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Dairy

音樂給你的勇氣

「今朝早聽到呢首歌,好開心哦。」 以上是經常出現在我家,我和我太太的對白。 對於你來說,在生活裡,音樂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相信,這晚出現在林二汶音樂會的朋友來說,音樂,就可以是給予心靈的一種力量。 一曲既畢,這種力量,會停留在身體內一段時間,讓你更有勇氣,去面對明日的挑戰,去走一條前景未明的陌生路。 一如林二汶這張新專輯的主題一樣,會讓你繼續On The Go。 這一晚夜,我路過這張音樂會的海報,我低頭合十,不是想搞笑,而是,我真的心存感激,多謝上天讓我有機會學音樂。 於是,無論生命上面對不同的挫折,說我阿Q也好,我依然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正因為,音樂這好朋友,經常給予我勇氣。 不要讓音樂停下來,要永遠On The Go。

自己的故事自己寫

打了廿多年工,今年,在多方好友的長期威逼利誘下,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出走。 多謝各位朋友、客戶與行家們的支持與祝福,一下子間,我真希望我有三頭六臂,可以和所有有興趣與我合作的朋友們,一起做點事。 暫時還未方便公佈我的具體計劃,但實在要多謝各位的關心。在現任的公司,我還要上班上至八月中,之不過,不要以為我即將離任就無所事事,向我的同事打聽一下,你就會知道,其實我每天還在忙碌著不知多少大小事情,日子過得很充實。大部分的邀請,我暫時都要一一婉拒,實在抱歉,請各位見諒。 但再忙也好,那天仍抽空參加了Facebook香港辦公室的開幕派對,與我一班年輕的同事們,體驗一下矽谷的霸氣,順便,也趁機與各方行家,聯繫聯繫。 聽見大家都羨慕這個媲美豪宅示範單位的辦公室,但我覺得,羨慕之餘,大家不要忘記,其實Facebook開始時,一如大部份成功或失敗過的新公司,都一定走過一段艱難的路,那一段路,經歷之時,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你明天會否收皮,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很多情況下,都要靠自己的直覺與運氣,正因為,前車未必可鑑。 打了廿多年工,我做過的公司,David Ogilvy、Leo Burnett、Bill Bernbach(DDB),Bates、TBWA等,大部分都是一些廣告界殿堂人物的名字,我相信,每一位前輩,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奮鬥故事。那天在Facebook的簽名牆上,我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自己好好寫出來。 P.S.出走的消息公佈以來,多謝很多與我素未謀面的朋友,向我發出Facebook朋友邀請並送上慰問,實在感激萬分,但其實我的個人帳號真的只想用作私人用途,可以的話,希望大家不會介意到這裡,給我的個人粉絲頁一個「讚」,大家也可保持聯絡。

Instagram第二春

Instagram於2010年10月成立,一眨眼三年多,在互聯網世界,大概可以類似貓齡狗齡相對人類歲數的倍數運算,屈指一算,目前Instagram正好是廿八歲左右的壯年。 由當初的黃毛小子,Instagram現已成長為剛好嗒得杯落的型男,因此,近期傾慕者突然倍增,當中又以女性為主。 我眼見不少90後妙齡女士,口口聲聲說Facebook已經老餅過氣,決意離棄, 紛紛向Instagram投懷送抱,認為此乃時下潮人象徵。另一邊箱,作為她們旗下的觀音兵,也有不少紛紛跳船,誓要飛甩老土(Facebook),轉投Instagram陣營。 最新現象,分享照片之餘,Instagram已迅速發展成一個虛擬活動社區,每天24小時,都幾乎有不同大小規模的活動在進行。 繼2013聖誕節前,LOG-ON叫大家上Instagram拆禮物之後,容祖兒亦在她的1314演唱會期間,呼籲歌迷齊上Instagram點歌。因此,我極有理由相信,在2014年,一定會有更多吹雞行動,逐一在Instagram發生。 有見及此,我特別提供以下想法,可供各大團體機構作為參考。 1.Instagram叫外賣:街口茶記可以在每朝早先將午飯時間的ABCD餐放上官方Instagram帳號,讓熟客預先點菜,按圖自Tag即可,一來方便大家,連聽電話的時間都慳番,二來廚房可先作約略統計,決定每款餐所需預備份量,夠環保。 2.Instagram報案:警方設立999 Instagram專線,市民如有任何舉報 ,可直接拍照上載兼打卡簽到,除了有圖有真相,位置也可報得一清二楚,提高破案效率。 3.Instagram報新聞:上述999專線方便市民及警方之餘,更可做福傳媒,讓新聞工作者不用竊聽,也可追蹤第一手新聞猛料。事實上,外國各大傳媒如CNN 或Time等,早已聘用專業Instagram攝記,香港各大傳媒亦可以嘗試仿效。 4.Instagram報天氣:每天早晨,尤其在冬天,只告訴你溫度是多少未必有用,每朝早幫你在中環旺角路邊拍張路人甲乙照,看看那誰冷得騰騰震那誰好似太陽咁溫暖,即可減低天氣不似預期之風險。 5.Instagram統計遊行人數:無謂每次口同鼻拗,不如每位參加遊行的朋友都自拍上載,順便打卡簽到,每張照片亦緊記使用大會指定#Hashtag。再玩盡一點可以同步使用Runkeeper或Nike+等一類手機app,然後把遊行路線截圖分享往Instagram,走數正衰人。 除了上述活動,大家可以探討一下例如Instagram選港姐、Instagram公佈六合彩攪珠結果、Instagram選特首、Instagram派利是、Instagram放榜等活動的可行性,搞搞新意思,讓香港成為Instagram活動之都。 以下是我的個人Instagram帳號,請多多指教。 http://instagram.com/rudileung (原文刊登於e-Zone周刊,本網誌可能略經修改)

