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電視

Make Me Asian手機app涉歧視,Google受壓下架。

從前看明珠台學英文,我最愛看實況喜劇Seinfeld(宋飛正傳),不少美國人下下都要講求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這套劇卻剛好相反,當中笑料,九成就是要玩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 無論你是男人女人肥人矮人靚人醜人有頭髮無頭髮或七十二行,都有機會成為被挖苦的對像,更甚者,劇中人還愛拿不同族裔的Stereotype作笑料,主角Jerry Seinfeld自己作為美藉猶太裔,箇中笑料更是不留情面。 整套劇的角色,基本上無個好人,但由於笑料輕鬆浮誇得來又極之到肉,某程度上,讓平日那些在人前開口埋口禮義廉恥的電視觀眾,心理上得到解放,暗地裡看得開懷。 Seinfeld一共播出了7季,1998年Jerry Seinfeld的收入達2.67億美元,令他成為美國全年最高收入藝人,到目前為止,他仍然是全美最高收入的諧星。 一個民族(或個人)之所以偉大,其一在於能否自嘲,被人取笑兩句又不會輕易被傷害到弱小心靈。 Jerry Seinfeld可以入得到屋,靠在公仔箱「窒」人至富,卻沒有被人和諧,全因他頸上掛著「幽默」這兩個字的免死金牌。 「幽默」是一門藝術,要講究時間人物地點,稍一失去平衡,「幽默」可釀成災難,被指責為「歧視」。 說一大堆關於Seinfeld的話,因為最近在CNN網看到一則小新聞。 話說Google Play Store上有一個app,最近在美國被多名亞裔宗教人士及小數族裔猛烈抨擊,認為是鼓吹「種族歧視」,於是被迫下架,。 這個App名為Make Me Asian,把一張大頭相上載上去,你可以立即進行整容,矇豬眼、黃皮膚、黑髪,按幾個鍵,逐漸變黃又得,立即變黃哂亦得,得咗。 除了Make Me Asian,同系列還有個Make Me Indian,操作手法一樣,現在也同樣下架。 看見這單新聞,我感到有點無奈,因為我還未有機會去試玩一下。 事關小弟雖然祖籍番禺,膚色長相卻有幾分像南亞裔人,自少常被朋友拿來開玩笑,所以,我也想透過此app,看看我的矇豬眼chok樣會是怎麼樣。 有網友說,除了Make Me Asian,坊間還有多款整容app,可以將你變老變萌,那又算不算歧視? 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想,如果該公司同時推出同系的Make Me Caucasian,會不會就能把此事件擺平? 作為亞裔人,大家覺得此app是無傷大雅,抑或是真的鼓吹歧視? 伸延閱讀: Google Removes ‘Make Me Asian’ App After Protests of Racism Asian-Americans speak out against Google app they call offensive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

Make Me Asian手機app涉歧視,Google受壓下架。 Read More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一代宗師」電影配樂

音樂,向來都在電影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除了會找來梅林茂這等與他氣質匹配的作曲家做配樂,一直以來,王家衛更擅用罐頭音樂入戲,當中不乏神來之筆。 甫一開場展開的雨中格鬥,電影「一代宗師」內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故事接近尾聲,葉問(梁朝偉)宮二(章子怡)二人在大南茶室最後一次見面時的一幕對白。 弱不經風的宮二,講話時,彷彿只吐出一縷輕絲,是對葉問的深情告白,但宮所懷緬的一切,如今只活在記憶裡。 「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裡了。」 有些旋律與和弦,總是份外能勾起我們的思念情感,這一幕戲,王家衛沒有用原創,卻採用了大師Ennio Morricone的經典作品,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內的插曲Deborah’s Theme。 「在最好的時間遇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現在沒有時間了。」 「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該多無趣啊。」 「我心裡有過你,不怕說出來。喜歡人不犯法,但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讓我們的恩怨就像一盤棋那樣留在那裡。」 一幕既畢,餘音裊裊,我一路步出戲院,腦海裡還是上面的這幾句話,深刻如烙印。音樂配畫面,就是有這股攝人魅力。 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對白美指演技再精湛,催化劑,還需靠這音樂。 離場時,也發覺身邊有朋友在議論紛紛,說這個王家衛究竟在拍功夫片還是文藝片,為什麼梁朝偉張震章子怡等人的地獄式武術訓練都不怎麼看得出來,到頭來,又不外乎又是王導典型的「沒有張揚的愛情故事」云云。 我想,正如戲中所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大家還在滔滔不絕談論中,無論覺得那是動人好、矯揉造作也好,最少也証明,電影中的不少情節,還是值得你去再三咀嚼回味。 在重溫以下這段音樂的同時,細閱上述的那段對白,看看是否真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後記:老友在facebook上留言,問我此曲為何與Ennio Morricone另一大作Cinema Paradiso極其相似,但他卻又說不出似在那裡。 我嘗試以我粗略的方法回應:「這兩首作品都用了一些能刺激淚腺牽起思念漣漪的和弦進行,結構相近,至於賺人熱淚的大旋律,則以Cinema Paradiso略勝一籌。」 聽聽以下這一段優美樂章,看看又會否感到蕩氣迴腸,百般滋味在心頭?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跟壽司之神學職場道理

