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方塊音樂詩人 Moby的音樂習作【Innocents】

Moby第十一張專輯【Innocents】,唱片封面及內文圖片,一概由他個人包辦。 由Punk Rock及地下音樂開始,後來開始當DJ玩混音,浮浮沉沉,一直都抗拒商業主流,最後,一個不留神,因為1999年一張徹底地成為商業主流的大碟【PLAY】,意想不到地,一下子間, Moby這名字成為了世界各地流行榜的寵兒。 話說當年大碟【PLAY】推出後,銷售成績平平,於是,Moby便與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四出叩門兜售,有大食大,由廣告公司製片、電影製作公司、製作紀錄片的電視節目監製、最後完全乏人問津的歌,就索性免費送給慈善機構作宣傳影片主題曲。 Moby的想法,可說是十分單純其實也十分計算,反正唱片銷量已打定輸數,與其等奇蹟出現,不如索性把歌曲的播放版權賣出去或甚至是送出去,讓歌曲暴光率最大化,有錢賺固然好,無錢賺也不打緊,最重要就是給多些人聽過他的作品。 結果,幾乎是同一時期的八、九個月間,Moby的作品,先後成為了各大電視廣告、電視節目、紀錄片、新聞宣傳片、獨立實驗短片、電影宣傳片等等,無數畫面的背景音樂,打開電視,步入電影院,總有一首你會聽過。 相信和大部份人一樣,我也是因為電視廣告,初次接觸包括”Porcelein”和”Find My Baby”等Moby的作品,後來,我也再BBC電視台的節目Promo,以及多齣電影配樂中,聽到Moby的作品。 最後,18首輯錄在【PLAY】的歌曲,忽然間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耳熟能詳的作品,樂迷紛紛「追」回來聽,最後,此大碟錄下了過全球千萬銷售紀錄的佳績,但事實上,據稱,單單是播放版稅,單件逐首歌逐首歌賣出去的播放版權利得,積少成多,尚未計算唱片銷量,Moby已經是賺得盆滿缽滿。 雖然一下子紅了,Moby繼續有貨賣,接下來的專輯【18】,真的又是有足本18首歌,夫子自道的主打歌”We Are All Made Of Stars”流行榜上成績斐然,足見他作為一位創作人旺盛的生產力。及後的專輯【Hotel】和【Last Night】,氣勢開始回落,對上兩張專輯【Wait For Me】和【Destroyed】,樂迷的反應及外間的評價也是一般。 Moby的音樂製作,向來是喜歡一手包辦,作品中,除了電子合成的「電氣化」聲效,他也喜歡滲入大量如Gospel、Soul、Blues,甚至乎是Country色彩的素材,作為點綴作品的素材,Moby往往更喜歡索性將人聲詠唱的單句片語進行數位取樣(Sampling),然後左拼右拼,反覆地以不同形態組合,出現在歌曲之中。 Moby做歌的方法,有點像名方塊詩人,工工整整的音樂片段,經常以八個小節為一個單位,隨時可自由以不同層次的音樂結構,進行重複前後左右的搭配,變化多端。 可能正因為這樣,若果要剪裁Moby的作品成不同長短篇幅,甚為方便,他的作品經常備受影片監製或配樂剪接師的青睞,其實不無因由。 為了宣傳新大碟,Moby扮鬼扮馬,跳落泳池玩自拍。 出道廿多年,今年來到第十一張專輯【Innocents】,向來都是以紐約客自居的Moby,由東岸跨到另一邊廂,來到美國西岸的洛杉磯,進行專輯製作,此外,本來習慣自己一腳踢的他,更破天荒協同著名英國監製Mark ‘Spike’ Stent(曾替Lady Gaga、Coldplay、U2、Madonna、Bjork擔綱製作的音樂猛人),此等動作,是否希望能來一點突破? 事實上,我覺得卻剛好相反。【Innocents】是一張把當年【Play】專輯內部份作品中,彌漫著低調沉溺中板節奏的「Moby風」聲音,事隔差不多十四年,再來一次重新演繹。 就連和弦的進行,也居然有不少似曾相識的片段,不要計較有否驚喜,可是,如果昔日的Moby是你那杯茶,此新作卻反而會較上幾張專輯,令人來得更有親切感。 我先一口氣在跑步期間將整張專輯聽了一片,然後再回帶逐一細聽,憑記憶,印象最先聲奪人的,是巧妙地運用了靈氣逼人的女聲演繹的幾首作品。第7軌的”Don’t Love Me”,有點Portihead的味道,藍調、騷靈的歌詠由Inyang Bassey霸氣演繹,此女歌手曾於上回【Destroyed】專輯中出現。第9軌的”Saints”,進場的氣勢,令人想起Grace Jones的”Slave to the Rhythm”,Inyang Bassey的無歌詞純音演繹,被數位取樣後,成為了樂器的一部份,穿插於歌曲之中,令原本冷冰冰的電氣化樂音,增添了不少人氣。 第2軌的”A Case For Shame”,則由來自加拿大的黑人女歌手Cold Specks主唱,她騷味十足的嗓音,令歌曲磁性滿溢。透過數位取樣的混音處理,Cold Specks再於第10軌的”Tell Me”中登場,全曲低調沉溺,令人想起Massive Attack的陰暗風。 打破了Moby鍾情於客席女主音的宿命,這張專輯也引入了男聲客席,獨立民謠歌手Damien Jurado,全曲以假音人身份演繹的第3軌”Almost Home”,歌曲略帶鄉謠色彩,副歌部份令人感到如沐春風,跑步到尾聲路途上聽到此曲的話,想必別有一番韻味。 另類搖滾歌手Mark Lanegan參與第11軌”The Lonely Night”,低吟的嗓音,彷彿在描繪了一個寂寞夜晚,在漫長的美國公路上獨自駕行的畫面,上網找一找,果然給我在 Vimeo找到一支在美國西岸公路沿途拍攝的Time-lapse影片。 […]