「1600熊貓遊香港」教曉我的事

看到這個標題,如果你真的以為這個藝術展覧活動會教曉全港七百多萬人知道要從生活小節做起為保育出一分力的話,你就未免太天真。 記得中學有位老師的教誨:「無論你學習那一個學科都好,我希望你們能夠獲得的,不是書本上知識,而是當中的啟發。」 當然,在現今這個功利的社會,未必會明白啟發的重要性,於是,很多人會質疑,讀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來幹嘛? 今次在PMQ搞這個藝術展覧,事前又要在全港九新界搞快閃,意義何在?是否真的可以達到有效宣揚保育的意識?於是,大家又會質疑,普羅市民中,尤其是那一班為求一睹熊貓而追趕跑跳碰的朋友們,知否自己所為何事? 我的看法是,主辦單位可以做的,就是要提高大家的關注,讓各位自行反思,而不是硬生生去「教育」我們,藝術展覧,往往就是這樣,能夠接受到多少,要看受眾個人的水平。 當然,無可否認,是次活動,也有太多不足之處,不同參與的協力單位,爭艷鬥麗,發佈的訊息太多太亂太頻密,令原作者先生Paulo Grangeon所想宣揚的保育訊息,未必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自從「1600熊貓遊香港」展開以來,連日來除了各大報章外,全港市民更目睹來自四方八面熊貓照片旋風式洗版,有不少朋友開始覺得,實在不勝煩擾啊。 更有市民投訴,「1600熊貓遊香港」這快閃活動,有關當局安排不善,閃得太快太倉促,累得不少市民與熊貓緣慳一面,撲空而回。 於是,有朋友批評,到底這些一窩蜂由你我他至各大明星名人自拍自high的活動,參與其中的朋友,又有多少真正明白「1600熊貓」這活動背後的意義,其實是象徵全世界目前只剩下1600隻左右的熊貓,而且,全球生態正面臨嚴峻威脅,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又豈止於熊貓? 面對這些批評,我聽說有些參與了這次活動的義工朋友,有點耿耿於懷。 各位義工朋友,我想告訴你們,正正因為這些批評,大家不是就因此而提起了對保育的關注嗎?我們應該慶幸,批評者之中,有不少正好就是間接幫助了大家認識這次活動背後的真正意義。 要怪,就只好怪這「1600熊貓遊香港」活動太受歡迎,黃鴨仔好、星星好、網絡公投也好,香港人就是如此喜歡去一窩蜂做同一件事的,有了Facebook,這類事情的效果,往往隨時被放大千百倍。 如果有人別有用心,想從中「抽水」,令事件變質,這也是避無可避的,因為,如果「來自星星的你」還是有市場的話,相信大家還是會繼續洗版的。 各位朋友,如果你極度厭惡這些Facebook洗版活動,我會建議,你要做的,是把你的這些朋友block了,但拜託不要怪罪這1600隻可愛的紙糊熊貓。 據知「1600熊貓遊香港」前後招募了百多名義工,參與兩個星期的快閃活動,日矖雨淋,四出奔馳。 最後一天快閃,一度黃色暴雨,大會曾經考慮取消,但他們依然堅持,冒雨拿着那些紙糊熊貓供大家拍照,就是為了不想前來的市民失望。 活動之後,我亦知道這批義工朋友,已自行組織了更多的民間「1600熊貓遊香港」快閃活動,以紙糊熊貓作為親善大使,探訪更多不同階層的朋友們,用人傳人的方式,以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我相信,經歷過過這次活動,這班義工朋友,將會團結成一股新力量,繼續為我們香港這個城市,締造更多好人好事。 最後,我也要申報一下,我其實也是這次「1600熊貓遊香港」策展活動的義工之一,活動前後,我負責協助主辦單位有關在網絡及社交媒體上的傳訊策略,相比起這一批勞苦功高的義工朋友們,我所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 如果大家都是有心人,還是有興趣想認識更多關於「1600熊貓遊香港」背後所宣揚的保育意識的話,不妨稍移玉步,6月25日至7月17日期間,到PMQ參觀該展覽活動.帶同小朋友去一起學習,更好。 有關活動詳情,請按這裡。