「我有點擔心,我們整組同事會變成一個小工廠,工作變得流水作業。」 曾經有一次,當我要求同事要把工作的流程弄得更有系統,並且強調某些基本工序真的要先做得滾瓜爛熟,猶如運作得順暢的工廠生產線後,才可考慮如何進階。事後,某同事向我提出了這憂慮。 無人喜歡做機械人,或者是工廠裡的小螺絲哦,同事的憂慮,我其實絕對可以理解。 但我還是覺得,從前音樂老師教我的學習方法是對的:就是先不要怕將一些即使是最沉悶的細節反覆練習,甚至到達機械化的地步。 正所謂熟能生巧,先要將最基本的動作熟練得像本能反應,將來,你才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發揮得更好。 較早前,看了Jiro Dreams of Sushi這套紀錄片,片中講述這位全世界年紀最長(現年86歲)的米芝蓮三星大廚小野二郎,如何窮一生鍥而不捨地,追求創作出至臻完美的壽司盛宴。 二郎大師的人生座右銘,就正好是:「將同一件重複雕琢,做到最好、更好」。 就是這樣簡單,偏執地將同一件事情反覆鑽研,你覺得已完美了嗎?他卻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法做得更好哦。 所以,追隨這位壽司之神,無論是他的學徒,或者是他的兩個親生兒子,永遠都會有學而後知不足的感覺,因為師傅的功夫永遠持續在進步,他們好像學一輩子也不能超越。 即使這看似宿命,但他們卻仍樂於接受。 表面上,這部紀錄片好像是與大家探討日本壽司、甚至是日本美食文化的深層意義(有幾幕握手壽司的場面,的確拍攝得優美如詩,像交響樂哦),但背後,或多或少,卻可能會讓大家領悟出點兒職場上謀生的道理。 如果你尚未欣賞此片,作為2013年的好開始,我衷心向你推薦,祝大家今年,事事精益求精,更進一步。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不老的傳說

我們都會老。 可是呢,我們這個社會,大家都很忌諱「老」這一個字,所以,我們大多數人,總不能做回自己那個年紀應做的自己。 你看,那些做藝人的,都以不老為榮,甚至是出盡所有法寶,務求以不老的面貌,年年廿八歲的精靈,十年如一日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事有湊巧,在荷里活那邊箱,近年卻開始蘊醸一股打破不老傳說的風。 年紀大,機器壞的,先有蝙蝠俠,接著來,就有最近的占士邦。 Sean Connery後,Daniel Craig就是我最欣賞的占士邦。 作為一名英雄角色,我欣賞他的不完美性,他性格帶點憤世嫉俗,經常發火。冷酷更帶點莫測的眼神加造型,目露凶光「啤」你一眼時,更有點像俄羅斯總理Putin。 看過Daniel Craig的訪問,知道他原來最討厭開槍的,難怪他系列的占士邦,份外多赤手空拳的埋身肉搏戰。 今集的占士邦,一開場就要被自己人擊下來,死過翻生,他開始質疑,這個國家和那位老闆,是否還值得他拋頭顱,灑熱血。 對於這個任誰都開始厭惡講Faith的年代,這是一個好題材。當然,雖然心有不忿,占士邦始終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國家有難,匹夫依然有責。 可惜,年紀大了,又周身傷患,就連射槍的眼界也退化了,畢竟,占士邦不是超人,開始力不從心。 世界也變了,恐怖份子是名超級電腦駭客,可以用精密計算搖控放火打劫殺人。 就連新一代的Q,同樣是電腦神童,再不和你玩那些設計古惑的gadget暗器,頂多給你一把善良的鎗和一粒GPS收發器。 但再高科技的精密計算,始終仍勝不過人腦,片中的占士邦經典名車Aston Martin出現以及他回到老家的一幕,就好像說明了,有些工具雖然很基本,但行不行得通,還是要看你自己。 當然,這齣Skyfall還少不免有幾場無無謂謂的占士邦cliche例牌戲,算是為粉絲服務吧,但老套歸老套,這應該算是歷年最有深度的占士邦電影了。 今年恰好是占士邦電影系列的五十周年,拍了這麼多年還要找新意,絕不容易,這一回的Skyfall,絕對有點重新歸零,打開新一頁的感覺,值得期待下一集Daniel Craig再登場的演出。 除了捧Daniel Craig,更要捧Adele場,這首主題,肯定是近年來最搶耳的一首,不信?自己聽。

