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um 4

Sennheiser入門新旋律

已使用了Sennheiser Momentum 4超過一年,一直都相當滿意。 最近留意到 Sennheiser 推出了另一款ANC藍牙耳機, 本來以為是進階產品,但後來發現,這款Accentum原來是品牌為進攻入門市場的新型號。 開始嫌黑色太單調,一直想多一雙白色的耳機來襯衫,於是,今次這雙Accentum耳機,我的選擇就是白色。 未開箱,產品包裝拿上手,感覺上是瘦身了,但以為Sennheiser會將價就貨你就錯了。 入門價格,中階規格 電池的續航力是第一個亮點,單次充電,由0-100%,大概只需3小時,充滿電後,可以聽足50小時。 Bluetooth 5.2 無線連線,兼容 SBC、AAC、aptX 和 aptX HD 編碼,高解析度的音訊,交由一對37mm全頻驅動器輸出,頻率響應範圍是 10Hz – 22kHz,這個規格,對得住這個價格綽綽有餘了。 欠缺了Momentum 4的高級感,Accentum相對地有一種「膠」感,但換來的,卻是較為輕盈的機身,長時間佩戴,耳朵也未有感到太大的負擔,舒適度不下於或甚至是高於Momentum 4。 作為這品牌的老用戶,不用看說明書都已經懂得這雙耳機的操作,控制按鈕直觀易用,讓你可以輕鬆調整音量、切換歌曲,以及接聽來電,無難度。 音樂感Neutral得來有味道 音色是一貫的Sennheiser調音風格,感覺上就是Neutral,所以,不要期待一戴上就會感受到很大的衝擊力,整體表現,平衡感甚高,但卻不是一鳴驚人。 我試聽用的,是iPhone上的Apple Music串流,King Gnu的新專輯《THE GREATEST UNKNOWN》是我的選擇。 專輯中有幾首歌,先前已經推出單曲,我老早聽得耳熟能詳了,所以,我拿來用作調校音色就最合適不過。 Sennheiser的Smart Control手機App內,有個Sound Check功能,建議各位用家一定要用善用這個功能,先用自己常聽的音樂,調校出自己最喜歡的音色。 我從前很抗拒用Equalizer,但自從開始用ANC藍牙耳機後,我發覺用Equalizer把耳機調校到自己最喜歡的狀態,是有必要的。 個人化音樂口味 但Equalizer的個人化設定,還是要按音樂風格分別調校。 因此,稍後我也試聽了Chris Botti的《Vol.1》,低音大提琴深沉有力而未至於壓倒一切,小號的中音響亮、金屬感得來卻溫暖細膩,爵士鼓的高音鼓花,清脆明亮。 最後當然還要來點古典樂,王羽佳與Dudamel合演的Rachmaninoff第二鋼協,對我來說真的是百聽不厭;Accentum提供了開揚的音場,予你溫暖的空間感和深度感,像是來自音樂廳的沉浸式體驗。 雖然只是入門價格的產品,Sennheiser Accentum顯然未有退而求其次,雖然不會給你帶來一種驚艷的感覺,但卻仍然是一個有質感的聆聽體驗。 舒適感和音樂感,Sennheiser Accentum都同樣做到相當優秀的平衡,作為一雙ANC藍牙耳機,絕對對得起這個價錢了。 更何況,小白真的很靚。

