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解讀

簡約帶禪的COTE & CIEL電腦背囊

圖片轉載自這裡 從小到大,我都是背囊黨。 是的,因為個子小,卻偏偏喜歡大背囊,所以,經常被人笑我像忍者龜。 但我一於少理,孭著背囊,我才感到自在,把所有個人求生細軟收納在一個背囊出門,我才感到有安全感。  圖片轉載自這裡 去年,因為做Air New Zealand廣告活動,有幸遇上了個子比我更小的林一峰,見面握手,大家都孭著一個大背囊,但說要鬥大,我卻輸了。 見林先生孭著的那個背囊,帆布製造,設計簡約有格,但型狀卻有點不對稱,問他是何方神聖,林先生用好像發音很純正的法文(其實我根本半句法文都不懂),吐出一個名字—–COTE & CIEL。 據說,這原來是他在歐遊時的獵物,「少人用、特別、物料靚」,聽林先生大讚,我這個背囊迷,當然也心動了。 但不想那麼不環保,貪新即忘舊,事隔多月,見我的VAUDE背囊也開始破落,是時候另覓新歡,想也不用想,就鎖定了COTE & CIEL。 話說回來,更早前,其實也留意過COTE & CIEL這品牌,但當時只知他們有出品專為MacBook而設的電腦套,在灣仔腦場也有出售,但背囊這系列,還是因為林先生背著一個,我才知道。 雖然勉強稱得上是電腦配件,但把這個來自法國,兼且充滿時裝設計味的背囊放在灣仔腦場出售,我總是覺得有點格格不入。 我平日最喜歡做mystery shopper,於是詐作無知地向腦場的女店員查詢有關COTE & CIEL的種種,最後,一律答非所問,有點可惜。 其實,我早已自己做足功課,COTE & CIEL這個法國品牌,名字的意思是「海岸和天空」 ,產品強調時裝性及功能性,物料也標榜環保。 COTE & CIEL的每件產品,都採用上回收塑膠瓶製成的CetCCycle環保物料「100%再生聚脂纖維」製作,此外,質料軟硬兼施,使用生態漂染技術ECOYA的純綿帆布及潛水布,令整個生產過程的排污及排碳量,減至最低。 圖片轉載自這裡 COTE & CIEL的品牌創作總監DAMIR DOMA,是位來自巴黎的80後時裝設計師,個人品牌向來以禪味稱著,難怪,他親自操刀下的COTE & CIEL,也隱隱滲透著一點禪意。 先上網站做點功課,最後,我選擇入手的,是為Isar Rucksack Twin Touch Soft,顏色方面,我愛死了這個灰黑配,旁邊再配搭一條”sharp醒”黃色索帶的設計。 當然,實用也十分重要,我的選擇條件,是一定要放得下我的13″ MacBook Pro或13″ MacBook Air(其實此背囊最個可容納15″MacBook Pro),其次是袋身不能太重,這個款式,大致上能取到各方面的平衡。 背囊內膽間隔不多,但見實用,細節位做得很仔細。外邊那個不對稱的牛角包形狀,是為設計神髓,你可以隨意把一件未摺好的外套,又或者是其他不打算多想的雜物放進去,內窿空間還應付得卓卓有餘,只要把右邊的索帶一拉,又再回復原狀。 用了差不多兩個月,平時我用得很粗魯,拉鍊依然非常滑順,袋形依然堅挺。 試過下雨湊巧沒帶雨傘背著它,沒想過這帆布物料的防水功能,居然比一般尼龍物料,出奇地更好。 我唯一擔心的,是炎熱的夏天來到時,我孭著這個背囊行ifc行Landmark還好,但行旺角的話,會不會有點熱?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再見理想《音樂舞台:此時此地香港──1993》