新聞主場如戰場 The Newsroom

終於有時間看完第一季的The Newsroom(題外話,真希望NOW的自選台會播放更多這類有水準的劇集)。 這實在是很有水準的一套電視劇,故事講述一個虛構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台,當中的製作人如何在新聞專業與商業之間,尋求到最大的公因數,為保飯碗要保持收視,更重要的是,要緊守新聞工作從業員的崗位,為國民發聲,並追求公義。 劇中穿插了不少真實的新聞事件,譬如日本核輻射洩漏、美國茶黨政治、刺殺拉登、共和黨選人電視辯論等等,當中也加插了不少人物角色的感情線,算是照顧到不同觀眾層面的需要。 因此,故事內容在現實與戲劇化之間,產生了不少張力,對白快兼且狠和準,初看時,真的不容易消化,但習慣其節奏後,你就不難會隨箇中人物的情緒波動而看得血脈沸騰。 劇中的新聞主播Will McAvoy,本身是一名共和黨的支持者,更是名政治理想主義者,但暗地裡,他其實對當今美國的政治氣候及商業化的新聞報導大感不滿。 本來已是超級主播,只要盡量避免表明任何立場,保持所謂的中立,發表騷不到癢處的言論,便能自保。 因緣際會,在某次出席大學的論壇,Will McAvoy因一名學生的愚昧提問而大動肝火,事後被老闆發現,於是為他刻意安排,重燃戰火,整頓新聞工作室的編輯方向,為的,是希望新聞工作室不會被廣告商牽著鼻子走,因而變得過度綜藝和商業化。 我不知道,在現實世界中,還有多少名新聞工作者,會像劇中人般,為新聞專業這理想而戰鬥。 但我覺得,無論你做那個行業都好,心中缺少了一團火,其實每天上班的日子都很難過,信不信由你。 劇中再三點題,對人好,對事好,只求「誠實」二字,做人才可心安理得。 環觀現實狀況,「誠實」愈來愈顯珍貴,問題是,你會情願被現實同化,還是甘願被視為食古不化?

「深夜食堂」的心靈雞湯

看見同事R檯面放著幾本「深夜食堂」漫畫,拿上手嘗試一讀,覺得畫功一般,沒興趣繼續看下去,15秒內即放下。 「且慢!」 同事立即叫停,說我幾乎走寶,然後喋喋不休向我推薦其中故事內容,叫我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回家後,上網找了「深夜食堂」的電視劇來看,斷斷續續把兩季劇集「煲」(看)完。 每集既畢,我總會覺得,我都會有一副如劇中食堂老闆坐在廚房一隅嘆一根煙(雖然我不抽煙),然後眼尾一瞄店內食客的「梳乎」神情,淡淡地,啖啖在回味。 哦,可能有部份朋友還未看,請容許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 話說「深夜食堂」是一家在東京新宿鬧市後街的食店,每晚深夜12點後至早上7點間營業,餐廳的菜單很簡單,但老闆會盡量依照每位客人的要求,為他們特別做菜。 「只要做得出來就做。」每集的開首,老闆如是說。 食店老闆由充滿男人味的小林薰主演,這位左眼面上有一條長長刀疤,帶少許江湖味道的老闆,每一集,都會為他的一位食客(該集的主人翁),烹調一味特別客製的料理。 這些食客,大部份是小人物,間中也有名人,由普通上班族、半工讀大學生、體育版記者、社團大佬、脫衣舞孃,以至是A片男主角。 你想像不到形形色色的行業都有,雖然匪夷所思,但每個角色有血有肉,感覺真實。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他們與那一道料理的小故事。即使他們有多少件可以再放下懷的憾事,卻往往會為再次嚐到這一道料理,從而執著起來。 正因為,每位主角即使目前的生活如何不如意,來到深夜食堂,也總有一道能勾起他們最美好的回憶的料理。 有些時候,味覺和情感這關係,真的是奇妙呢。 你,又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最近,或多或少,因為「深夜食堂」此劇,也改變了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不要誤會,此劇沒有刻意向大家說教,只是我覺得,劇裡卻透過每集每一位主角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小哲理。 「活好每天,不要留下憾事。」 但若果有什麼憾事,就點那一道你在最快樂的日子時吃過的菜吧,即使是清茶泡飯,最美好最幸福的感覺,頃刻就會再次喚起來。 平日追日劇,看過頭一集,打後便會略過重複的開首部份。 但偏偏是「深夜食堂」以下這開場白,看了兩季,每次也能讓我放慢下來,把它作為該集的小前菜。 「成天加班疲累不堪的人,失戀痛哭的人,夢想破碎消沉不振的人,喪失日常樂趣的人,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不受上司青睞想要抱怨的人,覺得幸福手舞足蹈的人──讓大家都吃飽喝足,心滿意足,滿面笑容回家的街邊小店。」 伸延閱讀:《深夜食堂》在家開飯    

