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聽歌體驗與Google雲端連接

如果你已被iPod薰陶多年,一般你的聽歌習慣都會被iTunes綁架,當Apple推出其他產品如iPhone、iPad、i乜、i物時,這個綑綁式套餐將會把你繼續鎖緊,想轉都幾煩。 但來到手機聽歌的陣營,是不是只有Mac字派才是皇道呢?這個又未必,事實上,以硬件而言,Nokia和Sony Ericsson向來都有不俗的口碑,音響質素不亞於iPhone(但和iPod還有距離)。 對於消費者來說,硬件以外的要求,當然是來自播放軟件的介面是否靚仔、方便、好用。 Android手機平台向來講求與Google網上服務的雲端整合,說到聽音樂,Sony Ericsson推出的首部Android手機X10,亦明顯在這方面放了不少功夫。 X10的音樂播放介面,在內容管理上設計得頗為大路,未有個人化的音響設定亦令我有點兒失望,但看真一點,卻發覺原來歌曲播放的介面內有乾坤,歌曲播放之時,一按「網絡搜尋」此按鈕,可即自動上Google搜尋有關演出者的網上資料。 當然,一按再上YouTube亦不可或缺,搜尋來相關演出者的YouTube片段清單,你便可以在聽歌之餘,看看演出者的短片或MV。 在電腦聽歌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早習慣了邊開著播放器邊上網,今回X10的這個音樂介面,亦充分發揮了Android在整合Google 雲端服務這方面的強項,介面的設計十分Intuitive,要給她一個”LIKE”。 當然,因為這是Android平台關係,無論上Google Search或YouTube,連接的速度也是相當流暢的,下面有片為証。

將聽歌體驗與Google雲端連接 Read More »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

這是我昨天在信報發表的文章,在這裡轉載,希望更多朋友能夠讀到。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信報經管錦言 2010年5月11日 都說過除了廣告客戶或廣告人外,一般消費者其實對廣告興趣有限,皆因十居其九的廣告都很擾人,大家工作太忙,娛樂太多,時間太少,讀者/觀眾買一份報紙雜誌,打開一個電視電台頻道,要的是資訊及娛樂,其他與其不相干的事情,敬請非誠勿擾。 精美廣告包鹹魚 幸好,大部分讀者/觀眾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媒體出版人只收你十元八塊當然難以達致收支平衡,更何況大部分大氣電波內的媒體都屬免費資訊及娛樂,所以你間多個版位再包個頭版,節目每十五分鐘加個「請聽聽廣告客戶的說話」時段,合眼緣者便多瞄一下,看得不耐煩的話我又可選擇轉身而去,反正看不看適隨專便,於是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後來,部分聰明的廣告客戶發現,他們拍攝得美侖美奐的產品照片,翌日竟變成了上環街坊包鹹魚的廢紙,在電視台買下多個三十秒黃金時段的百萬電視廣告大製作,卻又成為了觀眾們集體如廁的「黃金時段」,有見及此,於是廣告商便與廣告公司及媒體出版人另策奇謀。 最後有人聰明地想到,不如讓廣告客戶的產品,神不知鬼不覺地「植入」媒體內容之內,讓消費者在毫無防範之下,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廣告的訊息。 故除了依一般途徑購買媒體的傳統廣告外,後來便有了以創意媒體購買的所謂「植入式廣告」(Product Placement)的誕生。 秘訣:用而示之不用 一如傳統廣告,「植入式廣告」當然不是靈湯妙藥,因為消費者也不笨,尤其一經發現感情被騙,對廣告所產生的反感,更可能會被無限放大。一般而言,凡是一些較出色的「植入式廣告」,一般都有如《孫子兵法》所講:「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你要成功地融入媒體內容,不能過於鬼祟,讓人察覺之餘,又要容易讓讀者/觀眾接受。我覺得,要做得好,這比做傳統廣告,難度更高。 事實上,「植入式廣告」必須兼顧創作或編輯上的考慮,不然便會像硬生生「植入」在頭蓋上的假髮根。可是,觀乎大部分「植入式廣告」的本地案例,都是突兀者眾,微妙者少。 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則媒體出版者為力求向廣告客戶獻媚,卻忘記了讀者/觀眾也是他們的米飯班主;二則廣告客戶太小器,付了錢便要下下算盡分毫,為求在人家的內容中爭取最高曝光率,搶鏡搶出火。 大家可能都略有所聞,美國有一極高收視的年度電視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s),既為真人秀,內裏當然有極盡 「植入式廣告」的能事。 根據營銷心理學專家Martin Lindstrom在他的Buyology一書中指出,透過一項消費者調查研究,他發現在此節目內投放的「植入式廣告」中,最廣為消費者認知的,居然並非在節目內曾經有被高聲疾呼,將品牌喊響多遍的福特汽車(Ford)和電訊商AT&T,反而是在節目中能夠將品牌識別的元素,不動聲色地出現於每個角落的可口可樂(Coca Cola)。由此可見,前言所述的《孫子兵法》策略,實在不無道理。 最近,香港商業電台將非廣告時段以外節目內容,與廣告贊助商民建聯共同製作一個深宵節目,試圖將該政黨內的明日之星,包裝成節目主持,潛台詞當然就是為了替民建聯搞品牌推廣及建立形象,撇開政治因素,這正好是「植入式廣告」的一個上佳例子。 民建聯弄巧成拙 可是,正正就是因為其政治因素,即使手法如何高明,旋即惹來了不同政見人士的口誅筆伐。 本來在商言商也無可厚非的商台,赫然成了眾矢之的。本來冀望以軟性手法打品牌游擊戰,建立更親民和年輕化形象的民建聯,聰明反被聰明誤,成了被狙擊的對象。 事實上,大家早應心裡有數,近年不少港人議政非黑即白,立場鮮明,你以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藏於灰色地帶?你卻偏偏更容易被人發現,兼且一經被揭穿,所掀起的負面風波必然更大,商台給民建聯量身訂造的這條絕世好橋,亦由愛你變成害你。 我覺得「植入式廣告」可能比李小龍耍得妙絕的那套雙截棍更難駕馭,輕者貽笑大方,重者出師未捷,自己卻先弄得頭破血流。在下不才,未有如甄子丹般的一身好本領,所以暫時還是少碰為妙,師傅承讓。