一別廿年,這夜再聚,當然感概良多。 說的,是曾經參與過的《音樂舞台:此時此地香港──1993》,當年負責統籌的,是一個名為大專音樂聯盟的學生組織。 廿年後,這一晚夜,一班幕後搞手,以及當時有支持過我們的黃志淙先生,一起再聚。 時光倒流,1993年,我已經出來社會工作近兩年,還是廣告界的菜鳥,當然,也正在過著每天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下班,週末又不知道需要不需要加班的非人生活。 原本答應過會好好支持這個活動的,但出來社會做事後,一切都變得十分身不由己,於是,我唯有選擇被動地參與。 我也負責少許的編曲工作,也寫了一些歌,看看會不會被籌委會從云云來自不同大專院校的作品裡選中,最後,我有兩首被揀了出來,其中一首「遊戲」,交了給當時的新人李樂詩主唱,更有幸成為了派台歌之一。 當時商台正在鼓吹本地原創,於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在大氣電波發表作品,就在903。 第一次聽到,正好是在林海峰的節目中(已忘記是那一個節目了),聽到平時說話尖酸刻薄的林海峰,在讀出了我和填詞人鍾志榮兩個名字的時候,居然順便讚了幾句,那一刻,我真的開心得毛管戙,至今依然難忘。 那個時候的我,廣告本來並非理想職業,所以,我對我的音樂理想,一直有點難以釋懷。 本來已經放棄,但好歹算是有歌出了街,我的自信又回來了。後來,我也簽了一家音樂出版經理人公司,繼續在工餘僅有的少許時間,努力寫歌。 但始終未能全情投入,作品後來賣出的比率,開始逐漸走下坡,接近零。最後,在全職工作與理想職業間取捨下,我決定先把目前的廣告工作投入做好,再作打算。於是,廣告這一行,一做,就超過了廿年。 說回大專音樂聯盟,它的醞釀期,我想,大概是在我讀大學的最後一年,是為1990預1991年之間。 89年六四學運對我的衝擊,尤有餘悸,我除了跟隨過黑鳥樂隊的郭達年先生,到處參與他的《民眾擁有力量》音樂演出外,我的大學通識畢業論文,也選了相關的題目,標題大概是為「後六四香港流行歌曲之衝擊」。忽然間,我覺得,原來面對大事代,本來只有靡靡之音的香港流行樂壇,其實還可以出現了好些能反映時代的作品。 那個時候,我這個人有點憤世疾俗,很討厭大路情歌,參加中大歌唱比賽,我有兩首入圍作品,內容都與六四事件及回歸前港人的焦慮有關,其中一首叫「張三的歌」的作品,曲詞編唱一手包辦,最後,我贏了最佳歌詞獎。 因緣際會,大概也在那一個時空下,我在宿舍認識了一位外表可能比病人更弱不禁風的醫學院陳同學,在流行音樂這方面的世界觀,他和我有很類似的看法。 當時,陳同學有個想法,就是想聯合所有大專生的創作力量,搞一場能反映當時香港人心情的音樂舞台劇。 那是某一個週五晚上,兩位偽文青,促膝夜談,談得興起,徹夜未眠。 大學畢業兩年後,大專音樂聯盟成式成立之餘,在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下,仍然成功地搞了兩場音樂會。 我暗地裡很佩服這一班同學的犧牲與付出,同時亦擔心,這活動能否薪火相傳。最後,不幸言中,此時此地,可一,不可再。 現在回頭看,其實凡事都是這樣的,當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物、合適的地點碰在一起,才可水到渠成。 但到底那個所謂合適的時間人物地點,你和我有沒有那份遇上的福氣,卻永遠只有天知道。 凡人如你和我,有時要認命有時也要信運氣,但萬變不離,除了要努力地將自己的夢想附諸行動,不要空談外,當自己覺得機會來了,就一定要放膽去試,贏好輸好,試過才會無悔。 現在回頭看,我也沒有後悔過當年放棄做音樂的決定,因為,起碼,我已經試過,但到底要堅持到那一刻,天知道。 更重要的是,當我認真發力,誓要做好廣告這份工後,1996年,我有幸地拿了那一年的香港金帆大獎,我當時的人工僅夠供樓伙食,我連那個索價$8,000的重磅獎座也未賣得起,但總算對自己的決定,有個交代。