金牌馴狗師Cesar Millan教你如何Be The Pack Leader

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雜誌)有個節目,相信很多愛狗人士都會看過,那就是Dog Whisperer(金牌馴狗師)。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Cesar Millan(凱薩米蘭),本人已是一個傳奇,是個典型的American Dream美國夢勵志故事。 21歲,他在從墨西哥偷渡到美國的新移民,當年英文也不太懂得說多幾句。 初來報到,什麼工作都肯做。 由於自少在農場長大,喜歡與動物相處,於是便在一家寵物美容店打工,專門負責「招呼」最難服侍的惡犬,被狗咬?早已習以為常。 2000年終於成為合法美國公民,2009年才正式入籍。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Cesar Millan打理的犬隻康復中心,開始闖出名堂,2002年Los Angeles Times的一篇報導,引起MPH Entertainment的注意,遊說他製作一系列的真人秀。 2004年,Dog Whisperer with Cesar Millan這個節目在National Geographic 播出,Cesar Millan迅即成為一個家傳戶曉的名字,同時亦為該台的金牌節目。 該節目的第8季,已剛剛播完。(逢星期三晚十點,繼續有重播) Cesar Millan人氣急升,某程度亦和他荷里活星級客戶有關,家犬有問題而要找他「輔導」的,便包括了Oprah Winfrey、Nicolas Cage、Will Smith和Vin Diesel。 可是,Cesar Millan鍛鍊狗隻的方法,也同時備受某些愛護動物人士的反對,認為他有虐畜之嫌,帶點爭議性。 因為在節目中,Cesar Millan經常會向觀眾再三強調,作為狗主,就算是多痛愛犬隻,也一定要讓牠們知道:「誰是家中老大(who’s the pack leader)。」 當遇上凶猛不受控的犬隻,Cesar Millan亦會使用「適當」的武力,或予以強硬的聲音及身體語言,將牠們馴服。 雖然你可能會罵我不應該將小朋友和犬隻相提並論,但我覺得,Cesar Millan有點像【虎媽的戰歌】的作者蔡美兒的觀點一樣,手法雖然是有點嚴厲,但任誰都知道,世間上,凡事要有好成果,或多或少,都一定是吃點兒苦頭。 「這樣太辛苦,太難為了他們了。」不勞而獲?我都想。 解讀犬隻為何行為有異,先找到問題核心,然後才對症下藥,可說是Cesar Millan的強項,因為狗狗就算有多少心事,也不懂得如何向我們表達。 但我看了這麼多集,我發覺問題核心,未必是狗狗,往往反而是那些無知的主人。 過份地溺愛,同時又缺乏時間照料,通常都是主因。 聽起來,是不是又有點像為人父母者的難題?

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

上網查Mashup、Recut、Spoof這類關鍵字,你不難找來一大堆創意澎湃的二次創作作品。 如果你到YouTube找Recut Trailer這組關鍵字,你更會找來大批精彩的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 不要以為這類作品純屬惡搞,事實上,不少電影節或由專業剪接師發起的大型觀摩活動,都曾經召集大家進行這類二次創作,對原創致敬也好,炫耀剪接師或配樂人的功力也好,這類無傷大雅的惡搞,都是出於宣揚創作自由的精神,絕對能登大雅之堂。 以下是我最欣賞的三支二次創作電影預告片,看看會否嚇你一跳? 愛情大片鐵達尼號Titanic,變成孽緣驚慄情殺片,情人變仇人。 經典驚慄片閃靈Shining,變成陽光朝氣的溫情片,人人常歡笑,不要眼淚掉。 天使愛美麗的Amelie,居然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魔鬼降世,比凶兆更凶險?

