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猜,Sony第一件出產的產品是什麼?
不是原子粒收音機,更不是電視機,而是上面這台於1946年5月7日誕生的「電動煮飯器」,今時今日,我們簡稱「電飯煲」是也。(圖片及資料來源)
Sony創辦人之一井深大(Ibuka Masaru),將一具傳統的木製飯桶改裝,在底部連接上鋁電極,接駁電流後,便成為這個現代「電飯煲」的初號機。
如果換了是今天,Sony可能會將此命名為RiceStation吧。
時至今日,Sony旗下的電子消費產品不計其數,更有趣的是,Sony很喜歡以副品牌(Sub-brand)的營銷策略,在不同的領域中開拓經營。
近年已成為業務中流砥柱的PlayStation不用說、手機SE、手提電腦VAIO、電視影音BRAVIA、數碼攝影Cyber-shot等等,都已經發展成獨當一面的品牌。
可是,我最懷念的,還是首推當年PDA界的經典,後來卻無疾而終的CLIÉ (讀作 “KLEE-AY” )。
多得近年的手機聽歌熱,隨身聽文化回歸,於是多個品牌的耳筒和入耳式耳機,都相繼入場爭一杯羹。
說起耳筒,雖然Walkman的氣勢已不可同日而語,但Sony在音響界仍有一定的地位,上圖這台肥水不流別人田的CD900ST(日本獨賣,不出口),更加是日本所有專業錄音室內的指定標準,是品牌的真正旗艦級產品,地位超然。
以我的愚見認為,Sony可能見大玩街頭塗鴉文化設計的耳筒品牌Skullcandy,虛有其型但音質平庸也能大賣,有點眼紅吧,於是最近便推出了這個全新的副品牌PIIQ (讀音Peek),希望能在這市場中搶灘。
設計上,PIIQ系列的耳筒用色大膽,出齊螢光黃綠紅,明顯也是想是走街頭塗鴉文化路線,同時亦背靠Sony的大名,在音質上給大家多點信心。
暫時PIIQ系列在香港推出了四款耳筒,主打的款式,相信是兩款頭戴式耳筒,MDR-PQ1和MDR-PQ2。
我手頭上正在試用的,是PIIQ系列頂級型號的MDR-PQ1 。拿上手的第一印象,我覺得在網上及平面廣告中的圖片(包括我拍的這兩張),實在有點虧待了這耳筒。
產品真身的物料,做工相當精美細緻,我更特別喜歡耳筒調節鬆緊部份,用上了魔術貼的設計,十分方便體貼。
這耳筒才剛剛來我家報到,熱身需時,待我煲足兩至三個星期後,我會再向大家作詳細報導,下會再續。
期待中….