「植入式廣告」是鋒利的兩面刀? Read More »

拿X10來當PMP用會否太奢侈?

「要這麼大的屏幕要來幹嘛?」 我不會怪你這樣問,換iPhone之前,我拿著我那部史前的諾記手機,也是這樣問我身旁用著iPhone的那位年輕人的。 無所謂的,如果電話對於你來說只是用來打出打入,你真的不需要換一部像這樣大屏幕的電話的。 但如果你會像我這樣,就連等車那十多分鐘也不想浪費,要用來上網看新聞看雜誌,同時又要中途update Facebook/Twitter/微博一大堆,再回過頭來再要追日劇的話,你的確需要考慮一下添置一部像這部X10般有大屏幕兼高性能的手機。 雖然實質上不是細了很多,但每次用完這部X10看片,再回過頭來看看我那部iPhone,突然感覺便像拿著一部iPhone Mini(但不要誤會,我還是很愛我的那部iPhone的,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X10有個名為 Mediascape 的介面,一次過包含了音樂、影片和照片三大內容的選擇,這個icon飛來飛去的動態介面,甚有「蘋果」味,搜尋內容亦非常流暢。 我下載了一條720p HD的電影預告片試播,16:9的畫像看起來電影感不俗,影片中飛鳥俯衝插水淺起的水花,以及於深海躍動的魚群,動態清脆俐落,整個體驗,有片為証。 iTunes出了9年我用足9年,我無感情分是騙你的。所以難怪我對其他整理多媒體內容軟件都看不上眼,但這個MediaGo呢,我覺得可以勉強過關啦,介面其實和iTunes有點相似,基本上,只要選擇iTunes原有的檔案夾,你便可以匯入所有內容,但我已累積了超過300G的歌,所以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匯入了部份檔案作試機之用便算。 和手機同步的話,可以選擇以檔案或播放清單的形式,匯入手機之內,速度尚可接受,但我覺得在媒體內容同步方面,還有不少改進空間,又或者,iTunes用家可以考慮另一3rd party軟件doubleTwist。但整體而言,作為一台多媒體播放手機,這內容同步軟件已算是不俗,當然,我還是偏心iTunes的。 用了兩個星期,我主要拿這部X10來睇片和影相,我開始覺得,把它當作PMP(Portable Media Player)來用,會否太奢侈?