超級英雄大群揪

小時候,無論看日本的特撮超人片的「大結局之齊齊打大佬」,或者是美國的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系列,都會感到份外興奮,腎上腺素谷爆燈。 原因無他,情況就等於看NBA的明星隊夢幻組合球賽一樣,粒粒巨星齊齊曬馬,賓虛般的墟冚場面,唔打得,都一定睇得。 醞釀多年的大堆頭超級英雄電影The Avengers,等到頸都長,終於也上畫了,看過Trailer而不熱血沸騰的大男孩,相信精神一定有點問題。 大家都正在等睇這齣好戲的同時,另一邊廂,有有心人居然把當年1978年的The Avengers電視特別版的片頭放上YouTube。 此片感覺極Cult,比較一下三十多年前的The Avengers,新舊對照,除了Thor和Incredible Hulk分別不大外,其餘都相差甚遠。 當中,最好笑的可說是Iron Man,其鋼鐵戰衣,有點像是用燒焊工人面具製成連身裙,造型亦有點像高瘦版的小露寶,簡陋得來超Kai。 但細看清楚,此片相信是把不同片段剪輯而成,得啖笑的膺品,當中更居然出現了鹹蛋超人的片段,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看得太認真(雖然,幻想下都幾過癮)。 作為超級英雄片的另一強國,日本當然也不甘示弱,以下這一套幪面超人群揪勇士戰隊的特輯,出動了兩大陣營的所有超級英雄,雙方一見面就打,實行打到落花流水。 驟眼看來,似乎有點混亂,更有點像古惑仔劈友,但由於場面實在偉大,百幾兩友,一起群揪,保證你會目不暇給。 但看前,最好有心理準備,因為保證眼花。  

《桃姐》世界中的簡單生活

家僕好、馬姐也好,我在想,像電影《桃姐》中桃姐的這個角色,驀然回首,感覺上,好像已是上一個世紀的人物。 我在油塘屋村及土瓜灣唐樓中長大,家裡當然沒有傭人,但小時候在培正上學,身邊總常見到每天接送放學,或帶午飯給書友仔吃的馬姐。 雖然對少爺仔或小姐呵護備致,但我卻發覺大部份的馬姐都總有三分霸氣七分和藹的,刁蠻的少主總不能完全自把自為,她們明明是個僕人,卻更像是個家人。 馬姐更會和其他家長打成一片,間中互相交流賣餸或湊仔心得。我老媽子當年便與其中一位書友仔的馬姐極之投緣,除了互相照應,間中馬姐更會代替老媽子給我帶點午飯或加料(不肯定她的「事頭」知否)。 當書友仔一家移民,她也告老歸田後,老媽子也間中有去過順德鄉下探望她,聽老媽子說,書友仔的一家人,為她買了地蓋了房,把她安置得很好,回來香港時,書友仔家人間中也會順便去鄉下探望她。 如果你問我,我們這個年代的主僕關係,為什麼會和上一代相差得那麼遠? 其實很簡單,只因為社會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演變成實際或甚至是功利的交易,就像一買一賣,表面上簡單直接了,實質上,反而變得複雜了。 待人接物,已再難來得簡簡單單。猜疑,是保護自己的常識;信任,是種奢侈或甚至被視為愚昧之舉。 「有兩類人,你千萬不要信:賓妹和裝修佬。」剛搬進我所住的大廈,住在我樓上的師奶就這樣對我說。 師奶對我訴苦,告知我她種種的不愉快經歷,我對她雖然深表同情,但對於她所得出的這個結論,從此失去了對所謂的這「兩類人」的信任,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可悲哦。 說了一大堆話,你可能會問:這好像與《桃姐》這部電影風馬牛不相及哦。 每個人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得著,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就如它的英文片名Simple Life一樣,正好道出了上述我所領略到的一點人生小道理。 也許,在導演許鞍華的眼中,最真實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是可以來得如此簡簡單單的。 歲月不留人,是無奈,也是自然規律,《桃姐》這部電影,感覺上,就好像將很多段人生插曲湊合在一起。 每個人看,都可能會見到個人生命中出現過的插曲的影子,但卻都如流水中的落花般,偶遇過後,生活,還是要繼續往前順著流。 看時,我除了想起昔日書友仔的馬姐,當然,也難免憶起當年也是中風入院的老媽子,還有,那段我經常進出醫院又要北上工作的日子。 你,又有否共鳴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