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眨眼間,已經是四個月前的事了,我有幸上了商業電台叉姐何秀萍【有誰共鳴】這節目,分享了有關我的音樂人生的成長故事。 我這個人沒什麼急才,所以,一如既往,錄音當日,我都有準備好貓紙。 雖然沒有照著稿讀,但我也有先寫下大綱,反正寫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節目錄音當日,我一共分享了10首歌,後來,因為時間關係,其中有一首歌的錄音沒有播出。 從前,總以為做電台節目很容易,只要口才好懂選曲就可以,今次這個經驗,卻令我發覺,要控制時間控制得恰到好處,講話又要字正腔圓,原来是這麼困難。 事後我想,實在佩服那一些,每天早上,在我們魂魄未齊的時候,就要開咪做直播的電台節目主持人。 我已經把當日的錄音,分成兩段,放了上網,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你也會有所共鳴。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音樂人生。 我自小在屋邨長大,因為反正都覺得家庭未必能夠負擔得起,雖然對音樂很有興趣,但其實最初,是從來沒想過會認真地學音樂的。 記得小學六年級,某日的午飯時間,我聽到音樂室的班房,響起了聲音很響亮的大型交響樂樂章。我走了入班房,遇上了當時的小學音樂老師潘Sir,就開始和他聊起來。他問我:「你想學樂器嗎?考上這家中學,參加銀樂隊就可以學了,不用交學費唔,還可以借樂器的。」就是這樣,我在原校升上了中學,然後亦開始參加了銀樂隊,跟這位老師學音樂。我很崇拜這位老師,受他影響,和他一樣,我第一件拿起的樂器,就是小號。 後來,中學畢業,我先後考入了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主修音樂。 1.Beatles “Penny Lane” (1967) Beatles就好比是我們那代人聽流行音樂的啟蒙 我曾經透過不同的途徑,儲齊了Beatles的13張黑膠大碟(大部份都是二手) 1967年的Beatles開始在音樂上愈來愈成熟,監製George Martin的古典音樂背景亦幫上了不少 音樂中段找來了David Mason演奏了一段巴洛克風格的Piccolo Trumpet間奏 這是一首關於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二人年輕時在利物浦經常出入在某一個街坊角落的歌曲 Penny Lane是Paul McCartney當年經常搭巴士去找John Lennon落車的一條街,真正街坊街里 2.Ryuichi Sakamoto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 (Piano version) 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主題曲 坂本龍一是當時我十分欣賞的一隊電子音樂組合YMO的成員 這首歌曲的結構相當簡單,除了前奏,只有兩個主要段落 每次聽,都好像第一次聽,而每一次聽,都好像會帶給我一些不同時空的回憶,感覺,好神奇 我永遠難忘當時有位朋友找到了這首音樂的鋼琴譜給我,之後我每次見到任何一部琴,我就幾乎只會彈這一首音樂 3.夏韶聲 “My friend” (1988) 80年代的經典廣告主題曲 廣告裡面,有位年輕人,無論風吹雨打,都會晨早起身跑步 「永遠向前,永不停步」這句廣告標語,說的既是鐘錶產品,亦是勵志人生 感覺十分勵志,那時我開始想,如果可以又做音樂、又做廣告就好 後來,我很幸運,居然第一份的廣告工作,所跟的老闆,就是創作這個廣告的創作人 4.倫永亮 “當天那真我” (1993) …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Read More »