「男人的浪漫」之四:白波鞋

      從前有首歌,有句歌詞唱住「最難忘你嗰套白衫白褲」,每次聽到,我都會覺得這不知是攞景抑或贈慶的,又或者是,這句歌詞其實有骨。 大佬呀,除了讀中學的男生或做醫護人員的阿Sir外,我真的無見過多少位風度翩翩的男士,會以這副白馬王子裝束行走江湖的。 但凡一個成年男人,白衫白褲,其實是極之不方便的,你知道嗎,我們平時又大汗又喜歡行旺角波鞋街,很容易弄髒哦,除非你打算天天拿你的衣服去乾洗吧。 可是呢,男人又實在是相當自相矛盾的動物,一方面會笑人家白衫白褲太Kai,另方面,明明穿在腳上是更易弄髒的,不少男士,卻偏偏又會對白波鞋情有獨鍾,有時更近乎執著。 過去十多年,我已作過無數次抽樣調查,先後問過無數60後至90後的男性朋友,當中,十居其九都告訴我,他們家裡擁有過最少一對白波鞋,部份朋友,更喜歡重覆買同一款白波鞋,時間可以橫跨半個世紀,直到永遠,多浪漫哦。 穿著白波鞋的奧義,是一定要將波鞋保持得白白淨淨,其中,更可能包括鞋底。 為了保持白波鞋的完美雪白,即使平時最不修篇幅的男士,都突然會有股歇斯底里般的潔癖,每次穿著過後,當然都會把鞋抹得乾乾淨淨,不會假手於人。 此外,他們間中更會出動到沙膠(強力擦紙膠),來清潔鞋底的膠邊,比中學時做功課更整齊。 有段日子,我更曾經試過,家中常備一支白色的大龍染皮水,用來修補鞋面上那些輕微的傷痕。 男人對白波鞋這癖好,相信應該是由白飯魚開始的,白飯魚之後,白波鞋首選,就視乎鞋主所屬年代。 不要和我爭論,60、70後的大男孩,白波鞋之選,一定是三葉的Stan Smith,無得傾。 Stan Smith這款網球鞋,主要分有人頭版和Logo版,如果穿後者版本的,一般會被前者藐視。 什麼是人頭版?之唔係就係好似龍發製藥咁,有老闆個大頭嘜印著。但同樣是大頭嘜,人家放了在波鞋的鞋舌上,卻又是有型得多。 之不過,其實,除了自己穿鞋時會看見這個大頭嘜,一般情況下,人家是不會見到的。 經典的三葉Stan Smith,60、70年代的時候,本來是法國製造,多高貴多浪漫,到後來,當然都是來自強國。 見全白Stan Smith長賣長有,到了90年代,三葉更索性連本來白底黑間的另一經典款式SuperStar,照版煮碗,推出了純白顏色,同樣大受好評。 除了三葉,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熱切追捧的,當然少不了飆馬啦,究竟,飆馬有那款經典白波鞋? 印象最深刻的,都應該是Wimbledon這一款,雖然較為冷門,但我親眼見過發哥著過,作為當年的潮流指標,我身邊也有幾個有錢仔同學跟風入貨。 除了三葉及飆馬兩兄弟,其實還有其他小眾選擇,K-Swiss這一款,相信你都可能見過劉華著過。 此外,Band仔之選,又點少得Converse的帆布鞋呢?但這款白波鞋,要持續美白的話,難度就可能是最高了。 講起帆布鞋,其實還有Pro-Keds這款高級白飯魚,同樣地,若果不慎於下雨天著了出街,九成水洗都唔清。 最後,數到80、90後的白波鞋首選,其實皇者已是呼之欲出的,勝出的,當然就是低筒AIR FORCE 1。 第一款AIR FORCE 1於1982年面世,但真正哄動起來,我想還要到2007年,適逢AIR FORCE 1 25周年的時候。 Nike一口氣推出了大量不同顏色的復刻版AIR FORCE 1,而其中,又以全白的那一款最受歡迎,幾乎每十個大男孩,就至少有4-5個有一對看門口。 我聽聞,為了保留最完美的純白,有部份的AIR FORCE 1迷會索性永夠保存一對作珍藏,另一對,或其後買的更多對,才是用來著的,實在比女士儲手袋的更誇張哦。 一口氣說了一大堆白波鞋波鞋經,不知道有沒有漏網之魚呢?以上這幾款,你有沒有儲齊?

