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Mobile

一個相愛 不相見的故事

從前的老闆總是教我,我們做廣告的,賣的,不是產品,是一個夢。 只不過,不知道從那個時候開始,香港人,連做個美夢,都開始會嫌奢侈。 (樓盤廣告的不算,因為他們賣的,不是夢,是一般普通人負擔不起的海市蜃楼) 今天早上,負責這個廣告的朋友,把這支三分鐘的片子放了上facebook,叫我看看。 看罷,我突然覺得,原來在香港,居然還有廣告客戶會認為,做廣告,還是要給消費者留點空間,遐想一下的。 要知道,在這個凡事講求實際的年頭,賣浪漫,比起那些下下赤裸裸地,要和人家鬥大鬥快鬥強鬥勁的廣告,其實需要更多勇氣。 既然,好歹還算是一個廣告,有產品穿插其中,是理所當然的,但都算適可而止了。 最低限度,你沒有在重要關頭,會見到一個字幕或旁白(還要是黃志淙靚聲演繹的)來告訴你,像什麼千四萬像素呀、雙核心處理器呀、獨有防滑防花機殼等等的賣膏藥內容。 而且,空鏡嘛,還是蠻多的。 如果,你都是看安達充漫畫長大的,這類留白畫面的浪漫,你會份外欣賞。 說回這個廣告,說的,其實是一對處於「冷靜期」的情侶的一個平凡故事,有趣的是,這段「冷靜期」,長達一年。 究竟這段「冷靜期」的數百天當中,會發生什麼事? 這段短片原來只是序幕,還有五集要大家追下去。 哦,幾乎忘記了告訴大家:It’s a Sony。

人生有個Geek友真正好…..極!