Well Said永遠不及Well Done

小時候,住在油塘灣的徙置區,除了外婆、媽媽和一個阿姨,我的家裡,還有五個姐姐,作為家中的老么,我的成長歷程,你可以想像,當然都是女權主導。 (差點忘記了,就連伴我成長的小唐狗,都是一頭狗乸。) 所以,自小我早已練成金剛不壞之身,面對家裡姐姐們的七嘴八舌,我懂得選擇性聆聽,更重要的是,習慣久了,除了爸爸以外,平時,我當然是家裡說話最少的成員了。 我從来都不喜歡主動爭取發言,因為,心裡總覺得:「就先聽聽她們怎麼說吧」。 直至到,在爸爸的喪禮前。 「今次就由你來負責致悼念辭吧」,家中的大家姐,將這重任交了給我。 「今次又是你來負責致悼念辭吧」,幾個月後,媽媽的喪禮前,大家姐再次將這重任交了給我。 如果你是近年因工作認識我的話,你可能會很難想象,本來,我其實是一個說話不多的宅男。 可是,搵食艱難,我所幹的又是少說話多做事的話,人家會當你隱形的廣告業,到頭來,很多事情都是為勢所迫。 為要好好磨練,於是,近十年,我除了回到大學教書,我也開始馬不停蹄,四出演講,甚至,當大會司儀。 有些初相識的同事或朋友,見我站在台上口若懸河,總以為我很「吹得」。 但大家有所不知,每一次,其實我都很緊張,更重要的是,在提案會議上,被客戶即場秒殺了建議我又能立即提出個人見解然後立即翻案的能力,其實大部份與口才無關,都是事前做好的功課。 事實上,平時,我是很怕那些口才太好,講話處處佔上風的人的。 我也經常提醒自己,向客戶提建議,千萬不要「吹完先算」,要實話實說,做不來的,不要硬撐。 就連我的下屬也和我說過,她有點詫異,面對客戶,為何我會如此老實,直接告訴他們某些東西我們做不來。 “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 最近,經常在網絡上見到Benjamin Franklin這名句。 有幸去年參加了TEDxKowloon的年會,成為台上演講的其中一位嘉賓。 當日,我嘗試用「當街坊遇上社交媒體」這題目,和大家分享一下Social Media中的社區,其實是怎樣煉成的。 事後有朋友說我講得不錯,但有苦自己知,當日,雖然我已經準備妥當,講稿也老早寫好唸熟,但站了在陌生的台上,加上幻燈片的播放有點混亂,我覺得自己的表現,有點失準。除了超時外,總結前亦有點混亂。 「你剛才好像好緊張哦」,聽了太多客氣的說話,但知我者莫若我老婆,甫一下台,只有她這樣和我說。 表現失準的另一個原因,是我面對當日部份的演講嘉賓,他/她們未必位位比我口齒更伶俐,但他們演說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和他們直接所做過的工作成果有關。 而我所講的,只是一個小概念,其實未有足夠的實踐。 可能,我講了一個還算動聽的故事,但有關的概念,除了個人平日盡力而為之外,距離付諸實行,或甚至成為一個影響到更多人的運動,仍然有很大的距離。 聽到部份講者訴說他們已作出的行動,或者是創造出的成果,我甚至有點慚愧。 “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 這句說話,我會繼續用來提醒自己。 除了想分享我當日在TEDxKowloon分享的視頻,我也順便將我當日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分享一下給大家。 準備講稿,不代表是我會站在台上照稿讀,而是我通常會在製作PowerPoint前,先整理一下自己所要演說的主題。 所以,你會發覺,我以下這段文字和我的演講內容,有不少出入。但大致上,主題都是一致的。 希望今後大家不再會以為,我是真的站在台上就可以口若懸河的,事實上,每一次在事前,我所作出的準備工夫,是相當認真的。 【當街坊遇上社交媒體】 今天,我想和大家講一個有關蘇婆婆的故事。 這一張照片,是蘇婆婆人生中最後一次出門,在昂平360觀光時,我在她背後拍下的。 蘇婆婆來自馬來西亞,七十年代,曾經來過香港一次,維港的景色,一直令她印象很深刻,她一直都和家人說,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多來香港一趟。 這一年,她再次踏足香港,維港夜景依然漂亮,只是,感覺上,天星小輪過海那一段旅程,一眨眼就坐完。 你以為人生去到晚年就可以放慢腳步,但原來,人生本來就是來去匆匆,這一趟香港之旅亦然。 來了香港一個星期,匆匆忙忙,蘇婆婆吃了很多、也看了很多,回到馬來西亞,幾個月之後,她就腦中風,走得好快,好突然,享年八十歲。 蘇婆婆有五個子女,屬於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送她最後一程的,除了滿堂的兒孫、親朋戚友,居然,還有她一班的「街坊」。 「街坊」這個名詞,對於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來說,極其陌生,每朝早,大家平時有和住在隔壁的陳生講早晨嗎?在街口賣菠蘿包給你的那一位珍姐,個女原來今年入大學,你又知道嗎? 在蘇婆婆喪禮上出現的「街坊」,除了左鄰和右里之外,還有一班婆婆從前經常幫襯的街市檔主。 …

