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信緣份,但請學懂珍惜緣份。
「你可以不信緣份,但請學懂珍惜緣份。」 如果你已成為我的朋友,我會珍惜這緣份。 如果你已做過我的同事或同學,我也會珍惜這緣份。 如果你是我的愛人及家人,我更會好好珍惜這緣份,直到永遠。 因為,雖然我唔信蘇民峰麥玲玲,但我極信緣份。 不信?話之你。
「你可以不信緣份,但請學懂珍惜緣份。」 如果你已成為我的朋友,我會珍惜這緣份。 如果你已做過我的同事或同學,我也會珍惜這緣份。 如果你是我的愛人及家人,我更會好好珍惜這緣份,直到永遠。 因為,雖然我唔信蘇民峰麥玲玲,但我極信緣份。 不信?話之你。
自問沒資格在那些什麼名人家居一類的專題中見報,所以當Modern Home雜誌的記者說要和我做專訪,又不是問我有關於工作上的話題時,初時我也覺得有點兒突兀。 但後來聽記者道明來意,說想我分享一下我對「運動與愛情」的看法,感覺上,角度頗為新鮮,雖然還是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格發表意見,最後還是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答應了人家。 雜誌方面找了插畫家KY,來為我這篇訪問畫了插畫,一幅圖畫勝過我的千言萬語,真的到位。
運動與愛情—home for two專訪 Read More »
這是我的舊日記一則,從前不太明白寫日記的樂趣,那次Moleskine送了我一本,嘗試亂寫了兩三個禮拜,一寫就上癮了。 後來,我這「大作」更居然給Moleskine拿了去作巡迴展覽之用,讓中港台的朋友都見到我的「真跡」,真的獻醜了。 事隔多個月,今天再翻開來,發現用紙筆想到什麼便寫下來,沒有什麼修飾的感覺,跟在電腦上打字,原來真的很不一樣。 將這段文字重寫一次,原來我還是會忍不住手,作了少許的修改。 與其說我喜歡走路,不如說我享受雙腿踏在地面上走路時的那份實實在在的存在感。 每天早上,我最享受這步行20分鐘的獨處時刻,聽著從iPod傳來的好音樂,觀察著路上比我更早已展開一天工作的辛勞一族,這能讓我有更多的動力,應付接下來一天的工作。 早上遇上我的話,請不要和我打招呼,我不喜歡這20分鐘的獨處會被打斷哦。
自少學習古典音樂,我相信,每件優秀作品裡,都存在著有一顆由藝術家注入的精靈。 一幅油畫如是、一首歌曲如是、一件雕塑如是,一件時裝作品也如是。 因為注入了精靈,令這件作品能得以跨越世代,當落在不同欣賞者的手上時,原作者的大腦電波仍於空氣中繞樑不散,是為不朽。 Janice是我在Yahoo!BLOG認識的網友,我倆素未謀面,但拜讀她以第一身娓娓道來的時裝界故事,令即使本來對時裝興趣近乎零的我,卻也讀得津津有味。 知道Janice即將於今年的書展出書,同時間,又收到她發來的電郵,問我可否為她的新書題名。 我當然不敢怠慢,想了一個晚上。 翌日,回電郵,留拙筆。 Janice為人爽快,很快便回覆,並欣然接納了我建議的名字。 於是,雖然我絕非時尚界中人,卻因此而有機會沾上主人家Janice的光,於昨日出席了她這本堪稱是華文時尚寶典「我的時尚騷靈」的新書發佈會。 這本書,紀載了很多由Janice透過親身對話,並以第一身去記載的時尚故事。 當中包括Christopher Bailey、Dolce & Gabbana、Miuccia Prada、Gianfranco Ferre、John Galliano、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Lacroix、Karl Lagerfeld、Alexander McQueen、Tom Ford、Tsumori Chisato & Limi Yamamoto等等,世俗人可能會稱這些是名牌,但Janice筆下的他們,卻都是有血有肉,時尚夢工場中的創造者。 音樂中有所謂的騷靈,我覺得,時尚界中都應該有個騷靈品種。 能夠跨越浮華歲月,打動人的內心深處的,是為騷靈。 任你是那個世代的每位藝術工作者,都需要有此騷靈。Janice的這本新作,我相信也不例外。