拿X10來當PMP用會否太奢侈? Read More »

Starbucks Doubleshot 醒神雙槍雄

每日無咖啡不歡,一般早上,我會先在家裡來一杯用Nespresso咖啡機沖的Soy Milk Latte,邊嘆早餐邊喝咖啡邊上網。 除了我的MacBook Pro以外,這台咖啡機相信是我在家中用得最多又最喜歡的電器,每天才幾塊錢便能夠沖出較名牌咖啡店有過之而無不及水準的靚咖啡,做人有時不要待薄自己,我平日頗節儉,這是我每天留給自己的點點奢侈。 回到辦公室,咖啡因效力已過半,開工前抖擻精神,我會再來一杯,UCC的即溶咖啡既方便又有水準,117是我的至愛。即溶咖啡不夠水準?看你是買那一款吧,UCC這一款,味道總比在辦公室用隔夜咖啡粉沖得不倫不類的滴漏咖啡好喝,不相信的話,問問神探伽利略,他也是喝即溶咖啡喝出癮來的。 多得公關公司厚愛,最近給我送來了兩廂Starbucks罐裝咖啡試飲,兩款Doubleshot的口味分別為Americano及Espresso & Cream,即一齋啡一奶啡。 什麼是Doubleshot呢?有經常到Starbucks買咖啡的就知道,除了是例牌Coffee of the day外,簡單來說,一般你點的如Cappuccino或Latte一類的咖啡,都必定是Espresso base的,意思即是用上濃烈的Espresso咖啡打底,然後才混和牛奶或打好的忌廉。 而沖Espresso一般亦會逐個shot計(你見那些小小的杯,就是所謂的Espresso shot),如果沖的是一杯較大的咖啡,Doubleshot Espresso是項指定動作。當然,有些朋友可能喜歡較強較搶的咖啡味,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要求加碼,在Starbucks,每個shot都只是加三塊錢,和在茶餐廳加冰一樣平宜。 可想而知,這兩款Doubleshot罐裝咖啡,個子雖小,Espresso shot卻是打孖上,雙槍雄。 我最討厭喝冰咖啡,所以品嚐這兩款罐裝咖啡,熱飲是唯一方法。如何炮製?先將咖啡倒進杯內,放入微波爐叮45秒便可。 我從不嗜甜,平時喝咖啡也不喜歡加糖,初嚐這兩款咖啡,Americano那款齋啡還可以,另外一款Espresso & Cream,我就覺得太甜了,奶味雖則香滑,但對我來說口感還是太厚太濃。 再試,波爐叮45秒後加少許熱開水(大概加滿一個小咖啡杯),兩款咖啡的味道也剛剛好,Doubleshot Espresso隱藏的搶勁不減,醒神!! 我多希望他們會有無糖的版本哦。 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以下這個為這系列產品而做的「假」網頁,內容以取笑我們日常辦公室內的無聊事為主,還有幾支短片,頗鬼馬的。 http://www.energypluscoffee.com/doubleshottimes.php

Starbucks Doubleshot 醒神雙槍雄 Read More »

去不成上海世博,不如看看Iron Man2的Stark Expo。

又是正所謂做戲做全套,順便多來兩支viral video。 這次講的,是Iron Man 2內的Stark Expo 2010,其認真程度,真的可能有機會超越上海世博。 先懷緬一下過去,話說Iron Man Tony Stark的伯爺Howard Stark,查實在74年都辦過一次Stark Expo,以下是當年的宣傳片,現在看起來雖然有點兒low tech,但當年其實是標誌未來,先進到極。 光陰快過火箭,Stark Expo 2010就在眼前,趁今年上海世博這熱門話題乘機搶鏡,Tony Stark的確懂得個人品牌宣傳之道。 看完這兩條片,你真的很難抵受得住上Stark Expo 2010這官網看過究竟這誘惑。  你會發覺,Tony Stark果然是位商人,你看看這個博覽會的15大主要贊助商的主題場館,個個都有大Logo,人人有份,另有分頁逐一詳細介紹,認真程度,又是那一句,真的是做戲做全套。 Product Placement(置入式廣告),原來是可以這樣做的。

去不成上海世博,不如看看Iron Man2的Stark Expo。 Read More »

究竟呢隻機械人係狂派定博派呢?