Well Said永遠不及Well Done Read More »

快樂人生的ROI

托賴,也需要經常感恩,近十年來,我的職場仕途,尚算順利。 難怪,與好些朋友,尤其是年輕同事談起,他們總以為,我是那類對事業每一步,都懂得悉心安排的人。 實話實說,我這份人,凡事都是隨遇而安,盡力而為,偶爾即使會「身痕地」冒一些小小的險,做一些份外的事情,但都是憑感覺為興趣的居多,下下計算回報的為少。更何況,我也有跌低過的日子,只是大家沒留意。 但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凡事毋須刻意追求,順流來了,順著走,逆流來了,慢慢走,又或者,停下腳步,看看四周風光吧。 昨天無心所插的柳,到頭來,某一天,卻在不知不覺間,發現原來已綠葉成蔭。 朋友見我經常出席活動演講,以為都是揀過算過,間中更會向我抱怨,認為我一定有「大細超」。其實,一般我只是看能否配合時間和地點,機構或報酬我一般也不會太多考慮。 舉個例,很多年前,在大學當老師的同事姐姐叫我去她的學校幫忙,為該校第一屆的副學士準畢業生,主講一場廣告業就業輔導和分享,當時完全沒有考慮過能獲得什麼回報,印象中,活動後,我好像獲贈了一支原子筆作紀念品,我心想,總比又是水晶膠獎座好得多了。 事後,我也不知道當日原來也在場的學院課程總監,問我有否興趣做客席講師,連正式的面試與複雜的評核都不用,我就已經順利成為了該校的老師,原來,那次的分享,某程度,就是我的面試。就是如此,我一教七年,由副學士課程教到碩士課程。雖然,兼職教師的薪酬不多,學校亦從來沒加過人工(雖然我亦不介意他們會隨量加多少),可是,可給我帶來的滿足感,非金錢可衡量。 另一次,也是被邀出席的分享講座,對象是保險從業員,主題是個人品牌管理,我除了事前要求大會不要送我一座水晶膠作紀念品外,當然亦是不計酬勞的。 事後,聽說大家對我好評如潮,我居然獲得了其中某大型保險集團的邀請,再次分享同一題目,這一次,我在演講前一兩天,才意外地獲悉,這場只有三十分鐘的演講,我居然可獲得五位數字的酬勞,試問我何德何能? 繼續說下去,恐怕我會有點像當年上電視新聞的會考九優狀元一樣地討厭,明明是一條呆呆的死書蟲,卻硬要告訴大家,他/她是如何地不著緊讀書考試,平時都是踢下波唱下歌,輕輕鬆鬆,就拿了九科A回來。 但世事真的就是如此,即管盡力而為,回報或多或少,實在難以斤斤計較。 還有,一定要做了就算,不用回頭分析太多,只管繼續往前看,你走的路,自自然然,會更闊、更遠。 年紀愈長,這體會,也愈來愈深刻。 本來老早起了以上的稿,打算趁周末整理一下才分享,可是,今天看到這來自泰國的廣告,再讀一遍上述自己的所謂人生分享,卻馬上令我有點自慚形穢。 廣告故事中的主人翁,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大好人。 每一天,他總會默默無私地,幫過路上的陌生人一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雞髀出雞髀(不是說笑,劇情需要,真的有出雞髀)。 的而且確,出點綿力,微不足道,試問又何足掛齒?做了就算,每天如是。 於是,旁白那位也看不過眼,如是說…. What does he get in return for doing this everyday? He gets nothing. He won’t be richer. Won’t appear on TV. Still anonymous. And not a bit more famous. 可是,究竟是什麼動力,能驅使他會繼續無私奉獻,只付出,卻不問回報? 相信他自己也沒有答案,他,亦好像沒想得太多。 到某一天,一個接一個的小奇蹟出現,終於讓他領略到,他先前所播下的種籽,在不知不覺間,已逐一開花結果。 快樂的真諦,這個ROI,居然是可以大得如此美麗。 可是,這快樂人生的ROI,卻是一條我們窮一輩子也沒法子算出來的方程式。 想當初,你的付出(投資),目標回報是什麼?這條數,怎樣計? 我們都是凡人,付出過,當然都希望有回報,能夠給更多人知道,備受認同或表揚,當然更好。 …