方塊音樂詩人 Moby的音樂習作【Innocents】 Read More »

非常囂,中環行人天橋橋底巴別橋。

八年前,太太剛從馬來西亞來到香港定居時,常告訴我她那麼地懷念大馬家鄉的大排檔食肆,問我香港那裡有類似的地方。 大部份港式大排檔,其實都已經搬了上政府室內街市頂層的熟食中心,當然也有些水準不俗的,但始終,坐在露天的路旁,看著附近的大廚在拿著大鑊炒菜,風味當然截然不同。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我開始經常和太太幫襯這家位於中環行人電梯起點橋底的大排檔陳泗記。 那個時候,太太剛剛來香港,人生路不熟,廣東話還講得不太好,每次惠顧,卻總得到四哥四嫂的熱情款待,間中,更會拿出只招待熟客的私伙菜式。 香港租金昂貴,每次到外面吃飯,那管你是高級食肆還是平民食店,總是要吃得匆匆忙忙,氣氛很緊張,吃罷,更隨時會被人趕走。 也是因為這樣吧,我們夫婦二人,高級餐廳不常去,卻反而特別喜歡來陳泗記這邊撐枱腳。 之後,我也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傳統,四哥四嫂的結婚週年大型飯局,以及每年的除夕倒數,除了他倆的親朋戚友,陳泗記大排檔的熟客,居然也會在被邀之列,我們兩公婆也榜上有名。 昨晚,除夕夜,我們在中環路旁燒烤,火光熊熊,遙望對面馬路正在忙碌地維持著秩序的警察先生們,感覺真的有點超現實。 整個晚上,間中也有遊客路過,問:「我們也想坐下來吃燒烤哦,要多少錢?」 似半醒加半醉的四哥,通常會笑住答:「不用錢的,但我們不招呼你。」 在中環中環行人天橋橋底一邊玩「巴別橋」、一邊等除夕倒數,全香港只有極少部分有福份的人,才可以享受得到,真係話之你係特首駕到,一律唔該讓路。 感謝四哥四嫂,再次邀請我們夫婦二人再加一頭小狗,這一晚,讓我們一起拿正牌來吃免費霸王餐,這一晚,的確「無價」。 也感謝四哥四嫂,讓我夫婦二人感受到,已經在香港買少見少的人情味,祝你們兩位2014年繼續天天床頭打交床尾和,日日身體健康笑呵呵。

非常囂,中環行人天橋橋底巴別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