踏入今年第二季,新手機陸續有來,先有一眾Android手機瘋狂搶灘,5月第一日又有今季Nokia N900的主打空降而來。 N900是Nokia第一部以Maemo平台運作,建立在Linux系統上的手機,主打多媒體及Multi-tasking功能,仿如「六神合體」+ 「鐵甲萬能俠」,是暫時第一部連RMVB檔案也可照讀的大廠手機, PMP和手機之間的這條線,似乎愈來愈含糊。 為了宣傳這台Nokia N900的「六神合體」多樣化功能,我們公司特別炮製了一條網上短片,看這隻機械人龍精虎猛,可這是我們同事們多晚捱更抵夜,於極短死線下換取來的成果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究竟呢隻機械人係狂派定博派呢? Read More »

Toy Story 3新角色Lots-o-Huggin Bear的虛擬懷舊電視廣告

正所謂做戲做全套,為了舖排今回Toy Story 3的新角色Lots-o-Huggin Bear,Pixar特別炮製了兩條網上短片,讓大家感受一下,當80年代Lots-o-Huggin Bear當旺時,他是如何地風光。 抵死在呢,以下兩條網片又真係做戲做全套,扮翻舊錄影帶的過片時食食地帶嘅效果,似到十足十。 更加抵死就係,仲要有埋日本版,嘩,Lots-o-Huggin Bear揚威海外,好囂呀。 呢呢拿,Lots-o-Huggin Bear在Toy Story 3內的真身造型就是如此,哎,年紀大,要拿枴仗,不復當年勇了。 再看這條預告片,你大概就可對Lots-o-Huggin Bear在Toy Story 3中擔綱的角色略知一二。 一般卡通電影宣傳不外乎在麥當勞送吓玩具,例牌有電影預告片再頂多送你一個幕後製作特輯,但PIXAR卻深明現今最流行的Social Media Marketing之理,唔講咁多,讓大家互相轉閱,先在網上製造Buzz,到電影真正上畫時,部份觀眾已對電影建立了一定關係或甚至是感情,先熱身,入場前入場後的迴響便更大了。

Toy Story 3新角色Lots-o-Huggin Bear的虛擬懷舊電視廣告 Read More »

究竟這是一部DC還是手機?

借了這部Sony Ericsson的X10回家玩了個多星期,結果,大部份時間我都是拿它來拍照,或者是將照片upload上Facebook及新浪微博,真覺得,自己有點對不起這部「手機」。 但沒辦法,可能有Sony作後盾,這部X10的拍照功能和UI(User Interface)實在非常吸引,當然,8百萬像素又是另一賣點。 講多無謂,自己睇相,衰鬼丫,真係見得下人。

究竟這是一部DC還是手機? Read More »

Puma的聰明鞋盒/袋

Puma似乎真的回來了,從設計、營銷、廣告、贊助,開始逐一回上軌道,步步有版有眼,最新的搞作,是產品包裝,今次的綽頭,不是鬥漂亮,而是鬥環保。 我不知大家一年內會丟棄多少個鞋盒,我個人而言就是每買一對鞋便要丟一個的,每對鞋的鞋盒尺碼都不同,疊起來不好看又浪費空間,還有,製造鞋盒所用的厚卡紙,曱甴至愛,香港天氣潮濕,很快便會變成來來曱甴屋。 Puma剛剛正式宣佈,將推出Clever Little Bag這個新包裝企劃,今後買Puma鞋,你會收到的,只會是一個用循環環保物料鞋袋,內裡只有剛好能固定一個五面方盒型的硬卡紙,沒有平時多餘的如牛油紙之類的額外包裝紙,據稱,每個包裝除了能節省了較傳統鞋盒使用的65%紙料外,在運輸、儲存及製造過程中,每年亦節省了最少60%的燃料消耗。 當然,環保的第一步,我還是建議大家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千萬不要為了趕「潮」,便過度購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包括這很講環保的Puma球鞋。

Puma的聰明鞋盒/袋 Read More »

Nike音樂跑鞋製作花絮

較早前寫個一篇有關Nike Free Run + 的網片「音樂+波鞋?真係有得諗! Nike Music Shoes」,我和好些玩音樂的朋友都研究了一輪,究竟這些跑鞋是否真的內有乾坤,能夠啟動音樂軟件發聲,還是純粹扮嘢? 終於,來自日本Wieden+Kennedy的原作人開估了,其實片中每隻Nike Free Run +的鞋墊下面,都真的安裝了一個類似midi controller的機關,令鞋底成為一個小琴鍵,扭動不同的位置,只要有些微變化,便會啟動相應的聲音,令每隻Nike Free Run +成為電子樂器。 Nike Free Run +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那個好像格仔餅般的鞋底,其獨特的柔韌度,讓整對跑鞋仿如你腳掌的一部份。這條網片表面上是拿了幾雙Nike Free Run +來做音樂秀,但潛台詞就是要將這跑鞋的高柔韌度特色展示出來,是名符其實的product demonstration。

Nike音樂跑鞋製作花絮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