快樂人生的ROI Read More »

每個人都可以是提案高手

除了校際朗誦比賽外,香港的教育基礎中,從來都缺乏提案演說等的技巧培訓,更遑論實習的機會了。 剛剛過去的星期五,我參加了由JCDecaux主辦的Best of the Best Awards「最佳港鐵廣告大獎」年度參賽作品的評審。 每個被挑選出的入圍單位,都要準備五分鐘的演說,以案例形式,說服評審他們的作品是Best of the Best。 有些講者說得繪影繪聲,也有不少是交足戲份的,但十隻手指有長短,其中,也有不少是明顯地欠缺準備,甚者,可能是太緊張吧,有些朋友,連一些基本禮貌也是欠奉的。 就部份表現略遜的講者看來,大有很可能,這些作品都不是他們直接參與創作的,譬如,那是客戶的外國總公司來料加工,又或者,他們只是媒介部的同事,負責媒體採購的,他們只是被老闆迫他們來參賽。 五分鐘捱過了,多謝都不想說一句,快速閃步離場,這是可以理解的。 我不想恃老賣老,但不得不說的是,就我所見,在一般現存的廣告公司架構內,客戶下下都要「打大佬」,年輕一輩有機會擔當提案的機會,比起我廿年前入行時,機會愈來愈買少見少。 所以,各位年輕的同業,其實可以當這是一個難得的練習機會,千萬不要覺得那是折磨。 雖然只有五分鐘,但其實難度是十分高的,所以,不要掉以輕心。 我幻想我是當日其中一位提案的朋友,以下這是我會準備和做的事,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進場時,先向評審點一點頭,有點目光接觸,才開開始演說陳述。 內容結構,不要弄得太複雜,點到即止,如果只有五分鐘,以下會是我使用的結構。 Why? 先點題,告訴大家今天為什麼要來聽你的提案。 Who? 你是誰?你代表的客戶是誰?賣的是什麼產品?針對的目標群又是誰? What? 你要與消費者陳述的主題及內容是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 How? 你採用了什麼手段、策略和創意向上述作出? Result? 可以的話,簡述一下成果,順便作總結。 提案結束,離開前,說聲謝謝或向評審點頭微笑,不要因為時間到了,就倉促離開。 此外,也想討論一下製作PowerPoint的基本功。 每張PowerPoint Slide,堅持字體起碼在32 point以上,逼使你在標題上去蕪存菁。 多用圖片或動畫短片說故事。 字款,只用一款。 內文顏色,避免多姿多采,重點是要consistent。 PowerPoint Slide數目,貴精不貴多,反正你也打算skip或覺得不重要的,就不要放進去,五分鐘,頂多12張就夠。 實不相瞞,我本人是十分害羞的,上台演講,提案技巧,也是逼出來。 大部份的時候,我還是對自己的提案表現不甚滿意,之不過,練習愈多,就真的愈流暢了。 希望大家也多點一起來練習,多多揣摩吧。 較早前,我弄了以下這個PowerPoint,歸納了少許提案經驗,有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作為參考。 Deliver Your Perfect Pitch from Rudi Leung