My Memoir With Fashion Maestros — 我的時尚騷靈 Read More »
先後被多份雜誌包括Fortune選為世紀CEO的Steve Jobs,有經常留意有關他新聞的都知道,蘋果教主每次出席任何產品發佈會及其他公開活動,他的造型始終一成不變。 樽領長袖黑Tee、Levi’s 501牛仔褲和灰色New Balance 992這個鐵三角組合,似乎已成為了Steve Jobs 的標誌。 我敢說任何一個人照版煮碗這樣穿,蘋果粉絲便會一口咬定你在扮其教主。 作為模仿一位名人,其實扮Steve Jobs的成本很低,以下便有人逐件計,算出這個造型的使費大概只需US$175。 這個銀碼,連一部iPod TOUCH都買不到,你說,Steve Jobs多節儉。 大家真的要向他好好學習。
世紀CEO全身裝束,承惠US$175。 Read More »
出外旅行,我的心一般都在期待或回味著外國的當地美食,對「飛機餐」我本來沒甚要求,但近年卻給國泰及港龍寵壞,當中又以其中餐為甚。 近年航空服務業競爭得白熱化,除了在價格上的下遊搶客外,也有在服務和產品上的提昇來「留客」。國泰及港龍的其一殺手鐧,是為與香港地道的金牌食府合作炮製的「飛機餐」。 我向來深居簡出,那些像鏞記呀利苑呀這類的米芝蓮星級食府,平日除了傳媒飯局或老闆請客外,絕對少去。 可是,相信和很多朋友一樣,我從前從沒有想過,現在居然在搭飛機的時候,也有機會品嚐得到這類名人飯堂的佳餚。 這一天,我受邀出席了港龍航空與利苑合作推出的空中餐膳試菜會,天時暑熱,我對面前琳瑯滿目的山珍海味,即使見各食評名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但我卻感到有點無福消受,可是,未幾,我卻被面前那個小巧的冬瓜盅燉湯深深吸引。 試想像,在二萬八千呎長空中,能夠有人為你奉上一個冬瓜盅,是多麼感動的一回事,尤其是,當你去完外地公幹,開始懷念著香港的地道餸菜的時候。 兩餸一湯後,再來點甜品又如何?原隻椰子殼的椰子汁杏仁露,立即奉上。 由於經常搭乘港龍穿梭中港台的旅客者眾,據知,為求讓客人能保持新鮮感,這些由利苑精心打造的多款主菜佳餚,更會定期轉換。 能夠如此多花心思,看來港龍有意透過這空中餐飲服務,向旅客推廣香港作為美食天堂的形象。 不知道繼米芝蓮星級食府後,港龍會否夥拍翠華太興之類的平民食肆,推出一些更地道的香港美食? 「唔該整碗餐蛋一丁加熱奶茶!」
在二萬八千呎長空,品嚐米芝蓮星級中餐盛宴?. Read More »
屈指一算,我入行做廣告,已是18年前的事。 到了今天,我依然自覺極之幸運,我第一家進入的,便是奧美廣告。 更幸運的,是我甫一入行,便開始做大中華部門,比一般同期的廣告人,更早接觸國內市場。 站在創意而言,那個年代,很多人都認為做中國市場是倒退,但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文案而言,卻是一起步便要學習面對更多創意以外的挑戰的地方,如此經驗,實在不可多得。 做廣告,轉工是平常事,我在奧美待了差不多四年,在那個年代來說,算是長了。 但有趣的是,奧美好像是一家廣告學堂,想當年,我的老闆都像我的老師或校長,前輩都是師兄師姐,製作部及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們嘛,又像學校辦公室內的訓導主任或學生事務主任。 難怪我們這些畢業生離開了母校,各散東西後,同學們又會持之以恆,久不久便聚首一堂。 我先後做過五家4As廣告公司,奧美是唯一一家,我離開後多年,還一直有如此親切感的公司。 我進奧美的當年,辦公室在太古城的柏加商業大廈,後來大廈拆了,起了一家酒店。 昨天晚上,我仿如時光倒流,回到從前。因為這次的奧美舊生活動,正好在位於當年奧美原址的這家酒店中舉行,可見同事們的心思。 感謝那些仍在奧美工作的好同事,還會記得我們,更義務地籌辦了這晚的奧美舊生會活動,然後逐一找我們回來。 美好時光雖然不可能倒流,但間中懷一懷舊,實在是令人樂透。