「男人的浪漫」之三:一起DUB帶的日子

  (圖片轉載自這裡) 我那個年代的中學生麻甩仔,絕大部份,都經歷過自製卡式帶新曲+精選的青蔥歲月。 無論是用作個人珍藏、討好異性朋友,或者是展示自己個人音樂收藏之豐富或品味之高也好,躲在家裡DUB帶,幾乎成了我等小毒男的指定課餘活動。 DUB帶途徑有很多種方法,最高檔的,當然是黑膠唱片過卡式帶,其次,就有當年曾經紅極一時的Double Cassette,可以帶過帶的錄音機。 我中二升中三的那一年暑假,不知為何學校頒了一份什麼音樂服務獎獎學金給我,於是我就全數拿去買了台中古Technics唱盤和Akai錄音機,再加上我的中學音樂老師把他的「山水」舊擴音機送了給我,然後我配一對鴨寮街喇叭,我的DUB帶天堂,就這樣大功告成。 我先不談DUB帶技術上的學問,單單說由選曲、排序、以至抄歌名等,這些步驟,其實可以十分講究,當中已可以看得出DUB帶者的個人修養、周密心思,以至是品味堅持。 用什麼牌子,什麼級數(普通磁帶、鉻帶、鐵帶)的卡式帶來招呼朋友,某程度,反映了對對方的重視,相互間的友情。 如何善用60分鐘或90分鐘的卡式帶,用盡每一分鐘,並有計劃地,好好分配Side A與Side B兩面,各自不同的選曲方向。 現代年輕人流行的交換珍藏音樂方法,由最初的「燒隻畀你啦」(啋!講到好似燒衣紙咁),到近年「畀隻手指(USB)抄畀你喇」,又或者「掉落dropbox自己抄啦」。 我平日最憎人恃老賣老,但每次講到DUB帶,我又真的忍不住講句:「嗨,家陣啲後生,邊會明?」。 作為一名學生哥,加上那是個唱片還是要用錢買的年代,我當年固然沒可能坐擁無數音樂珍藏,除了去朋友的家DUB帶,或者是互相交換黑膠碟翻錄外,最流行的方法,就是到旺角信和地庫的唱片店,託那些小唱片店的店主幫我錄,逐首歌買。 那是一個很有趣的音樂旅程,想當年,全港大部份樂迷都在一起盜版,但我們這些喜歡在家裡自製盜版的音樂愛好者,卻同時又是唱片公司的好客仔,因為我們即使節衣縮食,也會拿真金白銀買唱片。 所以,那個年代的唱片公司,據聞每年隨時出18個月糧,那個年代的香港樂壇,卻沒有被這個民間私人盜版集團弄跨。 其實,我是不太留戀黑膠唱片或CD的,我反而更懷念,是那個一起DUB帶的日子。 2000千嬉年那一年,有部叫High Fidelity的電影,香港片商譯了一個像新藝城電影的中文名,叫什麼「失戀排行榜」。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 Rob Gordon (由John Cusack飾演),和我那個年代的毒男一樣,有鋪DUB帶癮,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間二手唱片舖,坐擁無數黑膠唱片,天天人在碟海。 因為失戀無限次,每次都會將失戀故事DUB帶,串成個人精選,繼續沉淪。 如果你讀完我這篇文,有興趣的話,不妨找這部電影來看看,看完後,你未必會明白,為什麼HMV從前做得住現在卻不行,但你最少可以領略一下,DUB帶的浪漫。 因為這好歹也是Nick Hornby原著故事,所以電影內不乏十分到肉的抵死對白。 “A good compilation tape, like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and takes ages longer than it might seem. You’ve got to kick off with a …

「男人的浪漫」之三:一起DUB帶的日子 Read More »