去年第一次在Social Media Week當主持,反應不俗,今年自告奮勇,翻叮。 一如所料,大家都說,不如再找些本地Blogger聚首一堂,分享一下吧。 可是呢,我深感大家都覺得Blogger就是Social Media的代名詞,反而令我更想來點突破。 有留意社交媒體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過去一年來,社交媒體圈子愈來愈熱鬧,分享平台愈來愈多元化,各有各精彩,社交媒體達人,已不止於Blogger。 還只談Blogger的話有點落伍,於是我便有了一口氣過,找來品牌、傳統及電子媒體、網絡短片及博客界等等的社交媒體達人,和我們一起分享社交媒體的應用心得。 我把這個活動命名為Geek Chic Gadgets,正因為我覺得但凡玩電子產品的,上網「蒲」社交媒體找「朋友」幫手或分享心得,絕對是指定動作,因此以用這個界作話題,一定不用愁。 在此,先要多謝香港海港城的營銷及公關團隊(Karen、Vicky、Carrie、Ocean、Cindy等等),除了為我提供及安排場地外,更在背後發功,在策劃及宣傳上,全力支持我這次的活動。 活動當日,我先用「大家身邊總有位Geek友」來打開話匣子,然後請來了第一位的嘉賓,來自Sony Mobile的總經理Michelle。 Sony Mobile(前稱Sony Ericsson)是香港最早進駐facebook紛絲頁的品牌,目前坐擁接近七萬五紛絲,是全港手機品牌中最高。 說起搞facebook紛絲頁,很多品牌開始時都顯得投鼠忌器,我問Michelle,當年facebook在香港方興未艾,怎樣說服老闆放手讓她搞? 「唔駛錢(不用給錢)!」 Michelle果然快人快語,細說當初起動Sony Mobile 紛絲頁時,全部自己親力親為,由落筆寫post、回應紛絲、以至第一時間把參加完公司產品發佈會或將活動的內容放上facebook,都是一手一腳,自行包辦。 目前,她整個營銷、公關、及客服團隊,都極之投入經營品牌的粉絲頁。更重要的是,無論線上線下的活動,Sony Mobile 的紛絲頁都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整合位置,絕對是本港社交媒體營銷的典範。 緊接Michelle,是我特別從台灣請來的Vista(在此又要特別鳴謝香港海港城幫我找到機票和酒店的贊助),他除了是台灣社交媒體的活躍份子,正職其實是數位時代的執行編輯。 Vista在數位時代的文章,我經常也有拜讀,與他結緣,卻是由三年前HP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博客活動而起。 席間,我問Vista為何台灣的社交媒體會發展得如此蓬勃,據他分析,除了facebook的確盛行外(台灣坐擁超過一千二百多萬用戶),台灣社會普遍對社交媒體的接受程度亦相當高,很多小商家都會抓緊機會,作出更多嘗試,平民化後的結果,就是更了解,更容易接受就是了。 所以,除了大企業外,你也會見到不少中小企,或甚至是政府部門,都會積極嘗試,使用社交媒體作溝通及宣傳之用。 此外,台灣方面的博客們,一般也較為團結,同一興趣的朋友,經常會有聚會,進行交流。這一方面,香港博客就顯得較為自我。 Vista認為,來年台灣除了在智能手機的應用上會更上一層樓外,平板電腦的普及化更會加劇。 畢竟,台灣有不少靠製造筆記薄電腦起家的廠商(生產量曾經是全球第一呢),具備豐富的生產經驗,在平板電腦這個風潮上,將肩負起帶動的作用。 第三位嘉賓Jansen,除了是香港著名科技博客外,更是我的老友兼同事。他甫一開咪,便二話不說,與我們來個對博客生活愛與恨的真情對話。 話說Jansen平日經常被品牌公關邀請出席活動和飯局,應接不暇之餘,更有時經常被誤以為是不務正業,無需上班,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逃離工作現場,參加在辦公時間舉行的活動。 實質上,博客撰文多數都是為了興趣,當被人家看作參加博客活動是工作的一部份,兼且被視為全職博客般看待時,往往會產生反效果,令博客生厭。 此外,作為持續對話的一部份,品牌找博客試用產品,切忌急於影響對方撰文的內容,不疾不徐,不壓不迫,多溝通多跟進,雖然頗考功夫,卻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位嘉賓石先生,同樣是有雙重身份的朋友,他除了是香港著名科技博客外,他的正職,其實是著名科技網站engadget中文版的高級編輯。 石先生先與大家分享了網站與傳統媒體報導手法的大不同,前者務求要最新最快,同一篇報導,在短時間內,隨時會有多個更新版本。 因為,除了補充追加新資料外,也常有更正內容出現,譬如最近數碼通於短時間內更改其數據計劃服務,他們便要在同一篇報導內,作出更新內容。 另一個觀察,石先生認為內地朋友對科技資訊極之渴求,同時亦更樂於溝通和互相「過料」。 正因如此,他個人及engadget也開了個微博帳戶,自此亦很快便認識一批內地的科技博客界朋友,有些更曾經見面。 最後一位嘉賓,便是近期在YouTube極人氣的司徒夾帶師傅待(原名學鳴)。 想當年,他和一班同學仔在YouTube尚未出現的年代,便已經成立了UMovie這個網絡短片製作的組織,一眨眼已有十年。 學鳴本身對影片製作,心中明顯有一團火,席間,我們由網絡短片,談論到近年在內地及外國都陸續興起的微電影,但當說到靠拍片為生,學鳴便顯得有點壯志未酬。 當然,任誰從事創作的,即使不吃人間煙火,都總希望會有機會能夠靠點兒收入,來支持自己的嗜好。 但根據學鳴所講,即使他目前製作的影片隨時動輒過十萬點擊,可是若要透過香港最大的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分享點兒廣告費,機會暫時還是零。 更甚者,他們花了多年心血設立的影片頻道,更一度被YouTube封殺,一切也要重新開始過,連上訴的機會也沒有。 目前UMovie其實也有從事一些廣告製作,作為主要收入,其餘時間,他們便會繼續拍攝短片,嬉笑怒罵,娛人娛己。 有機會的話,大家不妨支持一下,到UMovie的短片網,按多幾個Like吧。 後記:每次辦完活動,做主持的好,做講者的好,事後總覺得可以做得好一點,很想有Take 2。 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真心希望,我可以帶動更多與現場觀眾的互動,令他們對我請來的嘉賓發問更多。 我是一個喜歡多說話多做事的人,因為我相信,多一點分享多一點討論,我對事情的看法,就會多了更多層次。 希望下一次,我會做得更好。明年Social Media Week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