喜歡行山和拍照,卻一直嫌一般DSLR機身過於累贅,所以我用的DSLR,也只是機身較輕的入門機Sony Alpha A350。 趁上星期的七一假期,我到了梅窩一遊,今次帶著的是正在試用中的Olympus E-PL1,感覺上便比平日輕鬆得多了,就連一向嫌背著相機去遠足麻煩的太太,沿途也嚷著要負責拿相機。 使用這部機時,我不喜歡攪太多自設模式,因為我試了兩三次便嫌麻煩放棄了,如果要玩快門或光圈先決,操作而言,E-PL1與一般DSLR的方便性絕對不能相提並論。 預設的攝影模式才是她的強項,於是,只要使用預設的自動模式,我全程便能更專心地欣賞風景和攝影構圖了。 第一次試用4/3機,我實在驚訝其成像質素之高,色彩亦十分自然紮實,唯一美中不足,是在光線昏暗部份,仍欠缺細膩。 但整體而言,一般業餘過業餘的拍友如我,由於極容易便能輕鬆地享受不同手法的拍攝樂趣,滿足感很大呢。
瓶裝水近年被環保份子狙擊,認為水的消耗量有別於其他飲品,可大不可少,飲用瓶裝水此習慣,只會釀成製造大量廢棄物,所以勸大家捨買瓶裝水而自備可循環使用膠水瓶。 因此,近來你不難發現,身邊總有一兩位朋友會經常自備膠水瓶,到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留意一下,你亦會發現可循環使用的膠水瓶,開始已成專門類別,BPA Free一類的高級膠水瓶種類又愈來愈多,看來甚有市場。 既然環保是市場潮流,生產瓶裝水的品牌亦不能坐以待斃,在日本,可口可樂便推出了這款名為l LOHAS的瓶裝水,此瓶設計獨特,飲用後,在棄置前只需像扭毛巾般扭動一下,便據稱能節省40%廢物回收空間。 當然,少不了的還有電視廣告,由「不能結婚的男人」阿部寬主演,都是一貫的日本CM吧,15秒,澎澎聲趕收工,但直接了當1-2-3可能又是優點。 真心希望這不是單純的Marketing Gimmick就了事吧,除了冀望生產商能設計出更環保的包裝外,我覺得大家最好還是自備可循環使用膠水瓶的,減少不必要浪費,才是真環保。
雖然未有去過位於紐約第五街的玻璃屋朝聖,但我好歹都去過接近Apple權力核心,位於三藩市的Apple Store,親身體驗過他們獨特的銷售模式,大開眼界。 先不用說如置身於太空倉般的無菌風格設計,店內的一絕是每位蘋果店的員工,都會按其工作崗位,身穿一件不同顏色耀目的T-Shirt。 每個人的T-Shirt胸前都有個職銜,背後則有句形容其工作性質的標語,他們分別是: * Specialist: “I can talk about this stuff for hours” * Concierge: “I know people” * Creative: “No pain, all gain” * Genius: “Not all heroes wear capes” * Manager: “My place. Your place” * Back-of-house: “Some artists use brushes. I prefer boxes” 但另一邊廂,經常有口痕友恥笑此制服其實令部份員工感到尷尬,更說他們活像Star Trek星空奇遇的粉絲,Geek味甚濃。 但由於Apple Store的業務繼續穩步上揚,最近,他們又新增一員,他/她的職銜叫「朋友」。無錯,在他/她黃色T-Shirt胸前的標語,就是直接了當地說”I’m Your Friend”。 可能Apple深明Mac友大部份都是「口水佬」(廣東話即整天說話滔滔不絕的人),而Mac友始終還是市場中的小眾,所以有「口水」,卻苦無路訴,於是,Apple Store最近便另設一個讓Mac友吐心聲的部門,只要預先預約,來到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