非常囂,中環行人天橋橋底巴別橋。

八年前,太太剛從馬來西亞來到香港定居時,常告訴我她那麼地懷念大馬家鄉的大排檔食肆,問我香港那裡有類似的地方。 大部份港式大排檔,其實都已經搬了上政府室內街市頂層的熟食中心,當然也有些水準不俗的,但始終,坐在露天的路旁,看著附近的大廚在拿著大鑊炒菜,風味當然截然不同。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我開始經常和太太幫襯這家位於中環行人電梯起點橋底的大排檔陳泗記。 那個時候,太太剛剛來香港,人生路不熟,廣東話還講得不太好,每次惠顧,卻總得到四哥四嫂的熱情款待,間中,更會拿出只招待熟客的私伙菜式。 香港租金昂貴,每次到外面吃飯,那管你是高級食肆還是平民食店,總是要吃得匆匆忙忙,氣氛很緊張,吃罷,更隨時會被人趕走。 也是因為這樣吧,我們夫婦二人,高級餐廳不常去,卻反而特別喜歡來陳泗記這邊撐枱腳。 之後,我也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傳統,四哥四嫂的結婚週年大型飯局,以及每年的除夕倒數,除了他倆的親朋戚友,陳泗記大排檔的熟客,居然也會在被邀之列,我們兩公婆也榜上有名。 昨晚,除夕夜,我們在中環路旁燒烤,火光熊熊,遙望對面馬路正在忙碌地維持著秩序的警察先生們,感覺真的有點超現實。 整個晚上,間中也有遊客路過,問:「我們也想坐下來吃燒烤哦,要多少錢?」 似半醒加半醉的四哥,通常會笑住答:「不用錢的,但我們不招呼你。」 在中環中環行人天橋橋底一邊玩「巴別橋」、一邊等除夕倒數,全香港只有極少部分有福份的人,才可以享受得到,真係話之你係特首駕到,一律唔該讓路。 感謝四哥四嫂,再次邀請我們夫婦二人再加一頭小狗,這一晚,讓我們一起拿正牌來吃免費霸王餐,這一晚,的確「無價」。 也感謝四哥四嫂,讓我夫婦二人感受到,已經在香港買少見少的人情味,祝你們兩位2014年繼續天天床頭打交床尾和,日日身體健康笑呵呵。

東涌至大澳,秋風送爽好。

秋風送爽這事兒,終日在城市島生活的你,即使是活在當下,不到郊外走一趟,你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箇中感受的。 趁這個星期天氣大好,週六行山好友相約,早上九點於東涌地鐵站出發,搭乘11號巴士到逸東邨,然後邁步前往大澳去。 沿途上,大部份都是鋪得好好的平坦石屎路,只有一兩小段斜路,到最後一段接近大澳的路途才變成泥路,大致上,全程老少咸宜,最適合三五知己,邊聊天,邊漫步。 途中還有好幾家小村落居民的糖水茶水檔,行得微累,出了一身汗,一碗最簡單的綠豆沙都頓成人間極品,稍作歇息,繼續上路,一樂也。 雖然,今天大部份時間都是天色多雲兼有點煙霞,天色不算份外藍,但大嶼山的空氣,依然甜美。 慢慢走,大概用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午飯時間,剛好差不多抵達大澳,穿過大街小巷,來到這條安靜的小漁村。 不用多說,首先當然就是要幫襯一下地道村民的小海味店,買一些蝦乾、大地魚粉之類的手信回家,支持一下。 最後,醫肚當然就是壓軸好戲了,朋友介紹,幫襯了「橫水渡小廚」,主店剛好滿座,店主帶了我們到對面的半戶外雅座,由於天氣不太熱,沒冷氣反而更舒服。 點了好幾味差不多都有蝦醬什麽什麽的小菜,五個人,大快朵頤,再喝兩支大藍妹,埋單每人才七、八十塊,真正平民享受,大滿足。 全程最享受的,還有邊欣賞四周景色邊拍照,走過這段路途的朋友們,看看我的照片集,看看有沒有你也似曾相識的沿途美好風光? 沿途小插曲,路過見到這個無人駕駛的自助小檔攤。 盤子上,看見每一隻香蕉都有標明價錢,方便各位行山行得肚子餓的過路人,自行付款,自行買隻蕉吃來補充體力。 十分體貼的小生意,而且看來檔主相信honest system可貴之處,如果回到我們城市島裡去,這個社會還是這樣地文明,人生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