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電影主題曲,一齣電視劇的主題曲,其實又有另一種特定的功能與魅力。因為是連續多個星期的追看,集與集之間,又最少通常有一個星期(當然你看的是Netflix的話又另作別論),每集開首都要重溫一次,就像要大家擔定凳仔,乖乖地坐下來等開場。
所謂的特定功能性,就是一般的電視劇的片頭曲,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鐘,卻是一次幫助觀眾重新入戲及暖身的過程。
除了我小時候最愛看的《Batman》、《Star Trek》、《Six Million Dollar Man》等等,到了80年代,又有《Knight Rider 》、《Miami Vice》、《A-Team》等等,踏入90年代,開始有讓我追得廢寢忘餐的《Twin Peak》、《X-Files》、《Friends》和《The Simpsons》。
踏入大美劇年代,優秀的電視劇片頭曲更是不勝枚舉,《Sex & The City》、《Mad Men》、《Breaking Bad》、《30 Rock》,至於紅到發紫的《House Of Cards》和《Games Of Thrones》,當然不用我多說吧。每首音樂甫一開始,就好像會帶著觀眾馬上入戲,聽到音樂旋律響起,猶如見到劇中人物登場。
有別於香港電視台的師奶劇,大部分美劇的片頭曲都是量身定制,很少是某某歌手專輯內的主打歌,而當中,又以純音樂的居多。
印象中,日劇也有類似的例子,自己上YouTube搜尋服部隆之及千住明這兩個名字,他們都是以撰寫純音樂日劇主題曲的大作曲家,你可能會感到詫異,他們的作品,雖然編曲不特別新穎夠潮,反而更有點復古氣氛,可是,當配上木村拓哉或竹野內豐等偶像派演員的片頭,卻依然不會感到突兀,反而,更間接令人感到該劇的認真製作。
話題扯遠了,其實我要說的,不是什麼電視劇主題曲巡禮,而是最近一齣教看得我入神,一發不可收拾的美劇《Stranger Things》的配樂。這是一齣以80年代為背景的科幻奇情劇,是Netflix的自家製劇集,首季8集,已經一口氣上架。
很多影評人已經作過深入報導,認為此劇是製作人對Steven Spielberg和John Carpenter兩位電影製作人,以及驚慄小說大師Stephen King等一次過的濃縮致敬。不打算劇透了,但我認為此劇除了橋段引人入勝、遍地彩蛋(外國已有不少影評網站逐一指出劇中細節出處)、久違了的Winona Ryder,此外,我覺得該劇的主題曲及配樂,還有片內插曲的選曲也甚有經典大劇之風。
先說主題曲,這可能是自《X-Files》以來,最洗腦的科幻劇片頭曲,擔綱製作的,是來自美國德州的S U R V I V E(這個名字一定要是全大楷然後每個字母之間都有SPACE),一隊名不經傳的電音組合的兩位成員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話說《Stranger Things》的製作兄弟孖人組合Duffer brothers在賣橋給Netflix的時候,已經採用了S U R V I V E作為試片的主題音樂,及後賣橋成功,Duffer brothers便馬上直接聯絡了S U R V I V E的兩位核心成員,要求合作。
這是一首相當典型、屬於80年代電子Cinematic樂風的作品,全曲氣氛像個陰暗漩渦,第一個音符開始,就會把你帶進劇內平衡宇宙的深淵。而全曲的音樂框架,則建基於幾個Analog Synthesizer重複彈奏的1/16節奏Arpeggio,以及層層疊疊的Synth Pad霧氣聲音。Arpeggiator是當年Analog Synthesizer的指定功能,話說當樂手在琴鍵按著不同的和弦,Synthesizer就會自動彈奏出的Arpeggio的功能,像密碼般重複的音符,成為了當代電子音樂的標誌編曲手法。
有朋友認為此劇的片頭曲,部分旋律參考自經典科幻片Tron重拍版本的配樂,當時演出單位是Daft Punk,但我卻覺得只是大家都採用了Arpeggiator,以我認為,很難說這是抄襲,反正Daft Punk這配樂也大有Giorgio Moroder影子。
據一篇Rolling Stone雜誌的訪問報導,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二人向來鍾情於「古董」電子樂器,譬如MicroKorg和Roland SH-101等等,為了重塑出80年代情懷的電音迷離效果,這正好就是他們的秘密武器。無獨有偶,Michael Stein的正職,就是在一家中古電子樂器店當技術維修員。
事實上,此曲於配樂方面展現出的氣氛,的確很容易能帶領觀眾入戲,也有洗腦及催眠的效果。既然導演和監製的致敬偶像是Steven Spielberg與John Carpenter,擔綱配樂的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的致敬目標,我相信卻是60、70年代的德國電子組合Tangerine Dream、希臘電子音樂詩人Vangelis,意大利電音電影配樂大師Giorgio Moroder等等,各人的音樂都充滿獨特的迷幻氣息,亦間中略帶冥想意味。
除了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二人的配樂,劇中選曲也很花心思,除了上述單位Tangerine Dream的《Exit》和《Green Desert》,以及Vangelis的《Fields Of Coral》,也採用了New Order的《Elegia》,混入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的配樂中,卻是像同一個時代的產物。
此外,《Stranger Things》劇內也選用了多首80年代的搖滾作品,當中最突出,以及出現次數不止一次的(因為與劇情有關哦),就有The Clash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由於角色之一是Joy Division的粉絲,所以也有樂隊《Atmosphere》一曲的出現。
其餘出現過的經典搖滾名曲實在太多,不能盡錄。但當中,又以某集的結尾曲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David Bowie的經典名作《Heroes》,而劇中卻選用了 Peter Gabriel於2010的翻唱版本,這個版本採用了純弦樂的編曲,弦樂部份的簡約節奏,富有點像Minimalism大師John Adams的現代音樂意味,營造出的聲音,有一種令人說不出的陰暗、壓抑、沉重。
執筆之時,《Stranger Things》的第一輯配樂,以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而並非S U R V I V E)的名義,剛好在iTunes Store上架,聽罷整張專輯,電氣化的Cinematic霧氣貫徹始終,雖然有少許Vangelis與Tangerine Dream的影子,卻仍有一股獨特的新生代氣息。除了片頭曲外,描述超能力少女的主題旋律《Eleven》、一步一驚心令人有股窒息感覺的《The Upside Down》和《Walking Through the Upside Down》、如進入異度空間的《One Blink for Yes》等等,都是上乘佳作,很難想像,這是該電音組合首次登上大舞台的作品。
such as impress!
感謝版主精闢的剖析和完整的資料解說
第一集四位小主角在騎腳踏時
下的配樂我就震懾住了
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