貓咪有情 人間有愛—-家有諧星貓

認識的貓奴朋友中,九成犯賤。 由於一般都頗具藝術家脾氣,我這些朋友,除非臭味相投,否則,一般不容易與他/她們相處,屬「啋你有味」一族。 這些朋友,大多為出色的音樂人或廣告人,在工作上,平時大家可能要「買佢怕」,可是回到家裡呢,正所謂一物治一物,在「啋你有味」一族的食物鍊上,貓星人永遠高高在上。 是的,你沒聽錯,我真的是在說貓星人。 事實上,貓奴界中有個美麗傳說,普遍認為,貓咪乃貓星派來監視地球人的外星人,所以,為了地球安全,我們這些卑微的人類,都要好好地全心全意侍奉牠們。(你說啦,這不是犯賤是什麼?) 淘氣的白吉,時而帥氣,時而惹笑。 我一邊在讀朋友W太太撰寫的這本新書「家有諧星貓」,一邊讓我更加相信貓星人這傳說。 這本書的主角—-白吉,是一頭甚具喜劇細胞的家貓,某一天,朋友W不知從那裡撿了他回家後,這一對在上海生活的台灣夫婦,家裡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是一家之主的太太,成為了吉麻(媽),朋友W則成為了吉杷(爸),一家之主的位置,逐漸由白吉取代(可憐的吉杷,始終留在食物鍊的底部)。 白吉的禱告,這個只此一家的趣怪樣,我每看見一次都按捺不住,笑得嘰嘰喳喳。 話說,由於工作關係,吉麻和吉杷要搬到廣州去。 一家人兵分兩路去搭飛機,但內地航班混亂,遲誤已是家常便飯,白吉一頭貓孤單上路,與吉麻吉杷經歷了一段近乎生離死別般的冒險旅程。 接下來,一家三口來到廣州,書中內容主要描述白吉在他們家的生活點滴,既幽默,也溫馨。 吉麻也有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了好些有用的養貓冷知識,教大家如何好好地照顧貓咪,以及培養飼養寵物的一些良好家居習慣。 作為一名充滿愛心的領養者,吉麻透過分享與白吉一起生活的幸福時光,鼓勵大家領養及愛護小動物,當然,這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哦。 圖文並茂,貓咪修甲秘訣傾囊相授。 吉麻本人是一名出色的插畫家,白吉本身已經表情多多,非常趣怪,再加上吉麻的寥寥幾筆,在圖片上加一對粗眉、幾滴冷汗,或者是一些漫畫化的形聲字後,白吉的喜劇細胞更是全面釋放出來,非常爆笑。 正如書面的標題「享受呼嚕呼嚕的幸福感」,這一本書,內裡洋溢簡潔而充滿幸福感的細膩文字,配合少女風的插畫,當然少不了,就是白吉整個成長歷程的寫真。這是任何一位喜歡小動物(不一定只是寵愛貓星人哦)的朋友,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溫馨讀物。 每次看見白吉帥氣或惹笑的照片,我的心,也會變得出奇地安靜,小動物,果然真的是治癒系的。 只要進入白吉、吉麻和吉杷的世界(排名當然要分先後咯),你就能夠領略到,何謂生活中的小確幸,這是我們城市島人每天都需要的心靈雞湯。 由於我與吉杷稔熟,經我威逼利誘下,剛剛才新鮮運到香港誠品書店的「家有諧星貓」,也順道送了好幾本給我,希望能將可愛的白吉,介紹給更多香港朋友認識。 只要你到白吉的facebook粉絲頁「我是白吉」按Like,留言讚他一下,同時以註明#我要家有諧星貓#,之後,我會選出寫得最好的留言,然後送一本「家有諧星貓」給你(只限香港區的朋友)。 由於這絕對是個人喜好兼小圈子選舉,如果你沒有被選上,希望你不會介意,就當是認識了多一位新貓友吧。 截止日期,是4月5號下個星期五,我和白吉,呼嚕呼嚕地恭候你的光臨。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男人的浪漫」之二:我們都是嘰嘰奴

