad

這個採用勁sharp color background托起黑色剪影的iPod silhouette廣告系列,由2001年開始,當iPod面世時已開始沿用,直到現在,風雨不改。 由於太深入民心,你「求其」上Google search “iPod silhouette”,除了原作,你會找到大量民間模仿的作品,更有網民索性稱之為Photoshop iPod Effect。 雖然這個黑色剪影加勁sharp color background的execution並非iPod專利,但係就因為人家太懂得堅持,用極唔厭,所以今時今日,已經據為己有,試問還有那個品牌夠膽拿來用? 有呀,就係有人夠膽。最近就在網站廣告,見到這個同樣是賣音樂有關產品的廣告。 我在幻想,不知那隊creative team在向客戶獻計的時候,是否有帶同iPod這系列的廣告做reference呢? 「好嘢嚟o架,你睇人地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