Sennheiser Momentum 4 深度體驗評測

戴上耳機乘風去,大約就在冬季 因為怕熱又怕焗,我的耳罩式耳機戶外使用習慣,大多數情況,都是大約在冬季,或者,當我在外遊乘搭飛機時。 其他一般情況下,我都只會把我的耳罩式耳機,留在室內使用。 近年冬天的日子,彷彿愈縮愈短,踏入12月,香港的天氣才「終於」進入微涼。 於是,我又可以把耳機放在背囊裡,陪我在上班下班的途中,享受美妙音樂的寧靜一刻。 ANC耳罩式耳機的幾大主流品牌 接觸Sennheiser的Momentum 4前,我的個人選擇,相信和大部分主流用家一樣,使用過的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都不外乎Sony和Bose兩大品牌的不同機種。 當然,還有逢場作興的Beats,至於AirPods Max,一來是第一代,二來我嫌貴,因此我一直腳步。 Sony經歷過5代的更新,其降噪黑科技,做得一代比一代好;至於Bose,佩戴起來總是勝在更輕盈更舒適,因此,兩個品牌都有捧場客。 Sennheiser的傳統監聽耳機,一直都有擁躉,我永遠難忘學生時代第一次接觸HD414和HD25這兩款耳機的體驗,中肯、忠實、音樂感,彷彿就是這品牌的同義詞。 來到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時代,Sennheiser一直都是處於較為被動的位置,在競爭日益劇烈的市場,無論定價或者是產品定位,都一直是走在各主流品牌之間的中庸位置,不見突出。 Sennheiser來到第四代的Momentum 4,配合近年多條產品線的聲勢,產生了協同效應之餘,無論硬件和軟件,亦來了一趟規格上的大躍進,令人眼前一亮。 有關選擇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需要都各有不同,而我個人要求的三大要點,依次如下。 1. 佩戴感; 2. 音樂感;3. 體驗感 Momentum 4初體驗 使用了Sennheiser Momentum 4 超過兩個月了,以下是我就上述要點,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的主觀用戶體驗。 每個人的頭型、耳朵的大小都不同,耳機佩戴舒適與否,影響因素太多,因此,能否取得最大公因數的產品,才有機會在市場脫穎而出。 比較過好幾款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有些是自己擁有,有些只是在陳列室試戴,暫時,我覺得Sennheiser Momentum 4是除了Bose 700以外,佩戴感最舒適的耳機。 當然,但凡耳機試用,都一定要有經過長時間的佩戴,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是否真的合乎你對舒適度的要求。 我經常要在辦公室開視像會議,開會隨時超過一個小時。 平日想專心工作時,我也經常會戴上耳機聽歌,一聽,又是起碼一小時。 Sennheiser Momentum 4來到我的辦公桌前,我的桌上耳機夥伴,是Sony的WH-1000XM5,可作較直接的參考和比較。 初拿上手比較,老實說,WH-1000XM5給我的手感,實在比Momentum 4高級一滴,這可能與前者的啞色物料有關,加上前者耳罩設計較為修身,整體感覺亦較輕盈。 兩者的Form Factor都有相似之處,就是都採用了只可讓耳罩部分旋轉的頭箍設計,整套耳機不能夠摺疊,因此,大家都要使用一個體積較大的收納包。 把兩個收納包並排,比較之下,發覺WH-1000XM5又比Momentum 4略為修身。 幸好我平日使用的背囊,有一個絨面內膽的收納位置,否則,要把整個耳機收納包放進背囊,其實兩個品牌的收納包,其實我都覺得有點累贅。 向來,Sennheiser所有產品的設計語言,其實都相當接近,有點典型歐洲工業設計風的簡約、低調和保守。 我手頭上的Momentum 4,是啞黑色版本,頭樑面上的深灰色布紋物料,印上一個銀色的金屬Logo,散發著該品牌一貫的優雅風範。 1. 佩戴感 初次戴上Momentum 4的感覺,發覺頭部與耳朵的負擔感,比我的平日用的WH-1000XM5低得多,啟動主動降噪後,長時間配戴,給耳朵的壓力感亦較輕。 Momentum 4的設計,讓兩邊耳罩夾住耳朵和頭殼頂的感覺,適量地夾穩耳朵之餘,又不會夾得太緊,對於我來說,相比起WH-1000XM5,佩戴感實在舒適得多。 如果你像我一樣,因工作或消閒,會在辦公室長時間佩戴耳罩,你會明白,我們所需要的佩戴舒適感,是如何地重要。 …

Sennheiser Momentum 4 深度體驗評測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