所謂「男人的浪漫」,依我認為,總會帶著少許面對生活壓抑中的無力感,唏噓之餘,堂堂男子卻總懂得如何苦中作樂,努力尋找生命真諦。 戰鬥員,俗稱嘰嘰(Geek Geek),日本經典特撮卡咩拉打(幪面超人)內的量產型蛋散角色。 嘰嘰一般不會單獨行動,每次出場,總是一班嘰嘰同仇敵愾,嘰嘰怪叫聲,此起彼落,以壯聲威,即使打不贏你,最少,也可以煩死你。 但誰不知,嘰嘰只是狐假虎威,他們的職場人生,兩個字:「坎坷」。 每一集,他們都會被迫先出來做爛頭卒,向老弱婦孺蝦蝦霸霸,享受不足一分鐘的霸氣,接下來,拉打出場,他們的工作,就係「郁親手就聽打」。 被一腳伸落山坑、一拳打到爆炸,人家連絕招風雷電也不用出,一成功力,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身首異處。 更可憐的,是那位明明是傷殘人士的怪金剛卡咩拉打四號,「半臂」都可以隨時讓兩三隻嘰嘰收皮。 究其原因,是根據不成文規定,拉打打嘰嘰,嘰嘰不單不可還手,更要經常放水,就好角度,以血肉之軀,迎接拉打的連環腿及鐵拳鎚。 嘰嘰的工作,基本是給拉打熱身,好讓打大佬的高潮位,可以拖拖拉拉到中段播廣告後的下半部。 嘰嘰的一生,有OT,無補水;有難,一定要幫大佬擋;升職?卻永遠無望。 每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少年時看到嘰嘰的慘澹生涯時,少不免會感懷身世,望著日落的一刻,概嘆人生的無奈。 驀地裡,我們在想,但願有天出來社會做事,我們要與一起做嘰嘰的哥們兒,同舟共濟,你擋腳,我擋拳,你無力擋,我幫你擋,甘苦與共。 我們一班嘰嘰兄弟,更希望不用做嘰嘰做足一世,有朝一日,必定上位,當上大佬之位時,一定會好好善待其他兄弟。 之不過,原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嘰嘰上了位,也只不過是上了另一層的嘰嘰奴隸,上面總還有一位,繼續當你係契弟,要你繼續畀人任打、任砌。 帶著傷痕累累的身軀,我們一眾繼續嘰嘰奴遙望西下中的斜陽,西下西下,暗地裡感到;斜陽裡氣魄更壯,斜陽落下心中不必驚慌,知道聽朝天邊一光新的希望。 嗨,一眾嘰嘰好兄弟,我們有今生,無來世,卡咩拉打,你即管放馬來砌,避你的話正契弟,Geeeeeeeeeeeeeeeeeeeeeeek!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男人的浪漫 | 儲高達多過砌高達

小時候,見到百貨公司門口廣告寫著類似「高達七折優惠」幾個大字,試過興奮得拖著媽媽的手,嚷著要她進去買我以為是大減價中的高達模型,當然,這純粹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不要以為這是爛gag一則,事實上,我聽個不止一個朋友,七十後八十後九十後都有,也告訴過我他有以上類似經歷,全部真人真事。 的而且確,男人大丈夫,當聽到全憑那勇氣、全憑那正氣的「高達」這兩個字,實在是像急急如律令地中了魔咒般,不能自拔。 中學階段,時間多的是的我,暑期最佳節目,除了打波游水,當然就是砌高達。 受到Hobby Japan及環球模型的啟發,當年我第一次砌的,雖然只是最低階最便宜的1/144高達,但我卻為了它廢寢忘餐,改手改頸改腳,又打磨又噴油又舊化,一盒不用三十塊錢的模型,前後足足砌了一個多月,箇中享受,無價。 暑假中,無數個「漫長漫長路間,我伴我閒談」的夜晚,陪伴著我獨自一人的,除了walkman中播放著的「三人行」,就是那個被我悉心地製作中的1/144高達,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成年人所謂的浪漫。 原來男人的浪漫,不一定要有美同行,獨個兒,也可以。當然,一定要有高達。 年紀稍長,課外活動愈來愈多(當然功課也是,但對我的影響不大),我也愈來愈少時間砌高達,但每儲到少許錢,見到新推出的高達模型,總還是忍不住手,買一盒回家。 漸漸地,我發覺自已儲高達多過砌高達。家中某個舖滿蜘蛛網的牆角,層層疊疊了不知多少盒高達模型,它們,最後都變成了來來曱甴屋。 但久不久,我還是會把這些老朋友翻出來,打開盒看看,抹一抹塵。然後,再讓他們封印,繼續留在那個荒廢角落。 (你可以想像,當年我在看Toy Story 2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感到自責哦。為何好端端的玩具,不是用來玩,卻是用來儲的?) 然後有一天,老媽子在大掃除的時候,一口氣把我這些珍藏(天呀,當中還包括我全套的日本版七龍珠),不知是送了給收買佬還是真的丟了去垃圾房,一舖清袋。 「放了在那裡這麼多年都沒碰過,我以為是沒用的了。」老媽子說得淡淡然。 這就是我老媽子的邏輯,雖然,她不是沒有她道理的,塵世間的身外物,其實,就真的只是身外物。 我哭哭啼啼了大半天,後來,突然想通了,從此,我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我,成為了一個真的漢子。 現在,我已經沒有再儲高達,雖然,我家裡還有一盒1/144 RX-78-2的RG版,但我卻發下過毒誓,一天未砌完這一盒,今生今世,我都不會出手買第二盒的。 當然,間中我還是喜歡到模型店流連,看看最新出品的不知第幾多十代的高達模型的。 儲高達,已成了我將記憶暫存在雲端硬盤裡的嗜好。 塵世間的高達模型,就留給那些模型店,或其他還有精力與時間砌高達的年輕朋友吧。 後記: 我在facebook分享了這篇文,朋友們立即反應熱烈,以下是部份節錄。 朋友T:「我朋友的志願,就是等女兒長大後,教她砌高達的樂趣,他講的時候,不似講笑。」 朋友A:「阿媽無幫我大掃除,不過我第一次搬屋時因新居無位放,將大量模型同超合金掉了。。。後悔莫及。近年唯一買咗盒G戰機模型,未砌。」 朋友S:「童年最美好回憶,就是某次爸爸到日本公幹,回家時打開旅行包,內裡居然有很多很多盒高達模型;人生中最大傷痕,就是去外國讀書時,媽媽一口氣把我的數十盒珍藏高達送了給人,」 朋友M:「我細佬小時候就發現有一個從未面世的高達型號叫”節省高達”。」 以我認為,但凡任何浪漫事件,都無法避免地經歷過渴望、擁有、失去,思念這四個階段。 有趣的是,以上回應,都一一包含其中,看來我這篇文,的確勾起了不少男士的浪漫回憶。 這,就是男人的浪漫吧。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有看過那一套八十年代的校園青春片Revenge Of The Nerds嗎? 那個年代,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這些在學校平日沉默寡言,經常被取笑的四眼電子龜,長大後,居然會學識一身好武藝,懂得寫一些本來應該只有外星人才看得明的電腦程式,剛好迎上科網熱潮,沖浪而去,不少成為新一代的商業領袖、富貴神人。 活到像我這等接近半百年歲,聽過不少朋友都説過:「年少多好,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希望年輕時會學曉過一兩件樂器。」 (當然,對於八、九十後而言,此命題可能不成立,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有被父母迫過去學樂器。) 而我呢?如果人生可以回帶,我多麼希望,年輕時能學懂過如何編寫一點電腦程式哦。 為什麼呢?現今世代,電腦、手機、互聯網,還有其他數之不盡如八達通或銀行提款機等等背後不可或缺的數位程式,每一日,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除了硬件,不斷推陳出新的軟件,正如我寫這篇文時正使用的Evernote好、朋友們不斷地向我推送索命的Candy Crush也好,都是無數電腦程式員的努力成果。 這個年代,即使你自問有橋,你還是得靠這些懂得編寫電腦開發程式的朋友,去把你的想法,付諸實行出來。 事實上,來到科網世代,單純有所謂的「橋」,是真的不夠用的,看過Social Network這電影嗎?電影中飾演Mark Zuckberg的主角被指責偷橋時,有句說話我印象最深刻。 ”You know, you really don’t need a forensics team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s. If you guys were the inventors of Facebook, you’d have invented Facebook”。 最近我在facebook分享了一支短片,事後有位媽咪級同事問我:你覺得我是否應該也讓我的小孩學習一下寫程式?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learn how to program a computer, because …

科技界名人聯手推廣電腦程式教育 Read More »

理想工作?

不經不覺,我入行做廣告,已有廿年。 回想當初入行,我幾乎隔天也在想:什麼時候我才可以離開廣告公司這個鬼地方,好讓我能全情投入我最熱愛的音樂這懷抱哦。 入行做廣告,純屬意外,最接近現實的理由,是我所崇拜的兩位樂壇神人—-黃霑和林振強,都曾經是廣告圈猛人。 但出來工作幾年後,我做了很多香港人也會做的事—-供樓。之後,廣告逐漸成為我的「正職」,我對工作也愈來愈專注,對音樂這理想也愈來愈少回頭去望。 今時今日,如果你問我,廣告是否我的理想工作呢?我可以很堅定地對你說「是」。 喜歡做廣告嗎?很喜歡哦。要投訴的,永遠都只是一些芝麻綠豆的人事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人的地方,你永遠也跑不掉。 有時我想,大家是否將所謂的理想工作過於浪漫化,看過「禮儀師」這電影,除了對其中講述生與死、寬與恕的參透,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那位本來一心想成為音樂演奏家(其實他資質平庸)的主角,最後如何面對現實,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工作的道路。 放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這實在是千真萬確,重點是,拿得起一定可以放得低,之後,你才會有足夠力氣去追求與發掘另一段的理想吧。 我實在很喜歡鈴木一郎這支為NTT演出的廣告(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你當他是日本棒球界的Michael Jordan就好了),廣告的主題,就是以鈴木一郎的小學生作文「我的夢想」為題。 廣告很勵志,很正面,看完後,立即想回到我中學年代的壘球場,揮揮棒,擲擲球。 然後我想,中學時與我一起的隊友現時在做什麼呢?當然一個也沒有繼續從事與壘球有關的工作啦。我們當年一起拿冠軍盃球隊的隊長,去過加拿大打聯賽,我曾經真以為他會成為職業球員哦,但現在,他已經成為五個孩子的爸爸,做點家庭小生意,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那麼,像我們這群做著脫離了兒時夢想的工作的中年人,人生有很大的遺憾嗎?哎喲,對不起,真的不見太有哦,最低限度,起碼我就是這樣想的。 因為,工作就是工作,什麼才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全力以赴,幹到點成績出來,滿足感就會隨之而來了,那就是我喜歡的工作了。 我沒資格叫各位年輕人們放棄理想,但很多時候,有些理想實在可能都是自己虛構出來的,到底要堅持到那個境地,還是要看你的造化了。 還有,真的千萬不要以為像我這些在同一行做了廿年的人,一定是老早決志鐵定這就是我們的理想工作哦,理想,是後來培養出來的。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情人節限定—白い草莓

託朋友T的福,今日終於有機會一嚐白草莓(白い草莓)的滋味。 一般草莓表面都是紅色,但此乃特別品種,即使是成熟了,外面還是白色的。 外表白晢的果皮果肉,表面卻隱約可見點點如少女雀斑般的紅果籽,造型實在浪漫可人。 原來,白草莓是近年日本水果界的新貴,全日本便只有十個果園能夠有本事成功栽種,按照日本慣例,當然又是限量發售,貴精不貴多,每顆零售價承惠840日元。 所以,今日在辦公室收到,由於太興奮,打開包裝後,我很快便一口吞了落肚,照片也沒有拍上幾張,實在抱歉。 幸而,味蕾間的感覺,吃後良久,還存留在齒呷之中。 白草莓美妙之處,是品嚐之時,實在讓人有股如沐清風的滋味感,箇中芳郁清淡的鮮甜,滲透著微微的草莓酸,味道慢慢地在嘴巴裡散開,吃後餘韻猶存。 少吃多滋味,一顆心太軟。多吃一顆,我怕我的嘴巴會被寵壞。 此白草莓是今年情人節東海堂的季節限定,嫌送花老套?不如試試這一套。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